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1 【知识要点】 1、分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时有意义;_____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1
【知识要点】
1、分式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有意义; _____________ 时值为零。(注意分式与分数的关系)
3、分式的基本性质: ;
用字母表示为:
(其中 )。(注意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如改变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化分子、分母的系数为整数等等)。
4、分式的约分: 。(思考:公因式的确定方法)。
5、最简分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分式的通分: 。
7、最简公分母: 。
8、分式加减法法则: _____ 。(加减法的结果应化成 )
9、分式乘除法则: 。
10、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
11、分式方程的定义: 。
1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____ ;如何实现: 。
13、方程的增根:
14、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习题巩固】
一、填空:
1、甲、乙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b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________ 倍.
2、某商场降价销售一批服装,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则原销售价是 元。
3、某工厂库存原材料x吨,原计划每天用a吨,若现在每天少用b吨,则可以多用 天。
4、已知a+b=5, ab=3,则 _______。
5、在等号成立时,右边填上适当的符号: =____________ 。
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无解,则m的值为__________。
7、一件工作,甲单独做 小时完成,乙单独做 小时完成,则甲、乙合作 小时完成。
8、若分式方程 的一个解是 ,则 。
9、一项工程,甲单独做x小时完成,乙单独做y小时完成,则两人一起完成这项工程需要______________小时。
10、若分式13-x 的值为整数,则整数x= 。
1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①23 x-32 y 56 x+y = ; ② 0.3a-2b -a+0.7b = 。
12、已知x=1是方程 的一个增根,则k=_______。
13、若分式 的值为负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_ _。
14、约分:① _______,② 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 中,分式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果把分式 中的 和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缩小6倍 D、不变
3、下列约分结果正确的是( )
A、3 ;B、7 ;C、6 ; D、8
4、计算: ,结果为( )
A、1 B、-1 C、 D、
5、若已知分式 的值为0,则x-2的值为( )
A、 或-1 B、 或1 C、-1 D、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如AB 的式子叫分式 (B)分母不等于零,分式有意义
(C)分式的值等于零,分式无意义 (D)分子等于零,分式的值就等于零
7、与分式-x+yx+y 相等的是( )
(A)x+yx-y (B)x-yx+y (C)- x-yx+y (D)x+y-x-y
8、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xx2+1 (B)x+2x2 (C)-xx2-2 (D)x2x+3
9、在一段坡路,小明骑自行车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V1千米,下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V2千米,则他在这段路上、下坡的*均速度是每小时( )。
A、 千米 B、 千米 C、 千米 D无法确定
10、若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 D、缩小6倍
三、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1、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出发出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
2、甲、乙两组学生去距学校4.5千米的敬老院打扫卫生,甲组学生步行出发半小时后,乙组学生骑自行车开始出发,结果两组学生同时到达敬老院,如果步行的速度是骑自行车的速度的 ,求步行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3、为加快西部大开发,某自治区决定新修一条公路,甲、乙两工程队承包此项工程。如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则刚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队单独施工就要超过6个月才能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先共同施工4个月,剩下的由乙队单独施工,则刚好如期完成。问原来规定修好这条公路需多长时间?
4、甲、乙两班学生植树,原计划6天完成任务,他们共同劳动了4天后,乙班另有任务调走,甲班又用6天才种完,求若甲、乙两班单独完成任务后各需多少天?
5、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流水行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km/h,*时逆水航行与顺水航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是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了9h.问甲乙两港相距多远?
四、解答题
1、若 ,且3x+2y-z=14,求x,y,z的值。
2、已知 .试说明不论x在许可范围内取何值,y的值都不变.
3、(1)将甲种漆3g与乙种漆4g倒入一容器内搅匀,则甲种漆占混合漆的 ;如从这容器内又倒出5g漆,那么这5㎏漆中有甲种漆有 g.
