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英雄人物事迹7篇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党史学习教育之伟大人物事迹汇报人: 日期: 前言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英雄人物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学习教育之伟大人物事迹汇报人:日期:
前言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目录1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的李大钊2“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3誓将受灾群众救出“三害”的焦裕禄“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的黄大年45
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的李大钊
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的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出生。青年时代,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李大钊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李大钊任书记。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李大钊不仅参与了党的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而且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此同时,他还肩负着国共两党在北方地区的实际领导工作:恢复北方工运、巩固发展党的队伍、争取冯玉祥、声援五卅运动、争取关税自主、领导首都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遭遇了重大挫折,李大钊等80多名革命志士,不幸被逮捕。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同时被处绞刑的二十个人中,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他身着棉袍,从容淡定地在敌人的镜头前留了最后一张照片。牺牲时,李大钊38岁。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190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1928年初,因湖北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选派了对湖北比较熟悉的夏明翰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继续开展革命工作。那时的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行动非常危险。1928年2月,夏明翰告别妻子和刚出生半年的女儿,前往武汉。短短一个月后,夏明翰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对他用尽种种酷刑,但都不能使他屈服。1928年3月20日,在狱卒的呵斥声中,时年28岁的夏明翰被押出牢房,走向刑场。临刑前,敌人问他有无遗言,他要来纸笔,挥毫写下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誓将受灾群众救出“三害”的焦裕禄
誓将受灾群众救出“三害”的焦裕禄1962年,焦裕禄上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誓要带几十万受灾群众摆脱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此,他鲜少和家人团聚。焦裕禄总觉得“隔着车窗老百姓看不清你”,所以他在县委书记任上的475天里,骑着自行车亲自走遍兰考。最终成功绘制“三害”分布图。肝癌越来越严重的焦裕禄,痛了,就拿硬物顶肝缓解,直到将藤椅戳出一个洞,也坚持工作。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焦裕禄要求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说: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
“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铁道工程专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届留美公费生。美国人说他抵得上5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9月,作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首批项目之一,“钱学森力学班”正式开班。
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的黄大年
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的黄大年“惜时如命”“科研疯子”“拼命黄郎”,这些都是对黄大年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几天不睡觉,熬着连轴转;为了不倒下,就提前吃一把速效救心丸……回国的2500多天里,黄大年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始终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这是因为他深知中国在深地探测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只能通过加倍的努力来追赶。正是这位别人眼中的“疯子”“超人”,带领团队成就了中国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多处“弯道超车”。2017年1月8日,这位始终把国家重任放在心上的知识分子去世了。生前,他曾说:现在国家需要我们,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听从祖国的召唤,不负众望,把自己在国外掌握的先进理念、知识技能带回来,为建设科技强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后记每一位革命先烈,都是播火的人。每一位学习榜样,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纵然岁月改变山河,冲淡记忆,但那些为祖国和人民而战的优秀儿女,将永载史册!所有的纪念,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谢谢观看
篇二: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故事范文( ( 通用 6 6 篇) )Word 文档可编辑
党史人物事迹故事范文( ( 通用 6 6 篇) )
英雄事迹,是指敢于与邪恶作斗争、英勇奉献、无私奉献、无私奉献的令人敬佩、感人的人物故事。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人物事迹故事的文章 6 篇 ,欢迎品鉴!
党史人物事迹故事
1、1949 年 10 月 1 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伴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突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觉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忽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拦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惊诧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生气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胆怯 ,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情鼓掌。
2、1980 年 1 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 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心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肃穆指责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办法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意,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办法,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3、1952 年 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hellip;hellip;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看,感谢你们 hellip;hellip;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 12 月份起,
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 1952年 10 月 27 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心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心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特别突然,他清晰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须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出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刚好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其次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应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原委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状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 11 月28 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明显,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看,但年幼的陈云始终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始终把照看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 4 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看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 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依据状况对陈星发放了肯定的家属优待费。
4、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每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肃穆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至少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5、60 年头初,总军械部建制撤销,王树声的住房成了其他单位的属地,有关部门为了便利他的工作和生活,确定另选地点为他建立新居。他们先是为他选择了一处某自治区的驻京办事处,这里环境相当幽静,王树声看后感到也满足。但当他了解状况后摇起了头,连说:不妥,不妥,这有违我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几年以后,他们又在东城为他找到了一个旧院落,独门大院,相当志向,但当王树声得知这里原是一个民主党派的机关,只因工作人员都被红卫兵赶跑了而空着时,又摇起了头:这是违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最终,他们又在五渊潭旁边为他选择了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的宅基地,王树声先很满足,可当他留意到为自己建房要迁走几户老百姓的民房,还是摇起了头: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不要因为我建房而把老百姓赶走了就这样,王树声大将在他进京时修建的那座平房里,一住就是 18 年,直到他长辞人世。
