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9篇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LANZHOUNNSTNTUTEOFEDUCATNON第36卷第8期Voa36 No.82020年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LANZHOUNNSTNTUTEOFEDUCATNON第 36 卷第 8 期Voa36No . 82020 年 11 月Oh
202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 现实困境及路径夏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江苏
南京 012212 )[ 摘
要 ]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 它能够为我国"三农 ” 工作明确基本发展內容 、 奠定基本价值 、 明确基本
建设主体 、 构建合理发展模式 。
目前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不完善 , 乡
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 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不乐观等现实困境 。
因此 , 要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全面推动我国"三
农 ” 事业实现强有力发展 , 就必须坚持农业优先发展 、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 繁荣乡村文化 、 发展绿色农业 。[ 关键词 ] 新时代 ; 乡村振兴战略;意义 ; 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 D422.6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5823 ( 2020 )
08
505054
[ 收稿日期 ] 2020
-
04
-18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 是以习近平总书
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 、
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做出的重大国家战略部署 。
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
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 1 5 乡
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 , 自实施以
来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一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重要意义在我国 “ 三
农 ” 事业中不断显现 , 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
国农业长远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一 )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明
确基本发展内容早在 2218 年 7 月所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
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
农业强不强 、 农村美不美 、 农民
富不富 , 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
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
量 。
” 75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经
济基础 , 乡土文化建设是思想源泉 , 农村基层治理建
设是社会基础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本保障 , 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工作的领导力量 。
为此,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了只有做好产业振兴 、 人才振兴 、 文化振
兴 、 生态振兴 、 组织振兴 , 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
兴 ” 6 5 建设产业兴旺 、 生态宜居 、 乡风文明 、 治理有效 、
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 二 )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奠
定基本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新时代 “ 三农 ” 事业奠定了
基本工作价值 , 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方面,它明确
了我国 “ 三农 ” 工作的根本目的 。
即以发展农业为起
点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 逐步增强其获得感与幸
福感 。
对此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 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 这样的小康社会才
能得到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认可 , 才能经得
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
”
75 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
另一方面,它能够在实践
层面为我国 “ 三农 ” 事业提供优秀价值引领 。
即自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 各地区各级政府在其所蕴含的
价值理念引领下能够始终以全体农民的发展利益作
为工作开展的根本导向 , 进一步落实农民在发展机
会 、 发展权利以及发展成果分配等各阶段的公平性,
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 “ 三农 ” 工作夯实基础 。( 三 )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明
确基本建设主体就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建设主体而言 , 党中央曾
明确指出 “ 实现农村振兴 , 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
定向 , 有党中央高度重视 、 坚强领导 、 科学决策 , 有全
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 、 积极参与 , 有社会主义的强
大制度优势 , 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 , 有强大的经济
实力支撑 , 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 , 有旺盛的市场需
求 。
”
75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 以全体农民为基本建设主
体 。
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农民投身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提升 。
我国是农
业大国 ,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显
示 , 乡村人口数为 6.
52102542 亿人 , 占全国总人口的
54.
32%
” 2 5 这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宝贵劳动生产力 。( 四 )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构
建合理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 “ 三农 ” 工作的重大战略
工程 , 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构建了合理发展模
式 。
它向我们充分明确了只有以渐进方式分类推进
[ 作者简介 ] 夏云 ( 1986
- )
, 女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乡村振兴路径与政策研究
第 8 期 夏云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 现实困境及路径51农业农村建设工作 , 才能够在增强各类农业科学发展
方法实效性的基础上 , 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沿着科学的
道路前进 。
由于受历史人文 、 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 “ 我国不同农业区域之间在经济 、 生态 、 生产观念等
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不同农业区域发展
不平衡等问题 。
对此 “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握我国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规律 , 因地制宜
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实施细则 。
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久久为功 、 扎实推进 ,
最终构建出各区域 “ 本土化 ” 农业农村发展模式 “ 促成
“ 三农 ” 事业整体协调 、 健康发展 。
74二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下我国 “ 三农 ” 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2022 年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之年 , 全面小康必须补齐 “ 三农 ” 领域突出
短板 。
通过研究总结得出 ,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 。( 一 )
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 目前在我国乡村振
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点 :
一方面 ,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 , 生产要素流向城
市,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 农业
发展不充分矛盾突出 。
另一方面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迅速发展 “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但是东部 、 中
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大 , 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明显落后
于与东部沿海地区 。
加之受不同地区自然地理 、 历史
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 不同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成差异
化 。
一些拥有优越地理自然条件的乡村 , 利用本地资
源发展特色产业 , 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其他资源匮乏区
域的农村 。( 二 )
乡村治理工作不完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 目前
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仍不完善 ,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
一方面 , 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
由于城市化进程
乡村日趋衰落 “ 村落合并行政村数量减少 “ 农村基层
党组织数量随之递减 。
大量中青年离乡离土流向城
市,农村党员数量减少且文化程度偏低且年龄偏大,
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领导力 、 活力和先进思想 。
农村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 “ 由于上述原
因农村基层党组织未充分发挥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
战斗堡垒作用 。
另一方面 , 农村基层治理部门治理能
力有待提高 。
由于农村基层治理部门对乡村振兴战
略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够科学地根据乡村振兴
的根本需要做好 “ 法治 、 德治 、 自治 ” 有效结合 ; 目前乡
村基层管理体制仍不健全 “ 服务体系不完善 “ 服务信
息化水平 、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仍然不完善 , 不能够
最大限度地服务方便群众 。( 三 )
乡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 中华文化本质上是
根植于土地的乡土文化,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是中华
民族之魂 ,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 “ 乡愁 ” , 提出留
住记忆留住乡愁 。
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思
想动力 , 当前乡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
三点:一是乡村文化日趋衰落 。
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
文化冲击乡村文化 , 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 。
二是农民
思想上对乡村文化缺乏认同和自信 。
由于农村市场
经济的发展 , 资本逐利的性质导致农村传统的邻里和
睦 、 团结互助的淳朴民风遭受破坏 , 邻里之间关系冷
漠 、 集体意识淡薄等 , 对传统的乡土文化缺乏认同和
自信 。
三是乡村陋习积弊难返 。
农村长久以来的陋
习固化 , 如封建迷信 , 严重腐蚀农民思想 , 不利于科学
开展乡村建设工作 “ 乡村文化振兴任重道远 。( 四 )
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不乐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
容 。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生态环
境发展仍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地方政
府可持续发展理念淡薄,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只注重经济效益 。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 任
意排放污染物等 “ 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破坏农
村生态平衡 。
二是我国农业生产农药 、 化肥等长期超
标使用 , 造成土壤污染 、 质量下降 , 农业生态遭受破
坏;农村卫生环境长期缺乏治理 , 生产生活垃圾随意
堆放等 , 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 。
留住绿水青山就是
留住金山银山 ,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乡村生态
