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变配电间进行室内通风设计,在每个项目设计中都会遇到。当前主要采用“换气次数法”和“热平衡法”计算所需通风量。本文分析了这两种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了这两种计算方法还需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较合理计算变配电间通风量的方法。
关键词:变配电用房;通风量;计算
变配电间的通风设计的问题,也是每个工程中常见的设计问题,对保障变配电间安全运行有积极的作用。从变压器制造厂规定可见,变压器正常使用时,应控制周围空气温度低于40℃,所以设计变配电间环境温度时,一般以40℃以下合适环境温度,若环境温度最大值超过此限度时,变压器的效率会随之下降,这样不利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变电站变压器现阶段存在的故障问题,主要是通风换热效果没有达标,导致室内环境温度超过标准值所引起的。以下笔者对目前的通风设计,结合理论计算对现状进行分析,给出了变配电间通风量的计算方法的探讨。
1 计算变配电间通风量现行方法
1.1 现行热平衡方法
热平衡法所需通风量按照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公式1 :
1.2 计算换气次数方法
有部分设计者,计算变配电房的通风量使用换气次数法,主要是由于设计时,没有变配电间内设备相关资料,简单的将通风换气次数设为5~8次/h,并以此作为变配电间通风标准,而有些设计人员认为,将变配电用房的通风换气次都设为20~25次/h,可保证通风换热效果。
2 变配电间通风计算现行方法的缺陷
现举例说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不足。某居民小区新建的地下变配电间,其建筑面积为155m2,层高为5m,其内部还配备了8台中置式高压柜,另配备了15台低压开关柜,以及配备了2台变压器。
2.1 依照换气次数法计算通风量
若换气次数为5~8或20~25;则消除室内余热所需的通风量则为3875~6200m3 /h,或15500~19375m3 /h
2.2依照热平衡法计算通风量
变压器发热量和开关柜发热量,以及高压柜发热量,共同组成了变配电间总发热量为40kW,若采用平衡法公式来计算通风量,规定以低于40℃为变配电间的排风温度,取最大值40℃来设计室内排风温度tp;并取标准状态下的密度(1.2 kg/m3)为室外空气密度ρw;取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为送风温度ts,(以广州地区为例,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可知其送风温度ts为31.8℃。
2.3 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
1) 换气次数法存在的不足
①若取较小换气次数,与排除地下室变配电间发热量的需要不配套,室内温度不能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②若取较大换气次数,增大了通风系统占用空间,会造成初投资和百叶面积,以及风井面积不断增大,不但安装困难,从经济上也造成了较大浪费;
③由于我国各地气象条件有较大差距,该换气次数法计算公式,还不适应地区变化差异;
④变配电间内布局各异,依据换气次数法计算通风量,使得变配电间的通风量数据体现不出科学性,出现在实际在资料不足情况下,只有依靠估算通风量。
2)热平衡法存在的不足
①合理控制室内设备周围的温度,以不超过40℃为标准,同时取40℃作为室内设备工作区所需合理温度tn。变配电间内若有强热源,空气温度则存在沿高度上升的梯度。由于未定排风口标高,公式1中直接取40℃为设计室内排风温度,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计算排风温度tp就需按公式2计算:
公式2: tp = tn +α(H-2)
式中 H —上部排风口中心与地面之间的高度,m;
tn —室内工作区所需温度,℃;
α —温度梯度值,℃/m,通常情况下温度梯度值不易确定。
②变配电用房进风有效系数,实际上也和通风量相互关联,公式1未对进风有效系数有所体现。
③实际通风时,通风换热效果会被客观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气流组织,以及变配电间室内设备如何分布的,变配电间室内几何尺寸是多少有关,未发生充分热交换的部分新风也可能会排出室外等。计算风量时应用传统热平衡法,实际上简化了通风换热计算模型,对客观因素考虑不足。以上陈述可见,应用热平衡方法和换气次数方法,计算需要多少通风量,才能消除室内余热均存在诸多不足,笔者将另一种计算方式,提供给同行们交流,指正。
3 合理计算变配电间通风量的方法
公式(1)热平衡方程是以整个房间为对象,而在整个变配电间内,所分布的温度和气流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变配电间上部排风口,不易确定其排风温度tp。从实际工程计算方面考虑,可直接应用热平衡来列方程来计算所需通风量,这样可得出消除室内工作区余热所需通风量计算公式为
公式3
L=■
式中 tw—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即送风温度ts),℃;
m —有效热量系数(或散热量有效系数);
β —进风有效系数。
公式3比公式1对于配电间通风量的计算能更准确。下文主要来讨论公式3中确定各值的方式。计算夏季通风室外温度tw时,可查阅【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录A。而室外空气是否直接进入室内工作区是进风有效系数主要考虑的。若进风口高度不超过2m时,取β=1;若进风口高度超过了2m,取β<1,这是考虑进风气流被加热情况发生在进入工作区前,可查阅【工业通风】[1]来确定进风有效系数,其中直接散入工作区的就是热量有效余热量mQ。其关键则是确定变配电用房m值,热源集中程度和热源布置决定了m值大小,同时也和建筑物某些几何因素有关。合理确定m值的合理,决定了变配电用房通风量计算使用价值。通常m值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公式4 m=m1m2m3
式中 m1—所确定系数依据热源占地面积和地板面积的比值
m2 —所确定系数依据热源高度
m3 —所确定系数依据热源辐射散热量和总散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量系数m值以实测数据采用,若无实测数据,计算变配电室的m值可应用公式4。公式4中m1、m2、m3的取值可查询相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下面根据公式(3)来计算一下上述实例中的变配电间所需的通风量,若进风高度H=3.5m,进风有效系数β为0.7,有效热量系数为0.749,所需通风量 L=13382m3/h;若进风高度发生降低为H=2.5m,进风有效系数β为0.93,即便有效热量系数仍为0.749,所需通风量也降为 L=10072m3/h;若进风高度降低为H≤2m,其进风有效系数β为1,有效热量系数仍为0.749,所需通风量降为 L=19367m3/h;若进风高度H=1m,进风有效系数β为0.595,有效热量系数为0.595,所需通风量则降为 L=7441m3/h。
4 结论
应用换气次数法、以及热平衡法,计算变配电间所需通风量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举例说明,本文所举计算方法优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在确保变压器正常工作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计算变配电间所需通风量,还需要认真确认变配电间布局和设备资料,同时还需考虑进风有效系数β对其的影响,来合理组织变配电房中的气流,使之达到较佳的通风效果。
参考文献
[1]龙传民. 工业厂房内变配电室通风设计[J]. 山西建筑,2014,18:140-141.
[2]付祥钊,檀姊静. 热压自然通风网络模型及通风量计算方法[J]. 煤气与热力,2012,1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