(2)小明到姑姑家吃早点时,表妹小红很淘气,她先从一杯豆浆中,取出一勺豆浆,倒入盛牛奶的杯子中搅匀,再从盛牛奶的杯子中取出一勺混合的牛奶和豆浆,倒入盛豆浆的杯子中.小明想:现在两个杯子中都有了牛奶和豆浆,究竟是豆浆杯子中的牛奶多,还是牛奶杯子中的豆浆多呢?(两个杯子原来的牛奶和豆浆一样多).现在来看小明的分析:
设混合前两个杯子中盛的牛奶和豆浆的体积相等,均为a,勺的容积为b.为便于理解,将混合前后的体积关系制成下表:
混合前的体积 第一次混合后 第二次混合后
豆浆 牛奶 豆浆 牛奶 豆浆 牛奶
豆浆杯子 a 0 a-b
牛奶杯子 0 a b
①将上面表格填完(表格中只需列出算式,无需化简).
②请通过计算判断:最后两个杯子中都有牛奶和豆浆,究竟是豆浆杯子中的牛奶多,还是牛奶杯子中的豆浆多呢?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1)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3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1
1.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B.公鸡报晓C.母鸡孵卵D.小狗作算术题
2.用性引诱剂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取食行为B.学习行为C.迁徙行为D.昆虫之间的通讯
3.对下列动物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鸟类飞行属于动物行为 B.动物吼叫属于动物行为
C.金龟子假死不属于动物行为 D.动物的注目凝视属于动物行为
4.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5.脊椎动物身上,尤其在四肢,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A.肌肉B.骨骼C.关节D.皮肤
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C.白蚁的群体D.小河中的一群鱼
6.下列哪项是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A.声音B.气味C.动作D.印迹
7.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环境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2
1、猪肉绦虫的体型是()
A.左右对称、背腹扁*B.辐射对称、左右扁*
C.左右对称,上下扁*D.不对称,梭形
2、涡虫的口位于()
A.头部腹面的后端近1/3处B.身体腹面的后端近1/3处
C.头部腹面的前端近1/3处D.身体腹面1/2处
3、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水螅的神经网上B.消化腔内
C.触手和口的周围D.体壁上
4、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会进行()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5、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A.血吸虫B.涡虫
C.疟原虫D.猪肉绦虫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3
1.下列动物中,都属于鱼的一组是:()
①中华鲟②鳙鱼③海马④章鱼⑤乌贼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D、②④
2.鱼在游泳时,能产生前进动力的部位是()
A、鱼鳍的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D、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3.水中的氧进入鲫鱼体内的途径是()
A、水→口腔→鳃→血液B、水→鼻腔→鳃→血液
C、水→鳃→血液→口腔D、水→口腔→血液→鳃
4.大雨过后,可以看到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了,这是由于()
A、蚯蚓喜欢水多的环境B、雨后地面上食物较多
C、土壤中缺少空气D、洞穴内太干燥
5.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
A、两翼上的肌肉B、两腿上的肌肉
C、翼和腿上的肌肉D、龙骨突上的肌肉
6.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大山雀偷喝牛奶
C、黑猩猩摘取食物D、鹦鹉学舌
7.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A、提水B、投篮C、举重物D、自然下垂
8.蚊蝇对人类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因此要()
A、喷洒杀虫剂彻底消灭B、采取措施控制发展,维持一定的数量
C、采取环保措施彻底消灭D、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彻底消灭
9.下列有关动物与仿生对应关系的实例中错误的是()
A、萤火虫---冷光B、蝙蝠---雷达
C、长颈鹿---吊车臂D、乌龟---薄壳建筑
10.对于骨,肌肉和关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关节的同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目前最理想的乳房生物反应器是通过改造动物的什么而获得的()
A、细胞大小B、遗传基因
C、外部形态D、生理特性
12.家鸽呼吸时,空气进入肺内的途径是()
A、空气→气囊→肺B、空气→肺气囊
C、空气→肺→气囊D、空气→气囊肺
1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体壁B、气门C、气管D、肺
14.家兔的心脏结构和循环途径与下列哪类动物基本一样()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
15.下列中的那一项与蚯蚓的运动有关()
A、体表有刚毛B、身体有许多体节
C、体表有黏液D、身体有环带
16.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A、动力作用B、杠杆作用C、支点作用D、固定作用
17.下列动物中,幼体和成体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A、青蛙B、鲫鱼
C、家鸽D、家兔
18.兔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主要是因为()
A、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B、具有较大的耳朵
C、视觉敏锐D、嗅觉发达
1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具有发达的体毛,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B、伪装C、防御D、保温
20.哺乳动物的下列特点与鸟类明显不同的是()
A、体腔内有隔B、用肺呼吸
C、心脏四腔D、体温恒定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2)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3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长方形 D.正方形
2.九边形的对角线有( )
A. 25条 B.31条 C.27条 D.30条
3. 下面四边形的表示方法:①四边形ABCD;②四边形ACBD;③四边形ABDC;④四边形ADCB.其中正确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4. 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当四边形形状改变时,发生变化的是( )
A.四边形的边长 B.四边形的周长
C.四边形的某些角的大小 D.四边形的内角和
5.下列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
6.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某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 )
A. 六边形 B. 五边形 C. 四边形 D. 三角形
7.木工师傅从边长为90cm的正三角形木板上锯出一正六边形木块,那么正六边形木板的边长为( )
A. 34cm B. 32cm C. 30cm D. 28cm
8.下列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9.以线段a=7,b=8,c=9,d=11为边作四边形,可作_________个.