环境有待改善 。三 、 、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
央着眼国家发展全局 , 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提
出的新任务 。
为了实现乡村全面 、 可持续振兴 , 解决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上述困境 “ 我们提出
以下具体实施路径 。( 一 )
坚持农业优先发展 , 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 各级政府必须要坚
持农业优先发展 “ 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
包括优化农产品结构 “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 “ 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 推进有机绿
色农业发展 , 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农产品 。
对此 , 各
级政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农业发展以优先权 。
首先 “ 各级政府必须要对农业经济发展人才工作给予
优先权 。
各级政府要在结合本地区 “ 三农 ” 未来发展
5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 36 卷需求的基础上 , 加强农业发展带头人队伍建设 , 培养
“ 爱农业 、 懂技术 、 善经营 ” 的高素质农民 。
在此基础
上,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将 “ 懂农业 、 亲农民 、 爱农村 ”
的思想灌输其中 , 从而促使他们能够留得住 、 用的实 。
有效增强我国农业经济人才社会使命感 “ 大力提升人
才培养工作水平 , 最终促使他们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
展的中坚力量 。
其次,各级政府要强化农业科技支
撑 , 给予农业创新工作以优先权 。
对此 , 就需要在充
分结合地方乡村特色 、 持续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农
业科技投入 , 科学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化农
业发展项目 。
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大力推动我国农
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 能够更好地运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防范与应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
题 。
再次 “ 各级政府也要不断给予农业发展在资金安
排以及政策配套方面的优先权,即要合理地加大对农
业发展的资金安排与政策支持力度 。
对此 “ 就要求在
实际工作中必须在科学把握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情
况下本着扶持一批 、 发展一批 、 成功一批的总体原则
来进行资金安排与政策规划 “ 从而在逐步打破农业发
展资金瓶颈 、 有效减少现行政策短板的基础上 , 不断
实现其对于农业振兴发展的牵引与推动作用 。( 二 )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 提高治理能力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 “ 健全乡村治
理体系 “ 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 建设平安和谐的善治乡
村 , 从而充分增强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 。
对此 , 需要
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 。
各级政府要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力 。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
导 , 科学选拔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 优
化农村基层党组织 。
在此基础上 , 要充分调动基层党
员的学习积极性 , 加强现代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
塑造出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发展思维 , 增
强自身统领能力,从而领导我国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强
力发展 , 建设美丽乡村 。
二是改革创新乡村基层管理
体制 。
健全规范管理制度 “ 根据现代乡村治理要求完
善管理制度 ; 加强规范监督体系 , 运用现代信息网络
平台推行政务公开 , 优化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 推行
阳光政务 ; 创新考核方式 , 考核指标设计要多维度 , 既
要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又能激发基层工作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 。
三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部门的综
合治理能力 。
对此 , 就需要农村自治部门要积极摄取
科学治理理念的精髓 , 真正搞懂 、 弄通 , 在此基础上 ,
充分考察与把握我国农村发展现状 、 发展趋势以及农
民参政 ...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 ” 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作为全国农业大区,XX 要和全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该文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战略的新亮点和总要求,并针对 XX 农业农村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向供给侧发力,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地写入了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它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反映了新时代,对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1 1 、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按照木桶理论的解释,一个国家的富裕和强大,取决于最弱的那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就在农村,难点就是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也在农村,难点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十三亿多人口,八亿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农村依然占据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农民依然是群众中最大的集体。在这样一个农村幅员辽阔,半数以上的国民是农民的国家,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自然避不开“三农”问题。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就必须得强,所以农业农村不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我们现在虽然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已经稳定脱贫,但我们还必须要看到,现在农村依然有大概四千万的贫困人口,而且这四千万贫困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深度贫困的农村地
区。脱贫攻坚成了振兴乡村的关键节点。如果贫困地区脱不了贫,乡村振兴就成功不了。
2 2 、從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
而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有待得到满足的最大群体。这个群体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他们在教育、收入、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稳定的工作等方面的需求更迫切的想要得到满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被写入党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抓手,是指一切工作的总依托。这个战略定位意味着,今后‘三农工作将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繁荣,使农民增收,我们就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有助于促进
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生活才能过得富裕,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和谐美丽。
3 3 、从聚焦 X XX 工作总目标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XX 的贫困多集中在南疆地区。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贫困程度深。从全国情况看,南疆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几年来,虽然 XX 农业农村发展上了一个新水平,但城乡之间、南疆与北疆、农区与牧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很突出,“三农”内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很明显。
所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提高农牧民收入,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XX 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概念提法的新亮点新变化和总要求 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既是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定下的方向和目标,又是乡村振兴应达到的具体标准。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总要求相比,五句话就有四句不同,而且顺序也作了调整。由“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体现的是层次和要求上的升级。从“村容整洁”提高到“生态宜居”,静态升级到动态,强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从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拓展到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要注重人的获得感,达到“宜居”状态。乡风文明则是要求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充分地认识乡村的文化价值。治理有效就是要注重治理的效果,形成集融合乡村的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为一体的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更加富足。体现的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的特征出发,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可以说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高远。与前二十字总要求相比,后二十字的总要求,是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对“三农”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三农”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三、对 XX 推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XX 的发展要聚焦在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要全力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的飞跃。
1 1 、向供给侧发力,提高农业效益
XX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近年来,XX 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健康、绿色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需求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农业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从供给侧发力,解决好类似于:什么样的小麦能打出最好的馕等群众切身需求问题,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提升 XX 大宗农作物供给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生产从追求“增产”到追求“提质”的转变。
2 2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现 代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还比较低。所以,必须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供应链,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像我们所说的,要善于让鸡蛋从里面打破,因为那是新生命,而如果从外面被打破,那它就仅仅只是食物而已,所以要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
小农户分散经营,阻碍了 XX 现代化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大型农机装备的应用,所以我们要以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的、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更多形式多样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全面化,服务环节全程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 3 、加快小城镇建设
要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和实施,把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水电气、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
4 4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
