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基础第1篇电是什么?答:有负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和重要的能源。什么叫电场?答:带电体形成的场,能传递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什么叫电荷?答: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工基础知识基础,供大家参考。
电工基础知识基础 第1篇
电是什么?
答:有负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和重要的能源。
什么叫电场?
答:带电体形成的场,能传递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什么叫电荷?
答: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
什么叫电位?
答:单位正电荷在某点具有的能量,叫做该点的电位。
什么叫电压?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压。它的基本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
什么叫电流?
答: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叫作电流。
什么叫电阻? 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要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之为导体的电阻。
它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表示为Ώ,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 kΏ ),兆欧(mΏ )
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答:很容易传导电流的物体称为导体。在常态下几乎不能传导电流的物体称之为绝缘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称之为半导体。
什么叫电容? 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电容器在一定电压下储存电荷能力的大小叫做电容。它的基本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常用符号还有微法(MF),微微法拉(PF),1F=106MF=1012MMf(PF) 。
电工基础知识基础 第2篇
教学目的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电容的物理意义;
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
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 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
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和电容
1、电容器:
(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
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
2、电容
(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用字母C表示。
(3)、电容定义式为:C?Q U
式中 Q——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U——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C——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
(5)、单位换算: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
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1V时,若在任一极板上储存1C的.电荷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就是1F。
实际应用常用的是较小的单位有微法(μF)和皮法(pF): 1μF=10F 1pF=10F
二、平行板电容器
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理论与实验证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的距离与反比,并跟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为
ε——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单位是法[拉]每米,符号为F/m;
S——极板的有效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为㎡;
d——两极板间的距离,单位是米,符号为m;
C——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6-12 C??S 式中
3、注意:
(1)、对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而言,它的电容是一个确定值,其大小仅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大小、相对位置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
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大小、极板所带电荷量多少无关。
(2)、不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用ε0表示,实验证明:
=8.85×10-12F/m 其它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的比值,叫做某种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用表示则
(3)、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实际上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例1】将一个电容为6.8μF的电容器接到电动势为1000V的直流电源上,充电结束后,求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
-6解:根据电容定义式C=Q/U 则Q=CU=6.8×10×1000=0.0068(C)
课堂练习:有一真空电容器其电容是8.2μF,将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一倍后,其间充满云母介质,求云母电容器的电容.
解:真空电容器的电容C00S
(1) 云母电容器的电容C00S
(2) d2d
(2)除以(1)得到C0
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2、电容的概念与定义公式
3、平行板电容器公式与应用.
Ⅳ、课余作业:
课本P69小练习1、2、3、4.
电工基础知识基础 第3篇
1、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四项基本要求是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2、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通常伴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以及电流与电压间相位改变等现象。
3、CT的二次绕组按三相三角形接线,它的接线系数是√3 。
4、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零序电流滤过器的输出电流,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为 本线路的三相零序电流之和(或故障相电流),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为所有非故障线路的接地电容电流之和。
5、当PT有三个绕组时,第三绕组开口三角电压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为 100V,,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为 100/3V 。
6、在电力系统中,采用快速保护、自动重合闸装置、低周减载装置都是保证 系统稳定的重要措施。
7、变压器励磁涌流中含有很大的 非周期 分量,且波形之间出现间断角 。
8、在主变差动保护中,由于CT的变比不能选的完全合适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一般用差动继电器中的平衡线圈来解决。
9、整流式仪表反映系统交流电量的 平均 值,但其表盘是按交流电量的 有效 值刻度的。
10、正常情况下,两个电流同时工作,当任一电流母线断开时,由另一电源带全部负荷,这种备用方式称为 暗备用 。
11、自动重合闸的"起动方式有 不对应 起动方式和 保护 起动方式两种。
12、当系统中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大于负荷总功率时,发电机转速 加快 ,系统频率 升高 。
