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党对农民的重要性8篇

党对农民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2-08-22 18:3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党对农民的重要性8篇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而其动力就是人民群众”[1]。 毛泽东也曾说过: “革命战争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对农民的重要性8篇,供大家参考。

党对农民的重要性8篇

篇一: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思认为:

 “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而其动力就是人民群众”[1] 。

 毛泽东也曾说过:

 “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2] 。

 因此, 中国共产党自从革命初期, 就重视教育、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革命中去, 特别在土地改革中, 党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成为土地改革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土地改革的完成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必须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共产党把握住了当时的中心工作, 通过对解放区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顺利的完成了土地改革, 确保了农民当家作主, 指导农民认识到自己的阶级状况,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使得他们积极生产支援前线,确保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一、 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阶级矛盾。

 新的斗争形势下, 党的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而对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能够使土地问题有效的解决, 这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所在。解放战争时期, 农民们一直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土地制度破坏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对广大农民来说, 每个人都迫切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民的解放是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 农民问题一旦解决, 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就打倒了。

 因此, 我党及时调整了土地政策, 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在进行土地革命中, 我党又通过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为解放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时情形下,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农业是我国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基础, 农民阶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力量。

 在当时,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 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 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农民阶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要想把他们变成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 必须对他们进行改造和教育, 而对农民改造和教育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

 另外, 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原因, 长期以来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李 颖(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2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我党把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解放战争时期, 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

 党深刻认识到对农民进行多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研究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总结其经验, 对新形势下成功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中图分类号:

 D 4 2 2 .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2 1 0 9 (2 0 1 5 )0 1 0 - 0 0 1 5 - 0 4收稿日期:

 2 0 1 5 - 0 5 - 1 2作者简介:

 李颖( 1 9 8 8 - )

 , 女, 汉族,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第 3 4 卷 第 1 0 期 武夷学院学报 Vol.3 4 No.1 02 0 1 5 年 1 0 月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Oct. 2 0 1 5DOI:10.14155/j.cnki.35-1293/g4.2015.10.004

 《武夷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10 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模式导致农民目光短浅、 狭隘和自私, 农民阶级思想不先进和其自身的软弱性、 局限性影响了他们在革命中发挥的作用, 这使得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此外, 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又造成了农民阶级有着非常强烈的革命需求, 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教育, 这种朴素的阶级仇恨是不会自动转化为支持革命的物质力量的。

 农民阶级受压迫和自身的悲惨处境就为我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觉悟, 使他们扭转了千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思想, 勇敢的站起来, 打土豪、 分田地,做了真正的主人。

 这一切都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针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党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农民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一)

 发动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对土地进行改革,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确保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基本保障。

 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彻底废除封建、 半封建的土地制度, 实行新的土地政策— — — “ 耕者有其田” , 需要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斗争。

 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政策, 通过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唤醒他们的阶级觉悟, 成功的开展了土地革命。第一,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物质利益原则, 制定符合广大农民实际利益的政策,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 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其中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变为“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此次土地政策指示的下发,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它没有做到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而是制定出通过土地有偿转移的方式使农民获得。

 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 在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间, 中共中央委员在河北省西柏坡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它规定:

 “ 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 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 所有权归农户所有。

 ”[3]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后, 农民们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土地, 为全面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社会基础。第二, 对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和指导工作, 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 帮助农民拥有当家做主的意识和激发农民参加革命的斗志。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压迫, 农民的思想里已经形成了交租交粮的观念,对土地政策不了解。

 为此, 党一方面用诉苦、 挖苦根、算剥削账等方法, 对农民进行教育; 另一方面向群众不辞辛劳的解释《五四指示》、 《中国土地法大纲》等文件的精神, 使党的土地政策人人知晓。

 通过宣传教育和诉苦, 广大农民摆脱旧的观念, 勇敢的站起来, 革命的热情也激发出来了。

 由此, 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得以深入开展。第三, 提高广大农民对土地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运用有效合理的管理手段, 确保土地改革向着平稳、 正确的方向进行。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由乡村农民大会及选出的委员会, 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 … ”[4] 同时, 各个解放区的党组织分别派出了土地改革工作团, 同当地党组织在进行查阶级、 划成分的基础上, 组织和充实贫农团和农会, 向贫农团和农会进行宣传和教育, 以便更好地发动土改斗争。

 同时, 解放军的各级政治机关组织部队在其驻地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和讲解中央所贯彻和执行的土地改革政策,发动干部、 战士给自己的亲属写信, 让他们也了解党的政策。

 在一些新解放区部队还派出干部组成工作队来配合地方发动群众。( 二)

 鼓励农民生产支援前线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除被封建剥削制度束缚起来的生产力, 以便更好地发展生产, 而发展生产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 人民的生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支援解放战争。

 19 4 8 年 4 月 1 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 依靠贫农, 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 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 ”[5]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各16 · ·

 解放区的党和人民政府, 在土改后迅速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 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对发展农业生产与支援解放战争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关系做出了深入的解释, 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 鼓励农民进行生产来发家致富, 提倡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 共同互助, 发放大量农业贷款来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 使广大解放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三)

 参军作战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土地制度的改革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保证。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枷锁被解除了, 成千上亿的农民翻身了, 从他们身上迸发出强烈的革命激情。

 在“ 参军保田” 的口号下, 广大青年农民开始踊跃参军; 农民们自愿担负起庞大的战地勤务, 组成运输队、 担架队等各种队伍来跟随部队作战。

 一九四六年七月至十月的短短四个月间, 全国各个解放区共有三十万从土改中获得翻身的农民, 为了保卫土改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做好刚刚参军入伍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确保部队安定的前提条件。

 广大农民群众参军要有个思想转化的过程。

 为了扫除他们心中的障碍, 各部队做出了以下努力。

 首先, 开始对新入伍的士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端正参军入伍动机。

 其次, 部队领导同当地政府一起解决他们实际所遭遇的困难, 给予适当救济。

 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做好支援前线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军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跟从部队一起作战的民工是列入部队建制的, 并且建立了和部队相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 同时军队对党员首先进行了必要的思想教育与培训工作, 以便他们更好地深入群众内部, 做好随军群众的思想工作。三、 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启示解放战争时期, 党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 为我们党做好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

 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第一,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农民观正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农民的社会地位、 权利以及农民争取解放的途径等问题做了科学的分析和全面的概括。

 解放战争时期, 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使得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不断高涨。第二,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把土地革命看作是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主要途径, 把为人民谋取利益看作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党深知只有为农民群众谋取了物质利益, 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利益的实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农民群众在物质上没保障, 思想上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 党把农民群众最直接、 最现实的土地问题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勇于投入到革命中来。

 由此可以看出,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农民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党对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对象是农民群众, 这就是说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要想农民之所想, 急农民之所急。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 我党就意识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农民,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 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争取农民、 发动群众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二)

 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第一, 要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

 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把土地革命看作是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根本途径, 最大限度的鼓励农民进行生产, 把满足农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放在首位。

 民以食为天, 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 才能更好的支援前线。

 解决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才能使群众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

 这在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解除了束缚农民的封建思想, 领导农民闹土改, 使农民真正的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房屋, 摆脱了世代贫困的局面,也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党同群众李 颖: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 17 · ·

 《武夷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10 期In Liberation War Party on the Farm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LI Ying(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lifeblood of all the party, and I p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of the party to the vital position.During the liberation war,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peasants was the key tothe victory of the liberation war. The party ha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farmer.The peasantproblem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Chinese revolution, of liberation war par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armers and summarizethe experie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armer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Key words: Liberation War; farm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的关系, 那种血浓于水的情谊, 使人民在支援解放战争时期毫无顾虑的把自己的粮食、 生活物品送到解放军手里, 为前线保障了充足的物质资源。

 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从人...

