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篇一:新闻写作心得体会新闻写作与文学知识的交融--通讯员培训心得新闻与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新闻是以事实为基础,给人一种信息传递的快速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供大家参考。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篇一: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与文学知识的交融--通讯员培训心得
新闻与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新闻是以事实为基
础,给人一种信息传递的快速感;而文学是以想象力为支撑,给人一种生活中的立体美感。新闻与文学同为艺术,很多人因
为爱好文学而走上新闻写作岗位;也有很多人因为长期从事新
闻工作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同时也
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基于我对新闻写作的浅显理解以及培训班
中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使得我对新闻写作与文学知识的积累有
了更为全新的认识。二者对我来说犹如左手和右手,一手写新
闻,一手搞文学,二者兼顾,相得益彰。如果说的更形象一
点,新闻与文学对我来说就像是白天和黑夜,白天给了我充实
的工作,夜晚给了我自由的想象。
新闻是将新近发生的具有
典型性的、真实性的事实进行报道;而文学,是来源于生活,并将生活艺术化,组合成文章的一种形式。老师们在授课中讲
到,新闻写作要紧紧围绕事实中心去交代,新闻写作有金字塔
式的写法,也有倒金字塔的写法。而在文学创作方面也讲究顺
序和倒叙,二者有着相似又熟悉的感觉。同时我们在读新闻通
讯中也常常能发现,新闻通讯中的场面叙述也流露出作者的散
文和小说写作的基本功。新闻通讯中哪些地方该重点介绍,哪
些地方该一笔带过,这些方面也常常离不开文学创作的基本常
识。
写到这里,心中突然有种想要将新闻写作与文学艺术相
结合的冲动,就像战地记者魏巍那样用文学的手法完成一篇完
美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而在我的理解中,如果报刊与
媒体相当于一座庄园,新闻通讯就像是庄园里的花花草草,而
文学知识则是流淌于庄园里的河流水泊。丰富的文学知识与深
厚的文学创作功底会为庄园里的花花草草注入里生命的力量,繁衍出美不胜收的灿烂景色。
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好
多报刊杂志办成了一种文件式的感觉,新闻稿件读起来就像咀
嚼压缩饼干那样,缺乏美感,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当
我们读到朗朗上口的新闻通讯时会发现,它们一般都融合着文
学创作的美感,即新闻写作的散文化。比如新闻通讯《百万雄
师过大江》,是将散文的美感融入到新闻写作当中,让大家读
起来不仅有一种立体的美感,还能从中体会到新闻写作与文学
知识有机结合的魅力。
新闻写作需要文学知识的积累,而文
学知识的积累也是对新闻写作的一种高度负责,同时新闻写作
与文学知识的交融就像是鲜花与绿叶,相互衬托,给人美不胜
收的感觉。
篇二:新闻写作培训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10月
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院从中文系请到的吴老师
进行的宣传教育培训的讲座。这次培训主要对新闻写作知识与
写作技巧、公文写作与处理,最重要的是对写作的创新。宣传
教育培训讲座通过三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而且
由此创办了宣传教育培训班。宣传教育培训班的创办使我院对
宣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宣传教育培训讲座主要强调了以下
几点:
一、要有新闻敏感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新闻写作培训讲座,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
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地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
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
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
写出最真实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二、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
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
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
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的东西有特色。如
果想
作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
和事,多看,多问,多学,善于去发现新闻点。有了身边的人
和事做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四、注重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注
意观察,从中得到灵感,创新新闻。
新闻培训讲座使我对新闻工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
积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新闻写作水平,争取早
日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篇三:新闻采访写作的心得体会
(5000字)
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
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
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
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
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
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
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
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
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
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
选择了有
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
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
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
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
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
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
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
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
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
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
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
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
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
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
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
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
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
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
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
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
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
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
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
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
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
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
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
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
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
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
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
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
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
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
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
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
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
推荐访问:通讯员写作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写作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