6、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察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觉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马上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指责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害怕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动身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hellip;hellip;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旧是激烈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7、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一般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 4 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疆形势惊慌,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始终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8、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扬新四军政策,望其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三日后,梁某尽然照实向新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帮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物资。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依据新四军的规定,私吞税款超过 5 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的堂弟足足私吞了 20 余块大洋。军法如山,傅玉和虽和堂弟感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
9、1977 年初夏,王建安到厦门某军视察,军、师领导打算开车陪伴前往却被拦下。王建安一脸不悦地问:你们来干什么?领导们说:给首长带带路。王建安反问道:怕我丢了不成?你们去,我就不去了。说罢,领导们只好退下。
10、1956 年,杨明松刚刚接任贺炳炎的警卫员。前任警卫员交接时告知,司令员有四个子女在成都军区八一小学寄读,每个星期六下午要接司令员子女回家度假。杨松明想,八一小学距军区大院有 7 里
多路,难不成接几个娃娃还要去挤公共汽车?杨明松于是自作主见,向司机发号施令派车,周师傅,出个车,把司令员的娃娃接回来!当天傍晚,一辆苏制吉姆牌高级轿车从八一小学开回贺炳炎居住的院子。在学校憋了一个星期的孩子们欢叫着冲出车门,嬉闹声惊动了正在客厅休息的贺炳炎。贺炳炎走出门外,忽然两道浓眉拧得紧紧的。他把警卫员杨明松叫进客厅,严厉地说,以后,我的娃娃不能用我的车去接。你坐公共汽车也行,喊个三轮车去接也行,这个专车是我工作用的,娃娃不能用!杨明松低下了头,红着脸静默地听着。从今,他再也不敢用司令员的专车去接娃娃了。
11、1970 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 20 多分钟的路程从来走去走回。一次,他最喜爱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最终,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意用车,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12、解放后,吴德峰长期担当政法战线的领导工作。有一次,他继母的一个侄儿因为当过国民党特务而被人民政府逮捕,亲戚前来求情,他肃穆地说: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求情无济于事。亲戚无功而返。镇压反革命时,吴德峰的胞弟吴世悉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认定他有罪,便派人到武汉将其抓回保康县。亲属们到武汉求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德峰帮忙,让他给当地政府打招呼关照。吴德峰不但没做打招呼的工作,反而始终劝服亲属,要严格根据当地政府的政策办。吴德峰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原来的部下曾有人求他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每次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对来人说,正因为你原来是我的部下,我才更要严格要求你、爱惜你。我们都是党培育多年的干部,可不能拿党的原则当儿戏!由于吴德峰总是把前来疏通关系的亲朋好友拒之门外,他的勤务员经常感慨,要走吴老的后门算是没门,他叫你连窗户都爬不进去!
13、梁斌从 1948 年底到 1952 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扬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第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亲自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日报》等踪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篇巨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珍贵文化财宝。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
别的人,却三辞官。梁斌第一次辞官是 1952 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亲自点将,调他担当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心文学探讨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其次次辞官,是梁斌辞去中心文学探讨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用心创作他的《红旗谱》。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那位领导打算支配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后来梁老最终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今用心地创作《红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14、1941 年,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办事处的财务工作重担由中共南方中心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掌管。为了维持办事处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这把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方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非常自责,坚持要做检讨,很多身边同志都劝慰董老六角钱不是大数目,没必要小题大做,也不用做检讨。董老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简单,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奢
侈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心写了检讨信。
15、1940 年 4 月,朱老总依据中心确定返回延安,八路军前线总部只留下彭总和左权副参谋长,彭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夏季的一天,彭总翻山越岭到黄山洞水腰兵工厂视察,总务科的同志知道彭总胃不好,不让他吃小米,就做了些面条,还炒了鸡蛋、豆腐、土豆、白菜,凑成四个菜。彭总问:工人吃的和我们一样吗?程明升厂长回答:差不多。彭总二话没说,背起手就出门了。他来到工人吃饭的地方一看,是小米饭炒白菜,彭总回来问程厂长:这是谁让做的?程厂长说:您有胃病,为您做面条是经伙食委员会探讨确定...
篇三: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人:红阳支部 日期:2021年7月9日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了 解 学 习 历 史 英 雄 主 题 教 学 P P T目录01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02 我是中国人吉鸿昌03 炸碉堡英雄董存瑞04 放牛娃英雄王二小05 少年英雄邱少云06 红枪女政委赵一曼07 八女投江宁死不屈08 狼牙山英雄五壮士
第一章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永 远 的 丰 碑 杨 靖 宇杨靖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永 远 的 丰 碑 杨 靖 宇
第二章我是中国人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我 是 中 国 人 吉 鸿 昌吉鸿昌
第三章炸 碉 堡 英 雄 董 存 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炸 碉 堡 英 雄 董 存 瑞炸 碉 堡 英 雄 董 存 瑞
第四章放牛娃英雄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放 牛 娃 英 雄 王 二 小英雄王二小
第五章少年英雄邱少云
少年英雄-邱少云少 年 英 雄 邱 少 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第六章红枪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红 枪 女 政 委 赵 一 曼红枪白马赵一曼
第七章八女投江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宁 死 不 屈 八 女 投 江八 女 投 江 宁 死 不 屈
第八章狼牙山英雄五壮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狼 牙 山 英 雄 五 壮 士狼 牙 山 英 雄 五 壮 士
学习结束谢谢观看
篇四: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安的一封无字家书汇报人:日期:
目录1掩护军团机关转移不幸牺牲255封家书,见证爱情与信仰3五代人的“百年相逢”
掩护军团机关转移不幸牺牲
“以一敌十”“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时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陈毅安率部“以一敌十”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
掩护军团机关转移不幸牺牲1930年8月7日,在长沙战役中陈毅安担任前敌总指挥为掩护军团机关转移不幸牺牲,年仅25岁
55封家书,见证爱情与信仰
55封家书,见证爱情与信仰在投身革命的岁月里陈毅安一共给妻子李志强写了54封家书但到第55封家书时却只有两张白纸……
55封家书,见证爱情与信仰得知陈毅安牺牲后李志强将视为珍宝的家书藏在了老家的一棵树下避开战火保存至今如今,再细细读来字里行间见证着革命年代的坚贞爱情充满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55封家书,见证爱情与信仰面对革命过程中艰难的困境陈毅安在信中安慰妻子:志强: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愉快。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志强: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
55封家书,见证爱情与信仰1931年,李志强收到的第55封家书是两张白纸他们曾经约定:如果陈毅安在战场上牺牲就托人给她寄一封无字信意思就是“你不要再等我了”
五代人的“百年相逢”
彭德怀为陈毅安题词1958年,彭德怀为陈毅安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
五代人的“百年相逢”九十多年过去神州大地遍野飘香巍巍中华民富国强陈毅安烈士之孙陈正烈带着外孙女,再到井冈山黄洋界追忆激烈战事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而这,是属于五代人的一场“百年相逢”△陈毅安烈士之孙陈正烈带着外孙女在黄洋界远眺
谢谢观看 THANKS
篇五: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和爱国事迹爱国事迹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 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 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 吃苦耐劳, 恪守军规, 勇敢善战, 以致有“吉大胆” 之称, 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 。
到了1930 年, 也就是吉鸿昌 35 岁那年, 被提拔为国民军第 22 路军的总指挥。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 日本帝国主
义对中国虎视眈眈, 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 , 拼命剿杀共产党。
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 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 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 觉得茅塞顿开, 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
“投错了门路, 就拔出腿来!
