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的作文1 在同学们的喧闹声中,我们来到慈城古镇冯氏老宅品年糕。 老宅古砖旧瓦、古朴典雅,跨进一道小门,便来到远近闻名的冯氏年糕厂。拥挤的房间里弥漫着年糕的甜香。墙上贴满对年糕厂的介绍图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吃年糕作文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吃年糕的作文1
在同学们的喧闹声中,我们来到慈城古镇冯氏老宅品年糕。
老宅古砖旧瓦、古朴典雅,跨进一道小门,便来到远近闻名的冯氏年糕厂。拥挤的房间里弥漫着年糕的甜香。墙上贴满对年糕厂的介绍图片,墙边陈列着储米桶、米桶和一些制作年糕的.小工具,这些东西似乎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磨炼变得破旧了。接着我们走到了另一个展厅,只见这个展厅中间放着一个石缸,石缸里有一把锤子,中间放着熟了的米,听讲解员说这就是最原始的制作年糕工具了。
接着该品尝年糕了,先是咸菜年糕汤,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掉,这里的年糕真是好吃,香糯而不粘牙,味道与众不同。大家争先恐后地吃着,展厅里充满了欢笑。
接着我们要品尝的就是咸年糕和甜年糕,这更让我们班的同学大饱口福……
这次慈城之旅不仅让我口齿留香,还让我领略了一番年糕的制作工艺。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阅读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1)
——吃年糕作文3篇
吃年糕作文1
“吃年糕了,吃年糕了”!只见妈妈端上一碗又一碗年糕,真香!
今天,外婆要烧炒年糕,所以,我和姐姐帮外婆一起切年糕。
由于我人还小,所以,姐姐切年糕,我就来装年糕,很快,一脸盆的年糕被我们切好了。
我真高兴啊!这些年糕都是我们劳动的成果呀!
吃年糕作文2
今天中午,妈妈说:“我们午饭吃年糕好吗?”我和姐姐都说好。说完妈妈就去厨房准备了,我们就去整理房间了。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开饭了,快点来。”我们听到了都跑了出来,看到桌上放着香喷喷的年糕(有白色的年糕、红色的香肠、绿色的菜、黄色的蛋)和一大碗紫菜汤,看得我们都直流口水了,我们马上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我还摸了摸肚子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年糕特好吃。”妈妈笑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呀!只要你们到我家就肯定能吃到美味的年糕了。
吃年糕作文3
今天中午,妈妈说:“我们午饭吃年糕好吗?”我和姐姐都说好。说完妈妈就去厨房准备了,我们就去整理房间了。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开饭了,快点来。”我们听到了都跑了出来,看到桌上放着香喷喷的年糕(有白色的年糕、红色的香肠、绿色的菜、黄色的蛋)和一大碗紫菜汤,看得我们都直流口水了,我们马上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我还摸了摸肚子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年糕特好吃。”妈妈笑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呀!只要你们到我家就肯定能吃到美味的年糕了。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2)
——小年吃年糕的祝福语
小年吃年糕的祝福语1
一、小年送喜,愿你快乐常相伴,*安想相守,幸福常如愿,财运在身边,日子更幸福,快乐更美满,和谐在新年,万事添欢颜,愿您新春快乐,幸福无限。
二、小年到了,小小祝福送给你。愿你萌着小样子,绷着小面子,过着小日子,寻着小乐子,住着小屋子,撑着小家子,哼着小曲子,幸福一辈子。小年快乐!
三、小年到来多恭喜,红灯高挂穿新衣,福禄财运伴着你,鸿运当头不停息,事业发达好福气,阖家欢乐话情谊,朋友总是要惦记,难舍难分常相聚,身体康健要快乐,财源滚滚更得意。祝你小年祥瑞到,天天开心好脾气!
四、小年到,短信叫;万事顺,心欢笑;健康来,*安到;福禄至,财笼罩;好远满,温情绕;全如愿,吉星照;烦恼消,乐逍遥。祝你小年快乐,生活节节高!
五、祝虎年: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月月涨工资,周周中彩票,天天好心情,日日好运道,白天遇财神,夜晚数钞票。
六、送上一颗诚挚的心,愿你小年到来喜开颜;奉上一颗希望的心,数不尽的烟花,数不尽的爆竹,数不尽的春联,数不尽的祝福,开心迎接到来的小年!
七、新年未到,小年先行,春天的风柔柔吹进心底,荡起祝福的涟漪;春天的阳光暖暖照射大地,洒出幸福甜蜜。小年夜,真诚祝你万事如意!
八、提前拜年思念扬,多少问候岁月藏,出手就是你吉祥,好运顺心伴身旁,提前拜年祝福到,多少关怀心中跳,首先愿你口常笑,成功幸福最关照。祝小年快乐!
九、小年到,福气到,新年发财好运到,天天开心是王道,财神追你到处跑,老婆听话又乖巧,家庭和睦乐逍遥,祝你小年热闹,新年美妙!
十、小年一到,祝福相告,没有烦恼,开心重要,没有疾病,健康重要,没有压抑,顺心重要,没有孤单,朋友重要,小年快乐。
十一、烦恼是一时的,幸福才是长久的,伤心是一刻的.,快乐才是一直的,偶遇是一段的,朋友才是一生的,短信是一条的,祝你小年快乐才是我真正要说的。
十二、小年到,快乐亮起了灯,吉祥乐开了怀;开心笑弯了腰,*安敞开了门;健康架起了桥,喜气漫进了屋;幸福乐开了花,祝福则发出了手:祝你小年开心,幸福永远!
