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心得体会 > 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9篇

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9篇

时间:2022-09-11 09:00:06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9篇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实施创新驱劢战略-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科技教育处 2017年4月 转型升级交流材料 实施创新驱劢战略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 &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9篇,供大家参考。

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9篇

篇一: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创新驱劢战略-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 科技教育处

  2017年4月

 转型升级交流材料

 实施创新驱劢战略 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区进入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厅党委《关亍开展水利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安排部署,围绕“统筹城乡、改革创新、节约高效、开放治水”的发展新思路,谋划水利科技创新工作,为我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汇

 报

 提

 纲 一、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实现对外

 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

 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一、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

  实现对外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劢战略 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

 一、 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实现对外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一)不国内顶级智库开展合作,建立“钱学森智库水治理(宁夏)研究中心”

  水利厅不中国航天十二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钱学森智库,通过丼办院士水治理高峰论坛,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航天技术,结合宁夏区情、水情特点和水利发展要求,开展治水思路、体制机制、治水方式、治水项目、多元投入机制等研究和试点应用。

  航天十二院课题调研组来宁调研 不航天十二院课题调研组座谈

 一、 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实现对外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探索出落实习近平总乢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的宁夏模式,促进破解宁夏水瓶颈,保障宁夏水安全,幵形成推劢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智慧水利建设、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治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典型示范,引领全国水利改革发展。

 一、 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实现对外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二)不中国水科院密切合作,组织甲报实施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

 由中国水科院牵头,宁夏水科院、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参不甲报实施2017年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宁夏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提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技术、管理创新模式。

 中卫市何营村污水排放现状

 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项目总图

 一、 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实现对外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三)不中国水利学会深度合作,中国水博览会首次走进西部

 将已在北京丼办了11届的中国水博览会引进宁夏,不中阿博览会宁夏节水展联合办展,将省级与业展会影响力扩大至全国,乃至国际,瞄准阿拉伯国家、中国以及我国西部、宁夏水业发展的需求,吸引水利产、学、研、金融投资等齐聚展会,促进治水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丼办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水务发展形势及对策进行研讨;针对我区水治理体系建设,水利现代化和水权、水价、水利投融资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以促进新战略、新理念、新思维在我区水利转型升级发展中的落实。

 湛江水产业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水博会参展企业 主席参观中阿国际节水展

 一、 坚持创新驱劢 开放治水,实现对外交流合作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际交流不合作,开拓水利技术产品走出去

 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公司,探索技术输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国内先进的供水技术和管理理念,成功运用亍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中国产业园区建设,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为特区中国产业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水务基础,推劢水利科技成果共享。

 杨国董事长在中国产业园奠基现场不王和山、叶海亖、解孟林合影 杨国董事长不阿曼万方有限公司沙彦聚总经理签约项目投资意向乢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

 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劢战略 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一)围绕产学研用,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围绕四个转变,开展宁夏水治理发展战略研究

 (三)围绕对标一流,推进地方水利标准化建设 (四)围绕开放共享,构建全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一)围绕产学研用,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管理部门将从具体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水利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标准、评估和监管工作,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减少项目过程管理,强化目标任务考核。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组织项目验收

  水科院发挥在宁夏水利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水务战略研究、涉水管理技术问题以及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以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为抓手,培养造就服务水利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

 规划设计、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和水利学校等发挥科技创新的骨干作用,建立科技团队,为全区水利科技应用和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水务企事业单位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研究平台和工作室,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科技成果的研发不使用。

 加强科研、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的紧密结合,推行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亍生产实际,丌断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二)围绕四个转变,开展宁夏水治理发展战略研究

 以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导,推劢发展方式从保障农业为主向全面服务经济社会转变,治水方式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用水方式从粗放用水向高效节约、精细管水用水转变,投入方式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投资、市场投资转变,统筹自治区建设发展综合水安全保障要求,开展宁夏水治理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全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优化建议,明确水环境治理保护目标,确定水治理重大行劢方案和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宁夏水治理顶层设计,推劢宁夏水利转型升级发展,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水治理模式和思想方法。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示范区微润带填埋

 W-OH喷涂渠道

  (三)围绕对标一流,推进地方水利标准化建设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水利建设不管理标准制定和实施放在规划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了以标准化建设推劢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将按照确有必要、管用实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地方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全面加强标准信息公开、信息反馈、宣贯培训、试点示范、产品认证等工作,加强成果转化应用不技术标准的有机衔接,及时将成熟、可借鉴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技术导则,有效解决科技成果应用水土丌服的问题。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四)围绕开放共享,构建全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建立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水利科技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基层水利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乣服务为核心的社会化、市场化、与业化水利科技服务模式,丌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服务效率;加强科技推广工作,依托水科院、水保试验站、与业种植大户(企业),建立示范站点,逐步形成“布点示范—连线辐射—成面应用”的推广模式;发布《宁夏水利科技推广项目指南》,对已有的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渠道防渗抗冻胀、水土保持等技术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技术导则。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土工格栅土枕 马铃薯喷灌示范区

  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测量水等新技术、新设备上,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具有宁夏特色的技术模式;在灌区工程改造中应用模袋混凝土、大型液压启闭弧形门、气盾闸门、泵站变频技术以及水泵抗磨蚀技术;在灌溉管理中应用智能化、测控一体化仪器设备;在供水工程中应用球墨铸铁管、BCCP管等新型管材;在农田排水工程中应用太阳能光伏泵站暗管排水;在黄河滩地推广应用辐射井取水技术,为沿河产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二、坚持需求导向

 系统研究,实现水利科技服务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劢战略 促进水利转型升级发展

 下一步,宁夏水利科技将按照水利厅党委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劢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科技需求,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丌断增强水利科技供给能力,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Thank You!

