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5篇

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22-10-14 08:50:08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5篇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县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安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5篇

篇一: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 科 技创新 的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县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安排,促进我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根据《中共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为总揽,以践行“两山论”、走实“两化路”为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一堡两能一样板”总体定位,着力建设“四地一枢纽一屏障”,加快建设武陵山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地,全面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二)目标任务。聚焦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强化种业提升、

 土壤改良、农机应用、农产品加工等关键领域从科技创新源头到推广应用全链条,塑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农业发展新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到 2025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4%。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一)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利用本县地理优势,全力申报武陵山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开展新品种试验、主推品种筛选、主推品种展示,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好“鸡”遗传资源挖掘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制定“鸡”保种和育种方案,对“鸡”提纯复壮,积极争取将“鸡”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围绕山银花、黄精、白术进行良种选育,筛选符合发展的道地优势品种,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在平凯街道、钟灵镇等地建设山银花、黄精种质资源圃和基因库,提纯复壮“渝蕾 1 号”优良品 种,全面提高良种覆盖率,选育山银花、黄精新品种 2个,完善山银花技术创新体系。实施“茶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茶叶”母本园建设,加强“茶叶”基地的保护和管理,持续提升茶叶品质。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开展油茶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

 (二)推进山地农机和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应用。围绕粮油

 传统产业和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引进推广农机智能作业装备和智能应用技术。立足服务产业优势区,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先进适用技术,到 2025年,完成高 标准农田建设 55 万亩,其中:宜机化改造共完成 2万亩、高标 准农田新增 28 万亩。稳步提升现代化生产水平,向现有产业规模要效益。

 (三)提升农业灌溉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灌溉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合理配置山坪塘、小型拦河坝(闸)

 、泵站、蓄水池等 田间水源设施。以钟灵水库中型灌区和孝溪水库中型灌区为重 点,对渠系进行节水改造,完善灌区现有工程体系,减少渠道输 水损失,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灌区灌排渠系配套、雨水集蓄利用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田 间工建设,推动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 理,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十四五”期间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7 万亩。

 (四)突出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研发。依托粮油、茶叶、山 银花、畜禽等优势产业,研发和利用初加工、智能筛选与贮藏、快速烘干等产后减损关键技术。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 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

 产后损失,延长 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引导龙头企业加快生物、工程、环保、 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促进茶叶、山银花、油茶、黄精等主导产 品精深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推进稻壳米糠、油 料饼粕、果蔬皮渣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提升增值空间。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经营效益好、吸纳就 业多、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精特 新”农产品加工企业。到 2025 年,农产品加工市级示范企业达 到 20 家。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 全提升行动,推广化肥农药“双减”、果树营养诊断配方施肥、 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探索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实施作物 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项目,推动绿色防控和病死畜 禽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和食用农产品合格 证试点,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1 个。指导县内“两品一标”认证企业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市农产品 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所有认证企业 100%纳入试点范围。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种植养殖生产企业占 比 达 100%。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持续举办中国()

 山银花节、武陵山中药材博览会,加大“边城故事”、“武陵遗风”、

 “山银花”、“毛尖”、“鸡”等公共品牌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到 2025年,新增 SC 认证 30 个,新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 100 个,新培育市著名商标 5 个、市名牌农产品 5 个,力争 培育中国驰名商标 1 个。

 (六)开展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创新。以中药材、茶叶、生态 畜禽、粮油、果蔬、油茶等为主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开展无 人机测绘、统防统治,采用覆膜或防草布结合水溶肥等实用技术, 探索高质高效实用种植技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 展绿色粮油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和特色粮油产业示范,着力打造一 批高标准的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推进“菜篮子”生产基地建 设,促进蔬菜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引进和开发各类适合本地生 产的名特优蔬菜新品种,提升蔬菜生产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加 快生猪良种化改造,提高种猪场繁育能力,推广特色生猪养殖和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加强对现有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改 造,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智慧化养殖基地。

 (七)注重冷链保鲜技术创新应用。实施三大农产品冷链体 系建设工程,即:以中药材、茶叶为主的经作冷链体系,以“秀 山鸡”、生猪等为主的畜禽产品冷链体系,以粮油、蔬菜为主的 生鲜粮蔬冷链体系,完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基

