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工作总结 > (合集)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汇编

(合集)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汇编

时间:2024-04-17 20:11:01 工作总结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集)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汇编,供大家参考。

(合集)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汇编

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5篇)目 录

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5篇)

目 录

  1.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2

  2.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12

  3.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17

  4.市生态环境局XX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25

  5.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37

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XX市生态环境局在省厅坚强领导和具体指导下,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安排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全面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目标完成情况

  1.大气环境质量方面。省下达目标为:优良天数比例86.9%,PM2.5平均浓度34.3μg/m3,重污染天数控制在7天以内。2023年,我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6.6%;
PM2.5平均浓度36.0μg/m3;
重污染天数9天。

  2.水环境质量方面。省下达目标为:9个省控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8.9%,6个国控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3.3%,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2023年,6个国控和9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

  3.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省下达目标为:氮氧化物51吨、挥发性有机物68吨、化学需氧量480吨、氨氮18吨、总磷6吨。通过积极推进减排项目实施,经初步测算,减排氮氧化物355.3吨、挥发性有机物157吨、化学需氧量1067.5吨、氨氮500.3吨、总磷13.8吨。

  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023年,汉江泽口、红旗码头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15个“万人千吨”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

  5.农村环境整治。省下达任务为:完成2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8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22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8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6.行政执法。2023年共立案38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5份,轻微不予处罚13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起,移送行政拘留2起,涉刑事案件移交1起。

  7.生态创建。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2023年获命名省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村16个。

  8.环境信访。2023年,共接待群众投诉301起,同比下降28.5%,信访件按期受理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坚决守牢水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扛牢水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政治责任。一是积极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重点流域日常监测监管,强化监测预警和调度处置,每日随时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与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影响,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对汉江泽口、红旗码头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对水源地发现的问题,及时点对点交办并督促整改落实。二是构建有效的生态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三是强化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实施“绿盾”行动,开展并落实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和巡查监管。

  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调整加强市环科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进9大攻坚重点任务。实施大气治理项目150个。针对移动源污染问题,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问题全覆盖式专项检查,立案处罚6家。加强重点路段、时段扬尘管控、洒水保洁调度,强化颗粒物和臭氧防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18次。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和宣传引导,落实督办通报约谈机制,问责42人,强化责任落实。二是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协调加强汉南河、东荆河、总干渠水资源调度,精细化调度涵闸启闭。强化水华预警,针对冬春交替季节汉江、东荆河等重点河流水华风险,开展42次实地抽测和联合排查,确保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开展市域内区镇跨界断面考核,每月通报跨界断面水质情况。三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按要求完成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督促指导16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3.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组织召开全市生态环委会及环保督察整改专题督办会16次,制发2023年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和项目清单,明确104项具体整改措施,定期清单化调度,序时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开展环境突出问题“起底清仓”,形成154项问题清单,及时分解、落实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和信访件办理情况专项督办检查,共下发督办通知65份。2016年以来,5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我市整改任务134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13项,其余21项序时推进。9月7日至26日省第四生态环保督察组对我市开展了为期20天的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31件信访件已经全部办结,3个具体整改事项已基本完成整改,1个典型案例正在加快推进整改。

  4.全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持续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行动,结合实际制发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按季调度,强化部门责任落实。督促各专项指挥部推进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完成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色转型年度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药、化肥减量化利用呈下降趋势。切实推进全流域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严格排污口监督管理,截至目前,11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溯源、分类、命名及编码工作,树立标志标牌88个,累计已完成整治并销号111个,整治完成率98.2%,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同时,持续开展16个湖泊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

  5.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审批服务。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开展环保法规宣传、环保技术指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要求,严格控制审批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相关项目,不断拓展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行业类别,实行相关行业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豁免和环评告知承诺制,提升审批服务效率,2023年办理项目落户意见124个、环评审批79个,核发排污许可证148个,指导办理环评登记备案116个、排污登记104个,出具环保证明21份。指导25家企业开展排污权交易,12家控排企业完成碳排放核查履约工作。

  6.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发布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构建包容审慎、刚柔并济执法体系。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物料堆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水产品加工企业、医疗废物转移处置、噪声污染治理等多领域专项执法行动,现场帮扶企业178家次。强化区域联合执法,结合省厅开展涉固废违规转移专项行动方案,联合荆门、宜昌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完善线索分享机制,成功盯办并查处一起违规转移600余吨涉废矿物油的违法案件,起到良好警示作用。督促52家重点企业开展综合应急演练,15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备案。开展汛期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排查并完成整治汛期环境安全隐患52个。2023年我局执法案卷在省执法局、市司法局两级抽查评审中均获评优秀等次,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7.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召开全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动员推进会,印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及工作方案,并督促指导各区镇街道持续开展生态村镇创建,目前累计创成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13个,省级生态村106个。推进全民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系列宣教活动,组织2次新闻发布会、3次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举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全市110余名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参与培训,全市共抓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

  8.持续推进融入武汉都市圈。一是配合规划编制并推动落实。积极配合开展《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编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落实。二是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强都市圈应急联动,完成通顺河(XX段)、兴隆河、西荆河等流域“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与荆州市、仙桃市签订《东荆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与荆州市签订《四湖总干渠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推动上下游左右岸联动治理,确保跨界流域水质持续改善。三是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武汉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2023年参加大气污染应急会商会议46次,加强会商研判,实现信息实时互通交流,有效地推进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四是探索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进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完成全市重点排污企业富余排污权核定,建立市级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储备库,强化排污权统筹管理和市场调控,盘活闲置排污权,激发二级市场活力,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生态环境持续巩固提升的难度更大。大气环境方面,以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凸显,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秸秆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VOCs低效设施运行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存在短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方面,部分河流沿线依然存在工业、生活、农业等污染源及涵闸站排涝放水影响,国、省考断面存在水质不达标风险。土壤环境方面,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信息不足,底数有待进一步摸清。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任务重,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公益类项目,金融融资申请困难且无专项资金支持,工作推进困难。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仍然艰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进度仍需加快,环保投入和基础保障不足。生态环境部交办的11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任务,还有2个排口整治难度高,资金需求大,按照时限完成整治工作压力较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有差距,禽畜养殖、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对农村湖泊、沟渠水质影响较大。

