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精选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28 12:30:07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精选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3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19+4957-271-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50+13=63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7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 *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 )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8×0=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习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师小结

  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 )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列竖式)

  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肋分钟。

  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出示主题图)

  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列式

  你会计算吗?动笔算一算

  指明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指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试一试

  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三、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

  131×7612×83×4934×54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P73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去年放养896尾鱼苗,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提了什么问题/

  怎样求呢?

  学生说出方法并说出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觉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5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一第7~13题,并开展“动手做”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移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习第8题判断哪些是*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习指导:

  1.两次*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移3格,再向右*移6格

  2.先旋转再*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习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移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习簿;2、《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8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 *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 )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师小结

  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 50+13=63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 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64+5=

  48+30=79+4=

  53+40=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5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19+4957-271-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列竖式)

  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肋分钟。

  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出示主题图)

  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列式

  你会计算吗?动笔算一算

  指明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指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试一试

  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三、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

  131×7612×83×4934×54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P73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去年放养896尾鱼苗,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提了什么问题/

  怎样求呢?

  学生说出方法并说出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觉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9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图见单位邮箱之教案电子稿)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师小结

  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三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电-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一共有546个座位。

三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电-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一共有546个座位。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4)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篇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在学习中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哪位同学玩过荡秋千的游戏?这么多同学玩过,还记得当时是怎样荡的吗?(可组织学生参加荡秋千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体验。通过荡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虫子的研究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制定策略—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生回答)

  师:你们荡秋千时比赛过吗?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荡秋千比赛。

  (出示图)

  师:小明、小芳、妞妞正在进行一场荡秋千的比赛。她们比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荡的次数最多。猜猜,相同时间内,你认为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三种观点,有的说小明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短;有的说小芳荡的次数最多,因为她轻;还有的说妞妞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长。(教师边说边板书板书)到底谁说的对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二、实验操作。

  1、熟悉实验器材。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这套实验器材和荡秋千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再观察拴小球的绳,掂一掂两个小球,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是绳长相同,两个小球轻重不同,相同时间内荡的次数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会合作,会学习。

  2、学生做实验一。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一的表格,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小明和小芳秋千的长相同,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时有分工,有合作,一个人能完成这个实验吗?

  师:由此可见,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习很重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在相同时间内,绳长相同,轻重不同,荡秋千的次数与体重无关;那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猜可能会和绳长有关。)

  3、学生做实验二。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二的表格,各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根据实验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通过两次试验,你认为他们三人谁荡的次数最多?说说理由。

  4、教师。

  三、课后思考。

  师:有的同学家里有挂钟,时间不准确时奶奶会调里面的两个按钮,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这其中的道理。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一(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笔算能力,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确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

  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那这节课同学们就到习题王国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板书出示)

  三、1、口算游戏

  30÷1042÷3120÷40150÷50

  210÷3060÷4540÷6900÷50

  360÷30960÷4720÷8360÷60

  全班一齐口算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出示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回答

  3、计算比拼

  162÷39568÷47196÷23490÷16

  先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比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4、实际应用

  ⑴、有趣的信息

  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空气,*均每分钟吸入()升。

  人在婴幼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谷类,需要的谷类是肉类的()倍。

  ⑵、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均每个大棚收草莓。

  ①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以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卖7元钱,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综合题,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再独立解答)

  (练习时由于学生的水*不同,思路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二、: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一些练习,除法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继续努力。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5、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

  商的方法。

  2、助直观操作,启发理性思考,突破笔算除法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91()×30〈9498〉30×()

  50×( )〈190 ( )×60〈482

  小红外出旅游一共照了360张照片,她想每60张组成一本影集,一共需要几本影集?

  怎样列式?说己的想法?(利用知识迁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360÷60=6(本)

  答:一共需要6本影集。

  二、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1、茁壮的田地需要科学的管理,想一想不讲科学施肥、浇水会出现什么后果?(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科学种田的意义)

  2、仔细观察情境图,有关施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

  三、知识新授

  1、*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怎样列式?说己的想法?

