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五篇

2023年度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五篇

时间:2022-12-31 12:11: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1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就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的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五篇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1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就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的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件小事却让我感动至深。

  当我们走进三毛小学五楼多媒体教室时,已经有好多早到的老师坐在座位上低声交谈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而教室里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更让人赏心悦目(椅子*课桌下面的空间里),便怀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来,一切都显得那样井然有序。在周老师热情的引导下,师生们一起演绎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闷热、不同寻常,在聆听中收获,在朗读中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当课一结束,就在学生们忙着整理学习用品准备离开的时候,周老师轻声提醒着:“想想看,你来的时候椅子是怎么放的?”几乎所有的学生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动作——把自己坐过的椅子*了课桌里面,然后带着学习用品排好队出去了。没有学生对此有异议,也没有学生需要别人的再次提醒,更没有学生大声喧哗,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我的感觉就是训练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齐齐的`教室,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曾经有学生来上过课。这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件小事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是三年级的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实验小学,我在想着她会不会也提醒学生要让课桌椅保持原样呢?但学生们的做法让我再次涌起了对他们的敬意。当学生即将离开时,并没有老师的提醒,可他们却一个个主动地把椅子*课桌下面。有一个女生可能是一时忘记了吧,当她已经走过一个座位时才猛然醒悟过来,于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轻轻地把椅子放好后才满意地离开。如果说二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提醒的话,那么到了三年级,学生显然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这需要怎样的持之以恒呀?

  离开时把自己坐过的椅子恢复原样,这真的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可就是这些不需要我们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

  作为教师,我*时也总是这样对学生说:如果看见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你可以主动把他扶起来,安慰他;如果看见风把窗帘吹散了,你可以把窗关好或者把窗帘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见教室里的课桌歪了,你可以把它们排得整整齐齐;如果看见有人的红领巾掉下来了,你可以出声提醒他或者捡起来帮他戴好;如果看见扫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来,再让它靠墙“站”好;如果看见窗台脏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们擦掉……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三国时期刘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总有那么多人不怎么愿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视而不见;别人的困难可以置之不理;学校的财物可以随意处置……举手之劳,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举手”呢?

  如果说两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给这美丽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话,那么,学生们的举手之劳让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并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园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会的安宁,需要人去维护;心灵中的枯地,需要我们怎样去浇灌呢?假如人人拥有如这些学生般的心灵,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已成为发展趋势。我负责一个班的英语课教学,让我教英语,我很愿意学以致用,让每个学生都和我一起学好英语。回想我上中学时,英语是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一门课,但也是让同学们很头疼的一门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后来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我们农村学校缺少英语学习环境,我就把我的英语自修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的,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有所学。

  英语语言有三个方面,即语音、语法以及词汇。语音是根本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发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也才能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能听能说,英语就算学活了。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存储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因此,学好发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发音没有认真学好,不仅英语说不好,连朗读都有困难;这样,就很难学得活和学得牢,也很难较快地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一开头学好语音,学英语的方法对,路子宽,以后收效会越来越大的。

  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我就渗透语音教学,教给学生发音,强调发音要领,持之以恒,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语。学生学习英语,光会说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Bye-bye!”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英语离他们是遥远的,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地去练习听说。Let"s play中的绕口令,以及我*时教给学生的一些句子都可以看作是例句,课上课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有意练习”、“无意练习”。

  学习英语的另一块基石就是词汇,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一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本插图、我去引导明确单词中文意义,二是学生自己看清单词字母组成、利用音图拼读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借助字典学习,我给予指正。在巩固记忆方面,采取定期听写、随机复习的方式。教学中的游戏对巩固教学有很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学英语。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我的教学也比较顺利了。

  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时,我对自制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放手”让其“自学”,并要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对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给予辅导,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对自制力较差、知识和能力水*低的学生重点辅导,并组织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我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虽然我在教学方法、形式上有所变化,但还是较单一、死板,主要还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听,练习仍是老师单纯叫、学生答,那些“优秀生”听得进去、读得下来,而有的学生对你的课就置若罔闻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的覆盖面小,上面所说的教学方案并没有完全实施。由于我的时间、精力的原因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我与学习好一点儿的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于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多。比如,课堂提问并没有特别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优秀生”“随时随地”找我练习,不对或不熟练的地方在我指导后再反复练习;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我得“主动”和他们“预约”,而他们往往“失约”;学习小组也没有完全搞起来;我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把关”也不严,中等生不熟练就放过去了,后进生是勉强“过关”。结果,“优秀的”越优秀,“落后的”越落后。

  我打算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完善我的教学方案。更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气、千方百计彻底实施教学方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3

  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的方法,我们教师就应用心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个性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日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明白事情的,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

  观决定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就应,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4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点点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图画》描述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学。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阅读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1)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1

  看到此刻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

  那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书,有幸教我们数学的韩教师就兼管着学校的图书,韩教师是一个*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的记忆就是长长地脖子,一走进教室首先出现的就是韩教师特有象征的脖子,我们还偷偷的给教师起外号呢!“长脖子教师”,可是,我们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议论,可从来不敢叫出声来,那时的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上数学课,不是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太好,而是为了得到看小人书的允许,因为每当韩教师给我们布置完数学作业,他就蹲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完成,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纪律最好,作业速度最快、最认真的时刻,因为谁做的作业全对了,就有看一本小人书的权利,你想,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数学成绩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缘故吧,所以,那时候的我们,谁先拿到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奖励,远比奖励一个铅笔头来的欲望大。(小时候班主任教师每当周六上午放学时,会把一周学生们捡来的铅笔头,根据表现分到个人手里,这就是当时最好的物质奖励。)

  看看此刻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到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们远没有我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感觉,也许仅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善,为此刻的孩子学习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且还能够根据画面资料随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我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提高,书籍的变迁。

  此刻随便走进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装满各个架子,不一样的书籍分布明确,让看书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书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断地充实自我,“好的书籍,让人受益终生”,真是学习的时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进图书馆的机会,我更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电脑的时代,我也会抽时间看我的书,书籍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2)

——小学教师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1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就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的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件小事却让我感动至深。

  当我们走进三毛小学五楼多媒体教室时,已经有好多早到的老师坐在座位上低声交谈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而教室里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更让人赏心悦目(椅子*课桌下面的空间里),便怀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来,一切都显得那样井然有序。在周老师热情的引导下,师生们一起演绎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闷热、不同寻常,在聆听中收获,在朗读中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当课一结束,就在学生们忙着整理学习用品准备离开的时候,周老师轻声提醒着:“想想看,你来的时候椅子是怎么放的?”几乎所有的学生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动作——把自己坐过的椅子*了课桌里面,然后带着学习用品排好队出去了。没有学生对此有异议,也没有学生需要别人的再次提醒,更没有学生大声喧哗,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我的感觉就是训练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齐齐的教室,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曾经有学生来上过课。这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件小事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是三年级的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实验小学,我在想着她会不会也提醒学生要让课桌椅保持原样呢?但学生们的做法让我再次涌起了对他们的敬意。当学生即将离开时,并没有老师的提醒,可他们却一个个主动地把椅子*课桌下面。有一个女生可能是一时忘记了吧,当她已经走过一个座位时才猛然醒悟过来,于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轻轻地把椅子放好后才满意地离开。如果说二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提醒的话,那么到了三年级,学生显然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这需要怎样的持之以恒呀?

