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6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6篇

时间:2022-09-01 15:05:08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6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课题: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6篇

篇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 溶液、NaCl 溶液、CuSO

  4

 溶液、AgNO

  3

 溶液、Na

  2

 SO

  4

 溶液、BaCl

  2

 溶液、FeCl

  3

 、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实验事实,总结实验规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讲授新课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问题讨论:(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蜡烛燃烧后总质量是否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联系实际,讨论、体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初步学会运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做课堂练习一 P70 页 1 大题

 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初步理解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后,小结:

 板书:

  2

  、几点说明:

  (1

  )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3

  )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分析、氧化汞分解示意图及水分解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后。指导学生看书 70 页,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观察图示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板书: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

 (三个不变)

 课堂练习 2

  1

  、在反应 A+B==C+D

  中,已知 A

  、B

  两种物质各

 9.8 克

 ,A

  、B

  充分反应

  后生成

  16.1 克

 C

  ,

  0.2 克

 D

  ,B

  完全反应,则 A

  、B

  反应时质量比为________

  。若已知 C

  的式量为 M

 ,则 B

  的式量为________

  。

  2

  、在化学反应 A+B==C+D

  中,a

  克 A

  与 B

  反应生成 m

  克 C

  和 n

  克 D

  ,则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

  A

  、(m+n)

  克

 B

  、(m+n+a)

  克

 C

  、(m+n-a)

  克

 D

  、(m+n)/a

  克

  3

  、在反应

 2A

 +B==C+D

  中,已知

  25 克

 A

  与

  10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 克

 C

  。当反应有

  6 克

 D

  生成时,参加反应的 A

  是 (

  )

 A

  、

  10 克

 B

  、

  5 克

 C

  、

  2.5 克

 D

  、以上都不正确

 小结:矫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第二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

 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 4/5,氧气约占 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 1/5 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 1/5?

 ④剩余的 4/5 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 18 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 19 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离 100L 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离______L 空气,可获得 42L 氧气。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 63m3 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作业〕略 第六章

  铁

  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②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③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进行推测——实验观察、分

 析推理……完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新课题。

 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⑤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发展的历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准备: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 6—1)——(实验 6—3)。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演示、对比、启发、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金属是一类很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金属?都见过...

篇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 一、 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

  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 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从日常生活出发,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了 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探究,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 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 物,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激情。

  3、 通过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 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 :

 以实验和讨论为主, 然后总结归纳。

 [仪器] :

 试管、 酒精灯、 试管夹、 吸管(2 支)、 雪碧瓶、 试管架、 集气瓶、 烧杯。

 [药品] :

 二氧化碳气体(2 瓶)、 石灰水、 紫色石蕊试液、 澄清石灰水、 火柴、台阶蜡烛。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结上一节课内容 回 答碳及一氧化碳的 性质 多媒体动画展示:

 在阿尔卑斯山 脉有一个奇怪的溶洞, 一个名叫“波曼尔”的探险家牵着狗进入洞内 , 狗很快晕倒 甚至死亡, 而人安然无恙。

 当地人把这个洞叫 做“ 屠狗洞”。

 探险家为此, 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行探究:“ 为什么 狗进屠狗洞会窒息而死, 而人没事呢?那些启示呢?

 设计意图 复习已有知识, 引出二氧化碳 1、 激发学习 情景,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 发学生思考。

 2、 通过动画展示讨论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可以自 己 简单总结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 观 看 多 媒 体 动 画 展示, 边听教师进行讲解边思考:

 他为什么“ 恍然大悟”, 自 己“恍然大悟” 了 吗?

 2、 学生讨论“ 为什么 狗进 屠 狗 洞 会 窒 息 而死, 而人没事呢?”

 3、 这个故事, 对我们学习 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波曼尔 拿着火把再次进洞察看, 只看见许多的钟乳石和石笋, 里面比较潮湿. 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波曼尔把火把接近地面, 火焰渐渐变小, 最后熄灭. 在里面呆时间较长以后, 波曼尔也感觉有点闷.

