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7篇

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7篇

时间:2022-09-24 09: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7篇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5.4 压实度检测方法: 土质路基的压实度试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 砂性土路基应将表层3cm剥离后再进行检测。 5.5关键部位分析检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7篇

篇一: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 4

 压实度检测方法:

 土质路基的压实度试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

 砂性土路基应将表层 3cm 剥离后再进行检 测。

 5. 5 关键部位分析检测:

 路基分项工程完工后, 对关键段落进行工程钻机取芯。

 6. 质量验收程序 6. 1 路基工程 6. 1. 1 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进行全过程质量的监督活动, 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指令。

 以便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 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6. 1. 2 对隐蔽工程、 工序间交接检查验收, 对重点部位执行旁站监理制度, 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控制好关键部位的施工。

 6. 1. 3 各标段在自检合格后申请监理验收, 监理工程师进行书面和现场质量检查。

 6. 1. 4 不允许仅凭经验、 目测或感观评价其质量。

 6. 1. 5 在关键部位施工过程中, 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

 6. 1. 6 未经监理批准开工申请的单位不能开工, 未经监理签认的工序不得隐蔽, 未经监理签证的不得进行下一工序作业。

 6. 1. 7 监理工程师应充分利用指令性文件, 对任何事项依据合同规范发出书面指示, 并督促各标段严格遵守与执行监理工程师的书面指令。

 7. 强制性要求

 —4—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 总则 1. 1 制定目的:

 为确保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规范路基施工作业程序, 提高施工质量标准, 保证工程工期与施工进度, 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加公路讷河至嫩江段公路建设项目。

 1. 3 解释权限:

 解释权归国道 G111 线工程建设指挥部。

 2. 工期目标:

 2. 1 基底下处理:

 2007 年完成 100%, 回填结束。

 2. 2 路基填筑:

 ①2007 年完成 30%以上, 即每个标段 8 万 m3以上(不含下处理)。

 ②2008 年 5 月 31 日前完成 60%以上, 6 月 30 日前完成90%以上, 7 月 31 日前完成 100%。

 ③路基成型的时间:

 2007 年全线上土两层以上。

 2008年 5 月 31 日前成型 20%, 6 月 30 日前成型 50%。

 ④挖方的完成时间:

 2007 年除 A14 标完成 60%以上之外,其它标段均完成 100%, A14 标于 2008 年 5 月完成 100%。

 3. 质量目标:

 达到本作业指导书规定的质量标准。

 3. 1 同期工程质量第一。

 3. 2 同等级工程质量第一。

 3. 3 同项工程质量第一。

 3. 4 压实度检测一次性合格率达到 98%以上。

 —1—

  3. 5 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 100%。

 3. 6 路基工程达到优质工程。

 3. 7 彻底消灭施工过程中的翻浆弹软现象。

 3. 8 杜绝桥涵头跳车现象。

 3. 9 施工返工率控制在 1%。

 4. 现场管理目标:

 4. 1 提供一流服务。

 4. 2 实施一流管理。

 4. 3 展示一流形象。

 4. 4 争创国内一流的现场管理与文明施工。

 5. 质量检测标准及频率 5. 1 压实度检测标准:

  5. 1. 1 填方路基: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0~40cm ≥97%

  0~40cm ≥96% 40~80cm≥96%

  40~80cm≥95% 80~150cm≥94%

 80~150cm ≥94% 大于 150 cm ≥93%

  大于 150 cm≥92% 5. 1. 2

 桥涵头回填:

 距台背或涵洞侧墙 10 米之内

 0~80cm

 98%

  80~150cm

 96%

  桥涵头回填 10m 以外执行路基标准。

 5. 1. 3 低填浅挖路基:

 执行填方路基标准。

 5. 1. 4 填前压实:

 压实度≥90%

 —2— 5. 1. 5 支线路基:

 执行二级公路路基标准。

 5. 1. 6 包边土:

 执行同层次标准。

 5. 2 压实度检测频率:

 5. 2. 1 包边土:

 施工单位(全幅)

 每 100m 检 3 点

  监理单位(全幅)

 每 100m 检 2 点 5. 2. 2 路基中心填料:

  施工单位(全幅)

 每 100m 检 4 点不足 50m 检 2 点

 监理单位(全幅)

 每 100m 检 3 点 5. 2. 3 桥涵头回填:

 每 50m2检验 1 点, 不足 50m2至少检验 1 点。

 5. 3

 其他项目检测标准:

 见下表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次检查项目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检查方法或频率 1 压实度(%)

 按本指导书规定 按本指导书规定 弯沉 (0. 01 ㎜)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纵断高程(㎜)

 +10, -15 +10, -20 水准仪: 每 200m 测 4 断面中线偏位(㎜)

 5宽度(㎜)

 符合设计要求 米尺:

 每 200 m 测 4 处 平整度(㎜)

 2定标准附录 I 检查 3450 100 经纬仪:

 每 200 m 测 4 点,弯道加 HY、 YH 两点 615 20 三米直尺:

 每 200m 测 2处×10 尺 水准仪:

 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7横坡(%)

 ±0. 3±0. 58边坡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每 200 m 测 4 处

 —3—

  11. 11. 6. 4 整平和整形方法、 程序。

 11. 11. 6. 5 压路机的选择和适宜数量、 碾压顺序、 速度以及遍数。

 11. 11. 6. 6 运输、 摊铺和碾压机具的协调与配合。

 11. 11. 6. 7 人员配备的合理性。

 11. 11. 6. 8 施工工艺的修正和确认。

 11. 11. 6. 9 文明施工的展现, 如占地界沟开挖、 洒水防尘、 土方的码放等。

 11. 11. 6. 10 施工布局的合理性。

 11. 11. 6. 11 其他各种技术指标的确定。

 11. 11. 7 先导段施工结束后, 及时整理、 编制总结报告。先导段总结报告经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签字后, 报高监办和指挥部, 待批准后组织项目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 以指导全面施工。

 11. 11. 8 用于路基填筑的每种不同材料, 都应进行先导段施工。

 先导段所用的填料和机械设备应与施工时所用填料和机械设备相同。

 11. 12 特殊路基处理 11. 12. 1

 草地、 林地及旱田清表土 11. 12. 1. 1 按设计文件进行清表土, 表土码放于占地界与坡脚之间。

 11. 12. 1. 2 路基基底要根据施工时地面和土质实际情况, 按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11. 12. 1. 3 地面横坡缓于 1:

 1. 5 时, 清除草皮; 地面横坡为 1:1. 5 至 1: 1. 25 时, 原地面挖台阶, 台阶宽度不小于 1 米

 —8— 7. 1 不同的地段、 不同的填料要做先导段施工。

 7. 2 平交道口要同层填筑、 同层碾压。

 7. 3 路基雨后必须补压。

 7. 4 砂性土施工必须包边。

 7. 5 边施工、 边整形。

 7. 6 同一作业面用同一种材料填筑, 不允许混填。

 7. 7 透水性材料路基两侧应有足够水井, 保证用水量,砂性土施工必须配备足够水车。

 8. 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附表 9. 技术要点 9. 1 纵断高程的控制。

 9. 2 中线偏位的控制。

 9. 3 横坡的控制。

 9. 4 边坡的控制。

 9. 5 平整度的控制。

 9. 6 宽度的控制。

 9. 7 压实度的控制。

 10. 质量管理点 10. 1 加强路基压实度控制。

 10. 2 加强路基边坡冲沟的控制。

 10. 3 加强桥、 涵头回填压实度的控制。

 10. 4 下处理深度、 宽度的控制。

 10. 5 下处理回填砂砾材料含泥量的控制。

 10. 6 砂性土施工含水量控制。

 10. 7 桥涵头台背回填材料的控制。

  —5—

  10. 8 加强旧路利用段回填压实度的控制。

 11.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1. 1 研究和熟悉设计文件, 进行图纸会审。

 11. 2 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将本标段各项技术指标、 施工质量标准、 施工方法、 施工程序、 施工计划、 安全措施及主要施工机具的安排和调配等, 向全体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11. 3 试验 11. 3. 1 建立工地试验室, 建设标准详见《试验室建设指导书》。

 11. 3. 2 土工试验项目:

 含水量试验、 颗粒大小分析实验、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天然稠度、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承载比试验、 密度试验、相对密度试验、 有机质含量试验及易溶盐总量试验。

 11. 3. 3 试验方法:

 执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1. 4 恢复定线:

 中线测量、 基平测量、 中平测量、 主点固定保护、 加密水准点, 并由监理验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指挥部。

 由高监办组织各标段进行联测。

 11. 5 土场调查规划。

 参照规定标准执行, 详见《现场管理与文明施工作业指导书》。

 11. 6 修建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标准详见《现场管理与文明施工作业指导书》。