 本建立起农产 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体系。集成应用农产品自动化采收(屠宰)

 、快速预冷、高效商品化处理、智能仓储物流、绿色保鲜、冷链耦 合等关键技术。

 (八)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大力推广病虫害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创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夯实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基础,积极开展植保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与普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扎实开展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建设和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优质安全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

 (九)强化资源利用与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深化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结合锰矿产业全面退出转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示范运用。加强山地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治理。实施市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区、地膜监测点,对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实施减量替代技术。创新推广稻田种养、林下立体种养等技术与模式。

 (十)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 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关联分 析,探索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信任农业、认养农业、可视 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农村电商驱动。依

 托全市农业农村大 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我县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促进涉农领域数 据整合。积极开展茶叶、中药材、生猪、土鸡、油茶等重要农产 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涉农大数据产品生产、发布和应用; 以兴隆坳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探索开展智慧农业建设试点示 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创新数字乡村市场化发展机制,营造各类主体参与数字乡村发展氛围。推进农村数字惠普金融服务到村,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三、全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武陵山区科技创新示范园。围绕粮油、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创建市级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武陵 山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地。对接市内外科研院所,联合 相关产业优势区县创建山银花产业联盟等高水平专业性强的产 业技术联盟。聚力推进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园区建 设成为我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新兴产业 孵化基地、智慧农业产学研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二)建设和利用各类平台和系统。建设农业资源大数据中心、农业生产应急指挥平台、农产品溯源平台、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溯源扫描 PDA 及生长可视化系统、水肥智能作业系统、智能植保监测预警防治系统、耕地环境动态监测系统;

 建立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和“三农”气象服务网,依托“互联网+”建立多渠道的直通式服务网络。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云平台,有效衔接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三)建设武陵山区各类研发创新中心。引导茶叶、中药材、油茶、土鸡等产业领域市级科研院所在设立分支机构,为产 业提档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新建武陵山()中药资源产业化 技术研究院,建立武陵山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和武陵山优 质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建成市油茶研发中心,建设油 茶高产高效示范园,推进油茶精深加工增值。推进中国()

 山银花研发中心、茶叶研究中心、鸡研发中心、动物疫病检 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 业服务中心。

 (四)统筹推进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1320”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即:“1”,依托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清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官庄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成“20”个农产品加工园、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引导和支持科技要素、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形成对各特色产业的强力引擎作用。

 (五)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推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行农技人员轮训计划,每年培训农技人员 100—120 人左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利用市科研院所、涉农院校的作用,推进院地(企)

 、校地(企)合作。整合、组织和发动 涉农企业技术推广力量,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行精准化、专业化农技服务、集成示范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 95%。利用互联网理念,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涉农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探索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激励企业承担更多农业科研项目。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型精英企业,组织认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支持涉农企业承接和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工艺化研究应用,支持涉农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或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培育一批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建设 (一)招引集聚高层次人才。落实《自治县激励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深入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等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鼓励高层 次

 人才来我县从事创新研究,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集 聚,吸引本县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对接落实国家、市级 重大人才工程、人才专项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政策。完善乡村 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农业 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坚持把人才作为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第一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政府主 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自主 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措 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依托国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国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现代农业产业技 术体系创新团队,培养和凝聚科技创新人才。健全农业农村科研 立项、成果评价机制,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兼职兼薪、分享股权期 权、领办创办企业等激励措施。

 (三)持续培育科技推广人才。实施农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建成一批“科技小院”,大力培养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和电商学院人才培育 优势,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四)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出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县级基础人才库,开展

 专业 化精准化培训。积极参与市百名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评选表 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发放补贴。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调。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统筹指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

篇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18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 XX 镇 XX 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新 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 75 户 22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 XX 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 2020 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 11822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 2000 亩(在 25 度以上陡坡地、沟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 2000 亩,每