 波 曼 尔 用 几个较软的塑料瓶收集了几瓶洞中 靠近地面的气体, 给其中一瓶灌了 半瓶水, 盖上瓶盖摇了 摇, 瓶子马上瘪了 ; 给另一瓶注入了 澄清石灰水, 轻 轻一摇, 马 上变浑浊了 . 他恍然大悟. “ 从这个事实反映出 二氧化碳有那 些性质呢?结合桌子上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先看物理性质。

 一般从几个方面分析?

 多媒体展示:

 研究气体物理性质的内容 1、 讲解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随 压 强 的 变 化 情况。

 2、 讲解“干冰”, 多媒体展示:

 干冰的用途 3、 以上性质在“屠狗洞”的 实 验 中 怎 样 体 现的?

 听、 评:

 学生总结、 归纳 总结、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根据研究内 容以及已 有知识思考并回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并从中提炼所需要的材料, 锻炼学生对材料的整合能力, 对实验事实的分析、 探究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1、 听讲。

 讨论“ 雪碧啤酒” 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

 1、 思考“干冰是冰吗? ” 2、 观看“ 干冰的用途”资料。

 通过雪碧啤酒” 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以及干冰的用途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习情趣。

 理性质。

 锻炼学生对知识总 结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毒性的区别。

 提问:

 二氧化碳有毒吗?

 回答预设:

 没有。

 空气中和 我们呼吸中 都有二氧化碳。

 回 答预设:

 二氧化碳无毒, 但不能供给呼吸 那么“屠狗洞” 中的狗为什么会死?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有毒吗?

 多媒体展示:

 怎样进入久未开启 的地窖? 假如你让学生清楚二氧化碳量多 可以 使动物因窒息而死亡 联系生活实际, 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讨论并总结。

 最终得出结论:

 进入久未开启 的 地

 和波曼尔去探险, 应该带些什么物品?

 设问:

 波曼尔探究时, 火把灭了, 说明了 什么?

 实验:

 二氧化碳灭台阶蜡烛。

 设问:

 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仅仅是单纯的溶解吗? (念雪碧瓶上的配料标签:

 碳酸水)。为 什么 溶入的是二氧化碳而配料中没有?

 窖, 要做“灯火试验”。

 一名同学在前面做实验,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 然后回答:

 看到了 什么 现象? 为什么?

 1、 听、 讨论。

 2、 回答预设:

 碳酸水可能和二氧化碳有关。

 而且不是同一种物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1、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并 致 力 解 决 的 意识。

 3、 引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 增加学生对石蕊试液变色的印象。

 2、 便 于 酸 性 强 弱 的 比较。

 使学生理顺思路:

 水、 二氧化碳单独不能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 若要变红就是有酸了

 介绍一种色素:

 紫色石蕊试液, 酸可以使之由紫色变为红色。

 并用稀盐酸与之反应进行验证。

 提问:

 1、 水能使石蕊由紫 色 变 为 红 吗 ? 为 什么?

 2、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由紫 色 变 为 红 吗 ? 为 什么?

 设问: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 使之变 为 红 那 么 说 明 了 什么?

 指导、 观察学生实验 观察实验。

  回答预设:

 不能, 因为不是酸。

 思考并回答:

 二氧化碳与水生成了 酸, 发生了化学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

 做实验: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观察现象。

 并与稀盐酸反应的颜色进行比较。

 讨论、 回答。

 让学生清楚:

 二氧化碳与水可以 反应而且产物是酸, 但酸性比较弱, 人才可以喝的。

 引出碳酸可以分解。

 提问:

 你们为什么喜欢喝汽水? 有什么感觉吗?

 指导、 观察学生实验。

 做实验、 观察现象:

 把已经变红的 碳酸水分一半进行加热, 并进行颜色的对比。

 思考:

 为什么?

 记笔记 回答 学习碳酸分解。

 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问:

  波曼尔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是什么?

