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8篇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1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第二节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三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七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
第二节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 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三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七章
产业关联
2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一 、 产业关联的涵义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品和产出品包括:
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实物形态和 价值形态 。
3 二 、 产业关联方式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 ( 一) )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的。
4 1. 产品、劳务联系:指一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是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
2. 生产技术联系:作为产业间联系的重要依托,不仅直接影响产业间产品和劳务的供求比例关系,还会使产业依存度发生变化。
3. 价格联系:实质上是产品和劳务联系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是投入产出价值模型建立的基础。
4. 劳动就业联系:某一产业的发展会相应地增加一定劳动就业机会,必然会使相关产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
5. 投资联系:某一产业直接投资导致大量相关产业投资的现象,集中反映为“投资乘数效应”。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
5 ( ( 二) )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1. 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单向联系是指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消耗,而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棉花→棉纱→色布→服装。
多向联系指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煤炭←→电力为产业部门间双向联系,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为多项循环联系 。
6 2. 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顺向联系从产业所属的生产环节来看,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成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如采矿→冶金→机械加工→组装成品。
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如机械设备行业生产的设备和零部件供冶金业或采掘业使用,形成一种逆向联系。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产业部门间的联系方式是很复杂的,顺向和逆向联系往往交织在一起。
7 3.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直接联 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
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如汽车工业与采油设备制造业之间。
8 三、投入产出的涵义
投入产出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
“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即使用方向和数量,又叫流量,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
投入产出法 是通过编制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和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构成一个模拟现实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相互 “ 流入 ” 、 “ 流出 ” 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数学模型,来分析各产业间的各种重要比例关系。
9 1931年开始进行投入产出研究,编制美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 1936年发表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 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 1942-1944年间,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 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里昂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与投入产出分析
10 里昂惕夫 ( 1905- - 1999 )
11 20世纪50年代初:
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美国第一张官方表是1939年表、日本是1951年表)。
前苏联于1959年开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先后编制了1959、1966、1972、1977及以后几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在国家制定的“苏联编制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指示”中专门列有投入产出一章,将它纳入计划方法体系中,作为国民经济平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成功地应用了投入产出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12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的发展
1959年:孙冶方访问苏联,回国后即开始倡导 1974~1976年:编制第一张1973年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982年:试编完成第一张1981年23部门国民经济全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国务院1986年决定,正式编制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并且决定:以后每5年编制一次; 除国家级外,我国各地区都编制了本地区的投入产出表,部分部门和企业也编制了本部门和本企业的投入产出表。
13 一 、 投入产出分析法概述 二、投入产出表 三、投入产出模型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 投入产出分析法
14 一 、 投入产出分析法概述 1 1. . 涵义
投入产出分析法 , 是利用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模型来对产业间 “ 投入 ” 与 “ 产出 ” 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 包括实物性和价值型两种类型 , 价值型应用更加广泛 。
15 2 2. .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设
(1 1 )同质性假设
(2 2 )比例性假设
(3 3 )相加性假设
(4 4 )相对稳定性假设
(5 5 )生产与需求时间无差异性假设
16 . 3.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特点
(1 1 )
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 ,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 ( 技术经济联系 )
。
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
(2 2 )
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 , 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
(3 3 )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17 二、投入产出表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用以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18 1.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中
间 使
用
最终产品
产出 投
入 产品1 产品2 … 产品j … 产品n 合计 总产品 产品1 产品2 ..… 产品i ..…
中 间 投 入 产品n
劳动力 Y 1 Y 2 Y i Y n …
…
X1 X2 Xi Xn …
…
x11 x12 x1j x1n x21 x22 x2j x2n xi1 xi2 xij xin xn1 xn1 xnj xnn …
…
…
…
…
…
…
…
…
…
L1 L2 Lj Ln L U1 U2 Ui Un …
…
…
…
19
表的横行反映了各类产品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情况,包括用于中间产品的分配使用和用于最终产品的分配使用。
表的纵列反映了各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类产品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反映了整个社会主要最终产品的构成和各种产品的总量。
20
2.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用公式表示:
) ,..., 2 , 1 (1n i Y x Xinjiji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 ,..., 2 , 1 (1n j L Lnjj
21
某年某 n 种产品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中
间 使
用
最 终 使
用
产出 投
入 粮 食 棉 花 … 原 煤 发 电 量 … 建 安 其 他 消 费 资本 形成 净出 口 合 计 总 产 出 粮食 棉花 … 原煤 发电量 …
ij q i C
i I i NEX i Y i Q 中 间 投 入 建安
折旧
j D 劳动报酬
j V 税利
j M 最 初 投 入 合计
j N
22 1.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纵列数字是各个产业的投入结构,即各产业为了进行生产,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了多少中间产品,以及为使用各生产要素支付了多少费用。每一纵列反映了相应产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总计就是总投入。
横行数字是各产业的产出结构,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出,并反映了这些产品的销路或分配去向。每一横行的总计即为响应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
(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纵列包括物质消耗的价值转移和新创造价值两部分,反映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横行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大部分,反映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使用流向。
23
某年某国 n 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中
间
使
用
最
终
使
用
产出 投
入 部 门 1 部 门 2 … 部 门 n 合 计 消 费 资本 形成 出 口 ( + ) 进 口 (-) 合 计 总 产 出 部门 1 部门 2 … 部门 n
ij x i x i C
i I i EX i IM i Y
i X 中 间 投 入 合计
折旧
j D 劳动报酬
j V 税利
j M 最 初 投 入 合计
j N 总
投
入
j X
24
(I )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
( II )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
消费部分 投资部分 出口部分 ( III )毛附加价值部分:
折旧D 新创造的价值V,M
25 某年某国 4 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中
间
使
用
最
终
使
用
产出 投
入 部门 1 部门 2 部门 3 部门 4 合 计 消费 资本 形成 合计 总产 出 部门 1 96 224 179 160 659 894 47 941 1600 部门 2 16 672 77 160 925 1118 197 1315 2240 部门 3 320 336 1024 320 2000 220 340 560 2560 部门 4 48 336 256 160 800 480 320 800 1600 中 间 投 入 合计 480 1568 1536 800 4384 2712 904 3616 8000 折旧 40 150 140 80 410 劳动报酬 952 269 461 400 2082 税利 128 253 423 320 1124 最 初 投 入 合计 1120 672 1024 800 3616 总
投
入 1600 2240 2560 1600 8000
26 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1)各行的平衡关系:
各行的中间产品+ + 各行的最终产品= = 各行的总产品
i injijX Y x 1(2)各列的平衡关系:
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 各列毛附加价值= = 各列的总产值
j j n i ij X N x 1 D j
27 (3) 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第一,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
j i IM EX I C x M V D x i i i i n j ij j j j n i ij - 当 1 1 第二,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即总最终需求部分和总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
n j j n i i N Y 1 1 n j j D 1 +
28 1997 年中国 6 6 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
10 亿元 中
间
使
用 最
终
使
用 农业 工业 建筑 业 运输邮 电业 商业饮 食业 非物质 生产部 门 中间使 用合计 最终 消费 资本 形成 出口 最终使 用合计 进口 其他 总产 出 农业 396 863 7 1 58 16 1341 1036 106 41 1183 -40 -17 2468 工业 461 6135 1020 167 355 621 8758 1666 978 1341 3985 -1170 -40 11534 建筑业 5 12 1 12 6 68 103 0 1675 2 1677 -5 -36 1739 运输邮电业 25 278 63 21 22 63 473 52 10 41 102 -2 -5 567 商业饮食业 45 500 83 12 119 90 849 296 58 129 483 -4 2 1330 非物质生产 部门 61 286 64 33 126 320 890 1401 19 100 1520 -55 -8 2347 中 间 投 入 中间投入合 计 994 8073 1239 244 686 1178 12414 4450 2846 1654 8950 -1276 -104 19984 固定资产折 旧 58 535 29 94 65 250 1031 劳动者报酬 1298 1414 346 125 322 650 4154 生产税净额 43 653 41 23 135 129 1024 营业盈余 75 859 85 80 122 141 1361 初 始 投 入 增加值合计 1474 3461 500 322 644 1169 7570 总
投
入 2468 11534 1739 567 1330 2347 19984
29 中国2000 年六部门投入产出表( 延长表)
单位:10亿 农业 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其他服务业中间使用合计 消费资本形成 出口最终使用合计 进口 其他总产出农业 404 871 9 1 91 23 1398 1096 111 58 1265 -54 36 2645工业 542 8575 1202 366 467 703 11855 2119 876 1924 4919 -1810 117 15081建筑业 6 15 1 21 7 86 136 0 2169 2 2171 -4 -88 2216运输邮电业 37 367 154 41 53 201 854 165 8 76 249 -16 -30 1057商业饮食业 50 612 144 21 146 121 1095 347 37 150 534 -7 72 1693其他服务业 77 390 111 62 193 349 1183 1881 50 109 2040 -77 -82 3063中间投入合计 1115...
