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5篇

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5篇

时间:2022-09-05 18:40:09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5篇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乡村振兴研究综述概要: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显著的党和政府主导的特点,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这与欧美、东亚等私有制国家的市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5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5篇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 外 乡村振兴研究 综述 概要: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显著的党和政府主导的特点,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这与欧美、东亚等私有制国家的市场主导型的“农村再造”等模式不同;本文在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探究乡村振兴未来的研究演进态势。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经过两年多努力,已经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数量增长迅速,成果丰硕,研究内容相对较集中在乡村振兴的背景、内涵、主体、路径、误区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研究热点、重点、难点、痛点、密集聚团等特征,但研究的深度和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一、国内乡村振兴研究述评 (一)理论层面 1.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内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的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2017)、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韩长赋,2017);解决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及农村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问题要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李先军,2017;李忠华,2017;刘合光,2017)。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要求”既涵盖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农村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又顺应了国情农情变化赋予的新内涵,是对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理念的创新发展(陈秧分,2018;郭文琳,2018;李长学,2018;黄祖辉,2018;魏后凯,2019)。2.乡村振兴的主体。王春光(2018)、党国英(2017)等认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张丙宣等(2018)认为,乡村振兴应更强调政府、新乡贤、技术专家、企业家、创业者等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柴陈云(2018)则强调了政府的主体作用,认为政府是各类乡村振兴力量的整合者。林亦平等(2018)和刘祖云等(2019)认为,“城归”人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刘光合(2018)提出,总设计师、人民公仆、村干部、村民、各类智囊以及其他参与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只有各参与主体充分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把伟大蓝图一步步转化为梦想成真的现实。3.乡村振兴的重点。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类:一是价值重新定位观点。张军(2018)认为,破解乡村振兴的重点是预先对乡村的价值重新定位,引起各级决策部门的重视,进而开展相关各项工作;二是体制机制优化观点。黄祖辉(2018)认为当前乡村振兴的重点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

 城乡融合、城乡互促共进的体制机制。三是制度供给观点。刘守英(2018)提出,乡村振兴应该重点加大制度供给,解决过去“赶超”时期的二元制度体系。代水平(2019)认为,要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强化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四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刘合光(2018)认为乡村振兴有四个关键战略重点:分别是“战略目标、总体要求、关键要素和关键难题”;高兴明(2017)认为乡村振兴有农业产业等 10 大战略重点。4.乡村振兴的路径。关于乡村振兴的路径观点颇多,代表性的有五类:其中,郭晓鸣(2017)指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包括基本动力、支撑、手段和指向。刘合光认为(2018)关键路径是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张丙宣(2018)认为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即技术创新和包容性制度建设是重要的发展路径。黄祖辉(2018)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的协同路径。邢成举、罗重谱(2018)认为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振兴的四大路径。韩长赋(2018)认为,通过“五推进、一加强”的具体措施,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层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陈志国等(2019)认为,农耕文明、乡绅、宗族、民俗的传承发掘保护利用来助推乡村振兴。5.乡村振兴要避免的误区。郭晓鸣(2017)认为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如果选择不当,就会走入歧途,以致后患无穷,因而规避乡村振兴的潜在风险确有必要。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振兴要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特别是要防范出现过度行政化、形式化等问题(陈岳堂、熊亮,2015;肖琴,2015;郭晓鸣,2017)。6.理论层面研究的不足。研究成果多属于“解读”性质的,尚没有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经典学科的理论深度融合,更缺乏将乡村振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治理”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相关的理论构建。

 (二)实证层面 截至目前,实证层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影响较大主要有两类:1.乡村振兴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方面的。如陈秧分等(2018)通过构建一个包括 5 个一级指标、25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用计量模型分析了 2015 年中国 31 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得出了乡村振兴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的结论。韦家华等(2018)构建了一个包括 5 个一级指标、28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广西荔浦县的一些农村进行了实证检验。2.对策性的研究,即选择一个样板,按照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的范式进行研究。如杨新荣等(2018)以广东省为例,在总结以往各阶段农村发展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进行了分析。龙晓柏(2018)等根据英美乡村演变特征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我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黄祖辉(2017)对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状况做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刘彦随(2018)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一些问题。田毅鹏(2018)对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王密兰(2018)、吴昊(2018)等在总结日本农村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我国乡村振兴应该借鉴的对策,如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保护传统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等。实证层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对中国西部这一迫切需要乡村振兴的区域的研究几乎没有;二是所提对策多属于“照搬”中央的政策,缺少针对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难题的前沿性探索。

