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10篇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1-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前 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1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前
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我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以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咬定“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不动摇不放松,以实际行动打造齐鲁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山东篇章。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山东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中共山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2 -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基期为 2017 年,规划期限为 2018-2022 年,远景谋划到2050 年。
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至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2022年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本规划是全省各地各部门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省必须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决完成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重大意义 ——推动乡村振兴,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总要求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高度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3 -重视、寄予厚望,明确提出“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工作总要求,为我省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对山东的重大考验和实践检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只争朝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担当,举全省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扎扎实实深入推进,确保干出成效、创出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作出山东贡献。
——推动乡村振兴,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当前,我省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要素不平等交换仍然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重塑城乡关系,强化制度性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动乡村振兴,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4 -农业“新六产”,有利于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增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转变。
——推动乡村振兴,是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是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标准,必须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有效提升“三农”发展的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使全体农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成就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以占全国 6%的耕地和 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 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14%的水产品产量和 19%的花生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 24%,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占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5 -有重要地位。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近万亿元大关。粮食总产量连续 6 年稳定在 900 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连续 19 年居全国第一。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持续增加,在全国率先推出“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启动农产品“双证制”管理,“三品一标”企业、产品分别达到 3561 家、7508 个。农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极大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7%。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农业“新六产”的框架布局基本形成,农村电商、定制农业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二)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 34%,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 40%以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运作模式。稳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范围,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9600 家,农民合作社 19.2 万家,家庭农场 5.5 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 20 万个。
(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6 -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全面提速,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全省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对接互通,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启动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所有村庄全覆盖,形成了成熟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改造危房近40 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四)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60%和 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整合建立起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完整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
(五)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向贫困发起总攻,建立完善了五级书记抓、党政一起上的脱贫攻坚领导体系,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形成“1+25+23”脱贫攻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7 -坚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光伏、旅游、电商、金融、教育等重点领域扶贫,构建了产业、行业、社会扶贫开发新格局。全省各级共选派 4 万多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8600 家企业开展结对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实现 500 多万省标以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 7.2%下降到 0.3%。
(六)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有效保障了村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权利。加强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德治体系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创建,实现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总体看,我省“三农”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专栏 1
2012 年以来乡村发展成效 指
标 2012年 2017 年 年均增速 现 代 农 业 粮食总产量(万吨)
4511.4 4723.2 0.92 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150.2 170.1 2.5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63.27 [3.27]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8 -备注:年均增速单位为%,方括号[]内为 5 年累计数。
三、机遇挑战 从国际看,纵观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发达国家也曾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闲置和农村衰落等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实施本国版的乡村振兴战略,制
指
标 2012年 2017 年 年均增速 现代 农 业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78.3 83 [4.7] 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万亩)
- 4500 - 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3590 4500 4.62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万家)
7.89 25.04 25.98 土地经营规模化率(%)
30 40 [10] 农 村 环 境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2 95 [3] 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99.8 100 [0.2] 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79 89 [1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61 76 [15] 农村危房改造(万户)
10 39.5 31.62 森林覆盖率(%)
16.73 17.51 [0.78] 农 民 生 活 城乡居民收入比 2.73 2.43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446 15118 9.86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1.6 28.6 [-3]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3772.2 6834.5 12.62 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千瓦时)
352 439 4.5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元)
240 450 13.40 农村低保覆盖人数(万人)
250.7 185 - 农村贫困发生率(%)
7.2 0.3 [-6.9]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9 -定综合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乡村重建,成功扭转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态势,逐步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国内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先进省份,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围绕搞好乡村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着力打造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标杆。特别是部分省份,创新发展思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农业农村的全面改造,着力推动高端特色农业、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动力和潜力,快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些都为我省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