” 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 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 以“考察” 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 9· 18 事变发生,
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 , 声泪俱下地
说:
“国难当头, 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
死救国!
” 坚决要求留在国内, 与日本帝国
主义血战到底。
但蒋介石无动于衷, 依然逼
令他出国。
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 只好
在
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 留下了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诗句, 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 有人告诉他, 你说自己是日本人, 就可以受到礼遇。
吉鸿昌怒不可遏, 说:
“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 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 为此,他特意做了 一枚木制胸卡, 上面用英文写着:
“我是中国人!
” 而且随时随处佩戴, 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 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 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
“日本有飞机大炮, 中国凭什么抗日? ” 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
“我们有热血, 有四万万人的热血。
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 莫不抱有‘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的决心。
誓愿牺牲一切, 为生存而战!
为真理而战!
” 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 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 纪念孙中山诞辰 65 周年, 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 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 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 你快回国, 把军队整顿起来吧, 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
” 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
“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 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 说罢泪如雨下, 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还我河山!
” 这时,
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 高喊:
“牺牲一切,
奋斗到底!
”
1932 年淞沪抗战爆发, 吉鸿昌闻讯提前
回国。
船到上海, 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
淞炮台, 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
吉鸿
昌
在甲板上顿足高呼:
“放炮啊!
放炮啊!
” 然后对周围的人说:
“看!
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
” 言迄失声痛哭。
到了南京, 他再次向蒋介石请缨抗日; 可是蒋介石却让他在上海办实业, 他愤懑至极, 抗议说:
“我是军人出身, 军人的天职是卫国杀敌, 不是发财!
”
爱国无门的吉鸿昌只好采取独立行动, 潜至湖北发动旧部起义, 蒋介石派兵追击。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吉鸿昌进入苏区; 后由苏区至上海, 再由上海北上天津。
不久即与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 并于 1932 年 11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 1933 年 5 月吉鸿昌变卖
家资, 购置武器, 联合了 爱国军人冯玉祥等, 在张家口
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发表“外抗暴力, 内除
国贼” 的声明, 并一度收复了 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
把日伪军队赶出了 察哈尔省。
其间他即兴作诗说:
“有
贼无我, 有我无贼。
非我杀贼, 即贼杀我。
半壁河山, 业经改色。
是好男儿, 舍身报国!
” 天津各界抗日联合会得到抗日同盟军胜利的消息, 立即派人赴前线慰问。
后来, 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 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 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在法租界花园路 5 号家中的三楼, 购置印刷设备, 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 , 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 、 《长城》 , 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然而蒋介石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吉鸿昌的迫害, 严令特务机关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鸿昌。这时的吉鸿昌处境已十分危险, 党的地下组织要他撤离; 但吉鸿昌考虑到有许多工作还要在天津继续进行, 于是先把家眷转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 自己则居住在法租界国民饭店或惠中饭店。
1934 年 11 月 9 日, 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当局, 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未遂, 乃将他逮捕。
先由法国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 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园 51 军的军法处。
审讯时吉鸿昌正气凛然、 义正词严地说:
“我抗日, 是打鬼子、 救中国!
我作地下工作, 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
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想用审讯吓住我, 你们想错了 !
”
几天后, 吉鸿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陆军监狱, 蒋介石密令将他就地处决。
11 月 24 日军法官到狱中向吉鸿昌宣布判处死刑的命令, 吉鸿昌神态自若, 他向监刑官索要纸笔, 给妻子胡红霞写了一封遗书, 安排身后:
“红霞吾妻:
夫今死矣, 是为时代而牺牲。
人终有死。
我死, 你也不必过伤悲, 因还有儿女得你照应。
家中余产, 不可分给别人, 留存教养子女等用。
我笔嘱矣。
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 以成有用之才也。
家中继母已托二、 三、 四弟照应教〔孝〕 敬, 你不必回家可也„„”
行刑前, 39 岁的吉鸿昌以地作纸, 枯枝为笔,
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命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
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 然后喝令执行
官:
“给我搬把椅子来!
我为抗日而死, 死得光明正
大, 不能倒在地上。
” 他坐定以后, 又喝道:
“我为
抗日而死, 一生光明磊落, 不能在背后开枪!
” 执
行
官问他:
“那你打算怎么办? ” 吉鸿昌厉声说:
“在我面前开枪!
