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巴南区花溪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巴南区花溪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1-05 11: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2011年花溪河南湖出口断面、石龙桥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例,构建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花溪河水质,结果表明:南湖出口水质较好,总体水质达II类,2月份水质最好,为I类,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与溶解氧;中下游监测断面石龙桥评价结果均为V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总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花溪河;水质;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015-02

1引言

花溪河是长江干流在巴南区境内主要次级河流之一,源起巴南区南彭镇碑垭,天台山北麓,流经南湖、南彭镇、界石镇、南泉镇,在李家沱汇入长江。干流全长63.63km,流域面积268.46km2。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花溪河水质受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污染严重,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更严重地威胁了河流水质,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水质评价模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次级河流综合整治行动。为此,笔者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花溪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1],以期为治理花溪河流域水污染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4结语

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水质结果表明,2011年花溪河上游监测断面南湖出口水质较好,总体水质达Ⅱ类,2月份水质最好,为Ⅰ类,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与溶解氧。中下游监测断面石龙桥评价结果均为Ⅴ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总磷。引起河段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沿岸工业废水输入、城镇生活污水散排、农业面源污染。花溪河水质污染严重,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对污染物超标反应灵敏的特点,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水体的整体水质现状,可用于地表水水质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奇珍,何俊仕.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阿.人民黄河,2007,29(1):50~52.

[2]何锦峰,刘艳艳,舒兰,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整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90~193.

[3]宋丽艳,张志旭.松花江水质评价数学模型[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1):122~123.

[4]庄志伟,万荣荣,董雅文. 对近年太湖出湖河道断面的水质评价[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3):34~36.

[5]蔡展航,黎海珊.模糊数学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的应用实例[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2):54~63.

收稿日期:2012-11-20

作者简介:孙建亮(1973—),男,山东潍坊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研究。2012年12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2期

推荐访问:巴南区 河水 综合评价 模型 模糊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