  372÷62=(吨)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班内交流)(小组讨论:笔算方法,集体交流。有的学生如能说出把62看作60来想,问为什么?说出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引导:怎样才能快而准的找出商呢?把62用四舍法看作60来试商比较快。)

  生:用37除以62,不够除,所以用372除以62,6个60是360,所以可以把62看成60来试商,大约要6吨。

  2、把62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四舍”法)你能用竖式

  算一算吗?并验算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看算得对不对。

  372÷62=(吨)

  把62看作60试商,商是6

  6×62得372

  答:

  3、学生验算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四、概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先把这个两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然后再进行计算。(归纳: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五、巩固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8742×()<88

  61×()<13540×()<90

  2、先说说把下面各题的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并验算。

  92÷23=345÷23=

  864÷32=656÷41=

  3、试一试: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要播放288分钟,每天从17:28播放至18:00,多少天可播放完?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一说计算方法。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纯地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机械地记忆运算顺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用直观图来说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为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所以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地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说一说所列乘加综合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算式的意思尝试计算,这样的安排,不必刻意强调运算顺序,学生就会根据题意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小熊购物(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买一些,你们想知道它买了哪些好吃的吗?不过小熊胖胖有个条件,就是它买完以后,你们要帮助它算一算应付多少钱。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

  (2)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

  胖胖应付多少元?

  请学生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提问:你们有答案了吗?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下列情形:

  第一种情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

  请学生说出图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帮助学生把意思表达完整准确。

  第二种情形:图形与算式相结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请学生说说图意,再结合图形说一说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种情形:只列算式,没有图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请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来说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让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参考教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画图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同时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为更好地理解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3.观察比较,认识乘加综合算式。

  (1)课件出示两位同学列出的综合算式:3×4+6和6+3×4。

  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是都有“3×4”,不同点是6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2)提问:两个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气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得出:两个算式都是先求买面包的钱数,再加上买蛋糕的钱数,从而求出胖胖应付的钱数)

  (3)教师小结:淘气与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两个算式整合成一个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这两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现加号与乘号的顺序不同。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

  电子备课表

  课题(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年级(班级)三年级科目数学上/下册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与方法训练学生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路线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出示例4主题图。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请用八个方位说明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通过刚才对行进路线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思维训练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板

  书

  设

  计解决问题

  行进中以一个地点作为中心来观察其它物体的位置。

  (观察点不同,同一物体方向也就不同。)

  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1、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这题如何考虑?

  240÷3=。

  4、小结: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课堂练习:做一做。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分数与面积”复习一课,是在完成本册有关分数知识和面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给他们现实的、鲜活的、贴近已有知识经验的事例;适当的交流合作机会,从交流、梳理、概括和反思中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并将这两部分知识根据知识特点,分别巩固深化,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迫切愿望;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所处的学区比较特殊,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学生学前教育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少数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知识起点底、思维不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思维启蒙早、起点高,学习积极主动。这些情况,给教学设计造成很大的难度。为此,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采用好学生带动学困生的互帮互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不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我校也非常支持课改实验,为课改年级配备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课堂实录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 “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

  (1)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出的分数知识。

  (2)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并系统地、完整地出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完整再现。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小组交流成知识络,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70页第1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70页第4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丽丽吃了3块,小刚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水果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小淘气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小淘气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小淘气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小淘气

  小淘气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小兔子提出教材70页第5题。

  (3)帮助小淘气解决问题

  ①播放小淘气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小淘气房间的面积有多少*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评析让学生通过基本练习“闯关”“粗心的小淘气”“洒水车”来巩固知识,同时检测自己的能力。创设“问题接龙”和“帮助小淘气解决问题”的 拓展练习,拓宽分数和面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进行,与同桌交流。)

  (评析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技巧等方面进行自查,作出合理,明确改进方向。)

  教学反思

  复习课基本上是再现和巩固知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 本节课要对分数和面积这两个差异较大的知识进行复习就更显得困难了。怎样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完整地呈现、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又使课堂不显得沉闷单调,这是我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着这一宗旨,我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事例,如“笑笑过生日吃蛋糕”“小淘气因家中有事没来参加笑笑的生日”自然过渡,将这两部分知识引出来。在知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他们的表现欲望,通过小组交流形式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对繁多的知识概念进行和复习。最后设计许多新颖多变的练习情境,促使学生想尽办法巧妙解答,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处于热情、兴奋、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

  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2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 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 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 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 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扩展6)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收获。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

  一、加强业务学习

  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实践水*。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管理系统化

  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出,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四、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

