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8篇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8篇

时间:2022-10-18 09:10:04 规章制度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8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策略 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施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一套统一、科学、规范的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8篇,供大家参考。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8篇

篇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策略

 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施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一套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编制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这无疑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全面挑战。笔者两年来在调研、巡察、脱贫攻坚专项检查、督查、蹲点督导及严肃财经纪律暨会计信息质量等财政专项检查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存在偏差,主要问题如下。

 (一)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相关工作不扎实 1.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基礎工作不扎实。部分单位未按照《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 号)[1]精神扎实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前期工作。如未按通知要求清理核实和归类统计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资产数据,不能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等提供基础信息;往来款项未全面清理、核实,未分析账龄,计提坏账准备难以落实;未清理基本建设会计账务,已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未转为固定资产,对已完工基本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未按规定登记单位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资产;未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各项结转结余资金的构成和性质。

 2.新旧制度衔接不规范,新账有关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不正确。部分单位未按新旧制度衔接规定编制原账 2018 年12 月 31 日的科目余额表和原账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或直接由不懂会计业务的软件安装工作人员做新旧账套数据转换工作,导致新旧账套科目、数据转换混乱、错误;基本建设投资未统一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账实不符;未登记原未入账事项,如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政府储备物资等;未补提折旧、摊销;预算会计结余类科目未正确区分资金来源、性质;未编制登记及调整后新账 2019 年 1 月 1 日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2]。

 (二)基层财会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低,会计核算基础薄弱 1.县(市)会计人员缺乏且流动性大,部分单位无专职或兼职会计,乡(镇)财政所仅配备会计一名,所长和出纳由乡镇工作人员兼任,农村基本无懂财会业务人员,“村财乡管”“互联网+”代理记账搁浅。

 2.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资金支付经办、复核工作由一人操作,财务印章由一人集中保管,出纳人员保管会计档案等,资金安全存在风险。

 3.部分会计人员忽视继续教育和参加业务培训,业务能力差、财经纪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心理。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及时,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1.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部分单位未按《政府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需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比如“行政(事业)支出”科目未按资金性质、来源、支出类型等设置下级明细科目,或“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下无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分类明细核算,或明细核算未到具体专项[3]。

 2.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部分单位在“行政(事业)运行”等基本支出功能科目中列支“项目支出”,在“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等项目支出功能科目中列支“基本支出”;专项资金未单独核算,与基本支出经费、其他资金混同使用,造成挤占、挪用、截留现象;部分单位将项目支出类笼统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未按实际支出经济分类进行明细核算;部分单位将目标考核绩效奖记入“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奖励金”,将临时工工资记入“工资福利支出--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记入“工资福利支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记入“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对本级财政拨款外的“收入”(经营收入、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部门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记入“其他应收(应付)款”科目;对巡察、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

 问题整改收回的滥发津补贴、重复报销、超标准报销费用等直接列入其他应付款,没有冲销相关费用;对往来款不清理、不对账、不核销,长期挂账;“单位管理费用”“业务活动费用”界限不明。

 3.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完整,财经纪律执行不严。有的单位会计核算不及时,有的长达半年以上未办理会计核算业务;有的单位对已投入使用但未能办理结算的固定资产仍停滞在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没有按规定转入固定资产;有单位私设“小金库”,将租金收入、资产处置收入等不入账、不完全入账、转入下属单位或设账外账,以吃空饷、代开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维修费等发票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超标准、超范围报销费用;有的单位收到职工个人现金等未进行现金核算,依据“现金缴款单”回单记入“银行存款”科目,不仅现金业务核算不全面、不完整,而且还存在现金截留、挪用、坐收坐支隐患;有的单位将公款转入个人账户私存私放;单位对财政存量资金收回、盘活存量资金安排、资产盘盈盘亏及当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等不做账务处理;存在部分罚没物资、应急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未入账情况;事业单位对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款项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

 (四)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单位财会人员使用的系统有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政供养人员系统、会计核算系统、部门财务报告和部门决算系统等,各系统没有有效链接、整合,财会人员需切换登录各系统,不仅工作效率低还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不利于强化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二、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压实责任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单位议事决策规则》《“三重一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细化单位现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印章管理及三公经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管理。

 2.单位负责人要加强学习财经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大力支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3.健全会计机构,合理设置会计岗位,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人员,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定期轮岗和业务培训。

 (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会计核算基础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离不开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只有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特长与潜能,才能确保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执行中“不变形”“不走样”。

 1.会计人员要增强学习意思,要不断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各项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通过努力自学和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质。

 2.创新会计人才服务体系制度建设,确保会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县(市)、乡政府应该为会计人才创造“制度供给”,实施市(州)、县、乡(镇)三级“一盘棋”战略,引导、激励会计人才扎根基层,开通会计人员落户、子女入学、定期业务培训、定向委托培养、会计人才下沉帮扶指导等绿色通道,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壮大会计人才队伍。

 3.设立会计人员岗位补贴。会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风险高、压力大,视力严重下降,频发严重的颈椎、腰椎等职业病,为应对挑战,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自主学习业务、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获取国家颁发证资格书的,给予奖励和岗位补贴。

 4.充实各县(市)单位、乡(镇)财政所会计人员。认真贯彻落实“村财乡管”,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快推进村级“互联网+”代理记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会计人才保障。

 (三)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产信息全面完整 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严格收支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私放。在资产管理方面,落实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加强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加大往来款项的清理及处置力度,避免呆账、死账的发生。对应收款项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

 (四)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和要求,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单位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全面真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全面、完整、真实、可靠、可比。

 1.规范设置会计科目。单位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比如“行政(事业)支出”科目应按资金性质、来源、支出类型等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下还要按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级次设置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专项还要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如来源是财政拨款的基本工资支出核算科目级次应设置为:“行政(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行政(事业)运行”--“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

