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丰富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丰富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04 08:3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公益广告牌上写着“阅读经典,弘扬美德”;或是“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等这样的广告语。前一段时间,微信里有一篇文章也很是吸引人眼球的,文章的题目是《习近平:我的文学情缘》。在网络上,各个学校、校长推荐的书单更是比比皆是。但是,怎们样让学生们从小真正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呢?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就“丰富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说说我实践之后的点滴感悟。

一、从阅读文本走向阅读作者,丰富文本内涵。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阅读学习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走向作者,继续阅读。例如:学生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组织学生们去北京老舍故居参观,让学生们对老舍这个大作家进一步去了解,学生们参观之后,制作了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小报一起交流,主动买来老舍的书籍阅读。读书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家长和我说:“特别感谢您,原来孩子只爱读漫画书,是您点燃了孩子们读书的火种 。”

我想小学课文阅读中涉及了很多的名家名篇,这些优美的文章,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把它们用好,丰富它们的内涵,会使学生们大大的收益。

记得在一本书上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大师是一堵墙,也是一扇窗,即便只剩下隐隐约约的背影,他们依然代表着教育与教学的时代高峰。追寻大师脚步,仰望大师背影,与他们同行。

我认为,读大师的经典之作,这种读书是最为有效的。教师想办法丰富文本的内涵,自然拉近了大师与学生们的距离,学生自然就爱上了大师的作品。

二、从阅读输入到阅读输出,在交流中学会积累阅读收获。

国庆前夕,我上主题阅读课,为学生们准备了很多的小人书,(主要是“红色”小人书)在给孩子们发书之前,我先向学生们讲解了连环画的历史。学生们对连环画有了一些了解之后,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书来。临近下课时,全班交流了看了什么书,讲的谁的什么故事。我让孩子们回家搜集所看书的资料,做成PPT,下次进行读书交流。

在学生们的精心准备之下,我们举行了连环画交流。学生们介绍了秋瑾、杨靖宇、小兵张嘎、高玉宝、聂耳、詹天佑、陈毅、周恩来、毛泽东等。其中有的学生介绍了这些人物的所处时期,人物简评,有的学生讲到了高玉宝的《半夜鸡叫》的故事,有的学生提到了小兵张嘎的故事情节……在学生们的介绍中,教师适时地加以总结、归纳板书,让学生们记好笔记,以增进对连环画的人物的了解。

虽然学生们只是读了一本连环画,但是在大家的介绍中又有了新的收获。像介绍《小兵张嘎》此书的同学还将电影网址抄写在了黑板上,我又向学生介绍了白洋淀的嘎子村,学生们听了意犹未尽,都有了想去看一看的想法。

这种从阅读输入到阅读输出,在交流中学会积累阅读收获的做法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读书之后,若没有做这样的交流,那只是让学生们走马观花地看个热闹,那依旧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形式主义读书罢了。学生们在交流中又会有了新的收获、又会激发新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把阅读这件事抓实、抓好。

三、从书本阅读到生活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拓宽阅读领域,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从书本上阅读,再去生活阅读,可谓是活学活用。当学生们学习了游记一组课文。我们共同读了《跟着课本去旅行》这本书,学生对此书很有兴趣。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语文课本中提到的旅游景点,学生通读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在学生即将放假时,我号召同学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利用假期的时间,不妨让家长带你们出去走一走。其实外出旅游,就是一种生活阅读,这种阅读能够开阔阅读视野,拓宽阅读领域,培养阅读习惯。

开学之后,我们召开了《小脚丫走天下》的交流会,同学们聊见闻、说体会,把拍到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去看了西安的兵马俑,特别看了语文书上描写的一号坑的兵马俑。还有的同学去了厦门,游玩之前,上网查找资料,看旅行攻略,自己制定了旅行线路,带着家长自由行。他打印的旅行线路还发给了我和同学们。学生向大家展示交流时,那自豪的眼神、神气的表情令我记忆犹新。至今他送给我的厦门旅行攻略及安排我还保留着。

这种生活阅读是很有魅力的。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寻找,去旅游,有了问题自然就会去读书。正如董仲蠡演讲中《教育的意义》中,当人们看到日落时,能够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说这太阳可真圆呀!” 所以,我认为,阅读与生活真的密不可分,它们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四、从学科阅读到博览群书,激发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这个学年,学校开设了主题阅读实践课,每周阅读课教学时间为七十分钟,分别由语文、数学、英语、科任老师轮流来执教。老师们依托图书馆的资源,开展了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同读一本书的主题阅读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选取相关读物。

例如:语文老师选取了与年级匹配的名著或是儿童读物;诸如四大名著等,数学老师选取了数学读本,如:《玩中学数学》等,科学老师选取了科学家的故事或是诸如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籍,英语老师带领学生们读英文绘图文本,音乐老师也带领学生们读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学生们在充裕的时间里尽情地读着这些课外书,身心浸润在书的海洋里,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逐步爱上了阅读。

这种课程的研发虽然我校才刚开始起步,我认为长期坚持让学生们这样读下去,他们一定会主动地去博览群书,徜徉在各类的书籍中,他们一定会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学生们有了阅读的兴趣,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真可谓是受益良多。

特级教师张祖庆在《张祖庆讲语文》一书中,谈到了他读书的三条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跟着感觉走。有些时候,权威大师推荐的书目,你不一定读得进去,它还没有进入你的生命,你读起来一点儿感觉也没有。我毅然放下这本书,读当下能够引起共鸣的书,读能够进入生命的书,让读书这件事变得好玩,而不是痛苦。” 可见,读书要有兴趣,而这个兴趣就要由老师调动起来的。

在当今很多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有些老师往往让学生读后摘抄好词、好句、或是写读后感。我认为这种做法就是在抹杀学生的积极性,这只是流于形式地或者是应付检查的读书,实在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读书,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读,给足学生充裕的时间,尽情、放松地读书,让学生乐在其中地读书。有了读书之乐,慢慢地学生们就会有所感悟,有想法,自然就会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收獲,自然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以上几种阅读方法的确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不断创新、完善,力求教学的实际效果,真正做好基础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爱上阅读。在我教学的实践中,我也依旧会不断摸索、探究新的、更可行的阅读方法,本着让学生们真正爱上阅读为目的。

最后,我想以前一段听到的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演讲稿中的一段话结束我的论文:“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歌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部分,不为考试、不为声誉、不为高分、不为卖弄,只为修心。” 是的,让学生们从小爱上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就是在修心呀!

参考文献:

1 引自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的序言部分。教育科学出版社。

2、4 引自《教育的意义》董仲蠡的演讲稿一文。

3 引自张祖庆《张祖庆讲语文》一书。语文出版社。

作者姓名:卢凤英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内大街26号

邮政编码:100054

联系电话:18910876216

推荐访问:阅读 实效性 增强 探索 实践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