  总之,经过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个人觉得应该积极学习新课程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老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握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学好数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2

  在我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这一年中,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数学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积极向同行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xxx,有步骤地开展。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二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范本),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得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

  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经常向同科目教师请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何抓学困生如何抓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1、布置作业做到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对后进生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尽量避免大量的重复。也可以设计为“基本题”,“技能题”“能力题”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xxx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

  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在设计练习时要巧要有梯度,使他们也能吃的饱。

  五、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学困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xxx,变薄待为厚待。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是以*常的心态对待:学困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学困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学困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

  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学困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学困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在教育岗位上我一定把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xxx的主义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本学年来,本人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学反思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

  因为教学反思让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反思我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具体来说,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

  本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我也将通过反思来对自己的工作做更加细致的分析,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将继续努力、尽力!去发挥自己更大更强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3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在这一学期,我担任三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董事长的英明决策下,在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工作回顾:

  1、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后作业勤布置、勤辅导、勤检查、严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注学生,学的开心轻松。三年级的学生,明显地比二年级学生进步了许许多多,课堂上知道认真听课了,不懂的问题敢于问老师了,勇于探索新知了,也懂得小组合作了;但做小动作的,说悄悄话的,交头接耳的现象却时有发生。面对一个个名不暗世事的孩子,面对一双双调皮的眼睛,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我还利用每节课的前3至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同学熟能生巧,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班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人人课堂”

  这学期,学校进行了课堂转型试点。我也在三2班进行了课堂转型,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有一些困惑。通过课堂转型,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在数学课上发言更加积极了。自己的困惑:准备一节课,真的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啊!学习一个知识点所需的时间多了,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不明显。

  二、取得的成绩: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时的教学中渗透了德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四今后的打算: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人人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所提高。

  4.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过去的已经过去,我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在新的学期里,我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4

  短短的一学年教学工作又结束了,我感触较多。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本学年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本学年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学生的整体成绩不够理想。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管理系统化。

  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并进行分析。从数据分析,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

  按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让学生养成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

  五、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

  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注重教学反思。

  首先、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八、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学生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九、今后努力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实践水*。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严格知识点把关。

  2、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教育教学精神,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参加各类学习、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现作如下工作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1)备教材。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积极参加教材培训,培训后写出体会,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2)备学生。研究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状态,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3)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练习。

  (4)通过网络下载、整理、自制课件20余个,为自己整合教材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我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二阶段:我在办公室批改,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并善于用激励性评语鼓励学生进步。这样分两个阶段,对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本学期我还让孩子们尝试写数学学习周记,并给予激励性评语,但数学周记还没有形成常态化。打算下个学期形成常态化,数学周记是学生对本周数学学习的回顾整理,起到复习提高的作用。

  4、注重分层教学。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并且巧用幽默,善于运用体态语言,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给学生创造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摸索其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三、家校联系工作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一直坚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与家长面谈、电话、网上QQ、班级QQ*流,了解学生实时情况,针对学生、家长实际困难,为家长提供教育理论辅导。先后成功转变了韦亮威、兰宇商、覃崧凯、韦辉、余朝官等数位家长的极端教子方法和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们讲究方法、尊重孩子、重视教育。提高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进一步认识,让家长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家长和教师是合作伙伴,老师不是家长的家长,家长不是学生的学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适时为自己充电。学习20xx新版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6

  一学期结束了新学期开始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教研组整体教学水*非常均衡,教学成绩较好,优秀率较高,整个级部60%以上的同学是优秀,有的班级78%的同学达到优秀,几乎消灭了不及格的现象。为自己的付出欣喜为孩子的进步欣喜。忧的是我所在的两个班级出现极不均衡的现象,*均分相差达到4个百分点。原因在哪呢?在*时两个班水*差不多,可是到了期末考试却出现了这样的差距。仔细分析,我认为是孩子的自律能力上有问题,也就是还需要从良好地学习习惯抓起;再一个原因是较差班有30%左右的同学还需要谈心辅导,这部分同学的家长都是在商场做生意的,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时几次与家长联系都没有时间,所以在下一步这部分孩子的学习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抓好孩子的作业共同培养孩子良好地学习习惯。当然考试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主观与客观原因,要认真分析,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深挖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认真写好教案努力形成“有序、有情、有趣、有效”的课堂,打造“生态课堂”。