 2.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会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运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厘清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或事项本质,区别资金性质、预算来源、支付方式、支出类型等合理、规范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项目支出类也应按支出经济业务内容、事项进行明细核算,不能笼统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将目标考核绩效奖记入“工资福利支出--奖金”,临时工工资记入“商品和服务支出--劳务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记入“工资福利支出--其他社會保障缴费”;对巡察、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问题整改收回的滥发津补贴、重复报销、超标准报销费用等应计入冲销相关费用;对本级财政拨款外的收入、支出应通过各自收入、支出科目核算,不能使用“其他应收(应付)款”科目;事业单位要正确划分和使用单位管理费用和业务活动费用。

 3.会计核算要及时、全面、完整。不得虚列收支、私设“小金库”。对收到职工个人现金、财政存量资金收回、盘活存量资金安排、资产盘盈盘亏及财政性资金结转结余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已投入使用但未能办理结算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核算;登记入账其维护管理的罚没物资、应急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按规定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

 4.针对新旧会计制度街接存在的问题,会计部门要通过清查盘点资产,对资产重新分类、记录,编制、复核新旧账套衔接工作底稿等,将未入账事项补记新账,补提相关资产折旧、摊销,撤销基建账套、纳入单位统一核算,对错账进行更正。

 5.各级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单位会计人员管理和业务培训,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6.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是“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将基础库、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调整和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部门决算和财务报告等业务环节按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规范,实现各级预算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上下贯通,保持数据的唯一性和统一口径,有效提高各方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语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政府会计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特性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业务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增强学习意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定期业务培训、交流等,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增强职业素养,规范会计核算;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财务规则,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助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范执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有关各方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 号)[R]. [2]周海民,苏慧,张洪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0(18):84-85. [3]袁理.提升基层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的思考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1(04):83.

篇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经济管理 2020 年 1 月

 69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重要性

 卢 晖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 530011

  摘要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需要不断进行变革,才能发展得更好,体现出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群众对事业单位的好感。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不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并且逐渐朝着深水区和具体化方向发展,显著的表现是政府的会计制度出现深化改革的趋势。政府借助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提升政务处理的透明度,提升政府会计工作的科学性。可以说,政府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对政府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的思路,政府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实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环境,从而更好的对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特点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特点;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经济发展的速度带动了各个领域事业的发展。而对政府会计改革而言,为促进政府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不断实施会计改革,促进政府的发展。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点内容,会计准则在政府会计改革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准则,因此,分析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政府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都具有效用。

 1 政府实施会计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挑战。作为事业单位的政府,要提升自身职能管理的水平,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实施会计改革,提升政府财务管理的质量。从时间上看,行政事业单位修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时间是 2012 年,此次修订主要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完成的。通过这次的修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出现权责发生制,可以说,这次修订能极大的促进财政体制的改革[1] 。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加入了收付实现制,并且这一机制不断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得到完善和发展,进而显示出财务收付的重要性。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收付实现制,依赖于收付实现制就能发挥财务核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此外,通过收付实现制还能掌握政府预算收支情况,借助收付实现制完成政府的预算,为后期的预算计划提供帮助。同时,收付实现制的出现还改善了政府职能。政府实施会计改革的现实意义较大,并且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等外界因素也影响着政府的会计改革。在此背景下,政府只有实施会计改革,才能解决自身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便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出台的大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促使政府要加紧实施会计改革,而会计改革的成效是出台了政府的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正式出台开始于财政部主持颁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实施效果,财政部又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这一准则又被称为是第 78 号文,运行时间是 2017 年 1 月 1 日起,这一文件将政府的会计准则细化,以更加明确的指示指导着政府的财务管理工作。随后,财政部还相应出台了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六项具体的会计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内容,目的在于丰富会计改革实施的内容[2] 。可以说,财政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为了完善政府的会计体制改革,建设更为完善的会计体系,最终为政府的财务工作服务。政府会计改革的重点是权责发生制为主体的政府财务综合报告制度改革,改革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应用指南。政府的会计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完善了财政体系,同时也推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有用的,适应了当前的社会环境发展要求,是政府以及相关事业单位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式。

 3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分析

 3.1 财务和预算的双重性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实现了财务和预算的双重性发展。而要想推动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实现双重核算的要求,对政府的预算会计而言,就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标准;对政府的财务会计而言,就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标准,因此,也就出现了政府财务核算的分类标准,所以在细分政府的会计元素的过程中也需要划分为两类:第一是对政府的预算会计收支表的会计,这一会计收支表能精准的体现政府的相关预算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等内容;第二是关于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这一会计表借助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标准,较为精准的显示出政府当前拥有的资产、负债、收入以及其他费用等情况,从而体现出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双重性特点。

 3.2 财务和预算的统一性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第二个特点是财务和预算实现了统一性,对政府的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来说,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能有效的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统一起来,这样一来,各类单位之间就不存在差异,进而在统一的会计标准下,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也就是说,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出现,打破了单位性质的区别,将政府会计各个科目之间的核算以及报表的制作统一起来,生成相应的财务报告,完成政府各个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为政府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并且将不同职能和背景下的政府部门进行对比,从而推动会计工作的开展。政府各部门的财务报告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的核算标准,保证政府财务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财务和预算的互补性

 国家于 2017 年 1 月 1 日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政府的财务会计工作而言,相应的也要做出改革,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可以说,新会计准则和新计制度对政府的预算和财务会计工作是有利的,很好的将二者衔接和隔离,同时也就显现出会计准则的优势,会计准则的显著优势就是适当隔离和深度衔接,政府的预算和财务会计要运行就要根据会计标准制定预算报告,报告里要将事业单位的预算情况表明清楚。然而,统一的会计执行体系给政府的预算和财务会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制定真实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财务报告[3] 。

 4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性

 4.1 减少政府的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性,能减少政府的腐败,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因为事业单位会制定资产负债表等收入费用表,这符合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在 (下转第 71 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经济管理 2020 年 1 月

 7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持续有效的充分运用,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的成败。单位的领导要加深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其次,部门内部的管理人员应监督和指导其财务状况,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并充分发挥其职能机构的作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相关人员需要继续加强理论研究成果,并学习更多先进的财务相关管理模式的方式和多种手段,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对财务、会计和会计知识的特定理解。对于相关财务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定期评估,因此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和不断改进。实施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吸引新人才和开发员工潜力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发现任何漏洞和行政缺陷,应及时向高层领导报告,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行政机构的整体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公司的财务效率,有必要建立奖惩制度以及报酬和处罚制度。

