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醒狮传承人故事8篇

醒狮传承人故事8篇

时间:2022-09-10 14: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醒狮传承人故事8篇醒狮传承人故事 第40卷第1期2019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RNALOFYULINNORMALUNIVERSITYV01.40N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醒狮传承人故事8篇,供大家参考。

醒狮传承人故事8篇

篇一:醒狮传承人故事

0卷 第1期2019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V01.40 No.1(Philosophy&Social Science)南狮管窥:岭南醒狮的“困"之境与“养”——基于藤县舞狮保护传承的实地调查之道口孙庆彬1王晓展1牛培林2张仕3成芳4(1.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玉林5370003;2.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玉林537000;3.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玉林537000;4.梧州学院体育部,广西梧州537000;5.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以藤县舞狮为例,对岭南舞狮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困境进行实地调查,提出社会剧烈变迁条件下岭南舞狮的养护之道,为南狮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当前岭南舞狮的困境是:经费来源狭窄,开支捉襟见肘;文化认同薄弱,保护意识缺乏;学校教育缺失,校园传承缺位;老辈艺人渐稀,传承人才断层。南狮发展之道是:创新舞狮技艺,打造民族品牌;强化文化自觉,培植保护意识;发挥学校功能,推动校园传承;开展联动赛事,磨砺传承人才。[关键词]南狮;舞狮;醒狮;保护;传承;体育;舞蹈;艺术[中图分类号]G127,G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71(2019)01—0044—04岭南舞狮,又称醒狮,是一种集艺术审美和运动健身于一身的民间文化形式,蕴含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是中华舞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舞狮的典型代表之一——藤县舞狮流传于地处桂东南的藤县。在藤县龙母庙,仍保留有两尊唐代”狮头”石雕文物。在藤县的太平、和平、东荣、大黎、蒙江等乡镇,村村有舞狮队,有的一个村就有几支舞狮队。在近代鼎盛期,藤县的舞狮队伍一度达300支。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平镇的百狮汇演轰动一方。1997年蒙江镇举办过大型舞狮活动——百狮闹蒙城。藤县舞狮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桩表演,代表性的表演队藤县舞狮队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饮誉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2006年藤县舞狮被遴选为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藤县舞狮被遴选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藤县舞狮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典型性和标本意义。一、岭南舞狮的典型狮队——藤县舞狮队藤县舞狮队的前身是藤县榻州舞狮队,其主要表演形式:文狮表演“采青”和武狮表演“高桩”(图1,2),高桩表演特技“金狮倒挂”“闯悬崖攀绝壁”“钢线上一字腿”等誉满岭南乃至东南亚华人社区。舞狮采青要有起、承、转、合,借助器材演绎狮子的八种神态——上山、过岭、淌溪、潼涧、涉水、过桥、过钢索、穿洞等意境n】。藤县舞狮队具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程序和表演套路。一般舞狮过程分十多个小节部分,归纳为开始、主题、结局三大部分。有特定的步型、步法、动作;步型有弓步、马步、丁步、虚步和仆步;步法有提步、反步、靠步、跳步、趟步、摆步以及卧步。【11步型、步法要求运用得当,且多变化,又能达到举步一致。”特定的鼓乐配合鼓乐节拍要明朗,配合舞狮者的表演和故事情节,轻重快慢有序,强弱急缓有因【2,。舞狮形神逼真、套路完整,突出轻、重、快、慢、急、缓、停等伴奏乐艺【3】,具有很高【收稿日期】2019一。卜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桂东南村落醒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18YJA890038)。【作者简介】孙庆彬(1966一),男,山东沂水人,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体育文化。万方数据

 的艺术欣赏价值。2004年藤县舞狮队赴马来西亚槟城参加国际狮王争霸赛,表演的“醒狮独风赏月”“瑞狮闯悬崖攀绝壁”等一系列惊险动作,尤擅模拟狮子的各种俏皮神态,如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神态,众多难度大、审美价值高的动作组合将狮态演绎得出神人化,展示出力与美相融合所迸发出的艺术魅力,最终获得冠军和“东方狮王”称号,从此享誉海内外Ⅲ。图1栩栩如生的藤县舞狮Figure 1 Vibmnt Lion Dance of Teng County图2藤县舞狮的“力与美”Figure 2”stren譬h and beauty”of the lion dancein fuxian county二、岭南舞狮“困”之境(一)经费来源狭窄,开支捉襟见肘经费不足是岭南舞狮保护传承的一“困”,因为经济社会“没嘛别没钱”,“没钱难办事”。岭南舞狮的经费来源较为狭窄。以藤县舞狮为例,政府拨款和企业资助是藤县舞狮开展所需经费的主要来源途径,约占全部经费来源的80%.狮队商业表演创造的经济效益大概占20%.虽然当地文体局对舞狮的保护和发展投人不少人力、物力,但这对舞狮队的基地建设、长期训练、外出参赛等等事务的庞大花费而言,不过杯水车薪。广西政府也曾划拨40余万元专款对藤县舞狮进行基地建设与硬件购置扶持,但是实际花费却超过80万元,超支部分最终由县文体局通过其它途径筹集解决。社会捐助是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5j,但由于资助数额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无法支撑舞狮的可持续传承。舞狮传承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是岭南地区的普遍现象,这严重制约南狮的传承发展。(二)文化认同式微,保护意识缺乏文化认同式微,是岭南舞狮保护传承的又一“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流传千年的岭南舞狮传承受到严重冲击,岭南居民对舞狮的热情日趋衰退。以藤县为例,不同年龄段的藤县居民对舞狮表演的认同程度不同:儿童和老年人接纳舞狮表演的比例较大。儿童们最喜欢观看舞狮表演,觉得热闹刺激,很有吸引力。老年人喜欢欣赏传统技艺,对传统舞狮持肯定态度,希望藤县舞狮持续传承下去。但青少年对舞狮的文化认同感逐渐下降,很多青少年认为传统舞狮已经过时,他们更热衷于手机游戏、追电视剧,很大部分人对舞狮传承持无所谓或者与己无关的态度。他们思想观念日趋开放,审美观和价值观日趋现代;他们更偏爱登山、旅游等户外运动,更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和电脑游戏等时尚性娱乐方式⋯⋯以上种种,使得藤县青少年对舞狮的文化认同感逐渐下降。这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因为青少年是舞狮人才的生力军。如何培养青少年对舞狮的文化认同感,强化其舞狮保护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三)学校教育缺失,校园传承缺位学校教育缺失,亦是岭南舞狮保护传承的一“困”。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缺失是岭南舞狮保护传承之“大困”。受现代文化冲击,岭南舞狮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弱。面对这一情势,学45万方数据

 2019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校理应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担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舞狮文化的校园化传播。然而现实是,学校体育课堂充斥着代表西方文化的蓝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而舞狮这类深具民族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却很少出现在学校课堂。以藤县为例,全县中小学校有300余所,只有5所学校成立了舞狮队,所占比例不足2%.根据目前情况,要想提高学校舞狮文化氛围,应设定一些校园舞狮赛事,以此强化舞狮技艺,保护舞狮文化,但目前多数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计划。(四)老辈艺人渐稀,传承人才断层人才是推动传统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的关键力量,传承青黄不接,也是岭南舞狮保护传承的一“困”。以藤县为例,目前健在的老一辈传承人不到10人,中年传承人不到20人,而年轻人愿意学习舞狮的寥寥无几,出现传承人断层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舞狮学习对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有着极高要求,而且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格禀赋。只有经过系统、漫长的刻苦训练,才能磨砺出靓眼的技艺,短期训练很难奏效。上述要求会使普通人望而却步;二是弥漫乡村的外出打工潮,动摇着年轻人学艺的信念与意志。梧州与广东接壤,年轻人前往珠三角打工非常便捷,这亦助推舞狮人才流失,加剧传承人才萎缩之势。三、岭南舞狮“养”之道(一)创新舞狮技艺,打造民族品牌创新舞狮技艺,打造民族品牌,是凝聚舞狮人气,开拓财源的关键。岭南舞狮的生命力植根于民众,其艺术价值能否实现,在于其技艺是否被社会认可,在于其表演是否具有人气。“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加快和现代文化的冲击,特别是随着旧房拆迁、村落合并的提速,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链条面临断裂,体育内容和形式变得支离破碎。面对危机,创新无疑是一条可持续的传承出路。”【6】因此,要迎合时代要求,重视文化创新,打造品牌效应,对舞狮动作进行创新改造,展示岭南舞狮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强化舞狮的时代性、娱乐性和观赞眭,打造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一旦品牌创建起来,名气就会逐渐积聚,八方财源就能不请自到,经费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二)强化文化自觉,培植保护意识培植保护意识,是历史赋予的使命。2006年藤县舞狮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藤县舞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藤县舞狮列入“名录”,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唤起整个社会的保护意识,将舞狮文化持续传承下去。受现代文化影响,岭南地区民众对舞狮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为改变这种情况,应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对民众进行宣传引导,唤醒民众文化自觉【51,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把文化保护意识植入民众心中【7】,提升当地民众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激发、调动岭南“土著”的文化保护积极性。(三)发挥学校功能,推动校园传承为有效传承岭南舞狮文化,应加快推动舞狮进校园的步伐。这些年岭南地区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学校很少把本地的民族文化纳入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活动;另一方面受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没有多少学生热衷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教育应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觉保护意识。特别应通过课外活动或者体育课把舞狮技艺变成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接触舞狮文化。如创编舞狮徒手操让学生学习,或在校园内开设舞狮兴趣班,把舞狮技艺慢慢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舞狮兴趣,引导青年学生把舞狮技艺发扬和传承下去。(四)开展联动赛事,磨砺传承人才举办舞狮赛事,是磨砺舞狮传承人的重要环节。以藤县为例,为了全面提升“东方狮王”的文化品牌,提高本地的知名度,近年来藤县舞狮队与中恒集团、神冠集团等地方优秀企业采取冠名、组织赛事等合作方式,成功在梧州、藤县举办了“梧州市宝石节龙狮争霸赛”“中国藤县一世界狮王争霸赛”“中国一东盟国际狮王赛”等业内顶级赛事。藤县舞狮还多次外出参赛,如赴马来西亚、香港、澳门、深圳、佛山、湛江、广州等地参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为提高南狮传承人的培养效果,举办联万方数据

 动赛事交流非常重要,不仅可强化舞狮技艺的交 绎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多次获国际 冠军,被舞狮的困文化认同校园传承南狮发展;强化文,推动校流,提升舞狮传承者的技艺,也有利于促进岭南 称“东方狮王”,享誉海内外。当前岭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解决舞狮 境是:经费来源狭窄,开支捉襟见肘;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薄弱,保护意识缺乏;学校教育缺失,四、结语 缺位;老辈艺人渐稀,传承人才断层。岭南舞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示力 之道是:创新舞狮技艺,打造民族品牌与美相融合的艺术魅力,擅于模拟狮子喜、怒、 化自觉,培植保护意识;发挥学校功能哀、乐、动、静、惊、疑等神态,将狮子神态演 园传承;开展联动赛事,磨砺传承人才。【参考文献】【1]姜喜平,黎宇.“醒狮”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12(06):96-98.[2】杜长青,刘靖南,杜科锋.论时代文明视阈下的藤县舞狮叨.当代体育科技.2014(22):127—128.[3】赵倩.民族体育现代化.舞狮成为职业体育吉祥物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02):57—60.【4]黎丽敏.南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11):45—46.[5]孙庆彬,朱波涌,周家金.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机制——以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古村落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9):50—55.[6】孙庆彬,周家金,潘兰芳.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创新路径探微[J】.体育文化导刊,2017(2):[7】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理论问题U】.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67—71.Predicament and Inheritance of South Lion Dance——_Basing on llle Field IIlvestigacion of吐le Proteclion aIld IIlh嘶t柚ce of tlle Lion DaIlce Culture in Teng CountySUN Qing—binl;WrANG Xiao—chenl;NIU Pei—lill2;ZIIANG Shi3;CHENG Fan94(1.School 0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Yulin No瑚al University,Yulin,Guan铲i 537000;2.School ofEducation Science,Yulin No珊al University,Yulin,Guan铲i 53700Io;3.Depanment of School of P E.,WuzhouCoUege,Wuzhou,Guangxi 543002;4.School of Ma玎【ism,Yulin Nonnal University,Yulin,Guangxi 537000)Lion Da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lemma i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South LionDance Culture,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maintain South Lion Da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rastic social chang—es,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uth Lion Dance Culture.According to thestudy,the cun-ent di伍culties of South Lion Dance are:n删w source of funds,shonage of expenditure;weak cultur—al identity,lack of pmtection consciousness;lack of sch00l education,lack of campus inh面tance;the thinning ofolder artists and the gap of inheritance talents.The way to deVelop South Lion Dance is to innoVate lion dancingskills and create national brands,stren殍hen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ultivate protection awareness,giVe fuU play tothe fhnctions of th...