篇二: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11 秋 汪芳第六章(Industrial Linkage Analysis) 产业关联分析 6.1产业关联研究方法6.2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6.3Outline:产业关联关系2011 秋 汪芳6. 1 产业关联关系产业关联分析就是从量的角 度对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上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 燃料、 动力、 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是产业最终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用 于包括生产消费( 中间产品)
、生活消费、 积累和净出口 等在内 的最终产品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一 产业关联含义
2011 秋 汪芳6. 1 产业关联关系产品、 劳务联系(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产业关联方式生产技术联系(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间联系方式改变的最关键因素)投资联系价格联系(产业间产品和劳务联系的价格表现)劳动就业联系二 产业关联方式
2011 秋 汪芳6. 1 产业关联关系产业的前向关联(Forward
Linkage) 三 产业关联的类型(根据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产业的旁侧关联(Sideway Linkage) 产业的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
2011 秋 汪芳6. 1 产业关联关系1
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如产业链中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产生的关联方式。
2 产业的后向关联方式产业通过需求联系而与其他产业发生的 联系。
如产业链中下游产业要求其上游产业对其投入时, 为后向联系方式。
3 产业的环向关联方式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会形成环向关联。
即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中间产品, 同时后续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又返回到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
如矿石开采-钢铁-矿山机械-矿石开采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 分析方法( 简称投入产出 法)
, 是研究经济系 统各个部门 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 的相互依存关系 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从国 民经济各产业间的联系 来看, 一个产业的产出 就是另 一个或一些产业的投入; 一个产业的投入就是另一个或一些产业的产出。一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含义(I nput-Output Analysis)
2011 秋 汪芳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在深度方面有很大发
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及其模型的编制方法和手段实现自动化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在应用 范围上扩大( 如生产分析、 需求分析、 价
格分析等)二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2011 秋 汪芳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列昂惕夫于1906年8月 出 生俄国, 15岁进入列宁格勒大学学习 , 18岁取得硕士学位, 参与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国 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苏联“1923-1924年度国民经济平衡表”的棋盘式表格对他发明投入产出表提供了 重要的经验启示。•
1928年( 22岁)
获得德国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8-1929年应邀做中国政府( 南京)
修建铁路的顾问, 搜集了 中国大量关于交通建设的数据。•
1931年应邀做美国 国 家经济研究局( NBER)
的研究助理, 于是开始研究投入产出 分析。
他利用 美国 国 情普查的资料编制 了 1919年和1929年的美国投入产出表, 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2011 秋 汪芳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1931年底列昂惕夫到哈佛大学任教, 其投入产出 表的研究得到哈佛研究委员 会的支持。•
197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1973年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 1936年发表了 投入产出 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 ( 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 , 1936年8月 )
这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发表了 《美国经济结构, 1919~ 1929》 一书, 1951年该书再版, 并增加了 所编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几篇论文。• 1953年, 列 昂 惕夫与 他人合作, 出 版了 《美国 经济结构研究》 一
书, 阐述了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三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投入产出调查和编制投入产出表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长期性和周期性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 (国办发[1987] 18号)
精神, 在逢2和逢7的年份,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联合发文, 布置并组织开展全国投入产出调查, 编制投入产出基本表。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是继1987年、 1992年、 1997年、2002年投入产出基本表之后,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第五张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
《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11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三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 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就是全面反映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 ,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投入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I. 本期生产且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 的产品。
( 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II . 本期生产而本期不再加工最终使用 的产品。•
III . 固定资产折旧及新创造的价值, 反映了 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I. 中间需求部分II. 最终需求部分III.毛附加价值部分图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示意图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三(2) 投入产出表的形式 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按各种产品的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投入产出表。
(表5-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按各产业用 货币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价值、 毛附加价值以及总产值构成的投入产出表。
( 表5-3)
2011 秋 汪芳表6—2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产出投入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产业1
2
n产业 产业…… 小计积累消费净出口小计 产业1产业2……产业nX11 x12 … x1nX21 x22 … x2n…………xn1 xn2
… xnn∑X1j∑X2j∑XnjY1Y2…YnX1X2…Xn
2011 秋 汪芳表6—3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产投出入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产业1
2
n产业产业…… 小计积累消费净出口小计 物质消耗
产业1产业2……产业nX11 x12 … x1nX21 x22 … x2n…………xn1 xn2
… xnn∑X1j∑X2j∑XnjY1Y2…YnX1X2…Xn毛 毛附加值
折旧劳动报酬社会纯收入D1 D2 … DnV1 V2 … VnM1 M2
…Mn总 产 值X1 X2
…Xn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三( 3)•
横行平衡关系:总产品( Xi故根据表5—l, 可得线性方程组( 5-1)
: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
=中间产品( ∑ Xij )
+ 最终产品( Yi )=++++nXYXXX=++++=++++nnnn2n1222n2221111n1211XYX…X… … …XXYX…XX…iinjijXYX=+∑= 1简记为: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三( 3)•
纵列平衡关系:总产品( Xj故根据表5 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
=中间投入( ∑ Xji )
+毛附加价值( Nj )
—2, 可得线性方程组( 5-3)
:简记为:(j=1, 2, …, n) (5-4)=++++nXYXXX=++++=++++nnnn2n1222n2221111n1211XYX…X… … …XXYX…XX…iiiinjjiXMVDX=+++∑=1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3) 横行与纵列的平衡关系:总产出( Xi由( 5—2)
式和( 5—4)
式可得:n∑= 1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
=总投入( Xj )=
( 5—5)j++∑=1•
总横行的总产值和总纵列的总产值平衡关系即方程组( 5—5)
中的n个方程(i=1, 2, …, n) 连加起来。nnYX (∑ ∑=i1j)
=
=1即:
=
( 5—6)(1i∑=∑ ∑=i 1=+1jiij+++niiMVDniji)X (iiinjiMVDX+ijijYX+iniY∑= 1)iniiMVD++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1) 直接消耗系数(Input Coefficient)•
直接消耗系 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如果用 aij表示第j产业产品对第i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即生产单位j产业产品所消耗的i产业产品的数量, 那么有:aij= xij/ Xj或 xij= aij• 相应地,j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系数:
aDj
Xj =
Xj产业的劳动报酬系数:
aVj =
Xj产业的社会纯收入系数:
aMj =
XjjDjjVjjM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2)
完全消耗系数•
一种产品( j)
的完全消耗是指它对某种产品(i) 的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的总和;j产业产品对i产业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 以 (Total Input Coefficient)
bij 来表示。bij = aij +
( i, j= l, 2, …, n)∑=k1• bik• akj•
bik ( k = 1, 2, …, n)
——所有产业对i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k =l, 2, …, n)
——j产业生产对所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akj( k = 1, 2, …, n)
——j产业生产通过直接消耗每个产业的产品而形成的对i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
nkjikab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三( 2)
完全消耗系数(Total Input Coefficient)•
可以用 矩阵形式表示:B = A+ B AB ( I - A)
= A•
如果( I - A)-1存在, 变换则有:B = A( I - A)-1B = [ I - ( I - A)
] ( I - A)-1•
B = ( I - A)-1- I•
式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投入产出表
2011 秋 汪芳6. 2 产业关联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3) 按横行平衡关系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
将直接消耗系数( xij = aij Xj )
代入( 5—2)
式, 可得:a11a21 a12 … a1na22… a2n
•
用 矩阵形式表示:
A =
…… ……an1X an2 … ann⎤Y2X =
Y =⎢•
简写为:变换后得:( I- AX + Y = X ;Y=( I-A)
为列昂惕夫矩阵; ( I-
A)
X ; X =( I- A)-1 Y
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inj∑jXYXaij=+=1⎥⎦⎥⎥⎥⎤⎢⎣⎢⎢⎡n XX21⎥⎦⎥⎥⎥⎢⎣⎢⎢⎢⎡n YY1
2011 秋 汪芳6. 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一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结构分析就是运用 投入产出 法来研究产业之间关系 结构的特征及比例关系。( 1)
产出结构——中间需求率• 在投入产出 表中, 从横向来看, 每个产业的总产品都由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这两部分构成。• 总需求中,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构成比例是反映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一个重要数据, 可以用 中间需求率来表示。•
i产业中间需求率( li)
就是i产业的中间需求Xi之比。• li =iX
与i产业的总需求
( i= l, 2, …, n)∑j=nijX1j∑=n1ijX一个产业的最终需求量越高, 这个产业就越带有提供最终产品的性质。
2011 秋 汪芳6. 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一( 2)
投入结构——中间投入率从投入产出 表的纵向来看, 各个产业的总投入等于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毛附加价值)
之和。可以用 中 间投入率指标反映它们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 。j 产 业的 中 间 投入率 ( l j和 j产业的总投入Xj之比。
结构分析
)
就是j 产 业 的 中 间 投入 lj = ( j= l, 2, …, n)∑=inijX1jiX∑=n1ijX1 -中间投入率= 附加值率中间投入率越高, 附加值率就越低。
反之。
2011 秋 汪芳6. 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 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 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二 波及效果分析(Spreading Linkage Analysis)- - - 波及效果分析就是利用 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影响力:
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感应度:
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
2011 秋 汪芳6. 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二 波及效果分析(1) 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列昂惕夫逆矩阵中某一产业的纵列系数的平均值与全部产业横行和纵列系数的平均值之比, 就是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用 ej 表示第j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则nCn11(•
ej ==n∑ ∑=jn1∑=i=nniijijCn1)11∑ ∑=j1∑=n=niijniijCC111数的平均值的平均全部产业逆矩阵纵列系的平均值该产业逆矩阵纵列系数
2011 秋 汪芳表6-4 中国产业中感应度系数和带动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产业部门感应度产业部门带动度(影响力)化学工业2.56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278金属冶炼2.19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222农业2.062纺织业1.200纺织业1.790建筑业1.186机械工业1.529金属制品1.166电子、 蒸汽1.072炼焦、 煤气1.165运输、 邮电1.009机械工业1.141
2011 秋 汪芳6. 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二(2) 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 波及效果分析•
产业的生产诱发额是指最终需求各构成项目 (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净出口 )
分别对各产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列 昂惕夫逆矩阵( I - A)的最终需求列向量( 投资列向量、 消费列向量、 净出口 列向量)
, 得到由每种最终需求项目 所诱发的各产业的生产额, 即最终需求诱发产值额。
- 1中某一行的数值、 分别乘以按项目 分类
∑=knikC1X iS=Y kSX iSCikY iSS = 1、 2、 3 —— 投资、 消费、 净出口三个最终需求项目 ——第i产业由S项最终需求所诱发的产值额——(I -A)——第i产业第S项最终需求额 -1矩阵中的元素
2011 秋 汪芳复 习 思 考 题(Questions)1 什么是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形式和类型?2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形式。3 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什么?4 简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主要内 容。
篇三: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目的与要求一、产业关联概述1、 产业关联的涵义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 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 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技术经济联系。2、 产业关联方式(一)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1. 产品、 劳务联系。2. 生产技术联系2. 生产技术联系。3. 价格联系。4. 劳动就业联系。5. 投资联系。
