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4)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发放,由各班学习委员将链接以及二维码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分享。
1.2.2 数理统计法
下载平台报告,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获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9.96%。从基本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及急救知识的学习态度及获取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1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37%,女生占63%。对于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仅6.0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掌握得好,还有20.44%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施予援救(见表1)。
2.2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
81.51%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气道异物梗阻,无独有偶,也有87.10%的学生目睹过他人有此遭遇,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气道异物梗阻发生之常见。一旦发生了气道异物梗阻,80.78%的学生会拍背急救,部分同学会喝水急救,甚至会惊慌失措,虽然多数同学表示,严重时自己会拨打急救电话,但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想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给予准确及时的急救。对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掌握情况,16 人(3.89%)熟练地掌握了,172人(41.85%)听过,知道个大概,但不会熟练操作,223人(54.26%)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见表2)。
2.3 急救知识的学习态度
94.16%的学生认为,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需要了解常见生活意外的相关急救知识。还有68.13%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并学习生活急救知识。对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学习态度,其中20人(4.87%)虽然认为该方法并不重要,但是仍然想了解一下,仅有1人(0.24%)表示自己完全不需要了解,390人(94.87%)觉得有机会培训,自己会非常乐意参与(见表3)。
2.4 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
我们发现,除了在校的专业学习以外,还有61.80%的学生不曾接受过其他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看来,纵使在各路教学资源纷繁多样的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急救知识也基本来源于学校的专业学习。询问学生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最理想的途径,341人(82.97%)认为是急救培训(见表4)。若学校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仅有5人不支持,其余98.78%的学生都同意。
3 讨论
气道异物梗阻多发于儿童,老人以及脑卒中吞咽功能下降者。[3]其发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家人朋友大多都是该病的罹患者。轻度患者,用力咳嗽以后即可解除梗阻进而恢复正常;然而,重度患者,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缺氧而死亡。[4]因为大多发病都是轻度梗阻,往往不会造成恶劣预后,故而该病一直未能引起公众警惕。
如今,老人发病的几率早已不再亚于儿童了。我们应该顺着客观形势的需求,对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处理加强重视。
對于该病的急救,轻度者鼓励其咳嗽即可,重度者,应该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那我国三年制医学生对上述急救处理的掌握情况究竟如何呢?从学生给予的回复来看,首先,多数学生热衷于拍背急救,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所措,只有少数人会想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其次,就算是想到了,能够熟练操作的学生又是非常之少,基本都是对该法毫不知情。足以见得,大多数医学生对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处理缺乏认识,对海姆立克急救法也是知之甚少。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尚未在医学生中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教学,毕竟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在学校的专业学习。
事实上,无论是出于丰富专业知识的目的,还是促进医学职业发展的目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还是持有肯定意见的,并且认为最为理想的学习途径应该是专业的急救培训。将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处理定为我国医疗卫生教育的焦点,在医学生中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顺应人心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据《纽约时报》估算,海姆立克急救法自1974年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已经普及,大概把数以万计的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5]该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到我国,但这种简捷有效的手法并未得到普及,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急救普及工作相对落后,所以至今还是鲜为人知,致使很多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我们呼吁广大医学教育者重视对医学生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以点带面,先打造好基础扎实的医疗后备力量,再号召医疗队伍组建具备培训资质的机构,联合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采用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教育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程度。[5]
4 结论
由气道异物梗阻的高发现象以及医学生相应急救技能的匮乏现状可知,在医学生中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是客观形势的需求,也是临床教学的必然。我们呼吁广大医学教育者重视对医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以点带面,先打造好基础扎实的医疗后备力量,再借助医疗队伍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卢嘉铭,宋永玲,李佩青.750例急诊气道异物患儿的诊断思路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7):45-47.
[2] 余明迪,周谊霞,杨文晴,等.微课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徒手心肺脑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8):759-761.
[3] 覃成杜.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J].柳钢科技,2015.3:48-49,56.
[4] 张亚梅,张振英.特殊类型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处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3):231-234.
[5] 袁金花,侯玲,杨澜,等.银川市餐饮从业人员对“海姆立克”急救法认知的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