十三、小年到,心喜欢,两道柳眉笑弯弯;捎喜报,送寒暄,福禄寿喜一锅端;访亲友,聚大餐,悠哉乐哉晕半天;博头彩,行*安,吉祥如意事圆满。小年快乐!
十四、小年到,人欢笑,家里家外多热闹。老老少少齐上阵,厨房客厅忙打扫。窗明几净心里美,祭拜祖先迎福到。祝福声声身边绕,快快乐乐开颜笑。祝小年如意无烦恼!
十五、小年里,用“浓浓好运”糖浆,做一盒“好运灶糖”送你,沾着“祝福果酱”吃到口中,保证甜蜜幸福“粘”着你,甩也甩不掉,小年快乐!
十六、小年许下小小心愿,祝你天天快乐没有心烦,小年发送小小祝福,祝你身体健康心能如愿,小年朋友小小相聚,共饮一杯交心交情,小年快乐。
十七、小年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康健!新的一年,心*气和,顺顺利利,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小年快乐!
十八、浓浓的年味已来到,吹响迎新的集结号,祝你在新的一年事业财富步步高,爱情梦想犹如烈火燃烧,幸福日子渐渐好!
十九、小年到,年味浓,家家户户宰牛羊;拜灶神,祈安康,**安安迎新年;扫扫房,除灰尘,年画贴满吉祥门;小年到,愿你合家欢乐,喜气洋洋迎接大年,小年快乐!
二十、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泡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甜得多,苦的少,生活像颗五味枣;心情好,最重要,快乐幸福乐逍遥!小年快乐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3)
——春节食俗之吃年糕
春节食俗之吃年糕1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4)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10篇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1
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快过年了,我还记得去年一起去和姥姥做年糕呢!在我们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年糕的寓意是一年比一年高,例如:生活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学习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村里又开始做年糕了,我和姥姥早早的就把浸泡好的用三轮车骑到了做年糕的地方。“哇——”这里的人可真多呀!真是所谓的“人山人海”一个接着一个排队做年糕。在这里我闻到了“年”的气息,看到了热闹的过年景像。
过了许久,终于轮到我们了,师傅们的身手可真利落呀!看着年糕一节一节的滑出来,我和姥姥都来不及排年糕了,这一节一节的年糕一个接着一个滑出来,几乎没有一点停留的时间,慌得我们不知所措,都乱了阵脚。终于,年糕排好了,姥姥告诉我,年糕要凉了才能放进筐里,要不然年糕会粘在一起。回家后还要把年糕排在没有风的地方,要不然年糕会裂开。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不仅我学到了关于年糕的知识,还听到了关于年糕的故事。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2
记得年二十六,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年糕厂做年糕。
年糕厂里很宽敞,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人们都在忙碌着:有些人把家里浸泡好的米搬进来,耐心地等待着,大人们在聊天,小孩们在玩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有些人把浸好的米倒进磨粉机,机器下面不断地冒出雪白的粉;有的则把磨好的粉倒进蒸桶里蒸成香喷喷的糕花;有些人趁热把蒸熟的糕花端出来倒进机器里加工,接着滑溜溜的年糕像小朋友玩滑滑梯一样飞快地滑出来,十分有趣!一位叔叔用菜刀把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的,切得十分整齐,他一定是一位刀工精湛的超级厨师吧?我赶紧趁热拿了一根年糕,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接着我和小伙伴们还一起来比赛,看谁做的年糕有创意。他们有的把年糕做成了狡猾的小老鼠,有的做成了胖嘟嘟的小猪,还有的做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动物年糕,一边想:过年,为什么要做年糕呢?于是,好奇地问外公。外公笑呵呵地告诉我:“年糕年糕,年年长高啊!祝我的好外孙吃了年糕,越长越高!”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3
每当过年之前,我总是想起家乡的年糕。
年糕,是家乡过年必备的食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准备年糕、吃年糕,街上各大食品都摆着年糕,卖年糕,家乡的年糕是很有特色,故有“年糕之乡”之称。
我第一次看到年糕是在大姑家,还未进门便看到白色米粉在空气中轻舞飞扬,连呼吸都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大姑爷满手白沫地走了出来,只见他脸上被米粉蘸得像抹了粉的京剧演员。当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觉得很好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年糕的多次接触,我才懂得做年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做年糕要稻米和糯米,两者比例是一斗三升,把米洗净,然后在缸里泡个半天,等米浸透了,就可以上石磨去磨了。石磨有一个小桌那么大,有人推磨,有人往磨心添米,倒进去的是米,流出来的是米浆,把米浆倒入桶里,桶内壁垫有层冰结块,用刨子刨成碎片状,就可以上蒸笼了。