我吉鸿昌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把我打死的!
” 然后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 “抗日胜利万岁!
” 这样一位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 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 而是死在了民族败类手中, 引发了 我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哀痛与沉思。
钱学森
1947 年, 刚刚 36 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一个很高的
荣誉, 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 因为他是美
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 卡门的优秀学生, 是
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
究小组的 5 成员之一。
在冯· 卡门的指导下, 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 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
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
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 诞生了。
这是由冯· 卡门提出命题, 钱学森做出结果, 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
后, 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 顿时沉浸
在极大的喜悦之中。
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 10 多
年, 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
专家” , 金钱、 地位、 声誉都有了 。
可他想:
我是中
国人, 我的根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 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 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
“祖国已经解放了, 国家急需建设人才, 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 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
他们认为:
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 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
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
“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 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 “钱学森至少值 5 个师的兵力” 。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
美国官方“文件” 通知他, 不准离开美国。
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 驳船, 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
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 诬蔑钱学森是” 间谍” 。
其实, 这些书籍和笔记本, 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 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几天之后, 钱学森突然被逮捕, 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 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 10 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 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 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
学
生的同情, 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 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 他。
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 他们限制他的行动, 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 电话等。
尽管有种种限制, 但钱学森没有屈服。
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
坚决离开美国, 回中国去!
在争取
回国的日子里, 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 经常从《华侨日报》 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 和中国科学家、 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
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 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
家里准备了 3 只轻便的小箱子, 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 年过去了 。
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 更得到了 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
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 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 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 年 8 月, 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 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
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 我终于回来了!
”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 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
他倾其所学, 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 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 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 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被誉为“导弹之父” , 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 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 且能聘为终身教授, 这
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
可为了 祖国的
繁荣富强, 钱学森放弃了 这一切。
在经济
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
钱
学森的爱国言行, 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 显示了 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周恩来 1954 的冬天, 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
挤
, 老百
姓坐车很困难。
一天下午五点多钟, 正是人们下班的时
候, 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
“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
车很拥挤, 等车要一两个小时, 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
况, 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 人确实很多, 等大家都上了 车, 周总理才最后上去。
车里人很多, 已经没有座位, 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 抓住吊环, 汽车开动了 。
一开始, 人们都没有注意。
过了 几分钟, 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
“哎呀!
这不是周总理吗? ” 顿时, 车里沸腾起来, 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 不少人往他身边挤, 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
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 怕把总理挤倒。
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
“请坐, 请坐, 别挤!
” 这时, 一位乘客挤过来, 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
“总理,你那么忙, 怎么还
来坐公共汽车? ” 周总理笑着说:
“我也
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
” 有的乘客非
要让总理坐下, 总理坚决不肯, 一直站着
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
总理向他们在哪儿
工作, 住在哪里, 生活怎样, 每天上下班
坐车要多少时间。
车走了 几站以后, 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 说:
“情况也就是这样了 , 咱们赶紧回去吧!
” 总理
还坚持坐下去, 下了车以后, 总理又上了 无轨电车, 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 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
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
比如, 画出人行横道线, 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 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 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李嘉诚
1928 年 7 月 29 日(农暦 6 月 13 日)
, 李嘉诚出生在
以历史悠久、 人文练达著称的粤东历史名城——广东省潮
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是清朝每十二年选拔一次的
文官拔贡之一。
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 曾留学日本。
父亲李云经是一位小学校长。
至李嘉诚出生时, 家道已开始中落。
幼年的李嘉诚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 知书达理、 聪明伶
俐, 5 岁时进入小学学习, 成绩突出, 才华出众。
但好景不长, 不久祖父去世, 家境越来越困难。
父亲李云经教书的微薄收入, 已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9 年 6 月, 李嘉诚十一岁那年, 家乡 遭到日本人的侵略不幸沦陷, 父亲祗好携带家小, 背井离乡 , 流落到香港。
李嘉诚在香港祗念了两年书, 父亲就病逝了, 家庭陷入困境。
为了供养母亲、 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十三岁的他毅然挑起了“小当家” 的重担, 辍学就业, 踏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
开始, 李嘉诚在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当推
销员。
失学的李嘉诚还利用工作之暇到夜校进修, 补习文化。
不到二十岁便升任塑胶玩具厂的总经理。
两年后, 李嘉诚把握时机, 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 7000 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 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
说起创业时的艰辛, 李嘉诚感慨良多, 他多次充满深情地提到:
“当年长江塑胶厂, 祗是生产一些普通的塑胶玩具和家庭用品, 经由出口洋行运销欧美。
在最初的十年间, 每星期要工作 7 天, 每天至少工作 16 小时, 晚上还...