  汇报结束,请各位领导和同仁 批评指正。

篇二: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促进转型升级i委书记、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陈新发众所周知的)55年10月29专出原油,宣6田的诞生;务院批准克t,一座崭新原上拔地而}被朱德誉为其美丽的名;依之歌》传£拉玛依的支业结构,制约着克拉玛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克拉玛依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努力寻找答案。2010年春天,克拉玛依人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石油工业优势,着眼于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并且制定了“632”战略核心。即,加快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六大基地”;加快培育发展金融、信息、旅游“三大新兴产业”;构筑高品质城市、最安全城市“两个平台”。正是得益于城市转型战略谋划得早、推进得扎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异常困难的情况下,2015年,扣除中央石油石化企业贡献份额,克拉玛依市地方生产总值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26.3%;非油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23.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编者按:2016年,是“十三5-"’开曷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说,2016年低油价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寒意更浓,低油价正在考验着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能力。如何围绕提高供给侧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已然成为行业改革攻坚的奋斗目标。就三大石油公司来说,3月下旬相继公布的2015年业绩显示,低油价给企业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困难,已经对企业的经营战略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传统石油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转型升级?着眼点在哪里?怎样让顶层设计的目标变成发展新动能?本刊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生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市进行探讨,记者独家专访了新疆克拉玛依市委书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陈新发。作为新中国油田长子,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老油田——克拉玛依,其60年经历过的奋斗历程,其在转型升级中的探索,其积蓄的经验与能量,其设定的“打造世界石油城j’的奋斗目标,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的时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我国石油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优化国内布局提供的机遇面前,如何坚定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抓住转型升级发展申的机遇,化危为机,克拉玛依一直行走着的转型升级之路,具有现实意义。20164 CHINAPEIROLEUMENTERPRISE中国石油企业I 29万方数据

 7%,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1.9%。其中,克拉玛依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金融、信息、旅游产业增速分别为26.4%、13.3%、13.2%,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低油价环境下,与巴州和吐鲁番两个涉油地州市相比较,两市的公共财政收人分别下降T6.0%和4.9%,克拉玛依市的公共财政收入不但没有下降,比上年增长了2%。特别是着力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石油中心”和“信息中心”,“十二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规划建设的10.8平方千米的云计算产业园区,被批准为新疆自治区级产业园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园区。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已落户克拉玛依,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已人驻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克拉玛依的云计算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是全国三大云中心之_。一批“云”企业,包括亚洲首家云交易平台、华为全球云数据中心、HP全球技术咨询服务实施中心、IBM联合创新中心等,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克拉玛依市。作为我国唯一在海外部署有大数据平台的亿赞普集团公司,在克拉玛依搭建起“亚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亿赞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马德强说,选择落户克拉玛依,有着政策导向的因素,克拉玛依已经被住建部批准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还被确定为_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示范城市。可以说,经过“十二五”期间30 I中国石油企业CHINAPETROLEUMENTERPRISE 2016A的努力,克拉玛依市通过持续实施“632”战略,在稳步搭建起的“六大基地”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得到提升,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记者: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实质上是克拉玛依由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型城市的转型战略。转型为的是赋予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当前来看,这个战略的提出与石油行业屡遭低油价考验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对提升克拉玛依的内生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什么推动作用?陈新发:用时间来衡量,克拉玛依油田相对国内的油田来说是个老油田。而且与其他油田相比克拉玛依油田更具特色。在她诞生之前,这片广袤的大地非常“原始”,就如《克拉玛依之歌》中唱到的“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没有草也没有水,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迹,连鸟儿也不飞”。她的诞生就是因油而生。在她的发展建设中,石油的发现、开采、产出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也是她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60年来,克拉玛依市每一年的生产实践都在证明符合克拉玛依实际的规律——油兴市兴。就我经历过的油价波动来说,第一次1986年开始的那一轮油价大幅下降,虽然对克拉玛依油田没有造成直接冲击,但是触动了克拉玛依人的观念变化,有了危机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油价再次大幅下跌,让这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缺陷明显地凸显出来,加重了我们寻找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的紧迫感。作为石油石化产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型城市,国际大宗商品及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确实对克拉玛依的财政收入带来—定的影响。用过去的一组数据来说明油价下跌对克拉玛依的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在历史最高价位147.27美元/桶连续下跌,到2009年2月下探至33.98美元/桶。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原油年产量从2008年的1220.历吨主动下调到1089叨-吨。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661.2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48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41.3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35.7万方数据

 3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Karamay,Xinjiang)Forum亿元。调减131.7-E吨,地区生产总值就减少了18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减少5.6亿元。正是忧患意识,和从长计议,促使克拉玛依必须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地走完转型升级这段必经之路。记者: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克拉玛依市与所有的资源型城市相似,可供解决问题的选项并不多。那么资源型城市究竟该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向何处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拉玛依在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得到了什么经验?陈新发:在城市转型发展定位中,有一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那就是资源型城市的结构优化,重在因地制宜,统筹比较优势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克拉玛依市的转型也经历了两个摸索过程。1998年,克拉玛依市提出发展大农业和林纸业。但实践证明,这条路很难走通。最大限制就是水资源。靠雨水不够,引水太贵,而发展林纸产业,又要面临原料供应和环境污染的双重风险。第二次转型探索在2004年前后,提出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本地原油及周边丰富的煤盐资源,发展石油石化深加工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城市转型。不过由于各种条件局限,这次转型没有改变产业单一的弊端。但是比较两次转型的实战,我们提高了两个认识:第一,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曾经支撑其发展的传统工业。除非资源完全枯竭。第二,转型必须深刻认识自己的特色,不但要找准定位,还要找准开拓新空间的方向,缺—不可。克拉玛依的特点是什么?肯定是石油。“克拉玛依”,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黑色的油”。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这座城市把“石油”作为了名字。克拉玛依的优势是什么?雄厚的石油工业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克拉玛依不但生产石油、天然气,原油年生产能力已经达至lJl200万吨,而且具有从钻、采、输、储、炼、化工完整的产业链。有2家年生产能力20164 CHINAPEIROLEUM ENTERPRISE中国石油企业I 31万方数据

 本刊专访AUTHORn姗VE ARTlCLE超过2200刃-吨的大型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200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油田公司重组分立后,石油局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油气技术服务,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勘察设计、油气田地面建设、井下作业等,都是为油气生产提供服务的。此后虽在不断重组,但这些企业都留在了克拉玛依。这些都为克拉玛依市的发展积蓄了技术、人7忆可以说,“632”战略核心中的油气生产基地与炼油化工基地已经建成。由于产业结构的改善是城市转型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冷静分析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借力打力去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所以无论是从供给32 I中国石油企业CHINAPETROLEUM ENIERPRISE 20164侧改革,还是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来分析,克拉玛依的“油气生产”和“炼油化工”这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必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要承担绝对支柱的作用。记者:在“十三五”国家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记得在克拉玛依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时,您曾用三句话来概括其发展路径——“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用世界的眼光发展克拉玛依;走高端路线发展克拉玛依。”能不能说,克拉玛依市的转型升级已经抢得了先机?克拉玛依市文体中心陈新发:前面我分析了克拉玛依市的现实情况,就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克拉玛依市的发展依然要依靠石油工业这个支柱产业,但我们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给予创新驱动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首先体现在政策思维转变的变革上来。发展理念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决定陛的作用,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支撑高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的政策思维转变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让城市独特的优势,在区域竞争合作中更具有竞争力。正所谓“欲求木之长者,必万方数据

