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范例推荐)

2023年《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4-04 20:4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1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代: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范例推荐)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1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代: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雄鸡啼鸣京城曙色光寒,莺啼婉转皇宫春色正阑。

  宫殿报晓钟声催开万户,玉石台阶仪仗拥簇千官。

  花迎朝臣佩剑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干。

  只有凤凰池上舍人诸客,阳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难。

  散译

  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鸟鸣声婉啭,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

  宫里的晓钟敲过,千门万户一齐开敞,天子的仪仗排列在玉阶两边,环拥着百官进入朝堂。

  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

  凤凰池上歌一曲阳春白雪,谁想唱和可真会知难却步。

  注释

  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中书舍人:官名,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紫陌:指京师的街道。曙(shǔ)光:破晓时的阳光。

  啭(zhuàn):婉转的叫声。皇州:京都。阑:尽。

  金阙(què):皇宫金殿。万户:指皇宫中宫门。

  玉阶:指皇宫中大明宫的台阶。仙仗:天子的仪仗。

  剑佩:带剑、垂佩绶,都为*之饰物,此指禁卫军的武装。

  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

  凤凰池上客:指贾至。凤凰池,也称凤池,这里指中书省。

  阳春:古曲名,即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的《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赏析

  杜甫、王维、岑参三首和《早朝大明宫》,其艺术成就都超过了贾至的原作。在诸和诗之中,杜甫的和诗以其格律谨严而著称,王维的和诗以其气象阔大而驰名,至于岑参的这首和诗,则以其押韵奇险、属对精工与用语之典丽而深获历代论者之盛誉。

  诗一开头,先由作者在早、朝途中的所见所闻写起。这两句是说,诗人早朝上路之时,听见雄鸡正在报晓,看到东方刚微露曙光,觉得天气仍有些凉意;时值暮春三月,流莺百啭,在这京都之内不时可闻其鸣。首句写“鸡鸣”、“曙光”,交待早朝上路的时间,点题巧妙而又自然。在时间概念上也比贾至原诗首句“银烛朝天紫陌长”的笼统交待显得确切。次句写“莺啭”、“春色”,描绘京城暮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呼应贾至原诗第二句“禁城春色晓苍苍”的写景。两相比较,贾诗所写之春景比较模糊,形象不鲜明,“春色晓苍苍”,艺术感染力实际上并很不强。究其原因,即在于拂晓之时天色尚暗,描写此时景物仅仅诉诸于视觉印象,其难度较大。岑参深谙其中奥秘,故其诗首联写景时,既写其所见之“曙光”、“春色”,又写其所闻之“鸡鸣”、“莺啭”,甚至写到其身心所感觉之“寒”,准确地抓住了暮春时节清晨之时景物和气候的特点,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艺术感染力自然就强了不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与王维和诗的颔联一样,岑诗颔联联写的也是早朝时的场面:伴随着金銮殿里传出的朝钟声,一扇扇宫门依次而开;在汉自玉台阶两侧排列着皇家的仪仗,文武百官们按部而朝见皇帝。“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正适合表现皇宫的金璧辉煌和雕栏玉砌。以“金”对“玉”,以“万”,对“千”,其对仗典雅精工,又与早朝时庄严整肃之朝仪相谐。因此若论气象之阔大,岑诗此联诚逊于王诗,若沦辞藻之富丽与对仗之精工,则岑诗又在王诗之上。