 11. 7 占地界沟开挖: 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 承包人应按图纸占地要求现场设置并开挖占地界沟(路基占地

 —6— 界), 占地界沟要始终保持清晰、 明显、 线形顺直、 无淤塞、排水通畅。(尺寸要求:

 梯形上口宽 180cm, 下口宽 60cm,深 60cm)。

 11. 8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资料, 复查填前地质情况。

 11. 9 核对工程量和公路用地界宽度。

 11. 10 依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强制履约标准, 落实施工机械。

 11. 11 先导段施工 11. 11. 1 路基施工之前, 必须进行先导段施工。

 11. 11. 2 先导段施工目的是确定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最佳机械设备组合方式、 施工质量控制参数, 提高路基施工的预见性, 以指导全面施工。

 11. 11. 3 先导段施工时间应比计划正式施工提前3—7天完成。

 11. 11. 4 先导段的选择。

 承包人应选择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全幅路基)

 的试验路段为宜, 该路段的地质条件、 断面形式均要具有代表性。

 11. 11. 5 承包人应准确记录施工中各种控制参数, 如压实设备的类型、 最佳组合方式, 碾压遍数、 碾压速度, 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 填料的最佳含水量、 人员配备、 施工工艺、文明施工等。

 11. 11. 6 通过先导段施工需确定的主要指标 11. 11. 6. 1 原材料的适用性及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法。

 11. 11. 6. 2 确定作业段铺筑成型所用时间。

 11. 11. 6. 3 填料的摊铺方法及松铺厚度。

  —7—

  划上一道红线, 控制每层填筑厚度。

 11. 14. 4 提高压实度标准,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 0~80cm为 98%, 80cm 以下为 96%。

 11. 14. 5 消灭压实盲区, 采用重型压路机及手扶振动夯结合的方法, 使桥头两侧全方位压实, 不留死角, 消灭压实盲区。

 11. 14. 1. 6 桥头两侧应在桥台台身养生结束, 盖梁施工前进行填筑, 同时应做到在两侧对称均匀填筑施工。

 11. 14. 7 加大管理力度, 严把质量关。

 每个桥头回填应设专人监理, 死看死守, 跟班作业, 并加大检测频率, 每 50m2检测一点。

 11. 14. 8 采用桥头预压工艺, 减少工后沉降。

 提前安排桥涵头路基施工, 使其有 6 个月的预压期, 减少工后沉降。

 11. 14. 9 桥头填筑与相邻路基的结合部, 填筑时必须逐层开挖宽度不小于 2m, 高度不大于 20cm 的台阶, 并应留有压路机能上下的大斜坡。

 11. 15 填方路基施工 11. 15. 1. 砂性土填筑, 粘土包边路基施工 11. 15. 1. 1. 实测包边土含水量, 如含水量偏高可根据实际情况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 使之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

 11. 15. 1. 2 包边土宽度要保证削坡后净宽满足设计要求, 包边土及砂性土每层填筑压实厚度控制在 20±2cm, 松铺厚度按试验段所确定的松铺系数铺筑。

 包边土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 推土机排压, 平地机进行精平, 精平后挂线

 —12— 挖台阶应自下而上进行, 随开挖、 随填筑, 以保持台阶稳定。

 11. 12. 1. 4 当表层土为松散土时, 根据填筑松散土厚度分别处理。

 11. 12. 1. 5 当表层土厚度小于 0. 3m 时, 将原地面翻松碾压密实; 密实度要达到 93%; 当松散土厚度大于 0. 3m 时, 分层回填碾压密实; 第一层、 第二层密实度要达到 90%。

 11. 12. 2 软土路基处理 11. 12. 2. 1 开挖水田、 湿地时要严格执行设计图纸要求的长度、 宽度、 深度开挖。

 如实地情况与设计不符, 应及时上报。

 11. 12. 2. 2 下处理达到设计深度后, 要每隔一定距离挖探, 为决策提供依据。

 11. 12. 2. 3 开挖后的基底必须用履带式机械碾压2—3 遍后再整平、 切齐立边, 检查验收后回填砂砾。

 11. 12. 2. 4 用于回填的材料必须满足《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T 019—98)

 的规定。

 11. 12. 2. 5 开挖回填深度小于 50cm 时可一次性回填; 回填深度大于 50cm 时, 第一层回填厚度不大于 50cm, 以上各层的回填厚度不大于 20cm, 并分层碾压。

 经自检、 抽检、 验收合格后再回填下一层。

 11. 12. 2. 6 砂砾回填的压实, 要注意衔接部位衔接的压实效果, 经自检、 抽检、 验收合格后再回填下一层, 确保压实度不小于 90%。

 11. 12. 2. 7 砂砾回填压实, 要注意衔接处的压实效果,确保压实度满足或超过设计要求。

  —9—

  11. 12. 2. 8 下处理回填砂砾要求含泥量不大于 5%, 最大粒径不大于 5cm 的天然砂砾。

 11. 12. 3 鱼池、 水塘、 湿地的处理 11. 12. 3. 1 鱼池、 水塘、 地表存水的湿地, 尽快安排人力进行处理。

 鱼池围堰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作好的围堰以不渗漏为准。

 11. 12. 3. 2 对于淤泥较深或大型湿地, 清淤并回填后,按设计要求, 铺设土工格栅, 再填筑路基土方。

 11. 12. 4 基底处理完成后, 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几何尺寸、 标高)

 验收合格后再回填。

 11. 12. 5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点 11. 12. 5. 1 钢塑格栅之间的连接应牢固。

 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 其叠合长度不小于20cm。

 11. 12. 5. 2 钢塑格栅横向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30cm, 纵向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50cm。

 11. 12. 6. 3 钢塑格栅的铺设不允许有褶皱, 应用人工拉紧, 必要时可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合成材料于填土层表面。

 11. 12. 5. 4 铺设钢塑格栅的路基表面应平整, 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硬凸出物; 在距钢塑格栅层 8cm 以内的路基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6cm。

 11. 12. 5. 5 钢塑格栅铺设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 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一般情况下, 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48h。

  —10— 11. 12. 5. 6 钢塑格栅的第一层填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

 一切车辆、 施...

篇二: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建设 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 2 月 高速公路高填路段土石方填筑 压实施工工艺 悄玛青 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广东广州510015 摘要:

 本文以广河高速公路S11标段工程项 目为例对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进 行 了详 细的探 讨 。

 关键词:

 高填路段 ; 填筑压 实; 振动式压路机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对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 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振动式压路机在高填 路段石方填筑压实的施工中的运用得到了普及, 其施工工艺的步 骤比较多, 施工技术比较困难, 而在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中采 用振动式压路机则增加了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的施工工艺的复 杂性和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的施工技术的困难性。

 我们应该对 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进行充分的认识。

 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进高填路段土方填筑 压实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1. 工程 概况 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广州段糙 于广州市天河区龙眼洞(接华 南快速干线春岗立交), 经白云区太和镇(接北二环高速)、 增城市 中新镇 (接北三环) 等村镇在九龙山林场接广河高速惠州段, 路 线全长约 70 . 839k m。本项 目为第 S 11 合同段 ,施工桩号为 K 29+400~K 38+300, 长8. 9km, 在增城市中新镇, 为大型的互 通立交工程。

 本项 目建成后, 既可解决增城北部山区、 惠州市和 河源市的快速交通问题, 也实现了江西、 福建与广州之间的快速 交通联系。

 2. 路基高填路段土方填筑施工工艺 本工程项目路基填方1612215 m’ , 完全可以利用本项目的挖 方, 且填土的质量符合路基填筑的要求, 同时石方量较大, 在工 程施工过程中, 根据本项 目的实际情况对地基进行处理后才能进 行填筑。

 2. 1 施工便道及临时排水设施 施工前先 在主线 右侧拉 通施工 便道 , 便道宽 7m , 设置必要 的便桥或临时排水设施 , 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

 对即将开工的 路段, 清除其原地面以下30cm内表土以及所有垃圾、 树木、 草 皮、 腐植土及一切杂物并装运至弃土场 , 再进行场地平整及填 前碾压。

 2. 2 试验段 在进行全路段填筑前, 选择K 36+750~K 36+900段有代表性 的全幅路基作为路基试验段,长 150m。对填料、施工工艺、机 械性能等进行验证和经验总结, 以此作为路基全面施工的经验数 据和施工依据。

 2. 3 分层水平填筑 路基填方作业实行 “划格上土, 挂线施工, 平地机整平” 的 要求施工,分层水平填筑 。填土路段的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 30cm 。

 2. 4 抓好路基填筑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1) 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

 2)路基原地面处理 , 按施工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要求处理,

 并认真压实;

 3)使用适宜材料, 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 保 证原材料合格, 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

 5)分层压实, 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 5 施工 中严格执行图纸和《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 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施工工艺 本工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进行压实工作 .