10.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某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_________边形.
11.在*面内,由一些线段________________相接组成的_____________叫做多边形。
12.多边形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
13.多边形的边与它的的邻边的_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4.连接多边形_________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5._________都相等,_________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6.在四边形ABCD中,AC⊥BD,AC=6cm,BD=10cm,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 _________ .
17.将一个正方形截去一个角,则其边数 _________ .
18.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_________ .
三、解答题:
19.(1)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_____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了 个三角形;四边形共有____条对角线.
(2)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_____条对角线,把五边形分成了 个三角形;五边形共有____条对角线.
(3)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_____条对角线,把六边形分成了 个三角形;六边形共有____条对角线.
(4)猜想:①从100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_____条对角线,把100边形分成了 个三角形;
100边形共有___条对角线.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_____条对角线,把n分成了 个三角形;n边形共有_____条对角线.
20.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P,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四边形ABCD= ACBD,并给予证明.
解:添加的条件: _________
21.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3,6),C(14,8),D(16,0),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22.四边形是大家最熟悉的形之一,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许多性质.只要善于观察、乐于探索,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结论.
(1)四边形一条对角线上任意一点与另外两个顶点的连线,将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如①),其中相对的两对三角形的面积之积相等.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试试看.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O是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如①)
求证:S△OBCS△OAD=S△OABS△OCD;
(2)在三角形中(如②),你能否归纳出类似的结论?若能,写出你猜想的结论,并证明:若不能,说明理由.
23.用两个一样大小的含30°角的三角板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四边形?请画说明.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2
1.下面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判断哪个是因式分解,哪个是因式分解正确的?
A.9a2-4b2=(3a+2b)(3a-2b) B.x2-3x+2=x(x-3)+2
C.an-1+1=an(1/a-1) D.a4-5a2+4=(a2-1)(a2-4)
D(a+3)(a-3)=a2-9 E.x2-8+8x=(x+3)(x-3)+8
2. (1)-6ax3y+8x2y2-2x2y
(2)3a2(x-y)3-4b2(y-x)2
(3)(x+y)(m-a)-3y(a-m)2+(a-m)3
(4)8x(a-1)-4(1-a)
(5)m(1-a)+mn(1-a)+1-a
3.(1)16x4-64y4
(2)16x6-1/4
(3)(a6+b4)2-4a6b4
(5)-2m8+512
(6)(x+y)3-64 或m3-64n3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3)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教学反思3篇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
1、教学理念的把握
本节课本着“三为主,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数学落实训练为主线。
2、题目的设计与处理
以问题串的形式抛出问题,从易到难,分解了难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及解决了问题又实现了对新知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注重方法点拨,策略知道,规律型的东西的总结。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采用独立思考,以互助合作,讲台展示,屏幕讲解,等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4.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语言到位。
5.学生亮点
整堂课,学生的表现非常优秀,在一位女生讲解问题二的之前,我还担心她说不清,但是却把每个空都用等量关系先表达出来,然后又用分式或整式的形式填写,做到了“空空有等量,步步有依据”,她的回答太精彩了,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开手,不要吝啬自己的“三尺讲台,让这块宝地变成学生的地盘。
师生关系:通过这节课,发现和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了,在课上老师和学生就像朋友,教师要走到学生中,聆听她们想法,并参与其中。征求她们的意见。
6.应急处理恰当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超出了课前设想,在处理“捐款问题”中,很多同学都直接站起来要回答问题,,因为这节课,他们表现的太优秀了,于是我征求其中一位同学的意见,问他可不可把这样的机会让他其他同学,他欣然的答应了,而且是让给了我们班最羞涩的一位男生,这时候我看着他怯生生的看我的眼神,我面带微笑说“李斐同学是比较羞涩的,但他学习认真刻苦,请同学们给他加油”这时候,教师想起了一片掌声,当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将问题讲完的时候,我顺势说“他说的好吗”同学们都说好,于是又是一片掌声。当他回到座位要坐下的时候,我及时问了一句“有信心了吗”这次他的声音很响亮“有了”这样我和我的学生就完成了一次对性格胆怯的学生的信心教育,同时这样的处理方式又培养了同学们谦虚,谦让,团结互助的精神。
7.不足
由于时间原因,擂台大比拼没有能够圆满完成,本来是想过这道问题,让大家知道一到应用题可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能够识别哪些是分式方程,一道题可以同时考核两个学习目标,并设想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汇总,让学生主动到黑板写自己的答案,来培养同学们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后教学中要对时间还有好好把握,及时调整,收放自如。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教学反思2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化,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分式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之一,探索分式方程概念,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知识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
1、在实际问题中充分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⑴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充要条件。
3、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三、总体反思:
首先是学生如何顺利的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书本给出两个例子较难,按照书本的引入,一开始课堂就可能处以一种安静的思维,处于很难打开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所以才在学案中搭梯子降低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愿意继续探索与学习;实际问题的难度设置上是层层深入,问题也是分层次性,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受。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师自身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预设问题能力,课前充分备好学生。例如:以前学过整式方程,我们以前只是说一次方程之类的,没有系统的归类它是整式方程。如果不事先详细解释清楚整式方程这个词时,合作探究二进行的就不会很顺利。
最后,我们应让恰到好处的鼓励语和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在愉悦中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应在教改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教学反思3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二、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
三、注意改进的地方
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4)
——八年级数学《分式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八年级数学《分式加减法》教学反思1
通过复习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类比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以分式的通分(分母为异分母的情况)作为预备知识检测,再到学生自主学习所完成的基础练习题及熟练法则,通过让学生板演计算过程后出现的问题(分子的加减,去括号问题及分式的最简化等)给予讲解及问题的讨论。最后是课堂练习巩固和小结作业布置。
在授课结束后发现学生对于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就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还很不熟练,也有学生对于计算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理解不够总是无法化到最简的形式。
分式的加减法上完后列举了一道加减混合运算题,在讲解时结合加减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复习,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同的是分母或者分子当中如果有出现可以因式分解的应该先进行因式分解,异分母的分式应先进行通分化为同分母再进行计算,除法应转化为乘法。并且计算的最终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的形式,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分式的特点从而分析是不是可以结合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5)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学反思3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学反思1
《分式》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与操作,我觉得,教学应当根据学情对教材灵活应用,不必拘泥于教材,按部就班,甚至死板硬套,造成学生理解、应用的困难。
(一)适度添加“移号法则”。利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了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后,课本的编排是约分、通分,可在相关的例题训练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移号”的问题,而“移号法则”在新教材中有删略,仅仅体现在习题P9 第5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分母中都不含”-”号”,显然,教材的编写者试图淡化这一重要变形,仅仅从有理数的`除法则方面再次加以提醒,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完成粉饰的基本性质以后,对本题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本题,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提炼总结,得出了“分式、分式的分子、分式的分母中,改变其中两项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移号法则)”的结论。这样,通过铺垫,学生在完成P6 例3(1)、P11 例1(2)、例2(2)等问题时,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整数指数幂点的处理。当前,教材倾向于“数学从实践中来”的理念的践行,很多知识点要从实际问题中反映出来,然后加以研讨,而就整数指数幂而言,似乎完全不必:数学是一门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学科,从原有的“正整数指数幂”的基础上构建,其实更符合数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从数的发展史方面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渐进的完善过程,更有利于其对整个体系的构建。
(三)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方面,是本章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何止是学生?)颇感头疼的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审题。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解读,提取、整合相关信息,找出相等关系(等量关系),抓住这个突破口,列方程也就顺理成章了,故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应当充分让学生身体,准确理解题意,这才是关键环节,教材的设计顺应了学生的常规思路,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应着力找出相等关系。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学反思2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1)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次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1.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2.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3)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课堂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特别强调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二、教学后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及课后几位专家的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学反思3
经历了两周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今后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二、教学中的重建
分式运算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运算量与题目的难度,重点应放在对运算过程推理的理解上。
另外,对《教材》上关于分式的具体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看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3篇(扩展6)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含答案3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
【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晶莹( ) 赋闲( ) 琐屑( ) 簌簌( )
亏空( ) 蹒跚( ) 妥帖( ) 典质(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狼藉——
(2).颓唐——
(3).东奔西走——