  离开时把自己坐过的椅子恢复原样,这真的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可就是这些不需要我们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

  作为教师,我*时也总是这样对学生说:如果看见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你可以主动把他扶起来,安慰他;如果看见风把窗帘吹散了,你可以把窗关好或者把窗帘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见教室里的课桌歪了,你可以把它们排得整整齐齐;如果看见有人的红领巾掉下来了,你可以出声提醒他或者捡起来帮他戴好;如果看见扫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来,再让它靠墙“站”好;如果看见窗台脏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们擦掉……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三国时期刘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总有那么多人不怎么愿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视而不见;别人的困难可以置之不理;学校的财物可以随意处置……举手之劳,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举手”呢?

  如果说两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给这美丽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话,那么,学生们的举手之劳让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并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园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会的安宁,需要人去维护;心灵中的枯地,需要我们怎样去浇灌呢?假如人人拥有如这些学生般的心灵,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3)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与札记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与札记1

  选择顶岗实习是我从上大一就决定了的事情,如今实习已经结束,回想这四个多月的经历发现自己收获了很多。顶岗生活丰富多彩也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选择它我无悔。下面我对自己的顶岗生活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一、自信登讲台,紧张不再来

  清楚地记得初登讲台是面对80多双眼睛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当时感觉自己做自我介绍是声音都在打颤,后来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慢慢的可以自信的站在讲台上,自然流畅地给他们上每一节课。我想这是每一位初登讲台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开始肩负更多的责任。

  二、掌握重难点,清晰理思路

  一直都听说讲课是一门艺术,老师是演员,他们在课堂上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初登讲台的我们对教材不熟悉,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的掌握教材我不断的向指导老师请教,刚开始每将一节课之前我都会问指导老师自己备课是否合适,听他的意见。还经常邀请指导老师听我讲课,让他给我指出自己讲课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每节课重点不突出,在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后老师对我说现在已经能很好的把握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了。听了这些话我明白自己有进步了一点。

  三、板书不发愁

  上课的过程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在实习之前我没有很好的练板书以至于刚开始时都搞不清楚该往黑板的什么地方写什么内容,后来经过不断地看其它老师的板书设计以及向其它老师请教,现在自己已经轻松的掌握了板书书写规则,能够把清晰整齐的板书展示在学生面前了。

  四、采取各种方法提高管理水*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引导着,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一名管理者,在课堂上如何管理好学生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一学期的管理工作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而言鼓励胜于责骂,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我所教的科目是英语,其实对于一些七年级的孩子学习英语还是有些吃力的,尤其是男生。虽然是七年级第一学期但有一小部分男生已经放弃了英语,他们上课几乎不怎么好的听讲,看到这种情况我很着急,后来我在备课的时候专门找几道特别基础的题,只要发现他们听讲我就会让他们回答那些基础的题。当他们回答正确后便会带领全班同学给他们热烈的掌声,给他们鼓励。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在上英语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听讲了,作业也认真的写了。其实每个学生都一样,他们喜欢听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如果多一些鼓励的话,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后课堂管理将不再是难题。

  五、融洽的交流,及时的反馈

  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好的交流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你所讲的知识。我发现在上课的时候师生之间眼神的交流是一个特别不错的方法。在课上我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时候我会观察他们的眼睛,通过他们看我的神态我会发现谁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谁没有掌握,这样我会随时灵活的变通我的课堂安排。让学生争取每节课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课下我会找同学聊天,让他们给我提一些意见,让我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交流是连接师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课堂效果才更好!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4)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0篇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

  【摘 要】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并提出了“好课”的9级标准。笔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好课”的7级标准,并结合课例作具体地观课。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语文观课 王荣生 标准

  一、引论──磨他山之玉

  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其著作《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作了这样论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据此,王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9级标准:(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诚然,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对于语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种终极的追问。殊不知,语文本姓语,脱离了“语”,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益。但是,细细回味王教授的这9级标准,笔者认为有三处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级和第二级有重复,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语文’的内容”,那么该教师定“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故此,笔者认为第一级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级和第五级相比,第五级更指向语文的根性。当教师所选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术界的认识相一致时,这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变态。谁能说遵循了学术界对各种文体的普遍认识,还会是变态呢?如果这样说,那学术界的认识就不正常,或者说教师对学术界的认识没有搞清。故此,本人认为第四级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级更指向于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这就要看教师方法是否得当,而第七级的介入似乎有另类之感。

  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体,有着独有的教学个性,这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标准之一。故而,笔者认为由教学内容观语文课是否有效,应具备七级标准(王教授提出的九级标准中的六级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师个性相融合)。

  二、立论──辟个人蹊径

  标准的意义在于衡量,七级标准的意义同样在于衡量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那么,该如何运用七级标准来衡量一节语文课?然在王教授的书中“寤寐求之”,终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终。”为此,笔者凭借点滴思考,自辟蹊径,结合身边的课例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

  1.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对于语文的定义,叶圣陶先生作出这样解释:“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基于这一共识,洪镇涛先生亦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前辈们的言论不仅为语文正了“名”,即教语文的内容;同时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指向语言,语文课要使学生获得语言。

  以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中,该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即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猜文言词汇。第二板块模仿古语,自我介绍,即请学生模仿“杨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绍。第三板块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即通过多次尝试(参考注释自由读──指名读──引导理解疑难字词意思,标断句符号──范读引领──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通顺古文。第四板块整理理解,叙说故事,即请学生用白话语言说一说故事,再次加深疑难词语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以体会杨家小孩的聪慧之处,并随机指导学生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第六板块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即请学生选取一个版本,给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话版的《杨氏之子》剧本补充台词,并和同桌对演。

