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真实性程度与西方具象绘画有很大差异,但恰恰表现石雕作品的神韵价值,由于程序化造型,因此人们欣赏时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一旦头身关系处理不好,在视觉上难免造成不舒服的效果,同时除头之外,又用充满韵律的衣纹线条来补充,使人感染的不是比例结构准确本身,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这是创作者给观者传达什么情绪的重要手段。
2.2质朴与简洁
民间艺术——石雕“二十四孝”被安置在特定环境中以鲜明、醒目的形象出现人们视野中,以概括手法展现物象自然质朴单纯厚重的本质风貌(注重生活原型),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经济条件工具的限定形成民间美术作品的随意性、概括性。除头、手之外,以大写意刀法造势,虽然现在民间工匠在制作石雕时工具有所改变(机器加人工),但还是不失民间艺术多年流传的造型模式——线条简洁古朴、刀法简练。如石雕《行佣供母》表现两人组合,轮廓鲜明,通过重叠和遮挡来表达两人前后空间,在处理外形上以团块形式非常“整”,特别是脸部神态的造意,使该作品形神兼备,给石材注入无限的生命力,充分体现民间艺人高超手艺和审美创造力。
3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现代化,年轻人每天接触更多的是网络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观念,不同民族,民间文化,宗教习俗等日趋被忽略,而美术课程地方化是教学活动重点,因此在高校中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关注人类自身发展与生存根,认识本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另外,因为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优势,很多文化是以视觉图像为载体,图像的欣赏性所传递的文化基因,绝非仅仅文字的抽象性可以克尽其能,它比文字更加直观,受文化风格知识水平制约更少,比如,通过参观民间泥塑艺术作坊,了解艺术家思想生活以及艺术作品创作过程及蕴藏在其中的深沉历史文化背景(他们有较高手艺并课徒传承)并参与尝试,体验性活动,结合民间艺人的夸张拙朴,不拘细节的造型风格,想象制作与民间题材相关的泥塑作品……。
“二十四孝”故事石雕,安置在公园内与周围树木、山石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一种宣传,作为传统民间故事,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以“二十四孝”历史故事为依据,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更多的是传播丰富艺术和纯朴健康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而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无形文化传统空间以及生存方式相应变化,有的正处在被毁灭及消亡的边缘,作为秉承传统文化教育者,应加强本土文化保护和研究(人性化智慧化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欣赏、评述、体验“二十四孝”故事石雕艺术感知到民间美术总是能够把看似简单的造型深刻化,但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这说明我们只要植根于本土文化基石上去开拓传统文化元素资源,才能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艺术审美样式真正得到当代延伸和发展。
参孝文献
[1] 石玉顺.二十四孝石刻[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2] 张道一.美术鉴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