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1-06 09:1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及实践技能环节的相关训练,让学生掌握常见果树栽培技术,胜任果树栽培、生产、贮运和经营等职业岗位的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为辅,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程评价不科学,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革,现在的果树产业正朝着多样化形式发展,对果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先进、够用、适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何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目前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1]。

一、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果树栽培学课程主要采用的教材是《果树栽培学总论》(北方本第四版,2011年,张玉星主编)和《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第四版,2011年,陈杰忠主编,北方本第三版,2012年,张玉星主编),这两本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充分反映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科研新成就。但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果树新品种、不断更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在此类教材中却无法及时更新。如蓝莓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生态果园建立等已为广大果农接受、使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在教材中却没有提及或提及较少。而关于现代生物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在果树应用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涉及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

果树栽培学课程虽已大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枯燥。微课、网络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等还没有普及,案例分析教学法、小组学习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应用较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践教学不足

虽然目前各农业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但仍然存在校内实践基地不足、校外实践基地较远、教学经费有限等困难,造成学生真正投入生产实践中的机会不多,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时投入实际应用。

(四)课程评价体系不科学

课程评价是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证据的收集与提供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1)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2)对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各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课程评价体系,但仍然存在不全面、不具体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方面,表现在:(1)评价往往以效果评价为主,过程评价为辅;(2)评价参与人员以内部为主,外部人员很少甚至没有;(3)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和技能,而素质往往被忽略。

二、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

有针对性地对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和需要的果树应用型人才,是各农业职业院校作为实践性人才培养基地的当务之急。笔者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精深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2]。所以,就要求果树栽培学授课教师:(1)要加强对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2)要勤于实践、勤于动手,不断提高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3)要加强对微课、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技术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驾驭网络教学的能力和水平。(4)采用“请进来”的办法,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果树栽培技术能手、专家、学者作为学校实训指导教师或兼课教师。

(二)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1.根据当地果树生产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当地果树生产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减少与当地果树生产结合不紧密的内容,增加与当地果树生产结合紧密而教材却没有提及的内容。如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梨树矮化密植栽培、核桃仔芽砧嫁接技术、蓝莓栽培技术等目前在大理州应用效果很好的生产实际,在果树栽培教学中增加了以上内容,学生反映很好。

2.关注学科新动态

作为专业教师,一定要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并在教学中予以补充和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如自交不亲和性、无公害果品生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讲授授粉树配置、果园建立、果树施肥和果树病虫害防治时可适当补充该研究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和引导学生终生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職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必须树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教学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果树栽培学教学中,如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具体见下图。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形、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课堂素材,它集中了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媒体的优点,非常适合果树栽培学的学科特点。(1)多媒体中“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可以人为地创设特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把他们的视线集聚于特定的学习对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3]。(2)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弥补果树栽培学课程的不足,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果树栽培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受教学经费、时数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造成了果树栽培教学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丰富和充实教学的内容。(3)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果树受时空的影响很大,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这种限制,将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2.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必须采用小组学习讨论式、互动式、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专业技能

1.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农业职业院校一定要重视对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1)加强对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增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提升质量。但大多数职业院校,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校园占地面积不足、经费紧张的问题,导致对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百花、百果进校园”,即校园绿化树种主要以果树为主,这既解决了校园绿化、美化问题,又解决了果树栽培学课程校内的实习、实训问题,还节约了资金,不失为一种好办法。(2)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提升质量。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农业职业院校一定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2.增加学生真正投入生产实践中的机会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只有增加学生真正投入生产实践中的机会,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升。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课程轮岗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等方式增加学生真正投入生产实践中的机会,效果较好。

(五)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知识、技能、素质相结合,教师、学生、社会人员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措施能使果树栽培学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果树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辜青青,邹菊花,徐回林,等.《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

[2]白团辉,胡喜来,陈延惠,等.《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

[3]代志國,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果树 栽培 探索 课程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