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古兰经怎么说性5篇

古兰经怎么说性5篇

时间:2022-09-10 16: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古兰经怎么说性5篇古兰经怎么说性 2009年第4期(总第219期)学ACADEMIC FORUM术论坛NO.4,2009(CumulativelyNO.219)试论未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兰经怎么说性5篇,供大家参考。

古兰经怎么说性5篇

篇一:古兰经怎么说性

09年第 4期(总第 219期 )学ACADEM I C FORUM术论坛NO. 4, 2009(CumulativelyNO. 219)试 论 未 来 主 义 孝 道— — —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新说何兆雄  [摘   要 ] 我们对后代应该担负什么样的道德责任 ? 山穷水尽气浊是三不孝 ,国民素质低下惟此惟大。孝道不应只对前辈 ,更应对后辈。还我清山绿水 ,还我天朗气清 ,只有强国强种 ,才能立于强国之林。[关键词 ] 发展伦理学;未来主义 ;新人道主义;孝道[作者简介 ] 何兆雄 ,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广西   南宁  530022[中图分类号 ] B82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4434(2009) 04 - 0032 - 06   对长辈要孝敬 ,对后辈也要孝敬吗 ?我们对长辈应该负什么道德责任 ,是家庭伦理学的首要问题。我们对后辈应该负什么道德责任 ,是发展伦理学的首要问题。前者似乎逐渐淡化 ,后者看来认识朦胧。一、 农耕文化孝的理念孝道是中国儒家学说特有的道德范畴 ,林语堂英译作 filial piety,在所编《汉英大辞典 》 中解作儒家学说。中国殷商卜辞即有“ 孝 ”字 ,“ 孝 ”乃“ 老 ”与“ 子 ”的合成 ,上为老 ,下为子。

 《说文 》 解释:“ 孝 ,老也;老 ,孝也。孝者畜也。

 ”农耕社会开始 ,即有孝敬的理念。

 《辞源 》 释孝敬为善事其尊长。《 左传 》 把孝敬与忠信并称吉德。

 “ 孝道 ”一词始见于《 吕氏春秋 》 ( 《孝行 》 )。但孝字绝非中国所独有 ,欧洲居民的“ 孝 ”字 ,来自拉丁语的 pietas,英语作 piety,《 韦氏字典 》 解作对父母忠诚与献身;孝子称为 filias,孝女称为 filia,但孝的内涵与儒家有别。至于父母去世时的孝子 ,英文称为 mourning son,这是哭丧的孝。孔子在《论语 》 中 ,孝字凡 17见。主要思想是:孝不仅要养亲 ,还要敬亲、 礼亲。但孔子关于孝道的基本思想 ,反映在汉代出现的《孝经 》 ,集中于两点:第一 ,孝是道德的根本;第二 ,孝的逻辑起点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的终点是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孟子在《孟子 》 书中 ,孝字凡 28见 ,基本思想23是“ 事亲 ,事之本也 , ”并没超出孔子的语境。孟子援引孔子的话 ,提出一个新命题:“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但何谓三不孝 ,未有明说 ,《 离娄篇 》 却有五不孝。归纳言之是不养父母 ,罪连父母 ,危及父母 ,乃是三不孝。

 《朱熹集注 》 把无后列入三不孝 ,余两不孝为陷亲不义和不肯做官。一荣要俱荣 ,一损不能再损。二、 回顾性孝道或孝的理念不论中外、 僧俗 ,事父母以孝是共识 ,这种孝的理念或孝道 ,无不属于回顾性范畴。其理论属性有如下几种:(1)王权主义。孔门孝道属于王权主义。

 《 孝经 》 指明孝道是始于事亲 ,终于事君。

 《大学 》 指明:修身齐家 ,最后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农耕社会 ,家庭是生产、 生活和教育的社会细胞 ,是父家长制的基层单位 ,王权的末梢神经。孝道衍绎为法哲学便是“ 君教臣死 ,不得不死;父教子亡 ,不得不亡 ”。(2)神权主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提倡孝亲。

 《 古兰经 》 说 ,“ 你们应当孝敬父母 ”、 “ 敬主、 拜主是天道之首;敬父母是人道之首 ”。伊斯兰学者注释:“ 知性命之从何而来 ,则宜拜主;知身体之从何而来 ,则宜孝亲。

 ”又说:“ 孝敬父母也是遵从主命。

 ”基督教 《 旧约 》 的《摩西十戒 》 中 ,有孝敬父母一戒:“ 耶和华吩咐要孝敬父母。

 ” 《 新约 》 福音书说耶稣教人孝顺。

 (3)虚无主义。中国道家和墨家都对孝道抱虚无主义态度。墨家倡兼爱 ,《墨子 》 书有言:父子相爱则慈孝。不像儒家所说:父亲做了坏事 ,儿女还要孝顺。先秦道家对孝顺的态度是无可无不可。“ 六亲不和有孝慈 ” ( 《道德经 》 )。因为六亲有矛盾 ,所以才提倡慈孝。这是双向的爱而不是单向的爱。但道教理论家葛洪 (约 281~340)则提倡忠孝、 和顺 ( 《 抱朴子 》 )。另一太平道首领张道陵 (34~156)用“ 大慈孝顺 ”训徒 ( 《太平经 》 ) ,父慈然后子孝。(4)理性主义。荀子调和儒法 ,“ 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 ”。指出盲从导致错上加错 ,“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 ,不从命则亲安 ,孝子不从命乃衷 ;从命则亲辱 ,不从命则亲荣 ,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 ,不从命则修饰 ,孝子不从命 ,乃敬 ”。