篇二: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20W008) ;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020YY013)作者简介:史亚峰( 1989—) ,男,河南平顶山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城乡基层治理研究;张嘉凌( 1992—) ,女,山西平遥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基层党建与城乡治理研究。2021. 05No. 05,2021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2021 年 5 月May,2021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百年实践、经验与启示史亚峰,张嘉凌(山西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摘要:“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势。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经历了动员性组织、改造性组织、赋权性组织和整合性组织四个阶段。从组织目标、组织特征等方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百年实践,可以总结出基本经验: 构建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融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于一体,服务国家目标与满足农民需求相结合,在组织农民过程中尊重农民的主体性。2021 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迈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需要创新组织农民的方式方法,健全组织农民的制度机制,以引领和回应能力实现组织农民的目标,坚持党对农民的组织与农民的自我组织有机统一。关键词:组织农民; 中国共产党; 政党下乡; 经验与启示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723X(2021)05 -0019 -0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1] 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是组织力。中国共产党具有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更是其优良传统。所谓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将分散的人或事物加以结合,使之具有系统性或整体性。作为负有崇高使命的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就是着眼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从价值、行动等层面,将孤立、分散的个体农民凝聚起来,汇聚起建设现代国家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农村历史,就是一部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持续奋斗的历史。“身处正在实现现代化之中的当今世界,谁能组织政治,谁就能掌握未来。”[2]( P382)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组织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九大报告更是首次提出要“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组织农民的实践历程,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百年实践的历程回顾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实践也随着领导现代国家建设的历程,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其内容、方式和特征等也不相同。(一)动员性组织阶段:1921 ~1949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救亡图存的历史关头。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组织完全解体,陷入了全面危机之中。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孤立分散,无法形成组织化的力量,整个国家自然就难以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只能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将最广大的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将乡村社会纳入一体化的国家体系中,为中国成为现代国家奠定基础。“政党是一个现代化组织,为成 功 计,它 又 必 须 把 传 统 的 农 村 组 织 起来。”[2]( P361)主要由社会上层人士构成、活跃于城市的国民党,没有将自身的组织体系深入农村,9 1

 不能组织农民,无法获得农民的支持,因而无法解决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敏锐地认识到组织农民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的党纲草案提出: “至于农民当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3]( P110)三大还形成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组织农民的重要性,将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在走向农村、组织农民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农民的力量组织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农民由此成为民主革命的主体。要将长期以来外在于政治的农民组织起来,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动员’和‘组织’,这两个共产党政治行动的孪生口号,精确地指明了增强政党力量之路。”[2]( P336)因此,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目标是通过“政党下乡”[4] 动员农民参加和支持革命斗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以党建国。为了实现组织农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需要将自身的组织体系向乡村延伸。1923 年 8 月,由李大钊指导,在河北农村建立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支”,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农村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农村建立党的组织,吸纳农民中的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并非易事,因为“中国人民直到最近还以缺乏组织见称”。[5]( P362)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农会等革命组织,“农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发动和组织农民的基本组织机制”,[7]( P47)培养积极分子,积极发展党员,从而使自身拥有了广泛的组织能力。正是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兴奋地写道: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7]( P15)作为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上对农民的组织,将“思想上组织农民”与“行动上组织农民”作为组织农民的两个基本方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发动,树立起农民的阶级意识和革命觉悟,从而将农民群众动员到党的目标之下。“共产党人积极试图扩大政治参与……他们的特长是组织,他们的目标是动员民众加入他们的组织。对他们来说,动员和组织是同时进行的。”[2]( P278)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哪里,对农民思想上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正像毛泽东指出的,“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7]( P34 ~35)农民是日常生活中的群体,对他们的组织仅仅靠革命理想是不够的,必须要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在中国共产党看来,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带领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求; 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减租减息,减轻农民负担; 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改善物质生活状况。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纷纷参加武装斗争、支援前线,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此外,通过红色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建设,组织农民参与政治生活,让农民获得和行使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增强了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从 1921 年到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强大的动员能力把中国基层民众组织起来了 [8] ,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广大农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同时,从现代国家的建构看,中国共产党把农民这一最广大的基层民众组织起来,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完成了“重组基层”的 20 世纪历史任务,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9]( P20)(二)改造性组织阶段:1949 ~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和新兴的人民政府利用党在革命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权威,运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大规模组织农民的成功经验,凭借超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把广大农民群众引导到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目标和任务是,完成“政党下乡”,将党组织向全国农村地区延伸,以更好地组织农民; 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围绕目标任务,党对农民的改造性组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改革作为组织农民、解放0 2

 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土地改革作为改造农民的重要方式,其成功的关键也在于充分组织和动员农民。“但不管它是怎么开始的,土地改革的成效却总是依靠农民积极的和最终有组织的参与。土地改革的发动并不一定需要动员农民,但改革要想成功却必定要把农民动员并组织起来。”[2]( P326)中国共产党下派由党员干部构成的工作队、成立农民协会、宣传教育、召开群众大会等,通过组织农民的这些机制取得农民的支持,改变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就提出,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通过合作化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合作化的推进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需要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强大组织动员体制。1954 年 5 月,在合作化迅猛发展阶段,中共中央要求没有党的支部的新区乡村,都要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积极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正是在农村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网络延伸到了最基层的村庄和合作社,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全覆盖,完成了政党下乡的任务。“‘支部建在村庄’和‘支部建在生产单位’都是为了推动分散农民的组织化。”[10]( P84)人民公社体制本质上是一套有效的组织体制,它的建立使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能力大为增强。作为“政社合一”的组织,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直接组织生产和收益的分配。组织农民的程度和强度前所未有,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一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队组织为基础,包括妇联、民兵等各类群众性组织,形成了农村的组织网络,每家每户都被组织起来,进入这一组织网络之中。组织起来的农民进行大规模平整土地、农田水利建设等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组织农民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从农村汲取资源,满足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从思想上将农民“组织起来”推向了顶峰,改造农民思想,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党组织以及各类基层群众组织都具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发动。这些行动贯穿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且行动越来越频繁、力度越来越大。通过接连的政治运动以及持续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不断强化。传统乡村社会和传统农民从根本上被改变,自古以来远离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文化整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网络,实现了农村社会的改天换地,农业农村取得了巨大变化。通过改造性的组织行动,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塑造出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不过,“过度的组织化也使社会丧失了应有的活力”,[11]( P117)农民失去了生产生活的自主权,被机械地整合在一起。同时,由于国家对农村资源的过度汲取,农民的现实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赋权性组织阶段:1978 ~2012 年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目标也有了转变,从强调国家目标到注重实现农民群众利益转变,对农民的组织更多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通过一系列赋权性质的农村改革落实,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并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向农民赋权的过程。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经济自主权;实行村民自治,赋予农民政治自主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农民进行包产到户,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此后的改革过程中,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村民自治是获得政治权利的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伟大实践。数亿农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大大提升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赋权中,还注重通过引领实现组织农民的1 2