 3.3 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管控机制

 为了更好的改善部门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综合控制运作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中做好工作。首先,必须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并关注肯定其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有必要了解单位内建的会计系统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以不断改进工作,提升能力和专业精神。其次,为了改善单位备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精确地划分每个部门的职权范围,确保各项支出(包括经济支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式审批程序执行情况信息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有必要充分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风险管理,以实现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此外,有必要监督和确认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实时监测资金的可用性,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认真地做好审计工作,从根本上落实实施审计决定,并加强审计整顿工作,可以确保更加规范地使用资金,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4 结束语

 简而言之,现阶段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中。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规范财务管理策略和方法,最大程度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宏.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J].社会发展,2014(21):40. [2]斯琴图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1(12):90-98. [3]李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5):172-174. [4]迟玉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8(30):168-169. (上接第 69 页)

 反映自身发展情况的同时,将政府的财务会计透明化、公开化,便于人们对政府进行监督,监督力度越大,越有助于政府的廉洁发展,减少政府腐败行为的出现。此外,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还包括政府提供决算报告以及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将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运行状况等公示出来,接受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民众的检查,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政府也更为廉洁。

 4.2 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

 政府的会计准则和政府的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上,因为就政府的会计准则而言,需要在权责发生制的标准上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还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核算,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收入费用报表的编制,好的报表编制能准确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会计信息等内容,而编制的报表反映出的预算执行情况能帮助政府实行绩效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绩效管理直接来源于政府的财务会计的执行情况,因此,政府的会计准则和政府的会计制度是为政府的绩效管理形成服务的[4] 。

 4.3 注重自身资产、负债情况的管理

 可以说,政府借助会计改革制定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对政府自身的发展是重要的,通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等调查出来,方便政府对自身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就能逐步完善政府的制度管理能力,落实我国的资产管理标准。政府只有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才能管理好政府的财务风险,进而做好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5 结束语

 政府进行会计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典型表现,政府的会计改革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二者对政府的会计改革具有较大的作用,尤其对政府职能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以及重要性,对政府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较大,财务核算和政府预算统一起来共同为政府的财务管理服务,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逸婷.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145-146. [2]何燕.浅谈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188. [3]邓红梅.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探究[J].纳税,2019,13(33):158. [4]文秋林.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06):116-120.

篇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州会计局

 杨春香

 一、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一、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 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

 三、平行记账基本原理 三、平行记账基本原理

 四、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使用 四、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使用

 五、政府会计制度与新旧衔接总体考虑 五、政府会计制度与新旧衔接总体考虑

 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具体准则 应用指南 会计制度 基本准则主要对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做出规定。

 具体准则主要规定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具体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劢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操作性规定。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便亍会计人员进行日常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

  (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 (二)统一了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

  (三)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

  (四)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 (五)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

  (六)整合基建核算内容。

  (七)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

  (八)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

 平行记账的基本原理

 项目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核算对象 不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 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 核算结果 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 会计要素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提交报告 决算报告 财务报告

 一、政府会计科目 一、政府会计科目

 《政府会计制度》分别按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列出了会计科目表,共计103个一级会计科目。

 财务会计 预算会计 会计科目  财务会计科目77个  预算会计科目26个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离 平行记账 预算会计 收到代理银行授权支付到账通知单时:

 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万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150万 贩入固定资产时:

  借: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150万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万 按月计提折旧时:

  不做账务处理 财务会计 收到代理银行授权支付到账通知单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万

 贷:财政拨款收入

 150万 贩入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150万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万 按月计提折旧时:

  借:××费用

  1.5万

 贷:累计折旧

  1.5万

 政府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使用

 财务会计科目 预算会计科目 01 02 目录 Contents

 《政府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科目 1

 01 资产类

 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经济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经济资源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二)该经济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定义及确认条件:

 一、总体情况

 •

  资产类会计科目共计35个:

 --继承现行单位会计制度

  -通用的

  -特殊行业的

 --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加的

 --核算范围扩大增加的(红色)系新增)

 序号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说明 行政 事业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1021 其他货币资金

 新增

  5 1101 短期投资

 不使用

  6 1201 财政应返还额度

 7 1211 应收票据

 不使用

  8 1212 应收账款

 不使用

  9 1214 预付账款

 10 1215 应收股利

 新增 不使用

  11 1216 应收利息

 新增 不使用

  12 1218 其他应收款

 13 1219 坏账准备

 新增 不使用

  14 1301 在途物品

 新增

  15 1302 库存物品

 新增

  16 1303 加工物品

 新增

  17

 1401 待摊费用

 新增

  财务会计科目—资产类

 序号 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 说明 行政 事业 18

 1501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投资拆分 不使用

  19

 1502 长期债券投资

 不使用

  20

 1601 固定资产

 21

 1602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2

 1611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拆分

  23

 1613 在建工程

 24

 1701 无形资产

 25

 1702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6

 1703 研发支出

 新增

  27

 1801 公共基础设施

 28

 1802 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

 29

 1811 政府储备物资

 30

 1821 文物文化资产

 新增

  31

 1831 保障性住房

 新增

  32

 1832 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

 新增

  33

 1891 受托代理资产

 34

 1901 长期待摊费用

 新增

  35

 1902 待处理财产损溢

 35个

 21 会计科目及说明 1 1 001 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本科目下设“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核算单位受托代理、代管的现金。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不做账)

  按规定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

  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不做账)

 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按照实际报销的金额,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三)因提供服务、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收到现金,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收入”、“应收账款”等相关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贷:事业预算收入)

 (四)收到受托代理、代管的现金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受托代理资产),贷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支付受托代理、代管的现金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受托代理资产)。(预算会计不做账)

 注意事项:

 1.单位应当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有出纳根据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每次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项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2.现金收入业务繁多、单独设有收款部门的单位,收款部门的收款员应当将每天所收现金连同收款凭据一并交财务部门核收记账,或者每天将所受现金直接送存开户银行后,将收款凭据及向银行送存现金的凭证等一定缴财务部门核收记账。

