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资料
患者,女,47岁。于2006年7月及2007年1月先后2次出现右侧乳腺内肿块,手术切除后病例报告乳腺良性肿块。200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眶周肿块,伴疼痛及视力下降、视物重影,经抗炎治疗后无效。2008年1月8日症状加重,就诊于某院,行右眼眶内复杂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眶内增生的纤维组织中见散在异型细胞,CK表达提示上皮性,支持转移癌,考虑胃内肿瘤。2008年1月28日胃镜下活检确诊为胃体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样细胞。同时双侧乳腺内肿块渐增大。2008年2月4日行乳腺内肿块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见散在印戒细胞,符合胃癌转移。2008年4月4日起就诊,行L-OHP 150mg第1天,CF 200mg第1~5天,5-Fu 0.625第1~5天,方案化疗6周期,末次化疗日期为2008年9月25日。期间2008年5月27日因腰腿痛X线片提示T11~L5及骶椎、右髂骨转移,配合局部钴60外照射DT 40Gy,2008年8月20日因剑突下肿块疼痛并压迫进食受限,给予肿块钴60外照射DT 35Gy,症状缓解,疗效评价达PR。患者生活可自理,无身体胀痛等不适,但双眼视力仍未恢复正常。2009年1月15日再次以前方案巩固化疗1周期,之后未再就诊,病程中配合支持、扶正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随访,2010年6月去逝,生存期30个月。
讨 论
晚期胃癌存活率低,胃印戒细胞癌(黏液癌)属于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胃癌发病率的9.9%,属于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肿瘤。而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患者致死的首要原因,胃癌亦是如此。胃癌转移途径有种植转移(尸检率28.6%)、淋巴转移(占胃癌转移20%)、直接转移、血行转移。考虑该患者为血行途径的转移。现代医学除了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法外,尚无控制肿瘤转移的特有手段。在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实施放化疗,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延缓和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