  (三)生态环境队伍能力有待提高。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及环境执法形势对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执法人员掌握的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工作形式上创新不够,缺乏亮点等问题,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及执法演练等方式加强铁军队伍真抓实干能力。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积极谋划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保障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大力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创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执法活动。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及两山实践基地创建。

  (二)全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加大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督办力度,确保反馈问题按期整改销号。进一步完善环保问题整改督查工作机制,重点加大对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信访件办理情况的检查督办力度,对整改进度不快的问题组织开展高频次驻点式专项督查,及时下达督办通知,做到督查常态化、通报常态化。

  (三)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聚焦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建立大气减排清单、监管清单,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与管控,加强秸秆禁烧、餐饮油烟整治,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谋划流域水质提升工程、生态缓冲带及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加强水环境质量日常监管,确保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达标。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落实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监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总量控制及清洁生产审核,全面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制度,支持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项目实施。督促指导企业完成国家、省级碳市场履约。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宣教力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五)持续落实长江高水平保护。扎实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统筹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推进分类整治,按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各工业园区制定完成环境问题清单、整改方案和整治台账,确保园区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持续提升。持续配合落实汉江XX段“十年禁渔”。

  (六)持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持续做好环评审批服务“四个一批”工作,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审批集中制。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组建服务企业专班,帮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政务服务“一张网”,认真执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窗通办”。落实好排污许可制度,做好排污许可证核发及质量核查。

  (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充分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移送拘留等手段,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制度,继续落实正面清单管理。组织开展水产品加工行业、工业企业、散乱污、放射辐射、医疗废物、固废危废等专项执法行动。规范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环境信访调处,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四、有关建议

  (一)恳请加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指导和支持。

  (二)恳请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帮扶指导,并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

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我局聚焦“变革重塑年”“作风建设年”主题主线,锚定“12345”总体思路,始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增强民生福祉、助推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盯突出问题整改、美丽示范创建、协同减污降碳三个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治废四大战役,力促环境质量、理念创新、治理体系、作风效能、群众满意度五大提升,加快打造美丽中国XX样板,连续第四年被评为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单位。

  (一)交出护航亚运高分答卷。治水方面,组织实施“千人百日”治水和水环境质量“奋战100天、打好翻身仗”两大攻坚行动,2023年全市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3.8%,赛事期间全市38条亚运核心水域重点河道水质实现100%达标,龙舟湖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获得亚洲龙舟联合会主席、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范龙升“水质、设施都是迄今见过最好的一个龙舟赛场”的高度评价。持续深化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较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7.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治气方面,统筹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双控双减,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会前治气任务,2023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25μg/m3,空气优良率97.5%、排名全省第2,赛事期间空气优良率达到100%,在全省6个涉赛城市中排名第1。治土治废方面,探索危废规范化、精细化、协同化治理,全省率先建立工业危废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机制,制发全国首个小微危废收运体系地方标准。推动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达标,龙湾土壤污染“修复工厂”省级试点通过验收,积极组织项目升格申报污染土绿色修复中心国家试点。

  (二)全域深化美丽联创联建。市本级、龙湾、洞头、乐清、瑞安创成省级三星无废城市,打造全省首个“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乐清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瓯海、平阳、苍南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泰顺复核获评全省唯一“五星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省级示范区创成率提升至91.7%,提前2年完成80%的省创目标。洞头诸湾获《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报道推广,应邀在全国海洋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上分享美丽海湾建设经验;
沿浦湾美丽海湾建设典型做法获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批示肯定;
平阳南麂列岛诸湾全省唯一获评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全市3个美丽海湾单元入围2023年浙江省美丽海湾及培育对象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抢抓政策机遇,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协助各地谋划包装申报EOD项目,精准破解地方政府融资难题,洞头区、海经区、瑞安市EOD项目进入国家库,乐清市EOD项目进入省库,入库数量位居全省第2,预计协定落实信贷资金XX亿元,圆满承办全省EOD项目推进现场会,开创“两山”转化、绿色共富新路径。坚持便民惠企,优化增值服务,深入推进环境行政许可集成化改革全省试点,探索构建生态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创新推行企业隐患整改预警提示单专项行动,全省首创“五书同达”“积分抵扣”行政合规监管机制,着力抓好全国首部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全省率先实现排污权交易“零跑”办理,协同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全省试点开展环境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机制改革,我局连续两年保持行政复议零纠错、零败诉,XX作为全国唯二的两个地级市代表,受邀参加全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并作交流发言。推进112平方千米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完成山根水源保护区撤销批复,全力保障重大战略项目用海用地需求。

  (四)狠抓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创新完善问题发现“两张清单”、重要事项书面督办、问题线索同步移交、市级警示片季度曝光等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攻坚合力。前三季度,我市“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排名全省第三,瓯海排名全省90个县(市、区)第一,“瓯海再生资源回收”案例入选省委示范案例总榜,鹿城丰门河整改案例被作为全省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典型案例上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进行正面宣传推广。