篇六: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党史人 物 传、_:讨 论 会一魂.、·:-( 广州会议)闭幕词胡华同志们戈~一一“一.·一中共党史人物传讨论会(广州会议),今夭胜利 闭幕、.,之首先萝我代表到会的全体代表和列席代表,对广东省委领导 同志、省委宣传部、省高教局 和华南师范学院等广州市有关单位,给予 我们的热情支持和 亲切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f 对参加 大会会务组、秘书组、资料组的各位工作 同志的夜以继 日的辛劳,表示亲切 的慰 问和谢意!这次 会议从十二月四 日开 幕,到今天十八 日闭幕,历 时十四天。会议举行了隆重 的 开幕式。广 东省委负责同志 杨 尚昆同志、陈越平同 志、杨应彬同志、张江明 同志,省政协副主席罗明 同志,省文教 办公室副主任姚天纵同志,省高教局 局长 李又华同志;和老革命同 志、邓发烈士的 夫 人陈慧卿同志,陈郁同志的 夫 人袁溥之 同 志;以及马肖云院长等广东省各高等院校的负责同志 出席了开幕式。杨 尚昆同志,陈越平同志,李又华同志,革命老前辈何 长工同志,教育部政教 司司长李正文同志,郑州大学副校 长严 辛吾同志等,在开 幕式上 讲了话。他们都提出 了编写党史人物 传的 重要意义,对这 次会议表示 了热烈的支持。这 些讲话,给参加会的代表以很大的鼓舞和教益。会议 的第一阶段(五 日至八日) 举行了学术报告。先后 由胡华、彭明、蒋杰、李正文、王渔五同志相继作了关于研究周恩来 同志,研究李大钊同志,研究百团大战和彭德怀同志,关于当前政治理论教育和党史研究问题,关于学 习延安整风卫 6‘运动中研究党史的经验等问题的报告。十 二月九日至十二 日,为会议的第二阶段—编写中共 党史人物传记的倩况和 经验介绍,包括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在大会发言介绍经验的,先后有广东省《彭湃传》编写 组,陕西省《陕西烈士传》编写组,北京体育学院《贺龙传》.编写组,河南省参加编写 《忆彭 雪枫》 的代表,中国革命博物馆梁大 为同志 和湖南双峰县县委宣传部宁 丹阳同志分别介绍了编《蔡和森文集》 和 编 写 《蔡和森传》的经验,四川大学何 守义 同志讲了编写川陕烈士传的 意 见,中央党校王渔同志转述了邓大姐对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馆贯彻 实事求是精神的意见,陈雪薇同志讲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人物研究问题。从十三 日至十八 日,为会议 的第三阶段,就 是 分组讨论了编写 经 验 和本地区编写 人物传的规划。十五 日举行了大会发言。各组 代表在发言 中,_提出 了对编写党史人物传重大意义的认识,对编写的指 导思想和方法的看法,并提 出了 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初步编写计 划。大会并转达 了李维汉同志对党史人物传的关怀和宝贵意 见。出席此 次会议的代表,包括 了二十五 个省、市、自治区,正式代表一百六十八名,列席代表三十三名,共二百零一 名。代表们来 自各地高等院校、军事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出版社以及各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单位。《人 民 日 报》、_《红旗》杂志、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华全 国总工会、民政部等单位同志也被邀请参加 了这次大会。大会收 到 已初步写出的 中共 党史人物传五十七份,.经过分组集体审稿和编委审稿,已初步确定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卷收入十个人物的传记,约计二十八万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第二卷、第三卷初步确定收入十二个人 物的传记,约计五十万字。尚待加工。今后编写成熟一批,出版一卷,分卷陆续编写出版。根据1 4 个组提出的初 步规划,从S Q年至 82年三年中,拟写 出人 物 传2 66个,198 0年度拟写出人物传1.,个。这个规划,大会拟 上 报·中 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教育 部,申请列入国家科研规划。二今天(十八日) 选举产生了 以何长工同志为首 的中共党史人物研 究 会 理 事17
会。并经大会代表酝酿,由理事会聘请顾 问七位,弃由理事会通过,成立一个编委会石‘在郑州大学设立研究会秘书处和编委会收稿机构扩一并继续编 印 砂卜 究一会的吸内部通讯》。各省、市、自治区可以 相应的建立 分会或峡络会一,·并可隶属于‘当地有关的学 术机构价犬会并通过了研秀会章程和资料 站。至此,一大会园一满结束。以后乒我们设 想 每年开‘ 次年会。-‘·,一息结我们对党史人物传编写土作 的经验,代 表们概括为四句话护叫做:一‘“意义重大,一困难不小,,干劲很足,前途光 明。”这是符合实际 的。一编写党更人物传”一-‘从意义重大来说,代 表们认为:第一,,一是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是如 实反映革命先烈的斗争 事迹,来教育我而宇孙后代的千秋天业。是 鼓舞人民 同心同德搞四 化的我们 当代政治生活 中的 一件大事人物 传是 肃清林彪;攻击革命先烈高公烈士到江竹绮。·第二,编写党史“四人 帮”流毒,拨乱反正 的 需要。林彪、“四人 帮”诬蔑,’英雄天物,从李大钊陈然烈士、彭湃断 到贺龙都被污蔑、陈毅尹仅就] l t东来说,从杨、一,,。江青胡说,”川东地下党,没有一个好人,因此,杨阁公烈士、杨尚昆同志 一家,被逼死 了好几个人。要肃清林彪、盆四人帮”.的流毒,必须 拨乱反正,为革命烈士、革命前 辈恢夏名誉,树碑立传。第三,编写党史人物传,户:可以为编写 全国的党史打好基础o - -一党的活动一是通过人物的活动来 实现的,研究清楚党史 上有影 响的人物的活动,一就可以为建造党史这座天厦预备砖 瓦材料,提供真实史料。通过人物传的编写,:也可以提高党史教学和 党史科研的质 量。第四,这 也 是我们 这 一代人继往开来,承前 启后,责无旁贷的 光荣 任务品.中国革命的历 程是悲壮的龙d业维艰;我们的胜利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一光 是江西户一民政局统计有名字的革命烈士就有二十四万七千多名。其中影响较大 的有二奋三百人。山东民政局统计有名字的烈士也有立 十多万零几百名‘「其一中县、团 级以上烈士有兰首多名。我们这 代人,尤 其 是我们这批 五十岁上下的 党 史 工作者,;有责任抢救活材料,向烈士的战友、亲属 及当地群众、 :一革命老人 进行调查访 问,也有责任收集整理被林彪、、·,四 人帮” :洗劫后残存文字资料,一把烈士的 光荣事迹和崇高品德发扬光大,不 使湮 没无闻,可以激励后人,‘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斗争。_、其次,编写 中确也 是“困难不小”,一代 表们反映:第一,有些地区得不 到领’1 8