 “ 故可以从而不从 ,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 ,是不衷 也 , (善发于衷心 ) ( 《荀子 · 子道篇 》 )。

 ”(5)报恩主义。佛教的孝顺理念与新儒家的孝道互补。明清之际出现的《二十四孝 》 图解 ,集中反映了养亲、 敬亲和娱亲的理念。佛教许多经典都讲孝顺 ,尤以《 孝子经 》 《 地藏经 》 和《 父母恩重难报经 》 突出。凡母有十恩:怀胎、 分娩、 咽苦、 吐甘、哺乳、 养育、 洗濯不净、 远行思念、 深加体恤和和究竟怜悯 ( 《 佛说经 》 《 无量寿佛经 》 )。在现代工业社会 ,核心家庭逐步衰微 ,家庭的养育功能逐步弱化 ,家庭也不再成为生产单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父 (母 )子 (女 )关系已逐渐蜕变为亲情关系;但孝亲的理念仍然存在。报恩主义至今还是中国所必需。虽然报恩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农耕社会的大家庭 ,但中国核心家庭大量出现只是近几十年的事 ,社会保险的养老制度还未完善 ,因此回顾性孝道仍然十分必要。施恩不望报 ,那是指友谊和慈善事业 ,亲恩不在其列。不过 ,对于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 ,回顾性孝道已感颇感不足 ,须要提倡前瞻性孝道。三、 前瞻性孝道前瞻性孝道是未来主义孝道。未来主义本来是一种美学思想 ,发源于 1909年意大利的文学家马里内蒂 (Marinetti, Filippo Tommaso 1876~1944)的《 未来主义宣言 》 , (巴黎 )它主张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 ,旧文化也就失去价值。古典派未来主义也曾为法西斯主义和苏联的极左派利用 ,在中国的破四旧也有它的痕迹。现代派未来主义产生于 20世纪 60~70年代 ,分为社会历史学派和生态学派。生态学派认为人们对环境发展的正反作用要进行反思 ,如同恩格斯说的:“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酒 ,未来主义新孝道也是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山穷、 水尽、 气浊是三不孝 ,但人种退化或停滞惟此为大。未来主义孝道其实就是新风水学。新风水学是要讲究大气水体、 山林沼泽、 江湖河海的数量与质量 ,要讲究大气的温度与湿度 ,降低及消灭致病因子。简言之 ,要保持地球的水循环、 氧循环、 碳循环和氮循环 ,调节动物和植物的数量与质量 ,以及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继农业文明之后 ,人与人和人与环境要进行新的道德选择。伦理学在呼唤:不要山穷水尽 ,不要污浊横流 ,不要虎父犬子 ,我们要正视“ 自然界对我们进行报复 ”:资源耗竭、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疾病增多的风险。前瞻性孝道与回顾性孝道的区别在于:(1)社会根源不同。前瞻性孝道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 ,它是全球化、 工业化、城市化产生的道德两难问题。回顾性孝道植根于个体农业经济的农耕社会。(2)观察的角度不同。前瞻性孝道是宏观视角 ,回顾性孝道是中观或微观视角。如同旧风水假说 ,着重于家宅的安危 ,升官发财 ,光宗耀祖;新风水理论着眼于全人类福利和社会个体的生命质量。(3)哲学基础不同 ,前瞻性孝道是公益论、 系统论。回顾性孝道是还原论。(4)科学基础不同 ,前瞻性孝道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道德上的反映 ,回顾性孝道是经验科学、前实验科学在社会道德上的反映 ,还夹杂着大量神学、 巫术和迷信。(5)稳定性不同。前瞻性孝道有高度变动性 ,这与环境变动、 生态变动、 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回顾性孝道有稳定性或次稳定性 ,特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农耕社会性质长期少变 ,敬亲、 养亲和娱亲的孝道不变 ,但不敬和不养的行为多发 ,虐亲层出不穷。未来主义孝道的内容是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勇者守礼 ,强国强种。[1] (P304 - 305)受此启发 ,本文旨在用旧瓶装上新四、 仁者乐山 ,还我青山仁者乐山[2 ]是孔夫子的观点。孔子的学生问“ 何以乐山 ” ,孔子答 ,“ 山林草木 ,鸟兽繁适 ,财富33