做年糕那么复杂,这么费力,人们为什么还要年年做年糕呢?原来年糕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而是它象征心地洁白,丰衣足食,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啊!家乡的年糕,你在家乡人的心里,包括我的心里非同凡响。
我爱家乡的年糕!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4
今天一大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今天金老师带着我们云看捣糕。
到了捣糕现场,一下车,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原来这就是糖糕的香味,真是让人垂涎欲滴。看到他们把红糖、桂花、洁白如雪的糯米粉、黑乎乎的芝麻放一起在蒸笼里蒸,大概20-30分钟,冒烟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打开盖子,却被老师拉住了,她说:“还没熟呢!要将盖子盖在上面盖一会儿才真正地熟了。”“哦!”我恍然大悟。
蒸熟了,我用手捏了捏,软软的,黏黏的。我想:“既然已经蒸熟了,就可以吃了吧!”出乎我的意料,还要将蒸熟的糖糕放在石臼里捣。一个爷爷拿起捣锤举起来,用力“砸”下去,糖糕像一团烂泥,被“整”得面目全非,浑身软绵绵的。打了个几十个来回,红糖糕的颜色就慢慢的变成了棕色了,到了这种颜色就已经大功告成了,也就可以吃了。
新鲜的糖糕出炉了,热腾腾的,还冒着热气呢!我迫不及待的咬一口,软的像棉花。甜甜的、香香的、黏黏的,真太好吃了。
这真是我过的有意义的一天啊!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5
早上,妈妈端着一盘香喷喷的炒年糕来叫我起床。“啊!真香呀!”我夸张地耸了耸鼻子,恨不得把香味都吸进鼻子里。
我快速地刷牙洗脸,就一溜烟地跑到楼下吃炒年糕去了。我接过盘子,好奇地问:“咦?妈妈:今天的炒年糕怎么有点不一样,年糕上的绿点点是什么呀?”妈妈神秘地卖了一个关子:“你不先尝尝看?”我轻轻地夹起一块,细细咀嚼,呀,味道鲜美,一阵阵清香泌人心脾,很是可口!后来,我知道了,它就是“荠菜”。
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荠菜炒年糕,越吃越“老糟”。还没开吃,光是眼观片片白玉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碧色,像白云与草地的遥呼相应,让人心身神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菜的这首小诗,把荠菜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记得小时候刚吃到荠菜,就喜欢上了这个不起眼的野菜。它天然芬芳,那种鲜甜,天然带着泥土味道的微苦都变成了大自然最具灵性的体现。荠菜炒年糕,片片白玉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碧色,那种自然美味的香气仿佛回到了童年。
清新的荠菜搭配软糯的年糕,给这道菜带来了香而不腻之感,老少皆宜,健康养生。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6
放学回家,我感到肚子饿得快前胸贴后背了。我跑进厨房一看,发现有几条年糕躺在那里。
我灵机一动,何不自己动手炒盘年糕呢?说干就干,我学着妈妈的样,先把锅子放到灶上,再打开煤气开关,接着把油倒进锅里,然后拿起菜刀切起了年糕。
突然,油锅里“呼”的一下蹿起火苗,我被吓呆了,整个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举着菜刀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眼看火苗越蹿越高,慌乱中我想起妈妈*常都是用锅盖来灭火的,就连忙把锅盖扣上去,可是,这一招在我手里竟然不灵验。
没办法,我只好关了煤气开关,端着油锅去冲水。谁知,油一碰到水就“噼里啪啦”地水花四溅,烫得我忙收回了手。
好不容易把锅洗净了,正在喘气的当儿,抬头又发现雪白的瓷砖被熏得黑糊糊一片。唉,看来,想美美地饱餐一回是没有希望了,得赶紧把这儿收拾干净,否则……
可就在我拿起抹布准备消灭这些“罪证”时,妈妈回来了。妈妈见了,劈头就是一句:“你可真是一个闯祸精啊……”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7
美食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身为一个称职的吃货,我吃过的可不只有*美食,日本的寿司,巴西的烤肉,德国的巧克力······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就数韩国的炒年糕了。
炒年糕,顾名思义,就是把年糕放在*底锅里炒。但是做法很讲究:年糕不能炒焦。所以火的温度也不能太高。制作时,要先调制酱料,调出来的酱味是甜甜的,带着一点辣味。紧接着把酱放进锅里制热,再把一小块一小块又白又嫩的年糕放进去,然后翻来覆去炒几下,华丽丽的炒年糕就出炉了!
我第一次路过炒年糕专卖店时,我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的买了一份,开始品尝起来。橙色的酱料包裹在白白的年糕上,把年糕衬托得特可爱。我夹起一块年糕,先舔了舔年糕上的酱,“哇,真美味!甜中带着一点辣,真是绝佳美味!”我不禁赞叹道。我又咬了一口年糕,嚼起来真有嚼劲,糯糯的,充满了温馨的感觉。
听说几年前,还有一个韩国男孩子在路边吃炒年糕时被星探发现了而现在成名了呢!
