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是重要诱因
《韩非子》说“三人成虎”,比喻的是谣言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在省会郑州最近的食盐抢购风潮中,“跟风”买盐者为数众多。
家住郑州市盐业公司桐柏路盐业批发部附近的张先生,早上和老伴出来晨练时,发现不少人在排队买盐,于是二话不说就加入了“长龙”。“听人家说食盐要涨价,就先买几袋备着”。
抢购食盐的风潮,在2003年“非典”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次。当时,不仅是盐,板蓝根、白醋都遭到抢购。“非典”消息一传开,大家就开始抢购具有消炎和预防作用的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食盐、醋等,以致这些商品价格疯涨。
都是哪些人在抢购食盐?记者调查发现,买盐的人以家庭主妇、小型餐饮店居多,普通家庭的购盐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说法”抢购凸显社会心理危机
市民抢购食盐的诱因是日本核电站爆炸,一部分市民认为中国的食盐生产未来可能受核辐射污染,所以开始大量抢购食盐。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市民认为中国的食盐加了碘,可以防辐射。
对此,河南省盐业管理局运销处副处长郭静介绍,加碘盐中添加的是易溶解的碘酸钾,对防核辐射作用不大。
河南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放射性分析室主任连福龙介绍,碘确实可以防辐射,但是市民靠吃加碘盐达到防辐射的做法不可取。“每公斤食盐中的碘含量仅有20~40毫克,吃这个来防辐射几乎是没有作用的。”
连福龙介绍,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朝太平洋中心扩散,从目前情况来看,不会对中国造成影响。“我们与日本之间还隔着朝鲜半岛和日本海,距离很远,大家不必担心。”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时刻对郑州市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目前一切正常。
每次有点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总会造成很多人的心理恐慌,这次的抢盐风潮也不例外。人们心理现在为什么这么脆弱?
河南省心理研究所所长王春龙认为,抢盐、抢醋、抢板蓝根等抢购现象的发生,跟人们产生的社会心理危机有关。这种心理危机也属于正常范畴,当危急事件突发时,人们在固有心理保护机制作用下,产生紧张情绪,导致跟风、从众行为的发生。“需要有一种东西保证自己的安全感。”王春龙说,盐,在日本强震等一系列灾难突发的情况下,就是安全感存在标志之一。不断发生的灾难,导致市民心理处于比较脆弱的时期,盐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大家在盲目从众心理的促使下,导致群体性抢购风潮,可以一定程度上释放心中的这种危机感。“跟梦游一样,是迷迷糊糊的,谁喊一声‘需要买盐’,就拥上去了。”王春龙比喻道。
如何识破不良传言呢?王春龙介绍说,市民自身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此外,政府、专家、媒体需要及时出来引导。
“建议”应对危机
政府应加强引导
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李贵成认为,食盐的抢购风潮,主要是由于普通市民不了解信息引发的连锁恐慌。
对于一些科学知识,老百姓并不是很了解,只能从别人口中得知并传播。由于不了解,对于未知事物,他们就会产生恐慌心理,才产生了这种抢购风潮。
面对这种问题,政府应该马上站出来,通过各种渠道,让老百姓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可以通过群发短信澄清事实,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说明事实,发布权威消息,及时消除误会。老百姓弄明白了,恐慌心理就能消除,抢购风潮自然也就消退。
每当发生寒流、高温等异常天气或部分区域停水、停电时,相关部门都要发送短信予以说明。像食盐抢购这样的公共突发事件,更应该及时公告说明。
为了加大信息的影响面,甚至可以考虑在电视中滚动说明,或在商场、广场、电梯的LED电视进行公告。
李贵成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民众科学知识的普及,这样也可以避免灾难来临时民众的恐慌心理。
当然,对于这种不良传言,市民自身也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在排队抢购之前,至少也得向相关部门打电话求证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