现在“‘70 后不想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谈种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要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强基础,就要锻造一支信念坚定、勇担使命、本领高强的乡村治理队伍、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和农业经营队伍。要注重增强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其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发展的要求。以积极地、有效的、开放的政策吸引更多有知识、有
能力又热爱农村这片土地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把他们的创造力和能力智慧发挥出来,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XX 作为农业大省,我们更要以实施乡村振興战略为契机和抓手,进一步推进 XX“三农”工作更好发展,为 XX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建议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及浅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重点摘要三篇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现在我来谈谈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年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如何让农村真正振兴起来,释放出农村自身大量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展现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结合我工作自身的体会,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人、人才。人是基础,没有人
的乡村就是空的、荒的,没有人才的乡村就是无法前进的。乡村要有人,有人才,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一是教育,培养本地人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培养,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比如可以从优秀的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培养新型的农民队伍,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而且农村是农民土生土长的地方,有感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二是人才的回流,外出的年轻有为人士返乡,农村有了年轻的血液才会有发展的朝气;三是引进外来人才,通过政策的吸引,发挥外来人才的智慧,运用他们的博学知识去发展农村。
第二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使农业朝多业态的方向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形式。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发展,单靠农业产品本身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对小麦的磨制加工制造面皮,挂面等方式;结合乡村本身的自然优势、地理位置,可以打造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对本地农产品等特产的销售,也可促进就业。
第三是政策、制度的完善和保障。农村农民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土地的问题,要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要推进农村的土地流转,但不是简单地将土地流转,一亩地多少钱,这样农民有几亩地一年的租金也只是固定的收入,不会太多。二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农民参与进去,流转出去的土地无论是企业,还是继续农业的发展,如果发展壮大了,地的创造价值就会高得多。因此,可在企业经营进入正轨后,让农民多方参与进去,通过务工就业,参与股份等等。才能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十九大的部署对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从人才、村民自治、产业、环境卫生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才雁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人才兴旺。人才雁归就是想尽办法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有志青年召集起来共谋发展大计。这才是基础,一个村不管是发展产业还是村务管理都必须要有相关的能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一栋房子基脚要打牢是一个道理。归根结底,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必须现盘清家底,对各类有用的人才进行分类统计,不管是外出务工的,还是在家创业的,只要他有信心,能投资、能管理、会销售、会统筹、有思路、有理想的同志都可以发动起来、团结起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二、村民自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的主角是村级。必须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让村级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敢于做政府不能管,不便管的事情。比如,塘约村的村规民约、红九条等等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实现乡风文明,制度有序。
村民自治还要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多层次的基层协商格局,也要充分利用“抱团发展”、“合股经营”的积极意义发展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要主动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流转土地,发展大的、有潜力的产业。
三、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形成“党政主导、市场能动、社会参与”模式,着力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鼓励贫困户自
力更生,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激励种养殖大户、农村带头人、涉农公司积极吸纳贫困户就业;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置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引导社会资金下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贫困户就业。
四、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推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加强农村公路沿线综合整治,特别是集镇非法堆积物、非法搭建物等影响形象的设施,抱定“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全面实现“六绿”工程。
环境优美是乡村脸面白净的体现。我们要抓好、抓实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共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美丽乡村,建立保洁制度、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浅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现代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强的血液和动力。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为民谋发展。将土地关系稳定,保证民生。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更是加快农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使人民群众共享安居乐业、幸福稳定的现代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出了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美好未来。在农村发展中,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利用农村的有力条件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条件等优势,通过党的带领和引导,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带动经济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指引,将我们的乡村变得美丽富饶。
我们始终坚信,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的开启,农村的产业越来越丰富,农民的收入渠道越来越宽阔,
经济会越来越兴旺,农民获得幸福感会越来越强大,祖国也会越来越繁荣。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参谋 三农问题- 4 -NONG JIA CAN MOU试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及着力点柴润超(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摘 要】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及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新形势下从根源上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措施及实施途径,有助于增强农民安全感、幸福感及获得感。本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分析其实施重大意义,就提出具体的着力点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着力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将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重点内容的集中体现,而乡村振兴不止是农村工作的全新任务,更是历经阶段发展后乡村所面临的全面突破,有助于大幅度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辽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期间出现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观念滞后、缺乏人才、基础设施不足、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发展质量不足及产业水平低下等。如何切实解决战略实施矛盾平衡短板,是全国同步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1] 。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不止是新时期下开展三农工作的重要把手,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全局各项工作的核心机遇。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树立四个意识理念,统一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思想及行动,有助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鉴于此,本文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及着力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秉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原则,以生活富裕、有效治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及产业兴旺为核心要求,逐步搭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2] 。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现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能不能小康关键看老乡”相吻合。从总体角度来看,我国基本步入小康社会,以农村脱贫工作为基础着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立足于生态、生活及生产等方面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及参与感。同时,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步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矛盾转变”。即便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一定的长足进步,但是农村与城市间、东部与西部间仍存在着相应差距。为了拉近城市与农村间距离,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措施[3] 。此外,连续十余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放于首位,即农村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相继出台一系列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尤其是《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视为开展三农工作的总把手。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2.1 健全基层组织由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换而言之党的基层组织是保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的夯实基础。为了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引领能力,尤其是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而村级党组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秉持以党建为引导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完成乡村建设任务,带领村民为建设美丽乡村协同努力[4] 。同时,不断优化村级党组织人才队伍,各个地区基层党组织利用培训学习手段培养出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有助于打造出爱农村、会管理及懂技术的人才团队。2.2 壮大乡村产业通常情况下,任何地区发展均无法脱离产业支持,换而言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法脱离壮大乡村产业的支持。因此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旅游资源及地方政策等区域优势,做好特色产业挑选工作,例如:瓜果、旅游、畜牧、花卉及水果等,并且尽可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尤其是农业直接生产的农产品价值偏低,加大对于农产品加工流动环节的重视程度,打造食品等加工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商超销售、企业加工及基地生产”的产销模式,真正意义上打通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民群众谋求更多的附加值,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夯实的物质基础。