篇二:醒狮传承人故事

众文艺一、我国非遗传承现状及研究佛山彩扎狮头的意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1]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底蕴的见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但我国非遗传承存在起步晚、推进慢、难度大的特点,缺乏重视、人才流失、不接地气及内容陈旧等是重要原因 [2] 。醒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较强的文化感染力,自古以来深受岭南地区群众的喜爱 [3] 。谈道醒狮,大众往往想到的是其灵动的舞蹈动作与激昂的音乐,反而集艺术符号于一身的狮头却被众人忘记。因此,本文对彩扎狮头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彩扎狮头的发展历程,深入地挖掘狮头的造型元素及其文化内涵,为大众提供欣赏醒狮文化的新视野,让彩扎醒狮的艺术价值被更多人认同与接受,为其传承创新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二、剖析佛山狮头彩扎存在的困境1.关注度方面佛山彩扎狮头历史悠长,具有深邃的文化蕴含与艺术价值,产品种类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尽管佛山彩扎狮头登上许多大舞台,如作为著名影片《黄飞鸿之狮王争霸》、舞台剧《醒·狮》 [4] 的道具,但仍然存在关注度较低这一传统非遗的通病。通过走访与访谈调查所知,民众对醒狮表演本身的关注度远大于彩扎狮头,而佛山彩扎狮头自身宣传并不到位。

 2.市场受众面狭窄

 佛山狮头彩扎历史悠久,产品类型众多,艺术价值高,但其依然存在传统非遗的通病--受众面窄。通过走访调查与实地访谈可知,狮头彩扎产品的购买者主要是醒狮表演行业的从业者,用作日常训练以及表演;而普通大众购买占比较少,多用作送礼、摆设装饰所用。其受众面小主要原因如下:①狮头购买圈子小:彩扎狮头作为醒狮行业的衍生品,其销售情况与醒狮行业直接挂钩,醒狮比赛少、社会表演需求少,则销售量将断崖式下降,曝光率低。②宣传工作不到位:佛山狮头彩扎自身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民众往往只能从传统媒体了解其产品故事,难以增加大众购买的欲望。若能将彩扎狮头这种工艺品从醒狮中独立出来,利用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如:造型、花纹、色谱等元素,打造独立的品牌系列的纪念品,从而吸引大众的关注,借此拓宽彩扎文化的受众面。3.传承与创新方面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产品需求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产品不仅要体现文化内涵,还需符合潮流的审美。针对彩扎狮头这门传统手艺而言,其产品的结构内容需跟紧时代潮流,在保留自身特色下,推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产品,方能在经济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彩扎的专业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方能打造出大众所接纳的文化产品。多数民众对于非遗的了解往往只重形不重魂,即只关注到文化所展现的形式与内容,这可能与大众对非遗的了解途径和方式较为单一有关。因此,为广大群众开拓更多渠道了解非遗,在宣传的时候要将产品的卖点以及文化价值完美地呈现 [5] 是吸引更多民众关注非遗的必由之路。三、佛山狮头彩扎的内涵及挑战1.佛山狮头彩扎的内涵佛山醒狮彩扎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性项目 [6]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流程的长期性和精细程度,它既传达着独具匠心的匠人精神,又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佛山狮头彩扎以双腮、明牙、圆唇及震舌为主,造型威武而精细,制作工艺巧妙。随着佛山狮头彩扎工艺的流传,手工艺者不断创新狮头形状,在狮头上增加一个不同形式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佛山彩扎狮头传承调查研究 *方嘉敏

  关焯辉

  李翠莹

  荆纯祥(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关系的纽带,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然而我国许多非遗濒临消亡的局面,如何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及创新是目前难题。佛山彩扎狮头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打造出样式不同的狮头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但其工艺程序复杂,手艺要求严苛,现传承日渐式微,亟待保护与传承。文章以佛山彩扎狮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发展的困境并予以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促使这项传统技艺重焕光彩,为大众带来喜闻乐见的文化。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彩扎狮头;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S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1)07-0008-03*基金项目:2020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编号:(Pdjh2020b0143)。· 非遗研究 ·

 9大众文艺狮角,使狮头的造型更为醒目;在狮头的额、角、鼻与眼盖等部位添加绒毛,选择马尾鬃毛作为狮头的睫毛、眉毛、胡须,使狮头造型更为灵动;在狮额的正中间部位,安装一块明镜,配以狮头各处的小金属片或绒球,使得佛山彩扎狮头形象更加饱满。佛山醒狮彩扎谨遵传统方法步骤,分为扎、朴、写、装四道工序。在选材上要做出一个灵动的狮头,只有选用广西的毛竹,狮头才能避免沉重生硬,更轻盈,更有可塑性。在选点上也颇有讲究,一个狮头的交叉点数可高达1300个,每一个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狮头的牢固性和耐用期,而这精细的操作需要手工艺者的耐心和细心 [7] 。2.佛山狮头彩扎的挑战(1)传承人断层,缺乏新鲜血液彩扎狮头制作过程精细复杂,包括了扎、朴、写、装四个环节, 四道工序分解下来有1300多个步骤;另外,四道工序是环环相扣的,只要其中一道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所呈现出的狮头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因此彩扎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苛刻 [8] 。然而精湛的技艺并非一日练成,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一名出色的彩扎人需要三颗“心”:热爱之心、耐心、摸索之心。然而当今大多年轻人心态浮躁,难以静心,加之彩扎学徒前几年的收入较低,吃得苦比较多,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加入彩扎的传承当中,致使狮头彩扎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少。(2)“工厂狮”的冲击另外,为了满足人们对制作速度的追求,“工厂狮”应运而生。“工厂狮”,即通过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狮头。与传统彩扎狮头相比,工厂狮制作速度快,价格低,因此受到一部分购买者的青睐,侵占传统彩扎的市场份额。另外,“工厂狮”对手艺者技术水平要求低,并不会像传统彩扎要求手艺者四道工序中都熟练掌握,只需要对其中一道或两道工序掌握即可,这无疑对完整彩扎工艺传承造成冲击。(3)产品缺乏创意与生活气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了传统的大狮头制作,彩扎手艺人们亦在开发更多彩扎相关的文创产品,例如缩小版的狮头造型摆件、钥匙、吊坠等等,尽管其做工讲究,但其更多是只能装饰,缺乏实用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不仅要外观美丽,还需要具备一定生活功能,因此目前的产品难以吸引大众的兴趣,无法扩大发展。四、以守正创新引领非遗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民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双创”背景下,非遗文化做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性地更新内容是其重焕活力的不二法门。国家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过程,佛山彩扎狮头应该把握机会,创作更多文化精品,让彩扎重回大众视野,了解狮头背后工艺的故事内涵与工匠精神;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在年轻一辈中做宣传工作,以狮头威猛精神的形象动人,以彩扎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感人,开设更多彩扎体验活动,扩大彩扎狮头的影响力,吸收更多关注。1.“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往往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从业人员老龄化[9] ,加之手艺烦琐复杂,传承难度高,在年轻学徒往往末学肤受。高校作为非遗文化新卵化地,对传承传统手工艺具有独特优势 [10] 。将彩扎狮头文化带进高校,开设相关兴趣课程、社团活动或主题文化节,为高校学生讲解彩扎狮头的文化,狮头的制作方式,从而提高对彩扎狮头的兴趣与了解。还能开设体验环节,寓教于乐,在扎作过程中促进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借此打造彩扎狮头扎根高校的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扎作技艺传承和创新的队伍。2.“日新者日进也”基于醒狮彩扎功能应用的创新设计。适当拓展彩扎狮头的功能性,让其不仅仅只是作为醒狮表演的道具,可将大众喜欢的衣物、首饰、手办等作为载体融合彩扎醒狮的造型、花纹、色谱等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例如彩扎手链、醒狮T恤等,这样不仅可以让非遗更接地气,也使彩扎醒狮的实用功能在生活中得到拓展 [11] 。“互联网+”所具备的大容量且高效率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是彩扎狮头线上传播的重要动力。通过拍摄彩扎醒狮的传承之路或相关传承人的非遗人生, 并借助手机或互联网播放影视作品,既可以扩大彩扎狮头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能力, 又可以将其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影视的艺术性、审美性结合起来,不失为一条提高传播效果的良策 [12] 。3.“更上一层楼”佛山彩扎狮头重回大众的视野,单单开发新颖有趣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打造品牌形象,讲述文化故事,而将狮头彩扎文化内涵贯穿到整个生产环节是关键。彩头文化元素众多,可将其在视觉、触觉上一一体现,如:成品与半成品的狮头美感相差甚远,将彩扎的彩胚、成品放置店铺用作装饰,通过对比带来视角的冲击;也可设计体验环节,彩扎过程中工艺者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在狮胚上,让慕名而来的人们体验“工艺者”的身份感受手工彩扎的快乐与成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好品牌,产品的质量才是关键。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彩扎狮头的产品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文化内涵.应从大众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实用与内涵兼备的狮头产品,比如:将狮头脸谱卡通化印在红包、春联上,打造贺岁套装;也可更换狮头上的独角为“鳌鱼角”。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术技艺不被社会重视,匠师们社会地位低,后代不愿接手祖业,以及民间美术传承人普遍缺乏品牌保护意识,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境地。由此许多学者着手研究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保存,继承和发展。在其文化认知与学习方面,夏燕萍指出可以将非遗与高校美育教学的结合,以相关课程为核心的美育辐射,通过技艺传承人参与实际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实践为主体方式的美育传承,以工作坊为中心,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吸引大学生群体参与彩扎制作;以讲座、展览为辅助的美育拓展,扩大学生对醒狮彩扎的认知度 [13] 。在其产业发展方面,应当注重核心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拓宽产业链发展,使民间美术工艺向设计产业、时尚产业和当代生活空间进一步延伸。让民间美术作品推广销售进入电商渠道,扩大其购买渠道,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一文化,· 非遗研究 ·(下转第22页)