  岑诗的颈联颇得后世论者之青睐,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其著《诚斋诗话》中论及贾至等人的这组早朝大明宫唱和诗时曾说:“和此诗者,岑诗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佳。”在杜甫、王维均参与唱和的情况下,岑诗此联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不容易的。此联的佳处即在于它既写了早朝的场面又抓住了时间早这一特点,既呼应贾至的原作又表现出岑诗的语言特色:鲜花迎接饰有佩剑的官员,柳条轻拂仪仗的旗帜,此时晓星方落,露犹未干。作为一首早朝诗,应处理好“早”与“朝”之关系,即在空问上应围绕朝见之场面来写,在时间上又要体现出一个“早”字。贾、杜、工三人的唱和诗,均以首联写早朝之时间,以中二联写一早朝之场面,唯岑诗此联能将“花迎剑佩”、“柳拂族旗”之场面与“星初落”、“露未干”之时辰融为一体,以一联表现了他人需两联才能交待清楚的内容。作为一首和诗,岑诗此联的景物描写又与贾至原诗互为呼应,进一步充实了对春色的描写。不过贾至的原作中,写景与朝见结合得不紧密,结果出现了首二联写景,颈联写朝见,尾联倡和的格局,对于一首早朝诗来说,其中心不突出,显得本末倒置。因此,王维在和其诗时,以中二联写朝见场面,突出了重点。但王诗也有不足,即忽视了贾至原作中的春色描写,与之呼应不紧。观王诗,竟通篇于春色未着一字,反倒用了不少笔墨不厌其详地一再写君臣之服饰,首联已云“翠云裘”,颈联又写“衮龙”,颔联则先写“衣冠”,又继以“冕旒”,语意颇嫌重复,而不腾出笔墨来呼应一下贾诗中之春色。前人对此有“衣冠冕旒,句中字面复见”之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五)。虽说王诗成就很高,此等不足毕竟是瑕不掩瑜,但相比之下,总是不如岑诗之唱和得体、一呼应紧密而又能避免其中心不突出之缺陷。最后,此联之语言亦颇能体现岑诗之特色。纵观贾、杜、王三诗之颈联,均有御炉香烟等字样,可见在早朝诗中写香烟之类已成司空见惯之例。岑参显然不满足于此等俗套,故全诗无一语道及御炉香烟而于此联写出了“剑”、“旗”、“星”、“露”等较之其他三作显得很新奇的景语。所谓边塞诗人与宫廷诗人之别,于此大概亦可略见一斑。

  “独有凤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的结尾,响应贾至的倡议:唯有身居凤池的中书省贾舍人,你这一曲高雅的阳春自雪和起来实在困难。说和诗难,倒不仅仅是出于对贾至的恭维,或是表现自己的谦逊,这“难”字确实流露出岑参内心的真实感受。一同和诗的王维、杜甫,都是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与之同和一诗确实不易。王维久任朝官,写起宫廷唱和诗来简直是轻车熟路;杜甫做诗刻苦,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尤长于律诗。诗友在某种意义上又是诗敌,同和一诗实寓有一较短长之意,因此在这场高水*的竞赛中若无高超的手段是根本不可能争先的。后人在评价这组唱和诗时多以岑参此诗为最佳,其致胜之诀不外乎下列三点:

  其一曰“押韵奇险”。写宫廷诗,古人多以富丽之辞藻充做韵脚,如贾诗之“御炉香”、“侍君王”、杜诗之“醉仙桃”、“有凤毛”、王诗之“拜冕旒”、“衰龙浮”等,均是其例。岑参不排斥富丽之辞藻,但更偏爱奇丽之辞藻,体现在此诗之韵脚上,便是“曙光寒”、“春色阑”、“和皆难”、“露未干”等出乎人们意料的辞藻与奇特的押韵。在宫廷诗中,“寒”、“阑”、“干’、“难”等韵脚是不大有人问津的,更不用说以之作为早朝诗的"韵脚了,这些词汇,通常是用以表现衰残之景的,将它们写入早朝诗中而不减损富丽堂皇之气,需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稍一不慎,便成败笔,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在走独木桥,故称这些韵脚为险韵。正是在这种他人通常不敢尝试之处,岑参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后世公认的奇特的艺术效果。具体说来,“寒”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蜷曲畏缩之感,但岑诗的“鸡鸣紫陌曙光寒”给人的感觉便全然不同,雄鸡一唱天下白,黑暗即将让位于光明,那鸡鸣令人振奋,那曙光令人憧憬,那暮春清晨的微寒令人惬意。奇妙的艺术效果的取得就在于诗人在以“寒”为韵脚时恰当地进行了搭配,这一点在“阑”、“干”、“难”等韵脚上同样得到了体现。“阑”本用于几写残景,但诗人配之以“春色”、配之以“莺啭”,效果便截然相反。春阑不同于秋阑,花虽疏而叶更茂,红虽瘦而绿益肥,加之以流莺百咐,越发显得生机勃勃。其他如,’干”、“难”等韵脚,均各有妙用。在美学领域中,也处处存在着辨证法。岑诗中这几个韵脚,押得虽险而丽,虽丽又奇,颇能体现岑诗尚奇丽之特点。