  (五)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地方实践,全国率先出台“59+1”全行业碳排标准评价机制,乐清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获生态环境部创新试点,全市创成8个减污降碳协同试点、13个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和106个试点村(社区),XX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获生态环境部最高“优良”等级。

  (六)严格执法厚植民生福祉。紧盯大案要案,严格规范执法,全市行政处罚案件797件,全省第一,罚款金额XX万元、五类案件110件,均居全省第二,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队获省生态环境厅、公安厅联合表扬,全省唯一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浙江XX对群众举报非法倾倒含重金属蚀刻废液案实施奖励》案例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持续深化环境信访“减存控增”,全市环境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19%,降幅位居全省第一,信访立案率3.79%,全省第二,“环境污染纠纷标本兼治工作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唯一入选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全市连续51个月未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七)淬炼履职尽责过硬本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厅“作风建设年”“变革重塑年”两个活动要求,以完善机制、提振精神、夯实责任为发力点,全面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创新实施共性+个性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加大个性项目赋分权重,激发各地分局创新工作积极性,引导打造更多环保系统工作品牌;
出台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履职效能等16条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举措,全省系统率先制发46条清廉站所建设标准,细化基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内部风纪督察制度,协同推进清廉环保、作风效能一体建设;
开展干部跨区域跨层级交流任职,完成4批次17名干部交流提任,交流的力度和深度走在全省系统前列,真正形成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有效盘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让基层干部更有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XX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亚运环境保障工作主线,负重拼搏、突围攻坚,以“赶超的气势和干事的激情”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各项工作稳中向好。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环境质量

  1-10月,我区PM2.5浓度为30微克每立方米;
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1%,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1;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8;
O3浓度为158微克每立方米,改善幅度位居全市第1;
东关桥、洪坞桥2个国控断面和重要水体均100%稳定达标;
地下水国考点位(东湄小学)水质监测结果基本处于Ⅲ类;
完成土壤状况调查16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D建引领,推动机关效能变革重塑。以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主线,扎实开展专项学习4次,强化干部队伍政治建设,提振干部作风;
自我剖析查找、整改问题13个;
解决区主题教育交办“急难愁盼”问题3个,办结率100%。坚持“清廉分局”高质量创建,出台《关于纵深推进清廉XX分局建设的实施方案》;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1357”工程,构建清廉建设“1+6+N”模式。开展“双节”廉政集体谈话,局班子专题谈话4人次。成功举办“8.15”首届全国生态日XX主场活动,获掌上XX专版的宣传报道,各方反响热烈。

  (二)亚运保障,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坚定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和发布指令,紧盯重点工作,科学谋划、连轴运转、聚力攻坚,圆满完成了环境保障高分答卷。大气环境保障方面。大气环境保障方面。完成VOCs源头替代18家,低效设施升级改造45家;
完成锅炉炉窑低效设施升级改造2台;
上报5家B级绩效评价企业申报资料;
完成叉车拆解任务120台;
完成玻璃行业提标改造1家,印刷行业提标改造2家;
绿岛项目1个按时序推进。推进政企协商工作,成立5个小组负责包干,任务分解、班子带队、全局齐上,圆满完成减排任务。常态化推进秸秆禁烧工作,争取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提出“五个一”工作法,建立“镇包村、村包组、组包田”三包责任体系,划分网格483个,落实人均100亩责任田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亚运期间,与农户签订《承诺书》500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4000余份,共出动巡查5724人次,扑灭火点270个,日均发现燃点10个以下,下降幅度较大。开展铸造行业巡查。在前期取缔小冶炼的基础上,范围扩大至全区铸造行业,并开展整治提升。加大监测站点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建筑工地、道路改造、餐饮油烟污染源巡查,下发督办函32份;
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方案》,并完成餐饮油烟净化设施清洗719家。水环境保障方面。积极协调水务部门开展生态补水工作,破解东关桥国控断面溶解氧超标问题;
提高巡查和应急处置频率,研判藻情形势变化,保障王坦、下王溪等亚运核心水体稳定达标,实现水清岸绿。亚运期间,出动保洁人员500余人,水草打捞船55艘,配备自动机械打捞机器1台,共计打捞水葫芦550多吨。开展17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回头看,加强特征污染物溯源分析,发现问题28个,并全部完成整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XX区第二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项目新建主体结构落成。开展544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销号制度,计划年底完成设备维修。土废环境保障方面。完成4415亩受污染耕地“源解析”调查报告编制并通过评审。谋划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3家,1家已正式投入运营。完成全区工业固废排查整治问题点位16个,并全面完成整改。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筛查企业762家,填报65家,已完成区县级审核。完成无废亚运细胞创建任务,指导创建8家,建成4家,其他无废细胞创建时序推进。

  (三)除险保安,推动执法应急多维严管。组织实施“零点行动”“昼巡夜查”“绿剑执法”等行动,做好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截至11月中旬,共检查企业900余家次;
已办理案件29件,其中移送公安案件4件(涉刑3件,拘留1件),行政处罚案件20件,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5件,已罚没金额182万元。目前正在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4件。今年,开展现场应急响应6次,网络舆情8起,均妥善解决,未造成重大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涉气考核提升仍有压力。由于我区“车多、工地多、低小散多、砖瓦行业多”“降尘量大,全省排名靠后”“监测点位通风不畅”等客观原因,使得空气质量指标落后,该指标又贯穿各类重要考核,导致各项考核压力过大。

  (二)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今年,2次“今日聚焦”曝光事件均是由于我区历史欠账和体制问题导致的基础设施(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所引发。

  (三)“七张问题清单”被动发现问题持续扣分。住建口新增1个今日聚焦曝光问题,常态化管理指数由B档下降为C档,排名下降。

  四、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XX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XX重要指示精神,对标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年度目标任务,紧扣中心工作,起点冲刺、实干争先,统筹推进XX生态环境高质量提升。