 指导、 观察学生实验。

 重点理解。

 引出与石灰水的反应。

 做实验、 观察现象:

 给澄清石灰水中 通入二氧化加强记忆。

 碳。

 听讲, 做笔记。

 介绍石灰水的主要成分,详细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结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重点理解 听讲 反复, 加强理解, 形成体系。

 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展示:

 练习 1、 日常生活中, 我们给墙壁抹石灰, 当石灰水变干时墙壁会变得很白。

 在这过程中, 为了 使效果更好, 人们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这是为 什么 呢? 为 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 利用 你所学到的 知识解释一下。

  多媒体展示:

 练习 2 夏天,鸡蛋容易坏。

 卖鸡蛋的人为了保鲜, 经常会把鸡蛋放在石灰水中蘸一下。

 能用 你学过的 知识进行解释吗?

 小结

  [板书设计] :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无色. 无味的气体 2. 比空气的密度大(1. 977 克/升)

 3. 能溶于水(1: 1)

 4. 有三态变化: (气, 液, 固)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无毒, 但不能供给呼吸。

 2.

 既不能燃烧, 也不能支持燃烧, 可以灭火。

 3、 与水的反应。

 CO2

 +

 H2O====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H2O

  +

 CO2 4、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CO3。

  CO2 + Ca(OH) 2 = CaCO3 ↓ + H2O

 讨论并回答 讨论并回答 学生回 答之前先要了 解鸡蛋为 何会变坏? 与 生物知识相联系, 并学会思考日 常 生活中 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听讲 对整个知识进行回顾 三、 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1、 液态二氧化碳:

 制作灭火器 2、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舞台效果, 人工降雨, 储存食物 3、 气态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

 四、 生活小知识 在进入不知名的深洞时, 不能毫无准备的就进去, 在学了二氧化碳后应该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

  三、 巩固练习:

 1. CO2 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 比空气大(B)

 比空气小(C)

 与空气相等(D)

 无法判断

  2. 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

 (A) 难溶于水(B)

 能溶于水(C)

 微溶于水(D)

 易溶于水

  3. 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将 CO2 通入水中

 (B)

 将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 CO2 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 CO2 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

 (A) 红色(B)

 紫色(C)

 蓝色(D)

 无色

  5. 常温下, 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氧化反应

  6. 下列性质中, 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

 (A) 它能溶于水(B)

 一般情况下, 它不能燃烧 (C)

 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

 一般情况下, 它不支持燃烧

 四、 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

 查阅有关资料, 并通过网络多了解二氧化碳的知识。

 然后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为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 将其有关知识尽量多的展示出来。

  [如何设计]

 1、 我参照了 http: //wenku. baidu. com/view/3789a086bceb19e8b8f6ba65. html 2、 我开始先将教案的顺序给予了简要的说明, 对该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做了更细的说明, 归纳了二氧化碳三态的各种作用,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物理性质对其关于生活方面的安全知识做了 简单的概要, 又补充了 相关的巩固知识及布置了相应的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1、 现代教学中, 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教学参与者。

 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 自 己动手, 有机结合各种活动,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逐步获取新的知识, 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 水到渠成。

 2、 教学中启发、 诱导贯穿始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使学生变主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3、 CO2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身 边较熟悉的物质或现象入手, 容易引起学生对其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学习 CO2 能溶于水时, 可以结合生活中常喝的饮料是如何制成的。

 这样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 也为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了 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 认识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

 不能更好的利用压强知识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

 再有部分实验的目的性不强, 如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意图不清。

 这些都是有待改进和研究的内容。

  [对这门课的感想]

 我觉得初中生才接触化学未免会有些不适应, 在引入新知识开头如果合理的将知识联系实际, 用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关系, 我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 探究欲望, 进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能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节化学课看起来觉得简单, 可真当自己上台的时候却发现好多都只是浅尝辄止, 对其确是真的不了解, 所以平时要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可以, 当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容易, 真真的理解了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含义。

篇三: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四群中学

  师慧荣 一 、教学目标:

 1 1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 (4)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2 2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2、 (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3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2)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

 1、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2、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 教学过程 :

 ( 一 )

 趣味问答

 引入新知

 【导入】

  谜语: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再请同学们深深呼一口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 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现在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死狗洞》。

 〖材料 1〗——《死狗洞》 〖提问〗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提问〗二氧化碳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 0.03%,如果超过 1%时,就对人类有害处;达到 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 10%时,人就会窒息甚至死亡。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

 动脑动手

 实验探究

 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状态和颜色、问二氧化碳气味。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实验探究 1 1〗 〗 (多媒体演示)

