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深化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从投入产出,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对建立科学有效的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目标管理与动态控制机制,提高运输生产的效率和资产经营效益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铁路运输 成本 目标管理 控制机制资产经营
中国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190-02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运输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铁路、航空、公路等运输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充分适应客货运输市场的变化,加快铁路发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运输市场的挑战。各铁路企业先后实施了以“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彤式的经营机制改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善与资产经营责任制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使铁路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企业制度运行,将存量资产最大限度盘活,加强成本管理措施,尽最大可能控制成本支出,是铁路局经营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可行性分析
资产经营是企业对各类资产进行运营管理、调整、变卖、出租,将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地盘活.使增量资产达到最优化配置,为企业谋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企业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铁路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是铁道部或铁路投资方作为国家或地方铁路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对铁路局、铁路企业实施的以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以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为目的的经营责任制度。
成本管理就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进行计划、核算、分析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加强成本管理是实现资产经营责任制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因而降低铁路运输生产成本就可增加铁路企业的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铁路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的目标。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成本管理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企业的成本合理与否,是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将在成本管理的使用中得到反馈,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盈亏。目前,各铁路局的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大类。其中非经营性资产占较大比重却不直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这部分资产应按有关政策从铁路运输企业中划出。在经营性资产中,固定资产占很大比重。导致资金周转不畅,而且在生产中浪费现象严重,因而有必要采取成本管理的方法,对有关运输生产成本中的可控部分进行控制和压缩,减少资金投入,加快资金周转,促进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运用科学、先进的方法在运输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对运输成本进行目标管理。并且实行动态监控和考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达到此目的,可以建立一套考核运输生产部门工作效率的量化指标体系,将成本控制和管理目标责任制纳入到日常的经营考核指标体系中。可以推动企业资产经营效益的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的形成。
二、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建立成本、效益考核及管理机制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后,每一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都体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明确的成本价值。这要求铁路运输企业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把成本物化于生产要素中,把机车、运用车看作实物成本。对铁路运输组织进行优化。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成本支出。在投入产出方面探索控制成本的方法。
1 投入产出理论探讨。对于运输生产部门来说。除了站场、线路和通信信号等固定设施外,机车、车辆等设备是完成运输生产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投入要素。在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机车、车辆投入多,使用效率低下,成本支出过多,浪费严重,这是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连年超额完成任务却效益不明显或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行资产经营的条件下,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能实现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铁路运输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完成由先干后算向先算后干转变,必须把运输效率与运输成本中相关部分联系起来,从控制可变成本出发,从提高机车、车辆效率去控制成本,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把运用车、机车可以看作实物化的成本,则围绕其所产生的利润和支出都看做为物化资本。
(1)运用成本控制方法提高运输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为了在投入产出方面考查实行成本管理给运输企业带来的效率提高和效益增长,应建立以考核机车、车辆的运用效率为目标的运输效率和效益指标考核体系,对运输生产全过程的运输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在资产经营条件下,考核的指标必须反映成本管理的成效,该指标体系应分为效率和效益两部分指标。
一是效率指标:反映机车、运用车运用效率的指标。它包括机车、车辆两部分指标。现在车指标包含:车均装车=装车数/现在车数;车均使用机车=使用机车台数/现在车等。机均指标包含:机均交出辆数=分界口交出辆数/使用机车台数;区段机车平均牵引辆数=区段机车牵引辆数/区段机车数等。
二是效益指标:反映单位运输投入所产生的运输最终产品或效益。车均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现在车;机均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使用机车台数;车均货运收入=货运收入/现在车数;车均清算收入=货运清算收入/现在车数。
运用以上考核指标体系,可对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可以利用前几年的统计数据。并考虑未来运输市场变化对下一年的各项指标做出预测.确定机车、运用车的投入水平,制定考核运输调度部门效率和企业效益的标准,从而实现成本管理。
(2)考核标准的确定。运用成本管理方法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效益,没有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考核标准就无法达到既定目的。因此.通过成本分析确定可变成本结构,通过压缩可变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制定各项考核指标标准,即以投入定产出。
运用作业成本法,先确定合理的指标标准,有利于在车、机等各生产环节控制成本投入,节约生产成本,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成本水平的科学预测是确定指标计划的重要依据。
以上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均为复合指标,由诸单指标构成。确定以上各指标的标准,要先确定其包含的各项单指标的标准。以某局的装车数为例,为确定一个合理的指标水平,应取最近3~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第一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取数据研究,绘制控制图,去除由于春运或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所引起的奇异数据,以1年的平均数代替;第二步.以经过处理的数据为计算依据,考虑未来运输市场的可能变化,运用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得到较合理的数据;第三步.以单指标的预测值合成复合指标的预测值,将该数据提交运输主管部门,确定为下一年成本考核标准。指标标准
确定的过程为:收集数据一数据分析一数据调整一进行预测一制定考核标准。
(3)影响因素分析。一是市场竞争的影响。随着运输市场的逐步完善,竞争逐渐激烈。铁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竞争中没有公路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方便、快捷。在远距离的客运及鲜活货物的运输中也没有空运的快捷。铁路运输的优势在于中远距离的客货运输及大宗的货物运输。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铁路运输既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又要提供范围更广、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保住现有的优势.同时拓展新的货源。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得如何,必然会在效益和效率的指标中显现出来。二是宏观调控的影响。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各铁路企业已经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但在某些方面和铁路干线运输上还要服从铁道部的统一调控,这会对原有运输计划产生冲击,影响各种效率和效益指标的完成。三是季节的影响。铁路运输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每年的春运、暑运时期,客货运输任务较重,尤其是出行人员的增加,越然要以加开客运列车,同时调整货运列车来解决:而其他时候运输任务又较轻,各运输企业的现在车保有量过多。通过大量排出空车来解决。这些情况都会对各项指标产生影响,对铁路运输经营的效益产生影响。
2 对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的作用。运用投入产出理论指导成本控制。可以保证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下。以较少投入.获取更大的利润.或在现有运输能力下完成更多的客货运输任务。一是有助于提高运输质量;二是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三是有助于增加货运周转量和货运收入。
三、措施及建议
1 在运输调度指挥部门建立和完善机车、车辆运用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机车、车辆运用效率和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投入要素的成本控制,使铁路运输成本由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控制转变,推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环节向现代管理迈进。在这种考核指标体系下,以实物成本为对象,把成本的管理、分析、考核等内容纳入到运输指挥的全过程中,在每一环节对成本进行动态控制,使运输生产围绕节约成本进行。
2 完善运输企业及管理部门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输生产成本效益考核办法是企业或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指挥部门在运输生产组织过程中对运输资源配置利用的好坏对运输成本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建立部门及人员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将控制成本的情况与调度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建立一种对应的奖优罚劣制度,完善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必将会对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效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责编:贾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