 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农民社会加速走向分化,农民的利益复杂化、观念多元化。对广大农民进行整合的任务要求不断转变组织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国共产党通过价值引领、利益协调、社会动员、情感激发等组织农民。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价值取向的塑造和整合,通过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将农村中的经济能人等吸纳进党组织体系,通过他们引领其他群众,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所有群众,形成最广泛的合力。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性迅速增强,给组织农民带来了很大困难,原有的组织结构被打破,传统以地域为边界组织农民的方式日益乏力。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

篇三: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4安徽文学2 0 0 7 年 第期9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1]◎高盛源余波[2]([1]湖北大学[2]湖北省鄂州市太和中学湖北・武汉430062;湖北・鄂州436060)摘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号召 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中, 开展革命实践, 取得了 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

 对现今我国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关键词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启示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

 大革命时期, 我党认识到对农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 清醒地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开始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民教育思想。

 本文初步论述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一、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党的早期领导人认识到,解放占人口极大多数的农民,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独秀在1923 年就指出:

 “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但农民占全国人口之大半数, 其国民经济之真正基础, 还在农业;在这些地方之各种革命都不可忽视了农民的力量。”①瞿秋白在 《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中指出:

 “农业亦为中国的主要生产事业,农民实为中国经济生命的主体。”②对农民定量分析最深刻的是毛泽东, 他说:“在人数上说四万万人中买办大地主官僚军阀等大资产阶级, 至多每四百人里头有一个(四百分之一)

 , 计一百万人。

 小地主国货工商业家等中产阶级,每百个人里头有一个 (百分之一)

 ,即四百万人。

 此外的数目都属其余的阶级:

 自耕农小商人手工业主等小资产阶级约占一万五千万; 半自耕农佃农手工业工人店员小贩等半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约占三万四千五百万。”③又说:

 “据长沙的调查,乡村人口中, 贫农占百分之七十, 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④以上都是从农民所占的巨大人口比例以及农民各阶层的人口比例, 说明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 二)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坚强的动力之一马克思在评论法国阶级斗争时曾经指出, 只有农民积极参加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 若没有这种合唱, 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⑤在中国这样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中,农村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农民是革命的主要武装力量,其参与是革命成败的主要因素。

 早在党的二大, 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 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⑥, “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⑦党的三大又首次通过了 《农民问题决议案》,认为 “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 也很难成功”⑧。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农民作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分析,指出: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忠实的同盟军”⑨,在 《国民革命军与农民运动》一文中进一步强调:“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便不会成功。”⑩( 三)领导农民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内 容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应当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 这就是要把农民群众联合到自己方面来, 以便用强力打破专制制度的反抗,并麻痹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 农民阶级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放。1923 年,邓中夏谈到工人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时指出: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之一” 。

 中国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无产阶级不够强大,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依靠包括广大农民阶级的一切同盟军。

 四大在对各阶级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重要性, 还把无产阶级取得领导权和农民的斗争有机结合起来, 表明党已经初理 论 新 探

 195安徽文学2 0 0 7 年 第期9步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离不开农民。二、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强调了 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大革命时期, 以城市为中心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条基本经验, 也是中共党内的一般共识。

 毛泽东独具慧眼,在分析中国城市与乡村, 工人与农民问题时, 开始突破城市中心论的传统观念, 把农村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在湖南、广东、上海、湖北等地的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 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反动势力的基础是农村的封建阶级,打倒农村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基于这种分析,1926 年 1 月 ,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过多地注意了城市而忽略了农民。”因此,毛泽东得出结论:

 在革命动力上, 革命的要群不是工人而是农民;农村工作是党的工作重心;无产阶级是农民的领导者,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1927 年 7 月初,当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 毛泽东向党中央提出“保存武力” 、 “主张上山” ,并预料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这一新的观点, 为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了 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扶助农工政策一确立, 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农民运动, 促使共产党重视农民革命和农民问题, 指导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

 突出表现之一是组织广大农民加入工会。

 据 《中国农民》杂志统计,到 1926 年 8 月,全国有组织的农民达 108 万人,农会组织遍及 14 个省, 建立 364 个县农会, 5340 个乡农会。

 到1927 年 4 月, 全国农民协会发展至 1000 万人左右。

 农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壮大,很快唤醒了农民的政治觉悟, 调动了千百万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到反帝反封的革命洪流中来;突出表现之二是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有原始的,自然的农民反抗之可能引入之自觉组织的经济和政治争斗,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1926 年 3 月, 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讲习所亲自给学员讲授 《中国农民问题》和 《农村教育》等课程,并组织学员到韶山和海丰等地开展农民运动,进行实习锻炼。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推动了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周恩来曾评价说:

 “他 (毛泽东)

 接办农民讲习所,进行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出二十几种小册子,历届讲习所的学生后来分散到湖南、湖北和其他各地,发动了广大的农民运动。” 农民运动的突出表现之三是建立农村党支部。1924 年底, 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 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韶山党支部, 使农民运动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司令部, 为农民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

 此后, 全国各地的农村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磅礴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强了党在农民中间的威信和榜样力量。( 三)坚持了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马克思指出:“人民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要启发农民的觉悟,发动他们积极投入革命斗争,必须满足农民的实际生活需求, 要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因此,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符合农民利益的口号和政策。

 早在 1922 年 6 月 ,中共中央就提出要:

 “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 。

 1925 年 10月, 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提出了 “耕地共有”的口号, 1925 年底, 李大钊在 《土地与农民》、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等文中,突出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土地问题的紧迫性,主张实现 “耕地共有” 。

 1926 年 11 月 《目前农运计划》中指出:

 “平民民主革命的完全成功,必须由取消土地私有制办法以根本的剥削, 只有讲耕地无条件的转让给耕田的农民, 才能达到” 。

 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

 “要取消封建式的剥削,只有将耕地无条件的转让给耕田的农民, 才能实现。” 大会通过了 《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了要没收共有的田地和地主出租的土地。

 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纲领和两步走策略, 虽然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没有实行, 但这为后来彻底的土地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更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的物质利益原则对教育农民、争取农民的极端重要性。( 四)初步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走群众路线的萌芽中国共产党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内容和方式都符合农民的实际和特点,实事求是,注意走群众路线,将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1923 年 11 月 ,中央《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指出,对农民的宣传, “材料当取决于农民生活; 尤其要指明农民与政治的关系” 。

 党的四大通过的 《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强调, “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丛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 ,必须 “随时随地注意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 ,“提出口号须切合与当时当地农民所可行的需要,并须与行动之前,应有充分的思想与准备” 。毛泽东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 大都是在他对中国农民运动有了初步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结晶。