• (二)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单向联系与多 向联系;• 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3、 投入产出 的涵义• 投入产出 的“投入” , 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燃料、 动力、 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 “产出 ” 是指产品生产出 来后所分配的去向、 流向,即使用 方向和数量, 又叫 流量, 例如用 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
一、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1、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创始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捷夫夫• 列昂捷夫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并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发表了 投入产出方面的第一篇论文。• 1953年出版了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一书• 1953年出版了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阐述了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代表了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基本形成。书,
2、 投入产出与产业经济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方法• 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 燃料、动力、 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 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 流向, 即使用方向和数量向即使用方向和数量
3、 投入产出法的产业分析特点• 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 综合研究各个具体产业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
, 既有综合指标又有按产业部门的分解指标标。• 能够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 反映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 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 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既反映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又反映部门间的全部间接联系• 产业经济分析的手段是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
三、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1、 投入产出表• (一)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用以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 使用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1)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2)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实物型投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式主要有两个:•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然
(二)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1)
中间需求部分:
亦称为内生部分, 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
它反映在内(如一年)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2)
最终需求部分:
亦称“外生部分” 。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部分的去向包括消费品那部分的去向。
包括消费、 投资和出口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定时期投资和出(3)
毛附加价值部分:
折旧和新创造的价值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1)各行的平衡关系是:• 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 (2)各列的平衡关系是:• 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 (3)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第一, 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 第二, 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 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
投入产出表产品的分配去向(产出)产品的消耗来源(投入)来源(投入)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部 部 部 部 合门 门 门 门 计1
2
3
n积 消 合累 费 计物质消耗部门 1部门 2部门 3部门 nⅠⅡ毛附附加价值折旧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纯收入合计ⅢⅣ总产值
2、 投入产出模型(一) 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1.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aij=xijaij(i j 1 2(i,j=1,2,…,n))Xj
2. 直接折旧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 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3. 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 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公式为:aDj=DjXj( j=1,2,…,n)aNj=XjNj( j=1,2,…,n)
4. 劳动报酬系 数。
该系 数是指某产业部门 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5. 社会纯收入系数。
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数量。
该系 数的计算公式为:算公式为:aVj=XjVj( j=1,2,…,n)XjaMj=Mj( j=1,2,…,n)
6. 直接劳动消耗系 数。
该系 数是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 它是依据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为: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为:Lj( j=1,2,…,n)7.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 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
也就是说, 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用 公式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XjaLj=
( 二)
投入产出 的两个基本模型1. 按行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 模型。(I-A) 称之为里昂惕夫矩阵, 其经济含义是:
矩阵中的纵列表明每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每一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投入各相应产业的产品数量; 负 号表示投入, 正号表示产出, 对角 线上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 身消耗后的净产出。2. 按列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 模型。
3、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 容( 一)
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 一)
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1. 投入结构。
用 “投入系数” , 即“直接消耗系数” 来衡量。2. 产品的销路结构。
通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系数来度量。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dij=xij( i=1,2,…,n)( 二)
产业间的比例关系Xi
( 三)
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 和“中间投入率”1. 中间需求率所谓中间需求率1. 中间需求率。
所谓中间需求率, 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 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 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依据中间需求率, 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 各产业部门产品用 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 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2. 中间投入率。
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 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 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高“中间投入率” 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率产业部门。
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中 间 需求率、 中 间 投入率指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中 间 需求率标, 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在于:中 间 投入率指第一, 可较准确地确定按不同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划分不同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地位。第二, 可较清楚地显示各产业间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不同程度。第三, 可揭示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有序性” 。
( 四)
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广度与深度1. 产业间联系广度。可用 直接消耗系数可用 直接消耗系数aij指标来考察与度量:
当aij=0时, 表明i产业部门与j产业部门没有直接联系; 当aij> 0时, 且涉及j(j=1,2, …, n)
产业部门越多 , 则表明第i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就越广, 反之亦然。指标来考察与度量当=0时表明i2. 产业间联系深度。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各列中各自 的流量(即产业间的直接消耗) 在总的直接消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度量) 在总的直接消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度量, 这一度量指标可用 下列公式计算:这一度量指标可用 下
三、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扩展( 略)
四、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一、 产业波及效果以及分析工具产业波及效果以及分析工具(一) 产业波及效果、 波及源及波及线路1. 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 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 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 引 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 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 依次传递, 影响力逐渐减弱, 这一过程就是波及。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 就是产业波及效果。这一过程就是波及2. 产业波及源。最终需求发生了变化毛附加价值发生了变化
3. 产业波及线路。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变化, 是按什么样的走向, 将这一变化波及到各产业部门这一走向就是产业波及线路化波及到各产业部门, 这一走向就是产业波及线路。单向联系传递双向联系传递逆向联系传递(二)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逆阵系数表
1. 投入系数表。
投入系数功能见下图:
2. 逆阵系 数表。
所谓逆阵, 是指里昂惕夫矩阵(I-A) 的逆阵(I-A)- 1。
逆阵系数表就是指具体的(I-A)- 1的矩阵, 即:逆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 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 一个单位变化时, 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 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利用 投入产出 表、 投入系 数表和逆阵系 数表这三个基本工具, 进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投入系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第一, 投入系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第二, 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二、 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一) 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 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的大小, 分别用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
1. 感应度系数公式。某产业的感应度=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横行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 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2. 影响力系数公式。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或小于1, 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二) 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生产诱发系数用 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 (生产诱发系数用 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 (如消费、 投资、 出口 等) 对生产的诱导作用 程度, 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 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 的大小程度。
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 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 的依赖程度大小 。1. 生产诱发系数的计算。所谓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是指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 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 的合计所得的商项目 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 的合计所得的商。WiL=ZiLYL( i,L=1,2,…n)
2. 最终依赖度的计算。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 (消费、投资、 出口 等) 的依赖程度投资、 出口 等) 的依赖程度。某部门的生产对各最某部门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度=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 投资、 出口等)
的生产诱发额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合计
(三) 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1. 综合就业系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某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的经济含义是, 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某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的经济含义是, 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 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就业人数。综合就业系数=就业系数×逆阵中的相应系数某产业就业系数=该产业就业人数该产业的总产值2. 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某产业的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是, 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资本。综合资本系数=资本系数×逆阵中的相应系数该产业的资本量某产业的资本系数=该产业的总产值
三、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一) 特定需求、 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1. 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这种特定需求往往是指特大型投资项目 所造成的特殊需求, 例如高速公路、 铁路、 港湾、 大型钢铁基地、 巨型化工联合企业, 以及大规模住宅建设等投资项目 。其预测分析过程是:
首先, 将该投资项目 所需的最终产品按产业分类进行分解; 其次, 运用 前述方法, 将这些需求品按产业分类进行分解; 其次, 运用 前述方法, 将这些需求作为各产业的最终需求XiL的增加额, 再用 波及效果分析模型Z=(I-A)- 1·XiL, 来分别计算各产业的生产诱发额ZiL。
这些生产诱发额便是该投资项目 对各产业将要发生的影响, 即该投资项目 波及效果的预测数据。
2. 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对待定产业波及效...