 二、国外乡村振兴相关研究述评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外与乡村振兴的提法基本没有,但是关于农村发展(Ruraldevelopment)(近年也有称为 Ruralrevitalizing 的)的研究成果却不少,与本文关系密切,且对我国乡村振兴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针对欧美传统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的研究 此类研究的主要是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下,农村的变革和发展问题,JDVDPloeg 等(2009)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农村的多元价值功能;Marsden 等(1993、1999)认为,欧盟国家要注重生产“不可进口”的农产品(non-importable),如美丽的景色、自然价值等;Harrison(1994)等认为,欧盟各国农业的组织形式应该由基于规模经济的垂直管理向弹性模式转变;KarlheinzKnickel(2008)提出,农业和农村的功能应该由过去的农产品供应者向多功能化发展;HenkRenting(2003)探讨了食品供应链缩短后对乡村的影响。王文龙(2016)研究表明:日韩乡村建设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应循序渐进地推进、充分尊重农民利益并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乡村建设政策应根据时势变化不断调整。黄经南等(2017)荷兰城乡规划的借鉴:深入了解村庄现状,正确定位乡村规划,了解农民的状况和需求,尊重农村固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特性,体现城乡规划正确的价值取向。王习明(2014)美、法等国的兴农经验表明:以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能提高农业产量和劳动效率。

 (二)针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除了依据发展经济学原理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问题提出的诸如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教育医疗公共产品投入、市场化改革等(CharlesKirubi,2000;ATorre,1998;ACristovao,2000;GPGreen,1999;TMars-den,1996;PJacobs,2000;SJMar-tin,2004)经典

 学说外,最新的研究有:NigelKey(1999)实证发现,合同农业(contractfarming)对农业产出、就业、新市场、降低价格具有显著作用,AngelaTregeara(2007)发现,农产品质量认定对农村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 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乡村振兴中的国家水平指数、明确乡村振兴的水平测度维度、计量方法等。这样对今后的定量研究还是发展评估都极为不利。

 (二)条件好的研究多,条件差的研究少 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而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差的欠发达地区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更少,事实上理应更加受到关注,但却呈现出地域性的不平衡。

 (三)针对乡村振兴研究多,与扶贫攻坚 结合研究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央强调要与脱贫攻坚协调推进。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是研究农村发展问题,只是研究对象或发展阶段不同,割裂开分别研究不符政策导向,实际意义都不大,成果的指导性也不强。

 (四)发展经济方面研究多,综合其他方面研究少 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是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生活保障、生态宜居等诸多方面的关联度很高,相互有很大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痛点也一样在其他方面都在不同程度的体现,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全面推进,注重一体化协调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 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显著的党和政府主导的特点,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这与欧美、东亚等私有制国家的市场主导型的“农村再造”等模式不同;因此,在学术上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为指导,抽象、总结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一)中央的精神要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

 中央的精神是针对全国的大政方针,各地具体条件千差万别,在制定地方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时,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一定要在保证中央文件基本原则的条件下,精准识别,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体现本地特色,防止死搬硬套和形式主义,再走弯路。

 (二)加强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研究 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整体上呈现为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成果数目庞杂,综合性、系统性成果缺乏,总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理论难以满足蓬勃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构建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虽已有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但政策宣讲、文件解读占比大,理论化概括不足,深度有限,实证研究亦不多,难以达到对实践的指导,系统性理论研究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制定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策略 今年底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后,除政策兜底外,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一直还存在,按照乡村振兴的“20 字方针”,根据研究制定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方略,对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更加重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才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困难很大,差别化更加明显,重点在改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条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进人民福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方面更加需要加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

 (四)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逐步建立乡村振兴国家水平的维度、指标等体系,为今后的研究、评估、预测奠定基础。各地下一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应当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指标体系,进一步探索、构建本地城乡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

 (五)研究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新型乡村集体经济要在自愿、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由农民自己组织。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但各有侧重,政府承担制度设计和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及社会治理;企业投入资本、技术、组建经营网络;社会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文化、公益服务事业;当地农民既是劳动者、也是各项事业的参与者;外来人员既可以作为个体劳动者、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单纯的消费者。把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引入

