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框架

马克思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框架

时间:2022-11-07 08: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给出严格限定约束条件下,马克思经济学是完全可以应用的。针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跨学科范式、理论体系、研究框架和方法论,以及由其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可以通过三个基础性工作、对马克思经济哲学和经济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研究的加大投入、将西方经济学一些技术分析性范畴与马克思经济学进行借鉴和反借鉴研究、对西方经济学前沿成果的持续不断跟踪等六个解决途径,来最终解决马克思经济学的应用性问题。

关键词:两大理论体系;跨学科范式;六册计划;应用性;方法论;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5-0039-05

一、对马克思经济学何以不可能应用的回答

关于两大体系的硬核质差问题,国内一位经济学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两大体系的基本前提、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都有很大差异,要融合为一体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若干范畴、概念、方法上的交叉和吸纳。除开理论体系、范畴和结论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本质不同外,更根本上是基本方法的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科基础存在三个缺陷:其一,它从古典力经济学中引进的弹性、均衡等基本范畴,难以说明日益复杂的现象;其二,它不研究生产关系,不研究生产关系对现象的作用,在现象的解释和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其三,作为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理论逻辑基础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度量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效用函数则存在着“效用的度量问题”。关于体用之争,我在赞同国内非主流经济学家的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体,以西方经济学为用的同时,产生一个极大的疑问:既然以其为体,是否意味着已经从逻辑上排除了其在应用范围的一席之地?答案是否定的,体用一体化是其不二法门。关于价值判断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长期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取向的看法是矛盾的和歪曲的片面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不赞同将复仇女神召到科学研究中来的,他也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称谓。这既是与一些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相区别,也是其科学理性的体现。马克思经济学在基本上是实证分析的比例远远大于规范分析,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点缀。毋宁说,马克思经济学是在很大程度上“价值中立的”,请注意马克思在与恩格斯通信集里对资本论第三卷的评价是,这一卷最少意识形态色彩和最具有经济学术实证分析的一卷的观点。关于重意识形态的“辩护性”和轻政策主张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辩护性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但是,悲剧在于,其后的继承者和守成者在各国官方意识形态色彩之下,对马克思的科学性论证沦落为对所依附社会的形式上和实质上所隶属的社会组织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辩护,真正成为思想的雇佣生产者。

二、马克思经济学之优势

马克思经济学兼有无范式和跨学科范式的双重质的规定。所谓马克思经济学的跨学科范式,第一层含义是马克思经济学在其内部,首先是经济理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三位一体的;第二层含义是,它还涵盖了经济哲学、统计学、历史学、法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以及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科尔内在最新的文章中也相应探讨了这个问题。《论社会科学的各科的分离与融合》一文中,他指出,我们应当鼓励学术领域的社会科学家,需要少数对现实问题拥有更综合性视野的研究人员和教师。当然,这种综合性的头脑不仅是为了成为新的哈耶克或者熊彼特,而是为了满足更多的现实的需要。辩证地看,马克思经济学属于一种生理解剖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则是一种现象解释学之争。前者是后者之长,而后者则是前者之短。如果硬要马克思经济学成为后者的话,那只能是将其内核阉割掉。唯一可取的办法是回归其原始思想,从其整体中内生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兰格试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各自的长处。在他看来,二者的成就分属于不同的领域,“马克思经济学能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放在一个首尾一贯的理论中加以研究,——其发展的必然性正是从这一理论中推导出的;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并不能比历史记载更深一层。另一方面,不妨说资产阶级经济学能够把握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现象,这比马克思主义者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都要高出一筹。”马克思经济学的优越性在于提供了一个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发展理论”,这意味着马克思绝不是仅仅对资本主义发展现象进行了描述,而是说,马克思构筑了一个“理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推测,而是可以从这个理论中逻辑地得出的。

叶海云在《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互补性一兼议西方经济学对中国改革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借鉴意义》一文中,认为,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分析方法经济学”和“应用层面经济学”,在“分析方法经济学”层次上,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构,试图找出两个理论体系间的互补性。从这一视角出发,文章考察了西方经济学对中国改革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借鉴意义。一、理论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可以区分成两个层面:纯理论经济学(本文称之为“分析方法经济学”),它提供了分析的基本前提、基本范畴和工具;二、“应用层面经济学”,即对现实问题进行具体研究的经济学,它是运用分析方法的一门经济学科。

三、马克思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马克思六册计划本身就可以成为我们建立马克思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设计了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该成果从马克思留下的大量著作、手稿和书信中,经过缜密梳理和归纳,概括出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想,包括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提出的“五篇计划”和1858年提出的“六册计划”。马克思说:“全部著作分成六个分册:(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的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这一计划涵盖的内容,是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体系。后来马克思写成的《资本论》“四卷结构”,是从“六册计划”第一分册《资本》第一篇“资本一般”扩展和演变而来。现在看来,“六册计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路,是马克思留下的重要科学遗产。

我的几点补充是,第一是建立或重新构筑马克思微观经济学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二是将马克思经济学公理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三是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和演化经济学可以用来研究转型和社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四是建立马克思社会福利模型;第五,建立马克思工资理论和失业理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六,建立马克思动态宏观经济学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七,建立马克思宏观货币模型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八,建立马克思的新周期