 增殖 ”;“ 生财用而无私为 ,于是四方皆伐 ,每无私与焉 ”权 ,纷将采伐。中国 4000年前 ,森林覆盖率约为 60% , 2200年前 (战国末期 ,距孔子时代 300年 )约 46% , 1100年前 (唐 ) 33% , 600年前 (明初 ) 26% , 1840年 (鸦片战争 ) 17% ,新中国建立时 12. 5%我国目前是多少呢 ? 官方公布 ,中国森林覆盖率已从建国时的 8. 6%18. 21%20%。这个数字有值得琢磨之处甚多。我们且撇开森林覆盖率是否与植被、 林地面积的界定混淆 ,包不包括草原、 灌丛、 沼泽、 玉米蔗地 ?不能不正视 1950年代以后森林工业的采伐 ,以及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所造成的森林赤字。即以森林面积而言 , 1949年 1. 87亿公顷 , 1970年代减至1. 8亿公顷 (12. 7% ) , 1980 年代覆盖率上升至12198% ,只相当于 1949年的水平 ,但号称覆盖率达到 18. 21%的 2008年 ,森林面积只有 1. 75亿公顷 ,较 1949年还少覆盖率为 8. 6% ,我国的森林面积比 8. 6%覆盖率时还低。有一种界定是森林覆盖率指以乔木为主构成的植物群落 ,包括郁闭度 0. 2以上的乔木地面积、 竹林面积、 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 农田林网以及村、 路、 水、 宅旁林木的面积不能无视天然林年平均消失 40万公顷的事实 ,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 8. 6立米 ,中国森林覆盖面积增加 ,但蓄积量减少。1949 年覆盖率1215% ,蓄积量 116 ( × 108立米 ) , 1998年覆盖率16. 55% ,蓄积量 112. 7 ( × 108立米 ) ,单位面积蓄积量由 96. 7m3 /公顷降至 70. 9m3 /公顷们很难解释大河断流 ,河道淤浅 ,中小河湖干涸 ,地下水位下降等等严重现象;而只有 12. 6%或 8. 6%的覆盖时 ,却是江水滔滔 ,湖水粼粼。中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林木资源严重不足 ,超限采伐严重。森林赤字 ,迄今未消除。1980年代赤字为每年 0. 3亿立米 , 1991年达 0. 38亿立米人均保有量低 (0. 08公顷 ) ,幼林多 ,分布不均 (1 /3在西部 ) ,林地严重流失 ,问题已到达危机边缘 ,不要只看工业产值或 GDP,重要的是要注意到破坏森林的恶果是水旱涝灾频繁 ,环境损失约为 GDP的 5%~8% ,大于森工产值。1990年代 ,中国受旱面积比 1950年代增加 1. 5倍 ,水库库容因水土流失淤积而减少 1 /3。2200年来中国发生大水灾43[3 ]。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就是林权无私有[4 ]。[5](一说 12. 5% )上升到[6 ],全世界排名 130。据说到 2020可到达[7 ]。且不说另一统计 1949年的[8 ]。[9 ],不然我[10 ]。林木缺口近 1 /4 (约 1亿立米 ) ,加上1600次 ,大旱灾 1300次。平均每年大灾 ,隋 0. 6次 (中国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 ,唐 1. 6次 ,两宋118次 ,元 3. 2次 ,明 3. 7次 ,清 3. 8次。1949年以后 ,每年平均旱灾 7. 7次 ,涝灾 5. 8次。从 1910~1990年 80年间 ,水旱灾从每年 3. 8次增至 13. 5次 ,增长速度年均 8. 2%。1970年代 ,每 10年一个重灾年。1990年代 ,每 3~5年一个重灾年们不要被覆盖率迷惑。中国每年木材缺口如此之大 ,决不能饮鸩止渴 ,靠山吃山已此路不通 ,怎么办 ?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会不会产生虚报、 瞒报 ? 地方统计的 GDP已为人怀疑 ,人口统计是否无可疑之处 ? 今后 10年 ,中国将迎来一个生育小高峰 ,还有人要求开放二胎 ?《Fu2turist》 (未来学家 )杂志报告 ,人口增长过快可带来16种影响 ,森林下降 75% ,人均粮食减少 ,生物物种以 100~1000倍于自然速度消失 ,生活资料紧张。中国居民薪材占木材消耗的 1 /3, 孙文本(1957) ,宋健、 孙亦萍 (1981)先后提出的适度人口规模 (8亿或 6. 5~7亿 )已经错过了时机其次是控制一些“ 文明 ”消费。纸巾和一次筷都是东面来的新派 ,不少属于港台文化范畴。一次筷每年消耗木材 166万立米 ,占全国木材消耗的0. 45%。中国传统使用手绢 ,如今却流行纸巾。中国每年生产手绢 4800万条 , 98%用于出口。西方用手绢是绿色标志 ,中国用纸巾难道是“ 蓝色文化 ” ? 中国 1980年代 ,每月销售手绢 500万条 ,现在只销售 8万条 ,减少 98. 4% ,可算是移风易俗脏纸满地。中国每年消耗生活用纸 440万吨 ,占全国消耗纸浆的 38. 5% (2004年 )。日本森林覆盖率67% ,世界大国之冠 ,却要从中国进口竹筷 ,向国外买森林。再次 ,切实执行国家林业政策 ,退耕还林 ,复种再生林 ,禁止乱伐 (官民一体 ) ,稳定林权 ,调解边界林业纠纷。最后是切实解决县以下基层的行政经费问题 ,机构臃肿 ,尾大不掉 ,官们提问:“ 我一班人吃什么 ?” ,当然我们无权回答 ,因为毕竟都是书生之见。但我们有权提问:后代吃什么 ?国务院组织的贵州毕节地区试验 , 20年来森林覆盖率提高 20% ,人口出生率下降 13‰,经济总量增加近 14倍 ,财政收入增长近 18倍 ,农民纯收入增长近 11倍 ,贫困人口数量由 312. 2万减至52. 9万。毕节试验 ,大忌官员的短期行为 ,州县官吏五年一任 ,请不要向青山讨饭吃。[11 ]。我[12]。

 五、 智者乐水 ,还我绿水沈显生 (2001年 )报导 ,我国地表的水有四成不能饮用 ,城市所在河水 ,有八成不能饮用 ,全国有1 /4人口饮用不合卫生标准的水“ 智者乐水 ”从义理注释什么是“ 水 ...

