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外语政策规划6篇

外语政策规划6篇

时间:2022-08-25 11: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外语政策规划6篇外语政策规划 总294期201 4年6月第6期贵州社会科学GuizhouSocialSciencesV01.294,NO.6June.2014从英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政策规划6篇,供大家参考。

外语政策规划6篇

篇一:外语政策规划

294 期2 0 1

 4年 6 月 第 6 期 贵 州社会科 学 G uizh ou S oc ial S cienc es V 0 1 .294 , N O.6 J une.2 0 1 4 从英语高 考改革看 当前我 国语言政策规划 陈关华 陈祥雨 ( 东南 大学 , 江苏 南京210096) 摘 要 :

 自2013 年下半年以来, 教育部发布 了高考英语改革的信息, 各个省份也陆续 出台了具体的改 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更是 明确提 出了探 索实行外语考试社会化的总方针 。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新形势, 外语考试改革所引发 的外语教 学事业的重大调整 , 反应了我国语言政策在新时期的规划方向。外语教育应当抓住 契机, 对 国民外语教育现 状进行科学总结, 并对国家外语人才和资源的需求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

 关键 词 :

 当代 中国; 文化建设 ; 语言规划; 语 言政策; 外语教育; 高考改革 中 图分 类号 :

 G52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oo2—6924(2014)6~12o~124

 一、 高 考 英 语 改 革 已 成 定 局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 目、 不分 文理科 、 外语 等科 目社会化考试 一年多考 -E 1 ] 是十八届 三 中全 会通过的《 中共 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 ( 以下简称《 决定 》 ) 中明确 提出 的内 容 《 决定 》 涉及 了关于教育 改革 的诸 多方 面 , 但 这句关 于高考特 别 是关 于外语 的指 导 方针 引起 了社会最广泛 的关注 。早在 2010 年 7 月颁 布 的 《 国家 中长期教 育 改革 和发展 规划 纲要 》 中, “ 探 索有的科 目一年 多次考试 的办法 、 探索 实行社会 化考试” _2

 的设 想 已经 提 出, 《 决定 》 在此 直接 将 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的“ 有 的科 目” 明确到外语 。

 而 2013 年 12 月初步披露 的“考试招 生改革 总体 方案” 中提 出“外 语科 目实行社 会化 一年 多考 ” ,

 “外语不再在 统一 高考 时举 行 , 由学 生 自主选 择 考试 时 间和次数 , 增 加学 生 的选 择权 , 并 使外 语 考试 、 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 合理” _3 ]。

 随后 , 不少省市 陆续 出 台了新 的高考实施 方 案 。北京 2016 年将把语文 由 l 5O分增至 18O分 ,

 英语 由 150 分减为 100 分 , 英语将 实行社 会化考 试 , 一年两次 考试 , “ 学 生可 多次参 加 , 按 最好 成 绩计人高 考 总分 , 成 绩 3 年 内有效 ”¨ 4 ] 。山东省 2014 年夏季高考中将取消 听力考试 内容 , 考生外 语听力成绩 以每年 1 月 或 6 月 份举 行 的 高 中学 业水平考试外语科 l El 听力 成绩 ( 取成绩最 好 的一 次 ) 单独记人 考生 电子 档案 , 招 生 院校 应在 招生 章程 中对 考生 高 中学 业水 平考 试 中 的外语 听力 成绩提 出要求 ] 。江 苏省 明确将从 2017 年开始 实施 英 语 一 年 多 考 , “ 最 多 考 两 次 , 取 最 好 成 绩” [6 ] , 即也是采取 了社会化考试 的方案 。

 《 决定》 对 我 国 的外 语 教学 提 出具体 的指导 方针 , 要 求英语从高考 中 的比重 降低或退 出统一 考试转而通过社会 化考试 进行考察 , 这不 得不说 是我 国教 育事 业 中发 生 的重 大变 革 。高 考 这个 “ 指挥棒 ”对 英语 的重 新指 向将 直接 对 我 国的幼 儿教育 、 九年义 务 教育 、 高 中教 育乃 至 高等 教育 产生深远影响 。

 基 金项 目 :

 2013 年度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亚太语言政策研究中心”( 苏教社政(2013) 6) 。

 作者 简介 :

 陈美华, 东南大学外国语 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 教 育管理 ; 陈祥雨, 东南大学 外语学习中心助理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 应用语言学。

 第 6 期 从 英语 高考改革 看当前我 国语言政策规 划

 12 1 二 、 我 国 外 语 教 育 与 经 济 发 展 规 律 密 切 相 关 英语是 我 国全 民教 育 事业 中分量 最 重 和社 会认 知度 最 高 的外 语种 类 , 因此 , 回顾 英语 考 试 的历史对 于反 思我 国外 语教 育 发展 和 语 言政 策 的变迁有着重要 的意义 。

 刘决生把 我 国 的高考 英语 测 试分 为 四个 历 史阶段 。第一 阶段 自 1952 年我 国实 施全 国高 等 学校招生 统考 到 1965 年 “ 文 革” 前 夕 , 这 一 阶 段 的题型 中主观题 比例 很大 , 英语测 试 尚不科学 规 范 。第二 阶段 自 1977 年 我 国恢 复 高考 至 1987 年 , 这一 阶段 的英语 高考 逐渐 规 范化 , 8O年 代 中 期我 国开 始 高考英 语 标准 化 的研 究 。第 三 阶段 自 1988 年至 2001 年 , 全 国各地 均实 现 了高考英 语 标 准 化 考 试 ( Matriculation E nglish T est ) 。

 2001年 , 全 国卷 和上海 卷都 包括 了听力 理解 , 总 分也 由 100 分变为 15O分 。第 四阶段 自 2002 年 至今 , 诸 多省 市开 始进 行高 考英 语 自主命 题 , 高 考 题型进一步 丰 富 , 成 为“ 当今世 界 上规 模 最大 的英语标准化测试” _7 ] 。

 由上可 以看出 , 我 国英语 高考 的标准化 进程 开始于第 二 阶段 , 此 阶段 正 值 我 国改 革 开 放 初 期 , 对外开放 的命题 驱使我 国外语教 育事业 蓬勃 发 展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 “ 中国 的语 言政 策发 生 了巨大 的变化 ”l8 ] 。随着 改革 开 放 深入 进 行 , 我 国经济 水平 突 飞猛进 、 国际化 进 程不 断加 速 , 对 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 断提升 和细化 , 于是 我 国 的英语 标准化测试也 紧紧跟 随社 会潮 流 , 各 省市 进行英语 自主命 题 的局 面逐渐形 成 , 体现 了我 国 各 区域 外 语 教 学 服 务 于 自身 社 会 发 展 需 求 的 特 征 。

 受 国内外 环境 的影 响 , 我 国的经 济增长 速度 从 2011 年的 9. 3 下 降到 2012 年的 7. 7 年 的经济增 长速 度初 步 核算 为 7. 7 增长速度进人 了“ 换挡期 ”_g ] , 经 济增速 呈现放 缓 态势 。面对经济增 长要 素和约束 条件 的变化 , 加 快发展现代 职 业技 术 教育 和 培养 高 素质 技能 型 人才成 为 我 国教 育 事 业 新 的着 眼点 和发 力 点 。

 而 2013 年正是英 语高考 制度改革 酝酿完成 的一 年 。这是我 国国 民教育 行 业 面对 国家 社会 经 济 发展形 势所 必然 做 出 的战 略性 调整 之 一 。英 语 为何成为高考改革 的切入 口, 这 与 国民切身利 益 和 国家长期发展规划 紧密相关 。

 , 2013 , 我 国经济 三 、 关 于 我 国 当 前 英 语 教 育 的 社 会 舆 论 自从教 育部 表示 我 国招 生考 试 制度 即将 进 行 改革 , 北京 、 江苏 、 山东等 高考重点省市 陆续 出 台英 语高考 改革 的具体 措施 以来 , 改革 的细节 、

 出发 点和影 响 引发 了社会 舆 论 的广 泛关 注和 热 烈 的讨论 。

 1.支持 改 革 :