心动了么?嘴馋了么?被诱惑了吧!哈哈,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去尝尝看吧!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8
妈妈的腰疼又患了,疼得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爸爸又很早出去上班了。我只好乖乖地起床烧早餐。
烧什么好呢?我想,妈妈*时最爱吃年糕,就烧年糕吧。但自己又没有烧年糕的经验,我壮着胆子,硬着头皮,烧一顿早饭。
于是,说干就干,我捏了*时积攒下来的十元钱,买来了年糕和青菜,匆匆忙忙回到家。由于我人矮小,够不着水笼头和灶头。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搬来了小凳子,站在上面,嘿!这下我与妈妈一样高了。
我先洗了洗菜,又切好菜和年糕,在把煤气灶打开,倒上菜油。过了一会儿,我把青菜和年糕全放进油锅里。“哧!”的一声,吓了我一跳,我赶快避得远远的,看看有没有其他情况发生,大着胆子拿起铲子又靠近锅灶,用力翻动锅里的菜和年糕。然后加上一小勺盐,放上水,盖上锅盖,等水开了,我又放上味精,关上煤气灶。
我端上一碗给妈妈,妈妈直夸我能干,我心里像吃上蜜糖一样甜。虽然及不上妈妈做的好吃,可毕竟是我自己烧的啊!而且还是第一次呢!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9
星期天,我们全家去上虞做年糕。
到了那里,我看到院子里和屋里都放着许多圆圆的一个个大袋子,被压的偏偏的像一块块大饼堆积在一起。我问做年糕的老爷爷:“这是什么东西啊?”老爷爷笑呵呵地说:“这是用米碾成的粉装在袋子里用重的东西压一天一夜,就能用来做年糕了。”“做年糕开始了!”妈妈对我喊着。我一看,果然两个灶上的圆木桶飘起了热腾腾的白烟,老爷爷又说这是用来把米粉蒸熟。接着,他把蒸熟的米粉放进另一个正方形的大木桶里。大木桶下面有二个轮子,还用皮带连接着一个发动机。
正中间有一个孔,发动机一开,老爷爷把蒸熟的米粉用棍子塞进那个孔里面。马上木桶右边下角一条白色的“大面条”就不断地出来了。他把这“大面条”拿到桌上,就有很多人分工合作做起年糕来了。只见一位老伯把面团揉啊揉,然后搓成一条条再扯成一个个小年糕团扔给下面一位叔叔,那位叔叔又马上用二只手把年糕团搓了搓再拉成小长条用手指在上面轻轻地一按,一根香喷喷、热腾腾的年糕就出炉了。我和妈妈迫不急待地各拿了一个年糕团塞进嘴里,“好香,好软,好糯啊!”我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10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小区里一些大伯叔叔组织起来做年糕,我也跟着爸爸去看做年糕。
一到小区的亭子里,就看见一张长长的桌子上摆着一些已经做好的年糕:有的像金元宝,有的像小鱼,有的像小狗......旁边的叔叔和大伯不停地用双手搅拌像雪一样白的米粉。
没过几分钟,米粉已经搅拌得很均匀了,一位大伯把它放进炉里蒸。不一会儿米粉也蒸熟了,热气腾腾的米粉变成了糕花,白白的浓雾在空中飘着,还散发出一阵阵糕香。那糕香扑鼻而来,我赞叹道:“啊!真香啊!”
叔叔把木桶里的糕花倒在了石碗里,就开始捣年糕了。一位叔叔拿着一个沉甸甸的锤子用力地咂向糕花,另一位叔叔用盐泡过的水揉向糕花,以免粘在碗上。两位叔叔齐心协力,就这样,锤一下,揉一下,锤一下,揉一下......很快,糕花就变成了糕团。
大伯们把揉好的糕团揉成条,眨眼间,年糕就做好了,看得我直流口水,我吃了一口,可真是回味无穷啊!
通过这次观察,我体会到了虽然年糕吃起来很甜,但是做起来很复杂。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5)
——打年糕作文10篇
打年糕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表现了新年的一片热闹景象,使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来到了黄湾,参加了当地的迎春节活动。
一到达活动地点,就发现一个地方闹哄哄的,围着一群人,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呢?我一边想着一边挤进人群,踮起脚尖观看。呵呵,一位大叔弓着步,弯着腰,不停用锤子砸向石缸里的年糕,他把锤子高高地举起,然后脚一蹬一用力,把锤子狠狠地砸在年糕上。年糕凹了进去,可不过两秒钟,又调皮地恢复了原样。忽然又来了一位大叔,他快步跑到缸边,用狗刨的方法,把缸里的年糕翻一跟头,然后和均匀。两位大叔就这样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地打着年糕。我看见大叔脸上挂满了汗珠,脸颊变得红彤彤的,心想他们一定对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感到满意和自豪。
大约进行了七八个来回,终于打好了,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像赶场子似的,立刻把软的热了的年糕放在桌子上,然后扯着嗓子大声喊:“吃年糕喽!吃年糕喽!”许多围观的人们都飞快地跑了过来,呼啦的一下,周围立刻挤满了的人。人们争先恐后,显然都是为了吃年糕而来的,并大声喊叫:“给我一块!”我好不容易抢到了一块小小的年糕,蘸了糖咬了一口,啊!好好吃啊!
年糕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表达的更是过春节的喜气洋洋与劳动人民经过辛勤努力换来的成果,也愿大家吃过年糕后能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临近年关,村上每年都会打年糕,特别热闹,吃个年糕头,讨个好彩头!
临近冬至,奶奶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马上到打年糕的日子了!
到了冬至,寒风凛冽。我坐着车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早早地在门口等着,当然,来迎接我的不只奶奶一人,还有我儿时的宠物狗——咪儿。一进奶奶家的院子,便能一声瞥到那巨大的石臼和常年放在里头的那根粗大的木锤。
进了屋子,我异常兴奋,稍作休息,便和奶奶一起着手准备打年糕所需材料;先将清洗干净的糯米磨较细的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边加水边搅拌,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略微多些少些,都会影响年糕的口感。然后不停的揉,和和面是相差无己,待糯米粉变为黏乎乎的一团时,便可进入第三步。将和好的糯米粉团,整个放到锅里,下面添一点柴禾,倒一点水,盖上锅盖,用小火蒸着,五分钟打开一次锅盖,待水全部蒸干亦被糯米粉团吸尽,便是出锅之时。刚蒸好的糯米粉团比方才更黏,好奇的我忍不住用手捏了一点。不想它却调皮的黏在我手上,任凭我如何拔,它就是不下来。没办法,我只好把拉出来的长长的一条丝都挑下来,然后用水洗掉。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便是“打”!把糯米粉团放到石臼里,便该爷爷上场了:举起大锤头,用力往糯米粉团上砸,一次又一次,砸了大约五十下,用奶奶将糯米粉团翻个身,然后爷爷接着砸,砸了大约三十次,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上前去,让爷爷让我打一次。爷爷笑着说:“好,让你打。要用力打呀!”我接过大木锤,举过头顶,大叫一声:“呵!”使尽全身之力,向石臼里的糯米粉团砸去,然后再举起,再砸下,举起,砸下,举起,砸下……重复了近二十次,直至我筋疲力尽。可惜这二十次中,有七八次都砸在了石臼上,没砸到糯米粉团。看来这打年糕,也是讲究技巧的。我把木锤还给爷爷,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又过了好一会儿,打年糕的“壮举”总算是完成了!
