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步伐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步伐

时间:2022-11-11 20: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的阐述,说明了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如何提高农机化水平一点思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

一、概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六亿农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中央先后制定许多政策措施。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中央下发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56个,其中包括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4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其中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份“一号文件”犹如春风春雨,进一步催发了农村大地的勃勃生机,将会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二、现代农业简述

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现代农业一改传统农业的基本面貌,具有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可以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缺的部分。现代农业可划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的供销环节,即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产前环节主要是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包括农机、农药、农膜、化肥、柴油、种子、饲料等投入物资的供应;产中环节包括种植业从种到收,畜牧业从育肥到出栏,林业从栽培到采伐,渔业从放养到捕捞等;农业产后环节包括农产品的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和销售。我国原科技处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内涵划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进出口贸易技术等。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突破了原有农业的内涵和领域,农业机械的运用贯穿于每个环节。因此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应新型农业现代化。

三、农业机械化简述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的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 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化是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划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他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20世纪以来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基于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的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客观的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农业收入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和贫富状况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农民使用它的具体体现。

四、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农业的关系

我县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支撑和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就必须了解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关系,分析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逐步发展我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增加我县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转折期。全国税收收入超过2万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我国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增加。“四减免、四补贴”,使广大农户切实得到实惠,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购置农机具施行30%补贴,并以推进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化为重点,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加大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应用力度。对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0年末统计,全国农机总动力9.2亿千瓦,农业机械原值6450亿元,大中型拖拉机384万台、小型拖拉机1780万台。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270多万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业机械 化投入不足,农机品种质量、农机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人口过多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没有改变,农业机械化落后以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障碍。二是农业机械 化水平很低,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及日益 增强的经济实力很不相适应,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农业机械 化水平不适应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四是农艺与农机不配套。

六、快速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建议

1.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即农机综合作业服务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体系。其在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合理高效利用农机资源,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科技进步和致富带动作用。其包括农机作业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配套服务组织。

(1)扶持、推动农机作业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农机作业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 的作用。

1)保障土地良性可持续发展,增加粮食产量。

先进、规模化的农机装备,标准化、高水平的农机作业,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深松、土地治理改造等一系列先进农机新技术,使土地抗旱排涝、保土保水、培肥地力、节本增效。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进行标准化作业,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 20%,大豆、玉米增产幅度达到15~20%,亩增收120~160元,亩节本70~90元。

2)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

建立农机作业合作社,改革了农民分散经营的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和连片种植,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加快了农业规模经营的步伐。促进了农机共同利用,有效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路子,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3)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宽甸县农机化现状

2010年末统计,我县农机总动力46.13万千瓦,拖拉机5856台,配套农机具1.15万台套,农业机械总量3.9万台套,农机总值2.7亿元。农机大户28户,农机合作社5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6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8%。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县农机化水平将逐年快速提高。

据调研统计,目前我县农村80、90后青年农民仅有不足30%从事农业生产(农田耕作),大多数不安于农村生活方式进城打工或从事个体经营,种地的中老年人居多。一家几亩地已不能满足小康生活的需求,未来的农村预计将出现各家各户无人耕作(大田)的现象。这也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未来的地谁来种,这势必产生大量的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组织(合作社)来承包作业。这些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想要完成 大面积土地的耕种和农业综合作业,获取更高的利润,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较高的农机化程度做保障。扶持、推动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建立与发展,农机装备将迅速增加,农机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高度发展,将更加节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发展多种农业产业,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步伐。

因此,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宣传、培训,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速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从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适应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

(2)健全农机配套服务组织

1)丰富规范农机市场——农机配件油料供应网点、农机维修网点。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协调服务、规范管理,对从业人员全面进行专业培训。要实现网点数量合适、服务周到、品种齐全、质量保证、技术精湛、诚信经营的农机配套服务格局与氛围。农机管理部门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做好服务,搭好桥梁和平台,促使网点经营者与营机户实现双赢。

2)建立多支流动农机维修服务队。——农机“110”,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3)建立农机作业加油“绿色通道”,以保障农机作业季用油安全。

4)出台农机作业用油补贴政策,刺激农机市场发展和同时也强化农机管理合优势。

2.强化政府干预、技术引导、宣传培训,快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改变传统农艺中落后、不规范、不适应农机化作业的耕作方式,逐步清出农机作业障碍。同时减少农机生产、经营、应用复杂化,增强统一 度,将非常有助于农机设计、生产、使用、配件供应、维修保养等各环节的顺利实施和规范管理。同时也减轻企业生产难度、降低产品成本。

3.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各项农业扶持政策,专款专用,保证专项扶持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通过农业产业化的专项扶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形成广大产业户和产业组织对农机化的需求性,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性;通过对阳光工程、普惠制等培训措施,增加农机宣传、培训途径,营造农机化社会氛围,引导、改善农民生产理念,提高农民农机化素质,提升农民对农机化的理解、接受性;通过农机补贴、农机专项的示范推广,促进、增强了农民应用农机化的积极性。

4.强化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培训、安全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努力实现农机化良性发展。农机推广部门要认真调研,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农机学校要开展多方式、多手段培训,扎实提高农机手的专业素质;安全监理部门要严格农机牌证管理,全方位、不漏“死”角地进行安全检查,要下到村、走到户,杜绝无牌、无证农机,纠正违章操作,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农机管理氛围;农机质量监督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严格管理农机产品质量和农机作业标准,多走访农机市场、农机户进行调研,多与农机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沟通、交流、提建议、当参谋,为农机户反映情况。尤其安全性要求强的农机要重点监督,力争改变“国产农机质量差”的现象,通过全方位、高水平的综合管理,实现农机手专业素质提高,农机故障率减少、安全性加强,综合作业能力增加,使用率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健康提升。

七、结论

综上所述,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普及,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机工作者(生产企业)的努力工作:研究、生产、示范、宣传、推广、培训、管理;离不开繁荣的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市场需求。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将高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 步伐 农业机械化 加快 水平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