  其二曰“对仗精工”。对于律诗来讲,中二联对仗即已足矣,岑诗多用一联对仗,意在与早朝时那种左右分班、文武对列的朝仪相协调一致,以诗歌形式上的工整表现诗歌内容即早朝场面的严整。另外前人已经指出,此诗首联以“紫”对“皇”,极为典丽,岑参此诗对仗之精于此亦可见一斑。在这四首唱和诗中,论对仗之精工典丽,唯杜诗可与岑参此诗相敌。

  其二曰“辞藻典丽堂皇”。岑参虽尚奇丽,但并不排斥典丽堂皇之语。在岑参此诗中,虽然有若于奇险之韵脚,但也有不少典丽堂皇之造语,其例如“紫陌”、“皇州”、“金阙”、“玉阶”等,绝不亚于其他三诗。早朝诗毕竟要写宫廷气象,若一味追求奇险就有可能破坏诗中画面的和谐。岑诗虽押险韵而未过份,又用了若干典丽堂皇之辞藻表现宫廷气象,恰到好处地取得了*衡。其诗虽奇而又未离格,达到了奇不离正,正中有奇,得心应手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岑参任右补阙,与诗人贾至、杜甫、王维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岑参之和即为此诗。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2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代: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雄鸡啼鸣京城曙色光寒,莺啼婉转皇宫春色正阑。

  宫殿报晓钟声催开万户,玉石台阶仪仗拥簇千官。

  花迎朝臣佩剑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干。

  只有凤凰池上舍人诸客,阳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难。

  散译

  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鸟鸣声婉啭,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

  宫里的晓钟敲过,千门万户一齐开敞,天子的仪仗排列在玉阶两边,环拥着百官进入朝堂。

  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

  凤凰池上歌一曲阳春白雪,谁想唱和可真会知难却步。

  注释

  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中书舍人:官名,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紫陌:指京师的街道。曙(shǔ)光:破晓时的阳光。

  啭(zhuàn):婉转的叫声。皇州:京都。阑:尽。

  金阙(què):皇宫金殿。万户:指皇宫中宫门。

  玉阶:指皇宫中大明宫的台阶。仙仗:天子的仪仗。

  剑佩:带剑、垂佩绶,都为*之饰物,此指禁卫军的武装。

  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

  凤凰池上客:指贾至。凤凰池,也称凤池,这里指中书省。

  阳春:古曲名,即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的《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赏析

  杜甫、王维、岑参三首和《早朝大明宫》,其艺术成就都超过了贾至的原作。在诸和诗之中,杜甫的和诗以其格律谨严而著称,王维的和诗以其气象阔大而驰名,至于岑参的这首和诗,则以其押韵奇险、属对精工与用语之典丽而深获历代论者之盛誉。

  诗一开头,先由作者在早、朝途中的所见所闻写起。这两句是说,诗人早朝上路之时,听见雄鸡正在报晓,看到东方刚微露曙光,觉得天气仍有些凉意;时值暮春三月,流莺百啭,在这京都之内不时可闻其鸣。首句写“鸡鸣”、“曙光”,交待早朝上路的`时间,点题巧妙而又自然。在时间概念上也比贾至原诗首句“银烛朝天紫陌长”的笼统交待显得确切。次句写“莺啭”、“春色”,描绘京城暮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呼应贾至原诗第二句“禁城春色晓苍苍”的写景。两相比较,贾诗所写之春景比较模糊,形象不鲜明,“春色晓苍苍”,艺术感染力实际上并很不强。究其原因,即在于拂晓之时天色尚暗,描写此时景物仅仅诉诸于视觉印象,其难度较大。岑参深谙其中奥秘,故其诗首联写景时,既写其所见之“曙光”、“春色”,又写其所闻之“鸡鸣”、“莺啭”,甚至写到其身心所感觉之“寒”,准确地抓住了暮春时节清晨之时景物和气候的特点,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艺术感染力自然就强了不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与王维和诗的颔联一样,岑诗颔联联写的也是早朝时的场面:伴随着金銮殿里传出的朝钟声,一扇扇宫门依次而开;在汉自玉台阶两侧排列着皇家的仪仗,文武百官们按部而朝见皇帝。“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正适合表现皇宫的金璧辉煌和雕栏玉砌。以“金”对“玉”,以“万”,对“千”,其对仗典雅精工,又与早朝时庄严整肃之朝仪相谐。因此若论气象之阔大,岑诗此联诚逊于王诗,若沦辞藻之富丽与对仗之精工,则岑诗又在王诗之上。