我乘机拿了一小块,撒些糖,吃起来,味道还不错!美味!
打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3
乡下对我来说是一个好奇又陌生的地方,终于在新年第一天,妈妈带我和妹妹一起去她同事的乡下家做客。
走在乡间小路上,空气格外清新,一阵阵芬芳的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一路上满眼绿色,花儿五彩缤纷,小路两边的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番薯,西红柿,辣椒……披着红,黄,绿等各种颜色的外衣,还有几只可爱的大白鹅,有的在“啊——啊——”的叫着,有的在扑扑翅膀,还有的在你追我赶的跑来跑去……
来到了阿姨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三层楼的小洋房,一走进院子就看到爷爷奶奶在打年糕,这次我第一次看到,心里那个兴奋激动啊!只见奶奶把糯米粉团倒在一个厚重的石缸里,爷爷举起大木锤,大喊一声“嗨哟!嗨哟!”用尽全身的力气打糯米,砸了一次又一次,大概五十下后,奶奶将糯米团翻个身,爷爷再继续打……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让爷爷给我打几次试试看,爷爷把大木锤给我,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打下去,举起,砸下,再举起,再砸下……重复了十五次左右,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其中还有几次砸在了石缸上,看来简单的打年糕还是有技巧的。我把木锤还给爷爷,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小块,沾点白糖,塞进嘴里,哇!真是又香又甜又糯,太美味了!虽然我们城里什么时候都能吃上年糕,但还是自己亲手打的年糕是最好吃的!
打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4
打年糕是我们桐乡的一个传统习俗,听爸爸说,过了腊月二十,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家都偷懒了,直接到街上买年糕过年。但我们家还是喜欢自己打年糕。
在打年糕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奶奶很早就买好了糯米,将糯米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就拿去加工成糯米粉。
到了约好要打年糕的那一天,我们家、三爷爷家、五爷爷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忙活起来。摆放好一个铁灶台,上面放一个大镬子,里面倒满水,镬子上放上一个蒸笼,蒸笼里垫一块纱布,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均匀地在纱布上铺上一层,盖上蒸笼。爷爷在灶里烧起火来,把火烧得旺旺的,直到把蒸笼里的糯米粉蒸熟。
过了一会,奶奶说:“时间差不多了,该熟了。”爷爷站起身来,把蒸笼掀开,哇,只见一团热气冲天而起,糯米粉的香气也随着热气弥漫开来。爷爷用筷子在糯米粉里插两下,点点头说:“行了。”说完,爷爷就双手揪起纱布的四角,把糯米粉裹住拎起来,拎到早就摆放好的木板上。
奶奶开始指挥爸爸打年糕。奶奶说,以前都是她打的,现在她年纪大了,打不动了,就让爸爸继承这项工作。我们这里打年糕也不用工具的,爸爸用双手把糯米粉揉在一起,反复地揉按,挤压,拍打,慢慢地把原来松散的糯米粉揉成了软软的、韧韧的、很有弹性的一团。然后,他再把这一团揉好的糯米粉压扁,拉长,一块年糕就做好了。
年糕白白的、香香的,很可爱的样子。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进铺在地上的匾里。然后我和弟弟用筷子蘸了红色的颜料,在年糕上面点几朵梅花。白白的年糕,鲜红的梅花,看起来更漂亮了。
外面北风呼呼,很冷,但是屋里热气腾腾,几家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觉得冷。爸爸说:“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我们把所有的年糕打好之后,剩下的一点糯米粉就搓成小圆子,放水里一煮,大家蘸着白糖吃了。那味道也很不错哦!
