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党的奋斗历程3篇介绍党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三、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党的奋斗历程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介绍党的奋斗历程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三、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回顾95年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叫回顾95年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叫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从1921年到1949年,也有从1919年开始算的,因为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就开始建立共产党了,所以从1919年开始也是,一般从1921年到1949年,也有从1919年开始算的,因为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就开始建立共产党了,所以从1919年开始也是可以的;第二个历史时期是可以的;第二个历史时期是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现在。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她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历史背景来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它自己的原因,与我们中国的历史特点有关系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中国的历史特点有关系 。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个任务就是要革命,另一个任务就是要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个任务就是要革命,另一个任务就是要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如果中国的历史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话,中国共产党不会越来越壮大,一直到现在还在执政,已经变成一个8700多万党员的大党了。如果中国的历史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话,中国共产党不会越来越壮大,一直到现在还在执政,已经变成一个8700多万党员的大党了。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两个人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两个人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李大钊。年 避 害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0 年 初,为躲 避 反动军阀政府的迫 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护送他出京,在途中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护送他出京,在途中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的佳话。“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以工人运动的充分展 为阶级基础 第 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充分展 开 为阶级基础 ; 第 二, 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思想前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代表共12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代表53名党员,最年长者45岁,最年轻者19岁,平均年龄28岁,正巧等于毛泽东的年龄。传播为思想前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代表共12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代表53名党员,最年长者45岁,最年轻者19岁,平均年龄28岁,正巧等于毛泽东的年龄。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反资本-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革命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领导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洋务运动屡次失败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从更完整的意义上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开辟了中国共产主义的航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它从更完整的意义上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开辟了中国共产主义的航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是以革命的面貌出现的,既然是工人阶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大革命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级的先锋队,就到工人中去,领导了一系列的罢工,在13个月的时间内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级的先锋队,就到工人中去,领导了一系列的罢工,在13个月的时间内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两个教训: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数少,没有同盟军;第二,赤手空拳革命是不行的,要武装斗争。由此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数少,没有同盟军;第二,赤手空拳革命是不行的,要武装斗争。由此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 、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实行屠杀。当时6万共产党人中有2 2 万左右被杀害了 还有 些人离开了共产党 甚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党人中有2 2 万左右被杀害了 , 还有 一 些人离开了共产党 , 甚至有个别背叛共产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人26000多人。有个别背叛共产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人26000多人。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伴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 、大革命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爬起来 ,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 , 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当反动派把郭亮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城门口示众时,中国共产党的真正朋友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吗?”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当反动派把郭亮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城门口示众时,中国共产党的真正朋友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吗?” (《鲁迅全集》第四卷,106页,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四卷,106页,1981年版)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3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一共组织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大多数起义由于指导思想还是以城市为中心,于是都失败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一共组织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大多数起义由于指导思想还是以城市为中心,于是都失败了。毛泽东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又对中国国情非常了解 , 信念又非(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又对中国国情非常了解 , 信念又非常坚定,他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在农村开辟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是我们党开创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有我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第一个红色阵地;第一支红军;第一所医院;第一次整党等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常坚定,他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在农村开辟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是我们党开创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有我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第一个红色阵地;第一支红军;第一所医院;第一次整党等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长征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处处被动,革命面临灭亡的危险。1935年1月15日在长征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处处被动,革命面临灭亡的危险。1935年1月15日—17日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17日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 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 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军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3 、土地革命时期地位 , 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 , 毛泽东 、 周恩来负责军事(后在行军途中又加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标志。
(1 1 )
两场大仗 , 鼓舞了全国士气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4、抗日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 1 )
两场大仗 , 鼓舞了全国士气(2)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日对比:强国(2)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日对比:强国— 弱国;退步—进步;小国进步;小国— 大国;寡助—多助。(3)整风运动(4)抗战的胜利多助。(3)整风运动(4)抗战的胜利
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间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5、解放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为三年零三个月。形势发展之快,在战争开始之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还是美国、苏联等国都没有预料到,包括斯大林,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领袖,他在领导苏联的时候,苏联逐渐扩大,甚至把东欧都包括在内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他都认为毛泽东是打不过蒋介石的。仅为三年零三个月。形势发展之快,在战争开始之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还是美国、苏联等国都没有预料到,包括斯大林,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领袖,他在领导苏联的时候,苏联逐渐扩大,甚至把东欧都包括在内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他都认为毛泽东是打不过蒋介石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 年)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恢复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的困难非常多,尤其是经济的恢复是一件大事。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其后果是严重的。(1)恢复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的困难非常多,尤其是经济的恢复是一件大事。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其后果是严重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也进行得比较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到土地了,农民就支援共产党,支持人民解放军。这个应该说当时对我们政权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3)抗美援朝战争(2)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也进行得比较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到土地了,农民就支援共产党,支持人民解放军。这个应该说当时对我们政权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3)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对新中国是一个挑战。在人民的支持下也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这个也是非常了不得的。(4)改善民生到1953年,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比如说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到1952年是三年;抗美援朝1950年到1953年,又是三年时间;土地改革1949年到...