理论和结构失衡理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九。建立马克思体系化的国际经济理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四、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熊比特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剔除自然的因素、剥削理论、贫困化理论和周期理论等内容。本文作者则提出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含有两大部分内容,即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使这两部分联系一体化主要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间层次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资本积累理论。在马克思理论经济学中各分体系分别为劳动价值论、产权理论、资本生产理论、竞争均衡与非均衡、分配理论(马克思最优化和马克思最优状态)、消费理论、产业理论(马克思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和产业转移以及加速原理)、创新理论、增长理论(干中学经济学论断)、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危机理论、国家理论和制度变迁(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理论。应用的马克思经济学主要有企业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失业理论、社会需求决定论、产业理论、马克思货币模型、国民收入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和不可替代的。马克思的分析技术以整体主义、在国民收入分析时的阶级阶层分析法和以内在思想实质为尺度的批判分析法为核心。

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技术的对象是事实和矛盾。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分析技术有制度分析、生产关系分析、社会生产结构分析、静态动态分析和过程分析。其具体技术有纯粹经济理论、社会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统计经济学。马克思的技术分析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资本竞争分析、市场分析、弹性分析、价格分析和单个资本分析则属于微观部分,宏观分析则有分工与规模分析、社会资本与再生产分析(借贷资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的双重支出与双重回流、利率市场和一致性问题、乘数原理)分析、储蓄与投资分析、货币分析、生产价格与产业均衡条件分析、增长与波动分析、教育与人力资本分析、国民收入与就业分析、创新分析和制度变迁分析等组成。马克思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析技术是其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熊比特对马克思的分析技术给予非常高的评价。熊比特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乃是这一时期一般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马克思经济学的贡献和与现代经济学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经济学的贡献是全面和丰富的。他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体系,创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了独到和开创性的研究。除举世公认之外,择要而论,还应包括有均衡和非均衡论、垄断竞争论、不完全生产论和有效生产论、消费理论中的“普通人”论、心理定律的物质基础、风险理论、预期理论、不确定性、增长理论及干中学经济学论断、危机理论(特别是其特殊性中间性危机)、金融理论中的利息理论(其利息理论要远远在庞巴维克时差利息理论之上)和虚拟资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中有诸多学术原创性的思想和方法论原理,这决定了它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一种双方互为“镜中我”、可以互相经济学习、相互之间趋异发展、、相互之间在特定领域可以互相补充和打通的复杂关系。马克思经济学在保持原有范畴体系的创新的基础上,应该也有可能去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诸多非核心概念和范畴。马克思的产业思想可以与马歇尔产业理论之间作一详细比较。在马克思与凯恩斯之间,马克思的有效供给概念可以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之间、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之间及在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之间进行分析。同样马克思与熊比特之间可以就创新理论展开比较分析。马克思制度理论可与以诺斯为首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作一比较。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企业理论可与科斯的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作一分析。除此之外,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演化思想可以与演化经济学、公共思想可以与公共经济学以及女权主义经济学和传播政治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在充分比较分析和强调马克思与凯恩斯、马克思与熊彼特之间资本理论与危机理论的差异、异质和相似性和马克思与新剑桥经济学派的垄断竞争理论及增长与分配之后,本文作者比较赞同琼·罗宾逊的观点,即将马克思凯恩斯化、凯恩斯马克思化、马克思熊彼特化和熊比特马克思化。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在整个国际垄断资本的直接间接支持下,其显经济学和主导地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其技术分析层面和政策层面势力很强大。马克思经济学的衰落除了社会和历史原因外,还有其自身竞争力比较弱的问题。它远远赶不上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竞争力。邹恒甫教授以他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深刻理解,坦言:“不懂古典资本主义经济学,我们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经济学;不精通当代西方经济学,我们不可能发展适合中国的马克思经济学”,我深以为是。

六、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属于生理解剖经济学,而庸俗经济学的方法论则属于现象描述经济学。自马尔萨斯、萨伊、巴斯夏、西尼尔和麦克库勒赫皆在此列,相反只有约·穆勒则被马克思本人排除在外。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更不同于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后者是一种半途而废的方法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既有非科经济学的抽象法,又有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堕落的最新(即在数理经济学外观下)的庸俗性。综合刘永佶和陈典的论述,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科学抽象法。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更详细地制定了自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马克思肯定了具体一抽象一具体公式。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创建了系统、全面、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和批判的辩证实证方法论。这意味着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转折。而《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其内核是唯物辩证法。它是一种系统一致的完整方法论,它构成《资本论》的方法论的根基,它是“一种从一定的社会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资本论》具体的方法论还包括整体论、抽象法、区分法(即区分生产的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矛盾分析法、数量与质量分析法逻辑法、历史法、动态分析法、批判法、复杂系统论、社会有机体论、回溯法和实践修正论。在批判西方庸俗经济学假设学说的虚幻性和虚假性后,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经济学的假设应该为现实的。马克思经济学的实质是具有充分理论和历史依据并同时具备现实批判主义精神的方法论的统一。

