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8篇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作文素材:建党100周年: 大国工匠艾爱国、大漠赤子石光银、人民音乐家吕其明【艾爱国人物简介】 艾爱国,湖南攸县人,51985年年66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素材:建党 100 周年:大国工匠艾爱国、大漠赤子石光银、人民音乐家吕其明 【 艾 爱 国 人 物 简 介 】
艾爱国,湖南攸县人,5 1985 年 年 6 6 月入党。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献 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在焊工岗位奉献 0 50 多年,集丰厚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作为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他才 倾心传艺,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 0 600 多名。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
【 艾 爱 国 优 质 时 评 】
01 大国工匠艾爱国——做到极致 做到最好 一位 71 岁的老人,终日奋战在高温火花中,只为给我国焊接事业贡献力量。
说到他的坚持不懈,他的亲人会心疼无奈;谈起他的无私培养,他的徒弟们会红了眼眶;了解他的淡泊名利,人们都不由被他的平凡而伟大深深折服。
1985 年,艾爱国入党。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他在焊工岗位奉献 50 多年,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作为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他倾心传艺,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 600 多名。
“钢铁裁缝”几十年练就“钢铁”本领
【外面鹅毛大雪,他的工作服却拧出了汗水】
1969 年,19 岁的艾爱国扛着行李从湖南的罗霄山脉来到湘江边的湘潭钢铁厂,由知青变为焊工。
1983 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如何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成为项目的最大难关。还是普通焊工的艾爱国,主动请求一试,他提出采用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
艾爱国用湿棉被挡住身体,用石棉绳缰包住焊枪,在高于 700℃的高温材料旁持续奋战。寒冬腊月,外面鹅毛大雪,而他一身工作服却拧出了汗水。
整整 5 个月的奋斗后,经 X 射线检查,他焊的 21 个风口全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因在这次攻关中表现突出,艾爱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艾爱国在技术突破上从不满足。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凭借高超技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 400 多个,获得数不清的奖项。
【“钢铁裁缝”练就“钢铁”本领】
作为钢铁厂的焊工,艾爱国自称为“钢铁裁缝”。几十年如一日的理论钻研与实践操作,练就了“钢铁”般的硬本领。
湘钢人都知道,艾爱国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每天下班回家,上了楼就不再下楼,一头钻进焊接理论书籍中,常常研读到深夜。
在同事们看来,艾爱国在焊接过程中分毫不差,这个人简直是“特殊材料做的”。
艾爱国最擅长的是焊紫铜,这是让很多焊工都望而却步的领域。为焊接一个地方要把整个铜件加热到七八百摄氏度,人很难接近。
“焊紫铜的时候头发紧贴头皮、皮肤绷紧,手会不自觉地颤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第几秒,手也会因为高温出现一片片的红色水泡,可以说,对心理和肉体都是一种煎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艾爱国的徒弟欧勇说,“面对这样的身体极限,人的本能是逃避,而师父是勇于面对。”
“如师如父”精心培养焊接人才
【汗臭、卷尺和专业书】
50 多年来,艾爱国手把手培养的 600 多个徒弟都已在祖国各地发光发热。他们当中,不少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师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汗臭味’。”欧勇告诉记者。天热的时候,他安全帽上放草帽,肩膀上搭一条毛巾,就外出干活了。焊工出汗多,有时候加完班回来,浑身一股汗臭味。人家说“哎,劳模,赶紧去洗澡啦,下班休息了”,他说“等会儿”,就喊上徒弟来练习,抓住他们的手,一个一个地教。
艾爱国对工具的爱惜出了名。
卷尺是焊接的常用小工具。一次,艾爱国的徒弟吴涛刚领了一把新的卷尺,气割的时候有火花,把卷尺烧坏了。艾爱国非常心疼,说:“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烧坏过一把卷尺,随身用的工具就是你吃饭的家伙,你不能吃着饭就把碗筷扔掉了。”
“焊工是易学难精。没有爱好,就不会动脑子,就是机械式地干活。”艾爱国常说,他利用业余时间编著《最新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培训教材》《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书,随身带着各类专业书籍送给徒弟,指导学习。
【无偿培养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
近年来,艾爱国着力无偿培养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先后向 200 多人传授焊接技术。他常说:“做好传帮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传承,是我的责任。”
“如师如父”是徒弟们对他的定位。
来做学徒的农村青年没有地方住,他就自己想办法腾出办公室让他们住下。每次徒弟们去家里,他都坚决要求不要带任何礼物,却默默为他们准备一桌子的零食。
他连续多年坚持免费给个体户、民办企业的焊工培训上课,每次都是“满座”。他开启“在线答疑”模式,所有工人都有他的微信,有事找他,他总是有问必答。