  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本质性改善。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建立“一口一档”整治方案,制定调整、改造及规范化建设等整治措施,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强化对排污口排污情况的实时监管,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监管体系。抓紧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加快完成塘雅污水处理站纳管改造,XX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和全区管网提升改造等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置运维体系。继续开展对“污水零直排区”的回头看等检查行动,对前期污水零直排工作查漏补缺,巩固创建成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空气质量稳固改善。有序开展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完成全区烧结砖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B级及以上整治提升和废橡胶利用行业、废塑料加工行业、木质家具行业整治。推进无组织废气治理和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动态更新治理清单,制定改造方案和时限,6月底前组织专家开展“回头看”并启动新一轮诊断。开展活性炭规范使用专项整治,推进辖区内涉及使用活性炭吸附治理技术的企业整治提升,全面推广“干式过滤+颗粒活性炭吸附+集中再生”治理方式。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提级改造。以烧结砖、纺织染整、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创建一批A、B级或引领性等先进企业,完成一批“以新带老”提级改造。2024年底,力争完成B级及以上企业不少于8家,D级升C级企业不少于39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源解析”,形成污染源全口径清单。督促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报告。开展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一批重点地块污染修复和管控,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深化重点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切实做好地下水国考点位(东湄小学)重新选点建设工作。固废处置工作,持续开展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塑料污染等专项检查;
加快提升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处置体系建设,规范危险废物小微收运体系管理,投入运营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3家,解决全区生活垃圾增量问题。加快“无废城市”创建进度,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形成一批“三废”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完成市无废办下达的具体工作任务,形成全区“无废城市”共建共享的创建氛围。

  (二)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实现生态环境风险整体性可控。有序、深入开展“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和“双随机”执法检查,加强跨部门联合执法,部署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企业环保设施安全和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印染企业、污水处理厂、重点风险源企业、涉RTO企业的检查力度,一般风险源企业实现全覆盖;
组织开展一次全区生态环境应急拉练、演练,提升全区生态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境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分析研判,强化矛盾化解,结合信访工作,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全年办理有奖举报6件以上。推进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安装,完成新增的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安装和缓建、简易安装企业的核查。

  (三)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实现项目服务品质主动性提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排污权保障工作,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持续压缩环评时限,助力项目尽快落地。持续做好“打捆”审批、“多评合一”及“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改革扩面。严把“两高”项目准入,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生态红线等要求,严守生态环境底线。落实辐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新一轮重点辐射单位的专项检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水平。加强排污许可全要素管理工作。加快推动工业噪声依法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2024年底前完成辖区内50%的排污许可证涉工业噪声事项重新申领工作。同时加强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的衔接工作,完善排污许可证核发联审工作机制,加强后续质量管理。

  (四)推进美丽XX建设,实现生态满意度测评持续性进位。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开展XX区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和培育;
开展“绿盾2024”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督促落实美丽XX建设有关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行动,并加强宣传工作。高质量开展“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XX主场活动,不断提高XX区生态环境公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力争全省生态满意度测评名次更进一步,更好地展现XX形象。

  (五)打造XX环保铁军,实现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性拓展。坚持“D建红引领生态绿”工作思路,推动D建与生态环保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清廉分局创建成果,提升干部对生态环境事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激发XX干部“实干争先、奋勇冲刺、后位不馁”的干事激情,全方位打造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XX环保铁军,行动上时刻与上级保持同频共振。继续开展防范利益冲突和党风廉政专项治理工作,巩固“四个一”工作法,深化廉政风险排查,建立廉政风险排查“四张清单”,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提升“清廉XX分局”的品牌效益。

市生态环境局XX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在XX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环境治理攻坚区”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强化担当,在污染防治攻坚中勇当尖兵,在数字生态中争创一流。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
臭氧评价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1%。空气质量优良率和臭氧浓度改善幅度均居全市第一。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优良水质河长占比45.7%;
4座饮用水源水库水质100%达标。数字生态示范成效显著,XX工业污水区域管控精准溯源系统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优秀案例奖”,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成功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创新案例”“XX市区级营商环境改革优秀案例”“XX市首批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

  一、202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XX蓝”行动高效推进。出台XX“气十条”,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在全市率先开展重点工业企业VOCs治理攻坚行动,建立3个技术示范库,打造100家典型示范企业,VOCs累计减排937吨,环境VOCs浓度同比下降8%。联动开展大铲湾码头扬尘污染系统攻坚行动,重点片区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多轮次检查全区70家加油站,149家汽修企业,对餐饮企业实行红黄绿分区管理,有效减少生活污染源废气排放。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区、街道高效联动强化减排9次,有效抢回17个优良天。

  水环境监管向精细化转变。健全完善闭环整治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13类6.4万个涉水面源监管,抽检涉水面源2433个,长效治理面源问题8227个;
常态化巡检河流330次,实现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71条河流77个断面、9个水质净化厂精细化动态监管。采用“视频监控值守+人工巡查”模式,全方位监管4座饮用水源水库、9条入库支流,动态管控34个入海排口,全区优良水体河长占比提升至45.7%。

  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印发实施《XX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全流程监管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建立源头防控、调查评估、土地流转、治理修复、开发建设的动态监管体系。以沙井茭塘城市更新地块为试点开展“环境修复+开发建设”土壤污染治理模式,并联推进土壤治理修复与开发建设。打造地下水管理“XX模式”,构建“XX区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一张图”,形成“空间化、集成化、信息化、精细化”地下水管控体系。

