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8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8篇

时间:2022-08-21 09:15:1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8篇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浅谈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对州神州教育浅谈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文/俞芹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而教育公平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8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8篇

篇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谈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对州神州教育 浅谈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文/俞芹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 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的一个基本措 施,是实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 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不 公平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在局部地区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社 会的和谐发展受到阻碍.国家虽采取诸多措施,努力实现教育 公平,但成效甚微. 一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政策的不公.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刚刚结束,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 步伐,国家推出了"集中精力办好重点学校"的倾斜政策.一大 批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应运而生,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愈 演愈烈.重点风潮中,造成了强势学校越来越强,但无力肩负 起普及教育:弱势学校越来越弱,无力承担正常教育.强,弱学 校缺乏教育发展的可比性.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的局面.反 之.拉大了学校间平行发展的差距,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特别 在农村和个别城市街道.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严重恶化. (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严重失衡. 城乡失衡.主要表现为国家教育投入不公,明显地重城 市.轻农村.最好的设施,师资和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城

  市.导致了生源向城市流动,促使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艰难. 城市里少数重点学校和大多数非重点学校又严重不平衡,造 成"择校"之风越刮越厉害.而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 区的农村,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校舍简陋,师资质量差,适龄儿 童入学率低.升学率低,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且形成恶性 循环.老文盲没有扫除,又出现一批新文盲. (三),分数线带来的差别 分数线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讲是人生幸福的"死亡 线".是成才发展的"死亡线". 分数线带来的另一巨大差别,是不同地区各级同类学生 向高一级学校升学的录取线不一致.尤其表现在高考高校录 取分数线上,每年高考各省市自治区各划各的线,一套考题相 同的成绩却导致不同的命运. (四),男女性别差别 "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教育上根深蒂固.特别在广大偏 远农村.不少家长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中途辍学的学生, 大多数为女性.教育层次越高,女性受教育的人数越少.女性 即使接受了高学历教育,在择业过程中也会受到歧视和不公 正待遇. (五),快慢班的差别 同一学校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强行分班,分成高,中,低 不同档次的班.享受不同级别的教育资源,美名其日"因材施 教".实则不公平的快慢班.快班是精英教育,慢班是"苟且教 育",当前高校,小学也出现丁"快慢班现象". 二,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是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 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局面,因而,教育的实际重心在 高等教育.而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家整体利益出

  发.并不是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28 (二),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 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 的升学.公立学校之间形成的重大差距,已经成为目前市民关 注的新的教育不公的动因. (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 数面前的人人平等.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 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四),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导致教育不公. 教育结构单一,学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 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等.制度化教 育的自身缺陷,产生对学生的排斥力,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 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五)教育腐败间接导致教育不公. 教育腐败问题,是近年来普遍谈论的教育不公的重要话 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腐败之风同样刮进一 向比较清廉的校园.权力,金钱,人情大行其道,弄虚作假,行 贿受贿屡见不鲜,巧立名目,乱收费屡禁不止,从而在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贫者与富者之间,有背景 者与无背景者之间在教育方面的竞争更加失去公平. 三,增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 距. (1)各级政府必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持续 增长: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 源向教育的流动. (2)建立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

  体的教育支持.首先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提 高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初中教育普及率.高等学校可扩大国家 所需要的,免收学费学科的范围,制定鼓励高校招收贫困生的 社会政策.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 1:3,贫困阶层子 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二)促进教育发展的"地方化". 中国地区差距极大,应当因地制宜发展教育.建立教育发 展"地方化"的思路和管理模式,从而矫正全国一刀切,整齐划 一 的弊端,矫正高度国家化,城市化的取向,是缩小地区差距 和城乡差距的重要选择.通过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应 进一步转换职能,下放权力,促进教育的地方化,以利于教育 模式多样化的改革. (三)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 平均分配教育经费,使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 相似;公平地调配师资,校长,或实行定期轮换,以保证大致相 同的师资水平:按学区平等地接受学生,使生源质量大致相 似.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 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 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 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 一 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俞芹.江苏淮安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党校邮编: 223005)

篇二: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0 8 年12月第2 7 卷第12 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 o fA n q in gT e a c h e r sC o lleg e( S o cia lS c ie n c eE d itio n )D e c . 2 0 0 8V o I 2 7 N o 12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应对举措张万茂1, 计裕昆2安徽安庆24 6 133}2.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 1. 安庆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安徽安庆2 4 6 0 0 3 )摘要: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 关注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十分重要。