 3. 1 分层水平填筑 分层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数据严格控制路堤 , 每10米 设一组标 高点 , 每 层松 铺厚度 不得超过 30厘米 , 不小于20厘米 。

 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 50厘米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 业, 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采用自卸车卸土 时, 根据车箱容量大小计算堆土间距, 在路基上使用白石灰画 出方格, 严格控制好每车土的间距, 以便平整时控制层厚度均 匀, 且提高效率。

 3. 2 摊铺整平 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 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 控制层面平整、

 均 匀。

 摊 铺时层面做成 向两侧 倾斜 2%的横 向排水坡 , 以利路基 面排水。

 3. 3洒水 、 晾晒 路基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 Wopt— w 一 2%~W0pt—w + 2%之 间。

 当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的+2%时, 采取取土坑内挖沟拉槽 降低水位和在路基上摊铺 , 用悬耕机松土 , 晾晒相结合的办法,

 降低填土的含水量。

 当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2%时, 洒水润湿。

 使土的含水量接近其最佳含水率时, 才开始进行碾压。

 3. 4 机械碾压 碾压前 , 先对填层的厚度及平整度进行检查, 不符合要求 时,用平地机再整平,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 见表 Ⅸ 碾 .

 · 1

 6 1

 ·

 建材发展导 向 2013 年 2 月 交通建设 路桥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研究 黄文彬 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73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 能否有效的控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亏, 路桥建设工程更是如此。

 因

 此, 笔者将在 下文中就路桥 工程造价进行说 明, 并对我 国现阶段的路桥工程造价成 本控 制 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研 究, 从 而提 出一 些解决措 施 , 希 望能有 所裨 益 。

 关键词 :

 路桥 工程 造价成本 控制措施 在路桥建设的任务取得、 施工组织、 施工方式、 资产结构、 资 金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着一系列变化 ,有许多不确定因

 素 , 所以路桥工程具有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特 点。

 而合理有 效的工 程造价分析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风险, 因此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1. 路桥工程造价的定义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 只有明确了工程造价的定义与构成 , 才 能在宏观上对其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从而知道哪些是关键环节 ,

 有效的保证其资金的投入, 哪些是较为次要的环节, 适当的减少 些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 从而在保障路桥工程 质量的前提 下 , 有 效的控制 工程造价 的成本 。

 从投资者一业主的角度来定义, 所谓的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 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也就是一 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 用的总和。

 其包括投资估算、 设计概算、 修正概算、 施工图预算、

 工程结算、 竣工决算等内容。

 工程造价 是路桥建筑 “产 品” 的生产价格 , 是反映建设经济 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指标, 在路桥建筑市场中的生产、 经营、 管理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收 益效果, 所以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2. 现阶段影响我国路桥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 1 施工组织设计不佳 所谓 的施工组 织设计 , 是指 从施工 的角度 出发 , 对拟 建的 工程现场进行充分调查, 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和技术经济进行 图1 碾压流程图 压流程图》 ) 。

 开始碾压时, 先用压路机对松铺土表面预压 , 用 平 地机刮平 , 然后再 用碾压 。

 压 实作业的施 工顺序为 :

 先压 路 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 先慢后快, 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规程 进行碾压。

 压路机碾压时, 行驶速度一般为:

 3~4公里/ 小时。

 碾 压施 工 中,压路机 往返行 驶的轮 迹必需 重 叠一部分 ,重 叠 40~50厘米, 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米。

 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 ,

 无死角,碾压均匀。(如图 1) 3. 5 路堤填筑质量检测 路堤每层填筑压实后, 及时进行检测土压实度, 检测采用灌 砂法, 每层填土检测合格, 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 才能进行上 层路基填筑。

 4. 结语 高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的施工工艺的复杂 性和施工技术的困难性就决定了我们要进行相当缜密的测量工作 和严谨的计算工作。

 我们在做好缜密的测量工作和严谨的计算工 ·l 6 2· 十 ” ~ 一 }” +” +” 十-一

 十 一”

 卜 一 p

 一” 斗” + 一 ●~” — ”

 封 面碾压 采用压路机以2~3 公里/ d, 时的速度 静压 作之后, 还应该注意压实用料的保存, 最后, 我们应该精细的完 成路面的铺平、 碾压等等施工工序,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完成所 有的工序之后进行压实路基的保护工作。

 笔者相信 , 通过结合先 进的科学技术, 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改进这些问题, 高 填路段土方填筑压实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的施工工艺一定会得到完 善, 其施工技术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铁汉, 杜立波 , 于海玲 . 全液压振动式压路机振动系统故障 分析 . 机械 工程 师, 2008.

 [2]管德鹏, 倪光斌. 完善施工工艺标准,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 制—— 《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主要内容介绍 .

 铁道标准设计, 2006.

 [3]史振云. 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博茨瓦纳帕 塞公路水泥稳定层平地机施工技术研究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 00 5 .

篇三: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路堤试验段总结报告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施工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资源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1 人员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2 施工机械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试验仪器设备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施工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1 施工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2 填料前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3 填筑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试验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 1 压实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 2 碾压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6 试验结论及参数的选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7 质量保证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1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填石路基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1 工程概况

  湖北恩来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起点桩号为 K68+700, 终点桩号为 K86+033. 346, 线路总长 17. 333346km。

 路线起于高坝, 向南经白岩脚、 茅坝、 老院子, 跨黑龙河、 李家河后设李家河服务区, 路线于岩巷子设分离, 跨 G209 国道后线路向南进入来凤县境内, 设来凤互通及主线收费站后, 设来凤大桥至本项目终点鄂湘界(酉水河)

 , 路线长度17. 333346km。

 全线主要以路基为主, 长约 14. 883km, 占全线长度的 85. 9%。

 本标段路基挖方 455 万m3, 填方 327 万 m3, 浆砌圬工 9. 5 万 m3。

 一工区施工起点桩号为 K68+700, 终点桩号为K80+414, 全长 11. 714Km。

 本次路基石方填筑试验项目为生产性试验, 其试验路段选择在主线路基 K75+300~K75+450 之间进行, 共 150m 长。

 2 施工依据

  ⑴、 已批复的《K75+300~K75+450 段石方路基试验段开工报告》

 ⑵、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 (JTGF80/1-2004)

 ⑶、《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⑷、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

 ⑸、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⑹、 《恩黔恩来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施工设计图》

 ⑺、 《湖北高路鄂西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

 3 资源配置

  3. 1 人员配置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1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施工现场人员配置表

 3. 2 施工机械配置

  施工机械配置表

  3. 3 试验仪器设备配置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2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试验仪器设备表

 4 施工方法

  路基试验路段路基填筑严格按“三杆、 三线、 四区段、 八流程” 施工。

 三杆为路基填筑工作面的两侧及中间填土厚度控制杆;

 三线为在验收的每层路基工作面的两边线及中线;

 四区段、 八流程为“填筑区、 翻晒区、 碾压区、 验收区” 和“施工准备、 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 推平整理、 洒水或翻晒、 机械碾压、 表面修整、 自检” 八流程。

 ⑴、 填筑区

  填筑前, 为控制填石厚度和宽度, 在原地面压实层上每 20 米距离设置填石厚度控制杆, 位置设在路基两侧及中间, 控制杆上用反光胶带标示出该层松铺厚度, 用作控制松铺厚度。

 填筑前, 根据已确定的松铺厚度、 自卸汽车载重吨位, 计算出一车土方的堆积距离, 并用石灰线划出方格网线, 严格控制填石厚度。

 当工作面浮土较多时, 为使土层更好结合,将浮土清扫或适量洒水湿润。

 汽车运料到现场后, 由专人指挥卸土。

 同时注意自卸汽车卸土时, 合理安排汽车行车路线, 尽量让汽车在路基全幅内分开行驶, 充分利用大型车辆对路基的压实作用; 以防载重汽车长时间在同一路线上行驶, 会导致对土的过度碾压, 形成车辙, 对路基填筑不利。

 填筑时, 按照先填两边后填中心的顺序进行。

 填筑采取纵向水平分层法填筑, 路堤填筑宽度每侧加宽 30 ㎝, 以保证修整边坡后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3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⑵、 翻晒区

  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将土摊铺平整, 配备 5 人用于配合推土机摊平土堆、 平地机平整路基及捡出超粒径和不合格的填筑物。

 ⑶、 碾压区

  路基石方碾压前, 先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同时, 为利于排水, 路拱做成 2%~4%的横坡。

 碾压从路基边线开始, 沿线路纵向行车碾压, 行车速度宜先慢后快, 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小时,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采用不振动静压, 再弱振两遍, 振动频率由弱到强。

 碾压在直线段时, 由路基两边缘向中间碾压; 小半径曲线段时, 由曲线内侧向外侧碾压, 纵向进退式进行, 前后两轮迹须重叠 20~30 ㎝。

 压路机碾压时, 横向接头应重叠 0. 4~0. 5m; 每层前后相邻两区段(碾压区段之前的平整预压区段与其后的检验区段)