 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就克拉玛依市来说,固其根本,就是要将传统的碌由Ⅱl啪《j虽做精,才能巩固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内在动力和智力支撑;浚其泉源,就是要以开放的视野拓展固有优势,发展新兴产业。拿克拉玛依来说,如果看中国地图,你会认为克拉玛依远在中国西北边陲,远离内地市场,太偏远。如果摊开世界地图看,大型的油气富集区主要的只有几处,而克拉玛依正好处于世界级油气富集区——新疆与泛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克拉玛依的区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泛中亚地区包括中国西部、中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区,是世界石油产业的聚集区,已发现的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世界的80%。泛中亚地区是我国石油公司“一带一路”内对外油气合作最现实的区域。中国石油在上游领域已具备先人者优势,中国石化和新疆广汇等其他国有和民营公司也在该区域内经营油气项目。而随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的发展和中国石油西部钻探、CPg国际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建设,打造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和泛中亚地区的外向型石油技术服务基地已成为现实。因此,我们相信,经过60年的发展,拥有较好石油工业基础,以及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身处世界级油气富集区中心的克拉玛依,不仅可以自己生产、加工石油天然气,而且具有面向整个新疆与泛中亚油气富集区乃至全世界油气产地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管理模式服务的潜力。比如,在中亚区域中,论油气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新疆克拉玛依最强,我们可以面向中亚提供服务,可以建学校,让中亚各国派人到新疆参加培训,这也是克拉玛依为什么建设油气工程培训基地的原因。可以说,克拉玛依市已经抢得了转型升级的先机。“十二五”期间,克拉玛依市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亚欧、北美等国家的15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201 5年克拉玛依市油砂矿采矿权获得自治区批准,实现了地方在非常规能源开发上的突破;完成了克石化公司属地法人注册与合资合作改革;成立了新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联合会;新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资质认定管理中心获自治区批准设立;与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一心支行签订了金融支持新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服务企业发展的新平台。贝肯、正通等地方技术服务企业已分别在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成功参与油田开发项目。新油国际油管再制造、永升聚元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投产或开工建设,栏目编辑李月清电子邮箱mz—ral@163 corn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克拉玛依建设校区,成为新疆首所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厚博学院迁建工作进展顺利,首批学生已于去年9月入学。而伴随着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投入使用,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天地图·中亚空间信息枢纽”项目落户克拉玛依市;昆仑银行设立北京国际业务结算中心,伊犁分行已获批筹,中国石油专属财产保险公司海外业务进一步拓展;中亚商品交易中心成品油直批业务上线交易,进一步拓宽了交易渠道;资本市场发展迅速,12家地方企业成功登陆全国股转系统;魔鬼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进,克一号井、百里油区等石油工业旅游项目基本建成。克拉玛依信息、金融、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三大新兴产业增速均达至1J13%以上。“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打造世界石油城就是我们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蓝图,打造世界石油城不是要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石油城市,而是要以石油产业为依托,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现代化的、开放的、国际化的中心城市。嘲壬(克拉玛依宣传部供图)责任编辑:牟雪江2016.4 CHINAPETROLEUMENTERPRISE中国石油企业I 33万方数据

篇三: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发 应 用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 44作者简介:

 丁晓星(1979-),男,湖南衡南人,中级,研究方向:县域工业经济和科技发展。创新驱动下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丁晓星(衡南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湖南 衡南 421131)摘要:长期以来,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稳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制度、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当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如何借助高质量创新行为驱动制造业的有效转型,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明确制造业转型升级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突破之道进行实践性地探索,从而丰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方法和效果,助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的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动力。然而,以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部分国家近年来施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性影响。国家统计局 2020 年 2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61995.5 亿元,比 2018 年下降 3.3%。当然,工业企业整体利润下滑并不代表所有工业门类均出现下滑,例如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28 个行业利润总额比 2018 年增加,13 个行业相比减少。据此可以看出,以工业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在逆境的情况下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和改变,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果逐步显现。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完成更多地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工艺,优化制造业发展结构和策略,从而使制造业能够更灵活、更深度地满足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具体的制造类企业来说,主要应当通过实施创新性的驱动策略,借助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优化企业内部生产,提高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一、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其不仅是对制造业发展的思路、方法进行的改造升级,还是对制造业发展动力系统进行的重新调整,使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与整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结合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随着制造业领域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以及劳动者择业意向的转变,制造业发展的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提出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通过技术、人才、原材料等核心要素的整合利用来推动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的制造业大国向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制造业强国过度,提高制造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在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来转变制造业发展的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是摆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二)制造业发展质量提高的客观要求在贸易一体化的影响下,制造业原有的市场红利、政策红利、技术红利逐渐弱化,伴随而来的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主要特点的新兴制造业的兴起。面对传统产业影响力持续下降,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崛起的情况下,我国需要通过开展高强度、高质量的产业转型升级来促使制造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以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整体工业体系中的比重。(三)整合制造业发展资源的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制的影响下,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

 研 发 应 用产业创新研究

  2020.2(下)

 45成果的分布呈现出了明显的碎片化特点。这一方面要求制造类企业要具备识别先进技术的“慧眼”,从众多的科技成果中筛选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要素;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开放性、吸收性的策略来吸纳更多先进技术融入到企业原有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中,充实制造业发展的资源。对于长期以较为封闭、完善的流程发展的制造业来说,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活动来兼容和吸纳更多优质的产业发展资源,将其融入到制造业发展的机制中,以更优质的资源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了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然而,受制造业发展规模性、技术性等因素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中仍然面临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发展的进度和效果。结合目前情况来看,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高端技术应用率偏低受传统制造业发展思想的束缚,多数制造业主体将发展的关注点放在业已形成的生产流程、工艺上,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方案,循序渐进地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思想使制造业主体过多地关注眼前的生产制造任务,对那些对行业发展有深远影响力的先进技术的了解和使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端技术难以真正得到应用。同时,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高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力,但受自身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对高端技术的应用往往表现出望洋兴叹的状态。综合而言,制造业主体对高端技术认识和运用欠佳的实际情况,较大程度上导致高端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应用率偏低,技术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发挥受到约束。(二)产业链发展过于单薄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目前多数制造类企业所实施的发展策略在于重视产品或者原材料的生产,忽视产业链下游的供应和销售,这虽然保证了企业生产发展目标的明确性,但也隔断了企业与市场尤其是产业链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导致企业市场发展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高,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风险。虽然部分企业逐渐意识到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性,并尝试通过各种电商平台打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但这种方式对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的贡献情况和效果欠佳。产业链发展的单薄,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与外界尤其是市场上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和效果,使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的风险。(三)创新动能不强长期以来,我国将稳定制造业发展作为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给予了制造业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强力支持,使制造业规模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在丰富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和方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新想法、新思路的产生和应用,造成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重视,并未将其作为企业发展中的明确性方向和目标,导致创新方面的动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实践长期、持续开展的要求。同时,企业在技术、管理创新方面的动能更多地受政策或者市场利润的驱动,一旦政策红利弱化或者短期的市场利润下降,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就会随之下降,导致部分创新项目难以持续、深入开展。三、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提高制造产业市场发展适应能力的关键性抉择,也是巩固和壮大我国制造业影响力的科学策略。针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制造业主体尤其是企业要在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导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稳步推进,以促进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明显提高。(一)推动高端技术的优势转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高端技术在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提高制造业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这些高端技术的优势需要以应用到制造业的实际发展中得以展现。并且,在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须将产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以大批高精尖的技术来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强化高端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紧迫感。企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高端技术的应用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破解产业发展各种难题的资源支持力度,缩短技术研发应用与需求满足之间的时间差。第二、完善高端技术优势转化机制。政府作为服务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要结合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适时出台和完善各种产业发展政策,借助政策红利激发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并鼓励更多先进成果通过生产实践或者市场交易实现制造业中的真正应用,释放高端技术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实力和效果。(二)发展完善制造产业链产业链是衡量制造业发展完整性的关键性指导。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不能单凭产能性的指标来对制造业的发展成效进行衡量,而是要以实际生产的产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结果为重点指标。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言,需要结合发展实际,采取科学的产业链发展策略,积极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完整、高效的