篇四: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信息业与金融行业产业关联性分析 ■ 袁少博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摘 要:本文利用改进的投入产出法对投入产出表 中计算机服务业来表示信息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活动前面 地展 示金融行业的现状对我国信 息产业 以及金融行业间的关 系进行剖析 ,从 关联度和波及 效应 两个 角度分析我 国信 息业和金融 业的 关联性。结果显示,信息业和金融业关联度较高,政府在干预这两个市场时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关键词 :投入 产 出分析 ;信 息产业;金 融业 ;关联 效应 ;波及 效应 一、 引言 信息产业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世 界各 国和地区纷纷加大对信息产业等高技术领域 的战略投 入 ,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 、 推动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金融业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金融市场的波动对 国民经济运行存在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金融业上 下游产业关联度大且多、资金密集决定的。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 ,从产业关联角度研究和评价 金融行业内产业之间产业关联性及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计算 机服务业间的产业关联度及其变动规律 ,为金融产业内部行 业间协调关系提供量化依据。
二、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刘起运教授(2008)认 为,分子对 B 矩 阵的行 向相 加不合 理 ,经济含义比较模糊 ,由计算方法只能理解为每个部门均生 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 i 产品的完全需求量。这种解释牵强 附会,因而对影响力系数进行调整 ,对分母 的计算不采用算术 平均值而是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改进。
经过修正的影响力系数不是表现某部 门影响力与国民经 济各部门平均影响力的比例 ,而受到年度最终产品实际构成 的影响。刘起i~_(2002)提出基于分配系数矩阵的推动力系数来 代替感应度系数。
推动诱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T ”
f = 型 ( 『= 1, 2⋯ ) 击∑ ∑f 9 fJ ,7f 表示为国民经济一个综合单位的初始投入 E某一部 门,
而是综合各部门)对第 j 部门的完全供给量,可视为第 J 部门的 推动力。
推动诱导系数表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受到一个综合单位 初始投入推动的大小与平均综合推动诱导相 比的程度。与感 应度系数相 比较加入了权重的概念 ,较之更加合理 。
接下来 ,就将金融业细分为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以及 其他金融活动加上计算机服务业进行这五个行业之间的产业 关联度分析。
三、对金融业投入产出表的整合与构建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从投入产出表中摘取相关数据进行 1 88 重新整合 ,整合为计算机服务业、银行业 、证券业、保险业和其 他金融活动这五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见表 1。
表 1 计算机服务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投入产 出表 部门 计算机服务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计算机服务业 16578.80453 117609 6 173522.367 98530.17963 银行业 60966.39248 657656.9 379231.907 264932.714 证券业 7712.85095 357986.1 444653.804 80058.87426 保险业 6555.982222 106233 9 3727+71227 588096.451 其他金融活动 1199.788564 8463 4 4415.54417 5003.2o9S8q 中间投入台计 1185449.8 2528504 2755402 84 3668078.153 劳动报酬 400577 4038 l 071729 690710.854 923929.1972 生产税净额 29610 45813 471274.3 210796.605 132419。6734 固定资产折旧 16540.47834 l 74546 35246.8387 27446.65045 营业盈余 57821.85911 4115546 2892142.87 94626.31564 增加值台计 504550.2 5833096 3828897.16 1178421.837 总投入 1690000 8361600 658~300 4846500 部门 其他垒融活动 中问台计 最终使用 总产出 计算机服务业 245957。9473 4255777 78938.3998 1690000 银行业 1l 7503.6282 8660665 339671.248 8361600 证券业 35658 87411 3335605 3282777.64 6584300 保险业 6340.122783 2429628 2462597.82 4846500 其池金融活动 I479.624481 539294.4 1124255.13 16631O0 中间投入台计 l 161344 754 l 27134432 485395808.6 劳动报酬 25023+15068 生产税净额 28020.97043 固定资产折旧 7420.226739 营业盈余 441290.8982 增加值台计 501755.2461 息投^ 16681O0 四、计算机服务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 活动的关联性分析 1.关联效应分析 本文在对计算机服务业和银行业、证券业 、保险业和其他 金融活动这五个行业之间关联效应分析中又加入了对直接分 配矩阵和完全分配矩阵的分析 ,从产品配额方面了解不同行 业之间关联关系。
(1)直接消耗系数 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直接消耗系数 表 2 直接消耗系数 部门 计蒋机腚务业 键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 计算机 《务业 o.009809944 0.Ol406544 0 02635395 0 02033017 0 147897269 锒杼业 0.036074788 0.078652 0.05759639 0.05466475 0.070653875 证券业 0 004563817 0.0928l 311 0.00753243 0.Ol 651891 0.021490908 德陵业 0 003879279 0.O1270497 0.00056615 0.12134457 乱003812232 摔池金融活劫 0.00070993~ 0.001Ol217 0 00067062 0.00103233 0.000880679
银行业部门平均每创造 1 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 的计算机服务业投入为 140 元 ,银行业投人 786 元 ,证券业 428 元 ,保险业 127 元 ,其他金融活动 10元。由此可见 ,银行业 的产出消耗本部门的投入最多 ,其次为证券业 ,而计算机服务 业 ,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的消耗量相 比之下 比较少。
同样 的,证券业的产出消耗本部门的投入最多,其次为银 行业,然后为计算机服务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的消耗量 很少 。所以,证券业和银行业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行业,这两个 行业的产出与同为金融业的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关系不是 很大,却很大消耗 了计算机服务业 ,说明金融行业 中,银行业 和证券业较多的运用 了信息技术。保险业的产出比较多依赖 于 自身行业 的投人 ,而运用信息技术不是很多而其他金融活 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计算机服务业 。
计算机服务业平均每创造 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直接消 耗的各个行业费用均小于 100元 ,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
(2)直接分配系数 表 3 直接分配系数 部门 计算机S£务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 计算机服务业 0.683833787 0.o08728 0.014957 0.016914 0.o55984372 银行业 0.027870275 0 211252 0.O17131 0.021619 0.023556134 证券业 0 O19520587 0 02465 0 489171 0 017801 0.018550754 保睑业 0.014489201 0.o09281 0.003858 0.550332 0 009754786 其地盘融活动 0 010960884 0.∞2384 0 002831 0.005659 1 132511018 由直接分配矩阵,可以看到 :
计算机服务业每 1 万元 的产出 ,自身部门可以分配到 6838 元 ,其他金融活动可分配到 660元 。因此可以知道计算机 服务业的产出除本身行业 的分配量最大外,分配量最大的为 其他金融活动。
保险业产出分配主要集 中于 自身部门和计算机服务业 ,
而在其他部 门的分配额不是很多,均小于 100 元。其他金融活 动部 门的产出除在 自身部门分配较多外 ,其他四个部门的分 配额均在 100 元左右。
(3)完全消耗系数 得到完全消耗系数,见下表 表 4 完全 消耗系数 部门 计算机脓秀北 捉行业 证券业 睬舱业 具地金融恬劭 计算机服务业 0.028854848 0.022347 0.0382956 0 04330647 0.168947831 报行业 0.0855S6622 0.1040122 0 0895293 0 1l298311 0 123105117 证糟业 0.025392061 0.054568 0.0828625 0 03940529 0 041055263 僳辁业 0 017839809 0 Ol 蚋478 0 O080828 0 15313059 0 020q39556 其他盆触活动 0.005712496 0.0o21l4l 0 。o25l 09 0.00501868 0.004455615 由上表可以得出,银行业平均每创造 1万元的最终产品, 需要完全消耗 的计算机服务业 223 元 ,银行业 1040 元 ,证券 业 546元 。
证券业平均每创造 1万元的最终产品,需要完全消耗 的 计算机服务业 383元 ,银行业 895 元,证券业 829 元。
结合直接消耗系数,银行业平均每创造 1万元的最终产 品 ,间接消耗最多的为 自身部门,达为 254 元 ,其次最多的为 证券业,为 118 元。同样证券业平均每创造 1万元的最终产 品 ,间接消耗最多的为银行业 ,为 319 元 ,其次为 自身部 门,为 154 元 。
(4)完全分配系数 表 5 完全分配系数 部门 计 删 8务业 银行业 证措业 雠险业 其他爱鬲哇}蓍动 计弊机服务业 2 l 2l o14018 0 038609815 0 084581265 0,l02480309 一i 57947864 犏行业 0 1075657 0 270284375 O 0446191St 0.063232671 —0. 29 02 7 91 4 证蒜业 0 l l81札939 0.o6251 017l 0 961923067 0 080701664 -0.$5054693 慷瞳业 0 098011485 O.027228578 0 Ol9378149 1 226853776 一O 220288 其他盘融活动 -0,266805348 -0.02812881 - 0 05053557 -0 10642985 - 8 39377565 我们可以看到表格上一些数据为负。与其他表不 同,完全 分配系数可以为负,其负值说明一个产业对另一个产业的推 动作用为负。由此可知计算机服务业对其他金融活动的推动 作用为负。