 乡村,逐步形成以乡村经济振兴为先导、以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舒适化为基础、以乡村治理有效为保障的一场重大乡村变革。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摘要:青海作为除西藏外藏族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在我国甚至是亚洲都有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也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就认识到了乡村的发展重要性,因为它们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各国为了促进乡村的发展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乡村发展模式。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可一定的经验。

 外国对于乡村的研究比较早,更早的注意到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里多以发达国家农村的发展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提供给我国农村发展一些经验。

 1.1 乡村演变及政策 美国 R.D.罗德菲尔德的《美国农村的变迁—原因、后果和可供选择的对策》(1978),这本书表述了有关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变革的历程、现状和问题,以及人们看待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各样观点的办法。美国农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第二是新政阶段(1930-1945),主要以农场和农民为中心;第三是战后阶段(1945-1960),贷款和技术支持计划仍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和工业发展,

 更加注重联邦和当地政府的结合。目前,美国乡村经济增长稳定,农场仍是美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所以美国对于农场经济尤为重视。

 1.2 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 各个学者对于乡村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不同,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国家乡村发展模式。

 美国农业社会学家埃弗里特·M.罗吉斯和拉伯尔·J.伯德格的《乡村社会变迁》(1988),从职业、家庭等方面论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发展与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制约农村现代化的种种因素。并总结了国外乡村发展的几种模式,如日本高效农业模式、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印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色列的乡村服务中心建设模式、英国农村中心村建设模式、美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等。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1990)、Milkove D(1990)、Martin A(1980)中说到了“城乡互惠性的美国乡村发展模式”,通过建设联通城乡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促进这个地区商品的流通,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个性化小镇,也就是以城带乡,以城镇的特色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加快发展,通过法律体系、农业科技、大额补贴、财政投入这几个方面进行支持;建立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为从事农业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1.3 乡村研究现状

 在论述国外乡村发展现状时,恩格斯在《反社林论》(1976-1978)《自然辩证法》(1955)中,提出了“城乡融合”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为主线,研究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视资本主义条件下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及矛盾现实,分析了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必然性,提出消灭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过程,城乡关系最终由分离和对立演变为重新融合与统一的状态等相关理论。

 1.4 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改造方式,乡村发展模式都有了明显的成效,我国正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探索,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使得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第一,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调整城乡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特别是工业布局,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向三四线城市转移,重新定位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第二,以保障激励为目标,发挥村集体和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在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医疗、养老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保障;第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改革创新,我国助推乡村振兴,依赖的重要生产要素就是土地;第四,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发挥人才优势;第五,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在上述发达国家的农村发展模式中,都强调了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让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农民,帮扶农民。

 2 国内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国外学者仅仅局限于本国自己乡村发展的研究,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几乎没有,又因为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才提出,我国专家学者都把其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并且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一个研究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2.1 乡村演变及政策 文宏在《建国以来乡村振兴路程回顾及未来展望—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2019)中谈到,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城市优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在价值定位上,由支持城市发展转变为补齐短板发展,再转变为城乡共荣发展;在发展任务上,由乡村建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再转变为乡村振兴;在发展特性上,由国家主导转变为引入市场,再转变为市场分配;在城乡关系上,由乡村单方发展转变为城市带动乡村,再到发挥乡村的主导作用。

 2.2 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 费孝通认为,“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而“乡村发展模式”则是指乡村经济发展结构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某一地区选择的乡村发展战略和乡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地域特色的、能够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概况。每个地区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以下梳理了各学者关于乡村发展模式的文献研究。

 陈荣彬、姚晓东、张永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2018)中业提到了几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吉安模式、虞心小镇模式、袁家村模式。虞心小镇模式以“虞”文化为主题,结合山水茶竹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虞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田园综合体;袁家村模式主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典型代表。

 王松良在《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一以福建乡村调研和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为例》(2012)中说到了福建省乡村发展的几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汀塘模式、培田模式、福田模式和林炳模式。

 2.3 乡村研究现状 王甲迎的《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2017)中提到,在国内,关于乡村研究的现状主要有:陆羽荣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并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黄克亮则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广州新农村建设,研究如何推进广州省的乡村建设。

 3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研究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笔者发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和认可。可以由此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国外的城市化进程比较快,乡村问题很早的就突显了出来,所以学者关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和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乡村发展模式。得出的结论都是较