 3.不允许坐收坐支、不允许大额提现、不允许私社“小金库”

 1002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本科目下设“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核算单位受托代理、代管的银行存款。

 二、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将款项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贷:事业预算收入\ 其他预算收入)

 (二)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不做)

 (三)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费用时,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四)收到银行存款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等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贷:其他预算收入)

 支付银行手续费等时,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注意事项:

 单位应当按照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及币种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有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月之间如有差额,应当逐笔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二)按规定支用额度:

 1.支付日常活动费用时,按照支付金额,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2.购买库存物品或购建固定资产,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借记“库存物品”、“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金额,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3.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

 (三)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授权支付额度退回的,按照退回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物品”等科目。(预算会计:当年退回 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以前年度退回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结转-年初余额调整\财政拨款结余-年初余额调整)

 (四)年度终了,根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本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根据未下达的用款额度,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下年初,单位根据代理银行提供的上年度注销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恢复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年度终了注销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201 财政应返还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可以使用的以前年度财政直接支付资金额度和财政应返还的财政授权支付资金额度。

 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财政直接支付 年度终了,单位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发生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款项时,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预算会计: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二)财政授权支付 年度终了,根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根据未下达的用款额度,借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下年初,单位根据代理银行提供的上年度注销额度恢书作恢复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

 (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1212 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开展专业及其辅助活动、经营活动等应收取的款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因出租资产、出售物资等应收取的款项。

 二、应收...

篇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会计准则制度讲解 1

  提

 纲 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三、政府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2

  —— 为什么要改革?(背景)

 —— 如何改?(目标、任务)

  第一部分: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现状: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包括: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0个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测绘、地质勘查、国有林场、国有建设单位等)

  多项制度并存且核算口径不一,造成各部门单位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

 4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现状:

 现行的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 单位只需要操心两件事:申请资金和使用资金, 完成预算是重中之重,不用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 导致无法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负债, “摸不清家底”, “算不出成本”, “看不到隐形负债”, 所以也“比不出履职好坏”。

 5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现状:

  传统政府会计经典观念—— “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 政府不计盈亏, 政府会计不计提折旧, 政府会计不计算成本”。

 6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政治背景:

 7

  2014年修订《预算法》:

 第九十七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14年:《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

  – 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 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6年: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2017年:十九大报告: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政治背景:

 11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基本架构

 预算会计制度体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参与预算执行的会计:

  国库会计

  税收征解会计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

  社保基金会计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高校、中小学校、科学、彩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测绘、地勘等)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现实背景: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现实背景:

 1.会计信息可比性低

  现行政府会计领域多项制度并存,体系繁杂、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一,造成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通过汇总、调整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

 财政、审计、税务等多方要求不同,导致报表数据矛盾重重。

 13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 现实背景:

 2.现行制度难以准确反映政府机关的家底 由于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

 14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现行的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单位只需要操心两件事:申请资金和使用资金,完成预算是重中之重,不用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导致无法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负债,“摸不清家底”、“算不出成本”、“看不到隐形负债”,所以也“比不出履职好坏”。

 15

  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 统一的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  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 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改? 总体目标 2014 年12 月12 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 《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 》(国发〔 〔2014 〕63号 号 )(顶层设计)

 目的

 保障

 关键

 前提和基础

 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

 分析应用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

 和公开机制

 2015 2020 二、如何改? 四大任务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改革的进程

 改革的原则

 八大创新

 第二部分: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政府会计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任务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

 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1. 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2. 政府会计准则— 具体准则 3.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 应用指南 4. 政府会计制度— 会计 科目与会计报表 基本准则属于“概念框架”,统驭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

  具体准则主要规定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

  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操作性规定

  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

 19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4.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与固定资产准则同步实施。

 3.应用指南 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 1.基本准则 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 政府储备物资》

 2.具体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建立的进程

 2017年10月,颁布《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实施。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定新《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6项原则:

 1、归并统一原则。从行政事业单位通用或共性业务会计处理,以及单位财务报告信息和决算报告信息的可比性出发,归并统一现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各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2

 统一会计制度 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测绘、地质勘查、国有林场等 )

 统一为: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定《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 2、继承创新原则。立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现状,充分继承现行制度中合理的、共性的内容。同时,为满足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核算需要,在会计科目设置和报表体系设计上力求创新。另外,在相关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说明中,充分吸收2016年以来财政部印发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创新与变化。

 24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定《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 3、充分协调原则。《制度》依据会计法、预算法和《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在严格贯彻《改革方案》要求、着力实现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力求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制度、部门预决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等要求保持协调。

 25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定《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  4、提升质量原则。从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目标以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上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在财务会计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说明上力求内在一致,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报表设计及填表说明、附注披露中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26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定《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 5、务实简化原则。考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础、会计人员接受程度和当前改革所处的阶段,以及核算系统中引入财务会计内容带来的复杂性,在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口径和方法、计量标准、账务处理设计、报表设计和填制等方面,力求做到贴近实务、方便操作、简便易行。

 27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定《制度》遵循了哪些原则? 6、适当借鉴原则。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吸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成功经验,适当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最新成果以及国外有关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28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 八大创新  1、重构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基本架构  2、统一政府单位会计制度  3、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 4、扩大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 5、改进预算会计功能  6、整合基建会计统一核算  7、完善报表体系和结构  8、增强制度可操作性

 政府会计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决算报告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强化 完善

  双功能

  双基础

  双报告 (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新制度的核心思想)

  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

 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

  又 收付实现制  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 强调的是  —— 收入- 支出= 结余  —— 收支相抵的差额  —— 注重结果  —— 考虑一个预算期  —— 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 权责发生制  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 强调的是  —— 收入- 费用= 盈余  —— 收入费用的配比  —— 注重过程和效益  —— 考虑现在和将来  —— 考核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

 33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体系 财务会计体系 预算收入支出表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 净资产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 资产 负债 净资产收入 费用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结转结余 净资产与资金结存差异调节表 平行记账 双体系: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双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双报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适度分离:

 实行平行记账 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存在勾稽关系 相互衔接: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34 注:还可以说:“ 双体系” 、“ 双要素”

 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与突破  《制度》与现行制度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与创新?