  纵观以上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老师从让学生猜文言词汇以初识古文语言,模仿古语自我介绍以近距离触摸古文语言,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引领学生与古文对话,整理理解叙说故事以理清文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古文语言之妙,到最后的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至始至终都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由此,笔者认为该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意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取亦是如此,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天地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雾森林,直达语文的根,摘取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简简单单教语文”。

  仍以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模仿古语,自我介绍──理解字词,读通古文──整理理解,叙说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语言──补写剧本,内化语言)足见该老师的匠心独运,六个板块循序渐进,最终指向一个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文语言。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受用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古文,老师如此大密度的训练,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恐怕都难以受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为四个阶段:拿过来、装进去、存起来、提出来。由此,笔者想,受心理年龄的限制,当学生的头脑在短时间内装进大量新知后,保存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时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知识。若长期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也会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占了近乎80%的份量,为了对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区分,学术界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区别,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所学的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个套路或有悖学术界认识来进行教学。

  再以《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老师从猜文言词汇、释读课题、读通文本、品味语言到内化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之路。但在“内化语言”这两个环节,笔者认为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术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给学生创作以示范引路,老师创作了剧本前两句台词,其中古文版剧本的台词是这样的:

  小杨(为孔设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杨梅,皆新鲜而甜蜜。夫子请慢用。”

  孔君*(起身,指杨梅以示儿,微笑):多谢贤侄。哦,杨梅,此是君家果。

  我们且不说小杨对孔君*这位有学识的长辈会不会像招待三岁小孩一样,告诉他这是桃子、琵琶、杨梅,仅就这创作的古文版剧本,怎么看着都像是五四时期半古半白的,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言文,总感觉与原文显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这一教学内容和文言文的学术认识未能形成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老师难以给学生规范的文本,那不如不给,以免误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2

  低年段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的语速太快,虽然讲了一大堆,却只有十几个好一点的学生明白了,其后果就是好的越差,难怪我总会教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班级来,这一点上冯老师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于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象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安排你的教学。一个班几十人,程度差别很大,但会有个*均植和共弱点,前者告诉你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学水*高低;后者则是你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例如: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拼音巩固都不是很好,同时形近字、同音字也难以准确区分,相反,写话部分却表现出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加强拼音和生字教学,而训练学生写说的教学相应的就减少了。

  让学生在读文中学会抓重点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乃至运用。虽然大纲中的低年级教学重点在生字词,老教师们也认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万别把这作为放弃让学生解词的理由,否则吃亏的只能是学生和自己。借助字典中的解释来解词是比较傻的一种办法,除非碰上诸如“地质”一类很抽象很专业的词语,否则千万别指望字典中的饿解释能帮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更别提记住和运用了。解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义词等。

  朗读教学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与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切忌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说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一段,只要把重点词语理解到位,学生读懂了,再加上你的一点巧妙点拨和激情感染,自然会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以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不要问一些一眼就弱智问题。教学中,课本上能看到答案的问题不问,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不问,有重复嫌疑的问题不问;相反,能作为引起下文的问题要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问,能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要问。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苏然的的同学,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他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他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他,了解他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在将他*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苏然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苏然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杨宏月同学、郭韵杰等等。杨宏月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郭韵杰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张静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3

  小班有个孩子叫刘航宇,一入园就表现出了与众不一样的调皮,他的嘴巴几乎不用,(活动课教师不论教什么他的嘴总闭得紧紧的),*时也不和小朋友交流;而手的用处却表现地尤为突出,在园的时间几乎没一刻闲着,不是挠挠这个,就是捅那个一锤,把班级搞的“告状声不断”,怎样办呢静下心来之后,我找他的家长谈了谈,了解了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客观地谈了孩子在园的表现。告诉他孩子出现的交往上的"困难,期望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每一天问问孩子在园交了几个新朋友及学的资料等。

  我走到孩子旁边蹲下身子边抚摸他的头边轻轻地告诉他:“航宇,教师和你是最好的朋友,教师也明白你很想和小朋友玩,你不明白小朋友为什么总告你状是不是,教师告诉你个让小朋友喜欢你的法宝,好不好”孩子郑重的点了点头。“学会用嘴说话”,不要用“手’说话。孩子莫名其妙的眨了眨眼睛,我见时机成熟,于是和孩子解释道:“你想干什么事情的时候,要用嘴巴说出来,不能用小手,小手是用来做好事的,不是落在小朋友身上的,如果你是小朋友你会喜欢和用手说话的小朋友玩吗”孩子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明显的变化了。班里的告状声也没有了。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4

  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所以小学英语基础教育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英语的效果呢?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践证明,注入情感、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发挥交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德育、智育相互渗透,完善教学过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总是盯住学生的弱点错误,而不对他们的成功作出正确的评价,就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形的思想,从而阻碍了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异想天开”,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态度,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两点:

  (1)、注意评价的鼓励性

  面对精彩的回答,我们要舍得掌声。但在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否定学生错误的方法。教师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句“No,You are 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学生积极性一落千丈,甚至挫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不如把它换成善意的话,如“I don‘‘t think so.”“Please think it over.”“Maybe you‘‘re right.”“Really?”它们听起来委婉含蓄,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注意评价的层次性不同程度的学生,我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要求。优等生往往给予高要求的评价,希望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更上一层楼;而后进生往往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给予积极的评价,才能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勤思,创造力才能得以继续的发展。

  二、 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外语教育研究界提出,当前,外语教学法正处于转变之中,其特点是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与同伴及小组活动之间寻求*衡。外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热情,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寸步难行,从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特点,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热烈兴奋、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在自由地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起伏、有节奏,使课堂上充满生机、挑战与激情。促成情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互动”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性活动的互动等,形成多维互动关系,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共同创设的各种情景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借助角色模拟,展现对话情景。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一册第2单元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Zoom、Zip、Mike、Wu Yifan上台自由发挥即兴表演对话,通过动作、神情及语言,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使较长的对话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会了。又如:在教学钢笔、铅笔、橡皮擦、卷笔刀、尺子、铅笔盒的一些单词时,教师可准备相关实物放在一个“百宝箱”盒子里,然后一边神秘地出示,一边说:“Look, What is this, do you know?”同学们兴致盎然,纷纷争着回答,教师趁机教学单词,使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会了单词。智慧的创造,灵感的激发,成功的喜悦,常常给人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在师生的生命长河中,留下永不消逝的痕迹。

  三、 发挥交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英语教材给教师以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它贴近生活,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实践、体验、感悟、内化、创新的过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生活,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英语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教学形式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5

