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济增长与教育财政支出区域性差异分析

经济增长与教育财政支出区域性差异分析

时间:2022-11-09 16:1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提要]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向来是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门问题。本文基于var模型,进行平稳型检验、残差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地区差异,并提出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支持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教育;var模型;地区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10日

一、教育对经济增长效应作用机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平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在2003~2007年甚至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其背后原因是投入要素增长带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但随着资源进一步集约,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资本通过扩大再生产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劳动的投入量也带来经济的增长,同时人力资本通过优化制度,改进技术,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而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影响三个要素:一是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优化制度,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二是教育通过提高人的认知水平,带动投资。很多农村人口在城市求学有了学历后留在城市促进了城镇化水平,同时投资会随着人的认知的提高进入新兴技术行业拉动经济增长。三是教育通过把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资源集约型行业,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改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经济增长。教育存在经济效益,早在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便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用量化的方法分析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接着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在1962年《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文章中指出教育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测度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引入教育投入量,即Y=AK?琢L?茁E?酌,来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各地区出现了高校扩招、高校扩建、受教育人数激增、教育财政投资上升等现象。这些现象都表明经济增长和教育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在全国经济增长与教育财政性支出上升的现象掩盖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相适应,各地区经济出现了发展不均衡,伴随着出现了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国家先后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本文基于各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和地区经济增长研究分析东、中、西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

Sims(1980)提出 “向量自回归”模型。该模型研究方法是将多个变量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预测,使得预测相互自洽。该则var(p)模型形式为:

三、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数据时间跨度从1998~2017年。鉴于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数据分析(不含港澳台),其中经济总量以中国31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GDP)和教育财政支出(EDU)为指标。各年地区生产总值和教育财政投入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对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并不会改变数据原来的协整关系,并且可以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原来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因此对地区生产总值和教育财政支出总额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_gdp、ln_edu,按照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部分别进行分析。

(二)平穩性检验。时间序列会存在不平稳性,所以首先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对数化后的变量存在时间趋势,东中西三个地区实际GDP对数和EDU对数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时间有线性增长趋势,可能为单位根过程。

本文使用ADF检验法对变量ln_gdp和ln_edu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1~表3中经济增长和教育财政支出变量的对数可以看出,代表经济增长和教育支出的变量ln_gdp与ln_edu存在单位根,检验不稳定,表明这三个地区在5%显著性水平下两个时间序列均是非平稳的。进一步对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表1、表2、表3)

由西部地区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得知:△ln_gdp的ADF统计量-6.075<-3.000,△ln_edu的ADF统计量-4.506<-3.000,一阶差分ADF统计量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临界值,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在5%显著性水平下一阶差分为平稳时间序列。

由中部地区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得知:△ln_gdp的ADF统计量-5.113<-3.000,△ln_edu的ADF统计量-4.357<-3.000,一阶差分ADF统计量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临界值,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在5%显著性水平下一阶差分为平稳时间序列。

由东部地区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得知:△ln_gdp的ADF统计量-5.006<-3.000,△ln_edu的ADF统计量-5.035<-3.000,一阶差分ADF统计量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临界值,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在5%显著性水平下一阶差分为平稳时间序列。

(三)残差检验。首先得到三个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的VAR模型,参数估计如下:

1、西部地区

△ln_gdp=0.192△ln_gdp(-1)+0.158△ln_gdp (-2)+0.154△ln_edu(-1)-0.067△ln_edu(-2)+0.766

△ln_edu=0.104△ln_gdp(-1)+0.346△ln_gdp (-2)+0.526△ln_edu(-1)-0.391△ln_edu(-2)+0.984

2、中部地区

△ln_gdp=0.535△ln_gdp(-1)+0.993△ln_gdp (-2)-0.207△ln_edu(-1)-0.392△ln_edu(-2)+0.562

△ln_edu=1.227△ln_gdp(-1)-0.268△ln_gdp (-2)+0.174△ln_edu(-1)-0.406△ln_edu(-2)+0.635

3、东部地区

△ln_gdp=0.625△ln_gdp(-1)+0.224△ln_gdp (-2)-0.438△ln_edu(-1)-0.158△ln_edu(-2)+0.517

△ln_edu=1.048△ln_gdp(-1)+0.591△ln_gdp (-2)-0.404△ln_edu(-1)-0.378△ln_edu(-2)+0.241

估计结果表明三个地区所建立的方程拟合程度都较高。从拟合结果来看,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三个地区VAR系统性进行检验,检验发现东中西地区AR根都在单位元的内部,因此本文中所建立的VAR系统是平稳的。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1969年提出经济学中常常需要确定所研究变量的因果关系,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则可以通过格兰杰原因对格兰杰结果进行经济预测。通过检验发现,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投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是教育财政支出的Granger原因,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教育财政投入存在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是教育财政支出的Granger原因,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地区财政支出存在影响。

(五)脉冲响应分析。由以上Granger因果分析我们得到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机制,为进一步分析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脉冲响函数图,用图形直观的反映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下所示的脉冲响应图反映了对内生变量的一个冲击后所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反应程度。

如图1,横轴是滞后阶数的步长,纵轴是响应程度。阴影部分为置信区间。从图1来看,西部地区当教育财政投入有一个单位正向的冲击,也即为增加一单位的标准差,经济增长是正向反应,表明教育财政投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提升,但是这种正向的冲击在第二期到第三期在缓慢下降,随着时间推移,最终经济增长在第四期趋向于零,此后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同时,当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一个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时,教育财政投入一直下降到第四期,从第四期开始接近于零,此后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图1)

图2,中部地区当教育财政投入增加一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时,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微小的波动,在第四期后长期处于平稳状态。同时,当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一个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时,教育财政支出在第一期先上升,达到最大值,随后在第二期到第三期逐渐下降,到第三期后有微小的波动,但始終趋近于零,处于平稳状态。(图2)

图3,东部地区当教育财政投入增加一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时,经济增长出现了负向反应,呈现有下降趋势并达到最小值,到第二期出现上升趋势,到第四期由负向反应变为正向反应,此后处于平稳状态。同时,当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一个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时,教育财政支出在第一期先上升,第一期到第二期出现微小的下降,第二期逐渐下降,到第四期趋近于零,此后处于平稳状态。(图3)

四、政策建议

从实证分析结果看,东中西三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财政支出也不平衡,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东中西三个地区表现不同。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东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教育财政支出的正向影响逐步递减,表明通过经济增长方式拉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模式逐渐失去动力。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教育财政支出先是促进作用,之后促进作用放缓,但是相比较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教育水平的提高持续的时间更长,表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可能得益于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教育模式的创新等。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认识到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尽相同,西部地区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财政支出相对中部和东部地区低,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财政支出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可以考虑加大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力度,以此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二)政府应该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改善制度政策,考虑地区差异性。针对西部地区人口大量流向东中部地区的现象,应在加大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和落户安家优待政策,留住人才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范先佐.20世纪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3]熊春文.教育经济功能的一个制度经济学解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4]岳昌君.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3(1).

[5]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9).

[6]程兰芳,王园园.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7]艾丽,石刚.地区间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10(3).

[8]王征宇,姜玲,梁涵.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J].教育研究,2011(10).

[9]陈纪平.过度教育与教育的非经济功能[J].教育与经济,2012(3).

[10]黄燕萍,刘榆,吴一群,李文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J].经济研究,2013(4).

[11]孙玉环,季晓旭.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J].地理研究,2014(6).

[12]聂娟,辛士波.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差异化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8(11).

推荐访问:区域性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差异 分析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