从我省看,目前常住人口已突破 1 亿,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 70%的较高水平,仍将有 3000 多万人生活在农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乡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乡村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成为投资兴业新的热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了广阔空间。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村发展仍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10 - 盾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新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规模小、占比低,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大、面源污染依然严重,与美丽山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严重,留住人、留住年轻人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村庄普遍缺人气、缺活力、...
篇二: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研究38作者简介:李东涛(1965—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就是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多年来,省高速集团的“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始终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从位于陕北榆林靖边县的李家城则村转战到位于陕南安康岚皋县的木竹村,从对口包扶到“精准扶贫”,从提供资金扶持到派出驻村工作队,一路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理清思路,输血造血、扶志扶智。随着扶贫质量的不断提升,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衔接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融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一、穷在哪?用好扶贫资金,先把钱花在基础设施这个“刀刃上”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提到: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穷在哪?这是对口包扶李家城则村之初,省高速集团思索的首要问题。这个位于靖边县城东南约34公里、总面积33.2平方公里的山区贫困村,受自然条件所限,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山大沟深,村民们住得很分散,村子里的路绝大多数还是土路,储存饮用水的蓄水池太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村里农民浇地就靠下雨,收成全指望老天爷,玉米一年种一茬,平均亩产就只有6、700斤。基础设施的落后拖了村子发展的后腿。打井、修路、建蓄水池,对口包扶李家城则村的前4年,省高速集团的扶贫资金全部都用在了改善村子的基础设施上。村子立项,高速集团出钱,2012、2013连续两年,每年10万元的资金用来给村子里打了两眼深井用来灌溉。村子大,路又不好,一到下雨天,村民们都不出门,路上全是泥。2014年,省高速集团的15万元扶贫资金到位后,驻村干部和村委会一块想办法,又争取到了一部分配套资金,总共60多万元,村里用来硬化了2.3公里的道路并修筑了排水边沟。除了打井、修路,饮水问题也是村民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村里之前的蓄水池太小,满足不了村民的饮水需求,2015年高速集团的15万元扶贫资金,用来给村子里修建蓄水池。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除了直接投入的50万元资金,高速集团帮助李家城则村协调实施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实施的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包括:新打及配套深井6眼,架设高压线1千米,铺设管网4千米,配套50KVA变压器3台,开发涧地800亩,平整土地80亩。这些项目实施后,使村里11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玉米的平均亩产升至1500斤,同时也解决了村里4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利在千秋的事,是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到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钱都花在了这个“刀刃上”,扶贫工作的第一步稳扎稳打,也坚定了李家城则村村民“拔掉穷根”的信心。二、谁来扶?作风扎实的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顺利推进的法宝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道: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从2014年开始,省高速集团开始往包扶的李家城则村和木竹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在驻村干部的选派和培养上也花了心思。对基层工作和老百姓有服务热情,责任心使命感强,心甘情愿一摘 要:2012年至2018年,省高速集团的“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目标,从位于陕北榆林靖边县的李家城则村转战到位于陕南安康岚皋县的木竹村,从对口包扶到“精准扶贫”,从提供资金扶持到派出驻村工作队,一路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理清思路,输血造血、扶志扶智。随着扶贫质量的不断提升,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衔接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融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在这些年的“两联一包”工作进程中,省高速集团在解决好了“穷在哪” “谁来扶” “怎么扶”等重点问题之后,又紧接着解决了“如何退” “如何巩固”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等问题,授以鱼也授以渔,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指导扶贫工作,顺利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衔接。关键词: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工作;乡村振兴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到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以省高速集团为例李东涛(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 .。
。
社科研究39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这些年来,高速集团的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真正在“两联一包”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成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的法宝。2015年7月,张继峰和王超参加完省上的扶贫培训班,便背着行李来到了李家城则村。一到村子,他们便集中花时间走访了11个村小组,把有代表性的贫困户都走了一遍,对村里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精准扶贫开始之前,他们主要负责一些资金协调和项目对接工作,跟着景卫锋他们频繁往县里往扶贫办跑,就是希望多争取项目多争取资金、争取到的资金能快点到位,让村里那些亟待解决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能快点实施,让村民们能早点得到实惠。2016年,陕西省开始实行精准扶贫,相对于之前相对粗放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是更为精确更有针对性的治贫方式。在李家城则村,实施精准扶贫前的贫困户认定也是一项不轻松的工作。作为驻村干部,张继峰他们开始跟着村委会摸排走访做调查,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406户人家逐户过,做到精准识别,最终确定46户贫困户共106人。2018年,张阳成为高速集团新一批驻村干部。为了快速进入角色,张阳先后走访了靖边县水务局、靖边县残联、靖边县大沟村水果种植基地等8家单位,与谷鑫玉米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同意收购当地优质玉米,请比盈农业集团为农户进行水果种植指导……2019年6月初,张阳和新加入驻村工作队的刁云一起,从北到南,开往新的驻村地点——安康市岚皋县木竹村。木竹村全村共1469人,青壮年几乎全部在外务工,村子里种植猕猴桃,在政策扶持下正在产业化发展的路上。村民们也酿酒、养鸡、养猪,但都是零零散散的作业不成规模,不足以成为稳定的经济来源。2019年,木竹村计划脱贫46户104人,张阳和刁云每人承担6户精准帮扶任务。到了木竹村,两人加班加点细致走访,很快就为12户帮扶对象制订详细的脱贫计划,做到因户因人开展精准帮扶。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张继峰和王超帮李家城则村的小学联系资助、帮乡亲推销杂粮,张阳和刁云帮助木竹村因病休学的孩子联系“送教上门”、联系医院治病,这些扶贫干部们不仅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这些等待脱贫的山村做到了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也靠真心真情,成了村民们的亲人朋友。三、怎么扶?提高脱贫质量,激发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提高脱贫质量,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从组织培训到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开设“爱心超市”,开展“金秋助学”,对于“两联一包”工作,省高速集团不仅输血更注重造血,不仅扶贫更注重扶智扶志,坚持“富口袋”重要“富脑袋”更重要,扶贫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在安康木竹村驻村一年以来,
驻村工作队考虑到如果能够结合木竹村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致富交通网。坚持以产拓路、以路兴产,优先建设覆盖面广、受益人口多、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道路。并且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兴修产业路,促进猕猴桃、核桃等富民产业扩面增效。修路容易,但有一个大难题——缺资金!引进的公司大笔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园区里搞建设,也实在拿不出钱修路,村里更是没钱。为此张阳主动回集团跟领导汇报,推动省高速集团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木竹村的猕猴桃产业园1.7公里的道路设施建设,产业路于2019年11月开始施工,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为从真正意义上让农民打开思路,走上脱贫致富的新道路,驻村扶贫工作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切实发挥党员服务作用,与木竹村“两委”干部一道共同谋划脱贫规划,认真细致地开展实地摸底调查,虚心请教致富能手、种养殖户、党员,还特意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为农民朋友授课指导,重点对种养殖帮扶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驻村工作队对接安康电商平台、岚皋县医院,为群众开展了电商、健康讲座培训,走进群众家中讲解科学种养殖管理方法,通过网络教育与现场培训的方式提高群众的种养殖技能,共开展培训3次,惠及群众50余人。利用新媒体扩大农产品宣传,为群众销售农产品搭建网络平台,增加农户收益。在省高速集团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工作队联合木竹村所在的四季镇政府在集团家属小区开展了农产品进企业的帮扶活动、在朋友圈“带货,”帮助群众销售滞销的农产品,采取“以购助农” “以买代帮”等方式,将消费扶贫纳入精准扶贫行动,引导帮扶村贫困户发展绿色农产品,让农货走上“高速路”。2015年底,李家城则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8000元,按照“人均年收入2850元”的贫困线,该村已经实现了脱贫目标,但脱贫的37户刚刚超过贫困线,有再次返贫的可能。2017年该村进入扶贫巩固期。2019年上半年,省高速集团再为靖边县李家城则村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开发了狗獾养殖项目,使李家城则村的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9年5月底,李家城则村实现全面脱贫。2019年年末,经省上验收考核,木竹村46户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标准,木竹村实现贫困村退出。目前,省高速集团的驻村工作队还驻扎在木竹村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使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是他们2020年的目标。从2012年到2020年,省高速集团的“两联一包”工作思路清晰,在解决好了“穷在哪” “谁来扶” “怎么扶”等重点问题之后,又紧接着解决了“如何退” “如何巩固”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等问题,授以鱼也授以渔,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指导扶贫工作,顺利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衔接。参考文献:[1]周弘.打好脱贫攻坚战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时代报告,2018 (12):203.。
。. .。
。
篇三: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水土工程与乡村规划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 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从若楠时国庆沈时杰杨云龙(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蚌埠 235300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农业大县山东省商河
县 , 充分了解当地土地流转 、 土地经营收益情况及政
府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
通过对土地流转情
况 、 流转方式及作用的探讨 , 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
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土地流转;现代农业1
土地流转情况据农业农村部统计 , 全国 2019 年农户承包耕地
总面积 0.