  岑诗的颈联颇得后世论者之青睐,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其著《诚斋诗话》中论及贾至等人的这组早朝大明宫唱和诗时曾说:“和此诗者,岑诗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佳。”在杜甫、王维均参与唱和的情况下,岑诗此联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不容易的。此联的佳处即在于它既写了早朝的场面又抓住了时间早这一特点,既呼应贾至的原作又表现出岑诗的语言特色:鲜花迎接饰有佩剑的官员,柳条轻拂仪仗的旗帜,此时晓星方落,露犹未干。作为一首早朝诗,应处理好“早”与“朝”之关系,即在空问上应围绕朝见之场面来写,在时间上又要体现出一个“早”字。贾、杜、工三人的唱和诗,均以首联写早朝之时间,以中二联写一早朝之场面,唯岑诗此联能将“花迎剑佩”、“柳拂族旗”之场面与“星初落”、“露未干”之时辰融为一体,以一联表现了他人需两联才能交待清楚的内容。作为一首和诗,岑诗此联的景物描写又与贾至原诗互为呼应,进一步充实了对春色的描写。不过贾至的原作中,写景与朝见结合得不紧密,结果出现了首二联写景,颈联写朝见,尾联倡和的格局,对于一首早朝诗来说,其中心不突出,显得本末倒置。因此,王维在和其诗时,以中二联写朝见场面,突出了重点。但王诗也有不足,即忽视了贾至原作中的春色描写,与之呼应不紧。观王诗,竟通篇于春色未着一字,反倒用了不少笔墨不厌其详地一再写君臣之服饰,首联已云“翠云裘”,颈联又写“衮龙”,颔联则先写“衣冠”,又继以“冕旒”,语意颇嫌重复,而不腾出笔墨来呼应一下贾诗中之春色。前人对此有“衣冠冕旒,句中字面复见”之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五)。虽说王诗成就很高,此等不足毕竟是瑕不掩瑜,但相比之下,总是不如岑诗之唱和得体、一呼应紧密而又能避免其中心不突出之缺陷。最后,此联之语言亦颇能体现岑诗之特色。纵观贾、杜、王三诗之颈联,均有御炉香烟等字样,可见在早朝诗中写香烟之类已成司空见惯之例。岑参显然不满足于此等俗套,故全诗无一语道及御炉香烟而于此联写出了“剑”、“旗”、“星”、“露”等较之其他三作显得很新奇的景语。所谓边塞诗人与宫廷诗人之别,于此大概亦可略见一斑。

  “独有凤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的结尾,响应贾至的倡议:唯有身居凤池的中书省贾舍人,你这一曲高雅的阳春自雪和起来实在困难。说和诗难,倒不仅仅是出于对贾至的恭维,或是表现自己的谦逊,这“难”字确实流露出岑参内心的真实感受。一同和诗的王维、杜甫,都是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与之同和一诗确实不易。王维久任朝官,写起宫廷唱和诗来简直是轻车熟路;杜甫做诗刻苦,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尤长于律诗。诗友在某种意义上又是诗敌,同和一诗实寓有一较短长之意,因此在这场高水*的竞赛中若无高超的手段是根本不可能争先的。后人在评价这组唱和诗时多以岑参此诗为最佳,其致胜之诀不外乎下列三点:

  其一曰“押韵奇险”。写宫廷诗,古人多以富丽之辞藻充做韵脚,如贾诗之“御炉香”、“侍君王”、杜诗之“醉仙桃”、“有凤毛”、王诗之“拜冕旒”、“衰龙浮”等,均是其例。岑参不排斥富丽之辞藻,但更偏爱奇丽之辞藻,体现在此诗之韵脚上,便是“曙光寒”、“春色阑”、“和皆难”、“露未干”等出乎人们意料的辞藻与奇特的押韵。在宫廷诗中,“寒”、“阑”、“干’、“难”等韵脚是不大有人问津的,更不用说以之作为早朝诗的韵脚了,这些词汇,通常是用以表现衰残之景的,将它们写入早朝诗中而不减损富丽堂皇之气,需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稍一不慎,便成败笔,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在走独木桥,故称这些韵脚为险韵。正是在这种他人通常不敢尝试之处,岑参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后世公认的奇特的艺术效果。具体说来,“寒”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蜷曲畏缩之感,但岑诗的“鸡鸣紫陌曙光寒”给人的感觉便全然不同,雄鸡一唱天下白,黑暗即将让位于光明,那鸡鸣令人振奋,那曙光令人憧憬,那暮春清晨的微寒令人惬意。奇妙的艺术效果的取得就在于诗人在以“寒”为韵脚时恰当地进行了搭配,这一点在“阑”、“干”、“难”等韵脚上同样得到了体现。“阑”本用于几写残景,但诗人配之以“春色”、配之以“莺啭”,效果便截然相反。春阑不同于秋阑,花虽疏而叶更茂,红虽瘦而绿益肥,加之以流莺百咐,越发显得生机勃勃。其他如,’干”、“难”等韵脚,均各有妙用。在美学领域中,也处处存在着辨证法。岑诗中这几个韵脚,押得虽险而丽,虽丽又奇,颇能体现岑诗尚奇丽之特点。