农村孩子刘四青父亲早逝,他 15 岁开始跟随艾爱国学习焊工,一学就是 6 年。艾爱国像父亲一样照顾他的生活,指导他的学习。“培训完后我去新疆工作 3 年,后来回湘潭工作,他去我们公司做技术指导,一眼就看到了我。”刘四青说,“他一直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
“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
【年过七旬,仍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
艾爱国在湘钢工作一辈子,最高职务就是焊接班的班长。他的老同事、退休职工李宁记得,20世纪 80 年代,领导想从职务的角度提拔他,但艾爱国婉言谢绝领导好意,“我还是安心从事自己的岗位”。
艾爱国的女儿在广东生活,前几年想接退休的老父亲过去享清福,却因此和艾爱国争吵起来。“你如果想让我多活几年,就让我继续工作,工作对我来说才是休息。”艾爱国说。
如今他已 71 岁,却仍然战斗在湘钢生产科研第一线。早上 7 点半前上班,下午 6 点半后下班,艾爱国的作息如时钟一般规律。他一个人生活,早饭和中饭在厂里吃,晚饭就自己做清粥、面条。
在湘钢,一线生产工人都是开着小轿车上下班,可艾爱国还是几十年不变地骑着他那辆破旧自行车。同事们劝他:“你那么出名了,也该买辆汽车享受享受。”他总摇摇头说:“骑自行车挺好,省事。”
【干到老学到老,永葆工人 本色】
有记者发现艾爱国在人民大会堂领受“七一勋章”时穿的还是工作皮鞋,惊讶地问他原因。
“天天都穿工作皮鞋,脚已经习惯了,其他鞋一穿就打脚。”艾爱国乐呵呵地说。领奖当天的西服也是好多年前买的,一直舍不得穿。因为缺一条西裤,他就带着西服去商店挨个配颜色,舍不得买一套新的。
“一定要保持工人本色,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艾爱国说。
干到老、学到老,艾爱国坚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理论中找答案。在高难度的焊接任务中,有很多罕见的金属材料。通过反复研究、累积实验,艾爱国对材料的优缺点都了然于胸。
组建焊接研究室后,他的工艺研究对焊接技术起到了大作用。令全厂职工称奇的是,为了更好地从事科研,艾爱国 58 岁时自学了五笔打字和工程制图软件。
50 多年来,艾爱国以“拼命三郎”的劲头引领着我国焊接事业不断发展。“我对自己的技术要求是达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说。
02“做工人要做到最好” 一把焊枪,能在眼镜架、金项链上“引线绣花”,能在紫铜锅炉里、电机轮骨架上“修补缝纫”,也能给导弹、战车、潜艇“把脉问诊”……不管什么材质的焊接件,不管多么复杂的工艺、多么严苛的标准,只要艾爱国出马,就基本没有拿不下的焊接活儿。
在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的焊接研究室里,记者见到了焊接顾问艾爱国。他个子不高,一身蓝灰色工作服洗得泛白,脸上堆栈的皱纹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在焊工岗位上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艾爱国用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拼搏奉献精神。
“ 拼命三郎”——
面对最苦最累的活,总是冲在最前面
五米宽厚板连铸项目冷却水循环系统管道安装现场,艾爱国手搭墙壁用力一蹬,两步就下到一米多深的坑道。戴上手套,举着遮光面罩,他比划着给正在焊接管道的同事们做指导。
三四十厘米宽的作业空间,把艾爱国卡在很靠前的位置。焊花飞溅,弹在厚实的工作服上又四散开去。热量不断侵扰着身体,才几分钟,他头上细密的汗珠就凝结成豆大的汗滴,顺着脸颊往下淌。
“师父就是这样,面对最苦最累的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艾爱国的徒弟、湘钢焊接高级技师王国华说。
艾爱国是有名的“ 拼命三郎” 。
1969 年,艾爱国在湖南株洲攸县边远山村劳动,因为干活最拼命,被全体村民及村里的知青,共同推荐到湘钢当工人。
“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既要钻研技术,在思想政治上也要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入党。”进厂前,父亲嘱咐他。
在厂里,艾爱国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受别人不愿受的累。
当时,在所有焊接活中,大型铜构件焊接的难度最大。
“焊接铜构件,必须先把它加热到几百摄氏度,焊接点位处在预热温度阈值内的焊接窗口时间,一般只有一两分钟,所以一旦开始焊接,就必须连续施焊,不然焊缝就会开裂。”艾爱国告诉记者,“大型铜构件,一次施焊可能需要直面高温、连续作业五六个小时,技术的难度倒在其次,真正的考验是耐受力和意志力。”
1991 年,艾爱国受命到湘乡啤酒厂帮助焊一口从欧洲进口的直径 3 米多的大型糖化铜锅。在以仰位焊接铜锅底部时,数百度的铜粒溅如雨下,剧烈的灼烧感,让艾爱国疼痛难忍。他咬紧牙根,硬是手执焊枪不松劲。任务完成后,摘下防护用的石棉手套,血泡已经布满他握焊枪的那只手。
像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艾爱国承担了很多。自 1985 年入党,艾爱国坚持“做一名共产党员,我就要做得更多”。
“ 钢铁缝纫大师”——
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
爱学习、肯钻研——这是老同事眼中的艾爱国。在湘钢工作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
1982 年,艾爱国以气焊三项和电焊五项等科目全优的成绩,拿到了锅炉合格焊工証,成为当时全湘潭唯一一个持有双証的合格焊工。
1984 年,为了解决我国钢铁产能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国家组织全国钢铁厂集中技术攻关。“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研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这种风口是炼钢高炉输送焦炭粉的核心装置,这一零部件在当时国际市场上价格特别高,并很难买到。国产旧有零部件不耐高温,短则十天,长则两个月就需停产更换,严重制约国内钢铁企业发展。
“人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艾爱国用了 100 多天时间,先是大胆提出采用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然后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创新,对焊机、焊枪逐一改进,摸索出最佳焊接条件,最终成功完成了焊接。