2.3 优化人居环境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兼顾本地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发展模式,尽可能将维修点、机耕路、粮仓及公共服务场所纳入乡村整体规划范畴,持续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意义上做到人居环境符合人民群众物质精神需求。同时,村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对象,其综合素质水平高低与乡村振兴进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宣传教育环节,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树立自我约束意识。此外,乡村建设期间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搭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选举机制的作用,推选出最为适宜且深受村民爱戴的村级领导干部,制定贴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村民代表大会机制及管理机制,实现民主管理目标。3 结语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农村农业问题与国计民生间关系密切,属于根本性问题之一。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及生活富裕,始终秉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准则,进一步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总而言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止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更为保证三农工作有序开展指明总体方向。参考文献[1] 全面落实“三总一保障”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J]. 辽宁经济 ,2018(11):1.[2] 宋伟伟 , 李明 .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点浅析我国三农政策 [J]. 山西农经 ,2018(21):6.[3] 蒙立胜 . 提高脱贫攻坚政治站位推动乡村振兴起锚远航 [J]. 理论与当代 ,2018(11):27-30.[4] 封丹 . 开好局、起好步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战略规划出台 [J]. 科技智囊 ,2018(11):23.篇五: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18 年第 26 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 376 期 Serial No.376No.26 , 2018经济研究导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从战略目标、实施路径、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总方案,是新时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行动指南。
在我国整体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背景下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宏观背景,本文从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所裨益。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一)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 [1] 2017 年,我国大陆总人口 139 0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8.1347 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8.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 42.35%,比常驻人口城镇化率低 16.17%,还有 1.3 亿人处于“离土不离乡”的状态,其中很多人还过着“候鸟”般的生活。
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 33 834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 11 969 元,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是2.83 倍。① 可见,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很突出,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国以后,党中央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 1982 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到 1986 年的《关于 1986 年农村工作的部署》等 5 个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为解放我国农业农村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4 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 15 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文件涉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水利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内容,实现了由关注农民收入或农村发展或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的转变,实现了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由关心农民收稿日期:2018-05-31作者简介:詹懿(1981-),男,重庆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①根据《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与对策建议詹 懿(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重庆 400054)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系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框架、总方案和总思路。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刻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重点。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四个方面的路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贯彻落实。关键词: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6-0041-0341 - -万方数据
收入到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教育、医疗等全方位转变,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哲学命题的深刻把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革命理想的不懈努力。(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 11 月 10 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六大”措施的第一条。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可以从供给侧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和生态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需求和优美生态环境的生态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从需求侧引导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 322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 445 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0 955 元,增长 8.1%,增幅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1.4 倍。① 按照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0 955 元算,5.7661 亿农村人口可以创造大约 6.3 万亿元的内需市场,这个市场是推进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和必要支撑。(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即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和基本遵循。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上讲到:
“关于人口的城镇化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2017 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 5.77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41.48%。
可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阔、人口城镇化速度缓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局”,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必须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分“三步走”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即到 2020 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
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时间、空间和内容等方面完全契合。
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路径,又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城乡要素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因此,需要从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综合应对。(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村中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单向流入城市,造成农业农村大量“失血”,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成因。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以及促进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藩篱,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一是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的政策,以稳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预期,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二是在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要求,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要素集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抓紧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四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和重要实现形式,必须坚持好、发展好、维护好。要稳妥开展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自然人农业变法人农业的改革,打造服务集体成员、促进普惠均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 。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用地指标区域协调机制,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保障农业项目用地需求,增强农业项目融资功能,提高全国农业项目用地配置效率。
六是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做好财政资金的“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整合”,就是要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把各类涉农资金尽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 “撬动”,就是要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 [4] 。
七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制定金融结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推动农村金融结构回归本源,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八是健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和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的融资能力。
支持多种方式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九是健全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体系。进① 根据《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来。42 - -万方数据