  其二曰“对仗精工”。对于律诗来讲,中二联对仗即已足矣,岑诗多用一联对仗,意在与早朝时那种左右分班、文武对列的朝仪相协调一致,以诗歌形式上的工整表现诗歌内容即早朝场面的严整。另外前人已经指出,此诗首联以“紫”对“皇”,极为典丽,岑参此诗对仗之精于此亦可见一斑。在这四首唱和诗中,论对仗之精工典丽,唯杜诗可与岑参此诗相敌。

  其二曰“辞藻典丽堂皇”。岑参虽尚奇丽,但并不排斥典丽堂皇之语。在岑参此诗中,虽然有若于奇险之韵脚,但也有不少典丽堂皇之造语,其例如“紫陌”、“皇州”、“金阙”、“玉阶”等,绝不亚于其他三诗。早朝诗毕竟要写宫廷气象,若一味追求奇险就有可能破坏诗中画面的和谐。岑诗虽押险韵而未过份,又用了若干典丽堂皇之辞藻表现宫廷气象,恰到好处地取得了*衡。其诗虽奇而又未离格,达到了奇不离正,正中有奇,得心应手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岑参任右补阙,与诗人贾至、杜甫、王维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岑参之和即为此诗。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1)

——西安大明宫旅游作文3篇

西安大明宫旅游作文1

  入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和堂妹去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玩,我们俩心里特别高兴。

  早晨,骑着爸爸给我刚买来的自行车,带着堂妹,跟着骑电动车的爸爸,来到了公园。在公园一处的桥凳上,趁着天气凉爽,我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纸和笔,聆听爸爸对我作文写作的指导。在我写作没词时,爸爸建议我观察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丹凤门,看看能不能从这里挖掘到什么新鲜的东西。

  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火车站之北,自强东路东段和二马路之间。历史上的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是大明宫的正门,由五个门洞组成,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

  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其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大典的重要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东西长75米、南北宽33米,由门道、隔墙和墩台3种夯土结构浑然组成。墩台上插着一面面古代的战旗,随着秋风摆动,显得丹凤门更加雄伟壮观。

  门楼四周被一块一块的白色米石围绕,将丹凤门点缀得更加美丽。围着丹凤门走完一圈后,我们来到了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门前一群老奶奶随着音乐的节拍在做着晨操锻炼身体。我们走着走着,不小心到了公园的一片石榴园前,被一棵棵石榴树上红红的石榴所吸引。我站在一棵石榴树下,弯腰捡起手一个掉在地上挺光滑的生病石榴,放到鼻前,闻了一下,虽然是棵掉落在地上的石榴,但石榴的清香感仍然存在。

  在公园的沙滩边,我们被一股花的香味深深地吸引,远远望去,一朵朵喇叭花露着小小尖角,在露水的灌溉下,显得晶莹剔透。正当我们游玩兴趣正浓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在恋恋不舍的秋雨中遗憾地早早结束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的秋游活动。

西安大明宫旅游作文2

  在我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可我最难忘的去大明宫去春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考古探索中心和微缩景观。

  到了考古探索中心,映入眼席的是一个龙椅,我们大家都想这是古代皇上坐的席子吧。

  到了中心里面,我万分的激动,那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景物,有鼎、有铜盆、有古代房子……多得数不过来,我们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玩电脑制作的游戏,我们在中心尽头开始了挖宝游戏,我拿的是刷子。那刷子是清扫文物碎片的。党海峰是挖的。游戏刚开始几秒钟,党海峰就挖出来了一个古代鼎的碎片。下一个轮到我了。我十几秒就挖出来了一个古代的瓷器碎片,怎么样,厉害吧。