这项技术的成功攻关,直接推动全国钢铁产能提升。1987 年,艾爱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后来,艾爱国又主持了焊接领域的诸多重大攻关任务。支援首都钢铁公司制氧机安装,推动中厚板 X 形坡口对接埋弧焊工艺创新,帮助解决我国某大型设备 0.2 平方米紫铜导板上密集施焊难题……艾爱国累计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 400 多个,改进工艺 100 多项。
许多企业的技术专家都称他为“钢铁缝纫大师”。有人向他请教秘诀。他说:“哪里有什么秘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艾爱国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当一个好工人,成为一个好工匠,不但要懂操作,更要懂工艺。”
这些年,光纸质版的笔记,艾爱国就整理了至少十几万字。58 岁时,他又自学计算机。如今,办公计算机里,他收集整理了有关各类攻关案例的资料,已经有几十个类别、上千个文件夹。“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艾爱国常这样说。
“ 老黄牛”——
把这门手艺继续往下传
一路小跑过来,并腿,立正,“啪”的一声,欧勇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退伍 14 年,这个 40 岁出头的汉子还保持着在部队当兵时养成的习惯。
“说起来,当年我去当兵,还是师父帮忙拿的主意。”欧勇告诉记者,1996 年,他以技校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湘钢,就跟在艾爱国的班组学习。从基础操作开始,一学就是 9 年。
2005 年,我国海军某部队发出征召通知,鼓励年轻技术工人应征入伍。欧勇打小就有当兵梦,有些激动又有些犹豫,连日不在工作状态,艾爱国看出了欧勇的心事。
“党和国家需要你去哪里,就去哪里。”艾爱国语速不快,但字字有力。有了师父的支持,欧勇立刻报了名。接下来 3 年,他在部队保质保量地完成指定的焊接任务。服役期满,欧勇回到湘钢,继续跟着艾爱国学习。如今,欧勇在湘钢技术质量新材料研究所刻苦钻研,已经成长为焊接首席技师。
这些年来,艾爱国倾心传艺。他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奉献。据了解,现在湘钢 80%以上的高级焊工,都是艾爱国带出来的。他们当中,有的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还有很多徒弟学成后,在国内各个大型企业,成为焊接班组的骨干力量。
2003 年以来,艾爱国利用工余时间,义务给 200 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授课。“我们没有工作服,师父就到处找工人换下来不再穿的工作服拿来用,还把自己的新工作服拿来给我们穿﹔大家学理论有些吃力,师父就一句句、一条条讲给我们听。”现在已是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铆焊车间二班班长的刘四青说。
退休以后,艾爱国被湘钢返聘为焊接顾问。如今,已经 71 岁的艾爱国,每天仍旧忙碌在克难攻关、传技授艺的一线。“井水取不尽,力气用不完。”他要把这门手艺继续往下传。
【 石 光 银 人 物 简 介 】
石光银,陕西定边...
篇二: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工匠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18 年度)高凤林: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
业绩: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长征系列火箭,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载火箭,40%的长征系列火箭“心脏”的焊接都出自高凤林之手。高深的技艺将火箭心脏的最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 29%提升到 92%,破解了 20 多年来掣肘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困难。火箭生产的提速让中国迎来了航天密集发射的新时期。
颁奖词: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 20 载困难,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高凤林,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
李万君:复兴号高铁转向架焊接
业绩:复兴号,现今世界上大范围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目前最高运营时速 350 千米。李万君以独创的一枪三焊的新方法破解转向架焊接的核心技术困难,实现我国动车组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也焊出了世界新标准,推动复兴号的批量生产成为现实。如今每天 290 多对复兴号追风逐电,已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
颁奖词: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庇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李万军,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你指尖的温度!
夏立:为重要科学设施组配高精度天文装置
业绩:钳工是个普通不过的工种,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 0.002 毫米绝不简单,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40。30 多年来,夏立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他也从 17 岁的学徒工成长为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在人类纵目宇宙的背后是一份极致的磨砺。
颁奖词:技艺吹影镂尘,擦亮中华翔龙之目;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夏立,当”天马“凝望远方,绵延着我们的期待,也温暖你的梦想!