37 亿 hm 2 , 比上年增加 2.
96% 。
这些数据
主要是根据家庭租金 ( 转包 )
、 转让 、 互换 、 股份合作等
流通形式计算的 。
家庭承包耕地流转主要分为 4 大
类 :
流转给农户的面积 、 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的面积 、 流
转给企业的面积 、 流转给其他主体的面积 。
根据第三
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 , 粮食作物 2019 年播种面积
1. 16 亿 hm 2 , 粮食作物种植 2019 面积 0.
2 亿 hm 2 , 比
上年增加 1.09% 。土地流转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 改变土地利
用率低的现状 , 引导农业农户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农
业农户实现计划集中 。商河县将土地流转与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 , 发展
现代高效农业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
通过与当地农
业大户沟通 , 实施农业集中规模化经营 , 引导和扩大
温泉花卉 、 大棚蔬菜 、 水果 、 精品原粮种植规模 , 合理
规划和建设交易市场 , 2020 年 , 全县流转土地面积
16733.
3hm 2 , 已流转村 73 个 ,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率
达 46% 。
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地管理 , 商河县不仅引进
了总投资 10 亿元的中化集团 , 还建设了
6.
7 万 hm? 优
质原粮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 实行了土地托管的新型
农业经营 。2019 以来 , 全县新增了
13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
199 个家庭农场和 347 个种养大户 。
先后引进了宝农
仓 , 玉冈 , 田园绿洲等企业 , 并逐步探索出以下模式:
龙头企业 + 合作社+农户 , 龙头企业+园区现代农
业 , 产业园区+农户 , 小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社
会化服务组织 , 从而在适度规模上不断提高土地管理
效率 。土地流转有效地组织农民就近就业 。
通过调查,
2019 年怀仁镇东新村 59 名农民工的劳务收入达
368,000 元 。
在龙桑寺镇大刘村建成的扶贫车间 , 还
吸纳了
200 多人就业,进一步促进了村集体和群众
增收 。2
土地流转方式及原因土地出让价格与粮食价格 、 土地位置 、 土地面积 、
土地质量和土地出让期限有很大关系 。
通过农村土
地网络 , 可以提出土地请求 , 获得土地计划看土地 , 并
有土地顾问一对一的服务 , 严格保证交易的进行 。
已
进入 34 个土地城市 , 将土地出让方式分为出让 、 租
赁 、 互换 、 入股 、 合作 5 种 。
无论哪种流转方式 , 都围
绕着土地经营权问题展开 。
为了维护农民的权益 , 土
地流转坚持 “ 自愿 、 有偿 、 依法 ” 的原则 , 使农民有权
完全支配自己的土地 。
流通方式分为 :
转让 、 租赁 、 出
售 、 合作入股 、 招标拍卖 。
土地面积分为 0 〜 6.
7
hm 2 、
6.
7 〜 33.
3
hm\33.
3 〜 133.
3
hm? 和
133.3
hm? 以上 。
地价分为 :
1 〜 50 万 、 50 〜 500 万 、 500 〜 5000 万及以上
5000 万 。
土地标签分为 :
退耕补贴 、 政策扶持 、 政府
补贴 、 种植补贴 、 畜牧业补贴 、 财政支持 。
对土地资源
的整理和分类 , 极大地方便了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农民和承包者 。
土地流转可以加强土地的规模化 、 集
中化管理 , 提高土地管理效率 , 提高农作物产量 。
商
河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 , 不仅唤醒了
“ 沉睡的资本 ” ,
也让新型农业主体扩大了种植经营规模 , 使一大批花
卉生产基地 、 高效农业 、 畜牧业等项目落地生根 , 增加
了农民和村庄的集体收入 , 把以前荒废的土地和效益
差的土地建成了商河县农民致富的 “ 绿色银行 ” 。3
土地流转作用从政治因素看 , 商河县制定的 《 商河县关于推进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 计
划连续 3 年 , 每年整合涉农资金 6000 万元 , 支持现代
高效农业发展 , 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经营的规模化率 。
从经济因素看 , 土地流转促进了地方资本向农村引
进 , 借力和改良 , 进行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 , 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
从社会因素来看 ,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 特韓 《 湖北农机化 》 2021 年第 13 期
农业水土工程与乡村规划安阳市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续延 30 年工作探析苏庆兵 1 苏华玲 $( 1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 河南
安阳 455000 ; 2. 林州市农业农村局 , 河南
安阳 4565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了相
当的高度 ,1/2 以上的农村人口为了更好的生活 、 为了
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 来到城市打拼 。
而来到城市的
这一部分人大多数在农村拥有承包地 。
2028 年我国
第二轮土地承包就要到期 , 面临即将到期的二轮承
包 , 下一步如何办 ? 本文紧紧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以及涉及农村土地
别是现在村里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 。
几乎所
有的中青年都选择外出打工 , 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素
质,很多种地都依赖于这些外出打工回乡的中青年 。
实行土地流转 , 有效地解决了老弱农的问题 。
因此,
土地的流转对于那些劳动能力较弱的家庭是很有帮
助的 。
从技术因素看 , 不断加大技术投入 , 可以进一
步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 , 也有利于土地集中经营管
理 。
加快建设覆盖县 、 镇 、 村三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
易平台 , 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发布 、 合同签订 、 交易评
估 、 资产评估 、 抵押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
扩大农业融
资担保平台建设,推进托管服务 , 结合互联网发展拓
展订单农业 。4
关于土地流转的建议保护农民承包权的现实利益 。
一些农民说 , 有人
利用土地流转的趋势 , 获得国家补贴 , 一年不种植 , 导
致农民面临失业 。
因此 , 要赋予农民更充分 、 更有保
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充分维护农民的利益,加强研
究 , 认清现实 ,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 厘清权属关系 , 真
正把土地承包关系长期落到实处 , 从而为土地流转奠
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基于规范和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作为土地
流转基础和平台的需要,农地流转市场的培育是重点
工作,农地流转市场的交易标准不断规范和完善 , 确
保合法 、 市场交易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
有人指出 , 现
在土地市场很畸形 , 土地种植户的高租金时代终结,
使那些真正想种地的农民们非常失望和伤心 !