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好各级党组织书记总揽全局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在政策宣传、思路引领、思想教育、带领群众等方面的“领头雁”作用,健全完善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健全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定保障机制、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机制,畅通乡村基层技术和服务人才成长通道,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二)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产业平台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在农业农村集聚,通过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规模化水平,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式,充分发挥城乡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的比较收益,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好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需要根据乡村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区位条件、人才支撑、市场前景等因素,选择市场潜力大、群众带动力强、生态影响小、产业辐射能力大的产业作为乡村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好特色优势产业。
要通过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利用智能终端、机械化操作、现代种业、现代生物技术、生态环保、 “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提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使传统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降低市场和自然风险,提高农业产业的比较收益。
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好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周期长、市场和自然风险大、涉及利益主体较多等特点,既需要在基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产业辐射带动面。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立足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传统的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品质低、生产成本高、接受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市场信息不灵、融资能力差、把握市场机会能力不强等问题,是农业比较收益低下、农村凋敝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适应信息化、科技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的需要,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培育农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重点从本地籍在外打工或创业的成功人士中、本地区经营业绩好的企业负责人中发现和引进热爱“三农”...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农业科技 2018年第 3期 农村经济学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林留兴 (江苏省丹 阳市委党校 ,江苏丹阳 212300) 摘 要 基 于党的 十九 大提 出的实施 乡村 振兴 战略 ,分析 了我 国实施该 战略 的 重大 意 义 ,阐述 了 乡村 发展 的 总体要 求 ,并提 出 了我 国 实 施 乡村振 兴战 略 的举措 ,以期 为破 解 我 国城 镇化 进程 中的 乡村 问题 提供 借鉴 。关键 词 乡村振 兴 战略 ;意义 ;总体要 求 ;举措 ;中国 中图 分类 号 F32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o7—5739(2018)03—0291—02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 中,如何破解 日益严峻 的乡 村问题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大提 出 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为进入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战 略 、指明了新思路 、绘出了新蓝图。
党 的十九大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 ,指出“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 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 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的 实施 乡村振 兴战 略 位 列 我 国七 大发 展 战 略 的 第 4位 ,是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 ,为新 时代我 国农业农村农民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1 乡村 振兴 战 略的重 大 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城市和 乡村 就 是最大的不平衡之一 ,很 多乡村仍较 落后 ,发展不充分。
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有关农业 、农村 、农 民三位一体的重大发展战略 ,定位高远 ,为进入新时代 的乡 村建设提供了新战略 、指明了新思路 、绘出了新蓝 图,是对 当前“三农 ”问题开出的一个“好药方”。实施 乡村振 兴战略 是解决城 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 问题 的重 要途径 ,是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 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的必由之路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 需要 ;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 在 自己手中的重要保障,可谓高瞻远瞩,意义重大。
2 乡村发展 的总体 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了“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对照十六 届五中全会提 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总要 求 ,发展要 求得到了显著升级。由抽象 的“生产发展 ”升级 为层次更高 的“产业兴旺 ”;由要求一般的“生活宽裕 、村容整洁”升级为 要求更高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由不作效果要求 的“管 理民主 ”升级为富有成效 的“治理有效”。现在的总要求赋予 了进入新时代 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 、更高 需求的新涵义 ,是对新农村建设 的发展与超越 ,更符合广大 农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 l】。
3 实施 乡村振 兴 战略 的举措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 中,如何破解 日益严峻 的乡 村问题成 为我 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 了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的举措 ,抓住 了“三农 ”工作的“牛鼻 子 ”,找到 了破 解 “三 农 ”问题 的新 钥匙 [ 21。
收稿 日期 2017一l1—03 3.1 明确 城 乡 融合发 展 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 乡村振兴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 、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 取 得了举 世瞩 目的成就 ,城镇化率从 1978年 的 17.92%上 升到 2016年的 57.35%,已经逼近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 事长仇保兴测算 的 65%~70%的城镇化顶峰 。我国人 均耕 地只有 1 013.33 m ,不及 世界人均水平 的 1/2,其 中还 有 431.4万 hm 耕地位于 25。以上陡坡 ,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因 此 ,农业现代化 不可能走美国式单一的大规模高度机械化 的农庄模式 .而必须走多样化 、适度规模 、精耕细作之路 。因 此 ,乡村 必须保证适度人 口。而 随着大 多数青壮年 离开 乡 村来到城 市,农村老龄化 日趋严重 ,活力减弱 ,出现了不同 程度 的衰落。同时 ,由于人口过快 、大量集中至城市 ,越来越 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而城市与乡村是鱼水关系、血脉 相融 它们之间在食品保障、人口流动 、就业互补 、生态协调 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只有两者均衡 、可持续发展 ,
才 能 相 互 支 撑 。因此 ,农 村 不 能 成 为 荒 芜 、萧 条 、留 守 的 乡 村 。为此 ,党 的十九大报告指 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建立健全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和政策体 系 ,加快推 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 ”。转变以往“以城统 乡”的思路 ,更强调 农业农村 的优先位置 ,让广大乡村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 同 频共振 ,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 动的新 局面 ,让 乡村 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3.2 明确 土地 承 包期 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 乡村振 兴的基础 。第 2轮土地承 包最迟将于 2028年到期,而农业投资周期长 、回报慢 ,如果 承包期限不明确 ,部分农业企业不敢加大投资。党的十九大 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年”。这一利好 政策如给广大农民和农业投资人吃了“定心丸”,有力提振 了农民的信心 ,使其放心地甩开膀子加油干 ,更有底气加大 投入 、扩大生产 ,改善农田设施条件 ,做好长远规划 ,对中国 农业 的专业化 、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此外 ,志在 乡村 的青 年不需要进城市 同样 可以解决就业 、创业 问题而过上体面 生活。
3.3 明确 一 二 三产 业融 合发 展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 ,传 统 的农业理念 、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 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进入新时代 的农业被赋予 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 ,通过渗透 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 291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 3期 道德风 尚。
3.5 明确 “三农 ”工 作 队伍 要 求 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是 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 ,乡 村人 口出现空心化 ,呈现“386199”的特点 ,发展农业急需的 专业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 ,较多涉农专 业的 大学生不愿意 去农村 ,三农 工作队伍 人才缺乏 。党 的十九 大报告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 农 ’工作队伍”的明确要求 。把 “懂农业 ”放在第一位 ,切 中 “三农 ”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本领恐慌的要害 ;同时 ,只有爱 农村 、爱农民才能在乡村扎下根,做给农民看 、带 着农民干、 实现农民富。要弓1导种养能手的农民工返 乡,鼓励大学生和 涉农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 。
4 参 考文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和鼓励农 民就 业创业 .拓 宽增收渠道”,农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 。实现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发展农产品产 地初加工 、深加工 ;深化农 业多功能拓展 ,发展多种形 式的 农家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 、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 融合 。通过多种形式的三产融合让农村成为人们 向往的创 业乐土 。同时 ,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开展代耕代种 代收 、大 田托管 、统防统治 、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 务,解决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 、办 不好 、办起来 不合算 的事情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4 明确 乡村治 理体 系 明确乡村治理体系是 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 ,部分 乡村 社会治理主体 的治理能力严重弱化 ,农村基层“苍蝇式 ”腐 败 问题严重,成为 乡村衰落的重要原 因之一。为此 ,党 的十 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健全 自治 、法治 、 德治相结合 的乡村治理体 系”的举措 。在 “自治”上 ,要创新 村民议事方 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表达权 、参 与权和监督权 ;在“法治”上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培育 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冶观念和规则意识 ,引导其自觉守法、遇 事找法 、解决 问题靠法 ;在 “德治”上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 、个人 品德教育 ,使村民树立崇德 向善 、礼让 宽容 的 [1】报 告 中 的这 些 话 ,说 进 了农 民 的 心 坎里 『EB/OL].(2017一l0—19) 『2017—11一O1].中国青 年 网 .http:#pinglun.youth.crdwztt/201710/t201— 71019— 10—893562.htm. 【2]十九大时光 :振兴 乡村 ,建设融合发 展新家[ ~[EB/OL].(2017—10—23) 『2017一l1一O1].人民 网 ,http:#epe. people. con.en/19th/n1/2017/1023/e一 414305—29603647.htm1. [3]第二 次全 国土地 调查 主要数 据成 果[EB/OL].(2013—12—30)『2017— 1 1—01].http:#www. mlr.gov. en/tdzt/tdgl/decde/.