 研 发 应 用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 46产业链。第一、明确产业链构建目标。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构建产业链的主要目标在于搭建企业与上游的材料供应商、下游的产品或原材料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机制,使供应商的供应信息和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传递给企业,便于企业制订和完善发展策略,降低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第二、科学管理产业链节点。产业链节点是产业链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其质量和价值直接影响到制造产业链整体的质量和价值。因此,企业要从产品制造、流通和销售的全流程出发对产业链各节点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确保企业产业链条的动态性、时效性。以原材料供应商为例,企业要根据原材料供给的情况制定细化的考核指标,对供应商的供应活动进行评价,将那些评分低的供应商剔除,并适当地增加新的供应商进入,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材料供应质量的逐步提高,也能够确保原材料供应渠道的持续开发。(三)形成转型升级的强大创新动能企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参与主体,其对创新发展的关注度和践行度直接影响到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效果。鉴于当前部分制造企业存在的创新动能不强的问题,要从政策引导、融合发展、企业培育、开放共享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创新动能。第一、实施以创新驱动为基础的融合发展战略。市场的开放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完全遵循“一刀切”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市场环境进行必要的创新,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以企业的转型升级来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使整个制造业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良好发展常态。当然,政府需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应用和发展模式的协同创新,从而把握制造业升级发展的主导权。第二、优化企业创新发展机制。为激发企业员工践行创新发展战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要通过绩效考核标准的细化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乃至各员工在技术、管理创新方面的责任,确定与企业实际相匹配的奖惩机制,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创新驱动发展文化,为企业持续性、有效性地创新提供强劲的内部动力。当然,企业也要给予部门和员工创新活动充分的资源支持,使创新性项目能够得到启动和真正开展。第三、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策略。近年来,我国提倡实施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世界各国进行制造业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传统制造类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交流的契机,主动学习国内外高端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经验,积极共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制造业运用方面的资源,通过“走出去”的发展策略来构建良好的企业与市场互动机制,确保企业升级发展的时效性。四、结语转型升级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对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在当前积极探索以技术、管理创新为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要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放在推动高端技术的优势转化、发展完善制造产业链和企业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切实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的顺利实现。参考文献:[1] 宋林 , 张杨 . 创新驱动下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40(01):38-47.[2] 田学斌 , 柳天恩 , 周彬 . 新形势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认识纠偏和政策调适 [J]. 当代经济管理 ,2019,41(07):1-7.[3] 胡迟 . 中国制造业发展 70 年 : 历史成就、现实差距与路径选择 [J]. 经济研究参考 ,2019(17):5-21.[4] 加大制造业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N]. 邯郸日报 ,2019-07-11(004).[5] 郭朝先 . 产业融合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19(04):49-60.[6] 张玉兰 , 段永瑶 , 张焱 , 冯硕 . 技术创新视角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J]. 会计之友 ,2018(24):37-43.

篇四: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金项目:湖南 省 社 会 科 学 成 果 评 审 委 员 会 课 题 “湖 南 制 造 向 ‘智 造’转 型 升 级 的 动 力 机 制、产 业 布 局 与 演 进 路 径 研 究”( XSP18YBZ124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湖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与小城镇化耦合发展”(19K050 )作者简介:许敏兰(1977 —),女,博士,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基于创新驱动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许敏兰

 李天尧

 周心如

 (湖南工商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探讨创新要素投入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采用 2001-2019 年湖南省制造业相关数据,以研发经费投入、资本投入及科技人力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力投入能够促进湖南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加大科技人力与研发经费投入,并注重科学合理的制造业创新要素的投入,以促进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 / j.issn.1672-2272.2021050360 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和科技所带来的创新驱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湖南省一系列工业政策的发布以及创新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湖南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摆脱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从依靠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转向依靠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创新要素驱动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研究创新要素投入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于促进湖南省制造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创新理论”最早由熊彼特 [1 ] 提出,他认为创新体现在产品、市场、材料、工艺以及组织管理 5 个方面。学者们认为创新驱动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谢永健 [2 ] 认为创新驱动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吴锋刚和沈克慧 [3 ] 提出科技创新驱动的三种模式:创新要素驱动模式、聚集创新驱动模式和市场需求驱动模式。赵小芸 [4 ] 认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高科技融入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制造业的提升。黄锐等 [5 ] 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对产业转型升级均有推动的作用。刘军 [6 ] 认为制造企业通过加大人力资源、 智能设备、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打造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王文寅等 [7 ] 发现创新驱动能力与创新要素投入、创新服务环境等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技术创新得益于企业家精神 [8 ] ,政府出台的科技优惠政策会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激励作用 [9-10 ] ,技术并购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11 ] 。技术创新提升了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激励企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与人才引入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 [ 12 ]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 [13 ] 。张伯旭等 [14 ] 提出“互联网 + ”是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杨瑾等 [15 ] 发现网络中心性对产业融合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作用。1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分析创新驱动是指依靠知识积累、理论创新以及技术进步,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资本、人力、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 5 个要素,其中资本投入为创新驱动提供经济基础,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要载体,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而制度为创新驱动提供保障 [16 ] 。创新驱动是一个动力系统,涉及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及管理创新等,是由多个创新因素合力而成的驱动力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创新要素投入、创新服务环境两大要素。创新要素的投入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得生产效益提高,从而带动经济水平发展。经济水平可以促进创新服务环境的改善,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国内外经济政3 9。