 一般的模式,对于涉及特殊地区的一些特殊的发展情况,国内的研究则较少,而且也不全面,比如说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地形较复杂的地区的发展模式就少之又少,而且对具体案例深入具体分析的研究也不多见。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趋势,同时这些研究方面的缺少也就是本次课题研究有待突破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Berg L, Wintjes A. New"rural lifestyle estates"in The Netherland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0(03). [2]高强,王富龙.美国农村城市化历程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2(05).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现状及对策

 一、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报告将乊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乊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乢记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丌同层面对推劢这一重要战略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1、2017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乢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巟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厕所问题丌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丌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巟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巟作来推进,劤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问题,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

 “小康丌小康,厕所算一桩”。在习近平总乢记高度重规和关心推劢下,一场“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置于城乡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部署推进。厕所革命,成为推劢乡村振兴、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发力点。

 2、2017 年 12 月,习近平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丌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农民获得感和并福感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关键所在。

 当月,“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的中央农村巟作会议召开。在会上,习近平总乢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三步走”的目标任务、“七个坚持”的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八个“要”……会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部署。

 3、2018 年 1 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 ——下好这样一盘大棋,讲究的是充分观局谋势、通盘考量。乡村振兴的成功实施,幵丌能只靠发展农村,更需要站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精准把握。因此,习近平在此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将乡村振兴置于“积极推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的高度,强调要“突出抓好”。

 4、2018 年 2 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劢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乊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总乢记提出“扎扎实实”这四个字的要求,言简意深。“实干”,也是习近平推进巟作一以贯乊的要求和标准。这个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 20 个、新世纪以来第 15 个指导“三农”巟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5、2018 年 3 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巟作的总抓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干?习近平提出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强调推劢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总乢记为我们搭建起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6、2018 年 4 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丌是坐享其成,等丌来、也送丌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劣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并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总乢记在 2018 年新年贺词里的“金句”,激劥着亿万国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靠的仍然是这两个字——奋斗。

 7、2018 年 5 月,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确保到 2020 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小康丌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丌平衡丌充分的发展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最艰巨最繁重的脱贫任务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推劢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摆脱贫困是前提。

 这个月,习近平总乢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乡村振兴战略觃划(2018-2022 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劢的指导意见》。这两份具有行劢指南意义的重要文件同时审议,正是总乢记对于“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要求的直接体现。

 8、2018 年 6 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劥外出

 能人返乡创业,鼓劥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亟待广大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也始终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才能、实现作为的广阔天地。

 9、2018 年 7 月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乢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劢。”

 ——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在此次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划重点”: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推劢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劢性、创造性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劢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并福感、安全感……

 从实施途径到目标效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内涵就蕴含在总乢记的重要指示中。把握好这些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找准了方向。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nagement Science & Economics

  38

 2021·6

  《华东科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甘迪龙,曹

 明,丁中军 (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不遗余力地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相对应的,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更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农村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与理念,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本次研究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核心主题,对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助力农村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战略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辽阔的国土有农村和城市,大量的农村当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处于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优越导致这些地区的农村常年得不到国家重视,因此也无法获得上级的资助与支持,这对于偏远地区农村发展造成制约。偏远农村较为闭塞,无法充分接触到现代化技术,同样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避免这种农村发展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由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均是确保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使得全国的乡村政策形成统一,对不同乡村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对农村结构的全面优化,强化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1.1 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存在多种地形地貌,而对于农村而言,地形地貌是一种直接性的影响因素,造成农村与农村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资源不平衡、地形地貌复杂而出现多种多样的情况。不同的农村发展地区获得国家相关的投入、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无法获得充足的支持与投入因此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一点在东西部农村等偏远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相反,沿海地区的农村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因此可以获得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的机会也更多、资源更加丰富[1] 。因为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极其不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

 1.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单从现阶段不同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来看,造成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产品销售,低价销售农产品致使农民收益大大下降,并且单一的收入来源使得农民不得已选择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当地的农业发展劳动力严重流失,使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部分都会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农村产业出现闲置或者是粗放式经营,收入依然不如意,长此以往,农村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致使农村经济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大幅度下降。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2.1 农业机械发展农村经济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农村产业化,并且农村产业化需要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全过程中的核心工作,通过农村产业化可以最大程度上将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体现出来,从根本上振兴地方农村经济[2] 。具体而言,落实农村产业化需要优化政策,兼顾均衡发展为目的,配合相关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构建农村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招商引资,招募大企业进村投资,发挥领头羊效应,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经验可以科学的组织与构建农村生产组织、经济组织,而这一点恰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建立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规模化经营发展,以统一化的农业生产取代小农产业经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农业效益与农业的产业化水平[3]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供销链,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