  “宁静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围绕施工噪声投诉,持续推行绿色工地D建联创活动和“十差工地”通报制,新创绿色模范工地20家、累计50家,通报“十差工地”119家次;
利用“远程喊停”监管系统喊停91家次;
严格夜间施工许可核发,联动开展噪声专项整治行动14次;
受理噪声投诉量4734宗,同比情况下降32.5%,下降幅度全市第一,其中施工噪声2340宗,同比下降36.1%。

  “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统筹推进35项建设任务,印发实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监管,4438家危险废物企业依法申报处置危险废物33.14万吨;
精细化管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率达94%。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协同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9096家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

  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接续开展“利剑七号”执法行动,累计出动8万人次,检查企业4万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07宗,处罚XX万元。联动执法更加紧密,联合住建、应急等部门开展双随机联合执法行动25次,联动东莞开展交叉执法行动6次,形成强大震慑合力。强化电镀企业监管,开展电镀企业专项检查行动,科学制定电镀企业入园计划,初步确定入园企业、升级改造和转移安置三类企业清单。

  (二)健全体制机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数字生态作战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组织架构,成立由局领导班子为核心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运转更加规范、高效。健全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完善16个配套制度。全面增强信息安全管控能力,不定期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渗透测试,全覆盖排查账号安全,顺利通过“粤盾”和“深蓝”网络安全测试。

  区域空间环评体系初步建成。完成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一张图”+“一报告”+“一清单”+“一系统”成果,印发实施全市首个区级环境管理清单。环评审批模式由企业编制环评文件、政府审批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动提供服务、企业直接享受评价成果,实现“省时间、低成本、简手续”的目标,试点成果推出后,编制环评文件的数量同比下降了99.57%。

  固定污染源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1+2+N”监管体系,实现审批、执法、监测高度融合、高效联动。搭建排污许可“一证式”污染源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以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全方位服务的管控链条,形成污染源企业从诞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模式。

  (三)聚焦信息化应用,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预警研判科学化。依托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平台,构建首张环保管理领域的三维地图,可实景查看周边敏感点、重点污染源、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等信息,通过搭建噪声、涉气及管网溯源等数据分析模型,直观判断污染源环境影响范围,实现对症施策。

  审批服务数字化。上线全市首个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查点位-判准入-荐园区-出报告-做登记”全链条服务,企业运用服务平台可快速生成选址咨询报告,获取管理清单要求,办理手续流程由原来的6个环节直接简化为2个环节,平均耗时也由原来的3至6个月缩减至30分钟内完成。全域实行区域空间环评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2400万元成本。

  监管执法智慧化。自系统上线以来,借助“厂网河湖海”水质监控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系统累计巡查预警事件3.2万宗。通过“智慧站房”“工业污水区域管控精准溯源系统”等平台实现精准溯源、高效执法,快速查处违法案件130宗,占立案总数的42.35%,非现场立案数和占比均居全市第一。

  (四)立足大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引领作用初显。搭建全市首个“政-企-校-社”“双碳”联盟,吸纳340家会员单位,组织深度碳体检、“鹊桥会”等活动,实现低碳信息互通共享,帮助企业解决碳配额供需信息不畅、政策不明等难题。以XX综合港为试点,打造绿色港口示范基地。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环评服务效能,在全市率先实行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服务模式,企业实现一次跑动、办结两个事项,并且审批时限由原来的60天直接压缩至11个工作日。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主动做好华润微电子、景旺电子等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全力帮扶涉VOCs企业降本增效,制定XX区VOCs源头减量补贴政策,协助企业申请专项补贴614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柔性执法激发企业经营活力。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178家,免于现场检查;
完成一宗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减轻处罚案例,减免企业罚金XX万元;
办理全市首宗磋商协议经司法确认,并以实施公众宣传+放流鱼苗相结合的多元替代性方式进行修复的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坚持实行轻微违法纠错容错、减免罚措施,全年累计减免罚42宗,减免罚金586万元。依法依规降低企业借贷融资阻力,协助企业办理征信(信用)修复50宗。

  全民绿色行动活力迸发。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新增绿色企业4家、省级及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各1家。持续开展生态游学、“XX碳索”等品牌活动;
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节日,全面系统、统筹开展91场生态环境特色宣传活动,其中生态游学主题案例获南方+颁发的2023年首个全国生态日XX优秀案例“最受市民欢迎奖”。

  (五)突出重点管控,环境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环境信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制定民意速办减量提满攻坚化解十条硬措施,建立“1小时内联系、3天内处理、5天亮红灯、7天内办结”工作机制,环境信访平均办理时长由9.8天缩短至5.87天,位居全市各管理局第三;
按时办结率达到99.9%,不满意件总数已退居全市第三位。通过12369平台受理环境信访投诉6120宗,同比下降38.5%。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覆盖。排查建立9家危废经营单位519处有限空间管理台账,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建立电镀企业安全监管联合机制。组织开展电镀行业、核辐射安全等9大项检查行动,处置隐患2750个。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完成276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核查,督促完成整改845项隐患。

  应对环境应急事件及时高效。与8家应急处置单位,6家环境监测单位签订了环境应急处置服务协议,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推行应急预案“网上备案”统一受理模式,累计完成989家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快速高效处置7宗环境突发应急事件,有效避免事故扩大和二次污染。

  (六)D建引领,筑强生态环保战斗堡垒

  主题教育持续走实走深。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累计180场次。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带头深入一线讲授专题党课12次,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基层。

  以深调研补短板强弱项。局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主题教育深调研要求,围绕信息化体系建设、VOCs治理等重难点工作,深入一线调研60余次,形成6个调研报告。同时开展“五进三到”活动到社区现场办公、接访、调研累计达398次,协调化解问题58个。