 英 语教 学 耗 资 巨大但 效 果 不 明显 。

 据凤凰网发布的《 2013 中国早教培训领域 市 场分 析 》 [】

 。

 。

 , 2013 年 , 我 国少儿 英 语培 训 市场规 模达 245 亿元 , 占英语 培训 行业 的 70 人英语教 育仅 为 105 亿元 , 占 30 可 以看 出 , 不 包 括学 校 资源 , 仅 社会 教 育培 训机 构一 年就对 英语 教 育投 入 了三 百多 亿元 。少儿 英语教育 的 目的关键 在 于“激发 幼儿 的英 语学 习 兴趣 , 培养幼儿对英语语言及 文化 的敏感性” El1 3

 左 右 , 成 。从 这项数据 ,将 大 比例 的社会教育 资源投 资在培养英 语 的兴 趣上 , 未免有些荒诞 。我 国高等教 育 阶段 也对英 语教学投入 了巨大 的资金 和精力 , 几乎 每个大学 都设立外 国语学 院 , 英语 也几乎 是每个 大学生 的 必修科 目, 通过英语 四六 级考试 成为大 多数大学 生毕业 的硬性条 件 。我 国“ 四级考试达 到 425 分 者 比例偏低 , 这表明 中国大学生 实际英语 能力是 比较弱 的” [1

 。英语 “成 为 了 中国人 升学 的一道 极其残酷 的 门槛 ” , “ 卡住 了多少 人才 ” , “ 已成为 生活 中的不能承受 之重” , “ 找工作 、 评职称 、 提职 务 、 出成果” 都 需要 考英 语 , “ 外 语 实质 上 已在某 种程度上剥 夺 了一 些人 的受教 育权 并且 影 响到 了其人生 的发展” _1

 。

 2.支 持 改 革 :

 国家 应 该 注 重 汉 语 的基 础 教育 。

 随着我 国跃居 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 体 , 世 界影 响力与 日俱增 , 建设 国家文化软 实力 的任 务也越 来越急切 , 而国家软实力 提升 的重 要基础 是巩 固 和重视 国 民汉 语 教育 的根本 地位 。我 国很 多地 区从小学 就开设 英 语科 目, 而 高 中之后 , 语文 就 退出 了课 堂 。从 小学 阶段 英 语 就受 到 了 比母 语 更多 的重视 , 汉语 的学 习时间 随着 教育 阶段 的提 升反 而 越 来 越 少 。高 等 教 育 中 “ 重 外 文 轻 母 语 ” l1

 的现象 十分普遍 , 语文 教学 基本 上从 大学 课 堂淡 出。尽 管 不 出 国, 或 工 作并 无英 语 需求 ,

 雅 思 、 托福 、 四六 级 的分数 却 被认 为是 一个 重 要

 12 2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 294 期 的能力指标 , 这驱使 很多大学 生利用过 多的课外 时间来 背单词 、 读 英语 , 而 未能将 之利 用到 本专 业知识技 能 的钻研 和 扩展 。这 无形 中是 对 高等 教学资源的一种浪 费 , 也是高 等教育 阶段学 习观 念 的一种错 误实 践 。国民教育 应该 从各 个教 育 阶段扭转这 种局 面 , “ 必须 重视 国人 的汉 语文 化 教育 ”[1

 , 才能提升母语 在国内的地位 , 进而提高 汉语 的国际影响力 。

 3.反对改革 :

 英语的重要地位不能动摇 。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就 , 但 改革 开放 事业 永无 止境 , 现 在正 处 于锐 意进 取 、

 攻坚克难 的关键 时期 , 我 国必须 继续 放 眼世界 、

 面向国际。而英语 是 中 国与世 界进 行对话 的最 重要 的工 具之一 , 如此 在 国民教 育 中淡 化 英语 ,

 是“ 逆历史潮 流”[1

 。在现 阶段 和未来 一段 相 当 长 的时期 内, 英语仍 旧是 国际交 流的最重要 的语 言, 所 以 , 在 世界 经济体 系和 各种文 化跨 界交 流 的大背景下 , “ 重视 英语 教 学就 应该 是 国民教 育 尤其是青少年教 育的重要 内容” _ _】

 。我 国虽然 大 力普 及英语 教育 , 但 取得 成果 有 限, 英语 学 习者 的实 际应用 能力 都还 比较欠 缺 , 正 因如此 , 英语 教育 更应该 深化 改革 , 探 索创新 , 不 应该 知难 而 退 , 淡化 甚至放 弃英语 教育 ; 从 国民教育要 面 向 世界 、 面 向现代 化 的长远 战略性 理念来 看 , 我 国 也不应该 以高考为杠杆来弱化英语教学 。

 4.反对改革 :

 变相剥夺 了欠发达地 区英语学 习的机会 。

 高考弱化英语 的一个 直接 影 响就是 小 学 阶 段的英语课 可能 退 出教学 大 纲。对 于 发达 地 区 来说 , 小学 若取 消英语 课程 , 社 会培 训机构 仍然 能够对其进行弥补 。然而对 于欠 发达 的地 区 , 小 学阶段的师资力 量本 身 就和 发达 地 区存 在 一定 的差距 , 教 学资 源相 比发达 地 区本 来就 匮乏 , 一 旦 高考指挥 棒将 英语 弱化 并 实行社 会化 英语 考 试 , 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将 面临完全丧失 英语学 习 的机会 。小学英语基 础变为零 , 而大学 中的英语 课 程和英语 运用 情景 不会 因高考 弱化英 语 而减 少 , 这 就将欠 发达地 区的生源 置于 劣势地 位 , 本 来 由于经济 发展 不均 衡 而造成 的教 育水 平差距 会 在高等教育 阶段进一 步拉大 , 这有违教 育公平 的基本原则 。

 四 、 英 语 高 考 改 革 背 后 的 语 言 政 策 博 弈 语言政策 是“ 政 府对语 言 文字 的地 位 、 发 展 和作用所作 的行政规定”口

 , 如指定 官方语言 、 广 播媒体语言、 教学用语言等。语言规划不仅关系 到一个 国家 内部意志 和精神层 面的统一 , 还必然 关系到本 国和其 他 国家 在 国际事 务 中的交 流 和 处理 。我 国的语 言政 策包 括通 过立 法规 定 我 国 的官方语 言、 文字 使用 规 范、 普 通话 与其 它 方 言 和少数 民族语 言的关系等等 。在 我 国, 外 语教育 相关政 策 的 制定 属 于 语 言政 策 与 规 划 的 范 畴 。

 外语教学政 策 的制订 与 变化 对 国 民教 育和 社会 生活都会产生直接 的影响 。

 “ 基础外 语 教学 政策 和 中 国的政 治 、 经 济 和 社会发展密切相关”_】

 。这一点 可以用 我 国建 国 以来外语教学史 中的片段 来加 以佐证 。1950 年 ,

 我 国与苏联 签订 了友 好 同盟互 助条 约 , “ 向苏 联 学习”成 为国策 , 中学主要 开设俄语 课程 , 社会开 办俄 语 速成 班 , 截 止 1951 年 , 全 国包 括 清 华 大 学 、 北京大 学 、 中国人 民大学 在 内 的开设 俄语 专 业 的高 等院校 多达 34 所[1

 。“ 文革” 开 始后 , 外 语 院系“停 课 闹革命 ” , 外语 教学 处于停 滞 状态 。

 1971 年 我 国在 联合 国恢 复合 法席 位 , I972 年 美 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这一 阶段后 , 北外英语 系成 立教材组 , 编写 基础 阶段 的英 语教 材 , 出版供 全 国外语院 系使用 。毛 主席 和周 总理还 指示 开 展 汉英词典 编写 工作 。这 一历 史 阶段外 语教 学 从 俄语 , 到停 滞 , 再 到英语发生 的转 变 , 对应着 中苏 关系 、 文 革动荡 、 联合国地位恢复 、 中美关 系这 些 政治事件 。外 语教 学政 策无 一不从 政 治层 面 上 突出体现着 国内...