王进:超、特高压带电操作技术
业绩: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215 米,70 层楼高,这是特高压带电检验工王进常常攀爬的高度。王进,在正负 660 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验的世界第一人!
颁奖词: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王进,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
朱恒银:发明深度钻探技术
业绩:地质钻探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朱恒银的定向钻探技术彻底颠覆传统,取芯的时间由 30 多个小时,一下缩短到了 40 分钟;在全国 50 多个矿区推行利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弥补七项国内空白。44 年,朱恒银,一个普通的钻探工人,用智慧、毅力,向技艺的巅峰不断挑战。
颁奖词:从地表向地心,他让探宝“银针”不断挺进。一腔热血,融入千米厚土;一缕微光,射穿岩层深处。朱恒银,让钻头行走的深度,矗立为行业的高度!
乔素凯:核反应堆燃料棒组件精密修复
业绩:核电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水平。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的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26 年来 20 多台核机电组、100 多次核燃料装离任务,带领团队操作零失误。
2018 年初,历经十年研发的核燃料组件整体修复装备,更是成功打破国外长时间垄断。
颁奖词:4 米长杆,26 年,56000 步的零失误让人惊叹!是责任,是经验,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乔素凯,你的守护,犹如那汪池水,清澈湛蓝!
陈行行
业绩:陈行行,年仅 29 岁,国防兵工行业的年轻工匠,在新型数控加工领域,以极致的精准向技艺极限冲击。用在尖端武器设备上的薄薄壳体,通过他的手,产品合格率从难以逾越的 50%提升到 100%。一个人最大的自豪是,这个世界没必要知道他是谁,但他参与的事业却惊艳了世界。
颁奖词:青涩华年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生成青春信仰。大国重器的加工平台上,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陈行行,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
王树军
业绩:在世界上最繁忙的重型柴油机生产线,平均每 95 秒就有一台大功率低能耗的发动机下线。王树军,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装备维修的禁区,针对国外产品的设计缺点,突破进口生产线的技术封闭,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上。
颁奖词: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王树军,中国工匠的风骨,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谭文波
业绩:坚守大漠戈壁 20 多年,被称为油田的土发明家。他冒着生命危险研制出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实现了中国自主产权技术,也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打破了地层封闭工具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局面,也为世界石油技术实现了一次重大革新。如今,他发明的试油工具正在广泛使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几千万元。
颁奖词:听诊大地弹指可定;相隔厚土锁缚气海油龙。宝藏在黑暗中沉睡,他以无声的温顺唤醒。谭文波,你用黑色的眼睛,闪亮试油的“中国路径”!
李云鹤
业绩:敦煌第一名专职修复工匠,几十年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序流程。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奇妙技法,既不伤害上层壁画,又让掩藏的更加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穷增值。他说,要对得起先人,对得起子孙,把这么多珍贵遗产的生命延续下去。
颁奖词: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李云鹤,用心做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
特别致敬: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项目,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建成的首个标志性重大型工程。中国交建作为大桥主要设计建设单位,承建了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青州航道桥、口岸人工岛、香港和澳门段的大部分工程,占主体工程量的 70%以上,是大桥设计施工的主力军。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创造奇迹的大桥,多项技术突破刷新世界桥梁建设新纪录,这是一座挑战极限的大桥,四十二万吨钢材、数百万方混凝土,足以抵御十六级台风和八级地震。从工程立项到建成通车,在整整十五年的建设期内,三万多名气吞风涛的建设大军,三万多双孔武有力的工匠只手,三万多个智慧
巧思的头脑高效运转、系统集成,创造出世界顶级大桥,成就了中国工匠的巅峰之作。
篇三: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迹材料四篇大国工匠李万君事迹材料一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出色代表,工作 30 年,李万君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成为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首席操作师,同时还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被人们称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师傅"这个名称:经他培训的400 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为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谈感动
他见证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成为感动中国 XX 年度人物,我感到很荣幸,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中车、是我们吉林省的。作为第一代高铁员工,我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我骄傲,我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得知自己成为"感动中国"XX 年度人物时,李万君深情地说。
"高铁有 394 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误,我们要保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们的团队技术更加成熟,确保高铁又稳又快地奔跑,同时创造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他说,他就是一名技术工人,离开了生产一线啥也不是。他这辈子很幸运,能分配到长客,赶上了高铁发展的时代,才让他这样的技术工人有机会回报企业,报
效国家。所以,他下决心干好高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当上革新主角,像动车组一样,节节给力,人人添彩,到时候让老外给咱中国人打工!
