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思想汇报 > 论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基本维度

论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基本维度

时间:2022-11-07 12:10:05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深刻把握西方社会传统尊严观念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尊严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尊严的历史特征、社会基础和阶级实质,为人类正确认识尊严现象、把握尊严的本质内涵与特征、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赢得自身的尊严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人类尊严生存的构建路径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尊严;维度;理论

一、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历史维度

人的尊严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对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历史阶段人的尊严思想都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考察,人的尊严思想是千差万别的。认识到人的尊严并不是上帝赋予的,而是伴随历史的脚步而不断演化的结果。人们对尊严的认识水平和追求愿望不可能脱离和超越当时的社会形态而进行。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社会物质极端匮乏,人类的生存受制于大自然的影响,马克思认为,就是在原始社会,人类已经表现出高于别的物种的属性,个人的尊严、语言表达、敬畏、正直和勇敢这些品质成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到了封建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剩余产品出现,根据私有制的分配方法,产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社会不平等现象开始滋生,这就为不平等的等级秩序尊严思想提供了温床。物质资料富足的人们享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即无上的尊严。而绝大多数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就沦为“会说话的工具”,不能享受做人的尊贵与庄严。因此,特定的社会形态培育着人的内心世界,锻造着人的意识、理念与价值观,更塑造、制约着特定时代的尊严观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尊严的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市民阶级”,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尊严,实质上是市民社会成员的尊严。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相较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进步的一面,资产阶级也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人性和人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舆论的主角。提倡让人成为人,人应该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在社会的任何阶段,马克思都认为人们为实现人的尊严而孜孜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人身依附和人身占有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向着“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前进,这样的社会形式“它是人向自我、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原,这种复原是全部的,自觉的和在以前发展的所有财富的范畴内完成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而是都可以在任何范畴发展,是人类持之以恒追求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尊严社会形式。

伴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换,享有尊严的主体也依次变换,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到封建社会的封建主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最后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劳动者。人的尊严的内涵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由最初的谋求生存权利到追寻幸福的生活再到追求高雅惬意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获得尊严的步伐从未停止。

二、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社会维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存在是人的尊严存在的自然基础,人的生命是人类作为存在物存在和发展的必须,是人享有和获得尊严的基础。而社会赠与拥有自然生命的人类以尊严,只有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够获得和享有尊严。单凭出生,就是一个个体人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属性,而你拥有什么样的身份认同,是需要社会给予的。你是贵族还是国王不单是依靠出生就与生俱来的,而是要获得赢取广泛的社会认可。马克思主义尊严思想与西方社会尊严理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把它提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具体、联系的视角来对人的尊严思想作出全面的诠释和深刻的剖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尊严不是人为设定的、可以随心所欲变更的,不仅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受一定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在历史的增量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相对的稳定性。“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这里,人的尊严的实现是依据人类可以行使的权利来做衡量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是衍生与之适应权利的基础。不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高度直接关系着人的尊严实现的可能性,即是人的尊严的实现是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首先必须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任何强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们摆脱这个命运”;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的尊严的享有和实现是由物质质料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抛开物质质料生产谈人的尊严的实现就像是天方夜谭,毫无意义。所以,对人的尊严思想要想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必须准确把握当时的社会物质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以及从这些条件中延伸出来的别的条件。

如果说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的尊严的享有和实现提供了量的尺度,那么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经济关系则为人的尊严的享有和实现提供了质的界限。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其应当享有和实际享有的尊严及二者之间的实际差距,反映着一定的经济关系且由这些关系所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所享有的尊严是和他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呈正比的,生产资料、政治地位的悬殊会直接导致享有不同的人身权利。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揭示人的尊严思想,是因为他对不同时代所对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面调查和深刻剖析,对人的本质才有了全盘的了解和把握,这就为人类准确地把握和认识人的尊严思想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

不同的国家和种族根据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和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具体到人们享有的尊严内涵、实际享有水平、建设的途径和实现的形式都是千差万别的。拿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大社会形态下的尊严相比较,前者通过持续加快工业社会的进程,经由维护其所谓的人权来取得人的尊严。后者则通过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人的尊严。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的尊严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每个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都需要找到与本国国情相匹配的尊严发展途径和实现形式,当然也应当尊重别的国家的自主抉择。

三、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阶级维度

从古至今,对安康、快乐、幸福和自由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些成为人们对尊严不断追寻的内在依据和价值标准。人们对尊严的渴求,是因为理想和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们实际享有的尊严是美好理想的折扣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这就打破了原始社会固有的生产、分配状态,分化出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人的尊严思想也被赋予上阶级的烙印,你所享有的尊严的具体内容和是非标准是依据你所从属的阶级而划分的。

马克思对人的尊严具有阶级性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上谁拥有主导权,即谁掌握生产资料,谁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通过手中的权力把本阶层的尊严诉求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使之合法化。这一行为就使人人都享有的尊严不知不觉中转换成了这一阶级所独享的特权。如果在历史的长河中做纵向的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与以往社会形态中的人们所享有的尊严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转变。而如果单单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做横向比较的话,不同的阶级不管是在尊严的呈现状态上还是在尊严的实际享有程度上都大相径庭。在资本主义社会,“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导致不平等尊严产生的根本症结。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平等享有尊严的几率就不复存在。并且“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双手所创造的财富与他们所享有的尊严成反比。就像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悬殊其实就是人们实际享有的尊严相差悬殊的直观反映。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尊严现状,怎样改变这一现状,马克思也为无产阶级指出了实现其尊严的途径和道路。生产资料私有把财产聚集在少数人手中,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而阶级和私有制的存在是束缚人们尊严实现的关键所在,只要不消灭两者,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尊严。因此,“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得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尊严诉求,最终解放全人类。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以无产阶级政权为核心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将促进人的尊严不断地朝着“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前进,这样的社会形式“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尊严实现的美好蓝图,为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争取真正实现自身的尊严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年。

[2]项退结.人性尊严的存在背景[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

[3]杨金洲,邬小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尊严观及其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作者简介:祁婧(1988—),女,汉族,河南省扶沟县人,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推荐访问:马克思 维度 尊严 思想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