 相互衔接:

 一是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收支进行“平行记账”

 二是财务报告与决算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35

 (三)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 平行记账: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 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政府会计核算模式—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

  例:为开展事业活动,某事业单位采用国库授权支付方式购买一项固定资产,价值为12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月计提折旧1万元。

  不同核算模式下的会计处理?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 财务会计 收到代理银行授权支付到账单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20

  贷:财政拨款收入

 120  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12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20  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借:

 XX 费用

 1 1

  贷:累计折旧

 1 1 预算会计 同时,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 借:资金结存 — 零余额账户 xx

 120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120 借:事业支出 —— 财政补助支出

 120

  贷:

 资金结存 — 零余额账户 120

  不做处理 平行记账

 财务会计 预算会计 某事业外购一批材料验收入库,发票价格为2 340元,支付运费100元,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借:库存物品

  2 440 贷:财政拨款收入

 2 440 借:事业支出

  2 440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 440 无偿调入一批存货,入库,发票价为1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等1万元 借:库存物品

  101

  贷:银行存款

  1

  无偿调拨净资产

  100 借:其他支出

 1

  ...

篇五: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会 计研究

 ACCOUNTING STUDY

 财讯

 解读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投融资服务中心

 彭 波 摘

 要: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政府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政府会计准则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本文从政府进行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出发,讨论了政府会计改革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从一名基层财务人员出发,解读了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希望对相关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特点及意义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1)提高了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新《制度》采用 8 要素会计核算模式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等方面。

 1.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一般来说,新制度之下对各种行政事业单位不再进行区分,仅仅保留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用经济业务项目,对不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机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核算口径和标准,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可比性。

 2.会计信息相关性提高。新制度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重构,以传统预算会计为基础,引入了政府会计,变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提高财务会计地位。比如增加应收账款、收费用等核算内容;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引入坏账准备等会计科目。能够更为客观反映政府运营成本并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3.保证信息的完整真实。一方面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增加了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以及预计负债等资产负债核算内容,扩大了会计信息核算范围;另一方面改变了在建工程核算办法,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项目合并不再单独核算。

 (2)政府资产情况更加清晰 《制度》出台对政府资产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做了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资产的确认标准,细化了对资产的核算方法,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于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1)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本次实施的会计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是对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规范化调整和统一,要求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改变自己过去的固定化思维模式。在实际操作方面,新的会计制度出台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变的相对复杂,过去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仅需要掌握预算这一项技能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的游刃有余,现在却需要兼顾成本和核算两方面,自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2)方便对事业单位的现行财务体系进行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要完善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对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对此需要政府在每年的财政年报表当中对社会公开展示其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方便社会公众履行自己的监督权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加以了解。单位财务信息越是透明,单位出现贪污腐败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小,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不向前发展,以不辜负社会群众的信任。所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有效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状况的进步。

 (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现有公务员编制人员 900 余万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 5000 多万人,人数远远超过 6000 万。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之后,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进行收支配比,政府与此同时也可客观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予以评价。总之,在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要求也随之增高,方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开展各类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

 三、对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创新性解读 (1)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统一性 政府会计准则与政府会计制度消除了政府部门的性质差异,就此不再对行政和事业单位进行区分。所谓的统一就是针对于行政事务规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统一,实现二者在会计科目设置和报表编制的统一,为各级部门编制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报告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进行不同部门间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2)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合算的二元化特点 该特点作为该项制度和准则的突出性特点,可以为我们的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提供一个好的帮助,预算可以核算为基础上使用收付实现制,而权责发生制由财务会计使用。二元化结构被会计要素全面展现出来,尤其是引入八个要素之后将会计分成两方面,一是预算收支表会计要素;二是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

 (3)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互补性 政府会计准则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预算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二者能够适当的分开且相互进行影响,可以将政府部门的预算和财务信息更好地反映出来。

 四、结语 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颁布标志着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进入新阶段,需要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领会和分析,认真研读并结合实际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更好地让准则落地,推进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6(27). [2]顾宏伟. 论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 2017(14). [3]许晶晶. 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 2018(15).

篇六: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22/6/7 1政府会计制度李晋山东财经大学

 2022/6/7 2 一 、 起草原则 ( 一 )

 统一性原则 从行政事业单位通用性或共性业务会计处理 , 以及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可比性出发 , 充分考虑了制度的统一性 。 在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报表格式上 , 一般情况下 , 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 , 也不再区分行业事业单位 , 在具体表述上统一为 “ 单位 ”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3 但是 , 考虑到行政 、 事业单位在部分业务内容上的差别 , 本制度在部分科目说明中也 适当区分了行政和事业单位 , 如专用基金 、 经营结余 、 对外投资 、 投资收益等会计科目仅适用于事业单位 。

 对于部分典型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业务处理 , 下一步我们将视必要性在制度补充规定或新旧衔接规定中予以明确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4 ( 二 )

 继承创新原则 本制度 在资产 、 负债 、 预算收入 、 预算支出科目的设置以及资产负债表 、 预算收入支出表 、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上 , 继承了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有关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理的 、 共性的内容 , 充分考虑现行实务的做法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5 但是 , 为满足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 , 本制度 创新性地引入了“ “8 要素 ” 会计核算的思路 , 增加了收入 、费用两个会计要素 , 相应修改了净资产和预算结余要素的核算内容 , 并增设了收入费用表 、 现金流量表 、 预算结余和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 、 会计报表附注等报表内容 。 另外 , 在相关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说明中 , 充分吸收了2015 年7 月6 日财政部印发的存货 、 投资 、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具体准则的创新与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6 ( 三 )

 强化政府财务会计功能的原则 针对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需要 , 本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说明中着力 强化政府财务会计的功能 , 如增加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 、 细化了资产和负债要素的核算内容 、 增设收入费用表 , 要求 “ 实提 ”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 引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 、 确认预计负债 、 确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7 ( 四 )

 与相关财政法规政策相协调的原则 本制度 在预算会计规范的内容方面 , 与新 《 预算法 》 和现行部门预算和决算制度的要求和口径基本保持一致 , 也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 财务制度的要求相适应 ; 在资产 、 负债的核算方面 , 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 、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保持协调 ; 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方面 , 与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要求保持一致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8 ( 五 )