听说北方过年要包饺子吃,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习俗,我们就是吃年糕。打好的年糕浸在水缸里,可以放很久,过年的时候,祭祀要用。过完年,我们慢慢吃,可以一直吃到元宵节之后呢。
打年糕作文5
“开蒸喽!”随着三太公响亮的嗓音,一年一度的春节打年糕又开始了。大人的笑声,孩子的叫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顿时响彻云霄。里屋里有人高声应道:“来喽!”只见一位身戴白色大围裙的老伯双手提着一口木头蒸笼快步来到走廊上,把蒸笼里的米粉倒到一个很大的石臼里。霎时,热气弥漫了整个走廊,一阵阵糕香在风中飘荡。两个叔叔各拿了一个一米左右的大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地打了起来。
我和奶奶也忙活起来了,我们量米,淘米,磨粉,然后把米粉抬到做年糕的地方。那里早就人声鼎沸,长凳上坐满了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本村的,还有外村的。放米粉的`箩筐从灶间一直排到外面,我一放下箩筐,就跑到灶间去看,只见里面热气腾腾,人都快看不清了。一位阿姨把水和米粉拌匀后,由老伯把它倒进木头蒸笼里,然后拿到灶里蒸。
我又跑到外面,正赶上一个高个子叔叔在打年糕,只见掰糕的掰一下,高个子叔叔往手心“呸”一下,双手一搓,拿起木榔头,高高举过头顶,人远远地退后两步,又飞快地跑上来,一榔头打下去,整个人向上一擎,嘴里高声地叫着:“咻!”顿时引得周围一阵喝彩声。高个子叔叔越打越起劲,周围的喝彩声也越来越响。
一位叔叔把打好后的糕放在桌子上揿*,摊成圆形,然后用扎成把的竹壳在洋红里蘸一蘸,给年糕点花纹,许多人在给叔叔出主意:“这里点点!这里再点点!”。奶奶和几个老人坐在凳子上热情地攀谈,一个说今年哪家亲戚送几块,另一个说手工年糕就是不一样,又软,又滑,又香的。
下午四点多,我家的年糕做好了,一位叔叔还给我做了一块小年糕,奶奶挑着大年糕,我捧着小年糕跟在后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打年糕作文6
年糕是用很粘的米粉蒸成的,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高),是象征一年又比一年高的意思。年糕早在7千多年以前就有了,古人叫它“稻饼”那年糕这名是从哪里来的呢?传说:人们过年放炮是为了吓走“年兽(年怪兽)”因为年兽还喜欢吃“年糕”,人们就把“年糕”放在窗外,等年兽吃饱了自然会上山了,这样就不会威胁到人类了。
后来人们把年兽叫成“年”又有人把稻饼叫成糕,连起来读“年糕”意思就是:年(年兽)吃的稻饼。
今天我去外婆家玩,正巧他们今天打年糕,咱们去看看吧!首先把米粉一勺一勺的放入蒸笼然后在炉灶的锅里加水,向灶口里加大量的树皮柴火,等水开了就把蒸笼放上去蒸,等第一蒸好后,把它拿开放上第二第三笼(不超过4-5笼)。看着外公打年糕我想试试,我就对外公说:“我也想打年糕行吗?”外公说:“行”,说着外公就从大年糕上拿下一个小球让我打,我边打边问外公,“为什么你不用大锤子将年糕放在木桶里打呢?他笑着说“那么重的活,是年青力壮的青年干的,外公老了,干不动的”其实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就因为年糕的打法不同,年糕的打法不同吃起来的味也会不同的,我们打的这种是蒸笼年糕吃起来比较细腻。
一会儿我手上的年糕揉好了,放在盘子里点上一朵红花就好了,外公一看说“不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7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就是看大人们打米糕了……
习习寒风吹过,钻过树梢,吹红了我的脸,吹干了我的唇。家对面站了一堆人,热闹极了。我心想:一定又是打糕!我一个劲儿地往人群里钻,仗着自己又矮又瘦的优势,一下子就从大人的腿缝隙中钻了过去。
两个身材矫健的大人站在一个大石头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块白色的米糕上。石锄不时地在我眼帘中上下蹿跳着,一边的大人挥得特别有节奏,另一边的人便不停地抓一把水,往糕上抹,有时候还会帮米糕翻个身。他们速度特别快,你来我去地应和着。
随着十几分钟过去,一块米糕也打好了,我跑向外婆,想做第一个吃到米糕的人。外婆将一个个米糕捏成长椭圆形状地,再小心地放进蒸锅里。
过了七八分钟,飘来一阵阵大米清香。外婆将蒸锅打开,一片白茫茫的蒸气往扑鼻而来,我大手大脚地从来里面抓了个“大家伙”,一大口上去,就是一半。嗯……米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处,香甜软糯的味道不断地在唇齿间徘徊,这筋道的口感像是在嚼好几个口香糖一样。若咬得太大口,含糊在嘴里嚼不动,连话也说不上了。
长大了,我对打糕的事更感兴趣了,我便“采访”了有打糕经历的外公。
“打糕为什么要一直抹水呢?水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不能直接到水上去慢慢打吗?”我问。“每次只要热水一点点就够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米糕黏在石头上。”外公回答。
我问:“那打米糕,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外公说:“有呀!两个人配合一定要好,一个忽快一个忽慢,可能就会一个打到对方手上,一个抹在对方石锄上,哈哈!”
“一直不停地打米糕有什么用吗?不打直接蒸不行么?”我好奇地问。“一直打是为了让米糕变得筋道,更美味可口。这就像做人,你如果不经受千锤百炼,怎么会练成钢?”外公说。
我最喜欢过年。
打年糕作文8
以前过年时,全村会聚在一起打年糕。
“都让让,上大家伙了!”一位爷爷扯着嗓子喊道,随后一口石臼被抬了出来,他们将石臼刷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过年了,休闲了一年的石臼终于派上大用场了。
一切准备就绪,灶火烧得旺旺的,灶上搁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蒸笼里,是正在用旺火蒸的米粉。“好了。”一位爷爷掀开蒸笼,招呼另一位爷爷来搭手。两位爷爷一起使力,将蒸笼抬起,快步走向石臼。“啪”的一声,蒸笼里的米粉便不偏不倚,落在石臼底。一位爷爷迅速拾起粘在米粉上的纱巾,另一位爷爷端起水盆,在米粉上洒凉水。
这时,走过来一位拎石锤的爷爷。石锤跟足球一般大,看起来很沉重。爷爷走到石臼边站稳,就抡起石锤,利落地向米粉打下去。随着一声声沉闷的“啪啪”声,米粉越来越柔,越来越韧。十几个回合后,米粉成了一坨大年糕。
爷爷们把这一坨大年糕抬上桌子,又拉又揉,很快,大年糕成了一条长长的“小路”,爷爷们又拿线,将这条年糕“小路”切成了一块块书本大小的年糕。我们巴巴地望着,小心翼翼地扯了一块切时产生的年糕“边角料”,吹了吹,轻轻咬一口,又软又有嚼劲儿,好吃!