  二、增强上课技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上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趣味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把握教学主题。

  为了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素养,毕淑娟校长为我们办公室提供了精神食粮,有教学方面的、也有如何与孩子情感交流方面的等等书籍,我们要利用空余时间积极研读学习,做好笔记,从里到外的提高自己的素养;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首先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这样能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就像公长青校长在会说所说,要紧绷质量这根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让孩子的学习质量自身素质齐头并进。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7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这一学期,我任三年级(4)班的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我顺利完成了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1、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低年级的教学工作,所以我对于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坚持在每一节课前认真备课,努力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备课,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设计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认真设计教学方法,争取每一节课学生都听得懂,效果达到最佳。课后,我认真总结反思这一节课上得如何,好的方法以后继续采用,不好的方法尽快改进。

  2、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这一学期以来,我能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和挂图资料,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我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处理好课堂的一些突发事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行教学,力求使每一节课上得更好。

  3、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课后,我能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找出学生错误的地方并给予更正,对于作业中较多错误的采取面批,使学生及时掌握没有掌握好的内容,对于做得较好的或进步较大的,我能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进步很大,继续努力!你写的字很有进步!”等等。

  二、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1、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和能力特点,我在开学初就制定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2、我还根据每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进得辅导,使他们将一个单元里掌握不够好的知识及时掌握好。如张澍、范小蕊、刘鑫乐、高子豪等本期近10位学生进步较大,有的进入“三好学生”行列。

  3、实施学生奋斗目标跟踪制度。在一开学,我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制定了知识建构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每次考试后,指导学生对照自己的奋斗目标,表扬达标的同学,鼓励没有达标的同学继续努力,真正达到了奋斗目标跟踪制度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个个有“表扬”的机遇,个个树立了“自信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是,还有极个别学生的测验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今后,我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向同行多多学习,努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8

  本学年,本人担任学校三年级x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任教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班学生,在起始年级时基础较差,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

1.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2.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

  4.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至本学期末,成效显著:

  首先是学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

  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

  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9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我用满腔的真诚全心投入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工作总结范文《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时,同学们相互测量身高,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憾和疏漏之处,比如孩子们喜欢犯的一个通病——粗心,有时我还不能熟练驾驭数学教学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0

  匆匆忙忙又一学期,*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实践水*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24时记时法。

  2.提问:你知道每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晚上12时)

  师:(出示星空图,钟面12:00)当我们沉睡在香甜的梦乡时,一天开始了。多媒体动画演示:时针在钟面变化,月亮由深变浅,然后出现太阳,到中午12时。

  学生观察后回答:这是几时?时针转了几圈?它经过了几个小时?一天结束了吗?

  继续动画演示:时针继续走第二圈。在钟面上出现13, 14,………24等12个数字;太阳由深变浅,然后出现月亮,最后时针、分针再次同时指向12。

  提问:这是几时?一天结束了吗?一天共有多少个小时?(24)

  过渡:(出示0~24时的彩条图)24时记时法就是用0时到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化

  ①要求:同学们结合钟面图和彩条图,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格。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最后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完成后,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有什么特点?它和普通记时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②指名小组汇报,其他小组互相补充,共同完成表格。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用了什么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交流比较后小结:用24时记时法计时,从夜里的0时到中午的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中午的12时之后到夜里的12时,所指的时数要加上第一圈走过的12小时。

  ③对口令:师说普通记时法,生说24时记时法;

  当小老师:生说24时记时法,其他学生说普通记时法。

  ④比较两种记时方法

  全班交流:24时记时法有什么特点?它和普通记时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请学生说说喜欢哪种记时的方法?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提问:你认为在一天中,哪一个时刻比较特别?为什么?

  (生:晚上1

  2时,它为什么既可以用0时表示,也可以用24时表示)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当晚上12时表示一天的开始时,我们可以用0时来表示,当它表示一天的结束时,我们用24时表示。晚上12时表示今天的结束,同时也表示第二天的开始,那么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

  4、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

  全班同学交流,教师把学生说的地方在多媒体上展示。(如:银行、超市的营业时间,公交车站牌,交通标志,车票等)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1、(出示学校旁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时间牌)师:我们先到银行看看。从这营业时间牌上,你知道银行储蓄业务从上午几时几分开始,下午几时几分停止吗?