2.波及效应分析 本文考虑 了权重 的因素 ,对影 响力系数进行 改进 ,在分 配系数矩 阵的基础上测算感应度系数 ,进而得到推动力 系 数。利用推动力系数了解这些行业对国民经济是前 向效应较 高还是后 向效应 比较高 ,究竟哪些行业对 国民经济具有供给 推动作用。
(1)改进后的影响力系数 表 6 改进后影响力系数 l 计鞯机服务业 I 业 l 证群业 l 保陵业 l 苒他金融活动 撼动诱导系数 l 1 566457272 I 5 077966758 l 5 868873612 { 2 828361879 } 一7 04815951 对影响力加入权重 因素后 ,计算机服务业 的影响力系 数变为小 于 1,证券业的影响力系数变为大于 1,即在这样 的评判标准下 ,计算机服务业对整个经济 的拉动作用低 于 社会平均水平 ,证券业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高于社会平 均水平 。
(2)基于分配系数矩阵的感应度系数(推动力系数) 根据投入产出表流量表计算直接分配矩阵 H,根据 w= (I—H)一1一I 计算公式 ,计算 出完全分配矩阵 w 。
表 7 推动诱导 系数 { 计韩机赧努业 } 镶行业 f 证券业 } 保陵业 } 其他垒融话韵 推动诱导蒙数 l l 586457272 I 3 077956753 l 5.858375612 l 2.325361379 1 "-7 84815951 通过对分配系数矩阵的考虑,行业间的的感应情况能更 明显的被观察出来。
从上表可以看出,计算机服务业,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的推动力系数均大于 1,具有较高的推动力系数 。说明这些部 门对国民经济的前向效应较高 ,供给推动作用 比较大,是 国民 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五、结论 本文通过获得计算机服务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喝 其他金融活动的投入产出系数 ,对其进行关联效应分析 以及 波及效应分析 ,并通过对刘起运教授对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 度系数改进的应用 ,更直接 ,更客观地了解计算机服务业与金 WWW.shanqc1 . ~ancl com c rl l1 89 .
..1⋯
融业行业之间以及金融业行业内部之间产业关联性。
从关 联效应 的角度 来看 ,计 算机服 务业 的发 展对 金 融业 的影 响还是 很大 的 ,尤其在 银行业 和证券 业 。但 数 据显示 ,金融 业对计 算机 服务 业 的利用 不 足 ,集 中体 现 在保 险业部 门 ,关联 度系数指标 偏低 。从波及 效应 的角 度来 看 ,较 之于计 算机 服务 业 ,金 融业 对 国 民经 济 的拉 动作 用 比较强 。其 中 ,其他金 融活动 的基础 性作用 比计 算 机服务业 强 。
通过对 以上测算值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和政策 建议:
(1)总的看来 ,金融业对计算机服务业的依赖性很大,尤其 体现在银行业和证券业。而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对计算机 服务业的依赖性 比较低,但同时说明它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并 没有充分运用。
(2)从结构上看 ,金融行业 内部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和 其他金融活动行业之间关联程度比较高,较之于计算机行业, 内部关系比较紧密 。
(3)从政策角度看 ,政府应该加强对保 险业和其他金融活 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导,使其能更好运用计算机的服务 作用 ,而对于银行业和证券业 ,则应指导其提高 自身资源的利 用,以利于很好的拉动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
【1]R0起运,夏明,张红霞.宏观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05 [2】刘起运 ,王万洲.基于投入产出的环境问题结构分析 U].
统计教育,2009.05 、
[3】张碧云.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关联性分析——基于 投入产 出表【I】.现代商贸工业,2012(15) 【41齐志强冲 国信息产业发展 与 自主创新— — 基 于投 入产 出视 角【刀.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5]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 应用盯】.系统工程,2003(21) [] 6 司增绰 ,苗建军.科学研究事业的产业 关联 效应研 究—— 以江苏省数据 为例 Ⅱ】.财经研 究 ,2011(37) [7】邵扬 ,梁亮,张屹山.基 于投入产 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 产业的关联度分析【刀.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5 【81周松兰,刘栋.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Ⅱ1_商 业研 究,2005.5 【9】席雪红.基于感应度 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主导产业选 择研究——以河南省为例Ⅱ】. 探 索,201"2(3) 【10】周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信息产业及其网络效应分析 Ⅱ】.商业时代,2012(35) 1 90 篙 会税差异对会计 稳健性的影响 ■ 蔡 静 甘肃省税务干部学校 摘 要 :本文使用 2008 年 一2011年我 国沪深 两市 A 股上 市 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验证会税差异对 会计稳健性 的影响 。研 究发现 ...
篇五: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業核心職能發展與應用202/20/992為何要研究職能並加以應用?• 將企業文化、 經營理念、 政策等價值觀融入經營管理機能• 應用職能提升HR在人力資本的管理品質• 將企業文化融入組織成員(醞釀、 培養與成長)• 建立企業內部人力管理一致管理標準
3統一超商的企業文化• 延續統一的經營哲學– 誠實、 苦幹、 追求卓越• 重視商品、 服務、 衛生、 清潔• 重視組織和諧與倫理• 品德操守第一、 績效次之• 重視基層管理與業務經歷的養成• 重視團體績效• 重視人才培育• 中國式的管理模式
4知識管理-知識的迴旋(Spiral of Knowledge)隱性知識企業文化、 信念價值企業文化、 信念價值隱性知識文獻、 故事文獻、 故事表達核心職能核心職能制度應用制度應用整合社會化內化
502/20/993報告綱要:• 職能的意義• 職能的發展方法(Spencer’s model)• 職能的應用– 甄選面談– 人才庫管理
602/20/994Definition of a Competency• Is an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an individual that is causally related to criterion-referenced effective and / or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a job or situation.– –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means competency is a fairly deep and enduring part of a person’s personality and can predict behavior in a wide variety of situation and job tasks.– – Causally relatedCausally related means that a competency causes or predicts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 CriterionCriterion- -referenceddoes something well or poorly.referenced means that the competency actually predicts who Lyle M. Spencer, Jr.Competence at work(1983), John Wiley & Sons, Inc.NY USA
702/20/996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an individual’s competency工作動機個人特質工作態度管理技能學術背景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知識、 技能職能Trait, MotiveSelf-Concept, attitudes, valueCertificationWork experienceManagerial skill高低觀察與定義的容易程度Iceberg ModelConsulting Model
8Causal Relationships• Competencies always include an intent– motive or trait force which cause action toward an outcome– e.g. knowledge and skill competencies invariably include a motive, trait or self-concept which provides the drive or push for the knowledge or skill to be used.• Behavior without intent doesn’t define a competency– e.g. 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 Causal flow model can be used to do behavioral analysis
9Causal flow modelIntentIntentActionActionOutcomeOutcomePersonal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PersonalBehaviorBehaviorJob Job PerformancePerformance成就動機成就動機品質不斷改善品質不斷改善持續改善 -增加收益增加收益持續改善 -高目標設定不斷提升效率不斷提升效率高目標設定
10Criterion Reference• A characteristic or credential
that makes no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is not a competency and should not be used to evaluate people.• The criteria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competency studies are:– Superior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above average among peer– Effective performance• above minimally acceptable level of work