 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 教育不公平已是相当凸显的问题, 国家需要从资金、 制度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 综合性的策略来改变这一局面。关键词:

 教育公平; 差别; 教育均衡发展中朗分类号:

 G 4 0 —0 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3—4 7 30 ( 20 0 8 )12—0 0 36 —0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E H 。

 这表明, 促进教育公平,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是一项具有全局性、 战略性的任务, 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一、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教育公平是指国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 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方面[ 2]。

 在现代民主社会, 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原因有两点:

 其一, 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在国家的宪法中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

 教育普及的程度甚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指标之一; 其二, 教育本身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能增长人的见识, 使人掌握生存的技能和本领, 明显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通过受教育, 能使人改变因为出身不同而形成的差距,增进社会公平, 平等地学习, 公平地竞争。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 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目前在城乡、 地区、 阶层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差别:

 农村教育仍然滞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但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却严重缺乏。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分配极不平衡。据统计20 0 2年农村初中、 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的4 7 . 33%, 66. 9 7 %, 分别为城市学生的2. 8 2倍和4 . 7 3倍, 但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分别7 只占到总投入的34 . 8 2%, 61. 4 8 %。

 城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20 0 3年,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师比为:

 小学19 . 31:

 1, 普通中学16. 9 0:

 1, 农村分别为20 . 0 9 。

 1, 19 . 9 2:

 1, 同时农村师资还呈现出学历层次低, 队伍不稳定, 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特点。

 普通中小学在校舍危房率、 生均图书拥有量、 实验仪器达标比例上也同样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

 如20 0 2年全国普通中学、 小学校舍危房面积中农村校舍危房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 9 . 8 6%,8 2. 7 3%, 而城市仅占到总面积的10 . 0 9 %和4 . 58 %。

 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初中入学率和辍学率的比重差距明显。

 20 0 2年与城市小学生几乎全部能升学相比, 农村小学的升学率只有9 4 . 54 %,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2. 4 4 个百分点。

 同样, 辍学率也明显存在城乡差距, 据20 0 3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初中阶段辍学率全国平均水平为2. 8 4 %, 比前一年略有下降, 但农村初中辍学率却一路攀升, 个别地区居高不下。

 根据东北师t收稿日期:

 20 0 8 —0 5—14作者简介:

 张万茂, 男, 安徽明光人, 安庆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秘书, 硕士; 计裕昆, 女, 安徽庐江人,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万方数据

 第12 期张万茂, 计裕昆:

 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应对举措・3 7 ・范大学农村研究所的调查显示:

 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 0 %, 其数目之巨可谓触目惊心f 3 |。( 二)地区差别:

 东西部教育差距加大。我国教育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

 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

 多年来,中央政府对于西部教育发展实施了转移支付和专项拨款, 例如两免一补、 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 西部攻坚计划等, 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政府还实行了新的教育财政政策, 由过去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承担教育经费i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教育经费, 地方政府更多地承担起统筹的作用。尽管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但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固有差异, 使得东西部教育水平的差异依然在扩大。

 例如从20 0 5年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统计可以看出端倪, 20 0 5年, 贵州这两项数字分别为8 8 6 元和1 0 1l元; 甘肃是1 0 0 7 元和l 112元; 而北京这两项数字分别是4 6 20 元和5 516元; 上海是7 9 4 1元和8 4 22元。

 因为教育投入不足, 导致东西部教师的工资待遇、 学校的基本设施、 现代化的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差距特别明显[ 4 ]。( 三)阶层差别:

 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缺乏关注。严重的应试教育和炽烈的择校热的后果之一, 就是凝固甚至加剧了客观存在的阶层差距。我国高中学校教育, 不仅有“城市一农村” 的分割,更重要的是“重点一非重点” 的维度, 从而构成了城乡二元、 重点一非重点二元四个等级的学校, 形成中等教育社会分层的基本制度。研究显示, 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高中教育的阶层分化都十分明显, 中上阶层的子女更容易进入重点中学, 而中下阶层的子女则更多分布于普通中学。

 据20 0 3年对10 座城市4 0 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 激烈的升学竞争, 导致在不同的学校高中学生家庭背景的趋同性加强。

 城镇户口和中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更多集中在重点中学, 而农业户口和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多在普通中学。