 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右派以及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在农民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斗争。

 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对农民的领导权问题。瞿秋白、 邓中夏等人和国民党右派及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毛泽东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理 论 新 探

 196安徽文学2 0 0 7 年 第期9展农民运动, 并号召共产党人要站到农民的前面去领导他们,这样才能把握农民运动的革命方向。三、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探讨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 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组织和调动农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一)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教育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大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 中国的革命必须以农民的解放、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为此,新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表现出来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农村的各项体制改革中, 让广大农民明白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 二)

 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教育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建设, 着力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证明,正是有了党的农村组织和一大批坚实有力的党的基层干部,党才能够把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 投入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去, 推动大革命的向前发展。

 今天, 我们面对的是改革开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任务,党的基层组织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严格落实村民自治的各项举措,真正达到群众满意。

 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但目前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群众的殷切期盼还有一些差距。要缩短这种差距,一是各地应尽快制定农村基层干部中长期培训计划, 推动农村基层干部综合能力建设; 二是鼓励富裕村对口帮扶经济欠发达村的干部提高致富本领,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可以利用成本相对较低、更方便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 三)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教育必须要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大革命时期党一直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中心, 把革命斗争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新形势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对这一优良传荣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坚持这一思想,关心农民的疾苦,倾听农民的呼声,下大力度解决好农民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农民还会遇到许多的特殊困难,这就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一方面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时代,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教育必须重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农民的素质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 关系到农民自身的进步,如果没有占全国 80%的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西方思潮的冲击, 目前农村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教育方面的失误。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思想道德问题,集中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观念落后; 政治信念走向迷失; 道德意识趋于弱化; 价值取向转为自私; 封建迷信开始泛滥;宗教势力略有抬头;赌博之风日渐盛行。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二要利用好宣传阵地, 要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三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四要继...

篇四: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与农民

 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我首先想到我们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得到的实惠与进步。

 农民历来都是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又面对如此严重的城乡差别和社会不公,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当前生存和发展环境最令人堪忧的,一是失地农民,二是进城农民工,需要我们党给予特别关注。一些无助的农民、无奈的农民、无辜的农民、无望的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走上上访求助、打官司讨公道的道路。如果我们关注不够,处理失当,就会发生群体性的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的形象。特别是农民工。2004 年底,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 1.4 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

 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 30%。他们进城务工困难重重,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生老病死缺乏保障;工资水平低,经常被拖欠,迫切要求建立利益诉求的渠道,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享有公平的服务和社会权益。

  面对新时期党和农民关系发生的变化,要解决影响党和农民关系中的问题,和农民建立起新型的牢固而又密切的关系,必须理清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维护、发展农民利益这个核心,完善党的重农政策,增强党服务农民的功能,畅通党和农民的联系渠道,赢得农民的心,凝聚农民的力。

 (一)牢固树立新重农思想的观念

 无论站在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还是站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局来认识现阶段农民问题,都不难发现解决农民问题乃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三农、重点在三农的角度看,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解决三

 农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农民问题。我们党重农本质上说就是重视农民,就是要把农民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决策和行动。

 重视农民问题,核心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这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解决农民问题,发挥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革命时期我们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改革年代我们实行家庭承包,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都是为了实现农民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要密切和农民的关系,更要重视农民利益。具体地说,就是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就是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制度,赋予农民平等的人权、经营自主权、财富分配权和公共产品、公共福利的共享权,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做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就是加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和民主法制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修

 养,实现农民“有其教”;进而既富农民“口袋”,也富农民“脑袋”,使农民成为知识化的现代公民。

 (二)完善惠农补农的政策

 重农政策是我们党重视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党什么时候重视农民利益,党群关系就密切;什么时候忽视农民利益,党群关系就产生距离。新一届中央领导决定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惠农政策,废除了历史延续下来的按人头、按田亩摊派“皇粮国税”的封建税制,废除了体现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区别税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农业税废除了,并不等于惠农政策就完善了。农民不交农业税,不等于“零赋税”,而应和每个公民一样,按统一的平等税制纳税。所以,我们党还要依照按收入纳税、平等纳税、依法纳税的原则构建新的科学的城乡统一税制,切实防止分配差距拉大和社会不公。党重视与农民的关系,考虑农民主体的利益,实行向农民倾斜的政

 策,与此同时,还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利益需求。党的政策必须健全配套,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有效地整合起来。比如农业税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动着多个制度和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如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必须整体推进,才能实现各种群体利益的平衡,确保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这样,让农民既感到党对农民的关心,又感到党在坚持社会公平,进而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增强服务农民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民,面临着许多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缺乏市场化经营需要的投资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各方面的竞争力,党代表农民利益有责任加强对农民的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我们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增强服务农民的观念,而且要在行动上增强服务农民的本领。中国农民最重实际,要使农民真正受益,党必须具备服务农民的功

 能,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首先,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农民遇到的难题,如兴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实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融资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其次,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比如农村义务教育、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再比如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和长远生计问题,农民工的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问题。此外,努力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如改善五保户、残疾人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特困户。

 (四)畅通党和农民的联系渠道

 我们一直为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农民之间的鱼水关系而欣慰和自豪,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农民对话和沟通却一直在探索。实现村民自治,选举成立了村民委员会,使农民在村里有条件与党组

 织进行对话沟通。但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难以理顺,两委矛盾突出,始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式。乡镇人大制度是农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载体,也是党通过人民代表与农民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映农民呼声,与农民进行沟通的作用,但在农民群众中的反响并不大,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成立农民协会等组织,更是困难重重。有人认为党就是领导农民的,不需要农民组织;有人认为成立农民组织,增加了机构,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遗憾和担忧的问题。中国各个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组织,惟独农民没有全国性的组织体系。这是不可思议的。党组织和农民组织毕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那么多群众组织都在吃国家财政,并没有撤消它,为什么单单怕农民组织吃国家财政呢?

 从目前情况看,农民群体处于剧烈的分化、融合和重组之中,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社

 会弱势群体。如果有效地组织起来,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相反,农民遇到问题既没有与党和政府对话的管道,无力保护自己的利益,还可能逐渐边缘化,成为一个巨大的压力集团,最终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隐患。因此,党和农民之间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渠道,切实保证“心灵通、言路通”。当务之急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既让农民有利益表达的渠道,有与党对话沟通的桥梁,又给农民知情权和发言权;不仅给农民民主管理政务、财务、社会事务的权力,还要给农民监督的权力;不仅使农民有机会参与村务、镇务管理,而且有机会参与县务、省务乃至国家事务。最好的办法:一是根据新时期的条件和农民的要求 把农民纳入相关的组织中去,同时与农民团体建立正常化的沟通联系制度。通过探索“支部加协会”等做法,一方面把农民意愿集中起来,使党的决策更加符合农民的利益,一方面把农民组织中的精英吸收到党内来,特别是把群众公认的领袖人物推荐到党的领导层来。这既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又体

