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思想汇报 > 党内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研究

党内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研究

时间:2022-11-10 09:40:05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黨的历史和经验表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得以永葆生机的“传家宝”和“锐利武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从历史演进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价值地位看,批评与自我批评关乎党的肌体健康; 因此,我们党需要完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相应对策。进而净化党内政治风气,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优良传统;批评;自我批评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演进历程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90多年来,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萌芽和形成

我们党成立92年来,正是依靠积极健康、理性自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不断地从失败、失误中总结教训,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摇摆到坚定的发展壮大。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运用到整风的全过程,推广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全方位。在此基础上,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定位为全党必须始终坚持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在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对此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后来,毛泽东提出的这三种工作作风被系统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毛泽东尤其推崇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独特价值。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诞生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居功自傲情绪,增强党的战斗力,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质,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1978年5月,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党上下正式召开。此次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正式被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2009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时强调要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并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价值地位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是党内民主生活的灵魂

党的肌体健康依赖于对不健康因子的及时消除,而消除党的肌体中滋生的不健康因子总体上要依赖于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其中,尤其集中体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得以立足的组织化、制度化渠道—党的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要参加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过民主生活,这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形成的好传统。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或常委都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997年1月中纪委、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断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关键,强调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在分清是非、团结同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价值指导下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包括很多环节,但是这些环节很大程度上都是辅助性的,真正精髓、精华的则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是维护党纪的有效方法

众所周知,严格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卫生规则,可以有效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同理,严格的党的纪律,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党的纪律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为防止党的纪律出现松弛的情况,必须对党员、干部经常性地进行提醒,这就要依赖于及时到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正因如此,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才深刻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也因此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的重要手段来看待,明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党的肌体是由基础性细胞构成的,党的肌体细胞是8500万党员。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党员当家作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就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党员主体地位是通过其权利和义务来体现的,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按照现行的十八大党章:党员八项义务之一就是“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2004年9月正式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则明确了党员批评权的实现及保障。指出:“党组织应当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和保护党员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是解决党自身问题的基本手段

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就必须及时查找和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党的肌体健康创造有利条件。“理不争不明,问题不摆不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是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争出来的,而党的建设、党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需要通过深入的查摆来理清。查摆问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其中被实践证明较为管用的手段就是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制度,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被很好地应用到党为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而组织开展的历次党内教育活动中,成为开展党内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成为党解决自身问题、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托。

三、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对策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法宝。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它仍然是我们党增强团结、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锐利武器。然而目前,就我们党的状况而言,继承相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性、战斗性被大大地削弱了,好人主义盛行起来。当前,要纠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不良倾向,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教育

针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严守党的纪律等有关方面的著作和论述。同时,结合新形势下开展党内批评遇到戴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研讨。各级党校和干校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时,应把党内批评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还要加强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舆论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充分认识新时期正砚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需要又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二)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制度建设

坚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党内批评的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历史教训时提出:“我们过去发生的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一些.。“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93页)根据目前实际情况,除了坚持好原来行之有效的“三会一课”制度,党的领导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外,还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检查制约机制。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好的要给以肯定,不好的要限期改正。检查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全体党员,以达互相教育,监督之目的。

(三)正确掌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批评前要调查研究,弄清情况。一是要弄清批评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一贯表现以及周围环境和家庭状况等。二是要弄清批评对象的缺点成错误的基本事实。这样才能分辨是非曲直,准确地把握缺点戴错误的性质程度,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施批评贫定可靠的基础。其次,要准确地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性。再次,要讲究科学的批评艺术。一要与人为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要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二要实事求是,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不要夸大事实,无限上纲。三要从批评对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出发,理解和尊重批评对象,要设身处地、体谅对方的处境和心情注意批评时讲话的方式、语气等。四要分清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在分析问题时,既不要把一般问题说成是原则问题,也不能把偶然、個别的错误说成是一贯、系统的错误。五要历史全面地评价有问题同志的功过,评价要做到一分为二。既不能因为有了问题而抹煞其功劳,也不能因为有功劳而掩盖其错误。除了批评者要注意以上几点之外,被批评者也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总之,特别是在党的历史新时期、新阶段下,我们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重,为国家的安全稳定着想,用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武装自己,牢记“两个务必”,继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克服一切批评难的困难,并带领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荐访问:自我批评 党内 批评 思想 研究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