 22大众文艺看到另一种思想。存在主义的重要命题即是荒诞,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世界本身就是缺乏意义而荒诞的,无所谓此处彼处,这从根本意义上反叛了纪德的思想——从一个荒诞的地方逃离到另一个荒诞的地方的行为本身也是荒谬的。从此处开始,“大地”对于我们就不再是一个限定化的概念了,至于是留在此岸还是去往彼岸,两种选择都可以证明个体存在的意义,最关键是人与大地之间的重连。由此看来,我们便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同时包容了纪德与加缪的理念——做一个“漫游者”还是“怀乡者”这个命题本身得以消解,个体与大地之间形成的纽带在两位作家笔下重新得到发掘。人生于荒野之中,那时文明尚未孕育出来,“荒野”是对于人生存状态及环境的荒诞的定性描述,正如张健所述:“在作为西方主要文化渊源之一的《旧约》和《新约》中,荒野都是贫瘠和荒凉的象征,是人类开始自身苦难的地方。” [8] 但人并不臣服于荒野意义的缺失,而毫无畏惧地反抗这种深入人类骨髓的荒诞。大地的核心价值便在于此,人类对于大地的向往总是处在与荒诞的抗争之中,这反抗正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神话的现实象征——正因为反抗,所以才存在。而正是在这种张力之下,人最终得以摆脱荒诞的枷锁从而实现自我。三、结语综上以上的论述,纪德的“去”与加缪的“留”这一对看似对立的思想观念,其实都指向了同一种思想:在逐渐与自然脱离而被理性、伦理、道德观念包裹起来的现代社会之中,重新审视脚下的大地,通过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与抗争再次开启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在心灵的干涸中寻到那可贵的“地粮”。在此,“大地”这一概念本身就见证了人类对于荒诞的反抗。在道德与秩序分崩离析的20世纪,纪德、加缪的文字让迷惘的灵魂重新站在大地之上、重新看到反抗赋予存在的巨大力量。参考文献:[1]纪德.盛澄华译.《地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一九二七年版原序,第1页.[2]布勒东.袁俊生译.《超现实主义宣言》[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第13-14页.[3]纪德.盛澄华译.《地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引言,第2页.[4]加缪.杨荣甲,王殿忠译.《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第281页.[5]加缪.杨荣甲,王殿忠译.《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第282页.[6]普鲁斯特.李恒基译.《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50页.[7]加缪.杨荣甲,王殿忠译.《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第282页.[8]张健.《大地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2页.作者简介:龙湖心(2000-),男,汉族,籍贯:四川自贡,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

篇三:醒狮传承人故事

1民族体育《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02月1 1 绪论1.1 选题依据1.1.1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出现显著的变化,当下的物质生活水平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社会群体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并且寻求在当下环境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精神生活项目。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十分重视,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作为本国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而我们能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加深,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形态、意识观念正在以不同形式向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进行冲击,导致我国的本体文化建设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问题。舞龙舞狮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国家性、区域性的文化载体,也能够代表众多社会民众的文化感知和记忆。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舞龙舞狮的建设失衡问题不断深化,我国的舞龙舞狮传统体育项目正在面临失传的风险和打击。鉴于此,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应当积极主动地谋求自身的发展形式和空间。1.1.2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发展需要根据当下舞龙舞狮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典型性传承技艺能力的专业人士较少、传承文化的载体不足、传承人没有相关的机制保护等等。一部分中老年技艺拥有者年龄较大,不能够进行技艺教学和传承,中年群体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工作,时间上不允许进行传承和教育。而一部分具有良好身体能力和时间精力的青年群体又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力度不足,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较大,面对传统文化的意识较为浅薄,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够得到常态化的发展。鉴于此我国将舞龙舞狮等项目从传统的节庆表演逐渐转化成为竞技体育的一种,成功地从我国的舞台走向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领域。我们应当借助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给予舞龙舞狮体育项目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奠定我国传统体育运动发展的坚实基础。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从当下舞龙舞狮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着手,深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且探究问题出舞龙舞狮运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探讨胡小勇(贵州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5)摘   要 :我国的民族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逐渐彰显出自身的魅力和神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社会历史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情况和意识理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当重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完善,进而给予我国传统文化崭新的发展空间。在本文的论述中将针对舞龙舞狮这两项传统体育运动进行详细的论述,从民族体育的兴起、演变、传承、发展等方向谋求当下民族体育的建设手段和形式,进而能够保证舞龙舞狮在新时期内得到良好的发展,给予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新时期的光芒和希望。关键词 :舞龙舞狮;民族传统体育;弘扬和发展中图分类号 :G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75(2020)02-131-06现的原因。结合舞龙舞狮的发展情况,秉承当下我国对于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理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建设形式和建设方法,不断提升我国舞龙舞狮项目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能够给予众多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空间。1.2.2 研究意义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舞龙舞狮项目在当下社会中的发展情况,能够展现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机制和理念,能够为我国保护和弘扬传统体育项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详细地论述了其中存在的缺点和局限,便于为我国社会群众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强化我国居民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意识,也扩展了传统体育项目建设的平台和空间。以上众多因素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传承都具有积极作用。2 2 舞龙舞狮运动的概述2.1舞龙舞狮运动的起源龙是我国一种具有神话传说和宗教色彩之物,自身具有种种特殊的能力,能够呼风唤雨,祈求祥瑞。狮子是百兽之王,具有勇敢、威武的外在特征,在文化研究中的引申义有勇敢和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将不同的动物和传说相结合,给予事物宗教和神话故事的色彩,赋予了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大量情感寄托,形成了当下我们见到的舞龙舞狮文化。舞龙舞狮能够代表我国一定历史阶段中的传统文化,也是小农经济下的运动产物。舞龙运动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根据相关研究和记载,此时的舞龙活动就已经十分盛行,直到隋朝社会形势较为稳定,人们不再受到战争的影响,生活较为安定和平,此时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娱乐和精神追求正在不断提升。在隋朝早期,舞龙活动仅仅是局限在皇宫中的一项活动,随着人们对皇家的崇拜和宗教信仰,百姓生活中也逐渐出现了舞龙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国舞狮活动起源的时间并没有明显的界定,不同的学者研究成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具有一定说服力的是舞狮活动与战争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研究成果的基本流程是南北朝(公元446年)时期,交州刺史檀和奉命北伐林邑。范阳在作战的过程中使用大象参与战争,宋军官兵不能够抵御大象的进攻,在两军交锋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大大影响了宋军战士的士气和作战效果。宋军将领面对这种形式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使用麻、布等做成许多狮衣,每一件衣服都有两名战士皮甲,在草丛中埋伏,在敌方大象出来攻击时突然跳出,张牙舞爪的向大象进攻,大象被吓得仓皇逃走,宋军乘胜

 132民族体育《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02月追击大获全胜。自此,舞狮成为军队中庆祝作战胜利的一种庆祝形式,每当大战告捷的时候军民都会舞狮庆祝,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特有的节庆形式。舞龙舞狮的庆祝形式出现的历史时间较长,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对舞龙舞狮中穿着的衣服进行整合和改变,结合了编织、刺绣、绘画,并且在表演过程中赋予一定的音乐因素,使得表演过程中的节奏感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的武术成分,通过表演者之间的互相协助、密切合作,将生活、书籍、历史记载、口耳相传中对狮子、龙等蓝本形象的认识,能够展现出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动灵活。舞龙舞狮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能够表现出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形式,是中华文明展现自身底蕴的独特方式。2.2舞龙舞狮运动的分类2.2.1 南狮南狮也叫醒狮,流行于我国南方广东福建一代。近几年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大力推广下,南狮随着华人的迁移,在世界各地开展得十分广泛。现代竟技舞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狮头、狮尾组成的单狮,长10-14米,最高不超过3米,最低不低于0.8米的桩阵上,运用各种步形步法,通过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动作来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来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在表演过程中,其舒缓婉转之处,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称绝;其飞腾、跳跃之时,让人胆颤心惊而又昂然振奋,如图 2为南狮表演概况。南狮造型夸张,颜色亮丽,而南狮鼓擂动起来也更是振聋发聩,振奋人心。可以说,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2.2 北狮北狮是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的一种舞狮技术。北狮与南狮的构造形状和起舞办技术都有显著的不同,北狮和南狮都是多姿多采且富有舞蹈性之民间艺术,北狮比较著名的有安徽青狮和河北保定双狮。而现时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北狮就是以安徽青狮为蓝本,如图 3为北狮表演概况。北狮舞法的基本动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滚等,配合柔顺、活泼、灵巧、轻盈等丰富的步法,把狮子舞得维妙维肖,其眼睛、嘴巴、耳朵会开动,此种技术重于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与武士(即所谓主人)之敏捷矫健的身段相配合,来表现狮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动地刻划出武士之机智及风趣,予人一种美好振奋的享受。北狮造型酷似真狮,不若南狮庞大,头部亦没有南狮五彩缤纷装饰,纯粹是兽毛颜色,惟其顶部加一独角以示不同平凡的兽类。全身以缨毛作狮被,甚至表演者所着之裤子与鞋都和真狮子腿部毛色一样,因而舞动起来就是一头维妙维肖的活动狮子,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北方狮子表演时共需舞员三人,一人舞狮前身(即狮头),一人舞狮后身(即狮尾),另一个饰武士,领导起舞。2.2.3 舞龙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着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2.3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途径2.3.1 民间自行组织舞龙舞狮作为民间体育项目在民间有着自发的演出群体,一部分具有一定舞龙舞狮的表演经验,在文化传承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节庆时都会有民间自发组织的舞龙舞狮表演,能够增加节庆期间的喜悦气氛。但是现阶段生活中出现舞龙舞狮的情况逐渐降低,尤其是一部分年龄较小的孩子,认识这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仅限于在电视电影中,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小。2.3.2 高校龙狮队伍目前高校中对于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的发扬十分热忱,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引导和支持下,1995年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并且举办了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的赛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设在“中南大学”。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大力提图1

  民间舞龙表演图2

 南狮表演概况图3

  北狮表演概况

 133民族体育《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02月倡“百狮进高校”,可以看出舞龙舞狮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和传承主要集中于高校教育中,并且受到了不断强化的重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012年—2014年我国举办的国家级和世界级的舞龙舞狮比赛的数量不断提升,并且能够举办大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比赛,我国的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也能够表现出极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对于传统表演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也能够展现出我国青年群体在弘扬民族体育过程中的高超竞技水平,高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弘扬传统体育的中坚力量。2.4舞龙舞狮运动的功能2.4.1舞龙舞狮运动的教育功能在上文的论述中已经有所提及,舞龙舞狮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具有代表性,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出舞龙舞狮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进行舞龙舞狮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舞龙舞狮中的团结意识、协作精神。在高校中建立舞龙舞狮的相关社团,能够给予高校学生更加深刻直接的传统文化影响和教育,帮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渗透优秀文化思想,进行极具可行性的德育教育。2.4.2舞龙舞狮运动对社会的功能舞龙舞狮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彰显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在乐器的使用、服装制作、动作编排上都能够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息。并且在舞龙舞狮的编演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渗透众多历史文化知识、经典故事等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舞龙舞狮在生活化的表演过程中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在群众中得到了良好的学习和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对舞龙舞狮中穿着的衣服进行整合和改变,结合了编织、刺绣、绘画,并且在表演过程中赋予一定的音乐因素,使得表演过程中的节奏感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的武术成分,通过表演者之间的互相协助、密切合作,将生活、书籍、历史记载、口耳相传中对于狮子、龙等蓝本形象的认识,能够展现出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动灵活。长时间进行阶段性的舞龙舞狮表演还能够提升表演者的身体机能、预防疾病、调节保健等等。2.4.3舞龙舞狮运动对个体的功能舞龙舞狮活动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当下的物质生活水平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社会群体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并且寻求在当下环境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精神生活项目,进而能够有效缓解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压力,奠定人们精神层面的充实和稳定。首先,舞龙舞狮这项体育活动是集体性的运动形式,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调节自身的身体,提升运动量,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进而建立情感和精神寄托。其次,在这项传统体育活动中渗透了道家、儒家、佛学等多样化传统思想的引导和熏陶,能够给予人们哲学精神层面上的帮助和引导。在进行舞龙舞狮的竞技比赛中还能彰显人们团结一心、协同合作的精神品质,进而能够有效帮助人们修身养性、进取开拓。最后,对于一部分具有极强参与感的表演者而言,在进行舞龙舞狮表演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业余爱好得到满足,也是自身精神和身体中的一次洗礼,能够在以上两个因素中得到...