年糕打完了,分到各个家中,人们便开始捏花式年糕了,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扯了一块,转眼间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看着家人们都专心致志地捏着元宝、鱼什么的,我要与众不同。我又拿了一小块年糕,在手中搓,搓成了一条细长的“绳子”,我再将它一圈一圈地绕起来,点了两只眼睛,一条蛇做好啦。我意犹未尽,又扯了一块,这次,我搓成“绳子”把它们拼成了一个“福”字。我对自己的年糕作品十分满意。爷爷端着碗走了出来,用筷子蘸了蘸碗里的红颜料,点在年糕上,也点在我们重新创作的花式年糕上。
以前过年我们村总会打年糕,可现在,哎,不说了,不说了……
打年糕作文9
俗话说得好“打年糕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我外婆家,每年都会打年糕。从小外婆就告诉我们,过年时一定要吃年糕,这寓意着“年年高”。而自己亲自来打年糕,老天爷会发现你的努力,一定会把福先送给你。于是,这便成为我们家年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今年,我们和舅舅一起完成了打年糕这个重大的任务。
清晨,我就被某种香味所吸引。“好香啊!”这个香味悄悄地飘过来叫醒了我,“是糯米!外婆,你在干嘛呀?”我辨出香味后,开心极了,立马跑去厨房。外婆在厨房里小心翼翼地把刚刚蒸好的糯米饭舀出来,只见碗里有着颗粒饱满的糯米,色泽晶莹透亮。要说这个糯米的干湿程度,还不是特别好掌握。要是蒸出来的糯米太干,则吃出来的年糕就会干巴巴的,一点儿也没有年糕的味道;要是蒸出来的糯米太湿,那就会影响口感。所以蒸糯米时的湿度也有要求,一定要看上去水分充足,而压下去时不会有多余的水出来。
“思绮,你把你舅舅叫过来,今天我们要做年糕喽!”外婆说。
舅舅把盆子端到了他们家门口的大石臼旁,“帮舅舅把糯米都放进这个大石臼里,你妹妹都擦干净了。”没过5分钟,爸爸把两个打年糕的大锤子拿来了。我和妹妹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尝了两三颗糯米。还热乎着,糯糯的,甚至还有些粘牙齿。舅舅弓着步,弯着腰,不停用锤子砸向石臼里的年糕,他把锤子高高地举起,然后脚一蹬一用力,把锤子狠狠地砸在年糕上。年糕凹了进去,可不过两秒钟,又调皮地恢复了原样。而爸爸就在年糕凹下去的时候,用狗刨的方法,把缸里的年糕翻一跟头,然后和均匀。两位大人就这样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地打着年糕。只见一颗颗肉眼可见的糯米经过这三十几分钟的“打压”已经变成一个比较光滑的白白的大面团了,那些糯米好像长了脚似的,一个影儿也没见着。
打好年糕,外婆便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是凑到盆跟前,闻了一下打完后糯米的味道,有一股淡淡的糯米香掺杂着木棰子本身的木檀香扑面而来。再用手轻轻地戳了一下,外婆满意地点了点头。嘴里还时不时地说着“不错,不错。”然后把打好的年糕上锅蒸熟。对于年糕该如何蒸,外婆也十分讲究。要是你直接蒸,你吃到的年糕就特别粘牙,并不适合老人吃。这时候你需要把年糕放进一个容器里,容器内需要铺上油纸,这样就变得服帖许多。等待水开后大火蒸制三十分钟后,再将年糕轻轻取出,便开始切块了。
外婆把蒸好的年糕切成小长条,有些里面还会镶嵌着一颗颗的坚果,随后在年糕上撒一些红糖、黑芝麻……我悄悄地吃了一块小年糕,一口咬下去,年糕的味道在嘴里如烟花般绽放着,“年糕,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10
打年糕是老底子迎接新年的传统,一般从腊月初开始直到腊月廿七。
村头,宽敞的老樟树下石板桥堍,一眼四季清澈的老井旁。当老樟树上的鸟吊足了嗓子时,主事的人会把从天南地北回到家的四邻乡亲都请到一起,一则帮忙相助,二则分享年味。酽酽的霞光熨展了老人被岁月揉皱的脸,映红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脸,扑润了小孩儿稚嫩的脸。
先请一位大妈用温润的井水把石臼翻起来,里里外外冲洗干净,一边晾着。石臼的壁很厚,有两块砖那么厚,高不到小孩儿肚子那里。口径比家里用的土灶锅子还要小上一号。还要再请一位泥瓦匠师傅搭一个临时用的灶台,用砖块一层层砌上去。当砌到八九层砖时,逐层收口,大概有十三四层,灶台算是砌好了。最上一层抹上一圈从湖底挖起来的淤泥,在开口处贴上瓦片,再抹一层淤泥,坐上一只大铁锅就好了。
将晚上淘洗晾干的糯米和晚米在井水中浸泡一袋烟的`功夫,用大火将水煮开,放入一些甘蔗段再架上蒸笼。蒸笼里面像古时候官员戴的红缨帽那样中间凸起,铺一层湿纱布倒上按比例掺好的米,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再洒上一点水。半个小时后香糯的米蒸煮好了,取出,倒入石臼中。大伙儿围拢在灶边,冬日的初阳染红了乳白的蒸汽,乳白的蒸汽里蕴足了红红火火过日子的热情。