 2.2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村的主要发展任务当然以农业生产为主,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早期就立下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虽然至今仍未实现,但是可以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以发展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项目,虽然现如今鼓励多元化经济发展,但是农业作为农村的主产业,自然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所以说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将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产业,扩大农业规模发展。

 截至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乡村经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不遗余力地开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断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改革创新[4]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经济问题。发挥农村自身的优势,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农村的创新发展,上级部门可以酌情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技术投入,刺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经营发展模式。

 2.3 生产要素合理流通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构建科学的、完善的生产要素流动机制,这种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可以保证生产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合理性。农业市场上,多种多样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着,一些因素属于活跃因素,相对应的不合理的流通模式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素,只不过产生的是负面影响[5]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要素流通价值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可以选择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同时优化各项资源,最终才能构筑一种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策略的积极引导下,最大程度上构建全面的农业生产体系,相对应的人才供应也需要跟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机构需要现代化思想的农业技术人才予以支持,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6] 。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予以人才培养工作高度关注,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 结语 经过本次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持续进行。对于现如今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些自然因素成为制约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发展的负面因素,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农村之间发展存在悬殊的差距,地势好的农村地区可以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而偏远地区的农村发展就难以获得上级的自主与支持,这也是造成乡村经济长时间得不到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培养更加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在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产业,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拓展农村的经济收入渠道,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素珠,周颖烨,蔡麦浪,杜乐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06):225-226. [2]刘子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河北农机,2021(03):118-119. [3]滕飞.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经济管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 (02):9-10. [4]范慧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淘宝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03):130-132. [5]张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商展经济,2021(03):122-124. [6]佟元琪.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 。

 。. .。

 。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大量农业相关政策以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业农村工作重点部署也不断调整。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丰富,城市居民对农村需求转变;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当前不仅面临尚未解决的旧问题,还出现了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乡村衰落等新的现实问题(叶兴庆,2017),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研究不断深入,文献数量迅速增长且成果丰富,但对乡村振兴梳理归纳类文章较少,且现有综述多基于相对较少的文献作定性述评。本文试图运用文献计量法,以2015~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14 086篇乡村振兴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UCINET及NETDRAW软件,分析样本时间序列分布、文献作者分布、期刊和机构来源,基于关键词作词频分析、共现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可视化构建知识图谱等方法分析热点问题,把握研究动态,在探索梳理乡村振兴领域的演进路径和逻辑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研究提供参考。综合考虑文章收录的全面性,数据库的更新速度和检索的便捷性三方面因素考虑,文章检索数据库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文献发表时间设置为[2015-1-1]—[2019-12-31],在2020年1月3日检索操作,对篇名中包含“乡村振兴”的文章精确检索到18 943篇,过滤会议通知、会议综述、刊首语等非学术类文献,得到14 086篇样本文献,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钱贵霞,谷红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项目来源: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8NDA005);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批“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000-12102303)。作者简介:钱贵霞,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产业经济。摘 要:乡村振兴提出以来涌现大量研究成果。基于文献计量法,依托UCINET和NETDRAW软件,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乡村振兴领域相关文献做数据处理和内容挖掘,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战略提出后,学术界研究热度迅速提升,研究文献增长迅猛,理论体系不断完善。领域内初步形成核心作者群,包含一定数量的高产高质作者。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农”工作、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治理和城乡融合等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传统村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基层党建是领域内较边缘的研究主题。今后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新兴概念的深入探讨,传统研究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与创新,乡村振兴在各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探索,“互联网+乡村振兴”研究四个方面。关键词: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89 (2020)05-0029-12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20年第5期 总第63期· ·29

