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慢说“积极意义”

慢说“积极意义”

时间:2022-11-07 11:5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溯观前人的反贪行为,不仅律令的言词不失严厉,而且特别重视对贪官的惩罚,“雷声”大,“雨点”也不小。比如,几乎所有王朝都不赦免贪腐之徒,异地做官的奇特之举更少之又少。然则反腐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常按下葫芦浮起瓢。事情这般蹊跷,不能不使人思考。

贪腐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制度进步和人类本身进化的产物。不过,由此而断定贪污腐败具有积极意义,即使不算致命的错误,也是十分轻率的想法,有只看一点不及其余之嫌。某一事在一定阶段对社会有一种推动力,但当社会进入更高阶段以后,原有的那点推动作用可能消失殆尽,显露出来的是负面影响十分明显。贪腐虽是伴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但它是一群人剥削另一群人的形式之一,是“公权力”私有化的表现,是权力者滥用“公权力”的产物。

人类在原始社会处于纯朴自然的状态中,生产品无剩余,也没有财富的积累,私欲无从产生,更谈不到贪污腐败。一旦社会发展,原来管理公益事务的管理者,具有了主人性质,更多接触了物质产品,有机会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中国反贪史》说,在“五帝”时代后期,中国出现了贪贿现象。

《礼记》的《礼运》篇说,原始社会道德风尚是“天下为公”,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天下为公”就变成“天下为家”了,纯朴的社会风尚被重权谋、尚军事所代替。从此,贪贿产生了,反对贪污腐败的行动及其有关的伦理道德也相应产生。

这种变化蕴含的更深理论,学者可能有不少独到的分析,但我觉得有三点不能忽略。

其一,贪污腐败的由起与官员手中的“公权力”有关,同时,贪污腐败涉及到官场道德和官员的职业道德,因此反腐的重点是官员。

其二,人类性恶还是性善,历来有争议,几千年来没有一个定论。不管得出哪种结论,这么宏大的问题,对普通人而言不太重要,反正普通人活在世上,由着性子来的可能性不大。对官员而言,究竟性恶抑或性善,意义就大了,因为关系到规则的制定。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者跃进到阶级社会的官吏以后,贪腐便开始了。原始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阶级社会的官吏、贪腐者,三者究竞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呢?倘说所有的官吏都贪腐,那有夸大其词的嫌疑,然而若说官吏个个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能够“拒腐蚀永不沾”,恐怕也不现实。官吏是靠不住的,只要有机会,很容易成为贪贿者。

其三,军事力量孱弱可以动摇国基,贪腐严重时也可以动摇国基。发展经济,本来是为国富民强,贪腐却可以在富庶的旗幌下使国弱民穷。如果单纯重视发展而不重视反腐,发展带来的繁荣,将被贪腐所溶毁。

晚清时,李鸿章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李氏此举的历史意义不能忽视。但李中堂通过办洋务也发了大财。作过《李鸿章传》的梁启超,虽然对于时人盛传李鸿章富甲天下一说持怀疑态度,但也认为李氏有数百万金之产业,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均有李鸿章的不少股份,南京、上海等地的当铺、银号也是他的。除李鸿章外,其他洋务要员和官僚买办都发了财。至于用人,李氏任人唯亲几乎不加遮掩。

中国古代官僚制管理机构,呈金字塔形状,顶端的皇帝是核心,皇帝之下是各种等级的权力支配者,底端则是人数最多的小百姓。从上到下,架构是一样的。李鸿章居于帝王之下,而在一般臣子之上,全国范围内没有几个人敢挑他的毛病,他要什么便有什么,他看上谁便可以顺利提拔谁。只有他得不到皇权的青睐时,才会受冷落、遭弹劾。也就是说,整个官僚集团,与老百姓是相隔的,老百姓需要什么,官员不了解,官员怎样施政,老百姓不关心。这种情形下,官本位思想、官僚主義作风、行政腐败等等很猖獗,也被人视为很正常。

除了改造古代专制官僚制,遏制李鸿章实在不易。

推荐访问:意义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