七、基本结论:倾向性与应用性问题并存以及解决路径

彻底解决马克思经济学的应用性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基础性工作之一,系统整体地回归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研究。可以认为,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践的迫切性来看,值得我们更多地去分析利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

作,通过研究新文献,尤其是关于贸易、银行、信贷和土地所有制及其历史方面问题的文献,马克思大约在1878年拟定了继续他的篇幅庞大的著作的计划。国外专家对这些材料的第一部分进行了辨认和编辑;这一部分将收入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25卷。其中一些材料应引起关注,而且也应当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和国际经济关系形成方面的中国学者和政治家们所分析和利用。明智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两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而在任何一所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里是学不到这门科学的。

基础性工作之二是,作全面客观辩证的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本文作者建议,可以从下列方面展开比较分析,价值判断:马克思经济学的批判性与西方经济学的辩护性、辩证实证分析与半途而废主义。方法论:马克思、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比较、马克思经济学的跨学科范式——兼论西方经济学的“精神分裂症”、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性范式比较、关于重构马克思微观经济学的几个问题——兼与西方微观经济学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对转型问题和加总问题的基本解答、西方经济学一些非概念范畴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的借鉴和反借鉴意义、马克思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公理化比较分析、马克思体系与斯拉法体系(用资本来生产资本与用商品来生产商品)、马克思动态均衡理论体系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学派的质差研究、马克思最优与帕累托最优辨析、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函数与西方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函数对比、马克思的凯恩斯化和凯恩斯的马克思化(在有效生产与有效需求之间存在打通的可能性)、马克思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中生产理论以及对西方经济学生产函数理论批判、马克思投资理论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新货币经济学异同分析、马克思预期思想与西方经济学预期理论比较、马克思世界体系思想理论基础与沃勒斯坦世界体系思想比较研究、马克思宏观经济学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野:资本劳动关系解析函数与总量生产函数、马克思公共经济学与西方公共经济学若干思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中不完全思想与新凯恩斯主义不完全理论比较、马克思社会阶级理论与主流经济学博弈论比较、马克思经济学演化思想与演化经济学比较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与概率统计学关系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新视角、马克思贫困理论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以及公正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周期理论、凯恩斯周期理论和实际周期理论(RBC)比较、马克思工资就业理论与西方工资就业思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约思想分析(商品与劳动合约的异质性与完全不完全合约和强制性社会关系契约)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阶级行为与行为经济学比较分析等方面。

基础性工作之三是,加强对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我仅以赵准教授介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信用与金融市场这两门课程为例。这门课程虽然与主流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名称相同,内容却相去甚远。关于该课程主要问题包括:1.从更现实的假设出发研究宏观问题。2.用联系、动态的眼光看待主流经济学用来解释和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市场。3.竞争被视为宏观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途径之四是将西方经济学一些技术分析性范畴与马克思经济学进行借鉴和反借鉴研究。范畴体系在确定核心范畴和起始范畴后,比较经济学范畴体系的构建就会相对容易。这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设定两类过渡性范畴:一类是从起始性范畴到核心范畴之间某些过渡性范畴;另一类是从核心范畴到本学科目标之间的某些过渡性范畴。而效用“是西方经济学最基础、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价值量”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范畴,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就是围绕价值量的产生、价值量的交换、价值量的实现、价值量的分配、价值量的消费、价值量的计算、计量等问题展开的,一本西方政治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一部关于价值量的学说。两大体系的基本范畴应当是价值、商品、货币和市场以及资本等。市场、竞争、需求、供给、成本、价格、收益和分配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两种体系可以在总量生产函数——生产关系解析函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再生产理论、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完全生产、局内人一局外人——劳动蓄水池、产业后备军、结构不稳定、非瞬时均衡——瞬时均衡、条件收敛与绝对收敛(稳定增长路径)——收敛于不稳定路径、政策有效性——政策无效性、标准厂商模型、标准居民模型——资本家与雇佣者的大数原理、多重均衡——非多重均衡、内在动态性——马克思货币资本增长、不确定性——抵消利润率下降因索、瓦尔拉斯配置——马克思状态、相对收入假说理论——马克思的一个经济修辞学、非唯一性——唯一性(资本积累规律)、消费函数稳定性——名义工资、刚性工资、弹性工资、毁灭性竞争——全球过度竞争概念和国内均衡、国外均衡——外贸作用与马克思假设的封闭经济体之间进行相互借鉴。

途径之五是,对马克思经济哲学和经济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研究加大投入。角田修一、刘洋、龚敏和李文溥认为,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全部经济学的成果,是十九世纪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经济学”,过去只以马克思遗留的著作和笔记为中心进行研究,把严密地研究这些东西作为理论的发展,而对经济学的其它潮流派别不进行研究,不进行马克思曾进行过的“经济学批判”,与现实经济生活隔绝的研究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倾向在步步加深。

途径之六是对西方经济学前沿成果的持续不断跟踪。马克思经济学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研究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而非一味的辩护性的纯思辨的和官方的意识形态的守成者。

责任编辑:景玉琴

推荐访问:马克思 经济学 框架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