 现党的先进性。二是重构乡村治理结构,理顺党对农村的领导体制。党组织应当通过推荐候选人参加乡镇村行政负责人竞选,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实现党对农民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和农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神圣的组织,自 1921 年建党至今,我们党在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衷心地热爱党,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篇五: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农业研究农 业 教 育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谋划农民美好生活重要性的认识1.1 谋划农民的美好生活,决定着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中国共产党在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敏锐性,准确认识到重大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发展,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更好地满足所有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以求更好的生活。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多数,无论是意识的高度,关注的程度,还是投资的强度,农民随时都不容忽视。农业是否得到强力的发展,农村的总体面貌是否得到实质的改变,农民是否逐渐富裕起来,这些都成为了衡量建设小康社会质量优越的体现。当前想要如期实现第一世纪的目标,争取第二世纪的目标,农村虽然成为了最艰巨的任务,但是同时应该认识到农村也拥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村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1.2 谋划农民的美好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要条件中国正朝着全面小康不断迈进,而离目标时间也越来越近,农村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优先解决事项和困难。中国共产党及时察觉到问题并认为只有农业基础稳定,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一切工作都会更加积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抓住“全面”两字,特别不能忽略农村,必须始终坚持推进全面小康不松劲。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怀有真挚关切、打动人心的朴实话语也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对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农民的真切关怀。1.3 谋划农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重要体现建党以来,我们党一直将谋求亿万农民幸福作为自己重要的使命,农民群众过得好不好,是我们党始终最关切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新的发展观,以创新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结合当前最实际的状况,对理论进行创新,在实践上大胆尝试,并且在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有利的推进了农村工作走向新阶段,农村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忘记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贡献着所有的力量,并把农民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致力于广大农村的发展建设,使数亿农民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认识和探索(中南民族大学 430000)【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着农村民生的发展状况,积极探索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可行路径,带领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本文将梳理十八大以来党对农村建设的探索和政策演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启示。【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生活;农村民生罗 璇Luo Xuan[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alway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eople"s livelihood, actively explored feasible ways to plan a better lifefor farmers, and led all the people to create a better and happy life. This article will sort out the party"sexploration and policy evolu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provid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Keywords] peasa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live a better life in rural areas ;rural people"slivelihood(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430000)The Cogn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Planning a Better Life for Peasants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Congress农 业 教 育137137

 现代农业研究农 业 教 育有更多的收获意识和幸福感,中国共产党的这些行动也是其不忘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2 中国共产党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基本思路2.1 农民增收是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核心任务小康有没有得以实现,关键是要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民问题最好的法宝。对于种粮农民要促进农民增收,如果因为市场、自然灾害等原因不能实现增收,就会直接影响广大种粮农民收入,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民致富,过上好日子,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必须将尽一切可能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指出不仅要在实际行动中发展农村经济,比如组织农民外出到正规地方务工,增加农民除种粮食之外的劳动收入,还有其他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让农民尽快致富,在政策上,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2 农村改革是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动力改革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迈向新阶段。目前,我们处于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推动农业实现综合升级,农村在各项事业上同时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还要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释放新的活力,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加快农业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是点睛之笔,不断进行制度建设,完善其功能,消除制度缺陷,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和发展的新活力,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2.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不仅要求党能够制定好政策,同时也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一起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真切的关注着农村建设,农村工作也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不断地进步。然而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对党的农村工作管理的重要性漠不关心,一些干部排斥做农村工作,许多干部对农业和农村的总体情况了解不多。中央文件就此问题指出各级党委要加深“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农民农村的关切之情。例如领导干部应定期到农村地区实地考察,与总书记一样去农民家里和农民进行亲切交谈,及时并准确把握农民内心真正的诉求,并真诚解决农民反映的实际问题。3 中国共产党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主要政策3.1 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城乡一体化是解决城乡关系的核心,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央在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农民的政策,各级政府也纷纷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经过中国共产党认识不断深入以及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关系从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向了城乡融合发展。3.2 十九大乡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经过十八大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共产党在积攒经验的基础上展望当前阶段农村发展状况,党中央把握社会整体发展状况,顺应时代、顺应民意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它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做出了规划,是全方位的发展战略规划,力求科学有效地推进乡村发展。乡村战略的整体实施以中央出台的意见、规划等文件为依据,首先制定了至2020年和至2022年的阶段目标任务,一步一步分阶段有序推进这个重大战略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依据各地环境优势,科学合理化农产品种植分布;畜牧业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向好发展,逐步完善了线上交易渠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乡村特色风貌也在建设之中,乡村旅游产业日渐兴起,丰富了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3.3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被格外的重视,各个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开展如火如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准确扶贫的工作要求。他们还强调,特别是一部分处于深度贫困的农村地区,要通过精准扶贫去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穷,谋求共同发展。这一重要指示提出后,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部署,从不同角度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尽一切全力面对脱贫攻坚战,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加深认识,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良好发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总体而言,十八大以来,党为了规划农民的美好生活,在农村事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谋划农民美好生活制定的重大决策和基本方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进一步指导我国在农村工作上继续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4]《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农 业 教 育138138

篇六: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经验借鉴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

 大革命时期,我党对农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不仅对当时党的革命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也为今天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 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毕生注重农民问题的研究。大革命时期, 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开始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民教育思想。

 本文初步论述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一、 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 党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认识 农民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了绝大多数, 大革命时期, 农民站了全国总人口 80%, 农民这只庞大的队伍成了革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的早期领导人认识到, 解放占人口极大多数的农民, 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独秀在 1923 年就指出:

 “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不但农民占全国人口之大半数, 其国民经济之真正基础, 还在农业; 在这些地方之各种革命都不可忽视了农民的力量。(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4 年版, 第 312 页)

 瞿秋白在 《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 中指出:“农业亦为中国的主要生产事业, 农民实为中国经济生命的主体。(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篇(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85 页)动考察报告》 中说:

 “据长沙的调查, 乡 村人口中, 贫农占百分之七十, 中农占百分之二十, 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7 页)

 1923 年“二七”惨案的发生, 使我党认识到无产阶级要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取得胜利, 必须要有革命的同盟军, 三亿农民与工人阶级的利害关系基本相同, 是天然的同盟军。

 1924 年 5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明确指出:

 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的国民运动里,

 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加入是最有力的动力”。( 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一册.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第 247 页。)

 随后, 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 指出, 党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使他们参加经济和政治的斗争,

 否则,“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 都是不可能的。(沙健孙.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 第 240)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邓中夏、 毛泽东等, 也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联合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1923年, 邓中夏谈到工人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时指出: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之一。

 (《邓中夏文集》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40 页)

 1925 年 5 月, 他又撰写了《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指出“我们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

 必须尽可能的系统地帮助并联合各地农民逐渐从事于经济和政治的斗争” 。

 ( 李光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 [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第 70 页)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文中对农民作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分析,指出: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忠实的同盟军”

 (《毛泽东选集》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9 年版,第 3 页. ) 在《国民革命军与农民运动》 一文中进一步强调: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便不会成功。

 ” (《毛泽东文集》 (第一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第 37 页. )

 (二)

 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1. 农民阶级局限性 在当时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国情下, 革命胜利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和农民这个占绝对多数的群体结成可靠的同盟军, 可以说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正如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与农民运动》 一文中强调的: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便不会成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第 37 页. )

 但同时作为大革命主体力量的农民并不是必然的先进阶级, 他们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农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其参加革命保证革命成功的基本保障。

 农民阶级自身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经济基础, 加之小生产者的自私性、 保守性和散漫无组织纪律性严重影响了 农民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力量的发挥。

 “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 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 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 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83. )“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地方主义、 个人主义、 宗族关系、 迷信、 不能集中等天生的弱点很多, 通常是不革命的, 应加以改造。

 ”

 (中央档案馆.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 )

 [M]. 北 京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出 版 社 , 1989.