篇四:醒狮传承人故事

科技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41,NO.3.2020

 92 香港舞狮习俗的变革与坚守* *

  张 智

 韦安家

 王湘丽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37

 On the Change and Persistence of Hongkong Lion Dance Customs ZHANG Zhi, 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摘要 :文章对香港舞狮习俗的传承途径、活动形式、习俗等进行分析,了解香港舞狮的发展现状,梳理香港舞狮习俗变革和坚守,阐释在现代文化影响下香港舞狮习俗发展的思考;研究发现传统体育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革新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文化的整体性。

 关键词:

 :变革;坚守;传统体育;舞狮习俗;香港

  *基金项目:2019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XYCSW2019037);2017 年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中心项目(YN2017009)。

 作者简介:张智(1977—),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东盟龙狮文化。

 习俗的传承是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承载着先人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化财富和经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生活的丰富,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方面需要通过变革来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扬自身文化。舞狮习俗是劳动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按地域可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类。目前已有研究分析了醒狮的传承与保护[1-2] ,有的分析南狮运动传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等[3] 。香港舞狮在传统南狮的基础上虚心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潜心创造向世人展现了香港独特的舞狮文化。其对内成为凝聚香港移民文化认同感不可或缺的载体,对外成为展示香港地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对现代舞狮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有关香港舞狮习俗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通过对香港舞狮习俗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香港舞狮习俗的变革与坚守,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以期弘扬舞狮文化传统习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1 1 结果与分析

 1.1 香港舞狮习俗的变革 1.1.1 舞狮习俗传承途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习俗的传承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在习俗的传承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与民族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水平以及民族认知水平有密切关系,传承的多样性为舞狮习俗的传承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舞狮习俗传承方式的转变是由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所决定。早期人们为了躲避战争和谋求生路而移民到香港上水、新界、元朗等地,由于当时香港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时期,港英政府主要考虑的是商业利益,对当地社会治理并无兴趣,这些移民为了生存和不被列强欺压,就以一定地域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自保、联络家乡情怀的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包括武馆都是早期的传承组织,移民者希望通过舞狮表演来提升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70 年代,警方立例管制武馆和这些民间组织,舞狮必须要申请舞狮许可证,之后舞狮由民间组织转化为社团和协会。1995 年,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成立。香港龙狮麒麟貔貅体育总会、香港夏国章龙狮团等主要是以舞狮培训、运动器材、舞狮文化国际交流等为活动进行有效和制度化的管理,这意味着民间传统舞狮活动进入了有组织、有规范管理的新阶段。为了“普及体育”的宗旨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以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当地中小学开始将舞狮运动引进校园,学生通过课堂和课外教学训练传承舞狮文化。这些传承方式在舞狮习俗的传承中起到积极配合、相互补充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这些途径的转变对于舞狮习俗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1.2 舞狮习俗活动形式由原生性向时代性转变 文化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不断发展变化。舞狮习俗的时代性转变是文化动态显现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舞狮习俗与现代文化进行接触与融合。例如,舞狮竞赛规则的完善促进了各类舞狮赛事的举行,这些赛事规范了舞狮运动,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现代竞技体育的追求;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途径的广泛利用以及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香港舞狮习俗的传播形式改变了原有的形式,使得舞狮习俗更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例如,《黄飞鸿醒狮独霸梅花桩》《醒狮》等影视,通过制作视频、摄影、手机、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性化服务水平,将舞狮习俗影视化,也满足人类审美情趣的需求,促进外界直观的了解舞狮习俗,实现对舞狮习俗的传播和传承。舞狮习俗时代性转变是认识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导致其分化为不同活动形式。

 1.2 香港舞狮习俗的坚守 1.2.1 舞狮习俗内容的原真性传递 原真性表示真的、而非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忠实的、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4] 。保存完好的文化原真态是舞狮习俗内容传承的主要保障,香港舞狮习俗主要以传统南狮为主;按三国时期人物演变如刘备狮、张飞狮、关公狮、赵云狮、马超狮、黄忠狮统称为皇五虎将,其中马超狮称为孝狮,一般只有师傅或者德高望众的前辈去世才舞马超狮,刘备狮、张飞狮、关公狮、赵云狮、黄忠狮一般是在庆典、贺诞巡游、村乡聚会、祠堂竣工的时候才用到。舞狮习俗的套路众多,目前香港仍保留下来的传统表演套路(技法)主要有:参拜(拜神)、起狮、三星、抛狮、洗脚、试探实物、食青。套路演练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演绎而成;“采青”是南狮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地面技艺表演;在青上扎上利是,又称为“利事”,取其大吉大利,生意人派出利是,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之意。传统南狮采青分为高青、地青、中陈青[5] ,这些青陈的摆设和破陈的都要符合生活哲理而不能违背常规,按照不同的仪式需要而定,具体的舞狮技艺、舞狮礼仪、舞狮禁忌等都是舞狮习俗中必须要遵循的,不可违背。人们对于舞狮习俗内容的严格要求,无不投射出对“狮”的敬仰之情。

 1.3 舞狮习俗信仰的坚守 习惯和风俗都是由长期重复而逐渐自然形成,广大劳动人民依赖于习俗结成的社会关系,或寄托信仰、寻求愉悦。香港地处临海,在这一地域自古海事活动十分活跃,海洋生存环境的风云变化使得民众迫切寻求神灵的护佑,获得寄托和内心的安定。拜龙母庙、拜妈祖、拜关帝爷、拜谭公等具有明显的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一般在庆典、贺诞巡游、村乡聚会、祠堂竣工等都会组织舞狮、舞龙等 表演活动乞求神灵的保佑和生意兴隆。这些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图腾崇拜的遗存形式,图腾被视为力量、勇气、好运的来源和主宰,这些传统被保留下来,并流传至今;在这些信仰的坚守中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纪念人物和追求吉祥祭神斗恶等,这些动人的传说得到子子孙孙的认同,是以民族聚居区域历史、风俗、文化娱乐

 体育科技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年(第 41 卷)第 3 期

  Vol.41,NO.3.2020

 93 等为主题而自发开展的庆祝活动,它是舞狮习俗得以坚守的形式之一,这些舞狮信仰的坚守培养着群体的自豪感和向心力,随着村落的扩大一些村落还以舞狮作为族人兴旺的标志[6] 。信仰的坚守不但反映了人们对舞狮习俗的认同,也从侧面向人们展现着先祖们创造的历史文化让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舞狮习俗作为源远流长的自动化、标志化的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将不易改变,作为一种集体意识被大多数人共同遵守和维护,因而得以坚守。

 2 2 香港舞狮习俗发展的思考

 2.1 坚守舞狮习俗内容原真性的传承 文化的原真是传统体育的根活在人们的现实中,是一个民族进行新文化创造的根基,我们不能抵制现代体育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丢掉传统文化。有的习俗在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得以发展,有的则变得面目全非,原因在于其失去的本源,导致自身文化被主流文化所同化而慢慢消亡。因此舞狮习俗不能因为传承途径的改变而随意改变舞狮习俗的内容,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传承不同的内容,同时加强舞狮习俗的正确认识,在融入现代社会中要在其器物、舞法等进行相应的调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唤醒民族的“文化自觉”可以提升民族的集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从而更加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加强对群体的教育,唤醒“文化自觉”,培养民族文化认同和对舞狮习俗的正确认识,坚守香港舞狮习俗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使不同文化共存共荣,同时提升自身生命活力。

 2.2 汲取传统体育的精华,借鉴现代体育成果 传统体育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香港舞狮习俗的革新,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革新,对相同传统体育项目的精华部分进行合理的吸收,而一些落后、不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甚至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悖的东西,则当摒弃,现代体育所体现的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及其组织制度是民族传统体育所缺乏的。因此,香港舞狮习俗应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在技术方法层面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理性判断与创造;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成功的组织制度迅速发展壮大自己;在价值层面借鉴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价值。在文化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中,坚持开放包容,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互鉴,这是舞狮习俗实现现代化革新的核心与关键。

 3 3 结论

 香港舞狮习俗的变革与坚守是舞狮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策略,在多元文化社会里香港舞狮习俗的革新体现为多样性和时代性转变,但依然坚守着舞狮习俗的信仰和内容原真性传递。香港舞狮习俗的发展一方面坚守舞狮习俗的原真性,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特征,加强群体认同,使香港舞狮习俗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坚持和而不同;另一方面汲取文化精华,积极借鉴现代体育成果坚持开放包容提升舞狮习俗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旭,张天成.试论岭南醒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50-53. [2]黎丽敏.南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3]陈明.南狮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65-67. [4]戴国斌.民族传统体育概论[D].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陈耀佳,林友标.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17-19. [6]高会军,孙庆彬,朱波涌,等.桂湘黔边区苗侗民族“斗牛”文化现代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3):133.

  (上接第 91 页) 5.2 发展 传统体育文化受新时代冲击很大,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很难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创新改革。首先,政府要有专项经费来扶持民间传承人对挠羊赛的技术创新,使他们能够投入到挠羊赛的培训中,推动挠羊赛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不管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我们应该定时举办挠羊赛,例如传统庙会的时候举办挠羊赛,唱大戏的时候举办挠羊赛,体育馆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举办挠羊赛,把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下去。我们还要在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把挠羊赛编入进去,以便让下一代更好地了解发展家乡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要通过新闻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挠羊赛,让人们知道作为跤乡的忻州,知道忻州的传统挠羊赛。最后,我们要通过旅游业带动忻州传统挠羊赛的发展。定襄的凤凰山景区就做的比较好,现在已经发展为以温泉、挠羊赛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传统挠羊赛的发展。

 6 6 结语

 忻州有三大关口,分别是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挠羊赛的产生与发展与忻州处于边关要塞的位置有很大联系。在大力倡导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对挠羊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一是应加强社会的宣传管理,增强对学校教育、农村和社区文化活动、节日庙会活动以及传统体育比赛中的宣传和管理;二是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建立相关的组织部门,方便对传统体育的管理;三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增加他们的工资补贴等;四要重视运动员的培养和保障,对运动员进行伙食住宿补贴,后续工作安排要有相关的奖金政策配套;五要加大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忻州作为古城,古代的边塞要地,佛教圣地,开发旅游业应把挠羊赛这一特色的文化展现出来,让游客体会古代摔跤的乐趣,感受彪悍的民风,体会边塞民族人人习武,人人摔跤的生活,感受那种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李效珍.忻州挠羊赛的审美性[J].体育科研,2017,38(5):50-55. [2]李俊温.山西“挠羊摔跤”[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7) :79. [3]程志理.体育文化学概论[J].福建体育科技,1988(4):4-10.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 [5]曲葆青,李海英.跤乡溯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6(1):89-90. [6]兰天.忻州“挠羊赛”文化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107-108. [7]李效珍.忻州挠羊赛的审美性[J].体育科研,2017,38(5):50-55. [8]闫增荣.挠羊赛的文化寻根[D].山西师范大学,2009. [9]]潘慧生.民间传统体育与乡村社会生活——以忻州、定襄、原平摔跤挠羊赛为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76-81. [10]雷鸣.忻州摔跤文史资料汇编[Z].忻州摔跤俱乐部, 2005. [11]卫锦华.山西忻州民间“挠羊”摔跤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篇五:醒狮传承人故事

8Environmental

 Art环境艺术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7XYS02)作者简介:刘颖(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室内与家具设计,E-mail:531389519@qq.com通讯作者:郭琼(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家具与室内设计,E-mail:157630392@qq.com引文格式:刘颖,郭琼.基于岭南醒狮文化的主题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2):118-121.