篇二:古兰经怎么说性

一一八一五年滑铁卢战役后,普鲁士士兵在拿破仑的座驾中发现了一份写满批注的、以《君主论》为主体的《马基雅维利著作集》。消息传出后,法国有关人士通过某个渠道获得了这份手稿的复件(原件目前已经下落不明,所以学界围绕其真实性存在一些争议)

 ,并于次年出版了这份手稿 (以下引用标注《君主论》的章节与段落号,段落号采自中译本所依据的曼斯菲尔德英译本)

 。拿破仑对马基雅维利持久而深入的关注并不让人意外 (在其政治生涯的不同时期他对马基雅维利都有批注)

 。抛开其他因素不说,一个生来“只能搞政治”的人对一个生来“只能谈论政治”的人产生强烈的兴趣,有什么好奇怪呢?拿破仑的时代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臭名昭著于欧洲的时代,政治评论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马基雅维利与拿破仑之间的联系,虽然在一八一六年之前人们并不知道他那些批注的存在。一八一○年伦敦出版了《君主论》的一个新的英译本,编译者拜尔利 (J. Scott Byerley)

 在其长篇导言中声称要“证明在马基雅维利的原则与波拿巴的行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似”。在一八一七年完成的《论法国大革命》中,斯塔尔夫人也提到了拿破仑对马基雅维利的倚重,但她认为,拿破仑从《君主论》中搜寻的是“一些在平庸之徒看来不十分深刻的东西,一种可以骗过大众的技巧”。此后的传记作者和学者同样都曾注意到这种影响,但多一笔带过,语焉不详。拿破仑如何阅读《君主论》刘训练

 83由于种种原因,马基雅维利著作的拿破仑批注并没有受到重视:自一八一六年面世以来,法国国内似乎只有在一九八五年重编再版过,而且那还是一个过于华贵的特藏本,受众极少;至今未见英译本,倒是西班牙文版、葡萄牙文版带有拿破仑批注的《君主论》不断再版重印,意大利文版也偶有刊行。著名史家巴特菲尔德 (Herbert Butterfield)

 在其《拿破仑论》中曾经指出 :“从他的通信中,从他有关眼前问题的函件中,都不难收集到一堆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加总起来,足以形成一种对统治艺术的系统阐述。其中一些格言警句乃来自马基雅维利 ;当然,也有很多是在实际运用了马基雅维利的根本原则之后催生的产物。确切地说,拿破仑也运用了历史的方法以便就政治技术环节上的问题进行确认。” (Herbert Butterfield, Napoleon , Macmillan, 1962, ch. 5)

 笔者将结合拿破仑的生平经历与重大事件、相关书信文件与谈话记录,以及史家、评论家的观察,对他关于《君主论》的批注做一综合审视,以此窥见这场三百年的隔空对话。二在拿破仑留下的浩瀚文献中,这份批注的价值独一无二,它像一面镜子,直接而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拿破仑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这些批注,我们可以看出,他明确以“新君主”来自我定位或者说自我期许,以致他认为《君主论》几乎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我不正是因为忠实地遵从了你的建议才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吗?” ( . 3)总览《君主论》全书,马基雅维利真正赞赏的“新君主” (包括“从平民跃升为君主”的人以及使自己的国家国力大盛的世袭君主两类)

 并不多。其中,叙拉古僭主阿伽托克勒斯和希耶罗、费尔莫僭主奥利韦罗托、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堪称《君主论》中的“四大恶人”。然而,拿破仑却对他们另眼垂青 :对于阿伽托克勒斯,他说“此人与

 84我有亲缘关系,比他晚一些的希耶罗则更加确定无疑地名列于我祖先的谱系之上” (Ⅷ . 2)

 ;而希耶罗“从我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开始,他就从未离开过我的思想。他就像我的邻居 ;我也许与他属于同一家族” (Ⅵ . 5)

 ;对于奥利韦罗托,他说此人是“老奸巨猾的人!从我童年时代开始,他就激发我产生了许多绝妙的主意” (Ⅷ . 3)

 。当然,拿破仑真正激赏与推崇的还是马基雅维利笔下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切萨雷 (尤其是《君主论》第七章对其并不符合史实的理想化建构)

 。拿破仑点评说:

 “在整个欧洲,除了我,这一典范不适合任何人” (Ⅶ . 7);“许多蠢材认为他声名狼藉。然而,这一切于政治又有什么关系呢?” ( . 3)

 我发现,在其政治生涯的四个不同阶段,他都曾套用马基雅维利关于切萨雷的描述来回顾、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政治情境以及处置措施,不断地重复“我的情况与之相似”,“我已尝试过这种方法”,“这正是我需要做的”之类的表达。当然,在窥视拿破仑自我镜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奢望从中发现另一个拿破仑。作为一个被后人过度关注的现代伟人,他留下了数量惊人的公文、书信,以及数量更为惊人的同时代各色人等关于其事迹和言论的回忆录、一代又一代传记家的编年纪事,敏锐的观察家和勤奋的历史学家已经大致拼凑出他完整的人格和行为轨迹,这些批注所透露的信息只能深描而不可能修正现有的图像。关于拿破仑有一个最基本的形象,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权力主义者,就像梅特涅观察到的 :“他只有一种爱好,那就是热衷于权力,他对于那些可能使他转移其目标的事物绝不浪费时间或财力。” (王养冲、陈崇武选编 :《拿破仑书信文件集》,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571 页)