 254. )

 第二, 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农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阶级受到经济上的剥削、 政治上的压迫、精神的的禁锢,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 农民阶级的一些病态心理, 最突出的表现是安做“良民”, 生活上安于现状, 忍耐性极强, 缺乏同不公平的现实社会的抗争的反抗性。

 对此, 彭湃在总结海丰农民的状况时指出:

 “农民的思想,

 一半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下来,

 一半是从戏曲的歌文中所影响了一个很固定的人生观, 以反抗革命为罪恶, 以顺从安分为美德。

 ”( 彭湃. 彭湃文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100.

  )

  第三, 农民阶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农民贫困的现状以及社会的不公造成农民很少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 再加上农民阶级安于现状的惰性, 导致的农民阶级素质的普遍低下。

 毛泽东曾指出: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

 农民没有文化”, “中国有百分之八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 这个里面, 最大多数是农民。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9. )

 “农民愈无知识, 则愈无民族国家的觉悟与战斗能力,

 而且很容易为反革命派所收买与利用。

 ”(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196-197. )

 文化素质的过低导致了 农民思想觉悟落后, 要求党在团结农民阶级时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保证他们对革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2. 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中国历代农民斗争的失败原因在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具体表现在:(1)

 封建宗教思想为指导是历代农民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主导力量是太平道,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借助五斗米教, 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借用白莲教, 到了 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创立拜上帝教, (尹文军,在宗教旗帜下发动的中http: //blog. sina. com. cn/s/blog_4e24a4610100fk5r. html)

 可见之前大部分的农民运动都是在宗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斗争。(2)

 缺乏统一的纲领, 可以说这正是宗教作为指导思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农民运动往往是因统治者逼迫到绝境时被迫的起义, 只为了一时的利益, 并没有一个长久的目标。(3)

 领导层的退化, 历届农民运动的领袖最后都退化为了封建统治者, 并不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而战。

 朱元璋红巾军起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并认识到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要取得革命成功就必须联合农民这一庞大群体。

 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加之历代农民斗争失败的教训使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性。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进行最广泛的农民战争。

 三、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农民的特点和当时我国的革命形势, 在党的领导下对农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包括政治、 文化教育和宣传, 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两个方面。

 (一)

 政治、 文化教育和宣传 国历代农民起义[EB/OL].

 1. 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训练班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 采取办农民夜校、 识字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如1922 年彭湃在海陆丰地区创办了农民学校, 1925 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创办了 20 多所农民夜校。

 为了培养干部, 多吸收农村同志发展党的组织, 并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 根据共产党人彭湃等的提议, 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出面, 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能够担负各地方农民运动工作的人才。

 1924 年 7 月至 1926 年 9 月, 在广州开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彭湃、 阮啸仙、 毛泽东等先后担任该所所长, 共培养出 772 名毕业生和 25 名旁听生。

 “农讲所的教员大多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 社会活动家和学者。

 授课的教员有彭湃、 廖仲恺、 毛泽东、 恽代英等, 孙中山先生曾亲临该所讲演, 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顾问鲍罗廷、 加伦等也曾应邀到农讲所讲演。

 ” (薛毅. 农民运动讲习所与北伐战争[J]. 江汉论坛, 2002, (04)

 . )

 在广东开办的这六届农讲所, 对北伐战争的根据地——广东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和

 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6 年 3 月, 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讲习所亲自给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 等课程, 并组织学员到韶山和海丰等地开展农民运动, 进行实习锻炼。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 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推动了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周恩来曾评价说:

 “他(毛泽东)

 接办农民讲习所, 进行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 出二十几种小册子,历届讲习所的学生后来分散到湖南、 湖北和其他各地, 发动了广大的农民运动。

 ” (周恩来选集(第一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0. 第 117 页. )

 1927 年 1 月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招收了810 名学员。

  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讲习所和训练班, 造就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 他们深入农村, 发动群众, 成立农会, 组织农民自卫军, 直接参加革命战争, 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支援了北伐战争。

 农讲所的举办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支持, 建立和发展了国共两党的基层组织, 并直接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的工作,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创办刊物 大革命时期, 由于农民的政治观念比较薄弱, 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异常困难。

 为此, 党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方式, 如创办农民刊物、 出版相关书籍等, 据 1926 年 10 月 11 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工作报告概要资料显示, 当时中央农民部有定期出版物两种, 分别是 1926 年 8 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农民部编印的《农民运动》 周刊, 1926 年 1 月创刊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机关刊物《中国农民》 。

 另外, 还有丛书《告农民书》 、 《全国农民运动近况》 等共 11 种; 小丛书《农民协会章程与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 、 《国民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第一、 二次农民宣言》 等 4 种; 农民问题丛刊《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 、 《湖南农民运动目前的策略》 等 52 种。

 (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200. ) 在地方也有一些有关农民和农民运动的刊物, 如 1926 年 1 月创刊的广东省农民协会机关刊物《犁头》 旬刊等。

 3. 北伐时的政治宣传 北伐时的政治宣传是由北伐军的政治机关及政工人员对农民进行宣传。

 北伐军的各级政治部均设有专职宣传队, 跟随前卫部队行动, 沿途宣传北伐的意义和政治主张, 动员和组织民众支援北伐战争。

 政工人员大多是共产党员, 他们提出“工农商学兵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等革命口号, 在当地散发传单、 张贴标语、 召集群众大会等, 把大批工农吸引过来, 积极参军参战。

 为北伐的迅速胜利提供了精神神上的保证。

 (二)

 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 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扶助农工政策一确立, 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农民运动, 使得党认识到不但要教育, 还必须发动农民投身革命, 才能实现党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从而赢得革命胜利。

 1923 年, 邓中夏在《本团应注意农民运动》 中指出:

 “中国不革命则已, 欲革命我们不教育、 不煽动领导这占人口大多数之农民积极地参加, 哪有希望”。

 (邓中夏文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

 1. 组织广大农民加入工会。

 据《中国农民》 杂志统计, 到 1926 年 8 月, 全国有组织的农民达 108 万人, 农会组 织遍及 14 个省, 建立 364 个县农会, 5340 个乡 农会。

 到 1927 年 4 月, 全国农民协会发展至 1000 万人左右。

 农会 组织的形成、 发展与壮大, 很快唤醒了 农民的政治觉悟, 调动了 千百万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到反帝反封的革命洪流中来;

 2. 是建立农村党支部。

 1924 年底, 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 成立了我党历史 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韶山党支部, 使农民运动一 开始就有了一个坚强的...

