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暖通空调设计中室内设计温度的取值、冷热负荷的计算、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冷热源设备的选型、室温控制、水利平衡措施等
关键词:温度、冷热负荷、冷热源、室温控制、水力平衡
前言
建筑节能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节能技术,还包括建筑设备(主要是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用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本文从多方面讨论暖通空调在建筑节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以及冷热负荷的计算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左右。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8%~10%左右。由此可看,室内设计计算温度选取的对节能的重要性,国家及各省节能规范中对室内温度的选取均作出了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规定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以使用冷、热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并列为强条。
2、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冷热源的选型
暖通空调系统包括采暖系统、空调冷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通风系统等。系统设计的合理才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8.1节对冷热源的选择原则做了详细的规定。 当前各种机组、设备类型繁多,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蓄冷蓄热设备各具特色,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等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冷源的技术应用广泛。由于使用这些机组和设备时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客观全面地对冷热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合理的冷热源方案。
3、室温控制
室温调控是实施“分户计量”的前提和关键,是实现“按需供热”的基础。恒温阀会及时减少流经散热器的水量,不仅保持室温合适,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一般是通过室内安装风机盘管温控器来实现的,另外在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安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者动态平衡电动两通(调节)阀,以控制通过盘管的水量。
新风机组送风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安装在送风官道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送风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温度控制器,控制器自动调节安装在表冷器回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通过表冷器盘管的水量,从而实现控制送风温度恒定于设计值。
全空气调节系统,室温的调控一般是通过的在回风管道安装温度传感器,检测回风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自动调节安装在表冷器回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回风温度恒定于设定值。
另外,控制器可同时检测室内新风温度、送风温度、过滤网压差状态、风机运行状态以及风机故障状态;过滤季节,控制器可根据室内、外焓(温度)差自动调节新、回风比例,最大程度利用室外新风,达到节能效果。
4、水利平衡的措施
水系统水力失调导致表面的现象是:冷热不均、温、湿度达不到设计值。实际上还隐含着系统和设备效率的降低。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能源消耗的增加。在采暖和空调水系统中合理的设置水利平衡装置,是一个解决系统水力失调、降低系统能耗、创造舒适人工环境的全新解决方案和有效的技术措施,常用的水力平衡装置有: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5、结语
总之,暖通空调的在建筑节能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设计人员应从参数选取到系统选择以及系统运行控制等方方面面做好把控,以尽量减少建筑的能耗来减少能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
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7.
4.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耀庆主编
5.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3.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