 对此,拿破仑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 :“我爱权力。但我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而爱它的。我爱权力,正如一个艺术家爱他的小提琴。我爱权力,因为我能用它来制作声响、音调与和谐的乐曲。” (福尔:

 《拿破仑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六年版,239 页)

 然而,

 85他用权力奏出了什么样的乐曲呢?也就是说,在获得和巩固权力之后,一位新君主应该做什么呢?围绕《君主论》写作意图展开的争论表明,马基雅维利更加关注的是新君主获取或维持其权力的“德能”,而非其行使权力的目的和动机。所以,虽然不排除马基雅维利本人希望新君主采取的诸种措施最终可能带来有利于政治共同体的结果,但其主体仍止于权力的获得与维护,至于他是否服务于国家的利益这一点是不确定的。正如下文将要揭示的,拿破仑从《君主论》中汲取、对照的恰恰就是新君主的“德能”,从他的批注中,我们看不到他关于更高之目标和意图的任何关注与流露。另一方面,如果说马基雅维利对摒弃传统的德性概念尚有疑虑的话,那么,拿破仑则对一般的道德原则更加蔑视和不屑一顾 :“我和其他的人不同,道德和传统习俗的律条不可能是为我制订的。” (福尔:

 《拿破仑论》,111 页)

 在好几处批注中,他都急不可待地、无视语境地批评说 :“马基雅维利以道德家的立场来论述这些问题,这是严重的错误” (Ⅷ . 1)

 ;“道德与哲学的空想家并不能根据这些来评判政治家” ( . 1)

 ;“马基雅维利如此推崇诚实守信、坦诚和正直,已经不像是一位政治家了” ( . 1)

 。三《君主论》最刺眼的其实是两条或者说根本就是一条教义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亦即流俗意义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在手段方面,应当仿效狮子与狐狸,亦即武力与欺诈。关于目的与手段,拿破仑相信 :“只要成功,不管用什么手段 ;只要成功就有道理” ( . 6);“荣耀总是伴随着成功而来,不管这种成功是如何取得的” (Ⅷ . 2)。关于狮子与狐狸,拿破仑批注道 :“应用到政治上,所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 . 3)

 ;或者用他的一句著名评论来说就是,“我有时候是一只狐狸,有时候是一头狮子 ;统治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懂

 86得什么时候应该成为前者,什么时候应该成为后者”。就欺骗而言,既然如马基雅维利所说“人们是如此单纯,如此服从于当前的必然性,以至要进行欺骗的人总是可以找到上当受骗的对象”,那么,“大胆地欺骗吧 ;愚人们组成了这个世界 :在民众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轻信的 ;就算少数人会生疑,他们也不敢讲出来” ( . 4)

 。特别是针对马基雅维利关于君主不应该始终遵守信义的观点,他更是赞赏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政治艺术;我的观点是,不要做过头。” (Ⅲ . 13)

 当然,背信弃义更多是就外交领域而言的,“尤其是在和平条约中,我总会加入某些条款,以便为下一次战争的借口埋下伏笔” ( . 1)

 。结合了狐狸之道的狮子之道,不单单指向赤裸裸地使用暴力,更需要恰当地使用暴力。《君主论》中有所谓“妥善地使用残酷”以及“恶劣地使用仁慈”这样经典的马基雅维利式表达。所谓“妥善地使用残酷”是指“出于保护自己安全的必然性,一次性地使用残酷手段,其后,除非为臣民谋取最大可能的好处,绝不继续使用” (Ⅷ . 4),在毕其功于一役之后,应该让人们获得安全感,并通过施恩布惠的办法把他们争取过来 ;切萨雷以残酷的手段统一和重建罗马涅即属于此类 (拿破仑对此批注说 :“它伤害的只是少数夸夸其谈的傻瓜,造福的却是数以千倍计的人民”)

 。从本性上讲,拿破仑并非残暴之人,但在政治上,他始终遵循着马基雅维利认为“在所有的君主当中,新君主由于新的国家充满着危险而要避免残酷之名是不可能的” ( . 1)

 教导,在对外征战与对内重建中都毫不犹豫地实施着“必要的残酷”。在谈论到被围城者 (以及叛乱者)

 的反抗时,他批注道 :“虽然少见,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一次大的恐怖事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Ⅹ . 3)

 在内政事务上,他也坚持同样的观点,对于政敌,“一旦伤害了他们,一定要疏远他们,替换他们的位置,把他们流放,

 87无论这么做是否光明磊落” ( . 10)

 。马基雅维利曾经就征服某一类型的国家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一方面是,要灭绝它们过去君主的血脉世系 ;另一方面就是,不要改变它们的法律或赋税。” (Ⅲ . 3)

 。对此拿破仑表示,“在我建立起统治的所有地方,我都不会忘记这一点。”利用一八○四年的保王党阴谋,拿破仑决定让流亡的波旁家族也要流血,这就是著名的当甘公爵事件。他声称,“正统王朝血脉没什么不可侵犯之处” (罗伯茨:《拿破仑大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一六年版,410 页)

 。不无巧合的是,就在处决当甘公爵的同一天,《拿破仑民法典》颁布了。事实上,这也与拿破仑深深服膺于马基雅维利关于统治者“究竟是受人爱戴好,还是被人畏惧好”的论述有关。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是 :“最好两者兼备 ;但由于两者结合在一起难乎其难,所以,如果一个人必须有所取舍的话,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 . 3)