 LIU Ying , GUO Qiong .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hemed Homestay Based on Lion Dance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J].

  Furniture & Interior Design , 2021, (02):118-121.在中国,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南狮以广东等地的舞狮为代表,也称“岭南醒狮”[1] 。岭南醒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品格 [2] 。经国务院批准先后于2006年、2008年将广东醒狮、佛山狮头制作技艺,列入第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其走上了保护、传承、发展的崭新阶段。1 岭南醒狮文化起源及内涵岭南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醒狮起源于唐代宫廷狮子舞,五代十国后,因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随之传入岭南地区,明代出现在当时广东南海县 [3] 。中国龙狮协会于1995年成立,北狮2 岭南醒狮文化艺术特色2.1 岭南醒狮的造型艺术2.1.1 脸谱造型佛山醒狮不仅造型独特,而且被高度的人格化。以历史人物为主要对象,拟人化的脸谱并赋予人物典型性格。佛山醒狮以粤剧中三国历史人物的开面为造型基础,有刘备狮、关公狮、张飞狮之分。色彩自身拥有某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 [5] ,南狮有黑、红、黄三种,以刘备狮为文狮代表,关公狮和张飞狮为武狮(图1)除此之外还有专供儿童玩耍的面具----少狮。2.1.2 狮头造型醒狮头上有一个独特的造型----角。角尖朝前微弯,增添了狮头威风凛凛的重造型,南狮神形兼备并与南方武术结合。岭南醒狮风行于两广、港澳台和东南亚侨乡,广东主要集中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地区,在国内外影响力深远 [4] 。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的发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年节喜庆活动的重要仪式,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广东舞狮的主要道具是狮头、狮被和舞者的服饰,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等雄壮音乐,构成独特的意象和色彩强烈的外部形象。舞狮的各种表演套路是由舞者的精神意念、武术水平和表演技巧共同组成的。表现吉祥、热闹的气氛,满足了人民群众进行民间风俗活动的需求,体现了功能明确、工艺精湛、美观耐用的实用价值。基于岭南醒狮文化的主题民宿空间设计研究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hemed Homestay Based on Lion Dance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刘 颖 1 ,郭 琼 2

  Liu Ying 1

 & Guo Qiong 2

 (1.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广州

 510900;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将岭南醒狮民俗文化艺术运用于民宿室内空间设计中,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促进岭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岭南地区文化资源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先论述了岭南醒狮文化的内涵,分别阐述了舞狮流程及套路、醒狮造型艺术特点,尤其是狮头制作技艺,采用案例研究、视觉分析及实践研究等方法,从设计学角度探究在民宿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岭南醒狮文化内涵,将传统的醒狮文化造型艺术元素与主题民宿空间设计相结合,推动地域特色民宿空间设计的发展,进而有效传承传统舞狮民俗文化艺术。关键词:岭南醒狮;地域特色;主题民宿;空间设计DOI: 10.16771/j.cn43-1247/ts.2021.02.028中图分类号:TU238 +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21)02-0118-04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lion dance folk culture and art in the interior space design of homestay facilities is of great signif i cance in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economy south of the fi ve ridges. It can enhance the inf l uence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First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lion dance culture; then, the process and set of lion d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on dance plastic art, especially the making technique of lion head are expounded respectively. Through a case study, visual analyses,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he possibilities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pace design of homestay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science.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the paper eagers to fi nd a way to inheri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ion dance, 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the plastic art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lion dance culture with the themed homestay space desig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space desig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effectively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lion dance folk culture and art.Key words: Lion dance south of the fi ve ridge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med homestay facility; Space design

 119总第264期 2021/02

 家具与室内装饰 F&ID气势。新型狮将狮和独角兽两者融合而成—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醒狮有佛山大头狮和鹤山鸭嘴狮,佛山扎的狮头嘴是翘起来的,而且是尖角;鹤山扎的狮头嘴是偏平的,是钳角。醒狮额头处有“天庭”即一面圆镜装饰物,现代醒狮头饰的天庭和眼睛上方只留一个球缨,替代了传统醒狮不同规格的球缨,即作了精简处理。传统醒狮狮头常用火焰纹和刀剑纹装饰,现代醒狮造型正逐渐演化。2.2 醒狮狮头制作技艺“黎家狮”是岭南醒狮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传承人为佛山狮头彩扎第五代传人黎伟(国家级)及其妹黎婉珍(省级传承人),像所有的传统手工艺一样,狮头扎作繁杂艰辛,传承艰难,但黎婉珍的工作室却依然坚持将家传的手艺延续,展示出佛山人骨子里的精益求精、坚韧不屈,体现着手艺人的工匠精神。色对当地民宿设计带来了一定启示。3.1 醒狮装饰造型的运用醒狮参照粤剧角色开面特点,吸收粤剧装饰手法。舞狮者表演时赋予不同狮头造型相应的个性特征 [6] 。关公狮舞姿勇猛雄伟;张飞狮动作粗狂好战;刘备狮沉着刚健,威严有力。对南狮独特造型、经典配色等进行融合再设计,形成二维平面视觉元素新形象,运用于民宿室内的配色方案和软配装饰中。岭南醒狮主题元素是当地民宿空间装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与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相契合,也是文化创新的需要,岭南醒狮传统元素的设计运用体现出一定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3.2 醒狮文化内涵的运用舞狮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 [7] 。舞狮表演时锣鼓奏响,舞狮者先“开桩”即打一段南拳,然后两人扮演狮子表演舞传统南狮造型生动传神,色彩艳丽,装饰繁复,一只完整的传统南狮狮头需要至少一周时间完成。佛山彩扎狮头工艺精湛,有扎胚、扑纸、写色、装饰四道工序,详见表1和图3所示。依照传统南狮礼节,醒狮初舞需进行点睛仪式,点睛后,狮子也随之“醒”了。3 岭南醒狮文化对当地民宿设计的启示与酒店相比,民宿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情味,主要体现在当地风土人情的融合。融入岭南醒狮文化艺术的主题民宿更能凸显地域特色,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民俗,能满足游客深度游的需求。非遗主题的民宿是民宿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避免同质化、无差异性的积极探索途径。岭南醒狮非遗文化中彩扎狮头独特的装饰造型、精湛的制作技艺、南狮的经典表演套路等地域特表1 佛山狮头彩扎制作技艺

  制作工序

  步骤

 工具、材料

 制作方法

  制作技巧

 制作效果1.扎胚扎作竹篾、火、蜡 纱纸(拧成绳状)浆糊、铁丝狮头底框制作;扎作狮头骨架火烤竹条弯弧度、坚固的1300多个扎点狮头底框决定规格 坚固的扎点,狮头舞动时不变形铺六层纱纸,中间加一层纱布所有部位都铺好后,浆糊多刷一遍后晾干坚硬结实柔软而牢固画花纹样式和狮头各部位一一对应

 布局安排、上色顺序画好后刷上光油

 严密紧凑图案均匀对称绳子连接活动部位绳子和松紧带连接安上各种装饰配件绳子长度和位置影响各部位动作的一致性 眨眼、摇耳动作 狮子舞动协调各色颜料、毛笔等绳、松紧带、绒球、缨珞、铜镜、金属片、兔毛纱纸、纱布、浆糊2.扑纸裱贴3.写色彩绘4.装饰 装配

 120Environmental

 Art环境艺术蹈 [8] 。

 舞狮动作丰富,有“窥测方向”“狮出洞”“戏狮”“过桥”“采青”等套路 [9] 。其 中采青是南狮表演的精髓,几乎囊括舞狮的所有步法。舞狮采青的套路表演,都离不开一系列人格化了的程序:青、喜青、惊青、食青、碎青、吐青、收势等。长久以来,每逢重要活动或节庆,都会邀请醒狮助兴,世代相传 [10] 。舞狮成为海外同族认祖的文化桥梁,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舞狮队。现在醒狮的采“青”是将生菜和利是“红包”挂起来,采其意头,求吉的愿望非常强烈。尝试对醒狮“采青”套路的演绎过程与民宿功能空间转化结合布局,捕捉醒狮套路将经典动作静态形象处理再设计,将醒狮精髓巧妙融入空间,让游客换一种角度欣赏和感受岭南醒狮文化艺术。扎狮人和舞狮人相伴而生。“黎家狮”是佛山唯一的五代扎狮家族,且从清代道光年间开业至今从未间断。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都认准“黎家狮”。省级手艺传承人黎婉珍曾说,“赶时间但不经典表演套路“采青”程序,并结合民宿功能空间的组织布局;同时向表演艺术家和手艺人致敬,定格经典形象转化二维图形运用于空间界面以及陈设设计中,烘托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宿空间氛围感 [13-14] 。4.1 民宿设计元素提取和再设计醒狮元素提取与设计过程如表2所示。4.2 设计方案呈现此次方案的民宿空间设计分为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公共区域包括入户大厅、庭院等空间,私人区域主要是民宿各类客房空间。4.2.1 公共区域中的应用民宿的庭院和入户是游客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必经区域,南狮的“采青”作为表演套路中最重要的环节,“操青”“惊青”“食青”“吐青”等主要程序与功能空间规划相结合,将表演套路的“吐青”以倒置的形式运用于空间中的庭院、入户和门头位置重点呈现(图2-图4)。入户空间定格精彩瞬间“惊青”“吐青”演绎玄关背景墙设计,醒狮能手脚急,每一个狮头都代表着扎狮人的技艺,马虎不得。”扎狮头是纯手工的活儿,不像流水线生产,每一笔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意蕴。上世纪90年代,许多由黎伟和黎婉珍兄妹制作的狮头出现在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影片中。可见,扎狮人形象自身也是一个直观的文化传承的可视化表达。4 基于岭南醒狮文化的主题民宿设计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升级完善,乡村游倍受青睐,重视主题民宿的打造能更好地保持客源的开放性和稳定性。提炼设计语言,分析后使之与所要表现的空间形成统一和延续是空间表现的依据 [12] 。岭南醒狮既能很好地弘扬地域文化,又能提升旅游品味。本次设计实践从设计师视角将醒狮特有的文化内容凝练可视化应用到民宿空间中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提取佛山狮头彩扎形象运用于民宿品牌建设中,将设计后的岭南醒狮卡通形象成为当地主题民宿的名片;挖掘岭南醒狮的表2 醒狮元素提取与设计过程(设计:邓紫嫣 刘颖)

  狮头造型

 狮头手艺人

 醒狮表演艺术(采青套路)

 桩上采青

 寻青

  食青

 吐青

  锣鼓造型原型线稿处理提取、简化重组应用

 121总第264期 2021/02

 家具与室内装饰 F&ID吐对联套路等好意头运用于端景处,表达吉祥的寓意(图5-图6)。提取狮头装饰造型元素,绘制狮头卡通二维平面形象,运用于门头、门帘、陈设品上,醒狮主题氛围浓烈。

  4.2.2 客房区域中的应用民宿亲子房电视背景墙设计捕捉了“采青”套路中的“食青”画面呈现;套房客厅沙发背景墙设计源于狮头脸谱粤剧经典三国人物造型卡通形象再设计;客厅电视背景墙设计则是将狮头手艺人制作过程的场景及重要工序进行造型装饰处理,床头柜设计融合醒狮表演中的重要乐器----外部锣鼓造型,兼具内部收纳功能结构;亲子客房儿童桌椅是对高桩采青形象的定格再设计。5 结语国内民宿的前身是客栈,主要集中在一些热门旅游区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近年来在全国广泛兴起 [15-16] 。重视地方文化特色已逐渐成为游客们深度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游客住民宿可以体验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17-18] 。岭南醒狮民俗体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中国当代年轻设计师,有责任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传承。让民宿回归最初经营的本心 [19-20] ,让主题民宿有故事、有温度、有设计、有内涵,使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情感得以延伸。将岭南醒狮文化融入当地民宿设计,既是对具有岭南地域特色民宿的一种新探索,也是对岭南醒狮文化的...