  我们有去了微缩景观。进去以后,我立刻发现古代的大明宫是多么雄伟。只见微缩景观都么那大,可想而知,古代的大明宫是多莫大呀。饱了眼福之后,我们在那里玩起了捉迷藏。然后就恋恋不舍得走了。

  去了大明宫,让我感受到了大明宫的雄伟和气派,有机会,我会再次去那里。这也成为了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西安大明宫旅游作文3

  妈妈带我和哥哥来到大明宫遗址公园。

  今日的大明宫已变成遗址了,往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这里曾经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大明宫是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方公里。原宫墙周长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了解大明宫我还是从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纪录片《大明宫》开始的。他拍的梦回唐朝,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再到安史之乱,详细介绍了在大明宫里的建造和消失,大唐从昌盛到衰退的演变,让一千余年前*历史上最繁华的盛唐时期,呈现给在我眼前。

  走在遗址公园里脑子里想象着唐朝时期的.兴衰,结束了一天的游玩!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2)

——《大明宫》观后感3篇

《大明宫》观后感1

  《大明宫》第一集 迷城幻影:本期讲述了大明宫的建造,以及内部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的结构特征。官员的上朝规定。唐高宗身体不佳,武则天逐渐接手了唐朝的朝政。唐朝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胡人在唐朝的各个领域生活着。唐朝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

  《大明宫》第二集 丹凤朝阳:武皇后在公元690年登基,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78岁后重回大明宫。她去世后,李显、李隆基相继即位,开创开元盛世。

  《大明宫》第三集 日月当空:为了提*员的整体素质,唐玄宗改革科举制度,并在宣政殿内亲自选拔帝国的县令。李白在贺知章的引荐下,在大明宫的金銮殿见到了唐玄宗。唐玄宗欣赏李白的稀世才华,留他在翰林院待诏。生活在翰林院的李白终日无所事事,他满怀报国志,可惜无用武之地。当江山稳固,歌舞升*之后,唐玄宗开始厌倦政治,终日和一批艺术家一起在梨园吟唱乐曲,进行各种艺术创作。这时,一个女人的出现,吸引了唐玄宗全部的注意力。

  《大明宫》第四集 盛世荣光:唐玄宗看上了儿媳杨玉环。安史之乱,杨贵妃在马嵬驿自缢。

  《大明宫》第五集 繁华如梦:安史之乱虽被*定,边疆的节度使权力过大,个个飞扬跋扈,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公元763年和783年,另外两次叛乱发生,大明宫中的皇帝也纷纷选择逃离长安。各地藩镇更加肆无忌惮。唐宪宗在三清殿里靠吃丹药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不止是藩镇叛乱,唐朝后期,宦官发动“甘露之变”杀害了六百多名大唐官员,朝廷政务被宦官把持着,连皇帝的性命也在他们手中。唐僖宗李俨12岁即位,玩心甚重的他把娱乐当成生命的重点,山东人黄巢发动农民起义,唐僖宗再次逃跑。公元20xx年,举世瞩目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启动。到20xx年,修葺一新的大明宫将对国人开放。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3)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翻译赏析3篇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翻译赏析1

  作者: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翻译赏析2

  1、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8、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9、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0、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11、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12、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翻译赏析3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4)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唐诗鉴赏3篇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唐诗鉴赏1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代: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独树 一作:独戍)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译文及注释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注解

  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鉴赏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夕阳度斜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关”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过。最后两句“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创作背景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5)

——偶书古诗词鉴赏3篇

偶书古诗词鉴赏1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七言绝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华侨出版社 ,20xx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唐代七言绝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扩展6)

——诗词中的五言绝句鉴赏 (菁选3篇)

诗词中的五言绝句鉴赏1

  1.《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2.《春晓》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所见》清朝·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相思》唐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画》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咏鹅》唐朝·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10.《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词中的五言绝句鉴赏2

  1.《江雪》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竹里馆》唐朝·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独坐敬亭山》唐朝·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寻隐者不遇》唐朝·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鹿柴》唐朝·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渡汉江》唐朝·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8.《江上渔者》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夏日绝句》宋朝·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问刘十九》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词中的五言绝句鉴赏3

  1.《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2.《春晓》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所见》清朝·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相思》唐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画》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咏鹅》唐朝·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10.《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推荐访问:舍人 鉴赏 诗词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3篇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词鉴赏1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古诗文网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