 二、乡村振兴总体研究概况(一)文献时间序列分布乡村振兴研究可分为两个时间段(见表1):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近四十年时间(以主题形式检索,结果显示我国乡村振兴相关的最早文章发表年份为1984年)。此期间虽有涉及乡村振兴的研究,但研究文献很少尚未形成研究体系。大多数研究文章并未以乡村振兴命名,文中乡村振兴的概念也多用其他语言表述,路光等(1984)采用“振兴乡村经济”的说法,此外还有“振兴山区经济” “振兴县域经济” “振兴农业经济”等提法,但文章相对较少。第二阶段是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之后。国家政策引领乡村振兴领域成为前沿焦点,学术界对乡村振兴的研究热度迅速提高,研究文献急剧增加且多角度展开研究,从宏观探讨逐渐到具体分析,乡村振兴研究不断推进,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趋势图反映乡村振兴研究产出随时间变化情况及学界重视程度的变化。由图1可知,2015~2016年发文量处于不足十篇的低产出水平;2017年10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重要转折点,发文量快速上升,当年突破300篇;2018~2019年发文量增长更为迅猛,2018年发文量突破6 000篇,达到最高增长率;2019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当年发文量仍维持在近8 000篇的高水平。钱贵霞等 :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年份(年)发文量(篇)198421985~2014192015320166201735820188014201912699注:此处年度发文量基于主题形式检索,图1及文章其他结果数据未标注均默认来源篇名检索表1 乡村振兴领域各年度发文量图1 乡村振兴研究文献年度分布9 0008 0007 0006 0005 0004 0003 0002 0001 00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文献发表量 (篇)(年)(二)文献作者分布十九大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大量增加。分析乡村振兴领域的作者发文数和发文被引数,有利于识别当前核心作者,并根据其成果把握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韩国明等,2016)。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发文量为10篇及以上的作者共13人(见表2)。截至2019年12月31日,郭晓鸣、郑凤田和王巍作为第一作者和合作作者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文量居前三,分别为18篇、17篇和16篇。其中,郭晓鸣主要关注乡村振兴的短板制约、突破重点及实践路径相关问题;郑凤田· ·30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20年第5期 总第63期排名1234567777888作者郭晓鸣郑风田王巍韩长赋贺雪峰刘奇姜长云刘良军龙花楼陈锡文黄祖辉韩俊李国祥数量(篇)18171615131211111111101010表2 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发文量为10篇及以上的作者从文献被引情况看,刘彦随,廖彩英和叶兴庆的单篇被引次数排在前三位(见表3),刘彦随2018年发表的《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被引次数最高,达356次,该文探讨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剖析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问题导向的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途径及研究前沿领域,在乡村振兴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力(刘彦随,2018)。刘合光在单篇被引频次排名前二十的乡村振兴研究文献中有多篇具有一定影响力;郭晓鸣、贺雪峰、陈锡文、黄祖辉在发文量方面超过10篇,且发表的单篇文献中有被引频次排名进入乡村振兴领域的前二十位,属领域内高产高质兼备作者。综上分析,可知乡村振兴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对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及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王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层治理、农村社区教育几个方面。从发文占比看,乡村振兴领域发文量十篇以上的作者发文总数为165篇,仅占该领域总发文量1.2%,表明该领域研究人员较多,发文相对分散。被引频次200刘彦随(2018,356)廖彩荣(2017,296)叶兴庆(2018,246)王亚华(2017,211)被引频次150~199张军(2018,195)刘合光(2018,161)陈锡文(2018,150)被引频次100~149张强(2018,146)黄祖辉(2018,146)郭晓鸣(2018,139)刘合光(2017,126)姜德波(2017,122)索晓霞(2018,121)王景新(2018,114)罗必良(2017,103)贺雪峰(2018,102)被引频次85~99唐任伍(2018,94)周立(2018,93)蒋和平(2017,88)朱泽(2017,86)表3 2015~2019年乡村振兴领域单篇被引频次排前20位文献的第一作者 (年、次)(三)载文期刊分布分析乡村振兴的主要发文期刊可更好显示该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情况,增加对该领域认识。· ·31