[4]奋勇迈 上城 镇化新 阶段[EB/OL].(2016—2—27)[2017—11-01].http:// ww .gov.cn/xinwen/2016—02/27/content. 一 5046823.htm . [5]《自然》:全 球城市化 进程 中要重视 乡村振 兴[EB/OL].(2017—8—21) 【2017-11-01].http:Hnews.sciencenet.en/htmlnews/2017/8/385694. shtm.
(上接 第281页) 蚕农提供方便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柞蚕专业技术人员联络平 台,通过平台公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办公电话、电子邮箱等 ,以 方面柞蚕农联系咨询 。
3.3 建 立柞 蚕农 和柞 蚕 专业技 术 人员 的互 动机 制 建立上述柞蚕农联络平 台和柞蚕专业技术人员联络平 台后,双方应该再建立互动机制 ,通过及时的互动机制柞蚕 农 及 时 向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反映 所 遇 到 的难 题 ,柞 蚕专 业技 术 人 员也应及时 反馈信 息 ,如 果是不能及时解 决的大 问题. 可以申报课题研究 ,使课题的研究结果能用到实处 。这样的 互动机制可以增强柞蚕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保持稳定的可 持续 发 展 。
4 结语 现 代通讯技术 的发展提 高了柞蚕农 接受培 训的便捷 性 ,同时增强了与柞蚕专业技 术人员之间的互动性 。有效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 ,可在降低柞蚕农培训费用 的同时提高 整个柞蚕业的标准化 生产水平 ,同时提高柞蚕农的经济收 入水平 。
5 参考 文献 【1]崔洪月.中央一号 文件视 角下的云 南新 型职业 农民培育【JJ.安徽农业 科学 ,2017(28):251.
[2]杨波 ,刘成玉.现代远程 教育技术与农民职 业教育培~J F I[J].农村经济 , 2013(1):111.
[3】周应恒 . 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 ,2012(5):15.
[ 4]吴宏耀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提升农业吸引力[J].农民科技培训 ,2012 (5):9. (上接 第 290页) 此外,浙江省有些地区也存在着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让 农民“上楼”,从而忽略农村社 区配套措施和设施建设 的现 象。楼房 虽然建得 富丽堂皇 ,但后续 的产业 、公共服 务没能 跟上,社区成了新 的“空心村”。农村社区说到底还是人的社 区 ,社区建什么 、怎么建 ,须以民为本、立足民意、维护民利 、 保障民权 、解放民力。同时 ,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独奏 曲”而 是“大合唱”,需要社会各种力量 的汇聚ll
3l,只有这样 才能形 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5 参 考文 献 [I]斐迪南 ·滕 尼斯.共 同体 与社会[M].林荣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出版 社 .1999.
[2]吴桂英 .浙江 省农 村社 区建设 研究 与实践 【M】.杭州 :浙 江人民 出版 社 ,2010.
[3]吴 素雄 ,何长 缨 ,毛丹.农村社 区 治理 的结构转 型 :温州模 式【M】.北 292 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4】浙江农村社 区建设成绩单[EB/OL].(2017~01—10)[2017—10—031. http:
#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一O1/lO/c_129438520.htm. [5】任强 ,毛丹.中国农村社区建设 中的五种实践逻辑 :基于对浙 江省 的 政策与实践观察『J1.山东社会科学 ,2015(9):63—71. [6]毛丹.谁 的社 区?谁 的治理 ?清 华社会 学评论 :第七辑 【M].北京 :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7]刘海燕 .农村社 区建设中 的基层政府介 入 :以金华 市 F镇 为例『D1.金 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胡芳芳.政府 主导下 的农村社 区融合发展研 究[D].上海 :华 东理工大 学 .、 2013.
f91 ALVIN Y S.Peasant conf lict and the local predatory state in the Chinese countr yside[ J].Joumal ofPeasant Studies,2007,34(3-4):560—581.
【1O]彭兵.政府主导的 乡村社区发展 :以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为例『D1.杭 州 :浙 江大学 。2010.
[11]滕玉成 ,牟维伟.我 国农村社区建 设的主要模式及 其完善 的基本方 向Ⅲ.中国行政管理 ,2010(12):95—98.
[12]袁方成.治理集体产权 :农 村社 区建设 中的政府 与农民[J】_华中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52(2):1-17.
[13】丁朋. 农村社区建设 :深入推进正当时[J】
.中国民政 ,2015(14):13—22.