篇二:外语政策规划

SN 1009-8976CN 22-1322/ C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 年 第 19 卷 第 2 期J. Changchun Inst. Tech. (Soc. Sci. Edi. ),2018,Vol. 19,No. 2 25/4097-100DOI:10. 3969/ j. issn. 1009-8976. 2018. 02. 025“一带一路”视域下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收稿日期:2018 -03 -01基金项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FWX16034)作者简介:钱秀金(1978—),女(汉),福建闽清,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钱秀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摘 要:当前福建省外语教育主要以英语为主,兼顾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种建设,而小语种建设则基本缺失,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日益增长的外语人才需求。

 福建省应该按照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关键语言为主体的多元语言政策、通用外语人才与专业外语人才相结合和服务地方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

 福建省应当成立“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以跨文化教育为主推动多元外语教育,以关键语言为主体补齐小语种教育并开展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多种路径落实外语教育规划。关键词:一带一路;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规划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8)02-0097-04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与支持,纷纷与我国洽谈“一带一路”合作。

 语言作为互通互联的重要工具,推进“一带一路”合作需要丰富的语言人才,国家及地方应当审时度势,做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与规划。

 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的语言教育与规划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

 如王雪梅从学科规划、专业拓展、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等不同层面对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提供建议 [1] 。

 安丰存、赵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国家语言能力作为基础保障,而我国的外语教育缺乏国家意识、规划性与系统性,外语教育政策要以国家利益为导向 [2] 。

 “一带一路”语言政策规划不仅要有全局性,地方语言规划要密切联系地方经济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丰富的“一带一路”语言人才。

 蔡志全、赵红霞 [3] 对新疆、余江英 [4] 对云南区域外语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要改变英语独大的现状,积极发展各类小语种以及关键语言建设。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地方外语政策与规划路径。一、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现状及问题(一)福建省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小语种教育缺乏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但是福建省外语教育形势并不乐观。

 据统计,福建省外语本科教育主要以英语教育为主。

 开设日语的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江学院、闽江师范大学、龙岩学院、阳光学院、莆田学院、福建商学院等。

 开设法语的有厦门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开设德语的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另外福州大学开设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育。

 而涉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泰语、菲律宾语、马来语等小语种建设没有开展,师资也匮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福建省高校也没开展相应的小语种建设立项。

 简而言之,福建省“一带一路”小语种教育缺乏。

 虽然福建省可以通过对外招聘以及部分社会培训机构获取“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东南亚小语种等人才,满足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合作等,但福建省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其特殊性,以及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以文化交流为例,福建省有众多海外侨民,他们心系福建,经常开展“寻根之旅”,参与福建经济建设,请闽剧大师唱大戏等。

 因此,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以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为基础开展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密切联系侨民感情,促进互信,以侨民为纽带促进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通互联合作。

 那么外语人才应当熟悉福建的这些历史、妈祖文化或万方数据

 客家文化等,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强侨民感情,助推“一带一路”合作。(二)福建省缺乏“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一带一路”外语教育不是盲目性的教育,尤其是地方“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要具有地方特色,服务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福建省虽然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但并没有进行“一带一路”语言教育规划,没有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

 这也导致福建省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没有积极地进行各种小语种建设的立项与专业申请。

 这对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有诸多不利,在与云南、广西等兄弟省份的竞争中可能失去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非通用语言人才的缺乏容易导致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合作出现障碍,既不利于福建省优势产业与资本输出,也无法引进沿线国家先进技术等,没有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示范效应。

 可见,福建省加强“一带一路”外语教育顶层设计迫在眉睫。二、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原则(一)培养国际化外语语言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由构想逐步实现,我国与世界,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增加。

 “一带一路”是外语人才发展的机遇,也对外语人才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是国际化视野。

 这要求外语人才清楚认识到国际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贸易发展与交易障碍,科技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障碍等,“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形势以及存在的发展障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语言人才要及时掌握时代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语言学习与自我提升。专业性复合型外语人才要能通过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

 这些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具体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语言跨文化交际、财经政策与法规、金融财务技能等。

 特别指出的是,国际化的语言人才,也是民族语言人才,要对汉语特别熟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透彻,在对外交流中积极推广汉语,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当代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以及中国为解决国际社会和平、稳定与发展问题的建设性主张。(二)关键语言为主体的多元语言政策“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与地区众多,语言也众多。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65 个国家,共有 53 种官方语言 [5] ,属于九大语系,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

 具体有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泰语、缅语、葡萄牙语等。

 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在进行外语政策与规划时,要积极实施多元语言政策,确保“一带一路”各种语言都有相应的教育政策与规划。

 但在保障多元语言教育政策时要突出关键语言教育,以服务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的联系方的关键语言为优先。

 如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有众多福建华人华侨在东南亚定居,他们对福建有感情,有乡愁寄托,参与福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福建省将更多地与东南亚地区密切联系,那么福建省的语言教育政策要保障该地区丰富的关键语言人才储备,如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等。(三)通用外语人才与专业外语人才相结合福建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大量的外语通用人才进行跨文化交际、日常翻译等活动。

 另一方面,要培养具有语言优势、专业精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要有对某些专业性的议题很熟悉的专业性人才。

 如“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合同签订,不仅要看得懂对方语言,更需要具备法学素养,懂得国际法和国内法律规定,并能进行必要的法律风险审查。

 又如会计人才,不仅仅需要懂得会计英语,还需要掌握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与账务处理方式,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经法规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

 通用外语人才可在外语专业进行培养,而专业外语人才应当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尤其要促进非通用语的外语人才建设,如精通泰语、菲律宾语、马来语等语言的法学、会计、农业等专业外语人才。(四)服务地方发展为优先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应当以服务福建省地方发展为优先,为地方发展培养与储备丰富的外语人才。

 根据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共同文化为基础,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重点打造海上经济走廊,促进农业、精细化工、石化、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和数控机床、能源、旅游等产业合作,推进海洋合作,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合作。

 根据方案要充分发挥福建华人华侨的优势。

 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要根据方案的重点来培养人才。

 首先是以华人华侨主要分布的东南亚语言教育为主,促进文化交流与政府交流,为8 9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9(2)万方数据

 “一带一路”提供民心基础。

 其次,要面向重点产业与行业及时培养相应的语言人才。三、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具体路径(一)成立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协调外语教育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应当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既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和监督者。

 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涉及教育部门、经贸部门、海关、工业与信息化部门、文化部门、农业部门、海洋部门、侨办部门以及来自于福建省内骨干外语教育专家。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各类小语种,尤其是福建省要重点培养的关键语言应当均有代表。

 对于福建省还缺乏的语种以及专业领军人物,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补充。

 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既要保证培养的语言人才满足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又不能形成人才井喷,造成培养浪费。

 领导小组还需要制定外语教育大纲、人才标准,提供统编教材以及其他外语教育资源。(二)以跨文化教育为主,推进“一带一路”多元外语教育根据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特征,福建省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要实现全覆盖,在英语、日语、法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小语种教育。

 因此,在进行外语教育规划时,要积极推进福建省急缺的小语种专业设置与师资引进,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等福利待遇。

 福建省多元外语教育定位为通用外语人才培养,以外语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培养为主。

 多元外语跨文化教育主要分为三块: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教育,涉及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中欧、东欧以及美国文化教育等。

 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教育。三是福建本地文化教育,尤其是与福建海外侨民密切联系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

 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小组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跨文化教育大纲制定,编写跨文化教育通用的通俗教材,研究确定跨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三)重点支持福建省“一带一路”关键语言教育关键语言是指推进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与重点发展的语言。

 根据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及福建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区域,福建省“一带一路”关键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泰语、俄语等。

 对于这些语言教育要重点支持并引导。

 对于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泰语等小语种进行专业培育立项,鼓励外语教育经验丰富的院校开展专业设置可行性研究。

 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进行小语种专业设置培育。

 福建省还可以仿照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组建外国语言教育为主的专门性外语外贸院校,以福建省关键语言设置外语专业。

 为推动小语种教育,最重要的是引进和组建高能力师资队伍。

 福建省可在外省市引进人才,并注意挖掘本地有“一带一路”海外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等参与小语种教育建设。

 福建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确定外交关键语言,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重要语种 [6] ,以及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关键语言以及汉语对外教育等。(四)培养卓越复合型涉外人才,提升专业外语水平推进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法律、税务、会计、金融等人才。

 这些专业性人才既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促进福建省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又要防范境外合作风险,降低投资损失。

 对此,福建省要加强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以专业为依托,培养“专业 + 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外语可以英语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第二语言,如东南亚小语种。涉外复合型以福建省重点支持的农业、精细化工、石化、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和数控机床、能源、旅游等产业,以及涉及的金融、会计、经济、法律等专业,大力提升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

 外语水平分为口语交际以及翻译能力。

 卓越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起点高、要求严,福建省要借鉴兄弟省份的教育经验以及国际上关于涉外人才培养的经验,合理确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为促进专业师资力量建设,福建省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基金部门可以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将卓越培养计划师资送到国际相关院校、行业和企业进行交流访学、挂职锻炼,让其尽快熟悉国际专业能力要求,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

篇三:外语政策规划

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1 )

 第 34 卷第 2 期

 总第 288 期泰国语言政策的规划与变迁李娅静( 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云南曲靖 655011 )[ 摘要 ] 泰国的语言政策是在国家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 。

 站在国家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 泰国政

 府由于历经了不同政党的执政和政变 , 因此国家语言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

 从早年单一的推行泰语 , 到如

 今逐渐认识到了语言多元化的重要性 , 这些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泰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

 对此本文做了深入研究 ,

 首先介绍了泰国语言政策的主要内容 ,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从泰语 、 英语 、 华语等几方面探讨了泰国语言政策的规划

 与变迁 。[ 关键词 ] 泰国 ; 语言 ; 政策变迁 ; 规划[ 中图分类号 ] H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2096-711X ( 2021 )

 02-0114-03doi :

 10.