11解釋名詞• Behavior– the actions taken by an incumbent to perform job responsibilities successfully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to perform job responsibilities – writing report, driving a truck, leading a team meeting…• Motivation– aspects of work that may lead to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commitment and turnover– job satisfaction, geographical location, pay satisfaction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 Knowledge–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needed to perform a job activities– valid license, surgeon’s medical degree, educational degrees…which related to job performanceneeded to perform a job activities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IncJob managementER managementJob management
12Hint• 『職能』 的組成– 鎖定探討的對象與其可應用在管理上的彈性– 人格特質、 價值觀、 態度、 知識、 技術• 因果推論– 如何探討屬於職能的物件– 連結動機與績效表現的關係• 顯著分析– 提供適用組織行為( 7-11的組織行為)
的職能個體判斷模式
13職能發展專案• 目標– 建構7-11的企業核心職能• 專案方向– 以企業整體為基礎, 研發致使企業成功的關鍵行為、 技能與知識• 專案範圍– 不針對特定族群適用– 不分階層皆適用– 知識類別• 另行以核心領域知識 (core domain knowledge)探討之
14Developing a modelSS質化階段質化階段量化階段量化階段設計階段設計階段1.文獻整理文獻整理:1.1各種職能參考資料收集1.2企業組織價值體系資料收集1.3工作資料收集與分析1.4派外訓練1.5編制職能字典職能字典2.工作者行為分析工作者行為分析:2.1中高階管理幹部行為訪談(Behavior evaluation interview)2.2工作分析2.3核心職能問卷設計2.4執行問卷調查2.5統計分析職能重要度排序3.分析研討與精練分析研討與精練:3.1消除統計偏差(人數比例、 主管權數調整)3.2運用眾數法則篩選核心職能3.3結案報告核心職能模型E E
151.1各種職能參考資料收集•Lyle M. Spencer,Jr., PhD, Signe Spencer(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John Wiley & Sons, Inc. NY U.S.A.•Waston Wyatt, Competency Seminar - Aligning your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ies with business strategiesDDI 美商宏智企管顧問公司提供之相關訓練課程教材英商Eagle Star保險公司, 經理人績效評核手冊美國7-11店舖管理顧問師管理技能發展文件張裕隆(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1998)
, 管理才能評鑑發展與分析,國科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診斷專案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系列相關研究論文(1998)•••••質化階段質化階段
161.2企業組織價值體系資料收集• 企業文化相關記錄資料– 月刊、 經理人撰著、 重要會議記錄• 經營計畫文件– 經營策略書、 經營政策白皮書企業文化是組織成員活動以及所形成氛圍的總稱:1 .團體價值觀(信念、 眾人關心的事物)
2.語言態度行為(風範)3.慶典/活動(向心力的凝聚)4.正式與非正式的互動交往模式5.內外部企業形象(在社會與他人內心中的地位與角色)質化階段質化階段
171.5職能字典-Business awarenessCompetency Name : Industry awareness: Definition: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climate of the company"s industry and
formulating strategies that respond to that climate. Skills and knowledge that
make up the competency include :– knowledge of the
company"s pos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knowledge of
competition"s pos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understanding of future
forces affecting the industry– understanding of
competition that exists outside the normal bounds of– one"s industry– ability to create
strategies and contingency plans that allow the– organization to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is environment.質化階段質化階段
181.5職能字典 -Customer focusDefinition: Making customers and their needs a primary focus of one’s actions; developing and sustaining production customer relationshipsAttitude should include:– Always focus on customer’s needs and take proper actions accordingly– Have clear communication with customer regarding mutual expectations– Probe to discover the customer’s underlying needs and match available or customized services to that need– Follow through to ensure the promises to the customer are kept and questions or complaints are resolved– Operate with a long-term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 partnership– Pay attention to customer satisfaction質化階段質化階段
192.1
訪談 問答內容– 您個人認為由往至今的20年來, 統一超商堅持了哪些原則或致力於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而得以有今日的成果? 或者促成今日 成就的關鍵是?– 本公司企業使命越的零售業者所下的定義?– 您認為統一超商未來及什麼樣的堅持或努力可使統一超商在未來更為成功?– 您對企業“國際化– 你認為好的領導者或管理者的特點– 請描述您心目中優秀工作者或理想工作者的行為特色望什麼樣的人來擔任您的部屬或工作夥伴?– 您個人認為在這個組織體內, 什麼樣的人能把工作做好? 或是好的工作者應具備什麼樣的觀念或價值技能加以舉例描述)– 您最不能接受的工作者態度或行為是什麼– 請描述您最想網羅的人才成就的關鍵企業使命之一是成為“最卓越的零售業者“, 請陳述您對最卓未來3 3- -5 5年發展的重心年發展的重心或應強化的功能是什麼? 以國際化“的具體看法是?好的領導者或管理者的特點各是什麼? 有什麼樣的不同?優秀工作者或理想工作者的行為特色? 或說明您希好的工作者應具備什麼樣的觀念或價值? ( 請就工作者的態度、 行為或最不能接受的工作者態度或行為是什麼?最想網羅的人才為何?量化階段量化階段因果推論顯著分析
202.1訪談結果分析 抗壓力; 耐力; 成就動機強; 真誠、 有愛心; 有決心、 積極主動, 敬業負責, 富熱忱; 昂揚的鬥志; 開朗易相處; 關心同僚;樂於分享; 有使命感; 強烈的學習意願;認同所屬團體(合群),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願意培育他人。 創新與開發、 規劃能力; 專業能力; 責任感、 勇於擔當; 問題解決能力; 善於溝通;具備與主管的契合力; 實踐; 工作效率與成果並重, 彈性與適應力; 做超越主管期望的事。 M.A. G.I.C.:Mild,Aggressive,Growing,Intergration,Creativity.(整合性人才尤其重要現階段也缺乏) 能做到理念清楚、 目標明確、 方法具體。優秀工作者特質/最想網羅的人才情緒管理
成就導向
積極主動
誠信正直
專家精神
組織認同
人際影響力
問題解決
關係建立
培育部屬
創新與實踐
人際理解力
顧客服務導向
適應力
判斷力
洞察力
分析力
經營敏銳度因果推論量化階段量化階段
21Decoding competency from culture and mission因果推論Value DoctrineCompetency•Culture•Mission•Vision•CFS•Strategy•矢志成為最卓越之零售服務業者•團結、 精幹、 追求卓越•品質好、 服務好、 價格公道•以世界級的角度不斷標竿學習•顧客導向•重視品質標準•成就動機•經營敏銳•外國語文應用•適應力工作分析量化階段量化階段
2202/20/998Decoding competency from job description因果推論DutyBehaviorCompetency顧客服務專線電話接聽•執行電話答詢時, 快速的澄清顧客問題所在。•釐清問題後立即運用現有的支援提供解決的方法,或利用各種管道求得支援, 以協助問題節解決。•依據顧客需求給予清楚與中肯的答覆•人際理解力•頃聽、 同理心•問題解決能力•深度察看、 問題界定•影響與說服能力•推銷技術、 有目的的說服量化階段量化階段
232.2問卷設計• 以下題目請參考附件”職能字庫”加以填寫: 請選擇5個最能充分代表統一超商的成功關鍵因素, 或是能支持、促成今日經營成果的職能, 並按照它們在你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依序填入下方的空格中。; 2. ; 3. ; 5. ; 其他 請選擇5個擔任你目前工作所需, 或者說能完全發揮此一工作角色功能所應具備的職能。
(並請依你個人認為的重要程度將職能加以排序); 2. ; 3. ; 5. ; 其他• 1. ;• 4. • 1. ;• 4. 量化階段量化階段
242.2職能庫(附件)定義量化階段量化階段編號職能名稱指標行為1成就動機能以卓越的企業家精神,勇於築夢、 不斷改善、 挑戰高的績效標準並達成組織與個人目標 關切目標、 注重改善 效率與結果導向 卓越的工作品質 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願意承擔風險並善用計畫達成工作目標2監控力具備想要降低工作環境中不確定性因素的驅動力 工作時的作業程序明確 工作進行中持續追蹤進度 關切作業程序的品質與正確性
專案管理3自我驅動力個人行為偏好主動出擊,工作的質與量常能超過設定之標準 決策果斷, 並能把握機會主動出擊 做事風格激進且富有敬業心 工作計畫常能因應未來情勢的做策略性思考
面對困境不輕易放棄
25職能項目誠信正直經營敏銳度創新與實踐成就動機團隊領導力顧客服務導向自我驅動力方針管理問題解決能力語文運用能力團隊意識組織認同專家精神領導魄力電腦技術應用部屬培育人際影響力百分比9.84%9.54%7.80%7.51%5.47%5.44%5.35%5.01%4.49%4.48%4.06%3.98%2.92%2.83%2.58%2.45%1.99%百分比累計 百分比累計9.84%9.54%7.80%7.51%5.47%5.44%5.35%5.01%4.49%4.48%4.06%3.98%72.97%9.84%9.54%7.80%7.51%5.47%5.44%5.35%5.01%4.49%4.48%4.06%3.98%2.92%2.83%78.72%2.4統計分析量化階段量化階段
26織面核心職能1. 顧客滿意2. 工作效率3. 創新精進4. 主動領導5. 有效溝通6. 啟發潛能(coaching)1.1凡事能夠堅持理念與價值 ,並能以開放的心胸來承擔困難決策的工作態度。1.2能夠時時以顧客的立場發覺顧客的需求並滿足之。1.3身為團隊的一份子 ,能夠與他人合作 , 並對整體團隊目標的承...