  强化队伍能力建设。针对入职半年的新进人员,实行“雏鹰成长”培养计划,按照初任训练、适岗培养、专业提升等分阶段培养。同时,推行积分制培训制度,由业务骨干轮流授课,全员依需参训,最后按积分评比,并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累计培训48场次参训近4000人次,形成了覆盖面广、匹配度高、实用性强的培训体系。通过梯度培训体系,队伍战斗力持续提升,荣获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比武团体一等奖。

  织密廉政风险防控网。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信息化平台紧密融合,全员信息纳入系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实现人员管理数字化;
将执法人员与执法任务、轨迹、效能等信息关联,实现监管执法痕迹化;
在信息化平台专设“廉政风险防控”版块,实现廉政教育远程化,累计开展线上廉政教育65次、执法履职提醒10余次。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是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推进“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的关键一年。XX管理局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重点聚焦以下工作目标: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18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保持94.3%以上,推动臭氧污染步入下降通道。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9条入库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66条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且优良水质河长比例保持44.7%以上。地下水国考点位达到Ⅳ类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或优于Ⅲ类)保持100%。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保持100%,重点行业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区域声环境昼间等效声级降至56分贝以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保持在7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年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2024年我局将围绕以下工作展开:        

  (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区建设。出台XX区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年度工作方案,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打造优美生态、绿色发展、宜居生活的美丽XX。持续跟进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统筹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入分析考核指标任务变化情况,科学布局绿色低碳、生态修复等长远性工作,优化区考核指标,提升考核科学性。建立预警通报机制,深入推进治污保洁工程,实施常态化跟踪督查。筹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迎检准备工作定期跟踪复核31项指标情况。                                                    

  (二)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低碳试点示范,落实XX区节能降碳方案,深化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碳排放地图,实现精准管控;
加快推进绿色港口示范基地建设;
深入开展“双碳”知识普及和宣传培训。聚焦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实施电子电路制造业整体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开展50家以上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推动电镀企业入园发展,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引导电镀企业入园发展。大力推动绿色建造。联合区住建、发改等部门,制定建设项目低碳行为指引,将低碳管理要求融入项目规划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指导推广低碳建筑、推动屋顶光伏建设,发展高星级建筑。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XX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为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三)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XX蓝”。开展PM2.5和VOCs来源解析,推进PM2.5和VOCs协同减排。深度治理VOCs企业30家,力争减排1100吨。全面落实餐饮企业“红黄绿分区”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在建工地“7个百分百”扬尘防治措施,系统推进大铲湾码头等四大重点片区扬尘污染整治。开展碧水巩固提质行动。加强异常入河排口和雨季专项巡查,重点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力争66条河流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茅洲河国考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以西部海域水质提质攻坚为重点,持续推动全区水质净化厂和5条重点入海河流总氮浓度下降。强化4座饮用水库及入库支流巡查监测预警和问题整改落实。全力保障“净土”流转利用。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全流程监管,开展江碧片区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管控。加快推动空海救援医院、茭塘地块土壤修复。建立土地使用权人责任体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贯及培训力度。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出台XX区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任务清单,推动建设10个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争创2个“无废”科普教育基地。实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完成2023年度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统计。

  (四)开展生态环境智慧管控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完善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高水平建设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预警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水平。初步建成区域环境质量决策系统,实现生态环境智慧应用智能化、系统化。建设非现场执法智能巡查,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研判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将日常执法向科技化、精准化转变,强化基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科技水平,力争成为全国智慧生态环境应用的区级典范。

  (五)持续优化生态环保服务举措。印发实施燕罗、石岩街道区域环评成果,分批推进7个街道区域环评进度,力争年底前实现区域环评全覆盖。推广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协同审批”,实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提高企业开办效率。提升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做好“20+8”产业等重大项目环保审批服务。着力提升群众信访满意率,汲取类案经验,做好特征人群的心理服务和问题调解,提升群众满意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深入开展“生态游学”、“生态文明 XX发现之旅”摄影大赛、“生态XX 普法入园”等品牌宣传活动及环保主题节日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打造有特色的环保课堂,争取挖掘打造1家国家级环境科普或宣传教育基地。

  (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规范执法监管效能,健全执法事项清单,加强证后监管。强化利剑八号执法威慑,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行动。持续开展执法帮扶服务,全年开展不少于400次专家帮扶。坚持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大练兵,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强化重点行业环境安全监管,开展环境安全专项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依职责落实好生态环境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指导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并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环保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提升环境应急值守和响应能力,常态化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全力以赴做好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密切对接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向,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七)坚定不移深入推动D建工作。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落实党组会“第一议题”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制度,不定期组织党组书记、支部书记、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党课讲习活动。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坚持以标准化推动基层D建全面提质,持续巩固模范机关创建成果,深化“五星党支部”、“五星党员”创建工作,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推动D建与业务更加紧密融合,围绕“双碳”、VOCs治理等中心工作,探索实施“政、企、校、社”D建共建机制,深挖特色亮点,打造D建品牌。结合领导干部包案开展“五进三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筑牢廉政风险红线,将廉政风险防线前移,聚焦环境执法、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关键岗位,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和明察暗访行动,试点实行编外人员黑名单管理模式,以政治清明促进生态文明。