导的支持,缺乏调查研究的经费和一些 必要的条件开始在解决年代或地下斗争环境。第二,档案 和若干资料的垄加 以在过去艰苦升争的战龟领导 人 员 相 继 死亡不少事情无从查考卜断和封锁的现象:一 _,但还没有完全解决,,文字材料 很少,,·_活着的 人 的记忆,往往各不相 同,难以$ l l 断。第三,党史工作者教学任务和本职工作繁重,往往调 查 和写 作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第四,目前,还没有一 个强有力一。许多掌的老革非常热心的官方的领导机构、一来统一调 配人力,解决困难二‘--t但是,大家也看到有利务件 很充分权中央已开始抓党史 研究命家很热情的支持这一工作;烈士的许多战友、_、参属和当地群众,J._6一!·各地党史工 作者干劲很足,积极性很高。代表们 认为党史 研究的春天 已开始到 来,大 家决心为编写 党火人物传这 一千秋大业尽力,许 多代表表示要用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来鞭策自己从事这一工 作卜因此而远大 的,这一工作的前途是 光荣。‘一_·‘子_’-一「、..一‘-关于编写党史人物传 的态度,代表们一致认为:第一,必须 下苦功夫,进行艰 苦的深入 细致 的调 查研究。写一篇传记,往往要跑很多地方,找很多人访问一,查对很多资料,花去一、两年 时间,才能写成。、·第二,必须精益枣精力求准确无讯二 、必须一,。,从内容的不能有任准确性,气到文字的加工,都必项 反复推敲、一十分严肃,.何主观随意性论要公正,不能有虚 构,不 能凭想象。引文和材料来源,注明娜认 真 负,评。要发扬集体审稿,集体把关的精神。写作者 要对所写 的传一责,避免产生责任事 故。...一代表们一致认为,写作人物传记 的 指 导思 想,必须是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卜‘一是。对所写 的 党史人物,功 就是功,过就是过,不 能任 意拔高,也不 能 随 意 缩小。用科 学态度 写 出人物的 思 想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和人物的具体特点。我们的革命前 辈、革命先烈,都 是忠于 党,忠于 人 民,忠于共产主 义,艰苦奋斗、不 伯牺牲,这 是共同点,但 还有其 特点,军事家、政治家,每 人 的 风格各不 相 同。这些特点是在 具体的生活环境、斗争环境 中形成的。我们在 调查研究 中,搜集材料中,要重视人物特点,分析人物特点,写 出人物特点来,不要抹煞了 人 物 的 个性,写成千篇一律的人物传。我们还要坚决反 对搞先验论、天才 论,例如把一个
领 袖人物写成从来就是乌克思主义者,’生来就是绝 对 正确、永 远 正确的“超人”。’要正确处理好领袖人物与党的领导,与群众,与阶级 的关系,绝不能把领袖人物神化,把个人凌驾在党组织之上,把群众当作群氓。要根 据一定 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党史人物,要尊重历史,要适当地写 出 历史人物成长 的时 代,每个时 期活动的历史背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 主流,对历史人物的 思 想 和行动,不 能苛求,不必溢美。传记 中出现的所有人名、·地 名、年 月日,和基本情节,都必 须 是真实的。要弄清楚和订 正~ 些基 本的历史事实。对未弄清楚的事 实,不能凭主观臆测写上,如果 有几种说法,可以写明存疑。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科 学分析,揭示 出历史人物发展变化的科学规律,使读者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周总 理常 说:“活 到老,学到老,改造y l J 老”!他一辈子不 伯牺牲,顾 全大局,严 以律己,这就是 周 总理之所以成 为九亿人民由衷爱戴的好总理的发展规律。从李大钊到 周总理 到张志 新,有 一个发展规律:从陈独秀、张国燕到林彪、、到毛远新也有一 个发展规 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这个原则,不能成 为 一 句 空话,通过对一 个历史人物一生实践 表现的检验,来总结和评判他 的功过是 非,这是我们党史工 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这就是我们 的党性、良心和道义上的责任。在三 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来做好这件工作。预祝同志们作出更 多更好的成果!这个小结,是否妥 当,请同志们指正。(转载)
篇七:党史英雄人物事迹
事迹人物故事党史中有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事迹,一直激励着们。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
:周恩来的故事
1963 年岁末,周恩来、陈毅一行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经过了民间活动、官方活动,加上阿方举行的跨年晚会后,已经是除夕之夜的凌晨四点了。
的翻译范承祚在四楼的办公室里整理好一天的翻译文件资料后,已经是凌晨四点四十分。他蹑手蹑脚地下楼,准备回到位于房间隔壁的他的卧室。
就在他尽可能放轻脚步怕吵着时,一声无比亲切熟悉的声音传来:"小范啊,怎么还不休息啊,明早还有事呢。"
定睛一看,只见身披旧尼大褂,站在走廊尽头和警卫员在谈什么事。他不理解为什么说明早还有事,因为明天是大年初一,而且经他翻译的行程安排表上,明天上午是没有活动的。但是小范也没敢多问就回房了,累得合衣躺下,领带都没有解开就睡着了。
第二天,天朦朦亮时,的换班警卫就把小范叫醒了,"快起来,等你呢。"一看表,才早晨五点多,他想起凌晨说的"有事",就敢忙爬起。
来到大厅,看到已经穿戴整齐的周,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地从行宫的汉白玉台阶上拾级而下,完全看不出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天的活动,而且很
可能昨晚又是一夜没合眼。
金碧辉煌的大厅经早起的工作人员清扫收拾,已经又焕然一新,想象不出两个小时前这里刚办过一场盛大的狂欢。此时大厅几乎没有任何人,显得很安静。
可就在刚走到了大厅里,大厅的门竟突然打开了,涌进来几十号阿尔巴尼亚行宫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一大清早做完打扫后,没想到来自中国的也这么早就起来了。
于是他们惊喜万分地涌到的身边,都想一睹周的风采。而似乎并不吃惊,他一个个地与这些清洁员、厨师、接待员、仓库保管员等握手问好,给他们拜年。有拿着簸箕的清洁女工局促地站在墙角,不好意思上前,也一并地上前握手,表示感谢。
这时,小范才明白说的"有事"原来是这么回事。特意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来给阿方的工作人员拜年。
遗憾的是,因为现场没有任何中方和阿方的官员,也没有中外记者,所以这温馨的一幕,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和报道,只是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永远值得回忆的感动。
:王树声闹革命
共和国大将王树声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族,小时候还考上了"洋秀才"。这么一个具有"高富帅"光环的青年,在土地革命时期,带领农民兄弟"打土豪、分田地",他是如何做到一呼百应的呢?