篇六: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单项选择:(共 20 小题, 每小题 1. 5 分, 共 30 分)
1、(A)
创立了投入产出法, 为产业关联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A)
A、 里昂剔夫
B、 克拉克
C、 库兹涅茨
D、 罗斯托 2、 马歇尔冲突是指(A)。
A、 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 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 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 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3、 下列不属于 SCP 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D)
A、 市场行为
B、 市场绩效 C、 市场结构
D、 市场竞争 4、 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
A、 定价一般是长期性
B、 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 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 其实质目的是要扩大需求量 5、 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
A、 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 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 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 从“次优论” 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6、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C)。
A、 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 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 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7、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
A、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 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 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 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8、 下列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的是:
(A) A、 产业集中度很高
B、 产品同一性很高 C、 不存在进入壁垒
D、 完备信息
9、 下列哪一项属于哈佛学派的观点(B)。
A、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 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则, 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 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 C、 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 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 不要求政府实施反垄断政策 10、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 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 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 较易取得
D、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 较难取得 11、 下列不属于自由主义的产业组织学派的是:
(A)
A、 哈佛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可竞争市场理论
D、 新奥地利学派 12、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
实现的。
A、 产业政策的调整
B、 主导产业的选择 C、 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 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13、 雁行发展模式是日本学者() 提出的一种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途径的理论。
D A、 植草益
B、 盐野谷佑一
C、 森谷正规
D、 赤松 14、 煤炭与电力之间的产业关联方式属于:
(B) A、 单向联系
B、 多向联系
C、 间接联系
D、 逆向联系 15、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属于(B)
A、 产业结构政策
B、 产业组织政策 C、 产业布局政策
D、 产业技术政策 16、 在企业、 市场、 政府三者关系中, 强调保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政府较少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市场引导企业的产业规制模式属于(A)
A、 民间主导型
B、 政府主导型
C、 政府民间平衡型
D、 难于确定 17、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 我们可以把支柱产业看作是处于(C)
A、 投入期的产业
B、 成长期的产业 C、 成熟期的产业
D、 衰退期的产业 18、 产业组织是指(A)。
A、 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 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 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19、 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中最常用的方式是(A)
A、 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B、 事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C、 逻辑形式和联系方式
D、 技术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20、 下列关于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D)
A、 创造新的需求投资, 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 对部分产业投资, 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 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 对全部产业投资, 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D、 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 名词解释(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20 分)
1、 掠夺性定价 2、 配第-克拉克定律 3、 产业组织政策 4、 投入产出法 5、 次优理论
三、 简答题:
(共 4 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 32 分)
1、 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2、 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3、 什么是主导产业? 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4、 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四、 论述题:
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 18 分)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
产业经济学
一、 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30 分)
1—5:
AADCB
6—10:
CAABD
11—15:
ACDBB
16—20:
ACAAD
二、 名词解释(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20 分)
1、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
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 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 配第-克拉克定律:
在工业化过程中, 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 产业组织政策: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 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 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 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 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 投入产出法:
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 次优理论:
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 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 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 简答题:
(共 4 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 32 分)
1、 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 :
(1)
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形成期、 成长期、 成熟期、 与衰退期。(2分)
(2)
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 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 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 6 分)
2、 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 :
(1)
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 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 分)(2)
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 (2 分)(3)
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 并成为主导产业; (2 分 )
(4)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 分)
3、 什么是主导产业? 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
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 带动作用大、 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
前向效应, 后向效应, 旁侧效应。(共 6 分)
4、 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
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 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 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
规模经济障碍; 绝对费用障碍; 产品差别化障碍; 政策和法规障碍。(共 6 分)
五:
论述题:
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 18 分)
答案要点:
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 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
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 降低市场进人壁垒; 减少资产经营风险; 单纯扩大规模, 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 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
减少资产经营风险; 避免破产; 回收资本。(5 分)
(3)
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 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试题 1
一. 名词解释 1. 产业规制 339 2. 产业 21 3. 技术进步 150 4. 马歇尔冲突 5. 产业发展战略 31
二. 单项选择 1. 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由( C)
首创的
A. 威廉•配第
B. 魁奈
C 瓦西里•列昂惕夫.
D. 里昂•瓦尔拉斯 .
2. 产业规制理论的最大缺陷是( B)
A. 市场失灵一定要通过政府来解决
B. 天然的假定了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是没有成本的 C. 市场失灵时会自动产生规制
D 政府的规制是必要的 3. 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的是( A )
A. 贝恩
B. 梅森
C. 凯维斯
D. 谢菲尔德 4. 厂商( C)
市场中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并能够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
A. 完全垄断
B. 寡头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垄断竞争 5. 寡头垄断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
A. 厂商之间相互依存
B. 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C. 厂商可以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决策
D. 厂商之间竞争异常激烈 6. 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为了解决( D )
问题。
A.
经济—社会—人类的协调发展
B. 人类—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C. 人口—地球—生态的协调发展
D.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7. 配第—克拉克定理中用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是(B )
A.
劳动力和国民收入
B. 劳动力
C. 国民收入
D. 经济增长 8.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体是:
(D )
A. 政府
B. 管理者
C.
国家
D. 企业 9. 利用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 属于(A )
A.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B. 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 C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D. 消费资料扩大再生产 10. 下列不属于美国目前最先进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是(B)
A. 信息技术
B 汽车产业
C. 新材料技术
D 生物技术
三. 多项选择 1. 美国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和赔偿的措施主要有(ABCDE )
A. 解散或剥离
B. 禁令
C. 罚款
D. 刑法
E. 三倍赔偿 2. 中小企业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 )
A. 立法保障政策…
B. 产业扶持政策
C. 技术创新政策 D. 金融支持政策
E. 财税优惠政策 3. 按照产业发展趋势可把产业划分为( AC)
A.
朝阳产业
B. 传统产业
C. 夕阳产业
D. 高技术产业
E. 基础产业
4. 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有( ABDE)
A. 供给结构的优化
B. 需求结构的优化
C. 工业结构的优化 D. 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E. 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5.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BCD)
A. 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是有条件的
B. 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是完全自由的
C. 潜在竞争者能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评价进入市场的赢利性 D. 潜在竞争者能采取“打了就跑” 的策略 6.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有(ABC )
A. 产业集中度
B. 产品差别化
C 市场进入障碍
D 科技进步
E. 政府政策 7. 下列属于市场竞争行为的主要有(ACD )
A. 定价行为
B. 扩张行为
C. 广告行为 D. 兼并行为
E. 促销行为 8. 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D )
A. 广告会增强进入壁垒
B.
广告会导致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C. 广告会减少进入壁垒
D. 广告本身也是产品差异的一个组成部分
9. 下列属于主导产业特点的主要有(ABCD )
A. 引入创新成果, 获得了新技术
B. 具有大大超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的部门高增长率 C. 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D. 具有显著的关联带动和扩散效应, 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E. 在国民经济构成中, 其比别的类型的产业更加重要 10.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应该是( ABD)
A. 改组第二产业
B. 催生新兴产业
C. 大力发展服务业 D. 鼓励支持环保产业
E.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四. 简答 1.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 15 2. 简述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 45 3.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 150
五. 论述 试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并说明中国应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45.
129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
课程名称
产业经济学
一、 单项选择:
(共 1 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1 、 有效竞争理论是由(A)
提出 A、 克拉克
B、 爱德华·H. 张伯伦 C、 乔安·罗宾逊夫人
D、 霍夫曼 2、 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A)
A、 熵指数
B ...