  ⑴向自制天平的一段容器内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容器下沉。(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 实验探究 2 2〗 〗 (学生实验)

 ⑵向一瓶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瓶盖,震荡,观察现象。——塑料瓶变瘪

  (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P 内<P 外)

 〖板书〗〖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提问〗

 参考氧气、氢气的收集方法,如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图片展示〗 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 101KPa,-78.5℃升华。

 〖板书〗 干冰易升华

  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实验探究 3 3 〗

 〖 多媒体演示 〗阶梯蜡烛实验

 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材料 2 2 〗

 半个西瓜三条人命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 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假设这两个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我们出去郊游所遇到的两个山洞中的气体样品,请你设计并确定哪个山洞可以进入。

 (灯火试验)

 〖提问〗

 若进入不熟悉的山洞,应选用“手电”或“火把”哪一种做照明工具更科学?为什么? 〖板书〗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呼吸。(三不能)

 〖实验探究 4 4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实验〗a)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水、醋酸,向其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 + 石蕊 → 紫

  醋酸 +石蕊 → 红

  (说明溶液显酸性)

 〖学生实验〗

 b)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实验探究 2〗中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碳酸+石蕊 →

 红

  (说明溶液显酸性)

 〖板书〗 2、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碳酸)。

  CO 2

 + H 2 O = H 2 CO 3

 〖演示实验〗

 c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和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 红(不变色)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 紫(由红变紫)

 (说明溶液不显酸性)

 〖板书〗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H 2 CO 3

 = H 2 O + CO 2 ↑ 〖 知识拓展 〗小魔术——紫色小花变红 ①2 朵喷湿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 CO 2 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猜测谁把小花变红? ②把变红的小花放在吹风机下吹干后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实验探究 5 5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提问〗 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板 书〗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课件〗

  ① 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盛有石灰水的容器中,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②二氧化碳最显著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气体)就是能够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以下三个问题都要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解释: ①鉴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膜。

  ③为了使石灰浆[Ca(OH) 2 ]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性质决定了用途,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那大家能说出他的用途吗?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 1、 、 人工降雨

 2 2、 、 灭火器

 3 3、 、 汽水

  4 4、 、 制冷剂

 5 5、 、 气体肥料

 〖课堂反馈〗 1 1 、2 CO2 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A 、溶于水中

 B B 、溶于石灰水中

 C C 、进行光合作用

 D D 、制成干冰

 2 2 、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 法是(

 )

 A A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B 、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C 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D 、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3 3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该物质的化 学 式 是 _ _________ , 有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4 、冬季在我国北方用石灰浆刷墙后,常在房中放一盆炭

 火,它起的作用是(

 )

 A A 、提高室内温度

 B B 、增大室内 2 CO2 体积分数

 C C 、降低室内潮气

 D D 、提高室内温度,增大室内 2 CO2 体积分数

 〖课堂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二能三不能” 〖 板书设计 〗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 2

 + H 2 O = H 2 CO 3

 H 2 CO 3

 = H 2 O + CO 2 ↑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篇四: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常兴中学李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 学习模式:小组讨论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教学过程 :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 0.03%,如果超过 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 1.977 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中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 1~2 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4、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

 根据学校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方案。

 方案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而后又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 CO2 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二:学生以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教师讲一个实验学生做一个实验,总结一个实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 CO2 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三:学生边讲边实验。

 方案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

 实验 1: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 2: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 3: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 4: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观察。

 实验 5: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 2 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 6: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 7: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总结: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熔沸点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灯火试验)

 2.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

 (碳酸饮料)

 3.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

 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

 化工产品的原料 3.

 制冷剂 4.

 植物光合作用 四、石灰是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主要用途:

 1.

 建筑材料 2.

 制生石灰:CaCO3=====CaO+CO2 ­ 3.制水泥 结束: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氢氧化钙)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探究活动 1.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 0.03%,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 4%。怎样用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3.调查报告: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4.讨论:二氧化碳是如何造成温室效应的?