篇二:介绍党的奋斗历程
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6 篇)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代表共迎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这仿佛是上“课”前的“预备铃”,作为 9000 多万名党员中的一员,必须做好“党史课”的学习准备。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推进创业守业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谱写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名党员,自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就要做到终身爱党、学党史,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心中、付诸行中,把个人荣辱融入党的建设中。随着党龄增长,我们的党性和爱党之心更要弥坚,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性。修好这门“必修课”,有利于对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把握得更科学更透彻,有利于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有利于守好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再创新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汲取奋斗力量的“智慧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汇聚了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自 2021 年 1 月 1 日,共产党员网推出了纪念建党百年专栏《党史百年天天读》,追溯到 1921 年,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再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该专栏为广大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加餐”,从“智慧源泉”中汲取奋斗力量,补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钙”,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传承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践行服务宗旨的“历史指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知史爱史、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观古今、看成败、荐得失、知兴替。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看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攻坚克难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厚植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有利于指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指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指引坚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体党员要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汲取奋斗精神、践行对人民的赤
子之心,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重任,在新的赶考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用史则行至稳远,走好前行的路,党史正如号角,激发拼搏奋进力量。以史为鉴,就是要鉴往知来,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正确分析把握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必然、掌握历史主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来。学史用史是我们牢记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乘风破浪、行至稳远。百年党史资政育人,要在学史用史中解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以“赶考”的清醒继承和发扬革命斗争精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凝聚起一往无前的拼搏奋进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形成了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早在 1930 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11—112 页)他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揭示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人类认识和理论发展的辩证过程。
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集中体现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总结长期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由党的七大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
19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成立 24 年来的历史经验,开宗明义就做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
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 2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年版,第 73页)同年 6 月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邓小平都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普遍真理。确立这一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单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在支持和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通过字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个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政前提和制度基础,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经过曲折探素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符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党和人民 100 年奋斗、创适、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不走封僵化的老路,否则中国必穷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否则中国必乱,道路要靠制度来菩实和保障。中国待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二是要强化历史拍当尽职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直面社会矛盾新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亦子之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涵要求,团结市领人民有效应对里大拥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矛盾敢于迎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墙强实干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要坚持调查研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找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不断加和改进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四下基层“泥腿子精神,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引究,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失重大决策部的贯彻执行,围绕巩固拓展脱热攻坚成果和多村振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央出问题,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使调查研究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服务
四是要坚持艰奋斗奋发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新中国建设国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英雄出、精神昂场的时代。艰苦奋斗、奋发图理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在精神层面保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不奋斗的思想态度。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接力棒”,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节俭朴
素、力成害侈,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害照之风挑重担、埋头苦千,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秦献,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
学习党史要佳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必须循的党性原则,我们要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备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后漫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国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便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转眼间 100 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一点点被印刻成民族印迹,一点点被铸造成中华灵魂。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在现代中国历谱写下了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从为人民服务到践行群众路线,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的求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不忘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新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近几年,虽然我国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别是去年开始的武汉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防疫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疫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回正常生活的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深刻昭示: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不忘党的光荣历史。100 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锤百炼,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
篇三:介绍党的奋斗历程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年)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 初- 1927.7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四、抗日战争时期()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五、解放战争时期()五、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1945.8- 1949.10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10– 1978 、10))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1978、 、12---
一、党的创立初期( (1921.7-1923 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在旧中国,最早向国内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据现在查到的文献看,早在十月革命前,1899年广学会办的《万国公报》第2、3、4月的第121期和123期上,刊载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英国进化论者颉德的《社会进化论》第三章(题为《大同学》),在该文中,曾两次出现过马克思的名字。1902年,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3年在《二十世纪之巨灵托拉斯》一文中,他又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鼻祖”,以后他还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马克思和引用过马克思的话。1912年,孙中山写了《社会主义派别及批评》一文,他称赞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圣人,是科学派社会主义,并赞赏马克思的《资本论》。1912年,《新世界》杂志上,以《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标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整本书籍译成中文。总之,到20世纪初,在国内先后有几十种刊物都刊登甚至整章整节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名著。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开始真正的传播1919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理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主义”与“问题”之争 “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之争 五四运动
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和主要活动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毛泽东与陈独秀,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交换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据回忆,当时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各地成立的党组织也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而称“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小组”和“地方小组”的提法,故后来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和主要活动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毛泽东与陈独秀,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交换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据回忆,当时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各地成立的党组织也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而称“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小组”和“地方小组”的提法,故后来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4 、党的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 年 7 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会场陈设简朴,气氛庄重。出席者共号)召开。会场陈设简朴,气氛庄重。出席者共13人,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人,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50 多名党员。
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决议》中明确规定,党的纲领是:“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决议》中明确规定,党的纲领是:“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 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4、联合第三国际。”党纲还规定:“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很清楚,这是一个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纲领。、联合第三国际。”党纲还规定:“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很清楚,这是一个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纲领。
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5、党的二大召开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高君宇、王尽美、邓中夏、施存统、李震赢、杨明斋、陈望道、项英等等12人。代表全国党员195 人 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几个决议案,共11个文件。大会宣言明确指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宣言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战斗口号。
党的二大会址—— 上海南成路辅德里 625号
党的二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等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万以上。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
6、党的三大召开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陈太雷、陈潭秋,向警予、张国焘等30余人参加。代表全国党员420人。←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 初-1927.7)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 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顺乎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 、党的四大召开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 名党员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维经斯基在会上作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出席1924年6、7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中共代表,向大会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党的五大召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图为五大原址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代表着57967 名党员。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十个文件。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3、八七会议简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8-1937.7)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兰花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精神1.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 革命信念。2.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