篇六:醒狮传承人故事

呈跫E 盈一《垡垦2兰Q Q 垒±墨!!塑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以广东湛江为例赵银月(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

 广东湛江524 0 32)【摘要】

 地方传统文化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使其更加“三贴近” 。

 从而充分发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关键词】

 地方传统文化和谐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非常广泛的教育、 凝聚、 调节和娱乐等社会功能, 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湛江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 地理位置独特,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其中有六项传统文化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研究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与社会稳定和谐的关系具有代表性意义。

 本文试以湛江为例, 对当前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探讨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作用的路径和方法。一、 地方传统文化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体而言, 地方传统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规范作用,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对地方社会而言。

 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力量, 可以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到一起, 发挥着非常广泛的凝聚社会功能, 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一)地方传统文化具有教育功能。

 由于人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 地方传统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因而这种教育和规范作用, 总是以一种与人们生活最贴近、 感情最亲近、 行为最切近的特殊方式来进行的, 对人们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这在湛江吴川的“状元文化” 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在吴川的霞街村, 自清代林绍棠成为当地的第一个状元后。

 当地就形成了提倡和注重读书的“状元文化” , 自林绍棠之后, 当地学士、 硕士、 博士无数。

 人才辈出。

 就是“状元文化” 的教育和规范作用的明证。( 二)地方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地方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和认同感。

 使其具有r 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而把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 形成群体, 并维系着群体的运作。

 传统文化的这种凝聚和维系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往往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超越主流文化. 尤其在农村地区。

 醒狮和龙舟是雷州半岛特有的民间艺术, 人们对这两项活动尊爱有加。

 如有腥狮和龙舟比赛, 人们往往会放下手头的T 作或者生意, 甚至从外地赶回来, 参加排练、 比赛及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 或观看比赛。

 这些活动的开展。

 往往是由民间来运作, 政府只是其中的一个组织者, 甚至没有政府的参与。

 而把人们聚集起来的就是这些传统文化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地方传统文化具有调节功能。

 地方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广泛认同感而给人以社会安定感和相互亲近感, 对如何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 化解社会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其它方式相比较, 通过民间艺术的交流和民俗的仪式等方式来协调关系、 化解矛盾, 手段更平和、 成本更低、 效果更好。

 在雷州半岛很多农村, 邻里争执、 朋友反目, 由村中长辈出面, 按当地的风俗, 摆上一桌“和头酒” , 三言两语讲清楚, 往往就化解, 矛盾, 效果比由政府调解或打官司要好。

 湛江杰出的民间艺术醒狮表演,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表演, 得到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而在湛江遂溪县, 以醒狮艺术为媒介, 通过切蹉武艺、 交流心得、 联合表演, 化解r 两个村庄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上百年的矛盾。

 彻底消除了两村之间的纷争,也在湛江被传为佳话。( 四)地方传统文化具有娱乐功能。

 由于人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的娱乐功能往往具有更多的内涵, 做到“寓教于乐” , 在娱乐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体现出了积极、 健康、 向上的精神和情趣。

 如在雷州半岛的广大农村, 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醒狮表演、 雷剧表演及雷州姑娘歌演出等文娱活动,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使人们逐渐远离观看色情表演、 赌博等活动,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 当前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传统文化尤其是有些民俗文化, 其内容存在糟粕, 封建意识、 宗法观念非常浓厚。

 共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和原则相违背, 其表现形式也与现代文明社会很不协调。

 如湛江的一些祭祀风俗. 迷信色彩很浓, 其所强调的“入土为安”思想也与政府殡葬改革的举措相抵触。

 又如。

 年例文化在湛江很有特色, 虽然主题是反映宗族或家族的团结及富裕生活, 涉及到风俗、 饮食等多个方面, 但其表现形式, 包括游神、 拜祭列祖、 大吃大喝等, 与现代文明社会很不协调。

 雷州半岛农村时有发生的宗族矛盾共至宗族械斗, 往往就是由传统文化里的宗族意识和宗法观念挑起的。( 二)有些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民间艺术缺乏时代性, 脱离现实生活。

 一是内容陈旧, 缺少反映当下世界、 国家和当地实际的内容。

 也缺少反映人们现实追求的内容。

 如湛江有些传统曲艺或民歌, 绝大部分内容取材于古代或过去的生活与故事, 根本就引不起年轻人的兴趣; 二是所使用的语言, 如一些万方数据

 ...一§ 垡墨2窒Q Q 璺查茎!

 !

 塑l量览囝罡Z 翟地方曲艺、 民歌、 歌曲所使用的语言, 有相当~部分是当地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的古方言. 深奥难懂; 三是表现形式简单落后, 如有砦传统舞蹈, 只有几个简单的动作; 有些歌曲, 无论是唱腔还是唱式, 都相当简陋. 没有现代感, 难以对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吸引力。

 这些现象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 其特有的凝聚、 调节功能也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三)有些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挖掘和传承。

 正在流失。

 一是有些传统文化只闻其名, 但它的内涵、 表现形式、 价值都没有挖掘整理出来。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 中记载着:

 “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 却是:

 雷州换鼓, 广德埋藏, 登州海市, 钱塘江潮” 。

 “雷州换鼓” 这种雷州半岛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怎么一回事. 这种仪式是如何举行的, 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都有待挖掘。

 二是有些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如湛江特有的民间艺术舞鹰雄, 集舞蹈、 武术、 杂技于一体, 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同时它倡导的是一种和谐相处的理念, 对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但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由于掌握的人少, 而且年龄偏大, 正面临失传的困境。三、 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作用的几点建议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使传统文化扬其精华、 弃其糟粕、 推陈出新. 更加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群众。( 一)提高认识。

 重视地方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和谐的促进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 应对各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_ r 解,尤其是深刻领会和把握地方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因地制宜.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协调各方利益、 调解社会矛盾等实际工作加以充分利用, 从而有效地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谐。

 湛江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在千万吨钢铁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中, 由于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工作局面一时无法打开。

 征地拆迁工作组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民俗风情, 在当地群众举行民俗活动时, 参与其中, 共同享受活动带来的喜庆和欢乐, 一下子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化解了矛盾, 顺利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二1主动服务, 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而提高认同感, 党委政府主动的宣传引导和提供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 湛江在方面做了大量T 作:

 一是加强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报道, 让群众对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如《湛江日报》 、 湛江电视台都有同定的栏目定期介绍湛江各地的传统文化。

 二是努力为传统文化争取荣誉, 提高传统文化知名度。

 如吴川的梅录镇获得“民间艺术之乡” 的称号, 遂溪获得了“醒狮之乡” 的称号, 传统文化腥狮、 人龙舞、 雷州姑娘歌、 飘色、傩舞、 雷州石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是积极开展活动。

 近年来, 湛江举办的红土文化艺术节、 国际龙舟邀请赛、农村的“三文” ( 创建特色文化村、 建设农村文化室、 开展农村文化节活动)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活动, 为群众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也营造r 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是鼓励民间艺术走出去。

 走出湛江、 走出广东、 走出国门。( 三)加强引导, 推动地方传统文化创新。

 ~是内容创新。首先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传统文化进行“辩证的否定” , 保留其中的关于爱国爱家、 勤劳勇敢、 团结进取等内容, 舍弃其中的封建意识、 宗法观念和迷信思想。

 其次是在传统文化原有内容的基础E , 增加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 使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潮流. 更具先进性。

 20 0 5年湛江红土艺术节, 被喻为湛江传统文化的大汇演。

 参与演出的各种传统文化, 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 剔除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相违背的内容, 增加了反映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生活幸福、 湛江美景、 美好爱情等富于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凸现了先进性.富有教育意义, 也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基础, 积累了经验。

 二是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一方面尽量保留传统文化的原貌, 另一方面增加新的表现形式, 尤其是增加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科技含龟. 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感, 从而增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这些年, 湛江人从狮子采青得到启发, 通过创新从地面舞狮发展成为高桩舞狮, 把动物舞与杂技艺术相结合. 增加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 大大提高了醒狮的技术含量和观赏性, 使湛江醒狮扬名全国、 扬名海外、 打响了湛江传统文化品牌的同时, 吸引了广大湛江的观众, 在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农村和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又如湛江的雷剧, 原名“雷州歌剧” , 传统的唱腔是单调清唱, 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艺术审美要求和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

 自六十年代以来, 尤其是近些年, 雷剧的唱腔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谱创了舞台气氛音乐, 改进了敲击乐, 从而建立起r雷剧的声腔体系和声腔体制。

 雷剧的唱腔音乐的戏剧性和旋律性大大增强. 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了, 老少咸宜. 成为了湛江地区尤其是雷州方言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的文娱节目。

 在雷剧娱乐功能得到加强的同时, 其教育功能、 凝聚功能以及调节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大力支持, 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这是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作用的基础性- 1:

 作。

 而要做好这项【作,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关键是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T 作:

 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对现有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全血的盘点和梳理. 深人挖掘其历史和现实价值, 了解其发展现状, 并针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状确定优先扶持的顺序, 作出详细的发展规划。

 20 0 4 年, 湛江文化部门对全市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并按传统民间艺术、 传统工艺和技艺、 民俗等类别进行了整理和编制建档。

 同时, 又对其他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文物古迹等进行了盘点。

 这些工作, 为挖掘传统文化和价值和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蓖视并扶持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 并在政策、 资金、 人才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推动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列中, 解决传统文化发展后继无人的问题。

 湛江近年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 除了在政策、 资金上支持外, 尤其重视鼓励和支持本地的传统文化传承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 雷州姑娘歌传承人符海燕、 南派醒狮传承人李荣仔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广东省文化厅今年公布的20 0 多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 湛江市17 人榜上有名, 为湛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1l余石. 历史文化名城雷州【M 1. 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作者简介】

 赵银月 ( 19 7 0 一), 女, 广东新兴人, 湛江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副主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文化建设。万方数据

篇七:醒狮传承人故事

2 心剧肚李 昇青:辽宁省文化艺术研崑院茗术研究部助理研 究員厂

 /\大型民族舞剧 《 醒 • 狮 》 舞台美术赏析李丹青广州歌舞剧院原创大型民族舞剧

 《 醒•狮 》 ,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斗争为历史背景 , 讲述两位舞狮少年爱恨