 对此,拿破仑承认, “既要得到我所需要的,又要被人民爱戴,这是非常困难的” (Ⅸ . 5)

 ;权衡之下,他相信,“只要他们畏惧我就足够了” (Ⅲ . 4)

 。四无论是狮子之道还是狐狸之道,都必须以对人性和人心的洞察为基础和前提,马基雅维利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敏锐观察 — 虽然也算不上什么新的发现,但至少他用明晰的语言予以揭示 — 让拿破仑获益匪浅。在马基雅维利看来,除了生命与安全之外,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无非就是荣耀与财富,所以,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充分发挥金钱、财富以及虚荣的作用,拿破仑可谓深谙此道。遵循着马基雅维利在对外征服中应当慷他人之慨的教导,拿破仑在意大利战争期间就从当地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艺术珍品,并通

 88过反哺国内完成了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于军队以及普通士兵,他说 :“这就是我处理掠夺来的财物和战利品的秘密。我把它们分给所有有资格获得的人 :于是他们就会出生入死地追随我。” ( . 3)对于将军们,“我的将军们知道我以前给过他们什么,也知道将来我会再赐给他们公爵头衔和元帅权杖” ( . 3)

 。对于大臣们,同样也是如此 :“要想让他们乐意为我效劳,就得让他们发点财。” (Ⅲ . 4)财富的激励当然并不限于在崛起时收买军队和贿赂高层,亦适用于承平时安抚特定群体以及促成整个社会的稳定。在称帝之前为巩固统治,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无论是在赦免流亡者的条件中,还是在与罗马教廷和解的条件中,他都坚持了一条,即归还其财产但不得收回已经售出的“国有财产” — 他甚至将后者写入他的皇帝加冕誓词,以此赢得既得利益者的广泛支持。事实上,他之所以始终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就是因为他强化了废除封建租税以及教会什一税等大革命的成果。对于类似的手腕,他颇为自得:

 “我已经成功地笼络了一些贵族,他们或者野心勃勃或者时运不济,需要某些官位 ;我向流亡者重新打开了法国的大门,并归还了他们的财产。” ( . 7)然而,在其执政的晚期,他为了对抗英国而实施大陆封锁,不惜损害卫星国和相关群体的利益 ;为了维持无谓的霸权而穷兵黩武、横征暴敛,这便在根本上背离了马基雅维利关于不得侵害臣民之安全与财产的警告,由此走向败亡。对于马基雅维利在政教关系问题上的教诲,他同样心领神会。因为《君主论》是进献给教皇家族的,所以,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只能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拿破仑是不难洞悉其意图的。针对相关的段落,他揶揄道 :“罗马教廷把马基雅维利列入禁书目录是否还远远不够?” (Ⅲ . 13)拿破仑本人的政治实用主义宗教观则最典型地见之于他的一次

 89秘密谈话 :“我是因为当了天主教徒,才结束了旺岱战乱 ;因为做了穆斯林,才在埃及站稳了脚跟 ;因为信奉了教皇至上主义,终于赢得了意大利民心。” (麦克林恩:

 《拿破仑传》,世界知识出版社二○○六年版,398 页)

 而在他远征埃及时所携带的图书中,“政治”项目之下居然收入了《圣经》《古兰经》和印度的《吠陀经》。基于这种认识,他不顾哲人们和将军们的反对在一八○一年与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使法国重新回到天主教世界,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在沉寂十年之后再次敲响。大概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这条批注 :“今天,人民相信我,尤其是得到了教皇的认可之后,我是一个复兴宗教的虔诚信徒,一个上天派来的使者。” (Ⅵ . 4)五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反复强调,新君主应当以人民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同人民保持友好 ;同时,应当警惕和遏制大人物。退守厄尔巴岛时期的拿破仑对此深有感触,那时他经历了帝国“新贵名流”的背叛 :“我手下的大人物永远不会满足。……但是还能怎么办呢?尤其是我没有任何其他的支持!啊...

篇三:古兰经怎么说性

何利用中文谐音巧背英语单词 (1) : 警察跑累死

  police, n, 警察, 音“跑累死”。

 警察的最终结局是“跑累死” , 因为小偷可以选择休息,而警察不能, 警察永远跟在多个小偷的后面。

 爆笑(2) : 柴门出主席

  chairman, n, 主席, 音“柴门”。

 柴门是寒门。

 寒门出孝子, 也出主席。

 从柴门走出来的主席很多。

 爆笑(3) : 饱死老板, 饿死员工

  boss, n, 老板, 音“饱死”。

 worker, n, 工人, 音“饿客”。

 工人们不要不平衡, 老板会撑而“饱死” , 工人是“饿客” , 饿, 不一定死。

 或者说, 饱死老板, 饿死员工, 与老板殊途同归。

 爆笑(4) : 法官会“榨汁”

 judge, n, 法官, 音“榨汁” , 又音“喳吱”。

 社会上有种说法“吃了原告, 吃被告。” 有些法官会“榨汗” , 榨原告被告的油汁。

 法官喳喳吱吱时候, 是在纠问式审判, 现在是听判式, 法官很少“喳吱” 了。

 爆笑(5) : 律师老爷

  lawyer, n, 律师, 音 “老爷”。有个被告叫律师老爷, 忘了叫法官青天大老爷, 法官非常生气。毕竞法官比律师说了算。

 爆笑(6) : 阿哥累了

  Ugly, adj, 丑陋的, 音“阿哥累”。

 阿哥累了, 变得丑了, 心灵美了, 阿妹不离他走了。

 爆笑(7) : 政委与神甫

 commissar, n. , 代表,

 政委, 音“靠弥撒”。

 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用面饼和葡萄酒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来祭祀天主。