其实,王树声在领导农民运动初期,并没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他的出身和背景,让农民们缺乏信任感,"他们这些富贵人家子弟,真能跟地主
老财斗吗?"
弄清内情后,王树声立刻向农会会员们宣布,"我们既然参加了共产党,发誓消灭压迫和剥削,就绝不跟土豪劣绅站在一起!从此,我王家的地不再收租收息。"
王树声说到做到,当众向租种王氏家族田地的佃户们退押,焚烧了地契借约。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农会领导人也起来效仿。随之,麻城县的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当农民们准备大干一场时,当地一个农会却被恶霸丁枕鱼派人给砸了,还打伤了多名农会会员,并口出狂言:谁敢造地主的反,就拿刀杀谁的头。
听到这个消息,区农会委员立即召开会议。委员们对丁枕鱼的罪行义愤填膺,可在讨论处置方案时,却都不吭声了。
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王树声满头大汗地从外乡赶了回来。他一进屋劈头就问:"怎么还不去抓丁枕鱼?个个都像泥巴人似的呆在这里。"
大伙默不作声。
王树声火了:"你们怕斗不过丁枕鱼?"
这时,他的好友廖荣坤吞吞吐吐地说:"国伢哥,这丁四老爷不是别的地主,他是你奶奶的亲兄弟呀......"
"就为这!"王树声哈哈大笑起来,"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农会是我们的命根子,谁反对农会,我们就跟谁斗!亲娘老子也一样。"说罢,他一挥手,道:"走,找丁枕鱼算账去。"
于是,为非作歹的劣绅丁枕鱼被打倒了。王树声大义灭亲的义举,大大震慑了土豪劣绅,使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贺龙和林彪结怨始末
1942 年初,贺龙到延安不久,因感情不和,与骞先任离婚了。许多热心的老同志对他的生活很关心,纷纷给他当红娘。有一天,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联防军的几位领导在一起开会议事完毕后,大家一起聊家常,有人谈到了林彪同女子大学的叶群谈恋爱的事。贺龙对林彪与叶群谈恋爱的事早有耳闻,还听说叶群把林彪写给她表达爱情的信给别人看,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贺龙很为林彪打抱不平,认为叶群这样做,有损林彪的威信和声誉。现在又听到大家议论此事,就很不高兴地说:"这些小知识分子不像话,轻浮,用损害别人的威信和声誉来抬高自己,应该好好地训她一顿!"
西北局组织部长陈正人是个热心人,有意要为贺龙当月老。于是,他就灵机一动,趁机向贺龙介绍说:"老总啊!我给你介绍一个人,她认识叶群。此人叫薛明,河北霸县人,天津的女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开始后,一直从事抗日群众工作。她带了一支青年女子抗日宣传队,从北平、天津经山东、南京,一路作抗日宣传工作到江西。1938 年,经新四军江西办事处介绍来到延安,先后在中央党校和女子大学学习,后来去清涧工作,成绩突出,曾被选为县参议员,后调到中共延安县任组织,是咱们西北局重点培养的妇女干部,据说她对叶群比较熟悉和了解,老总是不是和她见一见?"
贺龙听他们一说,想了想,认为能动员薛明去批评批评叶群,帮林彪一把也是件好事,于是就默认了。
1942 年春的一个星期天,贺龙在高岗和延安书记王丕年的陪同下,来到薛明的住地。王丕年说:"贺龙司令员来看望我们来了!"高岗趁机向贺龙介
绍说:"这就是薛明同志。"
薛明不明白贺龙的来意,有点拘束,轻声地叫了一声"贺司令员!"贺龙点点头与薛明握手,说道:"今天是星期天,我同高书记到这儿来转转,问点情况。"
高岗说:"薛明,贺老总问什么情况,你就如实汇报!"
贺龙问:"听说你和叶群是朋友?"薛明点头答道:"是朋友,但现在来往不多了!"