篇七: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SCAL SCIENCE Vol.68 No.8 2021傅志华 申学锋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通过革命斗争实现从区域红色政权领导者到全国执政党的转变,并领导一个落后的大国逐步崛起,在新时代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诸多经验之中,从国情出发抓住中国的基本问题—— — 农民问题,特别是通过财政手段很好地处理了党与农民的关系,无疑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财政视角为切入点,从动员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三个层面分析了党与农民关系的百年演进轨迹,并总结了历史启示。关键词:党与农民关系 财政 农民问题中图分类号:F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391(2021)08-0005-12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回顾百年党史,党与人民关系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逻辑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和事业发展。我国农民一直占有全国人口的较大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党与人民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党与农民的关系。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财政视角考察党与农民关系的沿革及启示,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一、动员农民,党在践行革命使命中赢得民心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曾被共产国际一些人认为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不正统”,不是按照“经典”运作。然而,正是这个“不正统” “不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崭新的人民政权。这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启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建设,并未出现西方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严重的阶级压迫和斗争,也没有走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动荡和分裂。这又是为什么?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看,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解决了中国的农民问题。动员和依靠农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中国政治财政学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傅志华;课题组成员:李成威、申学锋、陈龙;本文执笔:傅志华、申学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财政科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8 期)

 5。

 。. .。

 。

 财政科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8 期)功的关键;善待和感恩农民,是中国共产党永世不忘的初心。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动员和组织农民。1921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较早、较系统地阐述农民问题的《告中国的农民》指出:

 “中国农民占全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革命者要面向农民,号召农民“集合起来”。建党伊始,共产党人就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在思想日渐开化、革命氛围浓厚的广东,农会组织日渐扩大,广大农民联合起来,纷纷要求田主减租,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1922 年,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在广东海陆丰领导了范围广、影响大的农民运动。1926 年11 月,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全国的农民运动。彭湃在开展农民运动实践中发现“领袖人才太少”,急需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民运动的干部,遂提出“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建议,得到孙中山、廖仲恺的支持。1924 年 7 月 3 日,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以国民党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的农讲所正式开学。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等人先后担任教员,他们多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既有丰富的革命理论课程,又有社会调查课程。在现今保存的农讲所课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共开设了 25 门理论课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毛泽东负责“中国农民问题” “农村教育” “地理”等三门课程。在广州农讲所内,一面红旗鲜明夺目,上书“农为党本”,恰好四字正读反读都是一个意思,“农为党本” “本党为农”。农讲所虽已成历史,但“本党为农”的初心至今未变,这是中国共产党大写在旗帜上的初心。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发动领导农民运动中,不断深化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就农民问题专门作出论述或决议。1925 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了“农民同盟军”一词,阐述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1926 年,在大革命洪流即将达到高潮时,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1927 年,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并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如何把“一盘散沙”的众多农民组织起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实质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占人口的最大多数,但土地基本掌握在地主手中,因此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方面。靠什么争取农民?靠的就是满足农民的土地诉求,这是他们的根本利益。1925 年 10 月,党中央召开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指出“如果农民不得着他们最主要的要求—— — 耕地农有,他们还是不能成为革命的拥护者”,首次在党内提出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出“将耕地无条件的转给耕田的农民”。此后几年,党在革命根据地相继制订了井冈山《土地法》(1928 年)、兴国县《土地法》(1929 年)、《中华苏维埃共①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 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6。

 。. .。

 。

 FISCAL SCIENCE Vol.68 No.8 2021和国土地法》(1931 年)等,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改革方案。土地问题,在革命时期就是典型的财政问题。在发动农民方面,党的财政手段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宣传口号。为实施这一政策,党组织领导农民建立起农民协会,“一切权力归农会”① ,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改变了原来的“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提出“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把动员组织农民和解决财政困难结合了起来。1938 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把群众组织起来的重要战略思想,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民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

 “抗日的财源十分困难,动员了民众,则财政也不成问题,岂有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② 1943 年 11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上又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要求每名党员必须有群众观点,学会把群众组织到各种运动中去,放手发动群众。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和革命需要,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1946 年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1947 年在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在解放区掀起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 28 年的革命大潮中,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把群众“组织起来”的历史责任,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在动员组织农民的过程中,党同广大农民建立起一个政治联盟,汲取大多数人民群众力量的工农联盟成为共产党人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继续实行土地改革,随后又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当时刚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解放出来的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财政经济也急需扭转窘迫局面,怎么办?毛泽东提出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和国家军政费用的大量节减。党中央没有选择竭泽而渔的办法,而是站在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选择先解决“土地”这一基本民生问题。在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已有1.45 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的农民约有 1 亿人。但到新中国成立时,仍有 2.9 亿农业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改,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的广大农村仍保留着落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 1952年 9 月,除新疆、西藏等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已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 90%以上。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分得了约 4600 万公顷(约 7 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交纳 3000 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土地改革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整个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③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又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集体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到 1952 年,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组已达 800 多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4000 个,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增产竞①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 页。②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11-512 页。③ 谢旭人主编:

 《中国财政 60 年》(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2-73 页。党与农民关系百年变迁及历史启示7。

 。. .。

 。

 财政科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8 期)赛运动。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依靠农民,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得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成立以后就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①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面临财政经济的极大困难,依靠农民、取之于民是财政筹集经费的必然选择。正是依靠广大农民缴纳的土地税、临时借粮和战勤负担,党的革命战争才取得了伟大胜利;正是因为广大农民承担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剪刀差”负担,才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一)革命时期的取之于民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红色政权经济极为艰难,筹集财粮的主要手段除了“打土豪、分田地”之外,也在兼顾原则和阶级原则下实施了取之于民的税收政策。所谓兼顾原则,就是“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② 。这一时期红色财政更多地考虑革命战争需要,不仅向农民征收一定的土地税,还采取了推销公债、开展借谷运动的办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先后发行了两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1932 年 6 月,中央苏维埃政府向全苏区工农群众募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专为充裕革命战争的用费”,发行总额为 60 万元,期限为 6 个月。同年 10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发行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 120 万元,用来解决反“围剿”战争的急需。

 ③ 所谓阶级原则,是指苏维埃的财政政策“建筑于阶级的与革命的原则之上”,税收的基本原则是“重担归于剥削者”。1934 年,毛泽东完整地总结了税收的阶级原则:

 “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④ 这个原则后来一直是税收问题上处理各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取之于农民的主要措施是征税、借粮、发公债。向农民征税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筹集粮草和经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国 19 个抗日根据地都向农民征过救国公粮、田赋等,并相应建立了税收制度。借粮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筹粮方式,1940 年百团大战时晋冀鲁豫边区有过一次借粮,陕甘宁边区因粮食供给临时困难而三次借粮,晋察冀边区部分地区也有借粮。抗战时期发的公债不多,陕甘宁边区 1937 年发行过 200 万元(法币),晋察冀边区 1938 年发行过 300 万元,鄂豫边区 1945 年也发行过少量公债。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区所处的环境绝大部分仍然是农村,财粮收入的取得依然主要依靠农民。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北解放区,农民交纳的公粮占财粮总收入的 40%左右;山东解放区农民交纳①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年版,第 12 页。② 毛泽东:

 《我们的经济政策》,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0 页。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农民负担史》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农民负担史》第三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85-86 页。④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 3 期,1934 年 1 月 26 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8。

 。. .。

 。

 FISCAL SCIENCE Vol.68 No.8 2021的公粮、田赋占一半以上;晋冀鲁豫解放区占 3/4;其他地区占 80%左右。向农民筹集粮款主要采取税收形式(公粮、田赋),有些解放区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了借粮形式,东北解放区还采取...