 亩按 3—5 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 6个以上;种植茶叶 6665 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 3000 亩(在XX 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 1000 亩;在打靶场片区实施古茶园留养 2000 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 6 个以上,建成 XX 村茶庄园 1 个、XX 自然村茶村庄 1 个;积极打造“四个 1000 亩”林果园建设,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甜樱桃 1000 亩(按照每亩 10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 元),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 1000 亩(按照每亩 6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 元),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 1000 亩(按照每亩 4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 元);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红李子 1000 亩(按照每亩 7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 XX 村属城郊结合部和 XX 高速路XX 二级路、XX 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四个 1000 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 15 公里,建设田园休闲景观亭 15 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 XX 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 8 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 4 个以上花卉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 800 多户;成立 4 个以上“四个 1000 亩”林果园专业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 3.2 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 30 公里,实现村组道路 100%硬化。架设农

 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 20 公里,建设蓄水池 18 个 1000立方米,进一步改善 800 多户 3200 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 40 公里,安装变压器 4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 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 盏,建设公共厕所 10 个,建设垃圾收集池 30 个。做好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 XX 公路和 XX 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对 XX 河 XX 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

 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 XX 村 47 户“四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

 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设 XX 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所 1 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 XX 村山歌队、合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

 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有 5 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 7 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提升运用好 XX 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

篇三: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于村级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六篇】

 关于村级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六篇】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XX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村级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的文章 6 篇 ,欢迎品鉴!

  【篇一】村级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20XX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xx 村在联镇包村单位帮扶和 xx 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巩固脱贫成效和实现贫困人口全脱贫、深入推动乡村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升为民办事服务水平、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

 一、年度工作目标

 (一)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加强对帮扶干部一帮一联工作指导,紧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八有一超指标,巩固xx户xx人脱贫成效,不折不扣完成剩余x户xx人全部脱贫。

 (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统筹推进特色农业强优、生态环境优化、文化繁荣兴盛、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力争超过 xx 万元。

 (三)基层建设全面加强。抓好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力,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大面塘、xx 支部建设,发展 1-2 名党员,培养 2 名以

 上入党积极分子。

 (四)为民办事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为群众解难事急事,公开承诺办理一批实事好事。加快推进佛子山至旱田百香果基地xx米产业配套道路硬底化和大面塘农田水利 xx 米排水项目建设。

 (五)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构建。推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监会、合作社社监会建设,加强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强化疫情防控责任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施行精细措施,确保完成全面脱贫硬任务。一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二是结合村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帮扶工作到位。积极主动收集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意见建议,优化措施提升业务指导水平,每月编写《精准帮扶指导书》统筹安排帮扶任务并抓好帮扶干部一户一册一卡业务培训。及时合理编排入户帮扶时间安排并通过微信、短信、电话、QQ 等方式提醒帮扶干部。三是扶志加扶智,引导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紧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八有一超指标,巩固 xx 户 xx 人脱贫成效,不折不扣完成剩余 x 户 xx 人全部脱贫。四是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筹措资金帮扶 xx 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二)依托有利条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一是培育发展林下

 鸡强优产业,推进龙头企业 xx 华源农牧有限公司种养生态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养鸡大户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品质,加快 xx 村民合作社与 xx 华源农牧有限公司标准化鸡舍项目建设。二是继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程,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各自然村风貌建设;努力筹办高水平文艺活动,传播乡村文化正能量,树立良好村风村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力争超过 xx 万元。三是贴心服务企业,协助做好就业扶贫车间 xx 县电子有限公司、xx 县服饰有限公司、xx 县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疫情防控和用工招聘工作,有力有序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四是积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争取再建设一批村级集体经济重大项目,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增加稳定收入。

 (三)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一是督促指导党总支部及下设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建工作台账,抓好党员干部培训,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引导热心为民服务的致富带头人、新乡贤向党组织靠拢,培养发展党员 1-2 名,培养 2 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三是结合 xx、xx、佛 xx 革命历史底蕴,编写《xx 村抗匪保家革命史》。加大 xx、大面塘党支部阵地建设力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四是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实在为民办事。一是以店小二服务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统筹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xx 至旱 xx 果基地 xx 米产业配套道路硬底化和 xx 农田水利 xx 米排水项目建设。二是培育弘扬良好作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为群众解难事急事。三是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开展节假日嘘寒问暖慰问活动,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五)构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以自治为核心激发群众活力、以法治为保障强化治理意识、以德治为支撑培育文明村风,推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是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坚持四议两公开程序,加强村监会、合作社社监会建设。三是积极主动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防止发生村干部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四是强化疫情防控责任,充分发挥群众群防群治积极性,贯彻执行农村疫情防控十严格措施,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

