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医”制度解决农村缺医问题
4月22日,“乡镇医生执业资格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有关专家和学者就乡镇医生执业资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今年“两会”上,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副所长刘宏兆提出“乡医”制度设想:即在现行国家医师制度框架内,实行乡(镇)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使取得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诊所、村卫生室等机构执业。
与会专家对该设想表示一致认可,同时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实际培养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调整乡镇医生准入制度,努力促进医疗重心有效下移,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卫生室的行业人才建设;通过政策性规定,尽快制定并推行“乡医”制度,使获得执业资格的“乡医”只能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这样一来,既为农村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医学院校大
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新华网》
浙江: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政府决定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
浙江省政府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费用变化,提高
对医疗费用的监管能力。
((新华网》
太原:双管齐下建设乡镇卫生院
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太原市卫生局出台一系列整改措施,扩建乡镇卫生院,并加派巡回医疗队技术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方面,太原市卫生局将对1O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力争建设成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并为3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解决农民就近就医问题。目前,已有50名热爱农村卫生工作,熟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乡村医生到市直8所医院免费临床进修,由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具体指导。
今后,太原市6支巡回医疗队每月下乡将不少于20天,在全市1013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医疗,20个卫生支农专家组每月下乡将不少于1周,轮流到54个乡(镇)卫生院坐诊,按照当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进行医疗服务收费;成立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中心,继续开展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诊、义诊,居民在社区即可享受到专家服务。
《山西商报》
新疆:乡镇卫生院人员进全额事业编制以一专多能为原则
近日,新疆编办、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解决农牧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匮乏的问题。
根据《标准》,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人员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人员配备以一专多能为原则,凡能兼职的不另设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预防保健人数以保证预防保健任务的完成为原则确定。今后,各地将根据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行政区划调整、服务人口变化等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标准》还要求各地乡(镇)卫生院的设置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乡(镇)行政区划进行,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泰州:社区医师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4月21日,江苏省泰州市10多家二级医院的120名医生,完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市级培训科目。
此次进行的市级培训项目共20个,是在原36个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确定的重点项目。有中医基础的医生,经过1~2天的培训,就可以基本掌握。
据悉,该市计划用1年的时间,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从6月份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全科医生接受培训;8月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选择项目进行推广。
江苏省中医局有关人士说,泰州是全省第一个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地级市,今后省内其他地区也将逐步推广泰州经验。
《中国中医药报》
陕西:社区医师未经全科医学培训不能上岗
4月下旬陕西省社区医生全科医学培训正式启动,预计在3年之内培训完3000多名社区医生,以提高社区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后,陕西省城市社区医生如果未经全科医学培训,就不能上岗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据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立勋介绍,从现在开始3年内,将对全省大约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0个社区卫生站,总共3000多名社区医生实行全科医疗培训。《华商报》
推荐访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