 西方的军队有随军神甫, 相当于政委吧, 靠弥撒做思想政治工作吧。

 爆笑(8) : 三克油送给你

  thank, you。

 谢谢你。

 音“三克油”。

 解: 三克油, 送给你, 略表谢意。

 礼物虽轻, 谢意情浓。

 爆笑(9) : 客套与套客

  talk, v, 谈话,

 谈论,

 议论, n , 谈话。

 音“套客”。

 解:中国人谈话先客套, 外国人真接就套客, 小心哪。

 爆笑(10) :抬之若爆, 小心为妙

  Terrible adj.

 很糟的,

 极坏的,

 可怕的, 音:“抬若爆”。

 解:一抬就能爆炸的东西, 如定时炸弹, 一定是可怕的。

 We saw a terrible storm.

 我们遇到了一场可怕的风暴。

 爆笑(11) :嚎叫若爆, 远之为妙

  Horrible adj.

 恐怖的; 可怕的, 音“嚎若爆”。

 解: 嚎叫声若爆炸一样大, 如狮虎, 远离为妙。

 There was a horrible accident here yesterday.

 昨天在这里发生了一起可怕的事故。

 爆笑(12) :四围泼一泼

  Sweep, vt. ,

 vi。

 ( 常与 up 连用) 扫, 扫除;清扫; 掠过。

 音:“四围泼”。

 解:四围泼一泼水,扫地不会扬尘士。

 The waves swept the deck.

 波浪扫过甲板。

  爆笑(13) :谁啃的树摇动

  shake, vt, vi, (shook, shaken 音 “谁啃” , shaking) 摇动, 震动。

 谁啃的树摇动, 不是野猪,是狗熊。

 爆笑(14) :谁的树, 谁的树阴

 shade, n, 阴凉处, 树阴, 音“谁的”。

 解: 巴伊老爷, 见村民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下乘凉, 很生气, 就赶他们走, 说,“树是我的, 树阴也是我的。

 不准在我家树阴里乘凉。

 要乘凉付钱。” 这家伙太坏了, 大家找阿凡提评理。

 阿凡提说:“我把这树买下来, 大家乘凉。” 巴伊趁机多要一大笔钱, 呵凡提照给了, 他很高兴。

 村民们很生气。

 到了傍晚, 树的影子越来越长, 罩住了巴伊家的大院。

 阿凡提带领村民把巴伊从家中赶出来。

 阿凡提说: “你看, 树的影子到了哪了?你说,谁的树, 就是谁的影子。

 照你说, 谁的影子, 影子里的东西就是谁的。

 这大院是我们的了。

 你走吧。”

  爆笑(15) :拜拜以后怎么啦

 bye-bye, inter, 再见, 音: “拜拜, 摆摆”。

 外国人拜拜分道扬镳, 中国人拜拜, 进了洞房。

  外国人用用嘴拜拜是再见, 中国人用手摆摆也是再见。

  爆笑(16) :广场四个拐

 square, n, 正方形, 广场, 音“四拐哦”。

 多数广场都是有四个拐角的方形广场。

 天安门广场说四个拐哦。

  爆笑(17) :漱哥

 sugar, n, 糖, 音 “漱哥”。解: 小时候吃糖, 都是含在嘴里漱, 我们可以叫爱吃糖的男孩漱哥。

 爆笑(18) :旅游不是图钱是图累

 tourist, n, 旅游者, 音 “图累是他”。

 解: 无论是谁, 旅游不是图钱是图累, 收获的是精神享受。

  爆笑(19) :女骚客穿短袜

 sock, n, 短袜, 音骚客。

 解:女骚客, 穿短袜。

 超级骚客, 不穿袜, 且染脚趾甲。

  爆笑(20) :雨潲而下

 shower, n, 阵雨, 音 “潲哇”。解: 这个英语(论坛) 单词真妙, 直接出了阵雨的下法——潲哇。绝对地说, 直下的雨是没有的, 无论是阵雨还是非阵雨。