 3969/j.

 issn.

 2096-71 IX.

 2021.02.051

 [ 本刊网址 ] http :

 //www.

 hbxb.

 net引言泰国处于东南亚的中心 , 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三大国 。

 首

 都曼谷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 更具有多元性 。

 泰国的语

 言历经了不断的演变与发展 , 呈现出了一定的经济资源性

 质 , 在这种彫响下,其语言政策也显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特征 ,

 在泰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对此有必

 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从根本上挖掘和细分泰国语言政

 策的规划与变迁 。一 、 泰国语言政策的内容泰国语言政策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 , 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特点 , 主要如下 :( 一 )

 强调标准泰语的重要性受过教育的泰国人 , 无论在平时生活中使用什么语言 ,

 都可以轻松快速的理解和使用标准泰语 , 标准泰语也是泰国

 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 , 此外官方和媒体也主要以标准泰语的

 使用为主 。

 泰国政府十分注重对于标准泰语的保护和维持 ,

 并将此项工作交给了泰国皇家学术院 。

 同时也编制了专门

 的皇家学院字典.以此来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语言使用和表

 达,并可以正确的阅读和理解相关法律文件 。

 皇家学术院的

 设立为标准泰语的使用和保护提供了有力依靠 , 该机构不仅

 设立了专门的信箱 , 以此来接受人们在使用泰语方面的质

 疑 , 同时也开设了专门的网站为人们提供语言服务 。

 除此之

 外 , 皇家学书院还出版了有关的泰语规范使用书籍 , 其中不

 仅包括了泰国皇语的正确使用 , 其中涉及了一些英语 、 汉语

 等其他外来语言的发音 、 读法以及用法等内容 。针对人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出现错误的词语和

 句子 , 皇家学术院也对此编定了相关的书籍和手册 , 成册出

 售 , 以此来帮助人们正确学习和使用泰语 , 该书中对于一些

 容易出错的字词和句子进行了严格规范 。

 泰国政府将标准

 泰语作为民族语言的起源 , 并赋予了标准泰语一定的特殊地

 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标准泰语成了泰国最重要的交际语

 言 , 泰国政府规定在正式场合必须要使用标准泰语 , 只有在

 私人交流过程中才能使用地方方言 。( 二 )

 把泰语方言视为泰语在泰国除了标准泰语之外也有泰语方言,称为非泰语 。

 一小部分人会使用壮侗语族的语言 , 比如泰国 30% 的人曾使

 用过老挝语 , 对此 , 泰国政府将这些语言看作是泰语方言的

 一种 。

 泰语和非泰语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 , 前者主要服务认

 同标志和官方机构,后者的功能则是简单的沟通工具 。但是

 由于泰语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意识形态特点 , 因此在泰国 ,

 所有的方言都被纳入泰语的标识下 , 没有多样化的名称和专

 门的介绍 , 统一被称为非泰语 , 泰国人民认为任何一种语言

 都不能以任何的方式来挑战标准泰语的主导地位 。( 三 )

 强调外语的工具特征曼谷王朝拉玛三世时 ( 1824

 -1850 年 )

 , 泰国皇室就已经

 重视到了英语的学习 , 且专门聘请了西方教授来为皇室子弟

 进行教学和讲解 。

 拉玛六世蒙固王则是亚洲第一个懂得英

 文的君主 , 并且在以后的几代君王中 , 所有的国王都能精通

 英文 , 且拥有国外学习的经历 , 但即便如此 , 英语也并未影响

 到标准泰语在泰国的主导地位 , 泰国王室仅仅将英语作为泰

 国学习先进技术和外来文化的重要工具 。

 此外 , 由于在历史

 的战争中 , 泰国并没有完全沦为西方殖民地 , 因此标准泰语

 并没有受到英语或其他语言过多的冲击和打压 。

 但是在泰

 国英语也一直得到了特殊待遇 , 而且在泰国语言教育中 , 英

 语是泰国政府唯一资助过的外语 。

 另外在泰国具有较大影

 响力的还有汉语 , 泰国政府将汉语归类为城镇语言 , 最初主

 要是由一些苦力人群使用 , 后期逐渐发展成了商人家庭语

 言 , 但是汉语在泰国外语中的地位也无法和英语相比 。

 二战

 结束后 , 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 汉语一直受到压制 , 虽然

 也允许华人学校在泰国开办 , 但是在教学时仍然受到了一定

 的政策限制 。

 到了

 20 世纪末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 国际地位

 不断提升 , 泰国开始正式注重起了对于汉语的学习 , 也成了

 泰国的一种重要工具语言 , 但也仅限于辅助人们简单的沟通

 和交流 。收稿日期 :

 2020-7-6基金项目 :

 本文系 2019 年教育部国际司基金项目 “ 一带一路 ” 教育国际合作 2019 年度专项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

 语言教育政策对中国语言规划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 阶段性成果之一 ( 项目编号 :

 19YDYL29 )

 O作者简介 :

 李娅静 ( 1984 — )

 , 云南曲靖人 , 讲师 , 研究方向 :

 泰国社会 、 泰国文化 。114

 第 34 卷第 2 期

 总第 288 期2021 年 1 月 ( 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

 34.

 No.

 2(

 Gen.

 No.

 288)Jan.

 ( last

 half)

 2021二 、 泰国国内的三大语言发展以及语言政策情况泰国是东南亚中南半岛五国之一 , 由于受到东盟国家历

 史发展和地位角色的影响 , 泰国将英语当作国家的第一外

 语 , 但却不是国内通用语言 。

 作为东盟国家中唯一没有受到

 英美殖民的国家,标准泰语在泰国的地位不可撼动 。

 英语是

 泰国的通用语 , 也是泰国学校里第一外语课程 ,20 世纪 90 年

 代初 , 泰国开始实施双语教育 , 英语也至此成了泰国的必修

 外语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泰国逐渐发展成了东南亚的

 旅游胜地,在这种背景下 , 英语所发挥的地位和功能越加重

 要 , 随后汉语在泰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渗透 , 成了泰国

 的第三语言 , 这些都使得泰国的语言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

 变革 。( 一 )

 泰语情况及语言政策泰国的国语为泰语 ( Thai )

 , 旧称暹罗语 ( Siamese )

 , 属汉

 藏语系北侗语族壮傣语支 , 泰国共有四个方言区 , 分别是中

 部 、 北部 、 东北部和南部 。

 曼谷是泰国的首都 , 因此曼谷话也

 是泰语的标准语 。

 泰语具有一定的孤立性 , 泰语的构成主要

 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 构词过程中习惯采用重叠 、 合成等方法 。

 泰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泰国的建设与发展

 中发挥着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 。

 泰国曼谷王朝拉玛六

 世时 , 对于泰语的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 , 并诏令全国各级学

 校纷纷开展标准泰语教学 , 经过不断的努力 , 标准泰语的地

 位和功能得到了明显的凸显 , 且在泰国语言中一度占据主导

 地位,广泛推广流传至今 。1997 年泰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计划 , 在此过程中也逐渐