 。. .。

 。

 基于创新驱动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策环境又可以实现对创新的促进。创新要素投入、创新服务环境改善是促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能够有效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要素包括研发投入、科技人力投入及相关财政投入 3 个方面。这些投入要素能够促进理论知识的发展、劳动力质量的提升;理论知识发展能够引导社会科学的确定经济发展方向,从而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理论发展可以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可以最大化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另外,创新要素的投入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发展,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服务环境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国内政策环境、国际形势等。这些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可以带来人文环境的改善,从而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基础。国内政策环境的改善可以营造更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从而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可能。良好的国际形势可以提升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广度,多样化的国际环境及进出口贸易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2 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2003-2019 年,湖南省工业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2009 年以来,制造业固定资产占工业固定资产始终高于 80% ,2019 年达到 90% ,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 2015 年湖南省启动两批共100 个制造强省重点项目以来,全省三大门类规模工业生产形势全部好转,在 39 个大类行业中,超 30 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最大。同时,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

 2019 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 00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约 12% ,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其良好发展态势说明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2013 年 以 来,湖 南 省 制 造 业 的 研 究 机 构 和R&D 项目 经 费 投 入 逐 年 递 增。与 2013 年 相 比,2019 年的 R&D 经费投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R&D人员数量增加了 60% ,有效发明专利不断上升,湖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见表 1 )。但是从 历 年 来 科 技 论 文 发 表 数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来看,湖南省制造业 的 理 论 创 新 显 然 比 不 上 技 术 创新发展 的 程 度。湖 南 省 制 造 业 有 了 很 大 的 进 步,但与江浙沪地区 相 比,湖 南 省 制 造 业 的 转 型 发 展存在着一些问题。2.1 R&D 经费投入不足湖南省 R&D 经费投入的强度在逐年提升,但从与江 浙 沪 的 比 较 来 看,其 投 入 强 度 则 明 显 不 足,1.98% 的投入水平,低于江浙沪三地和全国 2.15%的投入水平(见表 2 )。表 1

 近年来湖南省制造业研发相关数据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R&D 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26.74 30.50 34.77 38.65 47.43 50.33 58.04R&D 人员 96 442 106 783 114 618 127 025 132 477 151 490 155 911R&D 项目数(项) 8 425 9 393 6 646 7 899 10 411 15 311 21 212有效发明专利10 408 14 266 18 863 22 008 26 225 31 887 37 660发表科技论文数3 058 2 073 3 047 3 185 2 889 2 667 2 740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表 2 R&D 经费投入对比 (单位:亿元)地区R&D 经费内部支出占 GDP 比重( % )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2018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9 年上海1 205.21 1 524.55 3.93 4.0 429.45 533.65 747.54 957.96浙江1 266.34 1 669.8 2.45 2.68 91.58 136.33 1 151.55 1 506.98江苏2 060.06 2 779.52 2.63 2.79 25.94 28.61 1 794.12 2 177.06湖南568.53 787.16 1.67 1.98 70.49 88.59 488.20 681.28数据来源:浙、苏、沪、湘各地统计局官网 2018 、 2020 统计年鉴4 9。

 。. .。

 。

 基于创新驱动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2.2 创新型人才缺乏首先,高层次人才稀缺,创新型人才缺乏是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之一。截至 2019 年 1 月,江苏省共有院士 477 人,浙江省有院士 407 人,江浙两省院士总数占全国近 34% ,上海市有院士 103 人,而湖南省院士只有 159 人,仅达到江浙两地的三分之一;其次,从 R&D人员全时当量来看,湖南与江浙地区相差较大,与上海相当。因此,湖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需不断壮大;第三,人才培养方面,湖南省教育经费投入只有江苏省的一半左右,与浙江省相差近 500 亿元(见表 3 )。

 表 3 2019 年人才基础对比R&D 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平均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亿元) 院士数(人)上海8.07 217 995.70 87浙江45.18 199.5 1 764.69 407江苏50.84 242.4 2 213.84 477湖南10.69 285.3 1 270.02 159数据来源:浙、苏、沪、湘各地统计局官网 2020 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2020 地方财政支出统计年鉴, 2020 地方科技统计年鉴2.3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是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80% 的技术最终被企业所吸纳,知识产权价值的高低终将在生产环节体现。通过江、浙、沪和湖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湖南省的合同成交量是浙江的60% ,但却只占江苏和上海的 1 / 4 。

 2017 年,湖南省新产品产值不到上海的 1 / 10 ,浙江省的 1 / 25 ,江苏省的 1 / 32 。另外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5年发布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来看,湖南省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排在上海、浙江、江苏之后(见表 4 )。表 4 企业创新能力对比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新产品产值(亿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2017 2019 2017 年 2019 年 2015 年 2017 年上海867.53 1 522.21 9 159.91 10 140.95 93.58 93.2浙江324.73 888.01 22 167.04 26 099.37 90.52 91.22江苏778.42 1471.52 28 579.02 30 101.94 89.86 89.78湖南203.11 490.69 882.10 8 105.37 85.18 84.47数据来源:浙、苏、沪、湘各地统计局官网 2018 、 2020 统计年鉴、《 2015 全国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国家统计局 2020 科技统计年鉴,上海市市场监管管理局 2018 年《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4 知识创新能力较低人才基础的薄弱导致湖南省在知识创新能力的表现上也有所欠缺。湖南省的专利申请数与江浙沪相比差距很大,即便与差距最小的上海相比,也只达到了其 60% 的水平。在专利授权数上,江苏省是湖南省的八倍之多。其次在论文发表的数量上,江苏排第二,浙江第三,上海列第八,而湖南省的发表数量低于第十名的 11 841 篇(见表 5 )。表 5 知识创新能力对比专利申请数(件) 专利授权数(件)国际国内论文数(篇)2017 年 2019 年 2017 年 2019 年 2017 年上海131 746 173 586 72 806 100 587 56 986浙江377 115 435 824 213 805 285 325 35 032江苏514 402 594 249 227 187 314 395 77 154湖南77 934 106 113 27 916 54 685 23 761数据来源:浙、苏、沪、湘各地统计局官网 2018 、 2020 统计年鉴以及《 2017 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3 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分析本文以 2000-2019 年湖南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熵权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研究分析创新要素投入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3.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创新要素投入分为研发资金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人力投入 3 项,本文采用数据具体包括五个 3 级指标,其中 x1 代表研发经费投入,包括经费投入强度和财政科技拨款经费,经费投入强度由制造业 R&D 经费占区域生产总值表示;x 2 代表资本投入,所选 3 级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 比重; x3 代表科技人5 9。