打年糕是个技术活。打得不好,年糕不易存放,容易开裂,吃起来也不细腻。木杵头重把轻,很难控制好方向。打年糕也是个体力活。木杵打下去,糯米黏在一起,黏在石臼上,提起来十分费力。大冬天,赤膊上阵,也会浑身冒汗,活力四溅。当年糕变得细腻起来,看不出有颗粒的感觉时,想体验打下去容易提起来难的人,也可以上去杵上几下。
最热闹的环节还是吃年糕。当金红的阳光铺满面板,风里浸满糯糯的香时,将细瓷滋润、晶莹光亮的年糕放到抹干净的面板上,切成小条,用模具印出不同的图案,点上点儿红,算是讨个彩头,也有的做成元宝状用来供奉。主家会请乡邻们围坐桌旁,一人一小碟,品尝年糕,预祝众乡邻来年百事顺遂步步高;小孩儿们围在面板周围,伸手掐一小团年糕,蘸点糖自己开吃,也不管烫不烫口,牙齿黏不被黏住。
打年糕洋溢着乡邻们的和谐情结。打年糕基本是在外出的人归来,村人都在家的时候举行的。只有大伙儿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才能把年糕打出腻糯,打出香味来。
打年糕也是弥漫着亲情的时刻。从山南海北回来的人聊着奇闻异事,发表着对事件的见解,抒发着对生活的情感。村里人*时的小恩小怨,打上一场年糕也就和解了。高兴时,二叔还会吊起嗓子吼起野灰调,俚语野情,撩得大伙儿或随调狂吼,或捧腹笑翻,把即将过年的热情引燃了。
年糕,黏的不仅是牙齿,更是乡情。
吃年糕的作文3篇(扩展6)
——年糕的味道作文 (菁选2篇)
年糕的味道作文1
“噼哩啪啦”鞭炮欢快地叫着,我揉着惺松的的睡眼走出房门。匆匆地吃了早饭,我便开始了一项重要任务——帮长辈做年糕。
我对于年糕最早的记忆是在小时候,那时奶奶总背着我去附近看戏。而我对看戏完全没兴趣,只知道在那里捧着年糕吃,吃完了就和奶奶踏着月光回家。
一边回忆着那段有些模糊的.记忆,我一边踮着脚摘菠萝树上的叶子,叶子还带着露珠,闪闪发光如同钻石。菠萝树的叶子是年糕的外套,这件外套一定要大,而且不能被虫咬掉一角,最好颜色是深绿,形状又好看。
摘完叶子后,我便急匆匆地跑去拿给奶奶。奶奶在厨房擀着面团,她的手仿佛有魔法,一块块面粉在她手上几经揉捏,就成了圆形,面团薄厚要适中,这就考验你的技术了。在狭小的厨房,柴火勤劳地烧着,更给奶奶笼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这时,邻居家的弟弟来了,在村里年龄小的孩子这天都能去向邻居要红包。只见他如离弦之箭般飞到爷爷家,大声地说着吉利话,没说完便伸出脏手眼巴巴地要钱。
小弟弟走后,亲戚们陆续回来了,奶奶把包好的年糕放到水里蒸。
吃过团圆饭,便是吃年糕的时候了。我小心地剥下年糕外裹得严严实实的树叶,一阵香味便直冲冲地撞进鼻子。年糕是白色的,一口咬下去,面粉,椰丝,花生的味道在嘴里如烟火般绽放着。望望四周,家人都在开心地吃着,顿时,一股暖意从口中流入了心田。
年糕的味道把远在天涯的家人系在一起,系在乡下那间屋子里。年糕的味道不就是家乡的味道吗?那股从小时候就有了,一直缠绕至今无法忘却的温暖。
这就是年糕的味道。
年糕的味道作文2
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里有热闹的春节。最令我难忘的是四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一年,我跟外婆和妈妈去宁波乡下老家过春节。乡下的亲戚很多,我们天天走东家访西家,七大姑八大姨欢聚一堂,热闹极了。
为了让我开开眼界,舅公决定自己做年糕和糯米块。做年糕和糯米块需要很多人手,舅公把表舅表叔都叫来了。原来年糕的原料是米粉,而糯米块则是用糯米饭做的。只见年轻的小伙们把蒸熟的大米粉团倒进一个大石臼里,再轮流用大榔头似的捣棒边捣边碾,舅公则不断地趁捣棒提起时翻动米粉团,以使其均匀受碾。我好奇地去提那捣棒,好沉呀,我憋足劲也拎不动。大伙儿哈哈大笑,我闹了个大红脸。
再看做糯米块,那就更累人了。要把糯米饭碾成又黏又软的面团得花不少工夫,加上糯米饭黏性足,那捣棒每次提起来,都要费好大的劲。我很佩服舅公,只见他在石臼旁飞快地用沾水的手掌翻动面团,真是身手矫健,要是动作不利索,那大捣棒就会砸在手上,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碾好的年糕团由叔叔们拉成一根根长条,再扔到案板上。我们这些小孩早等急了,纷纷拿起烫手的年糕条,放进涂过油的模具里,用手一按,再把模具翻过来往案板上一拍,一条印有漂亮花纹的年糕就做好了。望着越码越高的年糕,大伙儿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
由于做年糕人手多,做一次年糕又要花上大半天,中午就只能用自助餐了。案板上放着一碗芝麻酥,一碗咸菜笋丝。谁要是肚子饿了,随手就可以拿起年糕或糯米块,包上甜的或咸的馅,吃个痛快,那新鲜的滋味儿真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长相忆,最忆那年糕飘香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