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中国风流行音乐与中国审美文化

浅析中国风流行音乐与中国审美文化

时间:2022-11-15 11: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流行音乐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中国流行音乐从诞生之时起,就受到欧美的影响,一度迷失自我。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出现,是中国特色在流行音乐中的价值体现。本文将从中国风流行音乐出发,结合中国人审美特点,对中国音乐文化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风;五声调式;流行音乐;审美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词汇Popular Music直译过来的,它的准确的概念应理解为商品音乐,即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流行音乐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欧美流行音乐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与多样化的风格。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则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先生1921年创作出的《毛毛雨》可作为中国的第一支流行歌曲。自此,中国人也有了自己创作的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就音乐的风格与形态来说,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受欧美影响较大,但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流行音乐也在借鉴欧美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也逐步加入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元素,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中国风。

一、何谓中国风流行音乐

中国风,即是三古(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三新(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相结合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特乐种。其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同时,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再加上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节奏的结合,进而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的歌曲风格。就类别上来说,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而近中国风则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中国风的出现拓展和加深了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得音乐的创作走向了一个层次更为丰富,角度更为多样,视野更为开阔的新视域。

二、宫商角徵羽——中国风与中国人审美特点

1、音色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曾孕育出了无数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深受儒道释三家的思维影响,使得“天人合一”的境界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高的精神追求。也正是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关照下,“贵人声”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在民众审美上的最佳诉求。而这种诉求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初见端倪。

与深受宗教影响的西方音乐将“重器声”作为主调所不同,中国乐器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感召下更多的是由身边所能见到的材料制成,如木头、竹等等。而在发声方式上来说,受汉语发音的影响,汉语言主要发音时舌位较高,舌面与鄂面距离较近。而汉语言中元音有较大的分布频率的一半。以上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中国音乐多数偏高频,音色以清、亮、脆为特点的原因。

2、音程

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构成中,小三度对于中国人音乐耳朵中音高维度之音程感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五声音阶构成的核心是三音小组,可分为两类,虽有一类是以两个大二度构成,但在五声音乐体系中,占据优势并根据有典型意义的,毫无疑问是由小三度和大二度共同构成这种三音小组,他又包含小三度在上方、大二度在下方的,如5612356;与大二度在上、小三度在下的612356,着两种排列,而这四组三音小组的组合基本上构成了民族旋律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核心的旋法进行。

3、组织手段上

中国音乐体系的一大重要特征,是在乐音组织方面的的五声性,亦即调式的五声性。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成为正音,而五声以外的音则称为偏音或(三度音,清角、变徵、变宫、闰等偏音通常作为正五音之间的经过音、辅助音等外音来使用,是对正音的一种润饰,旋律仍是以五声音阶为主,三音小组为核心,围绕它展开,所谓“九歌、八风、七音、六率皆以奉五声。”调式以中国特色五声调式为主。受中庸之道影响,五声调式构成的单线型的旋律由于缺乏半音和三全音,因为倾向性不是很尖锐,功能性、导向性也不强,所以格调比较平和。在结构上也不同于欧洲音乐ABA的结构,欧洲音乐讲究严谨,而中国音乐讲究随性、写意。所以在中国音乐中很少能听到对称整齐,矛盾冲突激烈的作品。由于长期受到欧洲音乐中心论以及音乐进化论的影响,五声调式一度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不完善的调式。后来的事实证明,音乐进化论是片面的,音乐一元论是错误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发展而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文化多元。

三、一个回避不了的现象——“神曲”

2010年的冬天,伴随着一曲“忐忑”的另类之声,一个全新的音乐名词进入到公众的主流视野之下——神曲。作为一首颇具中国色彩的音乐作品,“忐忑”的走红着实让国人的内心在那个冬天忐忑的了一把。而究其原因,绝不仅是其夸张的曲调和表现出的与主流音乐所不同的怪异唱法,还包括潜藏在神曲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与时代因素。

随着《忐忑》走红,一时间,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波“神曲热”,各类神曲此消彼长、争奇斗艳,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个所谓的“神曲”都带有着明显的中国元素,而这之中的佼佼者,即是凤凰传奇组合与2013年推出的新歌《最炫民族风》。显然,《最炫民族风》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忐忑》,它不仅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更是将这股“民族风”刮向了大洋彼岸。诚如音乐人何沭阳所说的“如果将来给现在这个时代拍一部纪录片,那么会挑谁的音乐做背景?”、“我想应该是凤凰传奇”。这类中国风音乐的走红看似是近年唱片工业崛起的标志,但身后却隐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音乐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矛盾冲突,即音乐的雅与俗的问题。

在这一悖论的基础上,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去走,是留给全体音乐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笔者看来,“神曲”的走红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进步,但在进步的同时需要看清其存在的问题,而目前最为紧要的,是提高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水准,在提高审美价值的同时使其更为广泛的传播。

四、中国风流行音乐发展之路憧憬

时至今日,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尚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在加强音乐内涵和创新音乐形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风作为民族特色的集中和直接体现,如何使其做到高质量的提高和大范围的传播是目前中国流行音乐亟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门类,有着其特殊的艺术特色。就流行音乐来说,其对于广大民众的影响力要比高雅音乐更多。经济基础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众审美方式和价值标准的不同,即使在全球化的当下亦是如此。在这一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中国民众审美特点的影响。所以,对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作来说,多样化的需求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

最后,在未来对于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一的迎合大众的口味。应该更加注意对中国人审美进行一种积极的引导。这或许是个美育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美来衡量一切,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仅仅以道德来衡量还是初级的,要做到更好的发展,是更多的人可以认识美、发现美。让整个中华民族更加的优秀,更加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施  咏, 著.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57.

[2] 修海林, 罗小平. 音乐美学通论[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153.

[3] 易存国. 审美中国[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341.

[4] 朱光潜. 朱光潜谈美[M].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06: 257.

【作者简介】

赵成明(1989—),男,甘肃天水人,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推荐访问:国风 浅析 中国 审美 流行音乐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