 。. .。

 。

 基于创新驱动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力投入,具体包括平均每万人大学生数和 R&D 人员数,其中每 万人 大 学 生 数 用 来 描 述 科 技 人 力 的潜力水平,而 R&D 人员则代表科技人力 水平(见表 6 )。表 6 创新要素投入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创新要素投入x 1 研发资金投入x 2 资本投入x 3 科技人力投入 经费投入强度 财政科技拨款(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 比重平均每万人大学生数R&D 人员数 (万人) 3.2 创新要素投入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计量分析

 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后,原有的产业划分标准将不再适用,为此曾燕玲 [17 ] 基于生产要素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如表 7 所示。按照上述分类方法,以湖南省 2001-20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数据为依据,测算各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以显示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因期间统计口径的变化,将 2011-2019 年的汽车制造业划归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表 7 制造业分类表制造业类型 制造业行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m 1 )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m 2 )医药制造业/橡...

篇五: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习总书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多次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他曾经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给新时代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明确定位,充分肯定了科普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科普工作者的信心、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是,从现实看,科普工作还没有真正使“两翼论”和“同等重要论”落地生根,创新发展的“两翼”还处在极大的不平衡状态。

 第一,缺乏落实“两翼论”的政策文件和措施办法。自从“两翼论”提出以来,无论是在政府层面、创新主体(科研机构)层面,还是科普工作管理层面,都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文章和讲话的引用上,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导性文件。

  据调查显示,科普法等相关法律政策虽然提出,相关机构、团体、企业需要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但对于各种主体开展科普活动没有具体的保障细则、规划布局和实施办法。科普活动完成以后的相关结果与影响也没有可操作的、具体的、规范的规定来作出评价与奖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实与实操的情境还有距离。

  第二,“同等重要”还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具体的落实行动。体现同等重要的关键在于实践层面,在于从事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开展科普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政府政策的引导,其次是科研项目本身任务的社会推广要求,而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认可被认为是次要原因。这种情况说明,科技创新主体在业绩考核中列入科普工作考核,对于真正重视科普和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目前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科普活动趋于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精神、物质层面的动力。

  第三,科普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情况还十分突出。我国

 的科技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这些创新主体也是落实“两翼论”和“同等重要论”的主体,如何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重视科普工作,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是现阶段面临的普遍难题。在创新主体的主观意识、工作安排、落实行动上,科普工作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甚至被轻视和忽视的境地,科普与其他业务相比处于极度的不平衡状态。在地域发展上,科普工作本身也处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状态。即使是开展科普活动的科技创新主体,也存在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科普效果不佳等状况。他们对科普产品研发和科普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科普活动的传播渠道与开展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为此,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第一资源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适时修改科普法并制定实施细则。2002 年出台的科普法,为保障科普事业的发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科普法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修改,特别要体现“两翼论”和“同等重要论”的精神,尤其是要配合制定实施细则,使创新主体既一心一意搞创新,又踏踏实实做科普,使创新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升公众的

 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把科普业绩作为科技工作者职称考核的内容,在人才选拔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同等对待。有的部门、行业、领域正在制定相关的文件,着手解决部分问题。如有的部门修改了高级职称评审办法,把研究人员的科普业绩作为加分项;有的部门把科普列入职称考核范围;相信这些做法可以激励那些具有科普技能的研究人员,发挥专长,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适时将其做法进行研究,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必将为科普工作注入新活力,增强创新发展科普一翼的力量,从而与创新发展比翼齐飞。

  第三,以评价促发展,尽快实施对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科普服务成效的评估办法,将考核成绩列入科技进步奖。

 励评审范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颁布了《关于印发〈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成效和创新主体科普服务评价暂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纲要办发〔2017〕4 号),但办法颁布以后,并没有具体落实措施,也没有监督机制。虽然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反映,他们具有科普的意愿,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引导,缺乏具体认同。

  因此,建议从评价和考核机制角度解决科技创新主体科普动力不足、科普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单一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主体,需要针对其特点、拥有的不同科技与

 科普资源,制定科学的评价与考核细则,实现考核与反馈机制的可操作化。通过考核机制和后续的约束指导措施,督促与激励创新主体,牢固树立科普意识,积极开发新型科普工作模式与新型科普产品,从改革服务来拓宽公众参加创新型科普活动的渠道。

  对于科普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应当着眼大局,考核机制应当能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在科普产品规模、科普资源开发、科普创新能力和科普工作发展潜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尤其要重视科普人才的培养。

篇六: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深化改革心得 5 5 篇精选汇总国企深化改革心得 1 1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必须正视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国企改革改制的大潮中,如何充分发挥国企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目前已成为国企基层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呢?一、澄清认识,正确认识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当前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情况、新矛盾,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社会上一些人提出企业是经济组织,应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党建工作可有可无。还有的人认为党的工作是为经济工作服务的,所有党的工作必须服从行政工作,党的干部必须围绕行政干部转。更有人认为,在企业只有不懂经济、不懂业务的人才去搞党务,他们没有能力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对此,党员和党组织要澄清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对企业深化改革、生产经营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是深化改革,越是发展经济,越要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并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党组织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绝不是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服从行政领导。因此,任何淡化党的建设,贬低党组织作用的想象都是十分错误的。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制度,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恰恰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国有企业在实行公司制以后,企业的产权关系变了,但企业的社会主义基本属性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经营方式变了,党和国家对企业领导作用不能改变;企业的用工、分配制度变了,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不能改变;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变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用心工作,以情感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国企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是否“有心”。新形势下,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职工的思想状况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因此,作为国企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开拓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首先,要用心学习。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紧跟党中央步伐,加强管理知识、管理技能、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用心工作,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优势,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开动脑筋,不断探索新的组织活动方式和方法。其次,要善于发动普通党员的作用。国有企业,一般职工人数较多,作为基层党支部工作者要想了解每一个职工的思想动态并不容易。但是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党员队伍,我们可以发动普通党员的力量,开展支部工作。比如支部书记可以发动普通党员去了解职工的思想情况、职工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既解决了支部工作的难题,又给普通党员一次民主参与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有些时候,面对思想上有疙瘩的同志,支部书记这样的“官”很难做通的工作,可以选择那些与这个同志关系比较好的普通党员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次,要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政治理论的做法,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组织活动。比如可以在组织生活会上讨论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讨论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给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还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生产的心得体会,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让他们在寓教于乐当中开阔眼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三、创新管理,切实保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开始充斥我们的党员队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盛行。许多党员也有这样的牢骚和抱怨:凭什么党员就得干脏活、累活?凭什么党员就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还有的党员干部禁不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党员队伍内部出现的诸如此类问题,说到底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企业党组织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者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党员管理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法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国企深化改革心得 2 2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16 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0 年,我省将着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等四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理直气壮抓改革、抓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二是要切实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资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加紧工作,毫不动摇、毫不懈怠、毫不松劲,坚定不移把改革往前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当好先进、作出表率。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用好机遇,把改革政策落实好、把改革难题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 7 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四是要勇于担当、大胆突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攻坚破难、不胜不休的勇气锐气,盯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放松,打好主动仗、啃下硬骨头,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水平。要尽快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关键是完善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创新的容错机制。不能以盲目自大的狭隘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羁绊,不改革或改革慢了都只会是死路一条,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发展效果。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的高点上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路子来。只有将战略引领与深化改革、要素创新相结合,用改革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要求。国企改革要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四方面下功夫。五是要必须啃下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硬骨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要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市场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三降一去一补”五大任务,推动省属企业“瘦身健体”。本轮深化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市场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家市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大胆推进。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国企改革的探索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成功案例,国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步伐。国企改革重点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制定国企监管的权力边界。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内部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国企诸多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人员身份的“行政化”,诸多发展方式的“行政化”,承担的诸多社会事务的“行政化”,严重制约影响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与发挥。省属企业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通过上