(4).一股脑儿——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
(1)A.交缺 B.拭干 C.迂腐 D.浦口
(2)A.踌躇 B,马褂 C.狼籍 D.嘱咐
(3)A.警醒 B.勾留 C.蹒跚 D.触动
(4)A.游逛 B.惨淡 C.典质 D.珊栏
4.用两字词语或四字成语概括下列画线的各句的意思。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倒霉的事情一块来的日子。( )
(2)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凄惨暗淡:景气……( )
(3)他犹豫不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
(4)我看见他……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地走到铁路边。( )
5.给下列各句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表现父亲乐观精神
B.表现父亲很坚强
C.表现父亲体贴儿子,劝慰儿子
D.表现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反语,恨自己太笨
B.悔恨自己当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情
C.为自己过去的聪明而自豪
D.悔恨自己当时太任性
(3)“我赶紧拭干了泪。”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担心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我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笑自己这么大还那么软弱
D.怕周围人看见不好意思
(4)“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句话含义是 ( )
A.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 B.父亲对我越来越不好了。
C.父亲的感情越来越脆弱。 D.家道败落,父亲对我越来越疼爱。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
(2)《背影》一文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 )
(3)《背影》中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橘子的原因是因为怕我路上口渴。 ( )
(4)《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追忆了八年前与父在浦口车站惜别的情景。 ( )
7.简答题。
(1)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这“淡淡的哀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描写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
【综合练习】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蛤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尽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a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b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c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zhà pán zhà sì chāi B.shān pán shān sì chān
C.zhà pán shān shì chān D chè mān shān shì wán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戴 穿 倾 爬 探 攀 B.戴 穿 倾 攀 探 爬
C.戴 穿 探 攀 爬 倾 D.戴 穿 探 爬 攀 倾
3.下面三句话是从第二段a、b、c三处抽出来的,现将它复位,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③爸爸,你走吧。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怎样正确理解下面两个句子?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2)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5.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正确而又能概括其突出特色的一项是( )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映衬,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父子深情。
D.这两段文字描述了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以*实质朴的文字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深情。
6.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母 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 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 的感情。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答:(1)
(2)
3.去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 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答: 4.阅读画线句,联系上文,体会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答:(1)
(2)
5.作者把母亲比作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作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答:
二.作文
题目:课余生活带给我的乐趣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八年级语文背影练习题答案解析
【基础练习】
1. jīng fù xiè sù
kong pán tuǒ diǎn
2.略
3.(1)A卸 (2)C藉 (3)A省 (4)栅
4.(1)祸不单行(2)惨淡(3)踌躇(4)蹒跚 5.(1)C (2)B (3)A (4)D
6.(1)√ (2)√ (3)x (4)x
7.(1)本文写父亲的背影,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未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灾祸。可以说,这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是一种灰暗社会的世态。这样一来,就给全文定了惨淡、衰败、哀伤的感情基调。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绝望,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2)这是因为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后印象。文章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去着意描写,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正是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综合练习】
1.C 2.D 3.A
4.反语,强调那时对父亲不理解,现在追悔莫及,同时表达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5。D(此题训练准确概括段意的能力。A、B、C均失之空泛偏颇。)
6、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拓展练习】
母 亲
1. 赞美、感激、怀念(2分,写出三点或其中任何两点即得2分,写出一点得1分)
2.(1)为了使我的伤及时得到救治,妈妈背着我跑到医院。(3分)
(2)为了省出一个人吃饭,让我和弟弟吃饱饭,妈妈远嫁亲生女儿。(3分)
3.妈妈不认为这样好。(1分) 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2分)
4.(1)为女儿远嫁而伤心。(1分)
(2)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1分)
5.比喻贴切,表述清楚,3分 有比喻,表述较清楚,2分 有比喻,表述不清楚,1分 比喻不当或无比喻,表述不清,0分。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含答案2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
【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晶莹( ) 赋闲( ) 琐屑( ) 簌簌( )