篇七: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 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 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 感应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 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
产业关联, 产业结构, 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 感应系数 引言:
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 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
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 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
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 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
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 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
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 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 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
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 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 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
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
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iXYiijX=+∑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jjijXYX=+∑ 1、 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生产单位产品对i部门的直接消耗。
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N个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用A表示,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和产品间的技术联系。
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系数。
计算的附表1的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如下表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 0. 172339 0. 076684 0. 00428 0. 00011 0. 032656 0. 006227
工业 0. 172582 0. 532855 0. 58147 0. 348823 0. 185259 0. 267805
建筑业 0. 000191 0. 000594 0. 008411 0. 001697 0. 007625 0. 015045
货运邮电业 0. 013739 0. 019173 0. 031971 0. 010664 0. 074943 0. 025496
商业饮食业 0. 022053 0. 062252 0. 070834 0. 034026 0. 030279 0. 039291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021377 0. 021663 0. 012583 0. 022387 0. 129483 0. 094918
由上表可以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关系。
入农业部门, 要得到以单位的农业产出, 需要直接消耗本部门 0.1723(四舍五入)
个单位的产品, 0.1725 个单位的工业, 0.000191 各单位的建筑业, 0.0137个单位的货运邮电业和 0.022 个单位的商业饮食业、 0.0214 个单位的非物质生产。
其它关系如上。
从中可以看出, 各产业直接消耗的产品
中较多的是由工业部门提供的, 而工业部门直接消耗本部门的产品比消耗其它部门的产品多, 说明个产业对工业的依赖性都很大, 工业已经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
2, 完全消耗系数 由于个产业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出了与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 还与有关产业有见解联系, 从而各产业的产品在生产终不过出了直接消耗外, 还存在着间接消耗, 完全消耗系数则是这种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
完全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 更全面的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其计算公式: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0860 农业 0. 262499 0. 229066 0. 15121 0. 086744 0. 105654 09
工业 0. 552454 1. 394572 1. 49251 0. 887571 0. 662005 0. 790881
建筑业 0. 001968 0. 004193 0. 012149 0. 004038 0. 011634 0. 018697
货运邮电业 0. 034813 0. 064495 0. 079398 0. 038382 0. 101619 0. 054305
商业饮食业 0. 067714 0. 165066 0. 179252 0. 098238 0. 087697 0. 102273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053618 0. 087993 0. 080974 0. 063087 0. 176624 0. 142068
由附表计算出来的完全消耗系数表
从上表可以看, 农业没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需要直接和间接的消耗 0.2625 个本产品, 0.5524 个单位的工业产品, 0.0020 个单位的建筑业产品, 以下关系同上。
可以得出, 个产业都主要消耗工业部门提供的产品, 因而其它产业多工业的依赖要大于工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 工业完全消耗系数大于 1, 说明其间接消耗比较大, 工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系比较紧密。
3 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产业的中间需求率等于各产业对其中间需求之和与国民经济对该部门的总需求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
该指标反映了各部门的总产品中作为原材料的比例,数值越大,说明其原材料产业的性质越明显,数值越小,其最终产品的性质就越突出。
中间需求率的大小,较为精确的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用于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比例,也反映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产业中间需求率的计算如下表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40228 0. 674696 0. 709549 0. 417706 0. 460245 0. 448782
中间投入率部门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中间投入率反映了各产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购进原材料的比重。
中间投入率越高,说明该产业的附加值率越低,反之则说明该产业附加值率高。
中间投入率计算入下表
钱纳里、 渡边划分的四个产业群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0. 370014 0. 739827 0. 037114 0. 872668 0. 746382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358288
由以上表格分析得, 农业中间需求率较大, 投入率较小, 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工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都较大, 是中间产品型企业; 货运邮电业中间投入率比较大, 中间需求率相对较小, 属于最终需求性产业。
4
影响力系数
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做该产业的影响力,影响力系数就用来测度一个产业影响力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为:
某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 或小于1,表明了该产业的影响力在所有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该系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越大,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越强。
5 感应度系数
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做该产业的感应度,感应度系数就用来测度一个产业感应度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为:
某产业感应度系数大于1 或小于1,表明了该产业的感应度在所有产业
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赫希曼判别标准
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的只有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是大于一的, 这一结果证明工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度和其它产业对工业的依赖度都很大, 因此工业对其它产业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都是很大的。
6 生产诱发额系数及生产最终依赖度 所谓某产业的生产诱发额系数是指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
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 的依赖程度大小, 也就是说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就是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诱发额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诱发额
生产诱发额系数 )2121(1mlnjibxZnjijiliL,,,;,,,,==⋅=∑=
最终依赖度是
Q
又投入产出表计算的个项目的诱发额系数为
对农业来说, 生产诱发额为 1367.243, 生产诱发额系 数为0.121415, 即当总的消费增加 1 单位时, 农业将诱发 0.121415 噶单位的生产。
工业的诱发额系数比其它项目远远要大, 说明最终需求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比较大。
投资 出口 消费 农业 0. 121415 0. 169227 0. 379408 工业 2. 1753 1. 550183 1. 249535 建筑业 0. 045693 0. 046645 0. 39352 货运邮电业 0. 07626 0. 065552 0. 070301 商业饮食业 0. 163397 0. 199351 0. 177183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134108 0. 426781 0. 210211 )21(nLiYZWLiLiL,,,,==)21(1nLiZZn∑=LiLiLiL,,,,==
最终依赖度系数表
通过最终依赖度系数表可以看出每一产业的生产对最终需求的依赖程度, 对工业来说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比其它产业要大,而且依赖投资的系数为 0.754912, 可见该工业对投资消费的最终需求比较大其它分析同上。
小结
以上是基于对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投入产出表可以系统的反映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揭示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关系。
参考文献
苏东水 主编: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芮明杰 主编 《产业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徐永辉 《我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效应》
青岛大学
张静
《河南省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的投入产出分析》
河南财经学院 投资 出口 消费 农业 0. 042136 0. 065705 0. 147335 工业 0. 754912 0. 601878 0. 48523 建筑业 0. 015857 0. 018111 0. 152815 货运邮电业 0. 026465 0. 025451 0. 0273 商业饮食业 0. 056705 0. 077401 0. 068805 非物质生产部门 0. 046541 0. 165703 0. 081631
(
基本流量表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 投资 出口 消费 农业 3505. 54 3506. 54 57. 36 0. 47 359. 26 97. 29 125. 1 1254.3 7894.85 工业 3510. 49 48966.15 7792. 8 1494. 27 2038.1 4183.88 9863.12 8657.23 5388 建筑业 3. 89 54. 59 112.73 7. 27 83. 88 235. 04 457. 2 653. 1 11794. 2 货运邮电业 279. 46 1761. 9 428.47 45. 68 824. 48 398. 32 168. 3 96. 32 280. 84 商业饮食业 448. 57 5720. 63 949.31 145. 76 333. 11 613. 84 104. 2 1241 1444.95 非物质生产部门 434. 83 1990. 74 168.63 95. 9 1424.49 1482.89 543 5632 3850.38 附加值 12158. 23 26353.19 3892. 6 2494. 41 5938.04 8611.61
总投入 20341 91894.03 13401. 9 4283. 75 11001. 36 15622. 88
需求小计 11260. 92 17533. 95 30653. 22
篇八: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产出理论综述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投入产出的涵义 三、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 (1)将经济主体的活动以生产工艺的相似性为依据,归纳为若干产业部门以及集合为家庭和其他非生产部门。
(2)突出诸部门之间在生产活动中的结构性相互关系,将通过中间产品的交易形成的相互关联。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以生产技术系数(投入系数)的形式固定下来。
(3)与此同时,将生产方面的这种关系同支出方面即最终需求在各个产业的结构,以及分配方面的附加价值在各产业内的分布连接起来,形成了供求平衡、收支平衡为轴心的体系。
• 通过简化,里昂惕夫的模型和瓦尔拉斯的模型出现了两点较大的区别:
(1)在瓦尔拉斯的模型中生产要素间存在可替代性,而在里昂惕夫的模型中生产要素失去了可替代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系数,因此生产系统就能以线形关系来表示了。
(2)里昂惕夫模型中省略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一个核心思想,即价格对主体在追求最佳化时必然发生影响的思想。
投入产出的涵义
投入产出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在国内外曾有过各种名称。如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技术、产业关联分析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并用于政策模拟、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控制和计划制定等方面。
(一)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或服务)过程中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消耗;有形和无形产品消耗
有形: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办公用品等。
无形:劳动力、金融、保险、技术专利、服务等。
(二)产出:指生产活动的成果及分配使用去向、流向。
包括:中间产出(或使用)和最终产出(或使用)
中间使用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产品,
最终使用是指当期离开生产过程被用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产品。
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投入产出理论,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1905-1999)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 投入产出技术,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理论的发展: •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 一、投入产出表
是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础,反映的一个经济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表格(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棋盘式平衡表,将投入纵向排列,产出横向排列,形成棋盘式表格。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系统的统计数据。投入产出分析的准确性与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有直接的关系。
•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它是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形式;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货币单位计量、表现为价值的投入产出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中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总产品(实物型)
物质消耗+初始投入 = 总产值(价值型)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就是表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 3.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 4.劳动报酬系数
该系数是指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 5.社会纯收入系数
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数量。该系数计算公式为:
•
6.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该系数是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它是依据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
其公式为:
• 7.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它能深刻地反映一个部门的生产与本部门和其他部门发生的经济数量关系,因此它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对正确地分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
此外,还有完全需要系数(列昂惕夫逆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分配系数、最终使用结构系数和增加值比例系数等等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是在建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之上做出的各种经济分析,进行经济预测,编制计划,并作经济政策分析与模拟研究。
• 以上三个方面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从中也可以看成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三个主要步骤,投入产出表的建立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条件,需要第一步完成,而投入产出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环节,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最后一个步骤是针对实际情况应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
推荐访问:产业关联分析即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 关联 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