学手艺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现在一听焊接的声音,就知道哪个徒弟或是员工哪个地方焊得不好,焊缝是宽还是窄、焊接质量好不好"这样的境界,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干达到的。
1987 年 8 月,19 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当工人,和他一起入厂的还有 28 个伙伴。一进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射着 2300℃的烈焰,夏天时,穿着几斤重的装备干完活出来,全身都得湿透。
这样艰难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下来的。一年下来,和他一起入厂的同事调走了 25 个。但他,依旧选择了留下来。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 100 个水箱,他就多焊 20 个,一年下来,两年一发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 5 套,不够穿,他就到市场上自己掏腰包买。
除了跟着师傅学习,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其他师傅那儿看,有问题就问。一开始,一些老师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师傅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凡事问过一次,就会举一反三。不
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手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就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XX 年,他在中央企业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1997、XX、XX 年,他三次在长春市焊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XX 年,他捧得了"中华技能大奖"。
攻技术
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成艺术品
为了攻克各种各样的困难,他成立了一个攻关团队,碰到焊接难题,整个团队都会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将技能和智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XX 年,李万君依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了"新型焊钳",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XX 年,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难题中,李万君再次挺身而出,经过不断试验摸索,成功总结出了氩弧自动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骤,一举填补了我国氩弧焊自动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也为我国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XX 年,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别要求,李万君冲锋在前,总结出了"拽枪式右焊法"等 20 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 800 余万元。
XX 年初,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国产化
标准动车组,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需 100%合格,不同意有任何瑕疵。由于不规则焊缝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接缺陷,使这个部位的焊接成为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卡脖子"工序,影响了标准化动车组的研制进程。
李万君马上主动请缨,以攻关团队"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阵地,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这项焊缝接头过多导致焊缝射线检测难以 100%合格的难题。
XX 年 7 月 15 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 420 公里时速成功进行会车实验。列车以相对时速 840 公里的速度擦肩而过,这还是世界第一次。实验的完美表演,将再一次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的青睐,成为开启国外高铁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的追求很简单,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标准熔到骨子里,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到极致,从而形成一件件艺术品"李万君说。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他参加填补了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几
十种国内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 100 余项,其中 21 项获得国家专利。
带徒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师傅带徒弟十分厉害。我记得 XX 年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时,我们的水平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师傅一人能焊出来,人手严重不够。为了完成任务,他只用半年的时间,就将焊工全都培养了出来,400 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这在整个培训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李万君的徒弟谢元立回忆。
李万君认为,单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够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带徒弟方面,师傅毫无保留,甚至还依据学员的体态胖瘦、走路姿势、运枪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亲身示范。"谢元立说,师傅带出的 20 多个"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术骨干,其中 10 多人已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
XX 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被国家劳作部授予"李万君大师工作室"称号,5 年来组织培训近 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 1 万多人次,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 XX 多项,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铁车、出口车等20 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
李万君不仅承当为本单位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重任,还利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为外单位的技术工人无私传承技艺,3 次被长春市总工会聘为"高技能人才传艺项目技能指导师"。截至目前,李万君已为吉林省、长春市以及省市工会对口援疆地区的兄弟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 XX多人次。在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进程中,李万君实现了从一名一般焊工到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蜕变。
田东江事迹材料篇二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特别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出色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制定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合计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
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惋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无论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依据西安地质状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严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测,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管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假设,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
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施品芳事迹材料三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 C919 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保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家,德国有 837 家,荷兰有 222 家,法国有 196 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一般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需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需穷尽
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需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干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保证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保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同学小学 4 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同学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保证了同学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有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
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关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迹材料四
于双立从事电工工作 15 年,革新制定制作、研制了三角高空作业平台、电工巡检工具车等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使卖场灯具改换和检修巡查便捷化。2021 年研制的消防喷淋头专用"堵漏钳",能迅速将消防喷淋意外喷发堵住,已获国家有用新型发明专利。提出的"配电室变压器合理经济运行方法",实现了商装照明和一般照明分时分段控制,年节约电量万余度。曾荣获北京经济技术革新标兵、享受市
政府技师特别津贴人员、北京市有特别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王存斌从事复合材料胶接成型工作 24 年,在缩短型号研制周期、提升碳纤维原材料利用率、实现太阳翼基板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特别贡献。先后攻克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成型操作中纤维起毛、断线和含胶量控制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并形成操作规程;解决了大型薄壁碳纤维管件成型和 Kelvar 纤维绳绷弦操作难题;独创桁架结构装配胶接新技术,使得大型绷弦式刚性太阳翼基板各项性能满足大平台太阳翼技术要求,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特别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乔文革从事装配钳工工作 26 年,在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弹上产品"伺服机构"、"天馈系统"和地面...
篇四: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0 个人物素材01 艾爱国:劳模制造 必是精品
人物事例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 2021 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 3 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 10 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 6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人物速写
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 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 400 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 100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02 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人物事例
刘湘宾参加工作 40 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 22 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 40 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 12 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 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 倍以上。
人物速写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03 陈兆海:中国精度 极致匠心
人物事例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
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01 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 2—3 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 2 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 1 秒。为抓住这 1 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人物速写
26 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04 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人物事例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40 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 15000 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 1100 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 3100 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 余件
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人物速写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 39 年来,完成创新成果 1000 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 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05 洪家光: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
人物事例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 2000 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 13 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84 项,个人拥有 8 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 30 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人物速写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 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06 刘更生: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人物事例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 40 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 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 2014 年 APEC 峰会 21 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贺礼、国庆 70 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 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1 年 4 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人物速写
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07 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人物事例
1986 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 4 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 100 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 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 152 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 200 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 60%提高到 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 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人物速写
他从事焊接工作 42 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08 徐立平:为铸“利剑” 不畏艰险
人物事例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 1987 年参加工作以来,30 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 0.5 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 0.2 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 20 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人物速写
从 1987 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09 张路明:追求卓越 永无止境
人物事例
张路明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 4 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发展。
他从 1988 年至今负责研制“100W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xx 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 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 20 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 机载短波通信设备”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备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要求。
人物速写
他坚守科研一线近 40 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人物事例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 200 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33 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 41 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 6 倍,在 60000 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 10 万小时、节电 2.4 亿多
...