 (六)全力以赴完成 xx 镇党委政府、帮扶单位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二】村级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县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全州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我乡结合实际,特制订 20XX 年乡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20XX 年工作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的总体思路、奋

 斗目标和核心任务的指引下,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乡乡村事业的不断发展。

 20XX 年的奋斗目标是:脱贫成果更加优化,奔康基础更加坚实;乡村旅游更加规范,业态更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全面,群众生活更加便捷;生态建设更加有效,山清水秀更加宜居;乡风文明更加浓厚,精神面貌更加改观;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一、强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结合我乡实际扭住传统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两大产业发展。

 (一)种养殖业合理调整。在对现有的传统种养殖业巩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种养殖业合理布局和调整,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相关种养殖业的品种淘汰和换代,同时,重视同质化发展的影响,根据产业布局、阴山阳坡等地理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适合本地方发展的其他品种,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年内重点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强电商平台综合利用,建立以合作社,小规模连片联户经营方式,推进种养殖业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提升种养殖品质,推进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

 (二)重视农副产品安全。以绿色、安全为种养殖要求,发展好生态种养殖。大力推进农技服务,提高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在抗病虫害、品质保证、品牌建立上不断提升。年内重点计划: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农技培训,并依托扶贫在线科技咨询和驻村工作队农技服务进一步实现农技帮扶全能全时体系建设。

 (三)推进乡村旅游提升。着力巩固藏寨的乡村旅游发展成果,通过服务、管理质量提升,促使藏寨的旅游接待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增强藏寨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挖掘各村寨的文化元素,建立以藏寨为中心的乡乡村旅游线,逐步丰富乡域内乡村旅游业态,加大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嘉绒五屯文化的特色,不断增加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旅广度融合。年内重点计划:利用藏寨 4a 升 5a 契机,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规范建设,推进摊位整治、风貌提升、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等提档升级,积极探索具有辨识度的旅游农副产品;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村九龙湖天空之眼度假营地建设,逐步乡三个村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抓实生态建设,着力推进乡风文明

 在乡村振兴工中,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乡风文明,促进二者联动协调互补发展,整体提升乡宜居宜业的发展水平。

 (一)做好乡域生态管理。切实落实好河长工作制度,管控好辖区内水源地和水功能区,保护好辖区内河道、沟渠

 的设施,严控污染;以村为单位,依托林业管护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职责认领到位,管护划分到位,巡逻落实到位,管理好乡一方水土。年内重点计划:建立起全乡生态管理监管体

 系,强化管护责任、职责、整改、追究等环节,从管的到向管的好转变。

 (二)激发乡风文明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大力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俭为美道德情操,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遏制婚丧嫁娶高额礼金、乱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年内重点计划:引导各村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要求修订村规民约,增强村规民约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约束力;引导各村进一步规范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等道德评价组织;充分利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以传统节庆为依托大力发展村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同时,强化辖区派出所和驻村工作组监管防控,防止群众活动被外来非法组织等利用。

 三、立足乡村善治,构建有效治理体系

 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强化党支部核心地位,提升村委会办事能力,大力弘扬法治理念,提高德治水平,营造清明、活力、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强化支部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进一步巩固党支部核心地位,强化党支部在村内重大事项、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乡村党组织运行规则、议事决策程序、严实落地三会一课和党员思想体检积分评星先锋公约等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政治力、凝

 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年内重点计划:乡党委进一步强化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学习,充分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进一步通过三分类三升级加强党支部建设,对在外流动党员加强管理。

 (二)完善村民自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引导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一定两议三监督,积极试点推行一肩挑。年内重点计划:强化村主任学习提升,着力后备干部发现培养,持续推进廉洁教育,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

 (三)大力弘扬法治理念。积极推进法律进村,加大涉农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提高村民群众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立起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和乡人民政府,在矛盾调解、社区矫正、治安防控、打击黑恶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年内重点计划:利用农民夜校、两联一进、村内节庆等活动平台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和乡人民政府联合工作能力,建立起联防联控、共管共治体系。

 (四)积极推进农村德治。依托孝、善、和、俭理念,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正确引导和发挥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

 妇女等对象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年内重点计划:把各村登高望重人员充实到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建设中,进一步引导建立良好德治环境。