为了
确保工人的回报,应该打击恶意租地者 , 以便国家补
贴能够用在合适的地方 。
因此 , 要切实规范土地流
承包经营权等一系列法规 、 规章和政策 , 从续延承包
期 30 年给农村注入的积极因素 、 续延承包期 30 年给
农村注入的消极因素等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 从而得出
土地承包续延 30 年政策下农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
土地承包 ; 经营权;发展方向;探析0
引言2028 年我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 。
近 20 多年
来 , 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何解决土地
转 , 坚持以农户为流转主体 , 鼓励和推动农地经营权
在公开市场上流转 , 让更多农户有机会和途径参与土
地流转 , 特别是让租地的农户通过扩大土地的耕种面
积 , 获得土地的规模效益 。把资金投入到农村,扶持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
家庭农场,探索以粮食种植为主业的土地规模流转问
题 。
商河县怀仁镇东新村作为全县第一个流转土地
的村 , 每年可增收 240,000 元,并从金融机构获得首
笔 “ 强村贷 ” 100 万元 。
这主要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
动作用 。
村里先后引进宝农仓 、 玉岗 、 农村绿洲等企
业 , 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 、 交流培训等方式 , 提高
亩均效益 , 降低生产成本 。
2019 以来 , 全县新增了
13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 199 个家庭农场和 347 个种
养大户 。
此外,对于种植粮食的合作组织和家庭农
场 , 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特殊的扶持措施 。
除了政府采
购的优先权和便捷性外,政府对种粮的各种补贴都要
向种粮主体供给 。参考文献 :[叮黄延信.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 [J]. 农业经济问
题 ,2011 ( 05 )
.[2]
卢泽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 问题及对策 [J]. 新疆
师范大学学报 ,2015.[3]
郝丽丽.基于产权视角的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土地流转
模式及其效益研究 — — 以湖北省熊口镇为例 [J]. 地理
科学进展 ,2015.[4]
冒佩华.农地制度 、 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
[J], 管理世界 ,2015.[5]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 中国土地问题 》 课题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 ,2010.
( 收稿日期 :
2021-04-11 )
《 湖北农机化 》 2021 年第 13 期
篇四: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乡村振兴乡村行”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鲁农政改字〔 2020 〕7 7 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2019 年,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了“乡村振兴乡村行”调研活动,并制定了专门调研方案。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紧紧围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农业重大工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对各级各单位报送的180 余篇调研报告,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 18篇、二等奖 25 篇、三等奖 33 篇。现将优秀调研成果予以通报。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提高服务全省“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附件: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乡村振兴乡村行”优秀调研成果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 年 4 月 8 日
附件:
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乡村振兴乡村行”优秀调研成果
一等奖(18 篇)
市县 11 篇 题 目 单 位 作 者 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由翠玉、杜绍波、兰大彭、 尹亮亮、张守杰、俎瑶琛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孙德强 翟红梅 吕晓彤 关于当前生猪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 枣庄市农业农村局、枣庄市畜牧兽医局 张晓亮 关于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先行区的建议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仇强、付杰、李连俊、袁永胜 平阳县孝直镇“三步走”实现农业全域规模经营--关于“孝直模式”的调研思考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黄延仁、张行河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调研 菏泽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油宏康、王英、宋凤鸣、韩宇 对全市经济薄弱村产业培育发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魏坤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张刚、徐延明、初培胜 德州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粮食绿色高质德州市农业农村局 张洪星、陈建强、李珍、王生叶、刘云
高效发展情况的调研 关于东营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东营市农业农村局 燕浩林 泰安市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姜士科、毕成、杜坤、徐国庆 处室及厅属单位 7 篇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计划财务处 冷彩凌、韩晗、韩璐、孟辉 关于“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建设管理处 王炜、袁文兵、赵学贵、王化凤、张日峰、褚薇薇、李昂、陈亮亮 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业展览馆 韩述源、崔鹏飞、马彩凤、 杨宗新、高传杰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发展处 孙明河、杨勇、张同政、张胜乐 关于农民学历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姜家献、石敬祥、左振朋、赵海、姚光宝、于飞、隋涛、张荣荣 关于推进我省蔬菜供港澳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外合作处 杨晓华、林泉、王婉、秦明、 赵勇 齐河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调研报告 科教处、环能总站 曲召令、赵克伟、王洪涛、 葛晓轩、渠通洋、张凯、李德伟 二等奖 25 篇
市县 14 篇 题 目 单 位 作 者 开展土地托管和综合农事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关于枣庄市富源农机合作社的调研和思考 枣庄市农业农村局、枣庄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 徐存震 关于提振烟台苹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袁居新、张蒙蒙、王贵 关于肥城桃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肥城市农业农村局 傅强 关于全市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程自振、于敦洋、赵恩来、 李军涛 关于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枣庄市委农办、枣庄市农业农村局 陈广良 关于菏泽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菏泽市农业农村局 汪芳、高庆刚 关于烟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解利伟、孔军杰、王艳火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日照市茶叶技术推广中心 郭常青 关于推动聊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陈长华、白道拓 日照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调研 日照市农业农村局 苏日贺 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武 武城县农村经济服 赵淑莉、董风枝、王会星
城模式” 务中心 滨州市乡村产业振兴之一二三产业融合调研报告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 张帅、尚应亮、高立逸 我市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梁文胜 济宁市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探析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李长江、郑伟 处室及厅属单位 11 篇 关于东营市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人事处 陈沂、候晓先、左振朋 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助推乡村产业扶贫的调研 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徐建堂、毛松、孙红滨、李开春 关于推动菏泽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发展规划处 刘振杰、马志顺、李海军、 史红志、***旭、李明亮、 周田田、白瑞霞 关于农机化惠农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管理处 李清明、杨茹莎、王斌 关于改进公文处理工作提高运转效率的调研报告 办公室 张辉、徐永明、王南方、李柱金、王海兵、刘伟 关于利津县实施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秘书处 毕海昕、于菲菲、赵然、赵振 大豆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种子管理总站 蒋庆功、张承毅、王桂娥、李
建议 栋、孙培勇、钟文、王京京、王文良、张楠楠 关于农技推广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瑞杰、高霞、丁习武、于安军、尹秀波、刘喜民、韩亚楠、姚远、司元明、孟庆水、高鲁明 棉花产业振兴路在何方 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王桂峰、徐勤青、魏学文、周勇、李雪、李汝军 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植物保护总站 徐兆春、杨久涛、黄渭、李敏敏、国栋、李洪刚 高密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研报告 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王子才、张德新、陈娟、杨威 三等奖 33 篇 市县 19 篇 题 目 单 位 作 者 东港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权能拓展调查 日照市农业农村局 苏日贺、牟宗文 关于潍坊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张联军、臧爱梅、李善金、 李志强 临沂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报告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张韬、段伦才、曹蕾、沈延金、朱飞、赵银萍、刘伟 聊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张大兴、张士新、张仰斌、郭勇 关于对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的调查报告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 张洪星、张丙华、朱杰、白莉
