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说课”这一教研形式在中学已经相当普遍,在大学却较为少见。本文结合大学的教学特点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进行了“说课”探讨。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启发探究 理论结合实践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本教材是我根据中央美术学院《景观设计概论》、现代环境设计教程丛书《景观设计教程》等书编撰而成的。内容上侧重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把握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协调和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品质。本讲义另一个侧重点是强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本讲义还强调学生将来成为设计师后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职责。
本讲义的主体结构分为八讲。第一讲至第三讲主要涉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发展过程、环境要素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法;第四讲讲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问题,这也是城市形象、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核心;第五讲至第七讲讲述落实设计的具体事项。其中第五章强调景观设计中的艺术化设计的方法、策略和步骤,第六讲和第七讲涉及景观设计的细部设计、材料和实施,特别强调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第八讲讲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倾向。
2.教材重难点
重点: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各种类别的景观设计。
难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艺术化设计。
3.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景观设计的原理,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原则,并能将它们运用到今后具体的景观设计项目中。
能力目标:掌握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步骤,能绘制简单设计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明白设计师要认真履行法规法律,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和教育广大市民,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的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是以后学习《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等课程的前提。
5. 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前沿课题和展望
(1)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前沿课题:
①城市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的一种手段,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将会愈来愈受到重视并会快速发展。
②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将审美的观念始终贯穿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③创新技术设计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将更多景观要素纳入到设计中,在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多重尺度中相映成辉,拓展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④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超越功能意义设计,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进入人性化设计层面。
⑤信息化设计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
⑥多元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充分保留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实现多元的景观发展。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诠释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景观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2)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展望:
现在景观设计已经扩展到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来研究其生存和延续问题,同时这一问题又依赖于其他物种的生存与延续以及对多种文化的保护。于是,景观设计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由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个生态系统。今后的景观设计是对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等进行整合设计,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
二、说教法
根据《景观设计原理》教材的特点与所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拟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即讲授知识——设置问题——引导分析——组织讨论——答疑解惑——获取新知——动手练习来组织教学。充分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设置疑问,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结合精讲,努力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突破知识单向传递的传统做法,使学生模糊的认识得到及时纠正并深化巩固。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充分运用鼓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来调动和激活学生主体,努力使学生在“乐中学”,最后通过画图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课程内容多,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1、分析概括法:如在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时,引导学生从“景观”一词产生于绘画入手,沿着绘画——地理学——设计学的迁移脉路去了解“景观设计”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有了更为科学、客观、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景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资料去分析概括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2、比较归纳法:如在学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对“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公共广场和绿地的景观设计”、“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对比。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各种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3、理论结合实践法: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绘制相关设计图,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程序
1、课件先行,导入新课
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画面内容,引出本节课课题后,提出思考题并引导学生在后面所学的内容中去寻找答案。
2、设问导思,讲解新课
如在讲“滨水空间设计案例”这一节,在大屏幕上打出方案图,设问:这套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原则?有何优点?有何不足?你有何意见?详细介绍设计方案后,由学生讨论。
3、归纳总结,实践提高
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小结学生讨论结果。然后由学生画平面图,允许临摹,允许根据自己的意见修改,也允许学生另起炉灶自行设计。最后由老师讲评学生习作,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丁圆. 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冯炜 李开然. 现代景观设计教程.中国美术出版社 2002
[3]张某. 教学与管理. 2002年8月1日 总1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