篇五: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文摘DANGYUAN WENZHAI2021.09艾爱国打小就不喜欢舞文弄墨。哥哥姐姐们多是老师,替不爱读书的调皮小弟着急:“你以后要干什么呀?”“我要当工人!”艾爱国毫不犹豫地说。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杰出工人……这些荣誉说明,艾爱国不仅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工人,而且还是一名好工人。“叫花子还要学讨米功呢,不学习怎能进步”1968年,18岁的知青艾爱国已经显露出要强的个性。知青要扛树,暗暗比力气。人家干八个小时,艾爱国总能干上十个小时;别人扛 50 公斤,他扛了一截86.5公斤的木头回来。一年后,湘潭钢铁厂招工,公社的干部推荐了他:我们有个小艾,是个拼命三郎……艾爱国就这么成了一名工人。临行前夜,父亲说出那句让他受益一生的“金句”: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刚进厂,艾爱国是管道工。没多久,北京一家公司派来焊工支援湘钢。他们神奇地将高炉裂缝“焊”在一起,手上被火星子烫出血泡也不在乎。艾爱国认为,这群北京师傅是好工人,值得向他们学习。一个氧气瓶重达80多公斤,艾爱国背着走得飞快;野外作业乙炔发生器要注水,一公里的路,来回两趟挑四大桶,艾爱国主动承包。师傅们很感动:这小子,可教!上班帮忙时,北京师傅教他几招。下班后,艾爱国借来工具反复琢磨。半年过去,湘钢招焊工,艾爱国成功转岗,拜师北京师傅学焊工。“坐不住”的艾爱国捧起了专业技术书,笔记做得整齐认真。在家人看来,这有点稀奇。艾爱国一本正经地说:
“叫花子还要学讨米功呢,不学习怎能进步!”1982年,32岁的艾爱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湘潭市当时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人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拿到“两证”,小艾成了艾工,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大国工匠艾爱国 :“ 当工人, , 就要当个好工人 ”□ □ 黄婷婷 黄婷婷艾爱国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也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 14
党员文摘DANGYUAN WENZHAI2021.091983年,冶金工业部组织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把最棘手的焊接任务交给经验丰富的其他大钢厂完成。“人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年轻的艾爱国找到上级。领导很爽快:
“这么有兴趣,就试试吧。”风口焊接攻关组迅速组建起来,艾爱国是主操作手。攻关近一年,反复试验百来次,方案越试越成功。然而,正式焊接那天,艾爱国足足焊了六个多小时,却怎么也焊不成型,领导、团队成员、工人们陆续摇头离开。艾爱国连夜给课题攻关组负责人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失败原因,请求再给一次机会。1984年3月23日,冶金工业部再次批准湘钢进行试验。重振旗鼓,开始加温。500摄氏度,600摄氏度,700摄氏度……一直加到850摄氏度,添加焊丝,眼前的铜液柔和下来。艾爱国戴上石棉手套,用两个多小时完成了焊接工作,获得成功!其后,艾爱国写下《钨极手工氩弧焊紫铜风口的焊接》,并凭借该论文和攻关期间的贡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既要钻研技术,在思想上也要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入党。”父亲再次叮嘱艾爱国。艾爱国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1985年6月,艾爱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艾爱国潜心钻研理论,写下数十万字技术笔记,获发明专利一项,并参加国家部委组织的教材编审工作,还与他人合作编著了两本《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经验不教给大家,不就浪费了吗”艾爱国一“战”成名,荣升为大家的艾师傅。徒弟欧勇1996年进厂时,听说组里分配的指导老师是艾爱国,心里忐忑不已:名气这么大的师傅过来指导,怕是很高冷吧。吃过午饭,大家走在屋檐下,忽然听到有人打招呼:
“艾师傅,您好!”艾师傅迎面走来,身穿工装,身上沾了一些污渍,个子不太高,满脸笑容,朝大家挥手:
“欢迎你们啊,好好干!”之后20多年,欧勇眼里的艾师傅,便一直是这身打扮,也一直是这般亲切的性格,有人请教技术问题,知无不言,不知疲倦。“只要肯学,我就肯教。经验不教给大家,不就浪费了吗?”艾爱国欣赏有干劲的年轻人,愿意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学习条件。几十年下来,湘钢的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以上级别焊工,80%的人跟艾师傅学过技术,其在全国培养的焊接技术人才达600多名。劳模光环是一时的,要与时俱进2021年6月12日,艾爱国吃完早餐,一头钻进研究大楼。打开电脑,艾爱国又开启了另一座宝库。技能大赛试题、项目攻关材料、焊接工艺卡……它们被井然有序地整理在文件夹内。“这是助理帮您整理的吗?”“唉,莫小看我!”艾爱国迅速打开工程绘图设计软件, “我现在就画个图给你看看。不会用电脑,算什么劳模?”艾爱国被评为湘钢劳动模范是 1984 年的事情了。随后,他陆续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8月,湘钢成立焊接实验室,之后又加挂“艾爱国大师工作室”牌匾,并给艾爱国配上了电脑。艾爱国认识到,劳模光环只是一时的,要让人信服,不仅要靠实力,还得与时俱进。艾爱国开始自学电脑。经过三个多月学习,艾爱国进步神速,已经开始用软件绘制工程图。艾爱国为我国冶金、军工、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20多项,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也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湖南日报》)- - 15