  低年段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的语速太快,虽然讲了一大堆,却只有十几个好一点的学生明白了,其后果就是好的越差,难怪我总会教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班级来,这一点上冯老师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于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象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安排你的教学。一个班几十人,程度差别很大,但会有个*均植和共弱点,前者告诉你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学水*高低;后者则是你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例如: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拼音巩固都不是很好,同时形近字、同音字也难以准确区分,相反,写话部分却表现出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加强拼音和生字教学,而训练学生写说的教学相应的就减少了。

  让学生在读文中学会抓重点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乃至运用。虽然大纲中的低年级教学重点在生字词,老教师们也认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万别把这作为放弃让学生解词的理由,否则吃亏的只能是学生和自己。借助字典中的解释来解词是比较傻的一种办法,除非碰上诸如“地质”一类很抽象很专业的词语,否则千万别指望字典中的饿解释能帮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更别提记住和运用了。解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义词等。

  朗读教学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与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切忌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说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一段,只要把重点词语理解到位,学生读懂了,再加上你的一点巧妙点拨和激情感染,自然会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以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不要问一些一眼就弱智问题。教学中,课本上能看到答案的问题不问,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不问,有重复嫌疑的问题不问;相反,能作为引起下文的问题要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问,能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要问。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苏然的.的同学,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他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他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他,了解他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在将他*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苏然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苏然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杨宏月同学、郭韵杰等等。杨宏月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郭韵杰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张静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6

  教师专业发展,朱永新教授总结为“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是优秀教师必备素养。

  朱教授为了鼓励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在教育在线网站发布了一则保险条例:每日三醒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

  看似带有玩笑的广告,日后影响了一大批草根教师走上写作之路,加快了专业化发展进程,成就幸福生活。

  教师专业写作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最怕还没开始,就先把自己给打败了。“不会写”、“写不好”、“多年没有拿笔了”等等借口统统冒出来了。要相信,写作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笔来写,渐渐地你会发现,写作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在写作中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有了写作得冲动,就不顾一切的去写,千万不能等,一等,这点“火花”,这点意志就消磨掉了。

  这里引用张志公先生关于学写作的一段话:一般来说,学写作大概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初学写作的同志,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拿北京话来说就是“没词儿”。这反映出思路还打不开,写作能力不高,缺乏锻炼,所以写起文章铺陈不开,需要发挥的东西也发挥不出来。在这个阶段,最好大胆地、放手地写,对于写作不要惧怕,头脑里不要有框框,先放开再说(古人也有这样的主张)。这样做一个时期,手就逐渐放开了,也就有话可说了,而且总觉得想说的话很多。到了这个阶段,许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时候就需要锻炼把文章写得简要、精炼。所以,对于写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看练习写作的人,出在哪一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何。

  “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这是所有初学写作的人的感受,老师开始写作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四年前,我决定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写随笔,我立誓写下去,不管好坏,先动起手来。一段时间下来,文章得到网友的鼓励,信心来了,思路渐渐打开,要写的内容一下多了起来: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创造故事的人。这个孩子为什么贪玩,那个孩子为什么热心,“问题生”的问题怎么形成的,如何转变……一节课上得好坏,为什么,需要反思总结。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写的内容就有了。总之,只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有的是内容写。一个学期下来,不害怕写作里。相反,由于家长的需要、网友的鼓励,慢慢地写作成了内心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突破了第一阶段,会出现像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是写好的问题。从我有限的经历看,专业写作,主要写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为主,多写短文,这样容易上手,也容易写好。我的随笔日记大多采取先把要写的事情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然后写一写通过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给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鉴。比如:我在班级尝试改变问候语。首先,我先介绍如何产生这一想法的;尝试运用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实施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的;实施后带来哪些好处等,一一写下来,就OK了。之后,我把这篇文章投给《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竟然发表了。

  要写好,必须行动,“我手写我行”,只有在写中才能写好。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写作时间从哪儿来?不解决这一问题,写作就是一句空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澄清一个认识,为什么写?专业写作除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外,我觉得专业写作,能带来快乐,提高幸福指数。写作是个渐变的过程,从开始的畏惧,到逐渐喜爱,再到写好,得到认可。这一过程充满神奇,令人兴奋。每当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获奖、公开发表时,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为幸福的`事情,不会没有时间,就像热恋中男女,一方邀约时,另一方会欣然应约,总会想方设法地找时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只要善挤,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

  再举一个例子: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他当上了农村的小学教师。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的问题。这一写,一生中写了40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片小说。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7

  【摘 要】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并提出了“好课”的9级标准。笔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好课”的7级标准,并结合课例作具体地观课。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语文观课 王荣生 标准

  一、引论──磨他山之玉

  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其著作《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作了这样论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据此,王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9级标准:(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诚然,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对于语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种终极的追问。殊不知,语文本姓语,脱离了“语”,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益。但是,细细回味王教授的这9级标准,笔者认为有三处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级和第二级有重复,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语文’的内容”,那么该教师定“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故此,笔者认为第一级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级和第五级相比,第五级更指向语文的根性。当教师所选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术界的认识相一致时,这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变态。谁能说遵循了学术界对各种文体的普遍认识,还会是变态呢?如果这样说,那学术界的认识就不正常,或者说教师对学术界的认识没有搞清。故此,本人认为第四级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级更指向于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这就要看教师方法是否得当,而第七级的介入似乎有另类之感。

  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体,有着独有的教学个性,这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标准之一。故而,笔者认为由教学内容观语文课是否有效,应具备七级标准(王教授提出的九级标准中的六级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师个性相融合)。

  二、立论──辟个人蹊径

  标准的意义在于衡量,七级标准的意义同样在于衡量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那么,该如何运用七级标准来衡量一节语文课?然在王教授的书中“寤寐求之”,终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终。”为此,笔者凭借点滴思考,自辟蹊径,结合身边的课例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

  1.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对于语文的定义,叶圣陶先生作出这样解释:“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基于这一共识,洪镇涛先生亦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前辈们的言论不仅为语文正了“名”,即教语文的内容;同时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指向语言,语文课要使学生获得语言。

  以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中,该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即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猜文言词汇。第二板块模仿古语,自我介绍,即请学生模仿“杨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绍。第三板块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即通过多次尝试(参考注释自由读──指名读──引导理解疑难字词意思,标断句符号──范读引领──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通顺古文。第四板块整理理解,叙说故事,即请学生用白话语言说一说故事,再次加深疑难词语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以体会杨家小孩的聪慧之处,并随机指导学生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第六板块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即请学生选取一个版本,给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话版的《杨氏之子》剧本补充台词,并和同桌对演。