 四、夯实民生保障,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通过解决村民实际关切,积极落实好民生保障政策,让村民有紧急救助,无后顾之忧,充分彰显党和政府关心关怀,提升幸福指数。

 (一)大力巩固脱贫成果。按照户脱贫、村退出的指标,全面做好全乡脱贫攻坚成果巩;继续开展好回头看,回头帮确保收入达到当年国家现行标准,同时确保脱贫户的增收路径扎实,增收途径多样。年内重点计划:顺利完成 5 户 20 人脱贫;对 2014年以来的脱贫户和退出的贫困村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致富能力;进一步建设四好村和集体经济建设,实现村集体发展的实力提升。

 (二)筑牢基本保障基础。继续加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征缴,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在政策支撑下加大对高龄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人员的关爱关怀,运用好大病二次救助、民政临时救助等措施,发挥在危急时刻的民生救助作用。年内重点计划:进一步加强基本保障的动态监控调整,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指导村民利用基本保障政策扶忧解困。

  (三)着力解决群众关切。切实关注全乡群众的教育、健康、就业等切身问题。落实好教育政策,确保全乡适龄儿童 100%入学,确保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民健康工作做实做细,在推进健康教育,医疗报销政策解释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宣传力度,通过就业政策带东富余劳动力就业。年内重点计划:强化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落实好教育、健康等扶助政策;联合就业职能部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公告的发布,落实好就业政策,建立起推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乡村特点,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实际,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以便民利民富民为要求,着力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旅游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入库、申报和建设。年内重点计划:增强藏寨通行能力,建设藏...

篇四: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21 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新全镇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市 2021 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1 年 1 月—3 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1 年 4 月—6 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1 年 7 月—9 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

 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2021 年 10 月—12 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工作内容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 20

 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21 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 10 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21 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五、工作职责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 VCR 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资金来源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七、考核评比 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按照市级《考核细则》对各行政村采取不定期检查考核。各行政村要定期总结、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好影像资料,考核结果将纳入到各行政村年末绩效考评中。

篇五: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振兴项目建设 规 划 方 案

  xxx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xxx 年 xxx 月

 1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1

 第一节

 规划背景 ................................................................................................................................ 1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 3

 第三节

 村庄建设现状 ........................................................................................................................ 8

 第四节

 现状问题 .............................................................................................................................. 13

 第五节

 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 15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16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 22

 第一节

 产业现状与问题 .................................................................................................................. 22

 第二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 .................................................................................................................. 24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 .......................................................................................................... 31

 第四章

 村庄总体规划 ........................................................................................................................ 45

 第一节

 规划思路 .............................................................................................................................. 45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 46

 第三节

 村庄规划 .............................................................................................................................. 52

 第五章

 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规划 ....................................................................................................... 62

 第一节

 村庄公共设施整治与建设 .................................................................................................. 63

 第二节

 村庄风貌整治与建设 .......................................................................................................... 89

 第三节

 安全防灾设施整与建设 .................................................................................................... 107

 第四节

 环境卫生设施整治与建设 ................................................................................................ 110

 第六章

 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引 .................................................................................................. 118

 第一节

 指引对象 ............................................................................................................................ 118

 第二节

 指引思路 ............................................................................................................................ 119

 第三节

 设计理念 ............................................................................................................................ 119

 第四节

 具体措施 ............................................................................................................................ 120

 2第七章

 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 136

 第一节

 规划期限 ............................................................................................................................ 136

 第二节

 整治原则 ............................................................................................................................ 136

 第三节

 整治目标 ............................................................................................................................ 136

 第四节

 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计划 .................................................................................................... 137

 第八章

 村庄建设管理规划 .............................................................................................................. 143

 第一节

 村庄建设管理要求 ............................................................................................................ 143

 第二节

 宅基地管理要求 ................................................................................................................ 147

 第三节

 村庄集体土地管理要求 .................................................................................................... 148

 第四节

 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 149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 149

 附表一:村庄主要建设与整治项目一览表 .................................................................................. 152

 附表二:村民住宅改造建议表 ...................................................................................................... 162

 1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党的党中央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xxx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