 意识到了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 采取各种

 手段推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改变,使得泰语与泰国境内

 其他 70 多种语言共同构成多民族 、 多语言 、 多文化的语言景

 观 , 但是标准泰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 呈现出了语言政策规

 划 “ 多样性中的同一性 ” 的特点,让泰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

 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与标准泰语

 语言相关的 、 统一的国家认同形象的建立 。

 标准泰语作为泰

 国的国语,在使用与发展过程中基于国家人口多样性的特点

 下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发展 。

 此外在语言政策上也

 有了变化和进步 。

 在泰国 , 标准泰语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12

 年制中小学,有着九年义务教育 。

 在所有的泰文学校中 , 标

 准泰语是授课的主要文化用语 。

 对于标准泰语的使用具有

 一定的强制性 , 而且落实时间较早 , 主要目标便是让少数民

 族人群也可以积极融入社会中去 。

 对此 , 泰国政府对于语言

 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 , 并将标准泰语的教学作为了语言文化

 和民族发展融合的主要渠道 。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 华人要

 想成为泰国公民 , 只需要掌握泰语 、 取一个泰名即可拥有一

 定的泰国社会地位 。( 二 )

 英语情况及语言政策在泰国 , 英语是第二语言 ,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学习 , 具

 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 , 是泰国人民学习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

 的重要交流工具 。

 在泰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 从拉玛六世时

 期泰国皇室就开始意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 此后每一任

 的泰国统治精英都开始到国外深造学习 , 而且全部精通英

 语 。

 迄今为止 , 在泰国大街上 , 很多人们都能流利地讲一口

 英语 , 可以说如今英语不仅成了泰国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

 言,同时也成了泰国商业 、 行政 、 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工具 。

 这

 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 , 使得全球 26 个具有

 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总部先后设立在泰国 。

 对于泰国的英

 语,相关语言学家将之称为 “ 泰式英语 ” ( Thai

 English )

 , 并对

 于这一英语变体做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也总结了在二语习得

 影响下泰式英语存在的特点和性质 , 例如元音发音采用声学

 语音的方式等等 。在泰国 , 针对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制定了相应的语言政

 策 。

 相关教育部门为了让泰国教育和国际接轨 , 因此在英语

 教学方面出台了如下政策 :( 1 )

 提高国民英语学习质量 , 提高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

 程度 , 以此来满足国际化发展需要 。

 ( 2 )

 利用相关政策和制

 度来促进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的自身发展 。

 ( 3 )

 大力研究和

 推进新思想 、 新方式 、 新技术 , 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

 ( 4 )

 推

 进道德规范的学习 ,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思想认识 。

 ( 5 )

 强化

 外语教育 , 培养青少年儿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外语学习兴

 趣 , 以此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这些政策的推岀足以见得,英语教育在泰国势必会实现

 持续发展 。( 三 )

 华语情况及语言政策二十世纪末 , 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 , 使得社会经

 济发展空前迅速 , 也成为了泰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 强大 ” 邻

 居 。

 两国之间频繁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 在这种社会背

 景下华语在泰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泰国地区的华语教育

 受到了高度重视 , 很多早期的限制都被解除 。

 1992 年 , 泰国

 内阁通过教育政策法案,将汉语教育列入到了泰国中小学外

 语选修课程内容中 。

 1998 年 , 汉语正式成为了泰国大学入学

 考试的外语课程之一 , 直到如今 , 汉语在泰国的位置明显提

 升 , 会说汉语的泰国人也越来越多 。三 、 结语总而言之 ,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 泰国语言政策依然

 主要表现为标准泰语一家独大的特征 , 其他外国语言处于稳

 定的 、 双语的状况 。

 可以说 , 在泰国社会 、 经济 、 政治等领域

 的发展中标准泰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与功能 , 非泰语则主要

 承载生活交流与沟通的低端功能 。

 随着泰国经济的不断发

 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 语言所具备的经济资源性质在泰国将

 会得到更加强烈的凸显,也逐渐将会发展成为泰国文化资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环境下相信泰国语言政策也会发生

 全新的变化 。参考丈献 :[1]

 赵燕.试论汉语在泰国语言政策中的地位变迁 [J].

 东南亚纵横 ,2014 ( 8 )

 :50-53.[2]

 朱蒙.简析泰国皇家学术院在泰国标准语发展中的

 作用 [J]. 东南亚研究 ,2015 ( 3 )

 :109-112.[3]

 韦丽娟.浅析泰国语言政策与汉语教育政策 [J]. 海

 外华文教育 ,2012 ( 1 )

 :105-110.[4]

 宋友开 , 王文珍.语言经济学视角下 “ 一带一路 ” 国家

 之泰国外语政策流变与汉语在泰传播 [J] •外语教育与翻译

 发展创新研究 ,2018 ( 2 )

 :

 36-37.( 下转第 118 页 )115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1 ) 第 34 卷第 2 期

 总第 288 期期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 使其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四) 鼓励社会参与 , 强化合作力度高校图书馆在组织和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中 , 可以

 与高校所在地区的其他图书馆构建合作关系 , 共同打造区域

 图书馆联盟 , 通过沟通交流确立时间协•同合作组织阅读推广

 活动,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与服务互补 。

 与此同时 ,

 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沟通 , 积极参与公

 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共同打造良好的公共服务平

 台 , 为高校组织和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奠定外部保障力量 。

 除

 此之外 , 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地方企业或社会组织构建合作

 关系 , 可以引进新媒体工作者 、 公益社团 , 与高校共同实施阅

 读推广 , 并聘请图书阅读推广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高校开展

 专题讲座 、 文化沙龙 、 学术交流活动 , 促使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 增强阅读推广服务的质量与影响力 。结语综上所述 ,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图书资源的重要场所 ,

 必须为高校师生提供图书服务 , 但是伴随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 , 当今时代背景下 , 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体现出明显

 的差异性特征 , 要求高校图书不断进行阅读推广服务的改

 革和创新 , ...

篇四:外语政策规划

论 我 国外 语教 育 的 现 状 及 相 关 语 言 政 策3金志茹   一、 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英语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据统计, 在我国约有 3亿人在学习英语, 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其中大中小学学英语的人数超过 1亿人。

 有专家预测 , 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数。语在人才评价和使用方面甚至比母语还重要。目前, 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开展和实施综合语言项目。一股强劲的英语热在中国大地上震荡。教育部门有人提出加强 “ 双语教育 ”, 要求大中小学除加强英语教学外 , 还用英语进行教学; 主张英语教学从幼儿抓起, 要求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学英语。相当多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倾注了大量心血。

 除了学校的正规教育以外, 社会上的各类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目前中国共有英语培训教育机构 3000余家②, 强大的消费需求加上市场化运作使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能赚钱。

 另外 , 我国目前涉及英语教育的书籍、 音像产品、 助学工具软件十分畅销, 英文原版书籍得以批量引进。①英语教育成了全民运动。

 不仅如此 , 英现在, 英语教育教学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 蕴藏着无限商机。英语成为人们升学、 毕业、 就业、升职的必考科目, 成为人们学业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敲门砖。伴随着这种英语热的升温, 我国外语教育中出现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外语语种单一化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学校开设得外语语种主要是英语、 俄语和日语。俄语和日语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分别有 35万和 12万学生学习俄语和日语 , 其余学生全部学习英语, 学习 英语与 俄语的 人口比 例目 前为198∶ 1。德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一些语种开设得就更少。

 由此可见 , 我国外语语种单一化的问题已相当严重。二是随着英语越来越被重视, 社会上出现了轻视、冷落母语的现象, 认为学英语有用、学母语无用; 学英语不下苦功不行 , 而母语是从小就会的 , 不必花力气去学习。于是母语基础削弱, 水平下降, 母语使用混乱、表达不清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那么, 产生上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建③韩语的教学在我国刚刚起步 , 而法语、3 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吉林省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调查及国内外相关语言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2007183)”和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及其规范化研究 (项目编号 :吉教科文合字 [ 2006]第自 21号 )”阶段性成果。——  国外理论动态 · 2008年第 12期  89

 国以来的外语教育政策作一简单回顾。二、 我国建国以来外语教育政策回顾我国的基本语言政策体现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关于语言使用的两条规定中。《 宪法》第四条规定: “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 第九条规定: “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世纪 50年代, 由于我国当时在外交上过度倾向于苏联, 实行 “ 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 俄语成为当时的第一外语。1953年教育部下达了 《 关于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体育、政治等系科的调整设置的决定 》 , 决定中说: “ 由于全国开设英语课的中学逐渐减少 , 计划今后只有少数中学保留英语课 , 因之, 高师的英语系应大量减少。为此, 决定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 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其他各校的英语系一律停办。