  纵观以上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老师从让学生猜文言词汇以初识古文语言,模仿古语自我介绍以近距离触摸古文语言,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引领学生与古文对话,整理理解叙说故事以理清文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古文语言之妙,到最后的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至始至终都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由此,笔者认为该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意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取亦是如此,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天地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雾森林,直达语文的根,摘取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简简单单教语文”。

  仍以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模仿古语,自我介绍──理解字词,读通古文──整理理解,叙说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语言──补写剧本,内化语言)足见该老师的匠心独运,六个板块循序渐进,最终指向一个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文语言。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受用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古文,老师如此大密度的训练,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恐怕都难以受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为四个阶段:拿过来、装进去、存起来、提出来。由此,笔者想,受心理年龄的限制,当学生的头脑在短时间内装进大量新知后,保存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时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知识。若长期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也会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占了近乎80%的份量,为了对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区分,学术界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区别,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所学的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个套路或有悖学术界认识来进行教学。

  再以《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老师从猜文言词汇、释读课题、读通文本、品味语言到内化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之路。但在“内化语言”这两个环节,笔者认为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术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给学生创作以示范引路,老师创作了剧本前两句台词,其中古文版剧本的台词是这样的:

  小杨(为孔设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杨梅,皆新鲜而甜蜜。夫子请慢用。”

  孔君*(起身,指杨梅以示儿,微笑):多谢贤侄。哦,杨梅,此是君家果。

  我们且不说小杨对孔君*这位有学识的长辈会不会像招待三岁小孩一样,告诉他这是桃子、琵琶、杨梅,仅就这创作的古文版剧本,怎么看着都像是五四时期半古半白的,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言文,总感觉与原文显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这一教学内容和文言文的学术认识未能形成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老师难以给学生规范的文本,那不如不给,以免误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8

  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所以小学英语基础教育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英语的效果呢?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践证明,注入情感、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发挥交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德育、智育相互渗透,完善教学过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总是盯住学生的弱点错误,而不对他们的成功作出正确的评价,就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形的思想,从而阻碍了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异想天开”,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态度,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两点:

  (1)、注意评价的鼓励性

  面对精彩的回答,我们要舍得掌声。但在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否定学生错误的方法。教师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句“No,You are 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学生积极性一落千丈,甚至挫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不如把它换成善意的话,如“I don‘‘t think so.”“Please think it over.”“Maybe you‘‘re right.”“Really?”它们听起来委婉含蓄,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注意评价的层次性不同程度的学生,我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要求。优等生往往给予高要求的评价,希望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更上一层楼;而后进生往往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给予积极的评价,才能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勤思,创造力才能得以继续的发展。

  二、 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外语教育研究界提出,当前,外语教学法正处于转变之中,其特点是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与同伴及小组活动之间寻求*衡。外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热情,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寸步难行,从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特点,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热烈兴奋、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在自由地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起伏、有节奏,使课堂上充满生机、挑战与激情。促成情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互动”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性活动的互动等,形成多维互动关系,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共同创设的各种情景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借助角色模拟,展现对话情景。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一册第2单元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Zoom、Zip、Mike、Wu Yifan上台自由发挥即兴表演对话,通过动作、神情及语言,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使较长的对话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会了。又如:在教学钢笔、铅笔、橡皮擦、卷笔刀、尺子、铅笔盒的一些单词时,教师可准备相关实物放在一个“百宝箱”盒子里,然后一边神秘地出示,一边说:“Look, What is this, do you know?”同学们兴致盎然,纷纷争着回答,教师趁机教学单词,使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会了单词。智慧的创造,灵感的激发,成功的喜悦,常常给人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在师生的生命长河中,留下永不消逝的痕迹。

  三、 发挥交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英语教材给教师以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它贴近生活,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实践、体验、感悟、内化、创新的过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生活,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英语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教学形式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9

  【摘 要】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并提出了“好课”的9级标准。笔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好课”的7级标准,并结合课例作具体地观课。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语文观课 王荣生 标准

  一、引论──磨他山之玉

  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其著作《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作了这样论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据此,王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9级标准:(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诚然,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对于语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种终极的追问。殊不知,语文本姓语,脱离了“语”,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益。但是,细细回味王教授的这9级标准,笔者认为有三处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级和第二级有重复,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语文’的内容”,那么该教师定“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故此,笔者认为第一级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级和第五级相比,第五级更指向语文的根性。当教师所选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术界的认识相一致时,这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变态。谁能说遵循了学术界对各种文体的普遍认识,还会是变态呢?如果这样说,那学术界的认识就不正常,或者说教师对学术界的认识没有搞清。故此,本人认为第四级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级更指向于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这就要看教师方法是否得当,而第七级的介入似乎有另类之感。

  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体,有着独有的教学个性,这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标准之一。故而,笔者认为由教学内容观语文课是否有效,应具备七级标准(王教授提出的九级标准中的六级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师个性相融合)。

  二、立论──辟个人蹊径

  标准的意义在于衡量,七级标准的意义同样在于衡量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那么,该如何运用七级标准来衡量一节语文课?然在王教授的书中“寤寐求之”,终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终。”为此,笔者凭借点滴思考,自辟蹊径,结合身边的课例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

  1.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对于语文的定义,叶圣陶先生作出这样解释:“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基于这一共识,洪镇涛先生亦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前辈们的言论不仅为语文正了“名”,即教语文的内容;同时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指向语言,语文课要使学生获得语言。

  以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中,该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即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猜文言词汇。第二板块模仿古语,自我介绍,即请学生模仿“杨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绍。第三板块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即通过多次尝试(参考注释自由读──指名读──引导理解疑难字词意思,标断句符号──范读引领──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通顺古文。第四板块整理理解,叙说故事,即请学生用白话语言说一说故事,再次加深疑难词语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以体会杨家小孩的聪慧之处,并随机指导学生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第六板块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即请学生选取一个版本,给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话版的《杨氏之子》剧本补充台词,并和同桌对演。

  纵观以上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老师从让学生猜文言词汇以初识古文语言,模仿古语自我介绍以近距离触摸古文语言,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引领学生与古文对话,整理理解叙说故事以理清文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古文语言之妙,到最后的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至始至终都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由此,笔者认为该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意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取亦是如此,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天地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雾森林,直达语文的根,摘取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简简单单教语文”。