贺龙从薛明回答中证实了她与叶群"是朋友",便提高声音说:"要是真正的朋友,你就应该拿出做朋友的样子来。"薛明不知原由,便疑惑地问:"怎么了?"贺龙说:"林彪喜欢叶群,给叶群写信,这本来是正常的吆。""叶群的态度可是不好啊!她把林彪的信拿去给同学、同事们看,还这么一散,说我不在乎,你们看吧!这是林彪给我写的情书,你说这样做对不对?"薛明肯定地说:"不对!"贺龙接着说:"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去告诉她,喜欢林彪,就和林彪结婚,不喜欢就不要写信,不要张扬,明确表态拒绝。你告诉她,这是我说的。老革命,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想讨个老婆,又遭取笑戏弄,不道德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拉倒,你认为怎么样?"
薛明很认真地说:"我同意贺老总的意见,这件事我可以办。"
贺龙笑着说:"我要说的就这么多。我知道你在清涧工作做得不错。"
高岗接过话茬说:"这里的工作也搞得不错么。薛明,把你的工作汇报汇报。"于是,薛明汇报了延安的组织工作和妇女工作。王丕年招待大家吃了午饭。临别时,贺龙对薛明说:"听说你是天津人?"薛明答道:"离天津很
近,霸县胜坊镇人,在天津上学。"
贺龙说:"我有个厨师,会做天津狗不理包子,你可以去尝尝,看像不像!以后有空到我那儿去玩。"高岗语带双关地对薛明说:"熟悉了,以后可以常去老总那里看看吆!"
薛明遵照贺龙的意见,专门找叶群谈了一次,转达了贺龙的看法。
贺龙同薛明认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了解,8 月 1 日正式结婚。任弼时、林伯渠、高岗、陈正人、张帮英等中共中央和西北局的领导,以及王震、李井泉等老部下前来祝贺。几天后,毛泽东在贺龙的陪同下,来到贺龙驻地接见"战斗篮球队"队员时,也向贺龙和薛明表示热烈祝贺。
1942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开展"整风运动"。在运动期间,薛明和叶群发生了矛盾与激烈的冲突。
叶群,原名叫叶敬宜,后改名叶瑾,福建省福州市人。与薛明是天津市三八女中的同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天津第二批南下学生来到南京,经亲戚介绍,到了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当播音员;后来参加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与青训班的国民党军官关系暧昧;她还参加了"三青团"举办的"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讲演比赛,并不断向国民党 CC 系特务组织办的名为"战斗"的壁报投稿等等。因此,党组织派薛明同叶群作了一次谈话,对她上述表现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在薛明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1938年她们一起从江西南昌来到延安。到延安后,叶瑾改名为叶群。1942 年与从苏联养病回延安的林彪相识,他们就谈起了恋爱。
林彪原先有两次婚姻:1927 年,由父母包办娶了一房妻室,举行婚礼后的第三天,林彪就离家了;林彪在长征到延安后,出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时,认识一个女学员叫刘新民(后改名刘梅),他们结婚后,1938 年冬林彪去苏联养病,刘梅陪同前往,他们生有一女叫林小琳。后来因感情不和离婚了。林彪 1942 年初从苏联回到延安,认识了当时在延安女子大学的叶群,同年 7 月 1 日两人结婚,这是林彪的第三次婚姻。
1943 年春,延安整风运动进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薛明因对叶群比较了解,她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有一天,把叶群约到家中,诚恳地对她说:"我是共产党员,你也是共产党员,现在正是整风的审干时期,我希望你主动地把履行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介绍人是谁,在南京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同国民党教官和丰城县等人的关系,如实地向组织讲清楚......"
叶群一听,立即翻了脸,尖声大叫道:"你要干什么?你们趁林彪不在家,你们把我打死好了!"接着又哭又闹,甚至满地打滚撒泼。
薛明本来想好好劝说叶群主动把自己的历史问题向组织讲清楚,一看她这个样子,也就来了气,说道:"好,你不愿意谈,那就跟你到组织部谈,党员对党组织该谈吧!"于是,就把叶群拉到了中组部,王鹤寿出来接待。
叶群一见王鹤寿,装得更伤心,哭得更厉害了,大声嚷道:"她说我好多坏话,造谣。"
薛明理直气壮地说:"不是造谣,我这里写了揭发材料,都有哪些问题,请组织上看。"说罢把材料交给了王鹤寿。
由于叶群是林彪的妻子,王鹤寿不便轻易表态。他接过信,慎重地对薛明说:"我看过信后,还要向上级报告,你先回去吧!"
这件事惊动了贺龙和林彪。贺龙从前线匆匆赶回,冲着薛明发火道:"你
搞什么名堂?谁叫你抓了叶群?"薛明很冷静,向贺龙详细地汇报了叶群历史上的问题。过了一会儿,贺龙的气也消了,对薛明说:"这么大的运动,有怀疑,揭发出来也是对的。已经这样了,光明正大,没啥大不了的,让组织去调查吧!"
林彪对这件事则看得很重,十分恼火,也从前方急忙赶回延安。叶群一见林彪,装得非屈,添枝加叶地向他哭诉了一番。一贯内向的林彪也动了肝火,高声骂道:"他妈的,老子在前线流血打仗,你们在后方搞我的老婆......"他把这件事迁怒于贺龙,与老婆叶群记下了贺龙和薛明这笔账。
此外,贺龙到延安出任联防军司令员后,毛泽东曾同他谈起林彪历史上的一些事,包括抗战初期不愿意留兵延安的事,林彪在洛阳蒋介石接见时的表现等。这件事,后来不知怎样被林彪知道了,成了他的一块去不掉的心病。从此,林彪与贺龙两家结下了解不开的疙瘩。这也成了林彪后来利用"文化大革命"运动,要把贺龙置于死地的主要历史原因。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