关于潍坊市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情况的调研报告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程自振、张联军、李志强、 郝婷婷 从高密市松兴屯村发展巨变看乡村振兴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潍坊市科学发展研究院 张文强、刘子勇、王一鹏、 侯正红 滨州市农业农村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 张海、刘翠红、高迎春 乡村治理案例分析--对莱西市三个村乡村治理情况的调查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张永昌 威海市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戚其军 高青县乡村振兴村居优化布局调整调研与思考 高青县农业农村局 苗光勇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 崔琦、张帅、高立逸 临沂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张韬、鞠成祥、田中峰、刘金华、王萍、王秀维、宋硕 关于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杜绍波 关于加快推进家家悦集团与威海本地特色农产品对接的调研报告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邢鑫
制约我区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及其对策探讨 临淄区畜牧农机服务中心 魏训华 关于东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东营市农业农村局 刘庆亮 关于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研 临淄区农业农村局 任永江 关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研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孙德强、林秀秀、胡晓曼 处室及厅属单位 14 篇 我省市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法规处 吕思光、周艳、李召国、崔坤鹏 荣成市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海洋与渔业项目管理中心 袁玉宝、台世斌、李志伟 加快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提升远洋渔业综合保障能力 涉外渔业综合管理处 王相国、叶伯春、赵德峰、 李道友 山东省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现状调研报告 农药检定所 吴亚玉、张耀中、金岩、迟归兵 关于莘县推进食用菌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庞茂旺、刘四敬、郭莹、张朋伟 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市场与信息化处 刘学敏、张丙朋
关于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科教处 赵克伟、渠通洋、毛振昌、 何强强、王新志 关于新的农机经营模式下农机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 杨云峰、刘兆清、吴康秋 关于东平县渔业振兴的调研报告 淡水渔业研究院 王茂剑、刘峰、董贯仓、*** 关于青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行政许可处 张传亮、陶丙祥 关于推动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果茶技术推广站 王志刚、崔秀峰、于国合、 李玉胜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调研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李咏、吴英新 山东省肥料登记改革调研报告 土壤肥料总站 刘延生、郭跃升、刘传林、 泉维洁、高俊杨、桑卫民、胡斌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渔业技术推广站 徐涛、邓丕岳
篇五: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17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把握和解决我国的农村发展问题是走好当前时代布局的重要一环。结合我国的农村实际状况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 年 2 月党中央发布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 3 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在我国农村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不同阶段做出了关键性规划。通过对规划的解读可以了解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究其根本就是解决农民的收益问题,怎样实现我国农民收入的持续性增收,缩短城乡差距以及合理控制收入水平的差距是整个规划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农村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却进一步扩大。农村的发展特色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开发与利用,阻碍了实现农民的持续性增收 [1,2] 。以山东省农村发展典型地区为例,深入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村发展与振兴的基本模式与路径,分析其发展的共性与特性,旨为促进农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1 研究文献综述1.1 国内研究1.1.1 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农村问题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学者们就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谭智心等 [3] 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增收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即农民增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愈来愈突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参与空间愈来愈大。李玉中 [4] 指出新常态下制约农民增收主要包括政府干预不合理、土地增益不明显、农村人力资源规划欠缺等问题,提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建设、深化土地改革等建议。蓝海涛等 [5] 认为,经济新常态下破除摘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民增收为视角,以山东省农村发展典型地区为例,深入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村发展与振兴的基本模式与路径,分析其发展的共性与特性,为促进农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山东省;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 (2019)
05-0008-05收稿日期:2019-08-03基金项目:德州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调研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校地协同助推城乡人才发展研究” (30101114)作者简介:赵亚娣 (1998-),女,山东青岛人,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E-mail:936867920@qq.com。通讯作者:刘文霞 (1976-),女,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E-mail:13969266228@126.com。Typical Case Study on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in Shando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Rural RevitalizationZHAO Ya-di 1 ,LI Ze 2 ,LIU Wen-xia 1* ,SHAO Xiao-fei 1 ,ZHANG Qian 2(1.College of Marxism,Dezhou University,Dezhou 253023,China;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原neering,Dezhou University,Dezhou 253023,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tak原ing the typical region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s an example,the basicmode and way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are studied,the gener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原lyzed,which w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Shandong Province;Rural revitalization;Increasing farmers’income;Regional economiy赵亚娣1 ,李泽 2 ,刘文霞 1* ,邵晓菲 1 ,张骞 2(1.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2.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DOI:10.12148/hbnykx.20190116河北农业科学,2019,23 (5):8-12,36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山东省农民增收典型案例研究编辑 蔡海燕
第 5 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中低增速困境的关键点在于充分认识到新兴的潜在增长点正在不断形成,传统领域的收入增长点可以继续挖掘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形成农民增收的托底政策。1.2.1 乡村金融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金融业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金融的结构优化,确实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Greenwood 等 [6]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中介的良性发展,对刺激资金流动进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陈明 [7] 认为,金融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的保险服务、信贷服务等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帮助。1.2.3 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产业融合对农村发展的有利影响日益明显,在乡村建设的新时期,农民最大程度上享有产业融合的循环利益,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激励效用。李乾等 [8] 认为,要正确认识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把握微观层面的利益不断紧密联系,以及宏观层面上的多重效益机制的内在关系。郭军等 [9]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并阐述了产业融合的基本内涵,认为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的增收影响可以从财政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方面着手;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农村发展的品牌效应、政府帮扶,农村产业链条的更新优化是当前发展乡村振兴时期的重点表现形式。1.2 国外研究1.2.1 美国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 美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不足总人口的 3%。从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美国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法律法规建设、农业信贷建设和农业科研投入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1)
法律法规建设。相继颁布了 《联邦农业改进和改革法》 《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 《农业法》 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法律法规,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法律保障和政府扶持。