  仍以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模仿古语,自我介绍──理解字词,读通古文──整理理解,叙说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语言──补写剧本,内化语言)足见该老师的匠心独运,六个板块循序渐进,最终指向一个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文语言。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受用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古文,老师如此大密度的训练,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恐怕都难以受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为四个阶段:拿过来、装进去、存起来、提出来。由此,笔者想,受心理年龄的限制,当学生的头脑在短时间内装进大量新知后,保存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时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知识。若长期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也会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占了近乎80%的份量,为了对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区分,学术界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区别,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所学的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个套路或有悖学术界认识来进行教学。

  再以《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老师从猜文言词汇、释读课题、读通文本、品味语言到内化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之路。但在“内化语言”这两个环节,笔者认为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术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给学生创作以示范引路,老师创作了剧本前两句台词,其中古文版剧本的台词是这样的:

  小杨(为孔设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杨梅,皆新鲜而甜蜜。夫子请慢用。”

  孔君*(起身,指杨梅以示儿,微笑):多谢贤侄。哦,杨梅,此是君家果。

  我们且不说小杨对孔君*这位有学识的长辈会不会像招待三岁小孩一样,告诉他这是桃子、琵琶、杨梅,仅就这创作的古文版剧本,怎么看着都像是五四时期半古半白的,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言文,总感觉与原文显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这一教学内容和文言文的学术认识未能形成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老师难以给学生规范的文本,那不如不给,以免误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0

  两天的招生工作总算结束了。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招生工作发觉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一年级新生入学,那得要填一张表,表上有一项是填孩子的身份证号,那就意味着得参照户口本填写。可是很多家长来的时候都没带户口本,大概大班放假前老师说的,学生忘了。于是家长得重新回家一趟,这就免不了家长的报怨了,我理解他们,来回一趟是很麻烦。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陪来报到的,让他们自己填表有点不合实际,他们不是看不清就是不会写字。那当然得我做了,这一项身份证号特别重要,所有我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写错一个数字。怕写错,每填写完一张表我都得检查两三遍。表填好,吃在学校的孩子得交饭钱,钱这东西我对它有恐惧症啊,上学期收到了张假钱,这学期害怕的不得了,我就让学生一张张标上记号,连五元的也不放过。

  这几步都做好了,我才把书发给孩子,告诉家长让他们在这两天和孩子一起帮书穿上新装(包书),并嘱咐他们在9月1号7点半左右到校,背上书包带好学习用品,还得拿好勺子和抹布。即使有好几个家长孩子在一起,我还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得告诉每一个孩子。我想让他们在成为小学生的那一刻起有个崭新的开始。让他们喜欢学校,也喜欢我这个班主任。

  学生都注册好了,我现开始要填写电子表格了,告诉自己要细心,不能马虎呀!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5)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5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1

  新课程为德育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使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参与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亲切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扎实的上好这门课程,首先应了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性质,又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德育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儿童意识,效益意识对德育新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我们不仅要以活动促活跃,引导孩子们从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高,更要注意把握好活动的尺度,以增强活动的实际效果。我认为教师要调节好自身的情感,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反应,把握好课堂得氛围度。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2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在课前我作了调查,学生对价格有着感性的认识,认为价格代表的就是金钱,并且很多同学有过购物的经验,于是我紧紧围绕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来组织。把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有关社会生活的现象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让学生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更近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社会生活能力。“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反映学生的需要,引导他们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一、感悟生活,认识生活

  本课教学前我安排学生分成旺仔牛奶和康师傅方便面组、蔬菜组、衣帽组等去不同销售点去调查商品价格,并采访销售点负责人,完成调查采访记录表。调查采访记录表巧妙地引导着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不同销售点、时间、品牌等价格的对比,一对比即刻会发现问题: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地方怎么价格不一样呢?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段价格会不同?……好奇心的驱使,会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把原因归纳出来。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探究中解决了问题,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更重要是获得了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二、课堂中获得知识,生活中运用知识。

  通过调查以及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已了解了许多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但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社会生活能力。因此第二环节学做聪明顾客显得尤其重要。老师的设问:“我们发现了这么多价格的秘密有什么用呢?”让学生们很快醒悟了:“我们知道了到哪买东西比较划算。”并进一步通过看视频让学生掌握了在实际购物中的操作方法,紧接着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如何选购自己喜欢的书,于是,学生们当即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有些学生选择了成批购买,有些学生学会了讨价还价,有些学生学会了货比三家……课堂气氛一下热烈起来。我想学生在这节课教学中不只是知道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后在日常生活中需购买商品时也会动脑想想怎样买,去哪买。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3

  ●描述事例的发生:

  三月的一天,我一如既往的走进了三一班的教室,开始了我的日常教学工作。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讲授的主题是家人的爱。我告诉学生们,当他们刚刚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笑脸;当他们刚刚学走路时,听到的是妈妈鼓励的声音。当他们生病时爸爸妈妈深夜抱着他们去医院的情景,等等,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在家人的关爱下一天天的长大。

  接着我说同学们你们也讲讲你们的家人养育你们成长的故事吧!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的气氛异常的活跃,孩子们兴奋的讲述着自己幸福家庭呵护培育他们的故事。孩子们有的拿来照片,有的拿来与家人在一起的视频,他们在组内交流着,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时我看到芳芳有些郁郁寡欢,同学们说的热火朝天,她却一直没有发言。当我发现以后我走到她的面前,问道孩子你身体不舒服吗?孩子摇摇头,我想也许是孩子们之间发生点小矛盾吧。

  在下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呵护生鸡蛋。每人开展一天“护蛋”活动。要求大家每人明天上学来带一枚生鸡蛋。通过这个活动我想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感受、通过呵护生鸡蛋的活动使他们领悟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辛劳,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第二天我刚刚走进教室,看到很多的孩子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有些纳闷,仔细观察原来是孩子们都怕生鸡蛋破碎,坐在座位上看着自己带来的生鸡蛋,我的心里窃喜,活动初步见效了!

  ●确定事例的理由:

  在“护蛋”的课堂活动中,突发的课堂生成的问题摆在教师面前。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让孩子们用彩笔给自己的鸡蛋宝宝画像。孩子们有的画上了美丽的头发,有的画了一个小笑脸,孩子们的兴趣极高。我在教室中巡视,当我走到芳芳面前时我突然发现芳芳带来了两个生鸡蛋,我正要上前询问,但我转念一想也许芳芳兴趣高,也许芳芳家里有两个孩子吧!