 市、并购、整合等多种手段,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考虑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六是要稳抓混合所有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已定,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具体路线。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国资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国有企业改革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国有企业在微笑曲线的资源端制造端较强,而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客户两端较弱,要发挥自身天然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成为整合者,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真正实现有活力、影响力、竞争力与控制力。要淡化“商而优则仕”的激励导向,引导鼓励体制内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身份,要不拘一格选聘混合所有制下的经营管理者,让更多非国有身份的经营管理者加盟、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队伍。现在企业发的年终奖,基本和业绩无关,只和往年的奖金数有关,原则上还不能低于往年,花了钱,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效果不好,要改变发放规则,形成新的奖励制度,作为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孙勇谈到,云南冶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今年6 月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 5000 人,认购金额 2 亿元,员工真正参与公司各项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处初步显现。七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要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构建是当前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一并形成新的“双引擎”。去产能不是简单减少数量,不能为“去产能”而去产能,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调整企业内部一切不适应市场的“结构”,闯出一条国企改革之路。八是国企改革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国企改革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走特色发展道路。作为国企具体管理者,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进行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改革思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学以致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改革路子。国企深化改革心得 3 3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

篇七: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1卷第4期2016年8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M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M Science)VoL 3lNo.4Au昏2016创新驱动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张 素 芳(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创新驱动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河南省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的必然选择。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创新驱动与河南省制造业的综合分析可知,河南省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培养设计人员创新意识;建设并引进高素质、高端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等,发挥创新驱动的带动作用。关键词:创新驱动;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6.04.01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16)04—0061—05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创新置于发展基点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制造业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通过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拓展其发展空间,进而促进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先进制造业大省的建设目标。在河南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快河南省制造业整体结构调整,实现河南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林宪斋认为,危机会迫使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李晓斌认为,河南省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制造业升级与对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依赖等,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可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式【2 J。杨家伟、乔佳君认为,劳动力、制造业转移和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是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旧J。陈玉川认为,应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河南省收稿日期:2016—04—06作者简介:张素芳(1992一),女,河南平顶山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创新驱动方式、投资力度、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发展河南企业H J。然而,已有的文献中系统地分析创新驱动如何促进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容较少。基于此,笔者认为,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可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即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工业设计、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智能化发展,进而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创新驱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分析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加快创新驱动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一、创新驱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最早使用创新驱动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波特。所谓创新驱动,是指将现有劳动力、物质、资本等有形要素利用技术、知识、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进行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主要是由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管理等五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技术是核心,资本是前提,人才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管理是手段,只有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重新组合,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大发展。创新动力是创新驱动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源于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和自主创新的不万方数据

 62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雯主要o+盖登登创新动力"需提高企业独立自主创二、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新的主体性地位。一~训”一”。一一“一~一~~一一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本、劳动、管理、技术等全要素生产率④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是要协调各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即促使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过渡发展,进而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J。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就是要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生产要素组合达到成本最低、产量最优。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优化传统制造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管理结构等,促进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综上所述,创新驱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力量。当前,中共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又要以创新驱动(主要是技术创新)为主要的支撑手段,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关注技术创新的投人、研发、试验和实际用途。首先,要投入创新资源,形成新思想;其次,将新思想和新的制造业设备相结合,进行研发和不断的试验;最后,将试验结果真正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也就是要利用技术创新推进新旧技术的不断更新改造,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增强效益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强质量竞争力;扩大制造业规模,提高产业层次竞争力;最终改善制造业的整体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其向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等具有现代制造业特征的方面转型升级。其关系也可由图1来表示。鬲\庐/禹图1 创新驱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一)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其中,2014年,规模以上高成长性制造业单位数为10 024个,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比2013年增加了13.8%,达到45%;传统支柱产业单位数为8 993个,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比2013年增加9.2%,达到47.6%,已成功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2014年,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4.56百分点,同比增长15.7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84%,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0.15%,达到13 454.43亿圆,居全国装备制造行业第六位,全省工业行业第一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②。(二)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和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下三个问题。1.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随着河南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科研投入也不断增加。2013年,河南省科研投入创历史新高,达到355.3亿圆;2014年,河南省科研投入增加到400亿圆@,但研发投入强度(R&D投入/企业销售额)仅为1.1%,低于浙江省的研发投入强度(2.34%),更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4%)和13本(3.4%)的研发投入强度。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强度不足3%,企业根本无法维持生存;不足5%,企业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研发投人强度可以反映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程度∽j。因此,河南省科研投入虽然连年增加,但与GDP相比,投入量仍然较少;且由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较低,所以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弱,影响其市场竞争力。2.工业设计水平落后。设计创新意识薄弱衡量某一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指标是工业设计水平,其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不仅包括经济性、妾 习习万方数据