 宜纵向重叠 1. 0~1. 5 m。

 ⑷、 验收区

  试验人员分别对不同的碾压遍数进行压实度的检测, 并作好记录, 绘制出在松铺厚度一定情况下压实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曲线。

 测量人员测出土方压实后的压实厚度, 并依据碾压前土方松铺厚度和土方压实厚度计算出土方松铺系数。

 质检人员对该段进行自检, 要求路基表面应平整密实, 无坑槽、 无翻浆、 无弹软、 无明显轮迹。

 4. 1 施工工艺流程

  ⑴、 对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

 ⑵、 压实填筑区的原地面。

 ⑶、 检测原地面压实度, 原地面压实度须达到 90%。

 ⑷、 原地面压实度须达到 90%后, 测量原地面标高。

 ⑸、 按规定厚度及宽度铺松土。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4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⑹、 用推土机推平、 平地机刮平土, 刮平后测量组测量松铺标高。

 ⑺、 压路机粗压一遍;

 ⑻、 用平地机精确刮平, 刮平后测量组测量粗标高;

 ⑼、 先弱振碾压二遍, 过后开始强振碾压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碾压过程中每碾压一遍测量组测量一次标高, 强振二遍以后每碾压一遍试验人员检测一次压实度。

 ⑽、 达到压实度要求后, 用测量组测得的每次碾压压缩量可得出碾压遍数与土体压缩变形量的关系曲线; 用原地面标高、 松铺标高及压实后的标高可得出土体松铺系数。

 ⑾、 机电工程师负责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和施工工序及压实遍数。

 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的机械组合压实相同的填料(适宜的含水量)

 , 在适宜的松铺厚度条件下, 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 以求得最佳的机械配套方案。

 4. 2 填料前准备

  ⑴、 对开挖选用的填筑石料进行单轴抗压强度、 易溶盐、 颗粒分析等实验。

 ⑵、 施工前, 清除填筑原地面表层植被, 挖除树根及杂草, 并将挖除的表层土集中堆放。

 ⑶、 清表后, 对原基进行填前洒水碾压, 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后, 测量高程并请监理验收。

 ⑷、 按设计桩位恢复中线及边线。

 进行水平测量, 在两侧指示桩上绑红布条标示出每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按自卸汽车所载方量大小在路基填筑层面上用白灰圈出卸料范围, 现场设专人指挥石方调配。

 ⑸、 备足填筑石料。

 4. 3 填筑施工

  石方路基填筑采取路堤全宽、 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施工方法; 纵向分段、 水平分层、 由低到高、 逐层施工的顺序, 配套的机械化施工, 形成装、 运、 摊、 平、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5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压等机械化流水作业。

 ⑴、 装料及运输

  将爆破开挖后的石料经过筛选和处理后集中堆放在采石场, 专人指挥挖掘机装车, 20 吨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

 ⑵、 卸料

  卸料由专人指挥自卸汽车卸料。

 根据已经测设出的中线及边线划出 5m×5m 白灰方格线, 指挥人员根据每层不超过层厚 50cm 及路基宽度计算出每个方格的石方数量和每个方格所卸的车数, 然后指挥车辆按照方格网卸料。

 ⑶、 分层摊铺

  分层摊铺采用推土机进行, 人工配合找平, 使石块之间无明显高差台阶。

 在技术员确认方格内车数准确后指挥推土机将石料推平(必要时用平地机配合)

 , 推平时先中间, 后两头。

 沿线路纵向方向保持中间高, 两边低, 路基横向做成 2%的横坡, 推土机平摊铺过程中, 技术员带领工人将粒料大的石块击碎, 少量无法击碎的用装载机远运至场外, 整平结束后进行碾压。

 分层填料粒径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不超过压实层厚的 2/3。

 对于粒径较大块石之间的缝隙, 人工利用石屑或适当级配的砂石料填充。

 摊铺完成后用精密水准仪测量计算出松铺厚度, 计算实铺与计划摊铺厚度的误差, 以便为计算压实系数提供数据。

 石方填筑试验边部进行 1. 5 米厚的包边土, 同石方填筑试验段一起施工。

 ⑷、 分层碾压及布点测设

  采用 2 台 LSS2012 型 20 吨自行式光轮压路机同时进行碾压。

 碾压原则为“先压边缘、后压中间, 先慢后快, 先静压、 后振动” (静压 2 遍、 弱振 1 遍、 强振 3 遍)

 。

 第 1、 2遍静压, 行走速度 2. 8Km/h; 第 3 遍慢速弱振碾压, 激振力 190KN, 振动频率 28HZ, 速度2. 8Km/h; 第 4 遍进行慢速强振碾压, 激振力 330KN, 振动频率 28HZ, 行走速度为 2. 8 Km/h, 碾压完毕后按所布设的测点测量其高程并做好记录; 第 5、 6 遍仍然强振碾压, 激振力 330KN, 振动频率 28HZ, 行走速度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6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5. 3Km/h, 碾压完毕后再次按照已布...

篇四: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纵横城乡建设·154·

 2013年第20卷 第1期

 【摘要】路基基床底层(改良土)施工中因取土场土方含水量较大缺乏翻晒场地,或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采用路拌法施工的情况下,在正式施工前试验段是确定施工参数的重要依据。【关键词】改良土 ;路拌 ;试验段 3 ;参数1. 试验段试验目的、范围和内容1.1

 试验目的1.1.1

 确定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 ;1.1.2

 确定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最优石灰掺量及相应的碾压遍数、含水率的控制范围等关键施工工艺参数,为大面积展开改良土填筑施工提供依据 ;1.2

 试验范围某路基工程本体已完部位,基床底层填筑试验。1.3

 试验内容室 内 土 工 试 验 分 别 进 行 石 灰 掺 入量 4%、5%、6% 的石灰改良土,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 460KPa、580KPa、690KPa,均满足设计要求。本试验段共分三段进行改良土填筑工艺试验。每段石灰掺量分别为 4%、5%、6%。每段虚铺厚度均为 38cm,自碾压第四遍后开始检测,直至碾压合格(地基系数为 100MPa/m、压实系数 K 为 0.93)

 ,再静压一遍。同时留置试件,按照《铁路改良土填筑施工技术规程》要求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参数。2. 施工方法及工艺2.1

 准备下承层石灰改良土的下承层表面平整、密实,高程、宽度、横坡度符合设计规定,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2.2

 测量放样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 25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标出石灰改良土层的边缘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2.3

 原土料摊铺(1)计算出自卸汽车每车土摊铺的面积,在路基面层上打方格,确定每一方格的卸土车数控制倒土密度。(2)上料时应顺前进方向依次卸料,随卸随平。在同一作业面,宜选用载重量相同的自卸汽车。(3)摊铺时应每侧加宽 0.5m,保证设计路基宽度同时刮平机将路拱整出。(4)室内试验测定 4%、5%、6% 的石灰改良土最佳含水率分别为 17.1%、17.5%、17.8%, 最 大 干 密 度 分 别 为 1750kg/m3、1740kg/m3、1730kg/m3,当原土料摊铺完成后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时,应采取翻晒或洒水拌和等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含水率合适为止。(5)摊铺完成后,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再用平地机整平 1 ~ 2 遍。检查原土料填层的厚度、含水率及干密度。2.4

 外掺料石灰撒布(1)按配合比计算外掺料单位面积撒布数量,将石灰均匀撒布在已经初平初压的原土料表面上。按照石灰掺量为土重的4%、5%、6% 计算每平米石灰用量分别为21.0kg、26.1kg、31.14kg。(2)本试验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外掺料撒布,按以上原则计算每个方格所需外掺料的用量,进行均匀撒布。2.5

 改良土拌和(1)采用专用路拌机对摊铺好的原土料和外掺料粉碎拌和一遍,测定初拌后混合料的含水率。(2)拌合深度应到达改良土底部,并深入下承层的表面约 1cm 左右。(3)粉碎拌和时路拌机从两边往路基中间方向进行,拌和重叠宽度控制在 50cm以上。(4)拌和过程中, 设专人检查拌和深度,严禁出现夹层及漏拌现象。(5)当改良土粒径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应立即检测外掺料掺入比。若外掺料掺入比小于试验确定值时,需及时补撒外掺料,然后重新拌和至设计要求(6)拌和深度、颗料粒径及外掺料掺入比检测合格,且含水率达到试验要求后,采用小型推土机进行稳压,完成后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7)改良土采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用压路机快速碾压 1 ~ 2 遍,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形,并碾压一遍。

 (8)整形过程中应及时消除坑洼现象。对于局部坑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面厚度不小于 5cm 范围内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整形。(9)整形应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以保证接缝平顺。(10)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当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2.6