篇七: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18 年第 17 卷第 22 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 17 )22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郗世伟【内容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层意义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最后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途径,给出了具有参考性价值的个人建议。【关键词】乡村战略;重要性;战略实施;途径【作者单位】郗世伟,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
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念阐述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农村发展问题备受重视,从过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现在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部署。
而现如今,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党和政府专门针对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其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战略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用,它将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秘密武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明显地表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对该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而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这一重要区域就必须进行改变,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彻底消除贫困县、贫困村等。
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相比,乡村经济远远落后,振兴农村经济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城乡差距大,所以很多农村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这种做法不仅给城市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发展。虽然在城市可以挣到一些钱,但是却制造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
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农村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让年轻人为建设自己的家长而付出努力,避免他们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城市各方面的压力。
即使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乡村经济跟不上节奏,那么就很难对外公布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振兴乡村刻不容缓。
农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我国国民的幸福感,而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振兴他们家乡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农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优越感。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提高农村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而且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党和国家实实在在为农村发展做出努力的表现,同时也是为农民谋幸福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生活过的也很拮据,很多时候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和教育。
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下跌,如果农民还完全依赖于种粮食卖钱来维持生活,那将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得不到保证。
当然,这也是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
这就要求国家能够采取相关政策,给农民更多获得收益的途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问题。
在人们身边能够看到很多农民都住上了楼房,其生活水平与一些城镇居民基本相同,而之所以能够达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一方面是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他们有更多获取收益的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明显的表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对该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
从现在到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这个重要任务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推进,但由于农村发展条件和自身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实际中也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目前,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 5 ·万方数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年第 17 卷第 22 期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8 ( 17 )
2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板带来的不利影响。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完成补齐农村这块短板,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广大农民群体能否同步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格局。
借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途径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角,要想完成该任务,就必须发动光大农民群体参与进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标。
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所要关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外,还要能引起农民的共鸣,获得他们的帮助。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问题,仅仅依靠资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农民能够依靠国家的帮助而自行发展,外力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而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从农民自身做起,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根据农村资源的特点设立环境友好型的工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收入途径。(一)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想致富先修路”,只有当交通便利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来农村投资,从而带动农村的经济。
同时,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影响着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这些领域的水平。
很多农民来到城市打工,有的人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嫌弃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提高农村经济的同时要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
教育水平对农村影响甚大,没有一个高标准的教育水平就很难保证农村的生活水平能持续增长。
教育对农村产生的影响很深远,这也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很重要的意义。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力军,而不是一个观望者,他们的能力决定了战略实施的效果和速度。
对农民进行教育应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农民的知识水平停留在小学或者初中,甚至于还有文盲的存在,这就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提高对他们的教育,一方面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今后对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据统计,那些学习成绩优益的学生大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有很多是公务员和教师,这就显示出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影响的是一代人,而是会影响多代人。
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从文化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农民,让他们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与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三)向农村积极引进投资企业。
单纯的发展农业并不能快速地提高农村经济,所以应该按照农村当地的特点积极引进投资企业。
虽然农村并没有像城市那么繁华的环境,但是劳动力较为廉价,而且地皮价格也要便宜的多。
所以,国家应该以农村的优点吸引投资企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那些合适的企业来农村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留住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避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四)向农村引进各方面的人才。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要想让农村获得发展,就必须有各方面人才作为保障,所以,必须清楚地知道农村发展所需要引进的人才类型,根据各个地区发展的特点引进不同的人才。
比如,对于种植大棚菜的农民来说,要向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技巧。
科学化种植是发展农村农作物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对果园、生态园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展方式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向农村引进人才。
教育人才的引进是发展农村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引进人才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那些想学习技能的农民,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并统一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而对于医疗等方面,也要引进相关人才,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切实为实现农村振兴战略做出努力。五、结语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提高农村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而且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参考文献】[1]陈美球,王庆日,蒋仁开,朱美英. 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实践创新、实现路径与制度安排———“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综述[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3[2]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 农村经济,2018,1[3]廖彩荣,陈美球.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4]姜德波,彭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1[5]唐任伍.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6]梁海艳. 中国流动人口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10[7]马华,马池春. 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J]. 国家治理,2018,1[8]涂全中,陈凤,徐棋. 新形势下潜山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探析———基于 SWOT 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 6 ·万方数据
篇八: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静2021年3月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
于2月21日发布
• 2018 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乡村振兴
目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二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 总目标、 总 要求和主要原则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务乡村振兴四 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五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
1983 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2006 年,习近平同志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调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2014 年,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这是他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草莓大棚,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
2015 年,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调研,这是他在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2016 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
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1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2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3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4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5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6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7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8
u 农业连续13年实现丰收u 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u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u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在新的起点上,党中央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城乡关系阶段性变化,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
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新潮村委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资源配置上最大的不平衡还是城乡不平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020年2035年205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 1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 民富全面实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兴旺1
生态宜居2
乡风文明3治理有效4
生活富裕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第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村
乡
县
市
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第 二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个优先干部配备 上优先考虑 要素配置 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 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 上优先安排
第 三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第 四 ,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第 五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改革城乡二元制度,打通城乡资源合理流动的渠道。推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流向农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 六 ,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城乡有别、各美其美浙江:因地制宜,重构美丽乡村新图景
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人才振兴:确保后继有人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组织振兴:保障安定有序三
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务文化振兴:焕发文明新风
种植业田地农业生产乡村休闲度假等新业态养殖业庭院经济产业振兴
第 一 , 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小龙虾趟出的三产融合之路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第 二 , 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省力省心省钱赚钱发展乡村消费性服务业养老产业托幼产业