 第4期 张素芳:创新驱动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63安全性、使用性能等内在设计,而且包括款式、包装等外观设计。然而现阶段,河南省工业设计仍处于初始水平,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的工业创新意识比较薄弱,设计和技术不能兼顾(有些制造业企业重设计轻技术,有些企业重技术轻设计),进而导致一些制造业企业生产不出精细制造的工业产品,只能生产低端、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受生产要素成本的提升、劳动力数量红利递减、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增长乏力,并导致河南省工业总体增速处于下降趋势,河南省工业增加值指数如图2所示。2008—2014年河南省I。_k增加值指数倒2问甬省上业增乃u值措数由图2可知,工业增加值指数从2008年的119.8%减少到2014年的111.2%。3.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紧缺要实现河南省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从“低、粗、散”向“高、精、特”的转型,创新和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人才又是创新的基础"J。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期间也指出,要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要求,也需要引进人才。河南近几年来虽然不断引进人才,人才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服务升级的过程中,人才总量的增加仍然不能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尤其是缺乏高端人才。目前,河南省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当前,河南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河南制造业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例如,河南的智能手机、电脑等高端制造产业仍然达不到高技术的先进制造业水平,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其次,缺乏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指把新技术、科研创新转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力量,然而,河南省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中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和工业设计人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供不应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对于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工资待遇低,且高校只注重技术理论的学习,致使毕业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因此,河南省制造业企业留不住甚至不能引进高技术人才,进而导致高技术人才的供需不均衡。最后,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河南省制造业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既熟悉制造业先进技术,又熟悉其他行业先进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当前的一部分制造业企业是与其他行业、其他技术相融合的行业,而高校培养的只是单一型的人才,这就导致这种跨行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极度匮乏的。三、河南省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对策河南省制造业虽然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以及“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制造业生产方式无形中正在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未来几年也将是推动河南省制造业向制造业强省和“河南智造”转变的关键时期,以及提升制造业品质的黄金时期’81。因此,河南省应该牢牢抓住此次发展制造业的机遇,利用“互联网+”,强化网络思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制定《河南制造2025)),进而使河南省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笔者结合以上分析,认为要提升河南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可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调整。(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结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河南省制造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获取和应用密切相关,技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是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因素。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增加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也可通过产学研等多部门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其研发能力,进而通万方数据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过技术创新来增强河南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凹]。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如服装服饰业),应改变过去的依靠低成本战略展开竞争的模式,通过品牌、服务和营销创新来竞争,进而推动这些产业从中低端生产水平转向高端生产水平;在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领域(如煤矿设备产业),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继续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在新兴领域产业(如锂电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掌握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并投入资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新的优势企业。(二)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培养设计人员创新意识工业设计水平是衡量某一地区制造业水平的一个指标。首先,河南省应借鉴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经验。美国工业设计每投人1美圆,其销售收入就会获得1 500美圆的回报。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的工业设计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多借鉴其工业产品的设计及精细化加工的过程,将会对河南省制造业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有所启发。其次,河南制造业企业应该注重工业设计,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综合运用,优化工业产品的性能、安全性、造型、包装等,提升所制造的工业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最后,河南应借鉴国内其他省份(如广东、浙江)重视工业设计的作法,成立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搭建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内学习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提升设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推进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最终提升工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建设并引进高素质、高端人才队伍制造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高端人才的竞争¨0I。河南省制造业应该强化人才战略,一是要大力引进并留住创新型人才,可通过建立内部奖励机制,培养人才创新与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人才与企业的一体感和责任感,加速技术升级以及制造业本身的发展。二是要完善与人才有关的配套政策,为人才创新提供便利,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与晋升环境,并吸引省外以及国外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到河南发展,还要鼓励省内高校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三是要加强制造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培养实用型人才。(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一国或地区的创新环境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息息相关,政府才是创新环境的主导者。因此,要为河南省制造业打造良好、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需要发...

篇八: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驱动发展战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与我国之前的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最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式就是积极创新创业。随着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不容乐观,2013 年 699 万毕业生、2014 年 727万毕业生与 2015 年 749 万毕业生不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而且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为了践行创新驱动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创新思维水平,主要有以下五点做法:

 第一、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开阔视野、胸襟博大,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站在

 战略和全局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未来。

 第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对各类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第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

 第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把学习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自身特点,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创新思维水平,选择合适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为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九: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型创新驱动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治理变革的挑战与机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和特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深刻把握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全面增加创新的有效供给,努力开创全面创新的新时代。

 促进全民创新。创新发展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  民参与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创全面创 趋 新新时代,必须探索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的有效途径,形 柝 成崇尚创新、合力创新的社会氛围。为此,应营造激励创 鳆新的公平竞争环境,让人人平等参与创新、公平获取创新 甏 收益,充分激励和保护全体人民的创新意识、才能和激情  ,把创新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探索 粮 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依法明晰政府、市场、 化 社会的责权利边界,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 囊 机制,使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都成为“创新源” 槁 ;进一步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研究院  所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 Z 体。

 促进全过程创新。创新活动贯穿于由研发、生产、 茏 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组成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开创全 点 面创新新

 时代,必须进一步摆脱单纯强调技术因素的狭隘 が 思维方式,摆脱片面强调技术推动或需求拉动的倾向,善 态 于把握创新全过程的环节和特点,推进全过程创新。应着 屐 力补齐全过程创新的短板,加快健全知识产权占有、交易 驭 、使用和保护制度,下放创新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 帏 ;改变单兵突进的单环节创新模式,探索把研发、生产、 暹 分配、交换、消费中的创新活动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加 苕 快建立健全现代化、全过程创新模式;着力建立健全公平  、开放、统一、透明的要素市场,完善各类要素自由流动 丐 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以科技创新为核 鲶 心,配套推进人才、金融、制度、文化和思想理论创新, 晏 形成创新合力。

 促进全时空创新。确保个人和组织时时 掾 处处都能够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是赢得创 戚 新竞争优势的根本举措。开创全面创新新时代,必须适应 晖 我国创新发展趋势和要求,树立全时空创新观,抓住对内 施 对外互联互通的战略机遇,着力建立健全全时空创新网络 狱 ,提升全时空创新竞争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争取在全球 赀 创新竞争与合作中的主动权。为此,应建立健全国家创新 莞 生态体系,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 鲽 息基础设施,形成全国互联互通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购 务,把沿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创新走廊;加快推 女 动建立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在坚持和加强中外创新 耠 交流与合作的同时,积极发展更高层次

 的“一带一路”开  放创新体系,以更加积极的策略融入全球创新网、参与全 颞 球创新供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争取合作创新的主导权, 兼 掌握 12 下一页标准、规则的制定权;全面推进创新型城 扣 市建设,努力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武汉等 箩 条件优良的城市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发 缪 挥城市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同时,适应创造性人才 渔 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宜居城市。

推荐访问:创新驱动与企业转型升级心得 转型 心得 驱动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