 改良土碾压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及时保证路基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先静压一遍,振动碾压4 遍,直至碾压合格,最后再静压一遍收光。碾压行驶速度宜为 2 ~ 4km/h,最大速度不超过 4km/h。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不小于 2.0m, 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不小于 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2.7

 养生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进行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 7d,养生期间不能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改良土层上。3. 试验数据分析总结3.1

 数据收集每段自碾压第四遍后开始检测采集数据, 直至碾压合格(压实系数(下转 156 页)石灰改良土路拌法试验段工艺流程及总结庞

 权(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基床底层检测值对照表段落检测点灰剂量含水率压实系数第5遍 0.9360.9450.9380.936 0.939 …0.946 0.950 0.933 0.936 0.935 …0.949 0.943 0.949 0.944 0.936 …第4遍 0.911 0.910 0.912 0.916 0.915 …0.917 0.920 0.910 0.920 0.925 …0.920 0.918 0.918 0.927 0.922 …第6遍0.9470.9350.9510.960.949…0.9390.9340.9560.9540.944…0.9560.9560.9480.9610.94…一段1#2#3#4#5#…1#2#3#4#5#…1#2#3#4#5#…4.44.54.34.64.6…5.25.25.45.65.5…6.1 6.2 6.4 6.46.3…16.9 17.6 17.6 17.0 17.3 …17.1 17.5 16.4 17.6 17.6 …16.4 17.7 17.3 17.4 17.7 …二段三段

 科技纵横城乡建设·156·

 2013年第20卷 第1期

 φ3.0m×11m 带高效选粉机的闭路磨。两磨入磨物料及其配比基本相同,其配比大致为 1 号窑熟料 :

 天然二水石膏 :

 粉煤灰 :石煤渣 =81.5 :

 5 :

 1.5 :

 12。从表 4、表 5 可以看出 :1)3 号磨比 2 号磨水泥颗粒分布均匀性系数要大,水泥颗粒分布窄,因此其颗粒堆积空隙率相应要大,需要更多的自由水来填充这些空隙,导致水泥需水性增加,水泥流变性随之变差,表现为水泥净浆流动度显著减小。2)无论是 2 号开路磨还是 3 号闭路磨,水泥颗粒均匀性系数 n 同水泥净浆流动度 T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性(30 个样品相关系数为 0.78)

 。3.2

 水泥细度金墅水泥厂 4 号磨(φ3.8m×13m)为辊压机 + 开流磨系统,我们随机抽取 180组 4 号磨生产的 P.O42.5 水泥的质量控制数据(表 6 列出了其中的 10 组)

 ,其中水泥比表面积在 340~390m2/kg、80um 筛余在1.0%~4.5%,水泥配比大致为 1 号窑熟料 :天然二水石膏 :粉煤灰 :石煤渣 =81.5 :4.5 :

 2 :

 12。从中我们发现 :

 在入磨物料及配比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同水泥 80um 筛余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180 个样本得出的相关系数为 0.62 ; 而同比表面积相关性则较弱,相关系数只有 0.26。其原因可能是 :当水泥比表面积一定,而80um 筛余较大时,对水泥比表面积贡献较大的微粉中易磨性较好的石煤渣占的比例较多,而石煤渣微粉对水泥流变性的影响比熟料要小得多 ; 当水泥 80um 筛余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水泥微粉中占的比例就会大幅度增加,水泥流变性随之变差,测得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也随之显著降低。4、其他影响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因素4.1

 水泥样品的新鲜度表 7 为同一品牌 P.O42.5 水泥样品在试验室存放一段时间后掺加高效减水剂测得的净浆流动度。从中可看出,水泥样品经一定时间的陈化有利于改善同减水剂的适应性,这是因为相对于存放一定时间的水泥来说,新鲜水泥的正电性较强,对减水剂吸附大,降低了减水剂对其的塑化效果,使水泥浆体流动性大大降低。在实际生产中,水泥不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后再用于生产,这样对水泥强度也不利。因此,水泥厂在用净浆流动度法评判水泥同外加剂的适应时,应采用新鲜水泥样品,否则很难准确反映水泥同外加剂适应性的实际情况。表7

 试验室水泥样品不同存放期净浆流动度对比距生产日期/d水泥净浆流动度/mm某氨基系减水剂125某萘系减水剂08671301101416517521190210281952004.2

 操作方法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从表 8 可看出,水泥、减水剂、水的加入顺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影响很大,原因主要在于外加剂特别是萘系外加剂加入的时间不同,被水泥水化矿物吸附的量也不同,对水泥的流动效果也明显发生变化。因此,在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时,水泥、外加剂和水的加入顺序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对测定值影响很大。表8

 水泥、减水剂、水的加入顺序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序号操作方式水泥净浆流动度/mm1先加入水和外加剂(混匀),再加入水泥,开机搅拌4min1522先加入水泥,再加入水和外加剂,开机搅拌4min2033加入水泥,开机搅拌,先约加入总水量的一半,再在30s内加入外加剂和另一半水,共搅拌4min230注 :

 水泥都为同一品牌的 P.O42.55、结束语1)新型干法窑由于具备高温、快烧、急冷的煅烧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熟料中铝酸盐矿物的计算含量对熟料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于金墅水泥厂新型干法窑熟料,正常生产时,在计算的C3A 含量< 10% 和 C3A+C4AF < 20% 的情况下,C3A 计算含量的适当变动对熟料净浆流动度影响不大。这有利于扩大厂里所用原材料及配方的选择范围,降低生产成本。2)对金墅水泥厂来说,要提高水泥净浆流动度,改善水泥同减水剂的适应性,比较适宜的办法是合理控制水泥筛余,比如将水泥 80um 筛余控制在 2.5%~3.5% ; 另外,通过优化水泥颗粒级配,降低水泥颗粒分布均匀系数同样能有效提高水泥净浆流动度,其中最简易的方式是对供应预拌混凝土的水泥选用开路磨生产 ;同时应注意助磨剂对水泥流变性的影响。3)水泥样品的新鲜度和试验操作方法对净浆流动度的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应引起注意。表5

 不同粉磨方式下P.O42.5水泥颗粒分布情况水泥颗粒级配/%>60um30~60um10~30um8.722.09.526.4表6

 水泥细度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比表面积/(m2/kg)3.23383.23582.83584.03522.63721.83552.03641.23751.23832.4390粉磨方式均匀性系数n5~10um18.513.6<5um8.55.12号开路磨3号闭路磨42.345.41.291.51序号80um筛余/%水泥SO3/%同期对应熟料净浆流动度/mm165162158163155158160155158164水泥净浆流动度/mm173190180179170152143145147152123456789102.252.212.192.292.192.252.182.232.282.25(上接154页)K为0.93),再静压一遍,收集检测数据。3.2

 数据总结3.2.1

 压实检测指标记录(本文只提供检测表格式及部分数据,详细检测频率请参照规范要求)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第四遍碾压后各点压实系数不都符合设计要求,但已非常接近设计要求,第五遍碾压后所检各点压实系数均符合设计要求,第六遍碾压后所检各点压实系数均符合设计要求。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410kPa,540kPa,640 kPa。由于石灰掺量按土重的 4% 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小,石灰掺量按土重的 6% 不够经济,改良土石灰掺量按土重的 5% 控制。3.3

 试验结论根据上述设备及施工方法经现场试验检测,能够达到满足改良土压实系数要求,路拌机有效工作深度为 0 ~ 40cm,为使上下两层结合部拌合均匀不出现夹层,土方松铺厚度按 35cm 控制,路拌机拌合深度设定为 38cm,石灰按土中的 5% 进行控制。路拌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为 :方格网法布土→翻晒(含水率控制在 18% ~ 20% 范围)→平地机整平→压路机静压→平地机整平→方格网法布石灰→人工配合平地机将石灰散布均匀→路拌机拌合→小型推土机稳压→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先静压一遍, 再振动碾压 4 遍, 在静压一遍收光)→报检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填筑。参考文献[1] 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2] 铁道部颁布《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2-2008)[3] 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10)

 石灰改良土路拌法试验段工艺流程及总结石灰改良土路拌法试验段工艺流程及总结作者:庞权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刊名: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英文刊名:World Chinese Economic Yearboo•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年,卷(期):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2013(1) 1.铁道部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铁道部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铁道部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引用本文格式:庞权 石灰改良土路拌法试验段工艺流程及总结[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 2013(1)

篇五: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我标段于2010年5 月 5 日开始进行石方路基试验段施工, 施工段落为 K1680+140~K1680+300 段落, 长 160 米, 试验段于 2010 年 7 月 25 日成功完成。

 现将填石路基试验段施工进行总结。

 一、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采用 24.50 米, 其中:行车道宽 2*2*3.75, 硬路肩宽 2*2.5m (含右侧路缘带), 中间带宽 3.0m(中央分隔带宽 2.0m, 路缘带宽 2*0.5m), 土路肩宽2*0.75m。