篇八: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政治素养,唤醒了农民的革命意识,促进了农民运动的顺利进行,也为革命高潮奠定了群众基础。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新时代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

 K262;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9)12-0 185 -04作者简介:吴俊峰(1991—),男,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督导;余淑均(1969—),男,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教授。(1.恒大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科技大学 恒大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其时代启示吴俊峰1 ,余淑均 2湖北社会科学 2019年第12期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党的领导人根据革命的需要,逐步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开始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仅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而且还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政治素养,有效地指导了农民运动展开,为革命的高潮奠定了群众基础。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部门和重要阶段,大革命时期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教育原则、途径至今仍有启发意义。一、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首先,农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0%以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始终占据着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大革命时期依然如此。陈独秀早在1923年指出:

 “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但农民占全人口之大半数,其国民经济之真正基础,还在农业;在这些地方之各种革命都不可忽视了农民的力量。”[1] (p312)

 1925年12月,李大钊在《土地与农民》中提道:

 “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人口中占主要的位置,农业尚为其国民经济之基础。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2] (p69)

 农民的绝对数量以及农村经济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小觑。其次,农民是革命武装力量的主体。中国共产党要赢得革命的胜利,除了领导工人阶级外,还要尽最大的可能争取而其他阶级,以便更好、更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意识到农民参与革命对于革命胜利的重要性,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说道:

 “农民问题乃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 185

 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3] (p37)

 农民是革命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国民主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后,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革命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也十分重视工农联盟的建立。中共四大强调:

 “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的系统的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和政治的斗争,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4] (p610)

 1927年,毛泽东同志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农民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争取富农”的口号,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这也成为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党在农民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政策。(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保障。大革命时期农民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打击力可谓空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阶级为五卅运动和省港工人大罢工奠定了基础、贡献了力量。但是农民阶级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如长期以来特有的“小农意识”,加上思想觉悟以及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影响了农民阶级革命积极性的发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

 “农民虽然由于土地分散和不识字而没有可能表现任何有效的主动精神”[5] (p323)“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是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

 [5] (p355)

 因而,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农民革命的坚定性。农民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束缚,存在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导致农民阶级不敢参加革命、害怕革命甚至仇视革命。大革命时期,农民虽然意识到自己受压迫的状态,可是他们更多时候会选择忍受;即使参加了革命,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条件,没有革命的意识和远大的理想。因此,农民参加革命不坚定,一旦条件改善便会放弃革命。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认清封建地主、军阀、官僚的实质,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提高其思想觉悟并投身革命运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农民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受巨大压迫,导致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毛泽东同志分析说: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 “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6] (p39)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就会影响其革命积极性,更意识不到自身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洗涤旧思想,开发新思想,避免在革命过程中出现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能规范农民的组织纪律性。中国农民大多以小农经济为主,而小农经济的孤立、分散性等特征导致农民在思想上和行上都表现为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却需要严肃的组织纪律,否则影响革命的进度和成败。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严明组织性和纪律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流寇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反映小生产特点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升革命军队战斗力。二、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经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了卓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初步认识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之处就是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忽视农民作为“天然盟军”的存在。后来,党的早期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后,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才逐渐意识到要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自觉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在北伐战争中,为了推动大革命的高潮迅速到来,党要求各地广泛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中国共产党初步分析了农民的阶级属性,在国民革命实践中较系统地阐述了农民问题,由此找到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以及处理党与农民· · 186

 关系的正确方式。(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农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培养骨干队伍,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农民,扩大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与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要把党的政策转变为群众的行动,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在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他们的头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25年底至1926年3月,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一是《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另一个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党的领导人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认识农民阶级,并进一步升华了我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大革命期间,为更好地培养农民骨干,还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让农民学懂、弄通,最重要学会立体地看待中国革命问题,看待中国农村问题;组织农村就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土地、武装、教育等,提高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水平。另外,讲习所在提高农民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中国共产党组织大批学员深入农村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总之,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农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和自身素质,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大革命时期,党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采取符合农民认知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并且始终关心农民的切实利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首先,党始终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23年11月,中央中央在《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中就如何对农民开展宣传指出:

 “农民间之宣传大致与工人中相等,但材料当取决于农民生活”,[7] (p353)

 只是为了能够实质性地宣传农民运动。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强调, “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 “提出口号须切合于当时当地农民所可行的需要,并须于行动之前,应有充分的宣传与预备”。

 [8] (p240,242)

 此外,大革命时期,我党在动员广大农民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始终关心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大革命时期的中心任务(反帝反封建斗争)与解决农民的现实问题(分田地)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的兴奋点结合在一起,找到了同农民利益的共同点,推动了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四)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教育农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先后在广州和武昌两地举办多期。各届农讲所的主办人和大部分教员都是共产党员,大多数学员也是由共产党的地方组织选送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农民运动讲习所把大批革命种子撒向全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农民教育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发动。第二,组建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是领导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为农民自身利益而奋斗的组织。1921年9月,萧山县衙前农民协会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是由沈玄庐建立, “协会”还制定了自己的宣言和章程,公开与地主对抗。此后,农民协会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农民协会团结带领农民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反对苛捐杂税、高租重税……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第三,采取政治宣传方式。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期间通过编教材、办杂志、喊口号、出板报等丰富多彩的方式鼓动农民;在大革命期间通过编撰小说故事,既消遣娱乐,又潜移默化传达共产主义价值理念。如此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途径与方法,直接高效、面对面地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三、大革命时期党对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来源,还是农民加强自身本领的重要途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随时代变迁仍具有重要启示。(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 · 187

 成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和重要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与时俱进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对农民予以深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以及农民增收、保障等问题发表的重要论述,都将成为我们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都应该纳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党要帮助农民了解“三农”政策,特别是帮助农民意识到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和担当,引导农民把力量汇聚到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来。(二)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大革命时期,党围绕中心工作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农民的热情,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优势,完成党在那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目前,我们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是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需要强大的精神作为支撑,需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转变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根植于心中诸如“穷自在” “等靠要” “怨天尤人”等想法。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深刻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因此,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上扶贫,要与技术上扶贫同步进行,形成扶贫合力。另外,党要关照农民切身利益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分田地来满足农民对实际生活的需求,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主动投身革命。新时代,农民的需求不断提高,已经不再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开始追求美好的生活需求。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解决农民群众中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诸如基层腐败问题、农村婚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医疗问题等。若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则毫无力度;若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党和国家的公信力则可能会下降。(三)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

推荐访问: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重要性 党对 农民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