 ” 1954年教育部又下达了关于当年秋季中学外语课设置的通知 ,通知规定, 从 1954年秋季开始初中不再开设外语课, 已经开设的一律停授。国外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其中之一就是外语教育片面发展 , 俄语发展过于迅速 ,超过实际需要 , 而英语教育不仅规模大为缩小, 而且水平下降。许多中学英语教师改行 ,造成英语教师的大批流失 , 曾一度使我国长期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这种负面影响持续了十年以上。20世纪 60年代初 , 苏联从中国撤走大批专家, 中苏关系恶化。与此同时, 我国与西方国家以及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更多的外交与经贸关系 , 需要大量外交与经贸方面的翻译人才,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外语教师。在此背景下, 我国政府在外语教育方面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 一是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 二是建立一批外国语学校, 为外语院系准备更好的生源。纲要特别提出: “ 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 , 大力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开设外语课的语种比例。学习英语的人数要大④这两项决定给我量增加 , 学习法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和德语的人数也要适当增加; 学习其他非通用语种的人数也要占一定比例。学习俄语的人数要适当收缩 , 适应实际需要即可。

 ”次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七年规划是一个很好的规划 ,但是后来由于 “ 文化大革命 ” 的开始而未能得到真正贯彻执行。1978年以后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迅速 , 特别是英语教育发展更快。1979年 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提出 , 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关于语种的方针是: “ 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 , 但也要适当注意日、 法、 德、 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

 ”意见中提出: “ 中学语种设置, 从全国来说 ,以英语为主 , 俄语应占一定比例, 有合格师资条件的学校 , 可根据需要适当开设日语。

 ”此, 英语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⑤这是首⑥1982年,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外语教育的⑦至三、建议在我国目前外语语种单一化的问题上 , 如果说 20世纪 50年代的失误是因为片面夸大了俄语的重要性 , 把比例提高到了不恰当的程度, 使得英语教学水平大为下降 , 那么, 在今天是否又有以英语代替一切外语的倾向呢 ? 当然, 我们应该考虑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这种强势地位 , 但是即便如此 , 也应该充分考虑语言的多样性 , 考虑到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在外语方面的实际需要。究竟英、俄、日、德、 法等外语语种在大学和中学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应为多少 , 非通用语种应该发展多少种, 这是需要经过细致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的, 也正是我国语言规划部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上, 根据一时之需仓促作出的决定会使外语教育片面发展, 给外语教育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国 20世纪 50年代外语教育政策的失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理 论 视 野  99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项政策一旦得到实施, 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 ,中途改变政策并不能立即扭转已经开始的过程, 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更是如此。教育政策失误的代价往往是高昂的 , 后果也往往是在多年之后才显现出来。因此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时 , 必须注意将当前的政治经济需要与长远的教育事业需要协调一致 , 并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历史上成功的经验 , 才能制定出全面、均衡、 科学的政策和规划。在解决我国目前外语语种单一化的问题上, 我们可以参考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外语语种的选择上采取了多语言、多文化的措施, 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如 1987年澳大利亚的 《 语言问题国家政策》强调了加强阿拉伯语、汉语、法语、德语、印尼语、 日语等 9种语言的学习。1991年发布的白皮书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确定了包括前面 9种语言在内的共 14种优先语言。

 白皮书还建议每个省均应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 , 从白皮书所列的 14种优先语言中选出 8种作为本省的优先语言。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各种优先语言 ,联邦政府对学生每选一门优先语言提供 300澳元的特殊津贴。以有效避免外语语种单一化问题的出现 , 因此,是我国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时应该借鉴的。在对待母语和外语的关系和地位问题上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陈章太教授在 2006年 5月 8日的 《 中国教育报 》 上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 “ 英语热是正常的现象, 英语作为强势语言 , 已越来越显示其世界通用语的作用。我国目前兴起的英语热, 这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们应当理智、实际地看待它; 加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水平 , 适当扩大英语的使用 , 这是必要的。但英语毕竟是一种外语, 不是我国的一种母语 , 不能同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相混, 对英语的作用不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 更不能滥用或乱用, 不能冲击、损害母语 , 也不能影响其他外语的教学与使用。

 ”⑧这种多语言、多文化的政策可⑨母语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民族有了凝聚力, 经济发展才会有动力。因此, 我们在大力提倡学英语的今天 , 还要极力维护汉语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 不能忽视母语的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不仅如此 , 我们还应借助我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 扩大汉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使之走向世界。在这方面 , 我国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悉, 目前世界上 100多个国家中正在学习汉语的人数约有 3000万 , 世界各地有 2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 , 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急剧增加 , 2004年就超过 10万名。我国还在世界各地陆续设立 “ 孔子学院 ”, 教授和推广汉语 , 各国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我们应该把它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 加强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总之, 语言政策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 ,处理得是否妥当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民族团结和国际地位, 因此应该引起语言工作者、尤其是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足够的重视。■注  释①朱寅年: 《 英语 PK母语:此消彼长的“ 冤家 ”》 , 《现代教育报》 ,2006年 5月 22日。②后蕾:《 对当前“ 语言消费 ”现象的几点思考 》 , 《语言学研究》 ,2003年第 8期。③胡文仲: 《 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 》 ,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年第 4期。④⑤四川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国外语教育要事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年版,第 20页。⑥⑦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49—1997》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 1668页。⑧刘汝山、 刘金侠: 《 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 》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 6期。⑨陈章太: 《 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 》 , 《 中国教育报》 ,2006年 5月 8日。[金志茹: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西  河)——  国外理论动态 · 2008年第 12期  001

篇五:外语政策规划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外语战略规划*沈 骑 魏海苓提要:中国正从“本土型”大国向“国际型”强国战略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面对国家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外语研究学者应当思考中国外语战略规划这一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基于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理论,探讨外语战略规划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外语战略规划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提出中国外语战略规划的基本任务,希冀以此推动我国外语战略规划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外语战略规划;语言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内涵;基本任务Abstract:China is undergoing a strategic shift from a localized country to an international power,with building a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s one of the ideologies and strateg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response to this new historical positioning of the country,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ers should takestrategic planning for foreign languages into account.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language plann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attempts to explore the working definition and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foreignlanguages,analyze its role in promot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construct tentative commit-ments in the hope of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Key words:strategic planning for foreign languages;language planning;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oncept;commitment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12(2018)05-0011-081. 引言近十多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转型步伐加快,外语战略规划正成为中国外语界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入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第一,政策建言。李宇明(2006,2010)、戴炜栋(2010)、胡文仲(2011)、王克非(2011)、束定芳(2013)、仲伟合等(2016)都对国家外语规划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外语政策与规划的制定需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第二,问题聚焦。不少学者将国家外语能力作为外语战略规划的重大现实问题加以探讨。在理论层面,文秋芳等(2011)、李宇明(2017)、文秋芳(2017)均提出外语规划是国家外语能力提升的必要基础;在实践层面,沈骑(2015)、孙吉胜(2016)初步探讨了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与途径。第三,国际比较。蔡永良(2007)、王建勤(2010)、文秋芳(2011)、沈骑(2012)等对国别与国际区域组织的外语战略规· 1 1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5 2018 (General Serial No.188)*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批准号 15JZD048)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上海市“曙光学者”人才计划与同济大学 2018 年“一带一路”智库研究专项资助。文章部分内容收录于仲伟合主编的《外语教育与改革发展论集》。

