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鱼病防治的给药方法及施药技术,包括药浴法、口服法、涂抹法和注射法,以为养殖户防治鱼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鱼病;防治;给药方法;施药技术
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5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连年增大,造成养殖水域环境不断恶化,鱼类抗病能力急剧下降,使得新的病种快速滋生,疑难病种频频出现,部分渔业养殖生产者不注意用药方法和施药技术,结果是用药后不见效,延误最佳防治时机,导致鱼病得不到及时的防治,造成大面积死鱼,带来极大的经经济损失[1-2]。笔者现结合多年来的用药经验,介绍几种常用的给药方法和施药技术,以供养殖生产者借鉴。
1药浴法
该法主要用于灭杀鱼类体表病原体,可分为以下4种:
1.1挂袋(篓)法
在鱼类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或篓,形成消毒区,当鱼类摄食时可达到杀灭其体表及鳃病原体的目的[3]。该法具有用药量少、方法简便、没有危险及副作用小等优点,缺点是杀灭病原体不彻底,且药量必须掌握在鱼类能食的最高忍耐浓度,使用该方法必须有一定的食场,且与鱼的生活习性相符。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等。
1.2浸洗法
该法用较小的容器,以较高的药物浓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杀灭鱼类体表及鳃的病原体。具有用药量少、不影响水体中浮游生物生长等优点,缺点是水体中的病原体不能被杀灭,所以一般用于鱼的转池或分箱,以及运输前后的预防和消毒。常用药物有20 mg/kg高锰酸钾(20 ℃水温浸洗10~30 min)、3%~5%氯化钠(浸洗3~5 min)、10 mg/kg漂白粉(浸洗10 min)、8 mg/kg硫酸铜(浸洗15~30 min)。用网袋将鱼提取到药液中浸洗后迅速提取出来。在实施浸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容器内鱼的活动情况,一旦出现应激反应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鱼投放入养殖水体,避免高浓度的药物将鱼的鳃器官损害而致死。
1.3遍洒法
该法是用药物使养殖水体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杀灭鱼体外及水环境中的病原体,可较彻底的杀灭病原体,预防和治疗均可用。缺点是用药量大,计算水体体积较麻烦,且有些药物的毒性与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浮游生物量有很大关系。注意在泼洒药物过程中要泼洒均匀,边泼边加水溶解药物,一直到药物全部溶解后泼完,避免鱼类误把药物颗粒当成饵料吞食中毒死亡。常用药物有20~30 mg/kg甲醛,0.3~0.5 mg/kg三氯异氰尿酸,0.2~2.0 mg/kg二氧化氯,2~3 mg/kg高锰酸钾,15~20 mg/kg过氧化钙,0.7 mg/kg硫酸铜,生石灰清塘75~400 mg/kg,遍洒15~20 mg/kg,2.50~3.75 mg/L大黄(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的比例在室温下浸泡12~24 h,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可提高药效)。
1.4浸沤法
该法是将草药捆扎成堆,浸沤在鱼池的上风口或进水口,借助风力或水的流动使浸出物分布在池塘,从而杀灭鱼池中的病原体和鱼体外的病原体,此法一般用于预防。常用药物有枫树叶、马尾松、菖蒲、苦楝树等。
2口服法
该法主要是防治鱼内脏器官的疾病,将药物或疫苗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饵料投喂鱼类,药物通过鱼的吃食而进入鱼体内,杀灭鱼体内病原体。此法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具有用药量少、药物进入病变部位及时的优点,缺点是病鱼停止吃食或吃食量少时无效。口服药物还需明确饲料的添加量、投喂的标准量及鱼的总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每千克鱼能吃多少药物,可根据每天的投饵率与投喂标准量计算饲料的添加量,也可根据饲料的添加量来计算投饵率。如投饵率为2%,药物标准量为100 mg/kg鱼,则饲料添加率为0.5 %(表1)。
投饵量与投饵次数以一次吃完为好,为保证鱼都能吃到药饵,投喂药饵前先停食1 d。口服药与泼洒药物同用效果比单用好,常用药有四环素75~100 mg,连用10~14 d;土霉素5~75 mg,金霉素10~20 mg,连用3~5 d;敌百虫0.2~0.5 g或按饲料的10%添加(驱绦虫),大蒜每100 kg鱼用0.5~1.0 kg拌饲投喂,大蒜素每100 kg鱼用10 mL拌饲投喂。
3涂抹法
该法是在鱼体表患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适用于亲鱼检查及注射催产时。优点是用药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但涂抹头部时头要向上,避免药液流入鱼鳃内产生危险,涂抹时一般把药物加上凡士林。常用药有碘及碘制剂[4]。
4注射法
该法主要用于亲鱼、名贵鱼和观赏鱼的鱼病防治。注射(下转第355页)
(上接第353页)
部位有胸鳍(内侧向头45°角注射)、腹鳍(基部30°角注射)、侧线(30~40°角注射入腹腔)、背鳍注射(肌肉注射),进针深度1.0~1.5 cm(可用废圆珠笔控制),该法较口服法进入药量准确,且吸收快,疗效好,但太麻烦,所以一般只用于亲鱼及人工注射疫苗时采用。当鱼数量不多或品种名贵时在鱼种上也采用,常用药有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催产药物和疫苗等。
5参考文献
[1] 辛玉文.鱼病防治施药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2004(1):28-29.
[2] 洪学.鱼病防治用药要重细节守原则[J].江西饲料,2009(5):42-43.
[3] 田洁莉,鱼病给药方法及施药技术[J].黑龙江水产,2006(2):25,27.
[4] 袁炎长.冬季鱼病的治疗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05(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