 截至2019年末,载文量位居前三的期刊分别是:《乡村科技》载文量361篇,约占检索文献总量2.6%;《农村经济与科技》载文量332篇,约占2.4%;《农村工作通讯》载文量219篇,约占1.6%。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发文量合计为1 839篇,占乡村振兴领域总发文量13.1%,表明乡村振兴领域文献分布广泛,集中度有待增加。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知网所属专辑以农业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I辑为主,反映研究期刊的学科分布特点。SCI、EI、CSSCI、CSCD及核心期刊来源期刊发表的乡村振兴文章共计1 794篇,仅占总发文量12.7%;在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里期刊层次和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综合两方面情况,表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四)研究机构分析乡村振兴领域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文最活跃,发文量近百篇,位居第一位。发文量排名前二十的机构里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农业农村部和新华通讯社,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92.8%,构成乡村振兴的主要研究力量。另外,从机构所在地域看,发文量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多数分布在北京、河北、湖北、浙江等东中部地区。此方面契合东中部科研机构密度较大,科研水平较高情况,所以乡村振兴发文量较多;另一方面反映东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程度更高,实践情况较西部地区更深刻。因此,今后西部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分析乡村振兴在西部地区的实施情况及优化策略,有助于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三、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分析(一)关键词词频分析词频分析法是利用关键词在某一领域出现的频次高低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陈泳成等,2015)。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中高频关键词排名前两位的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出现频次分别为6 135次和3 194次,属于该领域的基础关键词。位列三到十位的关键词分别为“‘三农’工作”(462),“路径”(374),“乡村旅游”(370),“精准扶贫”(295),“乡村治理” (294),“对策” (281),“农村” (276),“城乡融合” (261)。根据这些关键词可看出,学界对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方面研究较多,“三农”工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治理等关键词很突出,属于乡村振兴领域相关的主要研究内容,代表当前的研究热点。乡村振兴领域研究较广泛,一些词频过百但不居前十的关键词中很多为乡村振兴领域最近崛起的新热点。其或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近些年才出现,如“乡风文明” “农村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 “新型职业农民”,或是早有研究但与乡村振兴研究结合不久,如“合作社” “产业融合” “乡村文化” “农村金融”等。这些关键词频次虽不到前十,但出现频次较多,代表乡村振兴领域的小热点,发展潜力较大。(二)关键词共现分析1. 共词矩阵构造共词分析是共现分析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文献计量法,通过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其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次数,可反映关键词之间关系,分析其所代表的学科或研究主题的内部结构与联系(邱均平等,2014),以明晰热点研究领域。本文选择45个高频关键词,构建45*45 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作共词分析。如表4所示,“乡村振兴”与“路径”共同出现次数最高,有239次,即239篇文献同时出现过两个关键词,学界对乡村振兴相关的发展路径,实施路径和路径选择作重点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共同出现228次,可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学界对“三农”问题关注程钱贵霞等 :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32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20年第5期 总第63期度提高,体现学术界对政策的积极反馈;“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共同出现207次,结合乡村旅游出现频次排名居前的情况,可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旅游的研究热度大大提高,且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此外,“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乡村治理”共现频率也较高,说明其联系紧密。2.相异矩阵构造通过构造相异矩阵可将多值矩阵转化为[0,1]取值的矩阵,从而消除词频差距导致的统计结果不准确。在相异矩阵中,数值越大表明词与词之间距离越远,相关度越低;反之,表明词与词之间距离越近,各高频关键词间相关程度越高(丁绪辉等,2018)。表5为对高频关键词矩阵作转换得到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其中较小的几个数值为0.8123、0.8422、0.8626、0.8766、0.8838,即“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与“路径”,“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表明这五对关键词相关程度较高,与以上共词分析结果相符。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路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治理乡村振兴6 135102146239207166156乡村振兴战略1023194228107645489“三农”工作14622846276923路径23910773741679乡村旅游20764616370110精准扶贫1665497112955乡村治理1568923905294注:对角线的数值为该关键词的频次。表4 部分高频关键词共现词频统计矩阵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路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治理乡村振兴00.97700.91330.84220.86260.87660.8838乡村振兴战略0.977000.81230.90210.94110.94440.9082“三农”工作0.91330.812300.98320.98550.97560.9376路径0.84220.90210.983200.95700.97890.9729乡村旅游0.86260.94110.98550.957000.96671精准扶贫0.87660.94440.97560.97890.966700.9830乡村治理0.88380.90820.93760.972910.98300表5 部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三)关键词凝聚子群分析凝聚子群分析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优点是可简化复杂的整体社会网络结构,找到蕴含在网络中的各子结构及相互关系。通过45*45相似矩阵导入UCINET软件作凝聚子群分析(见图2)。乡村振兴研究大致分为四大类主题,每类主题又包括两小类主题:(1)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包括“乡村振兴” “困境” “问题” “对策” “农业”5个关键词。(2)乡村振兴理论相关及实现途径,包括“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 “农村金融”等20个关键词。(3)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导向及总要求,包括“乡村振兴战略” “...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振兴 乡村 现状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