  指名回答,说说是怎样把24时记时法转化为普通记时法。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多媒体出示超市,激发学生兴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瞧!是谁?超市吗?你在什么时候去过呢?

  2、多媒体出示超市营业时间牌师:到底在上午8:00,超市开门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营业时间牌。从这牌中,你能知道超市今天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关门吗?

  提问:怎么会有22:00呢?23:00就是晚上10:0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00-上午8:00;22:00-晚上10:00)

  质疑:这两种表示方法相同吗?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简便呢?全班交流。

  师:像我们*时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这种记时方法叫做普通记时法;而像超市的营业时间是另外一种记时方法,叫做24时记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24时记时法)

  3、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记时法,如公交站牌、电视预报节目表、交通标志、火车票、飞机票、各种机构的营业时间牌等,让学生感受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常见性和重要性,感受了解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

  不足之处:

  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计算能力不强,差生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坚持每天一练(计算)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1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总体说来本期的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学校给予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数学科教学,学生主要来至农村,竞争意识相对要差一些,学习成绩存两极分化现象。

  二、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

  通过在教学时的思想教育渗透,本班学生思想都有了好的转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有了较好的班风和学风,通过*时的学习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学生的出勤率提高,上课基本上能认真听讲,课后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的书写安排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小组也能积极开展,这为期末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和教学成绩方面。

  我在教学时,一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经过本学年的教学,本班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通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师生间的密切配合,期末检测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是不错的。

  总的说来,本期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但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相信下学期只要我们师生继续共同努力,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做到精讲,精练,脑劳结合,科学学习,我们的教学就将更加完美,成绩就更加优异。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2

  本学期,我担任3.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我在教学工作中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用德律己

  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数学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

  2、用心教学

  针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角色正确定位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达成“三维”目标

  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个人教学经验积累

  采取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3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担任三xx班数学教学工作。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插班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二、本学期来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

  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

  (二)向课堂xxx分钟要质量。

  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

  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

  最后,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三)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

  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学期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xxx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xxx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三、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xxx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的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xxx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奥数。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xxx、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成绩

  本学期,我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xxx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

  在作业批改中,很少有xxx性错误。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本学期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四)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七)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二)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五)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六、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一)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二)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三)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

  (五)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习除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七)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

  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九)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所提高。

  (十)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基本做法,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4

  时光如梭,眨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学期初,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说实在的这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教学前,我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用心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从不同角度创设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具体如下:

  1、设各种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3、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4、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5、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三、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四、注意培优,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对于优生,多让他们进行一些开放性、难度深的练习,使他们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本学期,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据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这一年中,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数学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积极向同行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

  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5、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差生经常会出现作业没做好的情况,教师应该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大多数是懒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

  ①学生自己不会做。

  ②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③不认真,马虎等等。教师一定要找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会努力去学习。

  6、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及时反馈矫正,耐心辅导。

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5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总体说来本期的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学校给予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科教学,两班共有学生64人,两班人数均等,一班男生比女生稍多,而二班却女生稍多于男生。在学习上,一班学习习惯和学习的积极性比二班稍强,数学成绩总体上比二班要好。一班的学生主要来至街道,竞争意识较强,思维比较活跃,整体比较均衡。而二班的学生主要来至农村,竞争意识相对要差一些,学习成绩存两极分化现象。

  二、 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

  通过在教学时的思想教育渗透,两个班学生思想都有了好的转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有了较好的班风和学风,通过*时的学习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学生的出勤率提高,上课基本上能认真听讲,课后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的书写安排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小组也能积极开展,这为期末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能力培养和教学成绩方面。

  我在教学时,一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经过两年的教学,两个班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通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师生间的密切配合,期末检测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是不错的。在全县统一组织的检测中,我所都两个班的成绩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1)班*均分95分多,三(2)班*均分93分多,分别获全镇同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使三(1)保持了我任教后的“四连冠”,三(2)的成绩从全镇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达到了开学提出的“保一争二”的目标。虽然全县的评比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根据上学期在全县的成绩(上学期全县考评第五名)和本期教学情况,我相信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总的说来,本期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但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相信下学期只要我们师生继续共同努力,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做到精讲,精练,脑劳结合,科学学习,我们的教学就将更加完美,成绩就更加优异。

推荐访问:备课 下册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分钟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