(2)
农业信贷建设。美国农业部联合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农村发展的必要信贷资金 [10] 。
(3)
农业科研投入建设。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农业科研改革,美国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水平占到 GDP 的 3%左右 [11] 。通过农业科研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发展。1.2.2 日本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 日本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密集,人均农业可用耕地仅 0.03 hm 2 。1961年日本颁布 《农业基本法》,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为了促进农业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日本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支持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更新换代进行补贴,以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日本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基本保护。改善了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幸福感,缩小了城乡差距。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农户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8 年日本农户户均收入较城镇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了 22.8%,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较城镇人口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 4.6%,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12] 。1.2.3 德国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 德国在法律体系、乡村发展规划、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备、乡村文化与旅游建设方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完善的法律体系推进土地资源整合;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水电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先进的设备制造业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注重提升农村的文化内涵以打造文明生态新农村,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村落实行政府保护制度。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德国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升。目前近 9 000 多个特色旅游村的成立,为德国特色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打开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 山东省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分析山东是我国经济发展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2018 年相继出台了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 《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 等一系列指导文件。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经济、旅游、农业、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发展。2017 年山东省的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 3%以下,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017 年农村人口为 4 984 万人,占山东省总人口的49.8%。2018 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01 元,同比增长 7.8%,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 (7.5%)
高出 0.3 个百分点 [13] 。相关政策实施成效显著。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村发展不平衡性,区域性优势没有完全得到开发与利用,农民增收仍然具有上升空间。2.1 选取典型案例原则在充分考虑地域政策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差异,突出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把山东省各地市 2008耀2017 年的 GPD (图 1)、教育事业、乡村振兴实施力度等因素作为考虑依据,选择青岛的海滨泊里、淄博的沂源东里镇和日照的下元一村 3 个成功案例进行系统研究。2.2 海滨泊里2.2.1 概况 泊里地处胶南市的西南部,黄海之滨,赵亚娣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山东省农民增收典型案例研究 9 · ·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年琅琊湾畔,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重要乡镇之一。东距青岛前港湾 45 km、西距日照港 30 km,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017 年西海岸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 665 元 (图 2),较 2016 年增长了 8.9%,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9 407 元,较 2016 年增长了 7.8%。泊里镇在全区的贡献率达到 20%,是西海岸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2.2 具体实施办法2.2.2.1 稳抓特色农业,创造品牌效应。2016 年以来,泊里镇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为抓手,全力打造“精品菜篮子”工程。与山东富春江综合农业开发集团合作,投资总额达 3 亿元,以培育“水果萝卜”、大白菜、草莓等果蔬名牌产品为重点,创建了“菜园原精品菜篮子”乡村振兴示范点。2.2.2.2 发展特色养殖,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泊里镇积极探索新经济增长点。在养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特色养殖业成为泊里镇振兴发展重点之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帮扶、服务链条衔接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四送一保”服务体系(即送品种、送料、送药、送技术,政府保证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引导扶持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在生产管理上实行“四统一”政策(即统一规划、统一建场、统一设计、统一经营),保证泊里特色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农民收入增长注入新的潜力。2.2.2.3 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世界强港。泊里镇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积极开展港口产业建设,董家口深水港 (图 3)
与临港产业区项目的落地,吸引了一大批外商投资,青岛鑫兆运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新菱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青岛海阳运输有限公司等今后进驻泊里镇,为该镇的二三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2.2.3 主要成效 (1)
2017 年泊里镇政府设立了100 万元农民转移培训就业指导基金,依托“精品菜篮子”工程以点带面增加村民就业岗位 200 个,引导一批村民实现自主创业。“精品菜篮子”工程顺利开展以来,形成了以销促产带动发展的产品市场思路。其与蔬菜需求市场互通供求信息,从根本上防止了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农作物的措施,充分利用了泊里的自然地理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为村民带来在“家门口工作”的便利。(2)
政策对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支持,将风险最小化,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均纯收入突破 4 890 元,为农村增收增添动力。
(3)
打造了董家口产业园。董家口港口在保证自己交通运输的基本职能外,通过与外资结合,打造了董家口产业园,带动周边配套设施的发展。泊里镇政府提出“易地搬迁脱贫、推进乡村振兴”口号,新建董家口安置区、临港安置区等现代居民社区项目的落地,实现了 70%的贫困人口住进楼房,改善了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2.3 沂源东里镇2.3.1 概况 东里镇位于沂源县东南部距县城 40 km,属于山区、丘陵地带。自然风光秀美,境内有桃花崮、凤凰崮、卧山 (文山)、保安崮等优质旅游资源。2.3.2 具体实施办法2.3.2.1 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幸福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东里镇整合境内旅游资源,以村为单位成立旅游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业。东里镇下柳沟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田园柳舍”主题旅游 (图 4),2017 年开始营业,当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4 00012 00010 0008 0006 0004 0002 000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年份 (年)青岛市 淄博市 日照市图 1 2008耀2017 年青岛市、淄博市和日照市的 GDPFig.1 GDP of Qingdao,Zibo and Rizhao from2008 to 2017图 2 2014耀2017 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与年增长速率Fig.2 Residents’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nd annualgrowth rate in the west coast new area of Qingdao from2014 to 201750 00045 00040 00035 00030 00025 00020 00015 00010 0005 000014.012.010.08.06.04.02.00.02014 2015 2016 2017年份 (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增长速率10 · ·
第 5 期10 万人次。2018 年初“柳兴”合作社的社员拿到第一次分红。目前东里镇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旅游发展格局,在乡村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2.3.2.2 突出特色果品,树立沂源品牌。根据东里镇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业,目前该镇已成为“金黄金”桃的核心产区 (图 5),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3 处,2018 年 7 月,福禄坪村的继发果业协会生产的“沂源金黄金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2.3.2.3 开展土地改革,释放土地红利。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东里镇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宅基地、四荒地、承包地...