 情仇与人生抉择的动人故事 , 塑造了中华

 儿女觉醒 、 抗争 、 血性 、 大义的感人形象 。

 舞台美术新鲜巧妙 , 制作精美 、 大气磅礴,

 与人物 、 情节 、 舞蹈 、 音乐融为一炉 , 精彩

 地表达了舞剧的主题与人物灵魂 。

 毫不

 夸张地说 , 《 醒•狮 》 舞台美术精美绝伦 , 视

 觉功能远远突破了舞美在戏剧中的从属

 地位 , 成为该剧吸引眼球的突出亮点 , 引

 爆全场 。

 该剧总导演史前进 , 是国内著名

 导演 。

 舞美设计刘科栋 , 灯光设计邢辛,

 服装设计陶蕾 , 都是舞美设计名家 。一 、 、 舞美设计是燃爆全场观众的一大

 壳点舞剧 《 醒•狮 》 充满正能量 , 体现了多

 元的中国精神 , 其寓意深远 , 弘扬了中国

 传统文化 。

 面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舞

 美大师的艺术积淀亦如睡狮唤醒 。

 主创

 团队对该舞剧的未来演出做出了远景规

 划 , 希望 《 醒•狮 》 不仅能为国人演出 , 也可

 走向国际 , 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

 舞美

 设计师刘科栋说 :“ 我的舞美思路是 , 凸显

 醒狮文化中独具的东方神秘色彩,传统与

 现代融合 。

 把岭南文化的建筑 、 雕塑 、 绘

 画等多元而立体信息 , 结合进剧情 , 以小

 见大 , 呈现出局部可窥全局的气象 。

 ”23

 新*

 S"*《 醒•狮 》 舞美运用了影视表现手法 ,

 多视角立体地呈现场景 , 增加了观看的趣

 味性 。

 在茶楼一场"扣指舞 ” 中 , 茶桌翻转

 90 度 , 桌面对着台下观众 , 仿佛摄影机在

 俯拍 。

 演员们倒地围桌表演 , 手指在桌面

 上轻扣 、 跳跃 、 舞动 。

 这种视觉特效 , 最大

 限度地展现了桌面指尖舞蹈 。

 这种视角

 变换 , 新鲜而具时代感 , 令人眼前一亮 。舞美师刘科栋设计了未完成状态的

 狮头龙骨骨架 , 引导观众透过表面炫彩华

 丽的狮头 , 看到醒狮内部层层编织的竹

 条 。

 竹子坚韧挺拔 , 形态优美 , 凝聚了中

 华儿女的品德与智慧 , 烘托了喜庆的节日

 气氛 。

 竹子含有东方独特的文化气质 , 竹

 之七德 :

 “ 竹身形挺直 , 宁折不弯 , 是曰正

 直 。

 竹虽有竹节 , 却不止步 , 是曰奋进 。

 竹外直中空 , 襟怀若谷 , 是曰虚怀 。

 竹有

 花不开 , 素面朝天 , 是曰质朴 。

 竹超然独

 立 , 顶天立地 , 是曰卓尔 。

 竹虽曰卓尔 , 却

 不似松 , 是曰善群 。

 竹载文传世 , 任劳任

 怨 , 是曰担当 。

 "以竹作为龙骨的基本 , 可

 谓骨相正直,体现出民族精神中的坚韧不

 拔与铁骨硬气 。

 狮头的龙骨 , 以展现狮头

 的内部结构并重新组合的方式 , 打破了观

 众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 , 并建立新的视觉

 样式 。

 这是现代装置艺术的审美观念 , 并

 让舞剧的气质灵动起来 。

 这种大胆的舞

 台尝试会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也往往

 让舞台得到意外的惊喜 。这巨大的狮头龙骨 , 在舞台上可旋

 转 、 可移动 , 可根据剧情变换形态 。

 当舞

 蹈演员抬起骨架前边的一个横向竹条 , 就

 像打开了

 一个小门 , 演员们从这个小门鱼

 贯而入 , 狮头龙骨就变成了建筑物 ; 当醒

 儿在狮头上用脚勾龙骨上倒挂练武 , 这里

 就成了练武场 。

 舞美与剧情高度融合 , 灵

 活转变 。

 实现舞美场景 、 道具为舞蹈表演

 服务 , 并增加了表演的灵动性 。舞剧 《 醒•狮 》 的舞美制作在材料选择

 上,主要运用了竹 、 纸 、 木等元素 。

 舞美设

 计刘科栋说 :

 “ 竹子和纸元素 , 取其互为你

 我的交互关系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属性和

 象征意味 , 它们具有文武之气 , 也有讲道

 理通精神的视觉气质 , 张力十足 , 精 、 气 、

 神兼具 。

 ”《 醒•狮 》 的舞美设计抽取了广东岭南

 建筑中的精华元素 , 如砖雕 、 牌匾 、 书法和

 木雕等 , 并将这些元素进行重组 , 使该剧

 具有厚重的东方力量 , 体现岀中华儿女的

 民族精神和血气 。《 醒•狮 》 的舞美还呈现了诸多广州市

 井元素:鸡公榄 、 市集 、 担挑 、 云吞面 、 茶楼

 等 , 岭南人倍感亲切 , 外地人倍感新鲜 。二 、 、 灯光设计使舞剧情境与人物的美

 轮美奂舞台作品的生命是戏剧性 , 而剧中的

 人物命运是戏剧生命的载体 。

 灯光的运用

 要有逻辑性 , 即灯光主体要在舞台人物身

 上 :

 舞台灯光要突出人物在光环境中的形

 态 , 要展现人物特征 、 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情

 绪变化 , 这是对人物灯光的极高追求 。舞剧 《 醒•狮 》 的文学原创与导演构

 思 , 给予灯光设计师邢辛浓烈兴趣与深刻

 印象 。

 他在灯光设计上想追求一种尽量

 单纯的装饰化的效果 。

 他说 :“ 我在灯光

 上去除了常用的光色修饰 , 用色尽量单/24

 审 2

 S"*纯 , 突出一种单一的美感 , 不去烘托光色

 的对比 , 而是强调光与色调本身的色阶强

 弱变化 。

 ” 这样灯光的运动辅助导演达到

 对舞剧 《 醒•狮 》 的戏剧性追求 ; 用人物光

 准确地打造舞剧人物形态 , 突出了戏剧人

 物的内心情感与冲动 ; 用灯光让空间的分

 隔方式更加灵动 。舞剧的舞段的设计删繁就简 。

 因此 ,

 灯光的设计也力求简洁 , 避免多余的光与

 色对舞台上的演员进行干扰 。

 在群舞灯

 光设计上 , 主要采用渲染方式 , 烘托舞台

 气氛 , 突出舞蹈群的群像造型 。

 在主演的

 舞段 , 利用光角度与单色光 , 使人物充满

 力量感 。舞剧 《 醒•狮 》 的舞台空间基本是由两

 个巨大的狮头龙骨构成 , 狮头龙骨可前后

 左右移动 , 每次移动都使舞台构成了不同

 的表演空间 , 舞台空间的变化与重组给观

 众带来了视觉的震撼 。

 灯光设计从光源的

 方向 、 角度与光位的高低变化几个方面进

 行了设计与思考 , 表现出龙骨的结构与材

 质 , 使观众感受到它的美感 。

 狮头龙骨转

 到舞台后区时 , 灯光让舞台的前区为主体,

 淡化狮头龙骨 , 让它成为背景 。

 人物与狮

 头骨架在舞台上共置时 , 灯光打在狮头龙

 骨的框架上 , 行成自然投射的阴影,丰富了

 舞台整体空间的表现力与灵动性 。在练拳一场戏中 , 通过光影配合 , 营

 造出另一种奇特的观看视角 。

 演员在舞

 台一角对着木人桩练习 。

 灯光打在演员

 和木人桩上,并在他身后幕布上投射出大

 大的影子 。

 这样演员在打拳时 , 身后的影

 子和他是同步的 。

 舞台前面的演员和木

 人桩是实的 、 小的 ; 身后幕布上的影子虽

 不是实体 , 但是体积巨大 , 甚至比前面的

 实体更抢眼 。

 这样一大一小 , 一虚一实两

 个形象同步练拳,将南拳的步稳 、 拳刚 、 势

 烈 、 威猛 、 迅疾 、 灵巧 、 绵密 、 外柔 、 内刚表

 现得淋漓尽致 。三 、 、 服装设计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的精彩表达舞剧 《 醒•狮 》 的服装设计要体现该剧

 的年代背景 , 传达传统文化精神 , 体现出文

 化传承的创新 , 并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

 使服装设计成就舞剧表演 , 让观众体会

 华民族传统服饰美感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这是 《 醒•狮 》 服装设计师陶蕾的追求 。《 醒•狮 》 的服装设计刻意求新 , 服装

 在还原历史着装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感 ,

 更能呈现男子的威武和女子的灵动 。

 观

 众很难在 《 醒•狮 》 的舞台上看到色彩斑斓

 的景象 , 每一个角色的每一套服装都具有

 特点 , 特别重视服装的设计感 , 借鉴了一

 些武侠片的因素 , 比如同色调的衣服上 ,

 在腰带上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突显 。

 这

 是在创新的同时借鉴其他的艺术表演方

 式 ,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 。陶蕾的服装设计还巧用舞蹈演员 “ 练

 功服 ” , 选取了小狮子 、 广东刺绣等元素 ,

 使服装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

 并提

 炼传统服饰的精华 , 融入审美观念 , 这样

 服装既具有年代感 , 又有新颖之意 。舞剧 《 醒•狮 》 体现了舞狮文化 , 在舞

 蹈中有很多武术与舞狮的动作 , 服装设计

 也必须要传达岀中华传统的力量和精神 ,

 这样就不能设计成常见的飘逸的舞剧服

 25

 装 。

 而且该舞剧整体舞蹈动作幅度偏大 ,

 干净利落的服装也有助于舞蹈演员更好

 地完成动作 , 提升舞剧的整体效果 。《 醒•狮 》 的服装在材质上多选棉麻面

 料 , 在面料的表面做了添加肌理和纹样的

 处理,并大量地运用了中国民间传统而独

 特的扎染技术 , 晕色丰富 , 变化自然 , 趣味

 无穷 。

 布料棉麻的质感 、 扎染的颜色与场

 景相契合,使舞台在视觉上和谐一致 。

 舞

 台人物服装风格和颜色都符合舞剧中人

 物生活状况,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 。四 、 、 佛山黎家狮的舞美制作精美绝伦《 醒•狮 》 中运用了大量非遗符号 。

 创舞剧 《 醒•狮 》 剧照作团队希望把人们熟悉的东西搬上舞台 ,

 对岭南文化来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

 狮头 、

 南拳 、 醒狮 … … 对于传统文化 , 对待非物

 质文化遗产 , 他们的态度非常严谨 。

 他们

 要找到传承人 , 找到最好的老师 , 毕恭毕

 敬地学习 。《 醒.狮 》 中用到的所有狮头 , 均由佛

 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量身定做 。

 黎家

 狮于清代道光年间开业 , 传承五代未中

 断 , 已有 180 多年历史 。导演史前进说 :