 划和特点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评介,拓展了外语战略研究的国际视野。第四,外语调查。近五年来,不少学者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外语需求和外语教育状况调查,为外语规划提供较为详实、准确的数据和现状依据。比如,束定芳(2012)、戴曼纯(2016)、鲁子问和张荣干(2012)等调查探讨了我国不同地区样本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外语需求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上述研究表明,我国外语战略研究正从经验总结转向实证调查,从外语教育规划走向整体外语战略规划,从具体问题探求趋向宏观政策探索,体现出外语研究对接国家战略发展的新气象。然而,已有研究中外语战略主要限于外语教育发展、外语人才培养等教学实践层面,外语规划也仅限于语种规划、专业设置等具体问题,忽略了外语战略的宏观价值和顶层设计维度,窄化外语战略问题的研究视域,难以有效揭示外语战略规划的具体内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从“本土型”大国向“国际型”强国战略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并被写入联合国文件(阮宗泽 2018)。在中国新的历史定位中,外语战略规划应该如何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这是当前外语研究者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拟基于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理论,探讨外语战略规划的概念内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中国外语战略规划的基本任务,希冀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战略规划研究发展。2. 外语战略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外语战略规划是国家语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规划的一种基本类型,体现语言战略规划活动的显著特征。进入 21 世纪以来,语言战略规划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著名语言学家 Spolsky(2012:5)认为,语言战略指“语言政策或语言管理被赋予重要价值取向,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适的一系列可持续的规划方案和计划”。Spolsky 的定义整合了语言规划理论和战略规划概念,体现出语言战略规划的价值取向、适应性、可持续性等特征。但是,这一定义未能考虑战略的冲突性和潜在能力,问题指向不明。近年来中国学者的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探索(李宇明 2011;魏晖 2016;文秋芳 2016,2017)是对语言战略规划概念界定的重要贡献。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对国家语言资源的冲突性、语言资源建设和掌控能力的思考呈现出这类研究的战略特征,是对语言战略理论的有益补充。因此,结合国内外的理论观点,我们认为在语言战略的定义中增加“提升对语言资源的建设和掌控能力”这一表述更为合适。由此,作为从属于语言战略的下位规划,外语战略规划的概念内涵应当是:外语政策或外语管理被赋予重要价值取向,为提升国家外语资源的建设和掌控能力,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适的一系列可持续的规划方案和计划。外语战略规划与一般意义上的外语规划或外语教育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方面,外语战略规划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之一,含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外语战略规划的主体一般为世界大国或重要国际组织,规划主体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需要,对语言竞争、语言安全乃至语言冲突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例如,美国早在二战期间就启动了主导战后全球治理的外语战略规划。在冷战“铁幕”落下之后,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旋即启动《国防教育法》(1958),明确提出“语言发展”相关条款,要求本国学校教授更多“非通用外语”(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并深入研究一些主要“敌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在诸多举措之下,美国最终形成了外语语种齐全、以世界不同语言文化为主要切入· 2 1 ·外语界 2018 年第 5 期(总第 188 期)

 点、覆盖整个人文社科领域的全球知识体系,有力支撑了其国家战略演进。另一方面,外语战略规划将语言资源置于战略位置,以提升国家整体外语能力为核心,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特征。外语战略规划不局限于某个专门领域或区域,往往关涉全局,服务于规划主体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比如,随着英国“脱欧”(Brexit)步伐加快,英国政府亟待重塑一个“世界的英国”的国际形象,正着力于构建适应并促进其国际经贸合作的外语战略规划。事实上,英国各类外语战略规划研究工作早已启动。比如,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Council)、剑桥大学公共政策战略研究中心等机构认识到语言资源的重要性,提前启动了英国多种外语能力建设的相关调查和专题研究,为外语战略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准备。厘定外语战略规划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对于全面认识、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外语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作用。3. 新时代中国外语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2015 年在联合国成立 70 周年的系列峰会上,习近平同志(2017)正式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彰显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国际道义与现实担当,与语言规划的学科使命密切相关。语言规划学科发展至今已有 60 多年历史,其全部意义都在于解决和协调人类社会的语言沟通与交际问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之中,认同、共识与默契是人类共同行动的前提,语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语言规划是融合不同语言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实现“语言互通”,保护和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性工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外语战略规划的任务在于协调和解决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中的语言沟通与交际问题、不同文化共存与发展过程中的“语言互通”和“语言和谐”问题,促进和改善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国外语战略规划不仅是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推动这一重要中国主张落地生根的必要途径。澳大利亚学者 Lo Bianco 对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梳理出六种代表性语言规划类型,即语言地位规划(status planning)、语言本体规划(corpus planning)、语言习得(教育)规划(acquisition planning)、语言声望规划(prestige planning)、语言功能规划(usageplanning)和话语规划(discourse planning)(Lo Bianco 2010:63-64)。国外关于外语战略规划活动的讨论多以前三类为主,尤其是外语教育规划,后三类研究尚不多见。近年来,国内对外语规划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李宇明(2010)对外语规划的层次和功能作了系统界定和区分,提出外语功能规划、外语教育规划、外语领域规划、翻译规划和特殊外语规划等活动,拓展了外语规划的活动空间。鲁子问等(2012)提出外语规划主要涉及外语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两个基本类型,并提出外语的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安全规划与教育规划三个规划维度。我国学者对外语规划活动的思考研究既涉及外语地位、本体和教育规划领域,也关注外语功能规划、外语生活等多个方面,为全面探讨外语战略规划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由此,新时代中国外语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主要涵盖下述六个维度。3.1 外语地位战略规划语言地位规划的实质是对语言功能或用途的分配,对语言使用场域的规定。外语地位规划中的战略问题就是外语功能和用途选择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既包括外语功能的战略规划,也包括外语语种的战略规划。首先,外语功能的战略规划涉及外语在国家政治、经济、教育· 3 1 ·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5 2018 (General Serial No.188)

 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问题。迄今为止,中国外语教育一路高歌猛进,但是社会上关于外语地位和作用的争论未曾停息,甚至有人将国人汉语能力下降现象直接归咎于外语教育。这种论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除了“语言民族主义”思想作祟之外,也反映出我国一直没有明确规划外语的地位和用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学习与使用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开展新时代的外语功能规划已成当务之急。其次,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战略规划也不容忽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之下,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规划已经是全球所有非英语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得不面对的战略挑战。这不仅关系到英语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功能和地位问题,还关系到高校中外语和本国母语两者的地位问题,更关系到语言承载的知识和文化价值优劣问题(Shohamy 2013)。究其根本,高等教育中语言功能的选择不啻为一个知识和权力博弈的战略问题。最后,外语语种的战略规划更是各国外语战略规划的“重头戏”。美国早在冷战时期就开始以“(假想)敌对国”语言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开展战略规划,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关键语言”战略规划的语种规模、资金投入和相关语言区域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从未削减;近十年来美国教育部在美十多所著名高校资助成立了 16 所国家语言资源中心,分语种分领域进行师资、教材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对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刘美兰 2016)。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非通用语种建设开始加快步伐,外语类和综合性高校日益重视外语语种的战略规划问题,教育部高教司也已启动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开设第二外语课程与第三外语课程的试点工作,对接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多语种能力需求。外语地位战略规划主要是指规划主体出于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赋予某些(种)外语在特定时期或特定领域优先发展或战略发展的地位。在当前中国整体实力上升、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外语功能和语种的战略规划问题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尽早谋划布局。3.2 外语本体战略规划语言本体规划是指对语言本身的改造,如词典编纂、语法说明、借词规定、术语修订以及书写系统完善等。外语本体规划主要包括对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标准、规范和信息化规划,如外来术语和借词标准规范、计算机语言标准化,也包括双(多)语辞典、语法书等外语教学材料的编写。外语本体规划中的战略问题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等重要领域。例如,外语术语、借词标准规范历来都是技术传播的关键内容,事关语言主权。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外来科技名词层出不穷,术语统一和规范等充满语言竞争。非英语国家的科技研究人员面对新名词和新术语,时常需要作出直接采用英语...

篇六:外语政策规划

20 年 12 月 第 37 卷

 第 6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c. 2020Vol. 37

 No. 6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演进历程与未来规划 郭凤鸣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中国外语教育政策走过了曲折艰辛的历程,其间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既坚持爱国主义理念,坚守中国情怀,又具有国际视野。出于政治与外交的考量,经历了俄语“独秀”到英语“第一”;为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布局了多语种;为坚守中华文化,提出了“爱国主义”与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在分析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不足之后,文章就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教育规划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外语教育;语言政策与规划;演进历程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0)06-0081–07

  收稿日期:2020-05-25 作者简介:郭凤鸣(1971-),女,汉族,四川射洪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化、外语教育、语言政策与规划。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政策 70 年变迁研究(1949-2019)”(20YJAZH032)。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首设外文馆的 150 多年以来,中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走过了曲折艰辛的历程,谨慎考量了国家利益与话语表达。今天的中国正从“本土”走向“国际”,而“一带一路”倡议则使中国走向世界,也吸引了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国际角色的不断转换,总有相应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与之对接,把纷繁复杂的语言资源统一到捍卫国家安全的高度上。

 一、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内涵及功能 在强调民族凝聚力等软实力的时代,语言是解决文化争端的有效工具,是获取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语言及语言规划具有促进民族融合,实现身份认同的功能。