篇五: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

  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

 于昕 [知识目标] :

 1、 从日常生活出发, 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

 2、 通过实验探究,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

 1、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

 1、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 激发学习兴趣。

 3、 通过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 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 :

 以实验和讨论为主, 然后总结归纳 [教具] :

 [仪器] :

 试管、 酒精灯、 试管夹、 雪碧 1 瓶、 试管架、 集气瓶、 烧杯。

 [药品] :

 二氧化碳气体(4 瓶 )

 、 澄清石灰水、 紫色石蕊试液、 火柴、 台阶蜡烛。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多媒体动画展示:《屠狗洞》

 看动画, 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

 纸筒天平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演示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听、 评:

 学生总结、 归纳 总结、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锻炼学生对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 提问: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吗?

 思考 引出对化学性质的探讨 【演示实验】

 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引出化学性质:

 不可燃, 不支持燃烧;

 复习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实验】

 介绍一种色素:紫色石蕊试液, 并用白醋与之反应进行验证。

 观察实验。

  增加 学 生对石蕊试液变色 的印象。

  【演示实验】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现象, 思考原因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

  设问:

 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吗?

 思考

 【演示实验】

 紫色石蕊小花实验 观察, 思考。

  使学生理顺思路:

 水、 二氧化碳单独不能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若要变红必然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碳酸。

 【演示实验】

 加热分解碳酸

 观察现象, 思考原因 引出碳酸易分解, 加热可提高分解速率。

 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 记笔记 重点理解。

 【演示实验】

 检验摇晃雪碧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思考检验方法

 与生活相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

 雪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观察, 思考。

  介绍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详细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

 听讲, 做笔记。

 重点理解 多媒体展示:

 石灰浆抹墙 讨论并回答 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展示:

 干冰 讨论并回答问题 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 1.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1:1)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可燃, 不助燃, 不供给呼吸。

 2、 能与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H2CO3 ==H2O + CO2 3、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CO3。

  CO2+Ca(OH)2=CaCO3↓ +H2O 三、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温室效应 2、 用途:

 光合作用, 灭火, 人工降雨, 制冷剂, 等。

  [课堂评价练习] :

 1、 将下列 CO2的性质和用途一一对应连线 1)

 CO2不支持燃烧, 不可燃且密度大

 a、 人工降雨;

 2)

 干冰升华吸热

 b、 气体肥料;

 3)

 CO2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c、 灭火;

 4)

 CO2提供植物光合作用

 d、 制汽水

 白色 沉淀D A C 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 B

  无色气体A,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溶于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通入澄清 石灰水 2、 判断 A 、

 B 、

 C 、

 D分别是什么物质。

  并写出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篇六: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较为科学的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拓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和实验的探究。

  教学流程 课下播放微课---学生上交自主学习任务单---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回顾二氧化碳的检验---交流讨论---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1)如何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 实验探究一: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汇报. 教师演示:向盛有一高一低的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提问:1、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呢?

  2、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呢?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 50mL 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 提问:软塑料瓶为什么变瘪了呢?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强调:在描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只能用“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水,一定要注意化学用语使用的准确性。

 小结:你能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吗?

  实验探究三: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 演示实验:取探究二软塑料瓶中液体约 2mL 于试管中,滴加 2-3 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提问: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定能说明两者发生反应了吗? 质疑:可能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 假设:(1)水;(2)二氧化碳;(3)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物质 视频播放:紫色的小花变红的实验 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现在的化学实验逐步向微型实验演变,所谓的微型实验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大大降低了试剂的用量,节约了经费,保护了环境,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微型实验来验证以上的结论呢?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提示:利用 Y 型导管和紫色石蕊试纸 方案:将 Y 型导管平放,分别在两支管中放一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强调:反应速率较快,注意慢推注射器的活塞,控制反应速率 知识回顾: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呢? 拓展延伸: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那么二氧化碳能灭所有的火吗? 演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 学以致用:

  (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甲烷 (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①、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小颖还发现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因是__________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的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在微课中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然后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解决学生提出的三个主要的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就这三个问题提出猜想,之后小组交流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微型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增强了学生节约药品、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思

  考问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最后通过演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使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并让学生明白了二氧化碳不能灭所有的火,而应该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来选择灭火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体会到了实验探究的快乐。

推荐访问: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案 性质 二氧化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