第 三 , 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人才振兴
第 一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费明锋国家每年培养100万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为1500万人。
第 二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
第 三 ,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能人才文化传承人才管理服务人才文本“ 90 后 ”
开弦弓村大学生村民姚超“ 80 后 ”
开弦弓村妇女主任周春燕“ 70 后 ”
开弦弓村支部书记沈斌
第 四 ,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上海松江区都市白领沈万英变身家庭农场主广元 “ 90 后 ”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广西武宣县黄茆镇 “ 万才返乡 ” 动员会多元化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徐州考察时强调
第 一 , 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第二,重构乡村社会秩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三,保护农耕文化遗产,不断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生态振兴
第一,治理农业生态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 着力解决农业面临污染问题农业用水总量控制01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02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03
第二,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2017年: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第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四谁原则”
第四,大力发展 “ 美丽经济 ”
第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习近平
组织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自治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组织类型日益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组织振兴
四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一、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二、推动乡村风貌提档升级,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短板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四、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四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
基础较好、潜力巨大、成效显著
糖料蔗、水果、蚕桑、茉莉花、罗汉果、三黄鸡、奶水牛等产量全国第一
特色农业 “种”和“养”还不错 “加”和“销”短板突出
鹿心社: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组织生产、后端抓好市场营销”的发展思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四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 2019年,农业农村部公布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 广西的百色芒果、南宁香蕉等11个品牌上榜,数量全国前列;横县茉莉花茶等5个品牌入围2019年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六堡茶品牌价值23.4亿元,居排行榜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 1位。
此外,还有永福罗汉果、隆安火龙果、钦州大蚝、陆川猪、容县沙田柚等知名农业品牌。
5年间,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从1家迅速发展到58家,拥有300余个品牌,全国各地螺蛳粉实体店超过1.8万家,实体店营业额年均增长12.5%;在淘宝、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1.2万家,日销量突破100万袋,成为阿里巴巴销售量排名第一的米粉特产类商品。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86.1%,到2019年,柳州螺蛳粉产业产值超60亿元,有效带动螺蛳养殖、竹笋种植与加工、腐竹加工、米粉加工等 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集规模化种养、产业化加工、 品牌化营销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产业。工业化生产网络化销售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五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广西乡村振兴案例
广西乡村振兴案例 武宣桐岭 镇 和律村: :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9户,贫困人口1137人,贫困发生率18.6%。近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近50万元飞跃,2017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0年获自治区级示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16年,成立专业合作社,村集体8万元入股(党员3人9万元,6户贫困户小额信贷18万元)种植20亩,当年村集体收入2.7万元。
2017年,村党总支整合资金166万元入股,种植面积扩大到260亩,年内实现营收125万元,村集体收入57.9万元。
2018年,除继续种植哈密瓜外,成功注册砂糖桔、养鱼、山羊合作社和建筑劳务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以50万元入股金兴生猪养殖合作社,21万元投入武宣县第一书记农产品直营店,以合资合作方式经营产品;整合闲置五保村对外出租,通过租赁实现创收。
2019年,实现营收237.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1.5万元。
广西乡村振兴案例 港南区冲口屯
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通过发挥返乡党员能人作用,创新提出“确权不确地、增人不增股、人变股也变”的运行模式。将冲口屯所有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重新统一分配 ,以1979年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的土地为基数,每户保留原有土地数量不变,但具体的地址需重新统一讨论安排,余下的土地全部收归现有人口的集体所有,成功将全屯4000多亩土地收归集体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带领全屯135户农民群众发展百香果产业,建成了大规模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
我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
《时事报告》杂志社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篇九: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闫坤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征程的行动总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途径。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他关于农村工作的历次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 “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五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追溯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从学理上研究其主要内容和重大创新,理解和把握思想实质,将利于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实践。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渊源与时代意义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融合经典论述的基本理论,针对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同时借鉴人类关于农村发展的有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①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② 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农业和工业之间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农·9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海鹏、郜亮亮对本文主要思路和观点的形成以及资料整理方面有所贡献,在此表示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1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28 — 29 页。《资本论》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88 页。
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最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局限于狭隘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存在城乡差别,一旦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分工就会发展,引起城市与乡村的分离。他们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② 人类文明的这一进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冲突。他们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胜利,如何彻底颠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乡村对城市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后的对抗形式,“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③ “随着以前的自耕农的被剥夺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分离,农村副业被消灭了,工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过程发生了。只有消灭农村家庭手工业,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固性。” ④ “在农业领域内,就消灭旧社会的堡垒——— ‘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来说,大工业起了最革命的作用。这样,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资本主义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史”,“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态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⑤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了这样的社会结果, “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
⑥ “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 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人类社会城乡对立的根源,一方面是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最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应当立即采取的十项措施时指出, “9. 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0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年第 5 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683 页。《资本论》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57 页。以上引语见 《资本论》第 1 卷,第 578 、 57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 185 页。
步消灭。” ① 恩格斯写道,作为废除私有制的结果,未来新社会将 “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② “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③ 它在落后国家最慢最困难,在先进国家最快最容易。对于像法国这样小农仍占人口多数的落后国家,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组织和发展合作社是农业农村向新社会过渡的主要社会形式。“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④ 生产资料的 “用益权,至少在过渡时期难以无偿地转让给个人或团体”, “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决不排除保存租赁关系”。
⑤ 例如丹麦有许多大的个体农户,“应当把自己的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共同出力耕种,并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⑥ 规模经营不但会使现代科学技术得以在农业农村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农村的部分劳动力将会多余,有两种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或将邻近村庄土地拨给农民合作社支配,“或是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尽可能并且主要是供自己使用。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经济地位都会有所改善”。为了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 “使整个合作社及其社员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那时将有能力给这些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便利”,包括低利率的抵押债务贷款和社会资金抽拨贷款。
⑦ 恩格斯同时告诫:“试图预先面面俱到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制造空想,这种事情我留给别人去做。” 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新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化;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历史先导作用和文明辐射扩散功能;三是合理布局城乡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包括工农生产的有机结合、生产力的计划利用和平衡分布、人口的平·1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422 页,并见该页注释 2 : “在 1888 年英文版中这一条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共产党宣言》是在恩格斯的 《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撰写的,恩格斯当时在写第九条措施时还提道:“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5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8 — 30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370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70 页。以上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7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370 — 371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
均分布,以及城乡之间文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接近。
①发展经济学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及其所反映的现实,也基本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城乡对立的经典论述。按照刘易斯等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功能是被动地向工业和城市转移过剩劳动力;舒尔茨则认为,需大幅提高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释放部分劳动力,使其流向工资较高的工业部门。
② 舒尔茨优先发展农业的主张得到张培刚 ③ 等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提出了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思想。从世界范围来看,离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的发展,乡村衰落成为现代化及城镇化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一挑战,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手段。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实行私有制,只能任凭乡村衰落不断加剧, ④ 纷纷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超过 2000 美元、农业占 GDP 比重降到 15% 以及城镇化水平达到 50% 以上,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
⑤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意义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划清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界限。习近平指出,“发达国家大多数走的是剥夺农民土地,通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农村市场化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如果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不仅会进一步扩大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还会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沦为城市贫民的问题。” ⑥ “尤其是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 ⑦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农民问题始·2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哲学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叶昌友、张量: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求索》 2009年第 12 期。W A Lewis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问题的研究 振兴 乡村 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