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养猪场无疫病发生,健康养猪,需要控制好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猪病,做好猪场消毒、管理、接种疫苗、完善饲养管理制度,以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工作人员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可以促进猪业的快速发展避免疫病发生。
关键词:常规猪病;控制;预防;消毒;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094-01
1常见主要猪病
猪气喘病的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该病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要求,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寒冷、潮湿、饲养管理不当等均可诱发该病或加重病情。病猪康复后带菌可长达1年左右。
猪链球菌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急性型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等。该病人畜共患,仅猪有易感性,无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以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的危害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母猪抗体状况和流行强度有关,一般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虽然各年龄段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敏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近年来许多地区每年仍有此病发生,影响了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和群众增收。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無季节性。传播缓慢,散发。该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出栏期延长。
2预防措施
2.1加强消毒与管理工作
首先应在进入养殖场之前做好消毒工作,在门口设置专门的消毒设施,所有进入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消毒后才可入场,且车辆也应及时消毒,在喷雾之后才可进场。其次是做好场区消毒工作,生产区与非生产区是养殖场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非生产区主要包括养殖以及管理人员的生活与办公区域;生产区则是养殖生产区域,在进场之前,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消毒,并统一换上专门的服装。同时,消毒还应实行单一流向的方法,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消毒[1]。再次是工作人员与工作用具做好消毒工作,猪群将会直接接触工作人员与生产用具,为此,在进入猪场之前,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洗手程序,且生产用具也应做好分类工作,用完后应立即消毒。最后是做好猪舍以及带猪消毒工作,猪场应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并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清理下水道等区域。
2.2做好接种疫苗工作
一方面,应在猪场内建立科学完善的免疫制度,以充分预防与控制病源,且在免疫接种之前还应充分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同时,还应观察猪群接种后的免疫反应,根据其体内的抗体水平,进行适量接种。另一方面,应选择质量上乘的疫苗,疫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免疫效果,为此,养猪场应该选择正规厂家且在有效期内的疫苗[2]。在接种之前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做到无菌操作。除此之外,接种人员与接种器械还应做好消毒工作,并利用合适的方法保存疫苗,以免混入其他细菌。
2.3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
首先应合理选择猪种,且新猪场还应制定严格的免疫制度,为了充分提升猪群的免疫力,猪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制度。当供给不足时,也应尽量在非疫区选择猪群,且在当地部门检验合格之后才可进场。同时,进场后也不可立即与其他猪群混合,应在饲养2个月后,并认定健康才可进行混合喂养。其次应进行分群饲养,并保持饲养环境的舒适性,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猪场应根据猪种的不同为猪群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以充分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为了提升猪群的免疫力,饲养人员还应每天按需分配食物,确保猪群的营养均衡,以减少猪群的营养不良问题[3]。最后还应加强母猪与仔猪的管理力度,养殖场发展的基础便是仔猪,但仔猪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猪的哺育,为此,养殖人员应为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且为猪舍提供适宜的生存温度,这样才可以降低仔猪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 秦毅斌,何颖,卢冰霞,等.近年广西主要猪病的流行概况及防控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13(06):370-371.
[2] 姚菊霞,朱瑗,刘芳,等.农甘肃通渭县三种重大猪病免疫效果评价与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6(04):9-10.
[3] 张冬冬,张海燕,徐迪,等.皖南地区常见猪病的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