 “ 普通的狮头随便就

 能买到 , 但如果只是拿个压模的狮头 , 恐

 怕观众都不会满意 。

 黎家狮是这个行业

 的专家 。

 狮头造型饱满 , 又有温和的形

 象 , 纯手工制作 , 这是我们需要的 。

 ” 黎家

 狮为舞剧量身定做的 “ 白金狮头 ” 是全剧

 的核心 , 制作工艺复杂 , 需要大大小小

 1000 多道工序 。醒狮代表着一种精神 、 一种力量 , 赋

 予了极大的创新空间 。

 《 醒•狮 》 的创作过

 程也是工匠精神的一次展示 。

 扎制狮头 ,

 既是戏剧情节 , 也是舞美制作 , 这种剧情

 与舞美形神合一 , 实属罕见 。

 从一个骨架 , 到有了五官 , 然后

 上色 、 糊纸 , 民俗的制作过程搬

 上舞台 , 与人物 、 剧情紧密相

 连 。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 , 舞美制作也是一个提炼生

 活的过程 , 一个道具从无到有

 凝聚着创作者的大量心血 。《 醒•狮 》 的舞美设计 , 选择

 用素色狮头龙骨解构重组的方

 式来构建富有象征意味的舞台

 场景 。

 在舞剧最后的场景将醒

 狮完美组合睁幵狮眼的这一刻 , 达到了出

 人意料的舞台效果,达到了原创艺术家们

 的预想 。

 传统岭南题材的剧目很多 , 舞美

 较难出新 , 因此必须要敢于创新 、 敢于打

 破常规 。

 《 醒•狮 》 的舞台很简洁 , 简洁之中

 却能感到主创想找的一种状态 — — 虚实

 结合 、 情景呼应,找到独特的演绎方式 , 最

 后点燃醒狮的核心形象 。/26

篇八:醒狮传承人故事

传统与创新一、南北舞狮狮子这一祥瑞之兽,作为人们心中的守护神,象征着人们祈求平安和幸福吉祥的生活态度。其中,以狮子为原型的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然而南北舞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北狮造型上酷似真狮,狮头上的装点造型相对简洁,一般雌雄成对出现,也会有小狮子在旁边戏弄玩乐。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北狮相对灵活,表演更加接近杂耍、杂技之类,动作上活泼逗趣,多表现翻滚、跳跃等,更显热闹气氛。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表演时主要靠舞者的动作来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狮头写意,不像北方狮子写实,南狮狮头借鉴了戏曲人物造型并进行了写意化创作,注重特征与色彩的表达。舞狮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显现出了狮子的灵动活泼或威猛大气,这与传承了几百年的扎狮头工艺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blog.sina.com.cn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彩扎狮头工艺”文 / 王子雯摘

 要:狮子这一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舞狮这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百姓对美满生活的向往,是民间物质艺术本身的原生美。狮子作为人们心中的守护神,有辟邪驱灾等寓意。中国民间狮子装饰形式有雕刻、陶瓷、绘画、织绣、印染等,特别是盛大节日时出现的舞狮场景,既能活跃节日气氛又可强身健体,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南北舞狮各具特色,分别展现着各自特有的形态特征,在制作、色彩、形态、舞动技巧等多个方面都反映出了地方特色。佛山狮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其彩扎工艺相当复杂,亟待保护与传承。关键词:舞狮;民间艺术;佛山狮头;彩扎工艺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培育 (x2sjC2170030) 研究成果。中加进棉絮等填充物,使画面凸凹有致,增加了立体感和生动感。缝合画主要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孔雀、仙鹤及年画类图像。这一系列中有一种模仿杨柳青年画,把赫哲人和中原地区汉族人的传统艺术完美结合,创造了一种缝合艺术新品种,沿袭了赫哲艺术和杨柳青年画涂染艳丽颜色的共同风格,采用鲜艳的色彩配以鱼皮缝合的形式,画面明快而不失质朴。用鱼皮缝制的艺术化的图腾形象,既反映了赫哲人崇拜太阳、火、熊、鹿、龙及神树等传统,又赋予了赫哲古老的鱼皮艺术新的活力。赫哲族的鱼皮镂刻工艺与鱼皮剪贴画都源自于传统的剪贴艺术,这种剪贴技法虽然只用于装饰,但它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纹饰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素材与艺术灵感,为当今赫哲人的剪贴艺术奠定了基础。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自身存在的装饰艺术本性凸显了出来,不再需要任何的载体做媒介,已经可以直接作为艺术品走入赫哲人的日常生活。如今的鱼皮制品已经脱离了生活的实用价值,从鱼皮纹饰进化而来的鱼皮镂刻、鱼皮画和鱼皮工艺品,已经逐渐地为传统的鱼皮技艺开拓了新的生存渠道和发展空间。然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将要如何流传并发展下去,仍旧是一个未解的难题。参考文献:[1] 张敏杰 . 渔家天锦: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 [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103.

 作者简介:陈华锋,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实习编辑:甄苗苗

 42 (上)

 2018.11

  图片来源:mt.sohu.com二、佛山狮头的文化渊源佛山狮头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了二百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狮头的元素汲取于广东石狮的结构特征,主要分为三大类,文狮、武狮和少狮,匠人们依此三种类别以现有形象为参考进行设计。佛山狮头充分结合了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角色来定位狮头的设计,更是将戏曲中的脸谱设计融入到狮头的绘制和制作中,挑选出独特的性格形象和生动夸张的脸谱纹饰,对狮头进行着色。传统的狮头额花纹绘制,是依据戏剧中刘备、关羽、张飞的脸谱进行勾画和着色的,色彩鲜艳的是刘备,红色为主的是关羽,黑色为主的是张飞,各个特征鲜明,显现出威武的将士风范。佛山狮头的造型特征明显,狮头的造型是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 9 只细翅。狮头更加偏重拟人,色彩艳丽讲究,色彩搭配上能够彰显出狮子灵动活跃的性格特征。

 图片来源于:《探索发现》20150525《手艺》第五季之《佛山狮头》历史的沉淀,滋养出了一批传承人,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伟,他从小跟着父亲学起,做了 8 年之久才开始独立制作。黎家狮作为南派狮头的代表,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在广东地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黎家狮狮头制作的规格遵循传统,十分讲究,用以彩扎狮头嘴的宽度分为四种,小狮头有五种规格。一只完整的佛山狮头,至少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来制作,既是对技术的检验也是对耐心的考验。1993 年徐克的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讲述的便是南狮和南拳,其中使用的狮头便是黎家狮头。可见,狮头工艺在多种领域中的运用。

 图片来源于:腾讯大粤网·房产频道

 http://fs.house.qq.com/a/20170627/037040.htm尽管彩扎工艺极其复杂,但匠人们对于艺术传承的使命感从不懈怠。佛山狮头的制作完美地融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精髓,这无疑是对文学作品的认可和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发扬,是一种跨界的交融创新。佛山狮头可谓是工艺美术与文学、戏剧跨界创新的艺术结晶。三、佛山狮头彩扎工艺(一)彩扎工艺彩扎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中是属于传统美术一类的,是具有民俗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综合性的手工艺术。彩扎有凤凰纸扎、秸秆扎刻、彩布拧台、邳州纸塑狮子头以及佛山狮头。彩扎的技艺与民间的民俗活动是相互联系的,用于祭祀、节日庆祝和一些欢庆的活动,每逢除夕、元宵、中秋等节日,均会有应时的扎制工艺品。彩扎所运用的材料不尽相同,大多数都是以竹为主要框架材料,用来搭建起整个造型结构,先制其骨,再用纸面或布面将其结构框架糊出立体感,之后则是上色,艺人彩绘上各式纹样,多以飞禽走兽、戏曲故事场景等题材为主,制作出逼真形象,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彩扎工艺盛行于唐代,至宋代达到顶峰,随着数千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在民间已形成巨大的影响力。现如今,彩扎的工艺在民间盛行,寄托着手艺人的心血汗水,他们运用这项工艺制作生动活泼的造型,生产出大量独具南北方特色的作品。它们风格迥异,北方彩扎豪放霸气并注重表演性,南方彩扎细致文艺并注重情感表现。(二)佛山狮头制作步骤狮子制作重在狮头的制作。佛山狮头遵循彩扎的传统方法步骤,工序复杂精细,包括了扎、朴、写、装四个环节,四道工序分解下来有 1300 多个步骤。扎是指的要先用竹篾、砂纸为主要材料扎出狮胚;朴是用砂纸、纱绸为原料朴狮,将狮胚做出模型,一般里外盖三层砂纸,中间用纱绸将狮胚糊起来,呈现出一个简单的轮廓,糨糊中加入明矾可使得狮

 43 传统与创新头制作完成后避免被虫蛀;写即是用油彩上色,勾画花纹,将狮头的特征和主色调表现出来,勾画性格以及细节;最后组装时,要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组装起来,便于这些部位能自由开合,生动活跃。这些步骤中,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精湛的技艺以及手艺人的经验,尤其是扎和写这两个关键步骤。扎这一步骤注重选材和造型,完全靠的是手工艺人的眼力、手艺熟练程度和实践经验,极其精细,需要精确的度量出不同长短大小的竹条,以备用于狮头的底框,同时也要确定狮嘴的宽度,从而决定这一狮头的规格。用火将竹子烤制出想要的弯度是对手艺人的考验,这一步骤稍不留意便可能将竹子折断。折出轮廓后用砂纸捆住交接点并将其固定,用民间传统的糨糊将砂纸和竹子粘牢。交叉的这些扎点有 1300 多个,这些扎点决定着狮头的牢固性以及后来会不会变形。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为了扎制好一个狮头,手艺人使用的每一根竹子的厚度宽度要求极为精细,捆扎的先后顺序也十分讲究。因为第一步的造型,直接影响着之后朴、写、装这三个步骤,所以也是制作狮头中最为重要且艰难的一步,第一步的根基打稳打实,后面将会轻松很多。选材上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狮头造型上的灵动。选用广西的毛竹,狮头才能避免沉重生硬,显得更加轻盈灵活,造型上也更有可塑性,在扎的过程中还能避免一些因材料所带来的失误。扎出一个狮头是件很费功夫的事情,需要的时间也非常的长,对人的耐性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扎骨架难在它没有标准的数据来规定尺寸比例,而且一旦扎成,就基本定型,后面的工序也无法弥补不足和偏差,所以第一步的根基打稳打实,后面将会轻松很多。写这一步骤,又称“写色”,顾名思义则是给狮头上色,勾勒线条和结构感,考验的是色彩和特征的搭配,装饰上的线条和色彩侧重于喜庆吉祥的图案,强调吉祥如意的寓意主题,一般除了有主题色彩外,还加入衬托的纹样,以圆点纹、火焰纹、螺旋纹、如意纹、草尾纹等传统的吉祥纹饰来装点。比如狮头上经常使用的唐草纹,这种蔓生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被人们用来寓意生生不息、长长久久。色彩一般是具有情感特性的。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大多是以鲜艳、明快、高纯度的色彩来象征吉祥如意、欢乐喜庆的场景。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狮头的神采和灵动都要由色彩来展现,整体的色彩风格和性格神态都会由色彩和线条以及纹饰展现出来。由于佛山狮头纹饰的特征是与戏剧中脸谱的纹饰相结合的,所以色彩和线条上也更加讲究精细,狮头性格的体现也是由色彩来决定的。这一步骤就足以让整个狮头“活”起来。彩扎狮头之所以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流程的长期性和精细程度。另外,与其他方式的狮头制作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先扎出骨架再朴纸制作的。所以想要独立做出一头形象威猛的狮头,是要像其他精美工艺一样,必须要坚守一种“工匠精神”,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恒心和使命感才行。四、“非遗”技艺的保护与发展佛山彩扎狮头是民俗文化的结晶,它既传达着独具匠心的匠人精神,又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代表性项目,这无疑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文化交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人类古老的文化积淀,也作为可以充分反映我国各个民族和民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类文化的根源和基因问题等多因素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原因就是为了让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些民俗形态不再流失,像佛山彩扎狮头这项技艺一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都是需要具有匠人精神的手工艺人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和发展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认知性,也拥有着传播、教授、健身等多重功能,积极向上并且富含中华文明成果。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地域的风俗特征以及文化水平,它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创造机制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是密切相关的,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重要传播媒介和形象载体。参考文献:[1] 王增永 . 华夏文化源流考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 冯骥才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代表性项目卷(下卷)[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3] 徐赣丽 . 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来自田野的民俗学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王子雯,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与综合材料。实习编辑:甄苗苗

推荐访问:醒狮传承人故事 醒狮 传承 故事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