13、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沟道时,要分别装在沟道的两侧 ,如果分不开时,则控制电缆应敷设于电力电缆的 下面 。
14、兆欧表有三个接线柱,其标号分别为G、L、E,使用时G接 屏蔽线 ,L接被测品 ,E接 地 。
15、在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装置中,一般利用 差动 继电器作为启动元件,相位比较 继电器作为选择元件。
16、对负序电压继电器,用单相法模拟三种两相短路时,其刻度值为试验电压的 1/√3 倍。
17、在系统振荡过程中,系统电压 最低点 叫振荡中心,它位于系统综合阻抗的 1/2 处。
18、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 增大 ,保护范围 缩短 。
19、对系统二次电压回路通电时,必须 可靠断开 至PT二次侧的回路,防止 二次反充电。
20、现场工作结束后,现场继电保护工作记录本上应记录整定值变更情况、二次回路更改情况、已解决及未解决的问题及缺陷、运行注意事项 设备能否投运等项内容。
21、由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启动的中间继电器,应采用较大功率的 中间继电器,不要求快速动作,以防止直流正极 接地时误动作。
22、保护用的CT变比误差不应大于 10% ,角误差不应超过 7°。
23、分局规定对投入运行的主变本体和有载瓦斯继电器应 4 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
电工基础知识基础 第4篇
1、倒闸操作
基本要求:
为防止误操作事故,变配电所的倒闸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
倒闸操作必须两人同时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特别是重要和复杂的倒闸操作,应由电气负责人监护。
高压操作应戴绝缘手套,室外操作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如逢雨、雪、大雾天气在室外操作,无特殊装置的绝缘棒及绝缘夹钳禁止使用,雷电时禁止室外操作。
装卸高压保险时,应戴防护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
技术规定:
A、送电时,先合上母线侧刀闸,再合线路侧刀闸,最后合上开关。停电时,顺序相反,严禁带负荷拉、合刀闸。
B、带联络线的操作:停送电时,同一系统要用开关进行并列、解列,不得用刀闸并列或解列。
C、母线停电操作:电压互感器应最后停电,送电时应先合电压互感器。
D、倒换母线操作:应先合上母线备用开关,取下该开关操作保险,将要停用母线所带的线路倒置运行母线,最后再断开原运行母线开关。
E、变压器停电:先停负荷侧,再停电源侧。送电时顺序相反。
F、拉开或合上刀闸时,应迅速果断,但不可用力过猛。操作机构有故障时,不得强行拉、合,操作完毕应检查销子是否到位。
G、室外单极刀闸,跌落保险在停电拉闸时先拉中相,再拉下风向一相,最后拉余下的一相。严禁带负荷操作。
2、万用表的使用和维护
万用表使用方法
量程开关必须拨在需测档位置,且不能放错。如测量电压时量程开关误拨在电流或电阻挡,则将损坏仪表。
在测电流或电压时,若所测值心中无数,应先拨最大量程档,然后再拨到合适的量程档;但一般不可带电转换量程。
测量直流时,必须注意极性。
测2500V等高压时,应注意安全。操作时应戴橡皮手套,并把表放在绝缘支架上。
测量交流时,若其波形为非正弦波,则宜采用电动式或电磁式仪表。
测电阻时,必须切断电源。测低阻时,要注意接触电阻;测高阻(大于10千欧)时,应注意人手不可接触测量部分。
电阻档有一个调零电位器,在测量前先将测棒短接,调节电位器,使指针指零。若调不到零,说明电池电压不足或接触不良。
每次测量完毕,应将开关拨到空档,以免他人误用而损坏电表。
必须注意,开关拨在电阻档时,红表笔是与表内电池的负极相连的,因此在测晶体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二极管的阳极应与黑表笔相接触。
3、兆欧表的使用和维护
摇表(兆欧表)的使用方法
测量前应先切断电源,并让被测设备进行充分放电后再测量。
引线应用分开的单线连接,同时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免产生误差。
测量前先将摇表进行一次开路合短路试验,检查摇表是否良好。
摇动手柄应由慢渐快,如指针已指零应停摇,以免表头线圈发热。
摇柄额定转速一般为120~150转/分。
必要时应将保护环(G)接到中间层。
应选用合适的兆欧表:500V以下设备,可选用500V或1000V的;500V以上设备,可选用1000~2500V的。另外,量程也应合适。
禁止再雷电时或再邻近有高压导体的设备上测量绝缘。只有在设备不带电,又补可能受其他电源感应而带电时,才能进行测量。
电工基础知识基础 第5篇
1.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
2.电路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与控制设备组成。
3.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设备。
4.电子(或电荷)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形成了电流。人们习惯规定以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
5.某支路电流Iab=-1A,则该支路电流参考方向为a指向b,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为b指向a,其电流大小为1A。
6.电压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
7.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就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压。
8.在电路中,某点a的电位为正时,说明a点电位高于参考点。
9.在电路中,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10.在电路中,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电源的负极指向正极。
11.对于同一电路,其参考点选择不同,各点的电位不同,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相同
(或不变)。
12.电阻率ρ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长度为1m,截面积为1mm2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
13.导体的导电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4.在电阻电路中,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一结论称为无源支路的欧姆定律。
15.一个实际电源的端电压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而降低,是因为电源内有电阻的缘故。
16.当电源输出端短路时,实际输出的电流最大,端电压为零。
17.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电能是指一段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18.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19.在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20.在电路的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电动势的代数和。
21.5个10Ω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50Ω,当它们并联时,总电阻为2Ω。
22.并联电阻可起到分流作用,串联电阻可起到分压作用。
23.即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叫做混联电路。
24.当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或线圈中的磁通变化时,在导体或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5.判断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方向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用左手定则。
26.判断直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用右手定则,判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用楞次定律。
27.当线圈中电流增加时,自感电流与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其判定的依据是楞次定律。
28.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最大值(或有效值)、频率(或角频率)、初相位。
29.一个正弦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为u=260sin(100πt+30°),则其最大值为260V,有效值为60V。
30.交流电气设备铭牌上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指的是交流电的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