 城市重点高中约有1/4 的学生通过择校进人, 通过关系进入高中的比例在一些地区达到了lO %, 单一的分数标准已经被打破。

 重点学校制度存在一种复制和扩大社会阶层差距的机制。

 对重点学校入学机会的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较量[ 5]。( 四)教育差别:

 学校教育歧视严重。教育公平包含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发展公平, 但是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在投资负担、 办学机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嘲。民办、 公办教育的负担非公平。

 民办教育活动常被视为私人投资经营活动,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民办学校等同于民办企业。

 有些省、 市地方政府不仅不分担民办教育投资, 而且还要征收民办学校办学收入营业税, 有的地方对民办学校还提出征收企业所得税。

 由于没有理顺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收益与负担的关系, 致使我国民办教育投资负担缺乏合理的分担机制, 造成了政府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投资不公平,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力量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影响了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 公办教育办学机会的非公平。

 近几年来, 政府很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法规,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并提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要求, 对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权利及范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 在现实中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参与范围与公办教育并非均等,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办学范围就主要在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 这限制了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五)性别差别:

 女性教育薄弱。近年来, 我国女性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 两性受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女生所占比例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 总体上, 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男性。据统计, 目前全国文盲中, 女性占了7 0 %, 全国26 1万未入学的学龄儿童中, 女童超过三分之二。

 男性上大学的机会是女性的2. 13倍, 上高中是1. 156 倍, 上初中是1. 154 倍, 上小学是1. 12倍。

 目前, 在女性受教育领域,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贫困和流动人口中的女童由于交不起学费或赞助费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等[ 7 ]。

 另外,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中辍学的绝大部分是女孩。

 有的贫困落后地区, 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就加入到打工妹行列, 让她们过早地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些数据表明, 我国的女性教育及女性素质跟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还不适应, 需要下大力气推动, 提升层次, 全面提高女性素质, 可谓任重而道远。 万方数据

 . 38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 0 8 年二、 导致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 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异、 城乡差异。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没有经济作为支撑,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公平。

 我国虽然国民生产总值比较高, 但人均国民收入相对较低, 投于教育的资金不多, 20 0 4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 D P的比重3. 27 %, 远低于世界平均5. 1%的水平[ 8 ]。国家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 但是人口的教育需求与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增加的教育投入相对于教育的巨大压力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自然条件、 国家政策的不同, 形成了东西部地区巨大的差异。

 由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鼓励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加之个人环境、 条件不同, 地区之间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的差距, 这是在一国范围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二)文化原因:

 封建思想、 旧风陋俗是阻碍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的一张无形的网。在我国, 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仍具有一定市场。

 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 当家庭经济困难或需要辅助劳动时, 女孩的受教育权往往首先受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类思想观念左右着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我国已经在法律上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但在文化观念上, 轻视女子的思想仍有一定市场。

 越是贫困落后地区, 这种观念越明显。

 早婚早育的陈规陋习导致女孩过早失去学习机会。

 在我国农村,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还存在着女子早婚或当童养媳的愚昧婚俗。( 三)制度原因:

 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 往往加剧了教育不公。首先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对于历史形成的地区、 城乡发展差距, 应通过教育资源配置, 向落后的地区倾斜, 以缩小差距。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经济政策倾向于东部地区, 这间接导致了东西部在教育投资上的差距, 加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此外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 中央政府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等教育, 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 这也是配置失衡的表现之一。

 其次表现在教育政策的不公。

 长期以来, 我国的公共教育政策是“以社会为本” 重于“以人的教育权利为本” , “政府追求教育效率至上原则, 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中的公平原则巾]。

 这种教育的精英价值取向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政策出台:

 如凭户籍制度就近入学政策; 高考录取中的区域定额独立划线政策; 重点校政策等政策。

 这些政策导致了区域内学校问差距的拉大, 使多数人的教育权利受损, 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三、 解决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举措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 减少个人之问和群体之间教育不平等的种种现象, 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单凭教育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坚定的、 长期的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逐步推进教育公平。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 法规来调整地区、 城乡、 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 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推进社会公平。

 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因为, 离开社会公平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

 另外,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尤其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依法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所有适龄儿童有入学机会, 为他们争取尽可能多的受教育年限, 并帮助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二是建立有效的教育经费筹措、 拨款机制, 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