篇六: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2021 年 1 月 26 日)《丨共丨央、国务院关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丨収〔2021〕1 号),对当前和今后一丧时期优兇収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为确保党丨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挃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挃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事丨、三丨、四丨、五丨全会精神,增强“四丧意识”、坚定“四丧自信”、做到“两丧维护”,讣真落实丨央经济工作会议、丨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丧全面”戓略布局,坚定丌秱贯彻新収展理念,坚持稳丨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兇収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不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幵推进,坚持创新驱劢和城乡融合収展,立足新収展阶殌、贯彻新収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収展格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収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劢力,统筹収展和安全,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敁、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丌断叏得新进展。
2.目标仸务。2021 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丌低二上年水平,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二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觃划启劢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劢全面启劢,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到“十四五”末,乡村“五丧振兴”同步推进幵叏得重大进展,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粮食产能力争保持在1100亿斤左史,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2%以上,农村一事三产业深度融合収展;农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水利设施和节水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持续缩小,有条件的地方率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省从脱贫攻坚目标仸务完成之日起,设立 5 年过渡期,不“十四五”觃划相衔接。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丧丌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对脱贫享叐政策人口进行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稳定脱贫丌迒贫。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选择 30 丧左史的县(市、区)作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级以上政策、资金、项目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健全防止迒贫致贫劢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享叐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亊敀等刚性支出较大戒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的劢态监测,持续跟踪收入支出状况、“两丌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及时采叏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迒贫和新致贫。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2021 年 5 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仸务。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
5.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鼓劥以乡镇为单位实施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资产底数,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促进扶贫资产长期良性运营、持续収挥敁益。扶贫资产收益优兇用二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剩余资金可用二设立村内公益岗位、収展村级公益亊业等。广泛开展消费帮扶行劢,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6.做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脱贫享叐政策人口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持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优兇为脱贫享叐政策人口提供就业挃导服务,推荐就业岗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护采叏以工代赈方式,优兇吸纳脱贫享叐政策人口、可能迒贫致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不。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加强扶贫车间觃范管理,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脱贫享叐政策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7.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劢态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劢収现机制。对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劣,
做到早収现、早帮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劣供养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将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以及特困人员、孤儿、亊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救劣保障标准在 2020 年年底基础上再提高10%,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丌低二当地低保标准的 1.3 倍,到 2025 年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之比争叏缩小到 1.3∶1 以内、东部地区实现城乡统一。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与项救劣和临时救劣力度,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出现生活困难的给予相应救劣。
三、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8.大力収展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创新粮食生产激劥机制,对总产超过 10 亿斤、20亿斤的产粮大县,加大政策支持和配套奖劥力度;对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仸务的设区市给予奖劥。坚持“藏粮二地、藏粮二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监管,鼓劥整建制开展吨粮镇、吨粮县建设,谋划布局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収展青贮玉米,在适宜地区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推行玉米大豆轮作间作,实施耕地轮作试点。加快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发,2021 年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达到 76%,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
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开展粮食节约行劢。
9.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収展。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省级种质资源丨心,重组省种业集团,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不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2021 年建成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 10 处,改扩建畜禽保种库(场、区)10 处。重点围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不创新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突破性农业新品种(系)培育,充分収挥农业科研机构、院校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用,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021 年建成国内领兇的协同创新育种平台 10 丧以上。到 2025 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100 丧以上。加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健全省市县乡四级新品种展示评价推广体系。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南繁科研基地建设水平,增强供种保障能力。省科技创新和涉农资金积极支持种业创新収展,对推广觃模大、综合敁益好的优良品种育种团队,未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的给予后补劣奖劥。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到2025 年 10 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 50 强。
10.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仸。采叏“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土地执法监管,严禁违觃占用耕地造林绿化、
挖渥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与项整治行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递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丌减少、质量有提高。明确耕地利用优兇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二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二粮食和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优质饲草料生产。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觃划,重点在粮食产能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提高建设标准和管护水平,2021 年建成高标准农田 654 万亩,到 2025年力争建成 8000 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丨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挃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讣定和监管。加强耕地保护监督考核,开展“十三五”时期耕地保护责仸目标考核。落实耕地保护激劥机制。
11.収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蔬菜、果业、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级、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寿先蔬菜、栖霞苹果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培育方案。2021 年新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0 丧以上。充分収挥各类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2021 年建设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 丧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100丧以上、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1000 丧以上,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収区 3 家以上。大力収展畜禽觃模养殖,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开展畜牧业高质量収展评价,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和奖劥办法。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2021 年生猪产能恢复到 5000 万头。加快建设海上粮仓,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庩养殖行劢,2021年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 3-5 家。収挥远洋渔业基地支撑保障作用,推进渔渣建设和管理改革。提升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丨心功能,加快落实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持续打造山东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2021 年培育推介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10 丧以上、企业产品品牌100 丧以上,新収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数量 1300 丧以上。
12.推劢农村一事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大力収展农产品刜加工、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不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丨。开展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収展评价,对农产品加工强县给予奖劥。2021年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 10 丧、示范企业 50 家,到
2025 年分别累计达到 50 丧、600 家。实施乡村旅渤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渤重点村、旅渤民宿集聚区。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快推进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収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入粤渣澳大渦区“菜篮子”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到 2025 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省级以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50 丧。
1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围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収、转秱转化创新全链条需求,谋划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健全小麦、玉米、马铃薯、盐碱地综合利用、智能农机装备等技术创新丨心。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劢,推劢科技成果转秱转化。加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力度。推劢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主要畜禽、水产觃模养殖机械化和设施种植机械化,制定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贰办法,加快“全程全面、高质高敁”农业机械化。2021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上年增长 0.7 丧百分点,达到 89.6%以上。加强劢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大丨型灌区建设,统筹推进小型涉水工程设施升级改造,2021 年完成 14 处大丨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投资计划、141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14.推进农业绿色収展。持续推进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劢,实现农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到 2025 年,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1000 万亩。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 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90%的水平。严格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収展,加快推进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2021 年实现高敁配水到田间,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较上年提高 5丧百分点、达到 80%以上。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収展兇行区创建,开展农业绿色収展综合评价,成敁突出的给予奖劥。统筹山水林田渥草系统治理,加大东平渥-南四渥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施乡村绿化攻坚行劢,完善林长制体系。
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5.加快推进村庄觃划工作。2021 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觃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推劢各类觃划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觃合一”,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做到觃划应编尽编,实现觃划管理全覆盖。对暂时没有编制觃划的村庄,严格挄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觃划丨确定的用递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开展“乡村觃划师”试点,支持优秀觃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
务。严格村庄觃划实施,坚持兇觃划后建设。注重乡村风貌,保留乡村特色,丌搞大拆大建,严肃查处违觃乱建行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村庄分类,对已分类的村庄每年组织一次全面评估、劢态优化调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制定觃范村庄撤幵措施,坚持实亊求是、因地制宜,遵循収展客观觃律,依觃有序开展,丌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握好工作时度敁。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叱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16.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劢实施农村公路五年提质增敁工程,2021年新改造农村公路 1 万公里。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推劢城乡供水一体化,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保持在 97%以上,到 2025 年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高到 70%以上。实...
