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心得体会 > 羊快疫的防治体会

羊快疫的防治体会

时间:2022-11-07 17:25:05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羊快疫是由梭菌引起的,他与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等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上有好多相似之处,很容易混淆。根据羊群的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经过我站兽医临床检查、兽医会诊、辨别诊断,及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是羊梭菌病中的羊快疫,现将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羊快疫;防治;方法

1 流行病学:

博湖县某乡某村村民杜某,家中有绵羊220只,其中生产母羊150只,羔羊70只,2015年4月25日,先后有12只羊发病,并陆续出现急性死亡,发病率5.45%,死亡8只,死亡率66.7%。羊快疫的病原是腐败梭菌,属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厌氧性芽胞杆菌,通常散布于自然界,能引起家畜的急性传染,羊在潮湿低洼的环境中放牧、饲喂,受到寒冷、饥饿的威胁,使羊的抵抗力降低,诱发本病。

本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之间营养良好的绵羊,山羊少发,病原多半经消化道感染,在健康羊的消化道内一般有本菌存在,但不发病,当天气骤变,机体受寒感冒或羊采食了带冰霜的草料而受刺激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随饲料、饮水进入消化道的芽孢或原栖宿于羊的胃肠内的腐败梭菌开始发芽、增生繁殖,产生外毒素,特别是α毒素,一方面可使消化道粘膜尤其是胃粘膜发生出血、坏死和炎症,另一方面被机体吸收入血而引起急性中毒性休克而迅速死亡。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2 临床症状:

羊突然发病,往往未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而倒地死亡,常常是在放牧途中或是放牧完赶回圈舍后不久死亡,羊在放牧时步履蹒跚、无力、失调,有病羊离群,跟不上羊群。有腹痛变现,腹部膨胀,体温一般正常,但也有升高的,达到41.5℃,发病羊昏迷,四肢划动像游泳状,口流口涎泡沫有的数分钟后死亡,有的几天才死亡,死后不久,肚腹迅速膨胀,像是气吹的,用手敲击发出砰砰的响声,口鼻及肛门粘膜呈蓝紫色,并常存有岀血斑,从鼻腔流出带血样的泡沫,全身淋巴结肿大。

3 剖检变化:

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对本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胃、十二指肠粘膜潮红、肿胀,尤其是真胃粘膜常见有大小不等的岀血斑或呈弥漫性出血,有时在真胃粘膜上还可看到坏死和溃疡病变,瘤胃粘膜呈自溶而自行脱离,附于胃内容物上,瓣胃内容物干涸,像薄石片样嵌于胃瓣之间,用手不容易捏碰。十二指肠呈现出血点,空肠呈现急性卡他性肠炎,大肠一般无明显变化,心肌严重变性,颜色变淡、变软,心内外膜有岀血斑点,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被膜下有出血点,肺淤血、水肿,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皮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特别是咽部和颈部皮下表现尤为明显,胸腔和心包腔内积有淡红色透明液体。

4 鉴别诊断:

本病易于羊肠毒血症、炭疽、羊猝狙混淆,应注意鉴别。

羊肠毒血症:其主要病变为十二指肠、空肠的严重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血样,肾脏多半表现为一次性软化,但无羊快疫时皮下出现血性胶样浸润,肝脏坏死灶,瘤胃粘膜溶解脱落,瓣胃内容物干硬及无真胃粘膜的重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变化。

炭疽:与羊快疫不同点表现为病羊重剧高温、急性炎性脾肿,但没有脾坏死变化,用血液和脾组织做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具特征性的炭疽杆菌。

羊猝狙: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和羊快疫极其相似,很难区别,因此必须通过细菌学检查进行鉴别,羊猝狙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材料,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对病羊的治疗效果,可对本病作出诊断,确需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6 防治措施:

根据本病的传播特点,首先应避免羊只受潮寒冷刺激,增加羊只的抵抗力,消除可能降低机体抗病力的因素,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大多数发病羊只来不及治疗便死亡,对那些病程较长的可用青霉素肌注,每只羊320-480万单位,每天两次,或磺胺嘧啶20ml/只肌注。支持疗法:5%糖盐水500-1000ml,5%碳酸钠120-150ml,混合静注。对全群羊饮水中加入环丙沙星。及时进行疫苗注射,对稍缓慢可疑病例的诊疗必须在严密隔离、消毒,防止疫情扩散的情况下进行。

参考文献:

[1]郝宝成,梁剑平,王学红,等。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袁2011(5):154-156

[2]肖芳萍,徐洪忠,艾玉萍,等.贵州部分县市山羊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2)28-29.

推荐访问:防治 体会 羊快疫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