 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本制度从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目标以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出发 , 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 通过确认折旧费用 、 摊销费用 、 坏账准备 、 预计负债等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通过增加公共基础设施 、 政府储备物资 、 文物文化资产 、 受托代理资产和负债等核算内容 , 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通过调整优化会计报表项目和格式等 , 提升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9 ( 六 )

 简化实务操作原则 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现状 , 以及核算系统中引入财务会计内容带来的复杂性 , 本制度在科目设置 、 核算口径 、 计量标准以及账务处理等方面 , 力求做到简便易行 。 例如 , 对财务会计各科目 , 不要求进行多级明细核算; 对同级财政性拨款资金 , 在财务会计收入和预算收入的确认时点上尽可能保持一致; 对折旧 、 摊销 、 坏账准备等计提要求 , 均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0 二 、 主要创新和变化 采用了 “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 ” 。 ( 一 )

 关于 “ 适度分离 ” 是指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 , 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功能 , 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一是 “ 双功能 ” , 即 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 , 通过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 、 收入 、 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 通过预算收入 、 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

 这样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 ,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 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1 二是 “ 双基础 ” 即 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 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

 但是 ,根据相关起草原则 , 财务会计中对于财政拨款收入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预算会计中对于质量保证金 、 专用基金的核算也部分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基础 。

 这是兼顾了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改革方向的制度安排 , 使得政府会计核算既能反映预算收支等预算管理所需信息 , 又能反映资产 、 负债 、 运行成本等财务管理所需信息 。 三是 “ 双报告 ” , 即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 , 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2 ( 二 )

 关于 “ 相互衔接 ” 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 , 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 , 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 “ 平行记账 ” 。

 即 ,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 , 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 , 也需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

 对于其他业务 , 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3 二是净资产要素与预算结余要素保持衔接 即 净资产项目中 “ 累计盈余 ” 等于预算结余项目中的 “ 财政拨款结转 ” 、 “ 财政拨款结余 ” 、 “ 非财政拨款结转 ” 、 “ 专用基金 ” 四者之和 , 反映单位具有限定用途的资金金额 。 三是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即通过 编制 “ 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 ” , 反映本期预算结余 ( 即本期预算收入减去预算支出的净额 )

 与本期盈余( 即本期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

 和本期其他净资产变动数之间的调整过程 , 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4 这种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 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 , 又能满足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 , 并且 避免了部门和单位采用两套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核算的复杂性 ,理 使公共资金管理中预算管理 、 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相互联结 、 融合 ,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 , 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 , 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5 本制度适用于 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 以下统称单位 )

 。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 , 不执行本制度 。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 , 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 。 单位会计要素包括 财务会计要素 和 预算会计要素 。 财务会计要素 包括 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 、 收入 和 费用 。 预算会计要素 包括 预算收入 、 预算支出 和 预算结余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6 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 ( 一 )

 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

 决算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 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 ( 二 )

 财务报表 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

 会计报表 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 、 收入费用表 、 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 。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 。 ( 三 )

 决算报表 至少包括 预算收入支出表 、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

 部门决算所要求的其他报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7 ( 四 )

 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应当至少按照年度编制 。 ( 五 )

 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 、 完整的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 , 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 , 随意改变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的编制基础 、 编制依据 、 编制原则和方法 , 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 ( 六 )

 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 、 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 , 做到数字真实 、 计算准确 、 内容完整 、 报送及时 。 ( 七 )

 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 会计机构负责人 ( 会计主管人员 )

 签名并盖章 。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8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19政府会计制度

 2022/6/7 20

 2022/6/7 21

 2022/6/7 22

 2022/6/7 23 一 、 库存现金 下设 “ 受托代理资产 ” 明细科目 , 核算单位受托代理 、 代管的现金 。 主要账务处理: ( 一 )

 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 , 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资产

 2022/6/7 24 按规定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库存现金资产

 2022/6/7 25 ( 二 )

 因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 ,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资产

 2022/6/7 26 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 借:业务活动费用 、 单位管理费用等 ( 实际报销的金额 ) 贷:其他应收款 ( 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 ) 借或贷:库存现金 ( 差额 )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 / 事业支出等 ( 实际报销金额 )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27 ( 三 )

 因提供服务 、 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收到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事业收入 、 应收账款等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贷:事业预算收入等资产

 2022/6/7 28 因购买服务 、 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支付现金 借:业务活动费用 、 单位管理费用 、 库存物品等 贷:库存现金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 / 事业支出/ / 其他支出等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涉及增值税业务的 , 相关账务处理参照 “ 应交增值税 ” 科目 。资产

 2022/6/7 29 以库存现金 对外捐赠 , 按照实际捐出的金额 借:其他费用 贷:库存现金 预算会计: 借:其他支出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30 ( 四 )

 收到受托代理 、 代管的现金时 借:库存现金 ( 受托代理资产 ) 贷:受托代理负债 支付受托代理 、 代管的现金时 借:受托代理负债 贷:库存现金 ( 受托代理资产 )资产

 2022/6/7 31 四 、 单位应当 设置 “ 库存现金日记账 ” , 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 , 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

 每日终了 , 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 、 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 , 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 , 做到账款相符 。资产

 2022/6/7 32 核对库存现金时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 , 应通过“ 待处理财产损溢 ” 科目核算 。 属于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贷:其他预算收入资产

 2022/6/7 33 查明原因后: 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现金 预算会计: 借:其他预算收入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34 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 报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收入资产

 2022/6/7 35 属于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预算会计: 借:其他支出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36 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贷:其他支出资产

 2022/6/7 37 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 报经批准后 借:资产处置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资产

 2022/6/7 38 二 、 银行存款 下设 “ 受托代理资产 ” 明细科目 , 核算单位受托代理 、 代管的银行存款 。 主要账务处理: ( 一 )

 将款项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 事业收入 、 其他收入等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贷:事业预算收入/ / 其他预算收入等资产

 2022/6/7 39 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利息收入等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 贷:其他预算收入资产

 2022/6/7 40 支付银行手续费等时 借:业务活动费用 、 单位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 / 事业支出等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41 ( 二 )

 提取现金时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 三 )

 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费用时 借:业务活动费用 、 单位管理费用 、 其他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 / 事业支出/ / 其他支出等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42 以银行存款对外捐赠 , 按照实际捐出的金额 借:其他费用 贷:银行存款 预算会计: 借:其他支出 贷:资金结存 —— 货币资金资产

 2022/6/7 43 ( 四 )

 收到受托代理 、 代管的银行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 ( 受托代理资产 ) 贷:受托代理负债 支付受托代理 、 代管的银行存款时 借:受托代理负债 贷:银行存款 ( 受托代理资产 )资产

 2022/6/7 44 三 、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主要账务处理: ( 一 )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 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 “ 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 ” 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收入 预算会计: 借:资金...