 1、 验证填筑材料的合适性及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 验证填筑材料的最佳含水量。

 3、 确定填筑层厚度及松铺系数。

 4、 确定碾压方案及机械最佳组合方案。

 5、 验证现场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1、 施工管理人员配备 技术总负责人:

 朱小坚 现场组织总负责人:

 唐三彩 现场技术负责人:

 陈海巍 质检工程师:

 张奎彬 测量负责人:

 税小峰 试验负责人:

 张邦华 专职安全员:

 王耀明 2、 施工机械配备 振动压路机:

 2 台 挖掘机:

 2 台 自卸运输车:

 4 辆

  2推土机:

 1 台 洒水车:

 1 台 1、 技术交底:

 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前, 我们于 2010 年 5 月 5 日由现场技术员向工段和班组长进行了书面技术交底, 内容包括施工方法、 技术数据、 质量与安全措施等。

 2、 测量放样:

 先对设计单位交出的基桩(导线点、 水准点)

 进行复测, 并报请工程师确认无误后, 按施工图设计测定出临时水准点, 报请工程师确认, 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基桩, 并妥善固定保护, 定期复测, 按施工图放出路基中线桩(每 20m 一个)

 , 测出各桩点相应高程, 恢复中线并放出边线。

 3、 清表:

 清除原地面 30cm 表土, 整平碾压合格至合格标准, 局部坑洼不平处分层填筑 20cm 厚的合格填料进行找平, 并将坑穴用砂性土填平夯实, 用振动压路机对基底进行碾压, 碾压宽度为左右侧护坡道外边缘内。

 通过试验检测, 确保基底压实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基底处理合格后, 进行高程测量, 每 20m 一个横断面, 由测量组测出断面控制点高程 h1, 并记录。

 4、 路基填筑 在填筑前, 根据路基边坡计算包边土填筑宽度, 用白灰线标出土、 石料的填筑范围, 并各在填土和填石范围内用白灰打出网格用于控制填料填筑厚度。

 在填石范围内,人工用白灰打出4m×4m网格。

 自卸车每车可运输约15方填料, 填石路基试验段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 每个白灰网格内, 卸半车填料(约7. 5方)。

 填筑填料时, 包边土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

 根据计算, 包边土填筑宽度为4. 5m, 加上设计要求的50cm加宽, 施工时包边土填筑宽度按5m控制。

 根据计算, 每个网格内需要填筑的土方数量为6方。

 5、 摊铺整平 填料填筑完毕后, 采用推土机将填料摊平在路基填筑范围内。

 推土机完成一个区段的推平后, 采用平地机进行平整, 平地机行驶路线从两侧纵向行驶, 逐步向路堤中心刮平, 同时用人工配合剔除或破碎超粒径石块、 清除杂物, 填平凹坑, 以保证压实质量。

 石方填料整平后, 由测量组测量填料松铺高程 h2, 并做记录。

  3经计算, 石方路基松铺厚度为 h2-h1≤46cm, 包边土松铺平均厚度为 25cm, 填料填筑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 洒水或晾晒 包边土部分碾压前进行含水量的测定。

 由于土料含水量较大, 对土料进行晾晒,使土料的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2%内。

 7、 碾压 碾压时, 按先轻后重、 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

 碾压过程中前后两次轮迹重叠 30cm,左右碾压轮迹重叠 1/3 轮宽。

 石方路基具体碾压过程见碾压工作流程表。

 压路机类型 碾压第一遍 碾压第一遍 碾压第二遍 检测碾压第三遍 检测碾压第四遍 检测 碾压第五遍 检测 柳工 静压 弱振 强振 高程强振 高程强振 高程 强振 高程和孔隙率柳工 静压 弱振 强振 高程强振 高程强振 高程 强振 高程和孔隙率包边土每填筑层进行碾压, 碾压方案如下:

 先用柳工 20T 压路机弱振一遍, 再强振碾压四遍, 最后静压一遍。

 碾压过程中前后两次轮迹重叠 30cm, 左右两次轮迹重叠 1/3 轮宽。

 碾压完成后, 由测量组测量路基石方填筑层顶面高程 h3, 并做记录。

 8、 数据整理 根据测量组测量高程记录的数据, 制成下表, 并计算石料的松铺系数 n。

 桩号 点位 填前标高 h1(m)

 填后标高 h2(m)

 虚铺厚度 h2-h1(m)

 压实后标高h3(m)

 压实厚度 h3-h1(m)

 1 1497. 852 1498. 294 0. 442 1498. 225 0. 373 K1680+140 2 1497. 836 1498. 294 0. 458 1498. 233 0. 397 1 1498. 074 1498. 531 0. 457 1498. 495 0. 421 K1680+160 2 1498. 176 1498. 641 0. 465 1498. 603 0. 427 1 1498. 105 1498. 573 0. 468 1498. 541 0. 436 K1680+180 2 1498. 304 1498. 7150 0. 487 1498. 752 0. 448 1 1498. 24 1498. 718 0. 478 1498. 658 0. 418 K1680+200 2 1498. 411 1498. 898 0. 487 1498. 851 0. 44 1 1498. 326 1498. 734 0. 408 1498. 673 0. 347 2 1498. 466 1498. 951 0. 485 1498. 894 0. 428 K1680+230 3 1498. 715 1499. 184 0. 469 1499. 145 0. 43

  41 1498. 326 1498. 775 0. 449 1498. 716 0. 39 2 1498. 481 1498. 921 0. 44 1498. 866 0. 385 3 1498. 704 1499. 162 0. 458 1499. 103 0. 399 K1680+250 4 1498. 8150 1499. 375 0. 484 1499. 307 0. 416 平均值

 0. 462

 0. 41 按公式 n=1312hhhh,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松铺系数 n 为 1. 13。

 9、 试验检测 在填石路基试验段碾压过程中, 由现场技术员记录每碾压一遍后的路基沉降量,并记录(见下表)

 。

 桩号 点位 第 2 次压 后(m)

 沉降量(m)

 第 3 次压 后(m)

 沉降量(m)第 4 次压 后(m)

 沉降量(m)第 5 次压 后(m)

 沉降量(m)

 第 6 次压 后(m)

 沉降量(m)YZ220 型压路机碾压区 1 1498. 256 -0. 038 1498. 239-0.021498. 231-0. 0081498. 227 -0. 004 1498. 225-0. 002K1680+140 2 1498. 261 -0. 033 1498. 243-0.021498. 236-0. 0071498. 234 -0. 002 1498. 233-0. 0011 1498. 526 -0. 005 1498. 507-0.021498. 5-0. 0071498. 497 -0. 003 1498. 495-0. 002K1680+160 2 1498. 628 -0. 013 1498. 608-0.021498. 604-0. 0041498. 603 -0. 001 1498. 60301 1498. 558 -0. 015 1498. 547-0.011498. 543-0. 0041498. 54 -0. 003 1498. 5410. 001K1680+180 2 1498. 771 -0. 02 1498. 768-01498. 757-0. 0111498. 753 -0. 004 1498. 752-0. 0011 1498. 679 -0. 039 1498. 662-0.021498. 66201498. 66 -0. 002 1498. 658-0. 002K1680+200 2 1498. 869 -0. 029 1498. 862-0.011498. 853-0. 0091498. 851 -0. 002 1498. 8510

 0. 006 0. 0026 0. 0009 1 1498. 708 -0. 026 1498. 685-0.021498. 673-0. 0121498. 671 -0. 002 1498. 6730. 0022 1498. 1501 -0. 04 1498. 905-0.011498. 897-0. 0081498. 896 -0. 001 1498. 894-0. 002K1680+230

 3 1499. 17-0. 01499. 1-0.1499. 1-0. 01499. 1-0. 01499. 10

  51 13 5302460745 01 451 1498. 743 -0. 032 1498. 728-0.021498. 719-0. 0091498. 715 -0. 004 1498. 7160. 0012 1498. 892 -0. 029 1498. 876-0.021498. 87-0. 0061498. 866 -0. 004 1498. 86603 1499. 134 -0. 028 1499. 112-0.021499. 106-0. 0061499. 103 -0. 003 1499. 1030K1680+250 4 1499. 346 -0. 029 1499. 318-0.031499. 309-0. 0091499. 308 -0. 001 1499. 3070. 001平均值

  0. 0095

 0. 0027

  0. 0003同时, 在碾压第 5 次后用灌砂法检测填石路基空隙率≤22%(见试验检测附表)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即碾压合格。

 通过填石路基试验段施工, 结合试验检测空隙率结果, 柳工 20T 压路机强震五遍沉降值≤3mm, 孔隙率值≤22%,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柳工 20T 拖式强振五遍沉降值≦3MM, 孔隙率值≤22%,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在填石路基施工中, 采用柳工 20T 压路机静压一遍、 弱振一遍、 强振碾压五遍后,均能满足填石路基下路床压实要求, 可以此试验段施工作为填石路基下路床正式施工的依据。