篇六: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创 世 界 果 粮 固 态 发 酵 之 先 河 北 魁 ·大 国 工 匠 新 品 发 布 会大国工匠,国礼北魁开创世界果粮固态发酵白酒之先河。赖高淮大师给予北魁· ·大国工匠高度评价“ “开创果粮固态发酵白酒之先河” ”,创新中国白酒里程碑!北魁· ·大国工匠秉承匠人精神,在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遵循原生态零添加,果浆为水,五谷为酿,是不可多得的酒中精品。
活 动概 况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概况活动主题: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北魁· ·大国工匠新品发布会活动时间:
2020年 12月活动地址:城堡酒店或君悦酒店及高端会所活动调性:高端、大气、有记忆性活动人数:
400人左右高端客户群体国家专利无水发酵
氛 围包 装
长 1 2 . 8 米 * 宽 4 . 8 8 米灯 光 架合 影 区十 大 特 点 文 化 墙追 光 灯 追 光 灯签 到 区欢 迎 堆 头大 连 城 堡 酒 店 二 楼 布 局 示 意 图来宾动线* 城 堡 酒 店 二 楼 宴 会 厅 为 参 考
匠 心 北 魁 · 大 国 工 匠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集中展示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集中展示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北魁· ·大国工匠文化互动自古诗、酒、花、茶代表着文化的底蕴互动此案长设置诗、酒、花、茶互动体验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展示北魁· ·大国工匠文化互动自古诗、酒、花、茶代表着文化的底蕴互动此案长设置诗、酒、花、茶互动体验区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签到处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产品堆头大 工国 匠
活 动流 程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流程17:00- - 17:30
北魁· ·大国工匠视频播放17:30- - 18:00
来宾签到18:00- - 18:08
国韵飘香表演(国韵墨舞表演)18:08- - 18:10 主持人开场18:10- - 18:15 领导致欢迎辞18:15- - 18:20 销售领导讲解北魁· ·高尔夫酒的魅力18:20- - 18:25
花式调酒表演18:25- - 18:40
北魁· ·高尔夫酒品鉴18:40- - 18:45
晚宴开始18:45- - 18:50
流行舞表演18:50- - 18:55
抽奖互动18:55- - 19:10
乐队表演19:10- - 19:15 抽奖互动19:00- - 19:20
乐队表演19:20- - 19:25
抽奖互动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流程国 韵 飘 香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流程花 式 调 酒花式调酒花式调酒,现风靡于世界各地,其是指通过调酒动作以及魔幻般的互动游戏,起到与客人拉近关系的作用,现场调酒供大家品尝。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流程产 品 品 鉴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流程川 剧 变 脸
活 动细 节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细节拍 照 道 具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细节照 片 打 印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活动细节摄 影 摄 像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新品发布会倒计时海报
后 续推 广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后续推广计划新品发布会举办的同时,时间节点来到中国的新年。中国新年传统的礼品酒是必不可少的,抓住需求节点!北魁·大国工匠高端私享品鉴会地址:高端会所2019年12月7、8日 2019年12月28、29日北魁·大国工匠高端新品发布会地址:大连城堡酒店&君悦酒店2019年1月4、5日北魁·大国工匠新年订购会地址:会所或酒店2019年1月份北魁·大国工匠广泛参与到各企业年会订购会中,使品牌产品得到认可2020年北魁·大国工匠参加地方酒业博览会使得行业内得到认可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后续推广定期举办高端酒会,通过精准定向高端客户群体。在高端和精准白酒客户群体开展品酒鉴酒活动。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后续推广联合异业行业、花、茶、香道等产业相结合,共同推广。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公 关 策 划11领导公关;定制开发;2二大型会议赞助;酒店常客开发; 3烟酒店的团购资源开发; 4团购中介和团购经销商开发;5特殊通路开发;VIP客户俱乐部领导公关;定制开发;2二大型会议赞助;酒店常客开发; 3烟酒店的团购资源开发; 4团购中介和团购经销商开发;5特殊通路开发;VIP客户俱乐部1、领导公关;定制开发;2、二大型会议赞助;酒店常客开发;3、烟酒店的团购资源开发;4、团购中介和团购经销商开发;5、特殊通路开发;VIP客户俱乐部;6、全员团购;品鉴顾问和兼职团购;7、客户转介绍;招标采购;8、同乡会;重点客户公关。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参 与 酒 业 博 览 会11领导公关;定制开发;2二大型会议赞助;酒店常客开发; 3烟酒店的团购资源开发; 4团购中介和团购经销商开发;5特殊通路开发;VIP客户俱乐部领导公关;定制开发;2二大型会议赞助;酒店常客开发; 3烟酒店的团购资源开发; 4团购中介和团购经销商开发;5特殊通路开发;VIP客户俱乐部
匠心北魁· ·大国工匠针对社区市场地推
感 谢 您 的 支 持 !