篇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毕业啦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析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析 主讲人:

 大学会计学院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邮箱:

 1

 行政单位会计与财务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修订)》:2013年实施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修订)》:2014年实施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5年发布)》:2017年实施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2016年7月发布:2017年实施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2016年8月3日发布 2

 政府会计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审议通过了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 建立 权责发生制的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 政府债务管理及 风险预警机制

 3

 政府会计改革

  《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 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 (国发〔2014〕63号)

 逐步建立以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编制和报告政府 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 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 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

 4

 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2013 )

 —— 审计署

 5

 6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7

 行政单位会计体系

 财务规则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8 如何应对改革?

 主要内容

 第一讲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析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 第二讲

 政府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

 9

 第一讲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析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第三节

  收入 、 支出和结转结余 第四节

  资产 第五节

  负债 10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于2012年12月正式颁布 《规则》修订的基本原则 坚持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 反映改革成果,体现改革方向(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

 保持框架体系,充实完善内容 11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规则》修订的内容 规范的经费范围涵盖单位的全部收支 ,不仅限于行政经费 行政单位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 支出分类修改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增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绩效管理、票据管理、收支管理等内容

 12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将“结余留用”修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加强了行政单位资产管理 调整了资产分类,提高了固定资产价值标准 强调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举办经济实体 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不得对外提供担保(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未经统计财政部门批准,行政单位不得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13

 四、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3 )

 》

 引入负债的概念 将原第七章“应缴款项和暂存款项的管理”改为“负债管理” 充实了财务监督的内容 14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构成 第一章 总则

  第九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十章

 财务监督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章 支出管理

  附: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第五章 结转与结余管理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七章 负债管理 第八章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 15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一)总则 原则:量入为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16

 第一节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012 )

 》 基本情况

 主要任务 预决算管理 绩效管理 资产管理 编制财务报告和进行财务分析 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及对非独立核算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 17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单位的财务如何运行? 收 支 余 收和支之间的关系是?

  18 以收定支? 以支定收?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收和支之间的关系 先有收入,再有支出,收入是支出的基础 收入来源:财政预算拨款 支出用途: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财务活动目标:预算执行度 19 预 算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机关、团体或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20

 第一节

 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3)》(后简称《规则》)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21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一 、 行政单位预算的内容 第六条规定: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行政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 预算申报 预算执行

 22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二 、 预算管理级次 第七条规定了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级次 一级预算单位(增加)

 二级预算单位 基层预算单位(修订)

 还提出了“主管预算单位” 23

 第一讲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析

 第八条规定:

 预算申报:“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预算” 预算执行:“并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或同级财政部门报告” 24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三 、 预算管理办法 第九条“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收支统一管理 定额、定项拨款(基本支出:定额;项目支出:定项)

 超支不补 结转和结余 25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四 、 预算编制 第十条 五 、 预算编报和审批 第十一条 六 、 预算执行 与调整 第十二条

  26

 第二节

 单位预算管理

 七 、 决算管理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27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规则》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28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29 一、收入: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直接或间接)

 其他收入: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外的各项收入 • 其他应付款类,如押金 • 应上缴的租金、利息等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其他收入包括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核算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的经费拨款 非独立核算的后勤部门服务性收入 库存现金溢余 其他应付款核销 零星杂项收入(如废品处理收入)

 30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将原“其他收入”科目进一步细分为“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

 31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32 行政单位 财政拨款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其他收入 专项=? 专项?=项目 专项=限定性用途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明细科目设置满足预算管理要求

 33 总账科目 一级明细科目 二级明细科目 三级明细科目 四级明细科目 财政拨款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拨款 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 基本支出拨款 人员经费 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拨款 **项目 **项目 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

 同上 同上 同上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收入”——负债:“应缴财政款”(“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34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十六条 行政单位取得各项收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分项如实核算。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35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二、支出:“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非货币性耗费一般不作为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 36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37 行政单位 财政拨款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其他收入 行政支出 其他支出 财政拨款支出 其他资金支出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2013 版制度支出分为“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专项资金支出 非专项资金支出 基本支出拨款 项目支出拨款 专项资金支出 非专项资金支出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

 第二十条 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38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二十一条 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取得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的检查监督

  项目完成后,行政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送项目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

 39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二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规定。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财政直接支付:收入和支出同时确认 财政授权支付: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40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二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41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三、结余和结转 1. 结转和结余的概念 第二十五条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42 • 专项资金 • 未用完,且任务未完成 • 下一年度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第二十六条 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结转资金在规定使用年限未使用或者未使用完的,视为结余资金。

 43 • 专项资金未用完,任务已完成或不须继续(因故终止、超过年限)

 • 结余资金不再有特定用途,成为非专项资金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2. 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将本单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和申请当年财政拨款安排支出统筹考虑

 44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

 结转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用途 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间不得挪用 不得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标准 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45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结余资金: 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 结余资金可以在部门本级和下级预算单位之间、下级不同预算单位之间、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统筹安排 但结余资金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前,原则上不得动用

 46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3. 结转和结余的会计核算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规定 “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 47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基本支出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 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一般为项目支出结余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是指行政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剩余的滚存资金 48

 第三节

 收入、支出和结余结转

 (1 )

 财政拨款结转明细科目设置 1)收支转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科目余额转入财政拨款结转

  借: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贷:财政拨款结转—收支结转

 借:财政拨款结转—收支结转

  贷:财政拨款支出科目

 49 ...