 2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xxx 年 xxx 省委一号文件从区域化布局、产权化配置、合作化组织、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六个方面入手,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进行部署。

 xxx 年 xxx 月,《xxx 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批,xxx 片区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 xxx 县面临新的脱贫和发展机遇。

 二、项目背景 xxx 年 xxx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 xxx 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选择2-3 个村庄作为试点,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xxx 县 xxx 镇xxx 村被 xxx 省选定为试点村庄,开展以村庄整治为主的村庄规划。

 xxx省委、省政府为为落实党中央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x 年 xxx 月做出《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重大战略部署,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近 5 万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这对改善 xxx 省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xxx 村作为 xxx 省 xxx 年基层建设年帮扶村,已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村民迫切希望改变当前村

 3庄面貌及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各方面设施,实现农村现代化。为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根据国家和 xxx 省有关规定及政策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x 县位于 xxx 省......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 xxx 村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昼夜温差大,且具有“冬冷夏凉”的山区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8℃左右。

 (二)地形、地貌 xxx 村海拨 950-xxx50 米,处于 xxx 深山区,是典型的山区村,四面环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中低山、丘陵、河谷等。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储量不明,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村庄北侧有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以及黑崖山、片崖,山势陡峭,奇险无比,分光秀丽,景色优美。

 (三)自然灾害

 4全村自然灾害以旱、大风为主,虽然降水较多,但因降水而引发的水灾没有,未发生过洪水和泥石流发生。近年来,村庄通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已将自然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三、历史文化 xxx 村历史悠久,为千年古村,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风俗文化多样。

 (一)白衣寺—千年古寺 位于村庄东部 200 米处,初建于唐末宋初,南宋时期元兵入侵,寺院曾被破坏,明朝天启六年,僧人圆得率徒寂昌历时六年重建寺庙。同治十二年,xxx 直隶巡抚(原保定府)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扩建了药王庙、财神庙。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四团和 xxx 青年支队曾在白衣寺设指挥部,寺庙前的那块平地是练兵场。国际友人柯隶华(白求恩)曾在冯德原家住,聂荣臻曾在白衣寺住过,后亲笔写信嘱咐:“一定要保护好白衣寺。,聂荣臻曾在白衣寺住过,后亲笔写信嘱咐:“一定要保护好白衣寺。”文革后,xxx村冯德原的孙子冯国栋,一家人自筹资金,组织村民开始修复被在文革中破坏了的白衣寺。

 白衣寺右临一条深涧,左傍一条龙状山岗,北靠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南面是一块玉玺状梯田,古庙气势磅礴。从寺前南大门入庙便是天王殿。正殿两旁设有药王庙、文殊庙,东西两侧是禅房。院内有一近两搂粗挺拔直立的古松,寺门口有 3 棵古松,寺院前后共 25 亩菜园地。战争时期因八路军某部四团和 xxx 县青年支队在白衣寺住,被日本鬼子用炮弹轰击,白衣寺前的三棵

 5松被击成歪脖树,现在长势就像三尊护法神,日夜守护着白衣寺。寺院东面的山岗上是一片松林,其中有一棵高 40 米,粗 4 米,占地 40 平方米的古松已列为 xxx 省第四古松。寺后也是青松挺立,山势陡峭,与西面相连,形成一副盘龙卧虎之状。保定至五台山的高速公路从后山穿过。白衣寺右面有一座大桥高 100 米,南北横空出世,被列为华北第一大桥。这一大桥的问世,犹如一条巨大的苍龙,紧紧守护着白衣寺。

 千年古刹白衣寺已成为 xxx 人民表达祈祷消灾免难,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的场所,成为人民进行情感交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周边地区人民祈福场地,现每年接待游客 4000 余人。

 (二)人民舞台 位于村庄入口处,每年二月初七庙会、正月十五毛掸会都在此举行,是村民文化活动、交流思想感情重要场所。同时,起着宣传思想文化作用,上级文化宣传、村民全体会议可以在此举行。

 (三)碾坊 位于村庄内部、幸福路西侧,是村民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场所,村民在此碾面、轧谷,互帮互助、交通感情,营造了和谐的村庄环境。

 四、社会经济 (一)经济情况 xxx 村全村辖 3 个自然村,即 xxx、东坪和苇地沟。村域面积 22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3000 亩,林...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