 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

 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20 0 2年为3. 32%, 20 0 3年为3. 28 %, 到了20 0 5年这一比例仅为2. 7 9 %, 距离4 %的规定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口“。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前提, 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没有较大的投入, 就不可能有整个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公平也就无法实现。所以, 持续地、 较大幅度地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势在必行, 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 D P 4 %的目标尽快实现, 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 城乡分配、 区域分配、 校际分配的力度, 促进教育全面发展。三是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国家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特别是加强对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间的差距, 确保边远地区和偏僻省份的同龄人能有同等机会接受教育。

 同时, 万方数据

 第12期张万茂, 计裕昆:

 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应对举措・39 ・东部发达地区要向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大对口支援, 通过支教或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教学水平。

 另外国家应该采取优惠政策进一步为西部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创造条件。四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一城市薄弱学校教育、 偏僻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教育, 女童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等。

 保障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机会, 维护他们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防止他们成为21世纪的文盲。

 近年来, 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开放地区的流动人口已由群体性民工潮转向家庭型流动, 随之而来的流动儿童、 青少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由此产生的流动儿童、 少年求学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 保障他们接受一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措施必须贯彻到底[ 111。五是树立“终身学习” 、 “终身教育” 的观念。改变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制度, 建立富有弹性、 灵活多样的开放式...

篇三: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0 页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1 页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

 调研报告

 —— 基于吴川教育现状与教育城的调研

 2013 年 5 月份,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关于吴川中小学学生自带课桌椅上课、湛江吴川市规划建设教育城的等报道让我们决定对吴川市的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及教育城在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利弊影响进行调研分析。于 7 月 16 日至 24 日,实地调研随 11 化 4支部下乡队伍赴吴川正式开展。8 月份,通过资料分析与整合以及本调研小组组员的深入思考与反思,完成了本调研报告。

  本份调研报告严格按照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及规范进行撰写,共分为摘要、引言、调研方案、调研结果分析、调研局限性分析、调研结论、思考与讨论、调研建议、参考文献及附录十大部分。其中,在摘要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次调研的总体情况及调研结论。在引言部分,主要包括调研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以及已有相关文献的回顾。在调研方案中,可以体现此次调研的具体情况。在调研结果分析中,我们主要把问卷调查、人物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单独分析后,又通过比较对三种调研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我们对本次调研的评价在调研局限性分析当中体现,并在调研结论及调研建议部分对调研结果进行浓缩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而在思考与讨论这一部分,我们则由吴川当地的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出发,对于教育城以及吴川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情况,以及当前教育体系所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思考。

 由于本调研小组专业知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故不敢妄言本调研报告能有多大文献价值,更不敢奢望以此干涉相关部门的政策。本调研报告,我们将主要精力及重点放在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论以及思考与讨论部分。借此报告,我们希望实现对吴川当前区域基础教育分配现状的真实反映,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提升自我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认识,并提出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浅显看法。望有更多专家学者及社会人士关注当前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早日找出有效的改善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措施。

 在本次调研过程当中,吴川第四中学杨泽成副校长、岳晓斌书记,吴川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以及振文镇、长岐镇部分在职教师对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吴川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2 页 市教育局教育城筹建处陈慧文主任,教育局人事股麦土坚科长等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为本次调研提供了吴川教育城及吴川当前教育资源情况的相关信息。谨致谢忱!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级化学四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二〇一三年八月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3 页 目录

  一、摘要

 ................................ ................................ ....

 5 5 二、引言

 ................................ ................................ ....

 5 5 (一)调研背景............................................................. 5 (二)

 调研目的与意义 ....................................................... 6 (三)

  文献回顾 ............................................................ 7 三、调研方案

 ................................ ................................

 8 8 ( ( 一)调研对象及目标总体 ................................................... 8 (二)抽样设计............................................................. 9 (三)调研内容............................................................. 9 (四)调研方法............................................................ 12 四、调查结果分析

 ................................ ...........................

 14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14 (二)访谈结果分析........................................................ 32 (三)实地考察结果分析 .................................................... 38 (四)调查情况总结及分析 .................................................. 40 1. 关于吴川市当前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特点 .................................. 40 2 2. . 吴川现有教育资源体系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 41 3. 民众对教育城的态度及关注点 ............................................ 42 4. 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及教育城的影响分析 .......................... 43 五、调研局限性分析

 ................................ .........................

 45 六、调研结论

 ................................ ...............................