 语言政策与规划是一门新兴学科,始于 20 世纪60 年代,学术界认为豪根研究的挪威书写系统与规范标准国语使用是语言政策研究的开端。当时,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少数族裔语言等弱势群体语言的语言地位、语言多样性与国家统一的矛盾问题。随着世界地缘、政治和学术理论的演进,“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政府对语言立法的影响,库珀反对将语言规划简单理解为“规范和完善现有语言使用的活动”。他认为,语言规划是一项深深根植于社会现实的活动,语言规划不仅仅是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和词典编撰者等人的工作,也是政治家与立法者等人操纵语言运用的工具,他们试图通过语言规划以实现如民族融合与政治控制等非语言的目的。基于这些考虑,库珀提出,“语言规划是指有意影响他人在语言符号的习得、结构或功能分配方面的行为。”[1]45

 20 世纪 90 年代,希夫曼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语言政策是建立在语言文化基础上的。他认为语言政策具有文化性,语言政策真正的推动力不是法律或各种规定,而是语言文化的意识形态与民族认同。因此,他提出仅仅研究显性的或公开的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研究各种隐蔽的和事实上的政策,包括语言态度、语言立场与语言观念等语言意识 [2]13-14 。

 21 世纪,斯波尔斯基继续拓展对语言政策的研究,跳出了希夫曼的以某一理论结构(如语言文化)

  82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7 卷

  为框架的窠臼,提出语言政策是基于政治、人口、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复杂情景下制定和讨论的[3]ix 。语言的地位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与政治权力的更替、或意识形态的演变而变化。因此,语言政策中语言的选择不是“多选一”,而是与语言背后的驱动力紧密相关的约束行为。

 文化与语言相互影响,文化影响着语言政策与规划。亨廷顿认为,对冷战后的世界而言,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往往反映出世界权力的分配,而权力分配的变化又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4]7,51 。肖哈米则认为,在频繁移民和文化整合时代,语言政策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充当了组织、管理和操纵语言行为的主要工具[5]45 。

 综上所述,对语言政策与规划中考量语言使用者的身份认同,促进民族融合有极大启示,任何国家的语言政策与规划都与该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英国成立文化委员会以推动英语的海外推广,并用《国家语言战略》培养国民的世界竞争力。欧洲理事会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推动欧洲公民理念。“9·11”之后的美国在“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中确定“关键语言”战略,以提升国家的外语语言能力。因此,追溯中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演进历程,展望未来规划,目的是考察其中的国家利益与话语表达,以期确保中国外语教育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

 二、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演进的阶段及其特征 (一)改革开放前:从独尊俄语到英语“第一”,紧跟国际形势 “语言的传播与衰退与使用者的权力与运势具有因果联系”[6]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国际政治两大阵营中,仅有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情和支持中国,相同的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是中苏结盟的桥梁和纽带。“向苏联学习”的“一边倒”方针确定后,苏联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强大,使得以“俄语”为代表的软实力脱颖而出,国家相继出台《政务院关于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的决定》等文件或政策,以引导国民学习这种象征着社会主义政治取向与综合实力的语言,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俄语的高潮。其他语种,包括英语,一度未能占据外语政策与规划中的主要席位。甚至在 20 世纪 50 年代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中,高校英语专业从建国初的 50 所高校调整为 9 所,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增至 19 所。俄语,作为前苏联这个强大国家的官方语言,成为了中国外语界的一枝独秀。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紧张与恶化,“俄语热”逐渐降温直至式微,俄语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显示了语言与权力之间错综交织的复杂关系。

 亚非会议之后,中国国际交往对象渐趋多元,国际交往频率逐渐加快,国家急需利用这一机遇,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工作。为了追赶世界科技水平,我们需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外语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家及时调整了外语语种的布局,1964 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反思了外语政策与规划的不足,开始调整中高等学校开设外语的语种比例,确定了英语为第一外语。这是中国外语规划史上首次明确英语为“第一外语”的地位,至今,英语“第一”的独大地位仍未有其他外语语种能与其比肩。英语,这种曾经仅仅是英国的国家语言,但由于大英帝国的崛起与海外扩张和英语使用者不断被输出,英语这种语言被扩散至海外,加速了英语的海外传播。语言学家赖特认为,“一旦某种语言与物质利益挂钩、一旦某种语言充当了接触新科技的先决条件,一旦某种语言与有大批追随者的哲学、意识形态和信仰相连”[7]134 ,那么这种语言一定会得以快速传播。大英帝国终结后,国际综合实力渐趋衰败,但由于后来居上的美国,也同样使用英语,故而英语这种语言继续充当着世界通用语的角色,但凡有追求现代、繁荣与新科技的非英语国家,总会引导国民选择和学习英语这种关键语言,以追随其母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领先水平。

 但是,长时期内的英语独大对国内的语言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因为“全民学英语”使得另外一些外语语种在中国被边缘化,被排斥

  第 6 期

 郭凤鸣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演进历程与未来规划 83

  在科学传播、媒介传播和教育体系之外,将可能引发这些语言的使用域在中国萎缩,对国家利益的守护极为不利。

 (二)改革开放后:布局多语种,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 “战争危险仍然严重存在,我们必须加强国防,随时准备击退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略者”[8] 。“国防”是指国家的防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外来侵略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开展的建设、防御或斗争。鉴于要与国际多方面与全方位打交道,就得克服或纠正之前语种布局单一化与片面化的失误。

 1978年的外语教育座谈会是中国外语教育史的一个转折点。与会代表提出,帝国主义国家把教育作为扩充军事与经济实力,对外进行文化思想渗透的重要工具。他们的教育发展是同他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必须研究外国教育,是国际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决定的重要工作。座谈会提出并由国务院批准的《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首先阐明了加强外语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是“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迫切需要加强外语教育,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外语人才”[9]87-88 。这个目标,把外语教育与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相连,体现了外语教育的国家安全观。

 《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对外语语种布局和规划提出:“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9]89-90 。这极具战略眼光,对英语的语言地位进行了规划,也考虑布局其他通用与非通用语种,显示了一种高瞻远瞩的长远战略,且并未因中国与前苏联的紧张与非正常关系而冷落俄语。强调研究前苏联是国际斗争的需要,是确保和捍卫国家安全的斗争需要。《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布局多语种的决策恰好契合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国策,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布局和发展多语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短短 5 年内,全国开设的外语语种达到 34 个[9]92 ,而后期由于经济与政治等原因,一些非通用语种在中国的发展极为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况,这不利于国家应对国际事务或国际突发事件。

 在《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既提出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期望,又为外语教育的长远发展和规划指明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无疑是从外语政策与规划面向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考量的。如:“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10]2 ,是中国开展外语教育的目的。要在复杂的世界关系中占有稳当的一席之地,须具有世界眼光,培养世界格局,重视与国际接轨。在接轨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有文化差异敏感性和祖国意识,提升我们的鉴别能力,从而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和安全。

 为及时纠偏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多语种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状态,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专门提出“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建设国家多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促进制定外语语种学习和使用规划”,以“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11]19-20 。这是将制定应对国际事务或突发事件的语言政策提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疫情防控外语通》就是充分发挥语言社团作用和提供应急语言服务的典型案例。

 (三)21 世纪:明确外语教育的“爱国主义”与“课程思政”核心理念 在学习外国语言与外国文化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中华文化与异国文化的相遇与碰撞、较量与交融。为此,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坚守国家利益和确保国家安全势必就成为外语规划的核心理念。对外交往中,能自信地用外国语言阐述中国文化,掌握对自己文化的话语权和诠释权,是对中华文化安全与利益的坚守。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一些外语学习者盲目地接受和吸收西方强势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的其他思想与意识,认为西方的一切都优越于中华民族文化,逐渐显露出对中华民族文化

  84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7 卷

  的否定和不自信。因此,国家首先对办学方向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12]202 。我们只有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重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把包括外语院校(系)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院校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阵地,才能确保主权安全,才能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必须坚守的根本的教育命题。外语界《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此提出:“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宣传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13] 这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不仅强调了对世界知识和文化的批判精神,更突出了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难能可贵的。国际互动交往中,唯有沿袭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内外兼收的传统,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21 世纪,中国极具重要价值的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教育的“爱国主义”战略主题,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4] 。这个主题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了时代要求,更为这十年的教育指明了,坚持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公民意识的方向和路径。

 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进一步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面向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要求,旗帜鲜明地提出为适应时代发展语言文字工作必须有创新理念,“语言文字是国家的战略性文化资源……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是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的战略需要,是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迫切要求”[11]23 。这个新理念,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思想认识层面上的巨大进步,站在大国高度,适...

推荐访问: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 规划 政策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