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叩开宇宙之门以来,外层空间迅速显露出与国家安全的紧密关系,成为继陆地、海洋和天空之后的第四战场。在未来战争中,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了太空优势,那么,它就可以对地球表面的任意目标实施不间断的侦察监视,战场情报实时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航天器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随时出现在目标上空,战场机动能力大幅跃升;航天平台可以使用定向能武器毁伤目标,精确打击能力空前提高;外层空间无遮无拦,作战平台可大幅减少燃料损耗,最大限度地提升作战效率……
正因为看到了如此巨大的诱惑,一些人不断宣扬:哪个国家如果不能拥有太空司令部及其指挥下的“天军”,就没资格打未来战争。为确保对太空这一“第四战场”的掌控,各国纷纷组建太空司令部并成立专门编制的武装力量。
美、俄最早建“天军”
美国最早将目光投向地球以外,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作战,美军加紧打造“天军”。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军就组建了由100多名宇航员和7 0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航天师,负责航天器的发射和控制。此后,又成立了第76太空管制中队和第527“侵略者”中队,分别担负太空防御和进攻任务。
美军太空部队司令由宇航员出身的四星上将凯文·奇尔顿担任,司令部设在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直接隶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辖空军航天司令部、海军航天司令部和陆军航天司令部,下属作战中心有空军航天作战支援中心、海军航天作战支援中心、航天防御作战中心和联合航天作战中心等。
俄罗斯虽然国力比不上前苏联,但也毫不含糊。早在1993年,俄军就着手筹建太空作战、预警和侦察系统,并于1997年合并完成了火箭部队、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防御部队建设,到2001年正式创建了“天军”。
俄罗斯“天军”归总参谋部和国防部联合管理,编制9万人,包括军事航天部队和空间导弹防御部队两部分。其编制有1个导弹航天防御集团军,下辖1个导弹袭击预警师、1个反导防御师(包括8个反导发射阵地)、1个太空监控师、1个航天设备试验和指挥总中心,另有一些特种测量设备。仅就反卫星技术而言,俄航天部队现已达到实战水平。
后起之秀各打如意算盘
面对美俄两强争相发展“天军”的态势,其他二线国家备感压力,自然也要有所动作。
印度国防部正积极筹建太空司令部,开发中远程弹道导弹、军用航天器、天基激光武器等,并设想将空军转型为“空天军”,或称“航空航天部队”。印军未来的太空司令部将仿效美国模式,能在卫星、空中预警系统和航天器间协同,把航天和航空统管起来,实行统一指挥。在这个司令部的参与下,印度现已开始实施探月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
受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在军队组织结构上难有突破性的动作,因此采用“寓军于民”的策略,以科研名义开发尖端航天技术。日本的深空探测也马不停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经历了长达7年的太空航行后顺利返回地球,显示了日本在航天器测控方面的强大实力。
韩国同样在积极推进成立直属空军的太空司令部,并计划在2015年前组建空间作战团,负责对本国军用卫星进行管理,并建立弹道导弹预警系统。2025年该司令部完全建成后,将作为空间作战基础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起航天指挥控制重任。
未来是一支合成型部队
按照军事学家的设想,未来的“天军”是一支合成型部队,大体包括地基支援、航天器部队、自动化指挥和控制单位等。太空作战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信息战、卫星战、电子战、反导战和计算机战等,体现了技术复杂、兵种协同性高的特点。
( 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