亏空( ) 蹒跚( ) 妥帖( ) 典质(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狼藉——
(2).颓唐——
(3).东奔西走——
(4).一股脑儿——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
(1)A.交缺 B.拭干 C.迂腐 D.浦口
(2)A.踌躇 B,马褂 C.狼籍 D.嘱咐
(3)A.警醒 B.勾留 C.蹒跚 D.触动
(4)A.游逛 B.惨淡 C.典质 D.珊栏
4.用两字词语或四字成语概括下列画线的各句的意思。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倒霉的事情一块来的日子。( )
(2)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凄惨暗淡:景气……( )
(3)他犹豫不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
(4)我看见他……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地走到铁路边。( )
5.给下列各句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表现父亲乐观精神
B.表现父亲很坚强
C.表现父亲体贴儿子,劝慰儿子
D.表现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反语,恨自己太笨
B.悔恨自己当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情
C.为自己过去的聪明而自豪
D.悔恨自己当时太任性
(3)“我赶紧拭干了泪。”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担心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我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笑自己这么大还那么软弱
D.怕周围人看见不好意思
(4)“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句话含义是 ( )
A.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 B.父亲对我越来越不好了。
C.父亲的感情越来越脆弱。 D.家道败落,父亲对我越来越疼爱。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
(2)《背影》一文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 )
(3)《背影》中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橘子的原因是因为怕我路上口渴。 ( )
(4)《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追忆了八年前与父在浦口车站惜别的情景。 ( )
7.简答题。
(1)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这“淡淡的哀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描写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
【综合练习】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蛤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尽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a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b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c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zhà pán zhà sì chāi B.shān pán shān sì chān
C.zhà pán shān shì chān D chè mān shān shì wán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戴 穿 倾 爬 探 攀 B.戴 穿 倾 攀 探 爬
C.戴 穿 探 攀 爬 倾 D.戴 穿 探 爬 攀 倾
3.下面三句话是从第二段a、b、c三处抽出来的,现将它复位,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③爸爸,你走吧。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怎样正确理解下面两个句子?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2)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5.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正确而又能概括其突出特色的一项是( )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映衬,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父子深情。
D.这两段文字描述了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以*实质朴的文字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深情。
6.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母 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 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 的感情。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答:(1)
(2)
3.去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 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答: 4.阅读画线句,联系上文,体会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答:(1)
(2)
5.作者把母亲比作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作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答:
二.作文
题目:课余生活带给我的乐趣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八年级语文背影练习题答案解析
【基础练习】
1. jīng fù xiè sù
kong pán tuǒ diǎn
2.略
3.(1)A卸 (2)C藉 (3)A省 (4)栅
4.(1)祸不单行(2)惨淡(3)踌躇(4)蹒跚 5.(1)C (2)B (3)A (4)D
6.(1)√ (2)√ (3)x (4)x
7.(1)本文写父亲的背影,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未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灾祸。可以说,这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是一种灰暗社会的世态。这样一来,就给全文定了惨淡、衰败、哀伤的感情基调。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绝望,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2)这是因为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后印象。文章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去着意描写,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正是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综合练习】
1.C 2.D 3.A
4.反语,强调那时对父亲不理解,现在追悔莫及,同时表达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5。D(此题训练准确概括段意的能力。A、B、C均失之空泛偏颇。)
6、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拓展练习】
母 亲
1. 赞美、感激、怀念(2分,写出三点或其中任何两点即得2分,写出一点得1分)
2.(1)为了使我的伤及时得到救治,妈妈背着我跑到医院。(3分)
(2)为了省出一个人吃饭,让我和弟弟吃饱饭,妈妈远嫁亲生女儿。(3分)
3.妈妈不认为这样好。(1分) 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2分)
4.(1)为女儿远嫁而伤心。(1分)
(2)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1分)
5.比喻贴切,表述清楚,3分 有比喻,表述较清楚,2分 有比喻,表述不清楚,1分 比喻不当或无比喻,表述不清,0分。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含答案3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后练习题