篇七: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热点人物素材「 2022 2 大国工匠」0 10 个高分人物素材
01
艾爱国:劳模制造 艾爱国:劳模制造 必是精品 必是精品
人物事例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 2022 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 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 10 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 6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人物速写 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 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 400 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 100 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02
刘湘宾:矢志奋斗 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
人物事例 刘湘宾参加工作 40 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 22 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 40 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 12 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 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人物速写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 38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03
陈兆海:中国精度 陈兆海:中国精度 极致匠心 极致匠心
人物事例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2001 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 2—3 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 2 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 1 秒。为抓住这 1 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
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人物速写 26 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04
周建民:周式精度 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如琢如磨
人物事例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40 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他完成了 15000 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 1100 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 3100 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 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人物速写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 39 年来,完成创新成果 1000 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 16000 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05
洪家光:言传身教 洪家光: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 匠心筑梦
人物事例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 2000 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 13 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84项,个人拥有 8 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 30 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人物速写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 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06
刘更生:修旧如旧 刘更生: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匠心楷模
人物事例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 40 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 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 2014 年APEC 峰会 21 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贺礼、国庆 70 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 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2 年 4 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
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人物速写 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07
卢仁峰:焊接技能 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极致追求
人物事例 1986 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 4 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 100 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 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 152 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 200 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 60%提高到 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
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 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人物速写 他从事焊接工作 42 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08
徐立平:为铸 徐立平:为铸“ 利剑” 不畏艰险 不畏艰险
人物事例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 1987 年参加工作以来,30 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 0.5 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 0.2 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
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 20 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人物速写 从 1987 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09
张路明:追求卓越 张路明:追求卓越 永无止境 永无止境
人物事例 张路明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 4 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
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发展。
他从 1988 年至今负责研制“100W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xx 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 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 20 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 机载短波通信设备”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备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要求。
人物速写 他坚守科研一线近 40 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10
刘丽:过硬功夫 刘丽:过硬功夫 源自“ 铁人”
人物事例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 200 余项,其中获...
篇八: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素材:艾爱国:劳模制造 必是精品 人物事例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 2021 年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 3 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 10 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 6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他用 5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人 物速写 他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荣获“七一勋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50 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 400 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 100 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
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人物事例 刘湘宾参加工作 40 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 22 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 40 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 12 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 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人物速写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铣工 38 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
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陈兆海:中国精度 极致匠心 人物事例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2001 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 2—3 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 2 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 1 秒。为抓住这 1 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人物速写 26 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 30 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人物事例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40 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他完成了 15000 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 1100 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 3100 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 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人物速写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 39 年来,完成创新成果 1000 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 16000 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
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洪家光: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 人物事例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 2000 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 13 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84 项,个人拥有 8 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 30 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人物速写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 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 200 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 300 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刘更生: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人物事例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 40 年。他多次参与重要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 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 2014 年 APEC 峰会 21 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60周年贺礼、国庆 70 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 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国匠杯”银奖。2021 年 4 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人物速写 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技艺,心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先后参与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和香山等多处古旧家具的大修与复刻,让许多珍贵文物重现光彩;他数次承担国家外事活动所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家具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人物事例 1986 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 4 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 100 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 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 152 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 200 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 60%提高到 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 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人物速写 他从事焊接工作 42 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徐立平:为铸“ 利剑” 不畏艰险 人物事例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 1987 年参加工作以来,30 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 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 0.2 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多年
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 20 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人物速写 从 1987 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张路明:追求 卓越 永无止境 人物事例 张路明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 4 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产品,支持了我国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发展。
他从 1988 年至今负责研制“100W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xx 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 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 20 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 机载短波通信设备”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备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要求。
人物速写 他坚守科研一线近 40 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刘丽:过硬功夫 源自“ 铁人” 人物事例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 200 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33 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 41 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 6 倍,在 60000 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 10 万小时、节电 2.4 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 60000 多吨。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 17 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
推荐访问:大国工匠24位人物事迹 工匠 事迹 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