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榆中县梅毒的流行情况,为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榆中县妇幼保健所婚检的5840人进行了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人群、地区的流行情况。结果: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阳性14人次,阳性率为0.24%,其中男女比例为3.7∶1,外出打工及待业无业员占总人群的50%,城镇高于乡镇。结论:加强对梅毒的婚检,选择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检测方法是梅毒诊断的关键,可有效地防止其传播及蔓延。
关键词:婚检;梅毒螺旋体;胶体金试验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56-0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很强的致病性,主要通过性接触和垂直传播。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区域分布逐渐扩大[1]。因此,为了保证出生人口健康、母婴健康,婚检中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预防疾病、维系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本实验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榆中县妇幼保健所婚检的5840人进行了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2010年榆中县妇幼保健所婚检的5840人(次),年龄18-35周岁。
1.2 试剂与仪器:试剂盒主要由塑料片材、包被了梅毒重组抗原的硝酸纤维素素膜、包被了梅毒重组抗原-胶体金结合物的聚酯膜、滤纸、玻璃纤维以及外面的塑料盒组成。缓冲液主要由15Mm/L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组成。
1.3 实验方法:ACON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梅毒重组抗原和包被在金标垫上的梅毒重组抗原胶体金颗粒。测试时,血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血标本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梅毒重组抗原反应。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胶体金重组抗原在层析过程中先与标本中的梅毒抗体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梅毒重组抗原结合,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梅毒重组抗原-梅毒抗体-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梅毒抗体是否存在于标本血样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010年榆中县妇幼保健所婚检的5840人次中,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4人次,阳性率为0.24%。
2.1 人群分布特征
2.1.1 性别分布: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4人次中,男性11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3.67∶1。
2.1.2 职业分布: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4人次中,外出打工及待业无业员7例,占抗体检测阳性人数的50.0%;其次为不愿透露真实职业信息人员5例,占抗体检测阳性人数的35.7%;农民2例,占抗体检测阳性人数的14.3%。
2.2 地区分布特征: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4人次中,和平镇(4例)、城关镇(3例),占到全部阳性结果的50%。折线图主要用于连续性数据表述趋势。
3 讨论
3.1 我所2010年婚检对象中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24%,远高于大多数欧洲国家小于2/10万的阳性检出率[2],已反映出榆中县较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同时也极高的增加了胎传梅毒的发生几率,是对优生优育的极大挑战。
3.2 榆中县梅毒流行情况在不同人群中差异较大,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4人次中,男性人数(11人)明显多于女性人数(3人),这与全国梅毒患病数男性多于女性相符[3]。职业分布显示,外出打工及待业无业员占抗体检测阳性人数的比例最大,为50.0%,农民所占比例最小,为14.3%。表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人群性观念的改变等因素与梅毒发病率上升有很大关系,外出打工及待业无业员总体文化程度低,性病防治知识缺乏,无自我保护意识,使得这类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测所占比例最高。提示在这类人群中加强性教育,采取有效的性行为保护措施。
3.3 地区分布显示,城关镇、和平镇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占到50%,这与人口流动集中和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城关镇、和平镇为榆中县两大乡镇,位于交通繁华地段,人口流动集中。高崖镇和银山乡位于山区,教育落后,外出打工人员多,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仅占7.14%。
3.4 有研究表明,如果母亲的梅毒抗体呈强阳性,则胎儿有70%的感染机会,如果呈弱阳性,则胎儿有10%的感染机会。如果孕早期检查发现梅毒抗体阳性,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各做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使孩子不发病或者病情减轻[4]。梅毒抗体检测是婚检的必查项目,检出潜伏梅毒并通过有效的治疗可消除潜在传染源,控制梅毒的传播,对控制胎传梅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婚检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有针对性、经常性地开展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使每一位育龄妇女了解婚前医学检查是优生优育、预防梅毒的重要措施[5]。
参考文献
[1] 刘建霞.梅毒实验室诊断[J].哈尔滨医药,2005,25(1):51
[2] Drusin LM.Int J STD AIDS,1996,7:7-9
[3] 于小兵,严军华,许亚平,等.1998-2007年浙江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10):619-621
[4] 杨绍基,任红,等.传染病学第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172-173
[5] 修晓燕,张荣莲,等.妊娠期梅毒和非梅毒孕妇生殖保健知识行为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4):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