 48 (一)关于吴川的基础教育资源情况 .......................................... 48 (二)关于吴川市教育城 .................................................... 49 七、思考与讨论

 ................................ .............................

 49 (一)关于吴川教育城的“三最” ............................................ 49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4 页 (二)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思考 .................................. 50 (三)对中国教育体系现状的思考 ............................................ 51 八、调研建议

 ................................ ...............................

 53 (一)对吴川市教育城规划的建议 ............................................ 53 (二)对吴川市教育部门的建议 .............................................. 54 (三)对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建议 ............................................ 55 (四)对在校师范生的建议 .................................................. 55 九、参考文献

 ................................ ...............................

 56 附录

 ................................ ................................ .......

 57 一、团队成员 ............................................................. 57 二、调研日程安排表........................................................ 57 三、调查问卷 ............................................................. 58 四、访谈提纲与记录........................................................ 60 (一)对吴川当地教师的访谈提纲 .......................................... 60 (二)对教育局官员的访谈提纲 ............................................ 61 (三)对周建伟老师的访谈记录 ............................................ 62 五、实地考察照片.......................................................... 67 六、吴川政府的相关文件 .................................................... 73 (一)吴川教育情况的相关文件 ............................................ 73 (二)教育城的相关文件 .................................................. 82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5 页 一、摘要

 区域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推动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在落后地区表现的尤为严重。吴川作为粤西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同样存在严峻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当前吴川政府斥巨资规划建设教育城,对于当地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能带来什么影响?种种问题引发我们进行此次调研与思考。此次调研,我们以派发调查问卷为主,结合访谈和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主要围绕湛江吴川市的基础教育资源展开调研。从吴川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吴川教育城的规划设想及其建设对当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研,并经过分析和讨论,给吴川教育城的建设和当地教育的发展提出我们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调研期间,我们一共在吴川市派发问卷 400 份,访谈了吴川市若干中小学老师以及吴川四中副校长杨泽成,在回校之后又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周建伟进行了书面访谈。经调研发现,吴川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十分严峻,城乡之间差距比较大,而其直接原因是当地教育经费在不同区域的分配不均。同时,民众对尚未建成的吴川教育城普遍持乐观或观望的态度。教育城的建成将对吴川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情况带来消极还是积极的影响,还需政府把握好教育城与现有教育体系的关系,由此,教育城建设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吴川教育城、教育公平 二、引言

 (一)调研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召开。在面对现今异地高考仍未得到妥善解决、“超级中学”现象日益突出、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贫困地区学生自带桌椅上课等众多热点问题所暴露出的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严峻现实下,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把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的一个独立目标,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之首”的基础下,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还特别强调有关现阶段解决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的重要举措: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贫困落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6 页 后地区尤为严重。吴川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珠三角等发达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情况不容乐观。最近媒体报道的“吴川部分学生自带桌椅上学”,以及通过对当地人关于吴川市教育现状的大致咨询,可以看出解决吴川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迫在眉睫。

 近十年,随着信宜教育城等大型教育项目的成功发展,考察信宜教育城后,结合现今吴川市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吴川市政府与相关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教育城建设刻不容缓。吴川为谋划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整合好吴川的教育资源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决定借鉴信宜教育城的经验,大胆创新,在“十二五”期间,在大山江街道老鸦片区,斥资规划建设一座教育城,旨要把吴川市建设成为教育强市,实现吴川教育的跨越发展。2013年 1 月 9 日上午,吴川市教育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城筹建处在吴川市教育局一楼正式挂牌运作。而今教育城建设工作进行地如火如荼,并计划 2014 年完成首期工程建设。

 (二)

 调研目的与意义

 虽然我国每年对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因各地社会环境的不同,致使全国各地教育投入资金量参差不齐,基础教育资源差异惊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学校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也严重不均衡。如何使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是每个地区政府需要解决的难题。而现如今,中国各地的基础教育分配状况是怎样的严峻?导致不同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一直在探索教育发展道路,以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十年来,各地逐渐兴建起教育城如此大型教育基地,把大部分学校集中起来管理。根据现已建成的信宜市教育城的资源情况,相对于学校的分散,教育城里的学校的基础设备差异往往不大。综合各方面,教育一体化模式是否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出路?教育城的建设能否对当地的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起作用?又如何规划教育城里各所学校的基础教育资源使其均衡分配? 此次调研,我们以吴川市为调研地,调查吴川市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听取收集吴川市居民对当地教育与筹建中的教育城的心声与建议,访谈教育界各类人员对此的相关看法,整理资料并得出结论,希望给当地政府对改善当地基础教育资源不均状况提供一定的建议,给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调查吴川市城镇与农村教育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现状,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判断当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程度。