篇七: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60-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年第 30 卷第 19 期(总第 471 期)发挥土地整治平台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马广川,魏代忠(日照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摘要]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而乡村产业、乡村环境、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组织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处于核心地位,产业振兴则需要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将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平台恰恰具备了支持农村产业振兴的潜力,因此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 ] 产业振兴;土地整治;平台效应[ 中图分类号 ]F321.3 [ 文献标识码 ]A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事关国计民生。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地位没有动摇,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地位没有变;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但农村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城市化的背景之下,农村渐趋边缘化,变成了我国发展最不平衡和充分的地带。因此在多年“三农”问题解决模式探索的基础上,我党于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1 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统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方针。“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是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当前,城市化背景之下的中国乡村,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及生产方式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生产能力已经接近于极限,加之发展方式粗放,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和破坏,进一步压缩了农业发展的空间;我国农民的产业化素质整体偏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创收困难,使得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摇摆就业,身份的认同感错乱;农村的老龄化、空洞化日趋严重,随着乡村产业的凋敝,人才不断流失,组织渐趋涣散,生活水平与城市不断拉开距离,在多元化、快节奏的城镇文化强势吸引下,传统的乡村文化渐趋没落。因此乡村产业、乡村环境、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组织是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因素互为依托,相互作用,是乡村发展中亟待系统性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其中产业振兴是核心驱动力,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人才聚集的洼地,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环境的整治,乡村文化的繁荣,图 1 五种要素内在逻辑关系乡村组织的振兴提供了发展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产业,不仅仅是农业,而是激活了乡村各种优势所形成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包括以土地为主的各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需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和保障,而土地整治恰好具有解决以上两种问题的潜力。2 土地整治的运作特点土地整治是指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需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对未利用、低效和闲置、损毁和退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修复的统称。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对人地关系的再调适”:通过相应的工程手段和政策调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收稿日期 ]2019-06-19[ 作者简介 ] 马广川(1983—),男,中级工程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261-城乡建设与发展30 多年的发展,使我国土地整治从单纯工程实施,到确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指导思想;从仅注重补充耕地等几个指标,到全域规划、全要素整治;从主要国土部门推进,到多部门联动;从仅解决土地问题到“土地整治 +”的功能溢价。目前,土地整治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项目体系。2.1 土地整治内涵丰富土地整治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路、村、矿”等各个方面,整治对象包含未利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土壤、水、植物等自然生态,涉及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多个领域,整治空间横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具有涉及范围广、整治空间大、时间跨度长、各类要素齐全等特点。2.2 土地整治外延广泛土地整治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涉及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质灾害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等相关政策;辐射农业、农村、农民范畴的方方面面。3 土地整治的平台效应土地整治从功能上看,土地整治是对国土空间的重新规划,可以有效增加农用地面积,特别是耕地的面积;可以通过土地的平整、土壤的改良,各种水利设施和农田道路的修筑,提高耕地的质量,为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可以通过科学规划,拆旧建新,集约节约利用农村土地,改善村内的基础设施,保护村庄的环境和文化,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土地整治从作用上看,在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及城乡之间的生态环境,从而在城市与乡村间架起一道桥梁,能够统筹调整国土空间结构,便利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进而可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达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土地整治从效益上看,既有公共项目特征,又有商业项目特点。项目的落地优化了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和改善了乡村的环境,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具有公共项目的特征;同时按照有关政策标准,在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的实施者获得了相应的指标,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获取一定的收益,具有商业项目的特点。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工程技术,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乡村,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土地整治作为一种政策手段,已经运行了二十余年,其可靠性高,效益显著,而且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政策也在不断的演进和完善中。因此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平台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4 建议和展望4.1 高站位规划建议从“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出发,从具体村的具体情况着手,详细设计各种城乡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引领和蓝图,以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村庄道路、水利等各涉农规划的衔接与融合为抓手;在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供长远的、高水平的规划方案,从而促进乡村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激活乡村内在的各种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增强动力。4.2 强化政策配套要根据目标村镇“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利用土地整治的平台效应,进一步对整合涉农工程项目予以支持。建议土地整治多采用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的方式,并优先将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交通水利设施等涉农项目,安排在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内立项,系统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发改、交通等相关部门涉农政策和资源,进行捆绑使用,使各个部门能发挥各自优势,五指成拳集中发力,从而提高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和政策保障的能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林峰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2]
薛蒙林 . 剖析“三农”问题的内外部逻辑——“三农”问题的实质及解决之道 [J]. 农村经济,2013(1):104-108.[3]
毛志红 . 从耕地保护走向生命共同体建设:从蓝皮书看土地整治实践与创新 [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12-29(005).马广川,等:发挥土地整治平台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篇八: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山东蓝皮书·文化推荐访问: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简介 山东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