  我继续在学生中走动观察孩子们的创作。我的好奇心最终还是把我带到了芳芳的面前。看到芳芳画的鸡蛋宝宝一个是幸福笑脸的小男孩,另一个是一个哭脸的小女孩。我想这是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学生们已经装饰完自己的鸡蛋宝宝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的宝宝诞生了,从今天起你就要想办法保护好你的宝宝,明天我们看一看谁的宝宝最健康,你们要精心呦,孩子们都把自己的鸡蛋宝宝小心的放在自己事先准备的“房子里”。

  只见芳芳把哭脸的鸡蛋宝宝小心的放在精心准备的盒子里,这个盒子的周围垫上软软的棉花,盒子的外面还画上了美丽的公主。放好后芳芳再把盒盖用胶条封好,鸡蛋就像睡在睡袋里一样安全了。放完以后芳芳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接着芳芳把笑脸的鸡蛋宝宝随意的放在空杯子里。我观察到这些,我的心在颤动,这让我联想到芳芳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缺乏童年的孩子应有的朝气,这个孩子给我的印象是忧郁。

  第二天在课堂上孩子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护蛋”经历,有的完好如初,有的已经破碎。

  芳芳带来了那个被她精心呵护的鸡蛋宝宝。在课堂上我刻意让芳芳向大家讲述她的“护蛋”经历,她兴奋的笑脸是我从来没有在她的脸上看到过的,我想这里面一定有秘密。我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打开她的心灵之窗。

  ●处理教学事例的方法:──细心加爱心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中午的时候我把芳芳叫到办公室,出乎我意料的是芳芳手里还拿着那个鸡蛋宝宝,其实“护蛋”的活动在上完课以后就已经结束了。此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直接切入话题。我问:芳芳你的"那个鸡蛋宝宝呢?听到我的问话,她一愣,我说你能给老师讲一讲那个鸡蛋宝宝的故事吗?顿时孩子满眼泪花,说老师我把它故意摔碎了!这个鸡蛋宝宝是我,我们家没人爱我,我自己爱我自己。那个鸡蛋是我弟弟。我的心一惊,我深深的感受到芳芳这个孩子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这个孩子太需要关爱了,她被人冷落的时间太长了。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不解开芳芳的心结后面的事情不可想象!

  原来芳芳是来自外地的学生,她的妈妈又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芳芳的妈妈爸爸十分关注她的弟弟,在生活中处处为弟弟着想,弟弟永远是对的,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只给弟弟吃不给芳芳吃,总给弟弟买很多的东西,自从弟弟出生以后极少给芳芳买东西。芳芳感到极度的心里不*衡,以前在弟弟没有出生之前,芳芳的父母对芳芳也是百般的呵护,但芳芳的弟弟出生以后,芳芳的生活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一个生活在父母幸福呵护中的孩子,由于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忽视使她生活的世界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几岁的孩子难于承担的事情,这也是使芳芳性格、心理发生扭曲的原因。

  找到了芳芳的心结我开始每天在中午的时候找到她和她聊天,告诉她很多的办法,比如我教她,当妈妈只给弟弟零食吃的时候,我让她对妈妈说,妈妈您给弟弟吃吧,我不吃,弟弟小。第二天,芳芳主动找到我小声的告诉我,那天她照着我的话去做,妈妈反而给了她一大半的零食。类似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芳芳的心情也在不断的变化,在这之中我悄悄的给她的父母讲述了芳芳在“护蛋”活动中的表现,由于芳芳缺乏父母的关爱,芳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多么可怜的孩子。告诉他们由于他们的过失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带来的性格的扭曲,他们震惊了没有想到自己的自私疏忽带给孩子严重的心灵创伤。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芳芳也在一天天的变化,芳芳的心复苏了。从这个小姑娘的脸上我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她应有的童真。

  ●分析教学事例的过程:

  静下心来反思,我思绪万千。我所景仰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要用心去做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细心地去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都能在老师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教育更是神奇的,许多不争的事实说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机会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辛勤的园丁的教师,又怎能随意错失这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写到:爱心无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爱心。没错!我们理应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用爱浇灌他们的心灵,总有一天她们会开花结果。

  师爱,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孩子闭锁的心灵;师爱,是一双无形的手,能抚去孩子苦涩的泪花。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把爱播洒向那些如硬石头般的孩子们,我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成绩、理解和感动,而是自我的蜕变和灵魂的升华!让我们用爱去点亮那一盏盏心灯吧!来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4

  《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课程,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型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刚拿到教材时,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细看时觉得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学生。

  《我的祖国多辽阔》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一个主题。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促使儿童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教材以*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组材料:(*行政区图,两个文字资料框、地图周边的四幅小图和主持人的话及右下角小男孩的话),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教材体现了一种“引领”的功能,既给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因为毕竟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一直力求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地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等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我们一直努力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建自主、互动、积极、向上的综合活动课。

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5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了教好本门课程,我总是认真做好课后随笔,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体会: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例在《我在进步》一课,我开展了“调查自己成长历程”的主题活动,课前学生采访父母,收集儿时物品,回忆童年趣事。课上学生带来了采访父母的录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进而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思品课教师应重视改变课堂传授知识的习惯,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动中悟理、动中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如,在《学会自我保护》这一课中,我尝试了小品教学法,让学生自演自无悟,学生兴趣高涨,本堂课的成功,使我大受启发,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书本知识,现实问题寓于滑稽的小品中,学生抽时间,挤时间去编、演,在演练中修改,充实内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作与欣赏能力,也给大家带来了乐趣,真是忙中偷闲,不亦乐乎,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快乐中体现合作精神。这样做从眼前看,确实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但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长、社会、一些老师给予理解与支持。我愿与大家一起探索品德与社会课的最佳途径,把课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时,我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结果学生对本课感悟不是很深,于是课下我及时记录了这一点:课上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这就强调了作为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个重要性。我们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调查采访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例在在教学《学习别人的长处》这一课时,我明显感到本班学生对别人的优点发现不够,反而专揪同学缺点,所以本课我临场发挥,由我扮演骆驼,一名学生扮演羊,同学们演老牛,上演了一幕《骆驼和羊》的童话剧,骆驼和羊的争论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再如:在教学《课堂教学的规则》一课时,学生忙于回答问题,课堂纪律反而有些乱,我趁机让学生们坐好,一分钟后,让生说原因,结果同学们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课堂纪律一下好转。于是,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道:非常情况,非常处理,教师在课上应多些应激机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6)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3篇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1

  午饭后孩子们都喜欢跑到图书角拿书看,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拿到喜欢的书,这也提高了孩子们吃饭的速度,不讲话,不挑食才能吃的快,这个图书角作用可真不少呀,一天午饭后,田丰迅速的"跑到图书角,很兴奋地拿起《恐龙》,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一会孩子们都陆续的吃完饭了,一张张小椅子在田丰旁边放下来,大家都围着他,和他一起看恐龙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也有别的小朋友拿着喜羊羊的书,组成另一支队伍,场面很是热闹,秩序井然。