 2.调查流动性基础教育资源流动的因素,探讨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因素。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分析及反思调研报告 第 第 7 页 3.调查群众对当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心声与建议,了解群众最关心问题,给当地政府提供相关建议。

 4.了解吴川市教育城建设的目的与初步规划,判断其对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作用。

 5.调查教育城的建设对现存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影响,判断教育城建设的利弊影响。

 6.调查群众对教育城基础资源方面的关注问题及建议,为当地政府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与相关建议。

 7.整合吴川市当地教育与教育城的基础教育资源调查资料与结论,给中国其他地方做资料参考。

 (三)

 文献回顾

  基础教育是奠定一个人生存、发展基础的...

篇四: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苑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现状的调研及数学建模分析◇刘润霏 (西安市高新一中国际课程中心2019级AP3班 710119)一、问题重述与提出我生长于西安,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而造成的社会压力。小升以及中考的时候,我都会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以此进入一个好学校,父母也会因为升学压力感到烦恼。现在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缓解一下这方面的社会压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对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个具体的调研,希望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提出一个合理的并且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对西安市现阶段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调配,并且向西安市相关部门建议进而得到批准与执行,希望以此来缓解一下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压力。我列出以下问题。1.建立一个可以用来评估教育资源的数学模型,并用来评估现阶段西安市教育资源。2.对现有教育资源如何调配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案。用第2问的模型对现阶段西安市教育资源的重新调配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案,并用第 1 问的模型来评估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二、问题分析(一)问题1的分析教育资源,即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者人力资源和受教育者人力资源,即在校生数、班级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行政人员数、教学人员数、教学辅助人员数、工勤人员数和生产人员数等。物力资源包括学校中的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物品。固定资产分为共用固定资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用固定资产、其他一般设备固定资产。根据中学实际情况,教师的整体实力往往是评价一所中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家长孩子比较关注的方面。学校若拥有数量较多且资质较高的教师,教学质量就会相应提高,学生实际水平也会提高。学生水平高最终会体现在考试成绩、身心素质等方面,这也将拉开学校之间的水平。鉴于此,本文决定着重收集以教师人数及职称、学历为代表的数据以反映一所中学的教师整体水平。除了拥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师,一所学校里的学生数将同样影响该学校的资源。如果一所中学里学生数过多,势必会造成教师资源分配不足,使得学生实际水平达不到该有的高度。而学生数过少的话,会造成浪费。以上主要是教育人力资源,而决定一所中学教育资源的高低往往还需要一些硬件设施指标,如图书资源、实验仪器资源、运动设施资源、国际交流资源等,这些资源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所中学的教学质量,但是同样也可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些家长和孩子会对这类资源比较关注。通过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资源,进行数据处理能成为反映一所中学教育资源的若干指标,将这些指标合理统一并赋予权重,最终可以得到能够评价一所中学教育资源的唯一指标。(二)问题2的分析对于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一点一点解决。首先得提高国家经济能力水平,再提高国民素质、健康,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现在的学生要自己改变和创新,不要随着他人的指使变得死板,从而无法改善。从具体上来说,将各中学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显然是不可能的,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就算是可以实现,这样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造成的结果也不一定是最公平的。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学里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师范类学校,并且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师范生。师范生,大学生的一类,所修专业属于教育方向,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根据师范生的特殊性,可以考虑通过合理调度师范生的就业去向,来达到平衡教育资源的目的。除了调度师范生,合理利用教育经费也是一项可以有效平衡教育资源的措施。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等。教育事业费除了正常的人员经费以外,可以用来对教育资源不发达的中学的教师进行补贴,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则着重对这些中学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综上,针对教育资源不发达的中学,可以从调度引导师范生、进行经费补贴、进行教育基本建设这三方面来解决。而不同的中学,其教育资源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又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可提供的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分配,尽量使得所有教育资源不发达的中学提升的最多(使其达到同样的教育资源水平并尽量接近平均水平),成了一个最优化的问题。

推荐访问: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不平衡 教育资源 现状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