 同时, 通过试验段沉降观测数据和空隙率试验对比, 确定强震五遍后沉降值≤3MM, 空隙率合格≤22, 强震六遍后沉降值≤2MM, 完全可满足上路床规范要求。

 根据填石路基试验段施工, 找出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中的不足, 优化方案, 作为填石路基正式施工的依据。

 :

 熟悉图纸, 并根据试验段施工确定的各项参数, 制定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向施工技术员和施工工人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

 先对设计单位交出的基桩(导线点、 水准点)

 进行复测, 并报请工程师确认无误后, 按工程施工图测定出临时水准点, 并报请工程师确认, 可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基桩, 并妥善固定保护, 定期复测, 按施工图放出路基中线桩(每 20M一个)

 , 测出各桩点相应高程, 恢复中线并放出边线。

 :

 确定填料来源, 并对填料进行试验检测, 确保其为合格材料, 不合格

  6材料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得小于 15MPa, 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 2/3。

 本标段采用挖方利用方的合格石料作为石方路基填筑材料。

 :

 在路基正式施工前, 进行试验段填筑施工。

 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施工参数, 作为指导填石路基施工的依据。

 :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 将原地面表层 30cm 厚腐植土清除, 运到指定地点备用或废弃; 本标段内路基清表和拆除工程有:

 农田种植物、 草皮、 树木、 线杆等。

 草皮、 树木及树墩、 树根和表土采用推土机、 挖掘机、 配合人工进行清除。

 清表结束后, 将坑穴用砂性土填平夯实, 并用振动压路机对基底进行碾压, 碾压宽度为左右侧护坡道外边缘内。

 通过试验检测, 确保基底压实度设计和规范要求。

 若基底无法用压路机碾压至合格标准时, 则采用换填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

 当路堤填挖高度小于 1. 5m 时, 将原地面以下 40cm 的路基挖松后再分层压实, 压实度达到 96%;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 1. 5m 时, 将路堤基底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 93%。

 根据试验段测量数据确定填石路基的松铺系数为 1. 17, 确定施工松铺厚度 35cm,压实厚度 30cm。

 包边土在划定范围内按松铺 25cm, 压实 20cm 分两层施工。

 填料前, 人工在石方路基段落内用白灰打出 4×4 米的网格, 在包边土范围内沿画出间隔 4 米的白灰线, 根据填筑厚度计算每个网格内需要填料数量, 由专人指挥运输车按每格需要数量倾倒填料。

 (3)

 摊铺整平 摊铺时保证路基的宽度及边缘压实度, 两侧各加宽 50cm 以上, 同时根据图纸设计控制路拱。

 推土机完成一个区段的推平后, 采用平地机进行平整, 平地机行驶路线从两侧纵向行驶, 逐步向路堤中心刮平, 同时用人工配合剔除或破碎超粒径石块、 清除杂物, 填平凹坑, 以保证压实质量。

 (4)

 洒水或晾晒 包边土部分碾压前进行含水量的测定, 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2%内进行碾压。当实际含水量偏离压实试验的界线范围时, 采取均匀加水或摊铺晾晒, 使其达到上述要求。

 (5)

 碾压 碾压原则:

 先轻后重、 先快后慢、 先边后中。

 根据试验段施工, 柳工 20T 压路机

  7对于填石路基碾压, 压实后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经试验段施工, 确定路基碾压方案如下:

 填石路基下路床碾压方案:

 先静压一遍, 弱振一遍, 强振四遍。

 路基沉降量不大于 3mm, 即为碾压合格。

 填石路基上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碾压方案:

 先静压一遍, 弱振一遍, 强振五遍。路基沉降量不大于 2mm, 即为碾压合格。

 包边土碾压方案:

 先弱振一遍, 再强振碾压四遍, 最后静压一遍。

 碾压过程中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 30cm, 左右两次轮迹重叠 1/3 轮宽; 碾压中如发现“弹簧” 松散、 起皮等现象, 应及时翻拌或采取其它措施, 最终达到质量要求。

 4. 1 检测内容 ○ 1 每填石层必须检测压实度(即层厚和碾压遍数)

 ;

 ○ 2填石层厚度累计达到每 3 层(不足 3 层的按每层)

 必须检测压实、 纵断高程、中线偏位、 宽度、 平整度、 横坡、 边坡;

 ○ 3路基封顶必须检测压实度、 纵断高程、 中线偏位、 宽度、 平整度、 横坡、 边坡。

 4. 2 压实检测方法 填石路基压实采用沉降观测法检测, 93 区填石路基沉降值不得大于 5mm, 94、 96区填石路基沉降值不得大于 2mm。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检验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厚度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 +10, -20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压实 查施工记录 2 纵断高程(mm)

 水准仪:

 每 200m 测 4 断面 经纬仪:

 每 200m 测 4 点, 弯道加 HY、 YH 两点 米尺:

 每 200m 测 4 处 3m 直尺:

 每 200m 测 2 处×10尺 水准仪:

 每 200m 测 4 断面 3 中线偏位(mm)

 50 4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5 平整度(mm)

 20 6 横坡(%)

 ±0. 3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坡度 平顺度 7 边坡 每 200m 抽查 4 处 及时、 如实收集试验检测数据, 填写施工资料, 并报监理审批。

  8当路基填筑没有达到设计高度时, 重复路基填筑、 摊铺平整、 洒水或晾晒、 碾压、试验检测等各道工序。

 直至填筑到设计高度。

 当路基填筑达到设计高度时, 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路基修整。

  (1)

 质量方针:

 路桥为业, 科学管理, 管理增效, 质量取胜。

 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合格率 100%, 评分达到 95 分以上。

 (2)

 质量管理组织 循环至路基面基底处理 施工准备 分层填筑 摊铺整平 洒水或晾晒 碾压夯实 试验检测 路基整修 填筑区段 平整区段 碾压区段 检测区段 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整修验交阶段

  9 (3)

 质量保证措施 ①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②认真搞好内部的工程质量“三检” 工作, 某一工序完成, 负...

篇六: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Z-1 6 贵州省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试 验 路 段 审 批 表 承包单位:

  合 同 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 填写试验路段的大致情况)

  附件:

 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 项目 经理:

 年

  月

 日

 驻监办试验室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总监办中 心试验室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总监办工程管理科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贵州省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填土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贵州 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毕威高速公路第

 合同段项目 经理部 2010 年 xx 月 xx 日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试验依据 三、 试验目 的 四、 人员 及机械设备 五、 试验段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标准 六、 试验段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及质量评价指标、 标准 七、 试验路段综合评价及结论 八、 附:

 原始记录、 过程记录

  填料试验、 检测报告

  测量记录

 填土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 工程概况

  ( 简述本项目 部的路基填筑工程的情况及选取试验段的情况)

 二、 试验依据

  ( 规范、 图纸、 合同)

 三、 试验目 的

  ( 通过试验段, 确定填土路堤施工正确的压实方法, 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所需压路机的类型、 组合方式、 压实遍数、 碾压速度、 松铺厚度、 压实厚度、松铺系数、 压实度、 含水量及施工过程含水量等试验参数, 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 作为今后填土路堤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

 四、 人员 及机械设备

  ( 拟参加试验段施工的管理、 技术及施工人员 和投入的工程机械设备)

 五、 试验段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标准

  1、 施工准备

 机械安排:

 检测设备:

  管理、 技术人员 安排:

 施工人员 安排:

 2、 场地清理 3、 测量放样 4、 填土路堤试验段施工组织

  5、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

 六、 试验段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及质量评价指标、 标准

  ( 试验段完成后, 对本次试验段从施工工艺流程、 工序、 人员 安排、 机械设备组合、 松铺厚度、 压实遍数、 压实度、 含水量及达到压实度松铺系数、表观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

 七、 试验路段综合评价及结论 1、 松铺厚度为 2、 松铺系数为 3、 振动压路机工作性能为:

 4、 压路机碾压遍数组合为:

  本次试验段施工是成功的, 所选的施工机械设备类型及组合符合填土路堤填筑要求, 可以按此设备组合和施工程序进行指导全线路基 93 区( 下路堤底>1. 5m)

 土方填筑工程施工。

 八、 附:

 原始记录、 过程记录

  填料试验、 检测报告

  测量记录、 照片

篇七: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p>

 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路段选定及工程概况 ............................................. 1 三、试验段试验目的 ................................................. 2 四、施工准备情况 ................................................... 2 1、人员组织 ..................................................... 2 2、机械设备组织 ................................................. 2 3、施工放样 ..................................................... 3 4、调查与试验 ................................................... 3 5、防水与排水 ................................................... 4 6、场地清理 ..................................................... 4 7、填前碾压 ..................................................... 4 8、临时便道 ..................................................... 4 五、工期安排 ....................................................... 4 六、施工技术方案 ................................................... 4 七、试验方法 ....................................................... 6 八、试验路段总结 ................................................... 7 九、质量保证措施 ................................................... 8 十、安全保证措施 ................................................... 9 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 9 十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10 十三、路基土石方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11 土方路基试验施工工艺流程图 ........................................ 12

 路基土方填筑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路基土方填筑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由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

 2.1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FHEC)

 2.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JTG

 E42-2005)

 2.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2.7 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

 3、踏勘工地现场、调查工地周边环境条件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

 4、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现有机械设备、技术实力和类似工程施工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5、我国的法律、法规及湖南省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尊重和保护工程施工所在地民众多年来形成的民俗风情。

 二、路段选定及工程概况 在试验路段开工前,我合同段工程技术人员,对土方试验路段位置的选择、合适的长度及取土地点进行了多次现场考察,最终选取 K27+940~K28+140 段土方路基作为试验段。

 该试验路段长 200m,设计填筑数量 15668m3 ,最高填土高度为 7.56m。路基填料来源于 K27+740~K27+920 段挖方区,已取土并进行了土工试验,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可用于路基填筑。

 本段路基填筑主要为利用路堑土方,首要任务是修建施工便道,以利于机械通行。该试验段内有一个圆管涵,为不影响试验路的施工,先进行路基填筑,待试验数据和碾压方法确定之后,再进行构造物的施工。

 三、试验段试验目的 1、确定填料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相应的碾压速度,压实层的均匀性。

 2、通过试验段整平、碾压的生产过程,总结出在现有机具条件下最佳机械工艺组合,验证联合作业的协调性和生产指挥的有效性。

 3、验证路基填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试验路段施工试验,优化压实机械的工艺组合和施工人员组合,完善路基填方施工方案。

 4、试验路所用的材料和机具与将来以后路基施工所用的材料机具相同,路基试验路段成果将用来指导以后路基土方填筑的施工,为土方工程的全面开工做好管理与技术上的充分准备。

 四、施工准备情况 1、人员组织四、施工准备情况 1、人员组织 为了确保试验路段施工质量,达到试验的预期目的,保证试验段有序顺利进行,本工程拟投入主要管理人员 6 人,施工技术工人 10 人。在现场施工中再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酌情增加管理、作业人员。

 路基试验路段施工管理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任项目部职务 任本分项职务 备注 1

 高级工程师 项目经理 施工总负责人

 2

 工程师 项目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3

 工程师 路基工程师 现场负责人

 4

 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5

 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6

 助理工程师 专职安全员 安全负责

  2、机械设备组织 试验段施工所需各种机械设备的选用均满足施工要求,目前全部机械设备已

 调拨到位并完成检测调试工作,设备状态良好,可满足施工需要。试验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

 路基试验段施工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1 挖掘机 SK210LC-8 台 1 良好 2 振动压路机 YZA20A 台 1 良好 3 推土机 SD160 台 1 良好 4 洒水车 4000L 辆 1 良好 5 自卸汽车 东风/8T 辆 5 良好

  3、施工放样 ①开工前做好施工放样工作,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利用前期准备工作的导线、水准点复测及加密成果恢复中线,并进行横断面的复测与绘制等。测量时,使用满足精度的仪器,仪器使用前进行检验、校正。投入测量设备:全站仪 1 台,水准仪 1 台。

 ②所有测量进行记录并整理,由测量员及主管技术人员签字后,送交监理工程师核查。

 ③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界桩和坡脚、路堑堑顶、排水沟、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④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的要求,施工放样还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规定。

 4、调查与试验 ①路基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及各种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本试验路段填土属中液限粘土,土质较好。路段内树木较多,沿线无管线设施。

 ②对挖方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执行,试验项目如下:

 a、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密度。

 b、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c、含水量试验。

 d、密度试验。

 e、相对密度试验。

 f、土的击实试验。

 g、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 h、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

 以上试验结果已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和批准。

 5、防水与排水 ①在路基工程施工期间,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临时排水设施要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②施工时,无论挖方与填方,各施工层应随时保持一定的泄水横坡或纵向排水通畅,做到各施工层表面不积水。

 6、场地清理 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地表土、废渣、树木、灌木丛的根系及不适宜填筑路基的材料全部清除干净,以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挖方的充分利用。

 7、填前碾压 填方段在清理完地表面后,检测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时,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并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达到 90%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人员测量纵横断面高程并报监理验收。

 8、临时便道 该线路与 X041 线路在 K28+000 处相交,施工机械设备、人员等可以沿原线路进入施工现场。

 五、工期安排 计划开工日期:2013 年 6 月 5 日 计划完工日期:2013 年 6 月 25 日 六、施工技术方案 为便于摊铺均匀,在试验段填筑前应将原地面整平压实,并测量压实后的高程并作好记录,在地面按 5m×5m 用石灰粉标出方格,松铺厚度按 30 ㎝左右控制,每格倒松装土一车约 7.5m3 左右。采用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取土运输,运到路基

 试验段后,由现场指挥员指挥汽车按顺序在每方格内下料。等卸载完一段路基后,用推土机摊平,注意推土机要与自卸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整段路基填完土后,测定摊铺土的含水量,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若含水量过小,则采取洒水车洒水,若含水量过大,则要采用摊开翻晒等措施,严格控制含水量。

 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进行,根据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填方路基必须按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堤设计宽度 30 ㎝,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路基施工时,要保证其顶部应做成 2~4%的双向横坡,以利于排水。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 50 ㎝,不合格填料坚决清除出场。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0 ㎝,以保证加工厚度。

 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边坡整修和防护,并清除 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路基经过整修后,做到肩棱明显,路基、坡面符合设计要求。(土质路堤施工质量标准见下表)

 土质路堤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二级公路 1 压实度 符合规定 施工记录 2 弯沉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

 3 纵断高程(mm)

 +10,-20 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4 中线偏位(mm)

 100 每 200m 测 4 点,弯道加 HY、HZ两点 5 宽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 200m 测 4 处 6 平整度(mm)

 20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10 尺7 横坡(%)

 ±0.5 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8 边坡坡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 200m 抽查 4 处

 七、试验方法 1、92 区试验段施工方法 ⑴30cm 松铺试验,机械工艺组合为:推土机初平-压路机静压 1 遍-推土机配合人工整平-压路机静压 1 遍-弱振 1 遍-强振 2 遍…… 首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压路机进行静压 1 遍,然后用推土机结合人工整平,再用压路机静压 1 遍,弱振 1 遍,强振 2 遍,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2%以上,此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92 区试验完成后,继续进行强振 1 遍碾压,检测压实度是否达到 94%,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4%以上,此时,再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当压实度达到 95%以上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⑵30cm 松铺试验,机械工艺组合为:推土机初平-压路机静压 2 遍-推土机配合人工整平-压路机弱振 1 遍-强振 2 遍…… 首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压路机进行静压 2 遍,然后用推土机结合人工整平,再用压路机弱振 1 遍,强振 2 遍,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2%以上,此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92 区试验完成后,继续进行强振 1 遍碾压,检测压实度是否达到 94%,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4%以上,此时,再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当压实度达到 95%以上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⑶25cm 松铺试验,机械工艺组合为:推土机初平-压路机静压 1 遍-推土机配合人工整平-压路机静压 1 遍-弱振 1 遍-强振 2 遍…… 首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压路机进行静压 1 遍,然后用推土机结合人工整平,

 再用压路机静压 1 遍,弱振 1 遍,强振 2 遍,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2%以上,此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92 区试验完成后,继续进行强振 1 遍碾压,检测压实度是否达到 94%,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4%以上,此时,再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当压实度达到 95%以上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⑷25cm 松铺试验,机械工艺组合为:推土机初平-压路机静压 2 遍-推土机配合人工整平-压路机弱振 1 遍-强振 2 遍…… 首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压路机进行静压 2 遍,然后用推土机结合人工整平,再用压路机弱振 1 遍,强振 2 遍,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2%以上,此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92 区试验完成后,继续进行强振 1 遍碾压,检测压实度是否达到 94%,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强振 1 遍,直至压实度达到 94%以上,此时,再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当压实度达到 95%以上时,测量压实后的标高,如实记录下检测数据,机械工艺组合,碾压遍数和松铺系数。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八、试验路段总结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八、试验路段总结 比较以上 4 种施工方案,按照经济、效率比原则,确定 92、94、95 区施工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压实度(%)

 填方路基上路 0~0.3 ≥95 下路 0.30~0.80 ≥95 上路 0.80~1.50 ≥94 下路 >1.5 ≥92 零填...

推荐访问:土方压实工艺试验段总结 土方 试验 压实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