  我很高兴,大家能不吵不闹,友爱的分享图书,我决定丰富我们的图书角,当然,还是要家长们多多支持才行,首先我和孩子们讲读书的益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读自己的一本书好呢,还是和别人交换读两本书好呢?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会将家里的书带来,和别人交换着翻阅,这样我们的图书角更加丰富了,而且,很多小朋友的书在家里爸爸妈妈都讲过,对其中的故事已很了解,他们还可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亲身体验一把小老师呢。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2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钟爱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钟爱。”有的孩子说:“有时钟爱,有时不钟爱。”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取几个*时潜质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刻长了,潜质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理解,潜质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齐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咱们一齐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咱们怎样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能够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立刻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马亦心说:“能够轮换着当,这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咱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一天选两名小兄弟姐妹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归纳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们总是请潜质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咱们就剥夺了潜质强的孩子选取的权利,也剥夺了潜质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3

  金风送爽的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因为20xx年9月1日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一转眼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工作了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处处都充满着陌生,身心都要受到洗礼,但是看到我可爱的"学生又使我充满着愉悦。我慢慢的喜欢上了这种感觉,这里有我可爱的学生,有关心我的同事,对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我是深深的受到了感动,我真心的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了”。下面就是我工作以来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备课,注重积累。

  一是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因为第一年教学,没有任何经验,那这一学期该怎么安排授课内容?成了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自己定的单元进行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上课的兴趣。

  二是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

  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上课过程中,应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变更教学的方法,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其次,学习上——活到老,学到老。

  我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育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还有就是我们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这对我们提高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快速的成长。在09年的11月份和寒假,教育局组织我们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我十分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教师理论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思想方面——积极进步,有责任心。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所以时刻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7)

——小学品德教师的教学随笔

小学品德教师的教学随笔1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就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的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件小事却让我感动至深。

  当我们走进三毛小学五楼多媒体教室时,已经有好多早到的老师坐在座位上低声交谈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而教室里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更让人赏心悦目(椅子*课桌下面的空间里),便怀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来,一切都显得那样井然有序。在周老师热情的引导下,师生们一起演绎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闷热、不同寻常,在聆听中收获,在朗读中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当课一结束,就在学生们忙着整理学习用品准备离开的"时候,周老师轻声提醒着:“想想看,你来的时候椅子是怎么放的?”几乎所有的学生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动作——把自己坐过的椅子*了课桌里面,然后带着学习用品排好队出去了。没有学生对此有异议,也没有学生需要别人的再次提醒,更没有学生大声喧哗,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我的感觉就是训练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齐齐的教室,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曾经有学生来上过课。这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件小事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是三年级的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实验小学,我在想着她会不会也提醒学生要让课桌椅保持原样呢?但学生们的做法让我再次涌起了对他们的敬意。当学生即将离开时,并没有老师的提醒,可他们却一个个主动地把椅子*课桌下面。有一个女生可能是一时忘记了吧,当她已经走过一个座位时才猛然醒悟过来,于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轻轻地把椅子放好后才满意地离开。如果说二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提醒的话,那么到了三年级,学生显然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这需要怎样的持之以恒呀?

  离开时把自己坐过的椅子恢复原样,这真的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可就是这些不需要我们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

  作为教师,我*时也总是这样对学生说:如果看见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你可以主动把他扶起来,安慰他;如果看见风把窗帘吹散了,你可以把窗关好或者把窗帘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见教室里的课桌歪了,你可以把它们排得整整齐齐;如果看见有人的红领巾掉下来了,你可以出声提醒他或者捡起来帮他戴好;如果看见扫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来,再让它靠墙“站”好;如果看见窗台脏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们擦掉……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三国时期刘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总有那么多人不怎么愿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视而不见;别人的困难可以置之不理;学校的财物可以随意处置……举手之劳,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举手”呢?

  如果说两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给这美丽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话,那么,学生们的举手之劳让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并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园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会的安宁,需要人去维护;心灵中的枯地,需要我们怎样去浇灌呢?假如人人拥有如这些学生般的心灵,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5篇(扩展8)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笔感悟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笔感悟1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就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的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件小事却让我感动至深。

  当我们走进三毛小学五楼多媒体教室时,已经有好多早到的老师坐在座位上低声交谈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而教室里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更让人赏心悦目(椅子*课桌下面的空间里),便怀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来,一切都显得那样井然有序。在周老师热情的引导下,师生们一起演绎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闷热、不同寻常,在聆听中收获,在朗读中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当课一结束,就在学生们忙着整理学习用品准备离开的时候,周老师轻声提醒着:“想想看,你来的"时候椅子是怎么放的?”几乎所有的学生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动作——把自己坐过的椅子*了课桌里面,然后带着学习用品排好队出去了。没有学生对此有异议,也没有学生需要别人的再次提醒,更没有学生大声喧哗,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我的感觉就是训练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齐齐的教室,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曾经有学生来上过课。这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件小事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是三年级的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实验小学,我在想着她会不会也提醒学生要让课桌椅保持原样呢?但学生们的做法让我再次涌起了对他们的敬意。当学生即将离开时,并没有老师的提醒,可他们却一个个主动地把椅子*课桌下面。有一个女生可能是一时忘记了吧,当她已经走过一个座位时才猛然醒悟过来,于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轻轻地把椅子放好后才满意地离开。如果说二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提醒的话,那么到了三年级,学生显然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这需要怎样的持之以恒呀?

  离开时把自己坐过的椅子恢复原样,这真的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可就是这些不需要我们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

  作为教师,我*时也总是这样对学生说:如果看见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你可以主动把他扶起来,安慰他;如果看见风把窗帘吹散了,你可以把窗关好或者把窗帘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见教室里的课桌歪了,你可以把它们排得整整齐齐;如果看见有人的红领巾掉下来了,你可以出声提醒他或者捡起来帮他戴好;如果看见扫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来,再让它靠墙“站”好;如果看见窗台脏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们擦掉……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三国时期刘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总有那么多人不怎么愿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视而不见;别人的困难可以置之不理;学校的财物可以随意处置……举手之劳,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举手”呢?

  如果说两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给这美丽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话,那么,学生们的举手之劳让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并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园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会的安宁,需要人去维护;心灵中的枯地,需要我们怎样去浇灌呢?假如人人拥有如这些学生般的心灵,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随笔 教师 小学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五篇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1 小学与教师教学随笔100字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