【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晶莹( ) 赋闲( ) 琐屑( ) 簌簌( )
亏空( ) 蹒跚( ) 妥帖( ) 典质(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狼藉——
(2).颓唐——
(3).东奔西走——
(4).一股脑儿——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
(1)A.交缺 B.拭干 C.迂腐 D.浦口
(2)A.踌躇 B,马褂 C.狼籍 D.嘱咐
(3)A.警醒 B.勾留 C.蹒跚 D.触动
(4)A.游逛 B.惨淡 C.典质 D.珊栏
4.用两字词语或四字成语概括下列画线的各句的意思。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倒霉的事情一块来的日子。( )
(2)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凄惨暗淡:景气……( )
(3)他犹豫不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
(4)我看见他……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地走到铁路边。( )
5.给下列各句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表现父亲乐观精神
B.表现父亲很坚强
C.表现父亲体贴儿子,劝慰儿子
D.表现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反语,恨自己太笨
B.悔恨自己当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情
C.为自己过去的聪明而自豪
D.悔恨自己当时太任性
(3)“我赶紧拭干了泪。”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担心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我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笑自己这么大还那么软弱
D.怕周围人看见不好意思
(4)“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句话含义是 ( )
A.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 B.父亲对我越来越不好了。
C.父亲的感情越来越脆弱。 D.家道败落,父亲对我越来越疼爱。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
(2)《背影》一文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 )
(3)《背影》中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橘子的原因是因为怕我路上口渴。 ( )
(4)《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追忆了八年前与父在浦口车站惜别的情景。 ( )
7.简答题。
(1)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这“淡淡的哀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描写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
【综合练习】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蛤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尽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a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b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c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zhà pán zhà sì chāi B.shān pán shān sì chān
C.zhà pán shān shì chān D chè mān shān shì wán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戴 穿 倾 爬 探 攀 B.戴 穿 倾 攀 探 爬
C.戴 穿 探 攀 爬 倾 D.戴 穿 探 爬 攀 倾
3.下面三句话是从第二段a、b、c三处抽出来的,现将它复位,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③爸爸,你走吧。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怎样正确理解下面两个句子?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2)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5.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正确而又能概括其突出特色的一项是( )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映衬,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父子深情。
D.这两段文字描述了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以*实质朴的文字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深情。
6.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母 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 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 的感情。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答:(1)
(2)
3.去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 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答: 4.阅读画线句,联系上文,体会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答:(1)
(2)
5.作者把母亲比作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作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答:
二.作文
题目:课余生活带给我的乐趣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八年级语文背影练习题答案解析
【基础练习】
1. jīng fù xiè sù
kong pán tuǒ diǎn
2.略
3.(1)A卸 (2)C藉 (3)A省 (4)栅
4.(1)祸不单行(2)惨淡(3)踌躇(4)蹒跚 5.(1)C (2)B (3)A (4)D
6.(1)√ (2)√ (3)x (4)x
7.(1)本文写父亲的背影,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未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灾祸。可以说,这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是一种灰暗社会的世态。这样一来,就给全文定了惨淡、衰败、哀伤的感情基调。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绝望,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2)这是因为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后印象。文章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去着意描写,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正是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综合练习】
1.C 2.D 3.A
4.反语,强调那时对父亲不理解,现在追悔莫及,同时表达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5。D(此题训练准确概括段意的能力。A、B、C均失之空泛偏颇。)
6、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拓展练习】
母 亲
1. 赞美、感激、怀念(2分,写出三点或其中任何两点即得2分,写出一点得1分)
2.(1)为了使我的伤及时得到救治,妈妈背着我跑到医院。(3分)
(2)为了省出一个人吃饭,让我和弟弟吃饱饭,妈妈远嫁亲生女儿。(3分)
3.妈妈不认为这样好。(1分) 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2分)
4.(1)为女儿远嫁而伤心。(1分)
(2)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1分)
5.比喻贴切,表述清楚,3分 有比喻,表述较清楚,2分 有比喻,表述不清楚,1分 比喻不当或无比喻,表述不清,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