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贯彻党的20D精神开局之年,也是XX县生态环境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考验、极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分局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2023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年来,我们深学笃用***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的斗争姿态,洒下了艰辛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党的领导在凝心聚力中得到全面加强。理论学习更加深入。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党组会、局务会、中心组学习等为载体,把时时跟进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点任务,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今年来共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3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10次,专题研讨交流6次,其中主题教育4次。组织建设更加坚实。今年3月,新成立分局第一届党总支部,并选举产生了5名总支委员,局属3个支部顺利完成换届和补选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党组织架构。重新打造建设了廉政课堂、清廉文化走廊、廉洁书屋等党廉文化基地,党组织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党的建设更加有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实行一体推进。今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前往XX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平江起义纪念馆、喻杰故居等地接受红色教育,举办《学报告 护碧水 传廉音 当铁军》主题演讲比赛,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及配偶赴张谷英孝廉家风传承馆开展“清风相伴·幸福同行”家庭助廉等系列活动,选树清廉股室(单位)3个,清廉家庭4个。推动党内组织生活走深走实。坚持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为抓手,持续优化党员教育管理载体,今年来,共推动局属3个支部讲授党员微党课26次,其中党组书记授党课3次,组织观看《何叔衡》《榜样的力量》等教育片20余部,开展“环保宣教进校园”“清河净滩”“助力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攻坚党员先锋行”等各类实践活动40余次,撰写的《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美”,不断激发基层D建新活力》稿件,被XX党员E家公众号作为D建工作经验做法予以推介,得到市局机关党委、县委组织部的一致好评。队伍管理更加严格。出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季度考核实施办法》《作风建设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不断扎紧扎实制度篱笆。先后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清廉机关建设等专题会议4次,组织党员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严格遵守违规吃喝‘十严禁’、不饮酒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家庭助廉”等承诺书,开展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打牌子”“提篮子”牟取利益专项排查行动,建立干部廉政档案96份,组织党员干部撰写“两带头五整治”学习体会,开展工作日饮酒、上班纪律、会风会纪等工作督查7次,下发督查通报7期,并将督查结果计入个人考核档案。队伍建设更具活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突出政治标准,坚持统筹谋划,按照以事择人、依岗选人的原则,年初调整岗位11人,新提拔任用4名年轻干部担任股室负责人;
完成事务中心14名工勤人员的转隶以及监测站10名同志的岗位聘用和职务晋升;
先后派遣57人次赴省、市参加交叉执法和专项培训班,两名同志荣获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组合三等奖的名次,执法大队荣获团体三等奖。

  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问题整改在对标对表中成效显著。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将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列入县委常委会10大工作要点,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制,全县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始终保持高位推进、高频调度、协调发力、系统整改的工作机制。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县委常委会7次,政府常务会9次,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调研,现场督导13次。统筹协调更加有力。充分发挥县生环委办、突改办、蓝天办统筹协调作用,先后出台了《XX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2-2025年)》《2023年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方案》《铁山水库饮用水源污染问题整改行动方案》《XX县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约谈办法》《XX县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规定》等文件和方案;
下发各类函件及通知201个,迎接省、市督查30余次;
启动县级月考核约谈3次,约谈乡镇7个、部门2个。问题整改成效明显。截止目前,省委第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中涉我分局4个方面存在7类13项具体问题和省委“未巡先改”涉我分局的7项共性问题已全部交账销号;
上级下达的13类85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已完成整改销号79项,剩余6项任务按时序要求推进整改中。特别是凌云混凝土和台创园问题顺利销号,彻底解决了一直以来受上级重点关注的风险隐患。

  一年来,我们精准施策,环境质量在压力叠加中实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档进位。年初,我县受外来输入性影响,PM2.5、PM10、O3等因子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恶化,综合指数排名下降明显,跌入全省后10位。面对不利情况,我们顶着压力干,迎着困难上,积极开展走航监测,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治污。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800人次,检查企业800家次,共查处问题77个,立行立改43个,立案查处34个。督促9家重点涉气企业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改造;
联合县交警大队完成路检及入户尾气检测300台次、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200台次;
联合县工信、高新园区严格落实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管控措施,对新增列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的200余家涉气企业进行全面摸排;
联合县城管部门开展餐饮油烟专项行动,督促360家餐饮门店油烟净化设施清洗维护到位、103家餐饮门店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联合县市场、交通部门开展了加油站油气回收污染防治、汽修厂专项执法检查;
县农业部门强力推进秸秆(垃圾)禁烧工作,卫星发现火点图斑17处,立行立改17处,处罚2人次、通报7人次。2023年,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2,同比改善5.8%;
优良率91.2%,同比改善5.2%;
O3年平均浓度128ug/m3,同比改善17.9%;
PM2.5浓度34ug/m3,同比持平;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72名,稳定退出后10位。其中,综合指数和优良率改善幅度排六县市第1;
PM2.5浓度改善幅度排六县市第2。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县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8个,在全市最多。同时,我县是全国粮食重点生产县、生猪养殖大县,境内有东洞庭湖、铁山水库、新墙河、张谷英风景名胜区、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压力大,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来,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以治理国、省控断面周边水生态为重点,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开展东洞庭湖总磷削减、新墙河流域、铁山库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被央视深度报道推介。完成中洲垸水系连通、中洲乡六门闸排渍口规范化整治、新墙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8900亩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3000户农村改厕、绿肥推广3.5万亩等13项总磷削减项目;
完成新建乡镇(月田、毛田)污水管网1.76公里;
完成新开、毛田4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4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8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勘界定标和6个千吨万人水源地调查工作。2023年,我县东洞庭湖国控鹿角、扁山和新墙河八仙桥断面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65mg/L、0.0544mg/L、0.085mg/L,同比改善7.14%、28%、7.6%,其他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4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2023年度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省市“十四五”年度考核目标。土壤环境安全稳定。今年来,我们以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排查、森林图斑整改等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制定并印发《XX县2023年农业面源污染分类整治工作方案》《2023年XX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工作稳步推进,已建立687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共处置29.82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7%;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以上;
完成5个用途变更“一住两公”地块、2个优先监管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月田、张谷英等7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麻塘、新开等2个乡镇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完成22处农村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5家重点排污单位涉镉、铊、砷等重金属污染物初步排查工作。截止目前,我县无高风险污染地块,森林覆盖率和湿地保护率分别稳定在39%、76.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要求。

