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中国真正意义上情人节是哪天,菁选2篇

2023年度中国真正意义上情人节是哪天,菁选2篇

时间:2023-03-23 14:2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1  农历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称作*情人节  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的情人节  因为在这一天,单身的姑娘会祈求姻缘,小情侣们也会通过一些活动增加他们的感情。  对于*情人节,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国真正意义上情人节是哪天,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中国真正意义上情人节是哪天,菁选2篇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1

  农历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称作*情人节

  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的情人节

  因为在这一天,单身的姑娘会祈求姻缘,小情侣们也会通过一些活动增加他们的感情。

  对于*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另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2

  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在古代,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元宵节也是*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

  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在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是一首歌咏爱情的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巳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在古代,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古代人习惯于”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

  “三月三”传说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此“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亦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

  综上所述:相比“元宵节”“七夕”,“三月三”更适合作为*的“情人节”。传统上,元宵节的主要内容是人们拖家带口的“看花灯”;“七夕节”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推荐访问:情人节 中国 意义上 中国真正意义上情人节是哪天 菁选2篇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1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1月几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1月1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是哪天1月15日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