篇八: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 的)

 为了 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 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报告,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 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 各部门( 含直属单位, 下同)

 、 各单位( 以下统称政府)

 。

 第三条( 政府会计体系与核算基础)

 政府会计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构成。

 财务会计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实行权责发生制的特定事项应当符合国务院的规定。

 第四条( 基本准则定位)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 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 ( 会计准则体系)

  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

 具体准则用于规范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 详细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 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确认、 计量、 记录和报告。

  应用指南包括会计科目 设置及使用说明、 财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等。

 第六条( 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目 标)

 政府应当编制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财务报告的目 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 含运行成本, 下同)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信息, 反映政府偿债能力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债权人、 政府自 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决算报告的目 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 综合反映政府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 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政府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七条( 会计主体假设)

 政府应当对其自 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八条( 持续运营假设)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九条( 会计分期假设)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目 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 度。

 会计年度、 月 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 期采用公历日 期。

 第十条( 货币 计量假设)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发生外币 业务时, 应当将有关外币 金额折算为人民币 金额计量, 同时登记外币 金额。

 第十一条( 记账方法)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可靠性)

 政府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全面性)

  政府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 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 现金流量和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 及时性)

  政府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 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五条( 可比性)

  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政府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

 的, 应当将变更的内容、 理由和对政府财务状况及运行情况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政府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确保政府会计信息口 径一致, 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相关性)

 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反映政府偿债能力、 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财务报告使用者管理、决策的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政府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七条( 实质重于形式)

  政府应当按照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不应仅以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八条( 可理解性)

 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 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第十九条( 财务会计要素)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 负债、 净资产、 收入和费用。

 第一节 资产 第二十条( 资产定义)

  资产是指政府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政府所有、 管理、 占有、 使用或者控制的, 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能或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服务潜能是指政府利用资产提供物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目 标的能力。

 经济利益流入表现为现金( 含现金等价物, 下同)

 流入或者现金流出的减少。

 第二十一条( 资产类别)

  政府的资产按照流动性, 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 1 年内( 含 1 年)

 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货币 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长期投资等。

 第二十二条( 资产确认)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经济资源,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 确认为资产:

 ( 一)

 与该经济资源相关的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

 ( 二)

 该经济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三条( 资产计量)

 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 一)

 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取得时支付的现金金额, 或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 二)

 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金额计量。

 ( 三)

 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

 用 和最终处置中 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 四)

 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 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计量。

 ( 五)

 名 义金额。

 无法采用上述计量属性的, 采用名 义金额( 即人民币 1 元)

 计量。

 第二十四条( 资产计量)

  政府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 现值、 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资产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十五条( 资产列示)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 , 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负 债 第二十六条( 负债定义)

 负债是指政府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政府。

 现时义务是指政府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 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七条( 负债类别)

  政府的负债按照流动性, 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 1 年内( 含 1 年)

 偿还的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 短期债券、 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 应付政府债券、 预计负债等。

 第二十八条( 负债确认)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 确认为负债:

 ( 一)

 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含有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政府;

 ( 二)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九条( 负债计量)

 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 一)

 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 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 或者按照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计量。

 ( 二)

 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第三十条( 负债计量)

  政府在对负债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现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负债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三十一条( 负债列示)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 , 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净资产 第三十二条( 净资产定义)

  净资产是指政府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

 第三十三条( 净资产计量)

  净资产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三十四条( 净资产列示)

  净资产项目 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四节 收入 第三十五条( 收入定义)

 收入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净资产增加的服务潜能或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

 第三十六条( 收入确认)

 收入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一)

 与收入相关的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

 ( 二)

 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流入会导致政府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

 ( 三)

 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三十七条( 收入列示)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 , 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

 第五节 费用

 第三十八条( 费用定义)

  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净资产减少的服务潜能或经济利益流出金额。

 第三十九条( 费用确认)

  费用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一)

 与费用相关的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政府;

 ( 二)

 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流出会导致政府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 三)

 流出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四十条( 费用列示)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 , 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

 第四章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第四十一条( 预算会计要素)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与预算结转结余。

 第四十二条( 预算收入的定义)

  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第四十三条( 预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 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第四十四条( 预算支出的定义)

 预算支出是指政府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第四十五条( 预算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预算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 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

 第四十六条( 预算结转结余的定义)

  预算结转结余是指政府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余额, 以及历年滚存的余额。

 第四十七条( 预算结转结余的确认)

  预算结转结余包括预算结转和预算结余。

 预算结转是指预算安排的项目 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预算结余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 , 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 以及项目 执行完毕或者项目 不再执行剩余的资金。

 第四十八条( 预算会计要素列示)

  符合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和预算结转结余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 应当列入政府决算报表。

 第五章 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第四十九条( 财务报告定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某一特定日 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五十条( 财务报告构成)

  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 反映各

 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是指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报告。

 第五十一条 (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 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政府根据相关规定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第五十二条(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政府在某一特定日 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第五十三条( 收入费用表)

 收入费用表是指反映政府在一定会计期间运行情况和运行成本的报表。

 第五十四条(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政府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第五十五条( 附注)

 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 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 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 的说明。

 第五十六条( 决算报告的定义和内容)

  决算报告是综合反映政府预算收支年度执行结果的文件。

 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

 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政府决算报告的具体内容及编制要求等, 由财政部另 行规定。

 第五十七条( 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 会计核算的概念)

 本准则所指会计核算,包括会计确认、 计量、 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 涵盖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报告全过程。

 第五十九条 ( 财务会计概念)

  本准则所称的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反映和监督政府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 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会计。

 第六十条( 预算会计概念)

  本准则所称的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 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

 第六十一条( 权责发生制概念)

  本准则所称的权责发生制, 是指以取得收到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责任为标志

 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第六十二条( 收付实现制概念)

  本准则所称的收付实现制, 是指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

 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或支出, 均应作为当期应计的收入和支出;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 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第六十三条( 生效日 期)

 本准则自 201× 年× 月 × 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会计准则 制度 政府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