  一年来,我们履职尽责,法定职责在担当作为中取得实效。执法监管更加严格。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环境执法监管,组织开展了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利剑行动”、重点入河入湖排污(渍)口、药物性医疗废物管理、铁山水库饮用水水源、“暴雨行动”和“零点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今年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8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4件,罚款XX万元,办理移送拘留、查封扣押等五类案件6起,不予处罚10起,免罚金额XX万元。办结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农业、住建(城管)、水利、林业等6个县直部门生态损害赔偿案件6起,办理“两打”案件3起,已全部移送公安机关。2023年我分局立案数、处罚金额均排名全市前列,其中案件加权系数、执法信息上传率、“两打”案件办理数排名全市第1。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一证式管理”工作,共受理并办结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项35件,按期办结率100%;
对2021-2023年省市审核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并销号;
对28家已关停、设备已拆除、长期未生产且无法联系企业排污许可证予以注销。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指导帮扶企业21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不予处罚决定书6件,免罚金额XX万元,鼓励企业自主守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风险隐患管控有力。完成111家单位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管理计划备案,19床以上26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排查,48家企业单位的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成了7家一级监管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设施安装和117家二、三级监管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工作。2023年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安全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一年来,我们真抓实干,生态文明理念在普法宣教中深入人心。宣教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六五”环境日、“8·15生态环境日”“谁执法谁普法”等宣传活动,采取政企联手的户外集中宣传、师生携手的普法进校园、大手牵小手的净摊行动等具体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其中“六五”环境日活动中有县人大环资委、县政协等10余家县直部门和所有乡镇(办事处)参与,并向社会公众发放环保宣传围裙500件,环保袋2000个,宣传扇2000把,宣传手册3000本,宣传单1000张,活动相关礼品5种;
特别是组织开展的户外集中宣传、普法进校园先后被县电视台、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7次,“净滩行动”被省级主流媒体湖南卫视宣传报道,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共护蓝天白云、共筑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群众评价更加满意。我们始终把群众关心关切放在首位,并积极回应。2023年我分局共受理群众诉求293起,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办结,回复率100%,满意率95%以上。2023年上半年,我县生态环境满意度在模拟测评中满意度达97%,在1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6县市中排名第1;
今年9月召开的XX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对生态环境保护等9个职能部门开展了工作评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96.67%的满意率排名第1。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回首这一年,我们以“逢山开路”的干劲,奋勇向前,干的很辛苦也很充实;
我们以“遇水架桥”的闯劲,负重前行,闯的很艰难也很坚定,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从风险隐患来看,管控措施还需进一步精细。我县有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虽然进行了多轮次、多方式、全覆盖的整治行动和“回头看”,但还存在一些生态风险点。二是从环境质量来看,改善成果还需进一步稳固。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县国控水质断面虽能达到上级年度考核目标,但个别断面仍有多次单月超标现象,水质持续改善不稳定;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在有效控制PM2.5、O3浓度上措施还不够有力,特别是在大气特护期管控期间,各部门之间在协同发力上还有差距。三是从能力建设来看,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部分执法人员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潜在性问题把握不准,在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上系统学习不够,不主动,敬业精神不够强,主动担当作为不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是我县生态环保事业是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赶考之年”。全县生态环境系统将坚持以实干为先、巧干增效、苦干兜底,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七个XX”发展新坐标,加快推进“四区”建设,鼓足干劲争先创优,积极争当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排头兵。

  具体任务是: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省、市下达的目标值,PM2.5浓度控制在35ug/m3以下或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市级考核要求,其中八仙桥、鹿角、扁山等国控断面总磷浓度达到市级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不出现地表水劣V类水体;
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要求;
顺利通过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完成上级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全年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主要工作打算如下:

  (一)突出底线思维,筑牢生态防线。一是坚持源头严防。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严把环评审批关,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两高”项目上马,同时,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首查免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坚持过程严管。加强对工业企业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结合“春风行动”“夏季攻势”“利剑行动”“守护蓝天”等专项行动用好组合拳。三是坚持后果严惩。严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对一些无视法律法规、顶风作案的企业,坚决予以打击,以点带面,形成震慑。

  (二)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抓好整改。一是突出治标与治本并重。继续扎实推进中央、省等各类环保督察交办和反馈问题整改。同时,全面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巩固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成效,顺利迎接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和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二是突出部门与地方协同。按照《XX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各部门乡镇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行业主管部门强化监管责任,确保本行业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并加强行业督查检查和指导帮扶,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属地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巡查台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突出激励与约束并举。充分发挥好生环委办、突环改办、“洞庭清波”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通过强化调度、通报、预警、约谈、督查、考核奖惩等措施,层层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同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奖举报制度,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时刻关注抖音、微信等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大格局。

  (三)凝聚最大合力,精准攻坚克难。一是打好大气环境进位战。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排查整治,抓好尾气、扬尘、油烟、噪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加大秸秆禁烧、禁炮等工作管控力度。二是打好水环境质量提标战。着力解决化肥减量、居民生活污水和养殖尾水等污染问题,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规范运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水环境质量稳步提标。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依法依程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试点县项目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一住两公”等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管理。

上一篇:(6篇)领导班子2023年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合集)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汇编 生态环境 合集 工作总结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