  爆笑(21) :三围不知为好

 sandwich, n, 三明治, 夹心面包, 音“三围知”。

 解: 你可以问问女友能吃几块三明治, 不要问她的三围是多少。

 这个想法还是夹在心中为好。

  爆笑(22) :闹贼后热闹

 noisy, adj, 热闹的, 音 “闹一贼”。

 解:家里闹贼后, 主人叫抓贼, 院里热闹起来, 贼喊捉贼,

 贼乱中逃跑。《半夜鸡叫》 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爆笑(23) :跑腿的原因

 poverty, n, 贫穷, 音“跑我腿”。

 解: 富而优则仕。

 官人, 动你嘴, 我穷, 跑我腿。

  爆笑(24) :菜单上卖全牛

 menu, n, 菜单, 音“卖牛”。

 解: 一个吃够了全鸡的乡 镇干部, 跑到全牛饭店嚷嚷, “全牛店怎么不标全牛的价格?” 店老板说, “你看看合计就知道了”。

  爆笑(25) :让马吃饱了好行军

 march, v 行军, 音:“马吃”。

 March, n, 三月, 音:“马吃”。

 解: 让马吃饱了好行军。

 三月路边无青草, 行军要让马吃饱。

  爆笑(26) :赖皮好说谎

 Lie, v, 说谎, 音:“赖”。

 解:说谎就是耍赖。

  instruction, n, 说明, 说明书, 音 “因斯抓客神”。

 解: 因斯, 因此。

 因此能抓住顾客的眼神,就是好说明书。

 现代经济很大程度上是眼球经济, 谁抓了顾客的眼神, 就会获得利益。

 爆笑(27) : 古兰的是庄严的

 grand, adj, 庄严的, 音 “古兰的”。

 解: 古兰经上的, 都是庄严的, 不允许半点亵渎。

 这一点,回民群众都知道。

  Grandfather, 爷爷, grandmother, 奶奶, 都是跟庄严有关的词。

  爆笑(28) :圣经被拜为宝书

 bible, n, 圣经, 音“拜宝”。

 解:《圣经》 被很多人拜为宝书。

 以前《毛泽东选集》 是中国人的红宝书。

  爆笑(29) :浮老哥是蛤蟆

 Frog, n, 青蛙, 音“浮老哥”。

 解:浮水的老哥是蛤蟆。

 两个小伙子者在吹嘘自己的水性好,都想当浮水的老哥。“我是浮老哥!”“我是!” 奇奇上前评理说, “不要争了, 浮老哥是蛤蟆。”

 爆笑(30) :安定的结局大家喜欢

 ending, n, 结局, 音“安定”。

 安定就是好结局。

 稳定压倒一切。

  爆笑(31) :化腐朽为神奇的食物

  dumpling, n,

 水饺, 音“当没铺灵”。

 解:没铺, 没有主意, 走投无路。

 当你没铺的时候它就会显灵的东西是水饺。

 Dump, 是垃圾堆的意思。

 我们无法想象, 它怎么会和水饺的英文拼写这么相近。或许是因为二者都能论堆吧。我们把水饺想象成化腐朽为神奇的食物, 牢记这两个词。

 爆笑(32) :把鸭子当大客

 Duck, n, 鸭子, 音“大客”。

 解: 谁也不会把鸭子当大客(车) 。

  爆笑(33) :大老哥说说话

 dialogue, n, 对话, 音“大老哥”。

 解:来大老哥, 咱说说话。

  爆笑(34) :永不倒的玩具

 doll, n, 玩具, 音: “倒”。

 解:永不倒的玩具是什么玩具? 不倒翁。

  爆笑(35) :逼丈夫吃牛肉

 beef, n, 牛肉, 音“逼夫”。

 解: 逼丈夫吃牛肉, 长劲。

 这是个生活小窍门。

 妻子们要记着。

 爆笑(36) :年青女性的竞争力

 flower, n, 花, 音“服了我”。

 解: 20 的女人一枝花, 40 的女人豆腐渣。

 年青女性说, 服了我吧, 我是一枝花。

  爆笑(37) :神仙看落叶是漏

 yellow, adj, 黄色的, 音“叶漏”。

 解:神仙在天上, 秋天看黄色的落叶飘下, 说叶漏, 叶漏。

 爆笑(38) :万得福

 wonderful, adj, 极好的, 音“万得福”。

 解: 万得福当然是极好的。

  儿去挖雷, 母担忧

 worry, vt, 担忧, 音“挖雷”。

 解:儿去挖雷, 母担忧。

 爆笑(39) :蚊子都死了

 windows, n, 窗户, 音“蚊都死”。

 入冬了, 孩子向爸爸说: “蚊子都死了, 扔了这纱窗吧”。

  爆笑(40) :赶马车的转弯——喔

 whirl, vt, 急转弯, 音“喔”。

 解: 赶马车的急转弯也是——喔。

 好久听不到赶马车的声音了吧。

 得, 哒, 喔, 嚎……

  爆笑(41) :超级流浪者

 wander, vi, vt, 流浪, 漫游, 音 “忘得”。

 解:超级流浪者, 长年在外漫游, 把回家的路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爆笑(42) :有您, 才是真正的联合国

 union, n, 联合, 团结, 音“有您”。

 解: 中国, 有您, 加入才是真正的联合国。

 世界需要中国,没有中国世界是不完整的。

 爆笑(43) :牛死, 妞死

 news, n, 新闻, 音“牛死, 妞死”。

 解: 牛死了, 不是新闻, 克隆牛死了是新闻。

 市长的洋妞死了, 是爆炸性新闻。

 市级贪官开洋浑荤, 发洋财吗。

  爆笑(44) :爱你也爱你的猫

 animal, n, 动物, 牲畜, 音“爱你猫”。

 解: 爱屋及乌, 是说爱屋也会爱及屋上的乌鸦。

 爱你也会爱及你的宠物猫, 这样的感情才牢固。

  爆笑(45) :比贼忙的是警察

 busy, adj, 忙的, 繁忙的, 音“比贼”。

 解:小偷有选择休息的自由, 警察没有, 显然, 比贼忙的是警察。

  爆笑(46) :大象是群居动物

 elephant, n, 象, 音“爱离分”。

 解: 大象是群居动物, 不会爱离分。

  爆笑(47) :莫道是福来

 fly, vi, vt, 飞, 飘动, n, 苍蝇, 音“福来”。

 解: 莫道是福来, 飞来的是一只苍蝇。

  爆笑(48) :猪来, 煮来

 July, n, 七月, 音 “猪来, 煮来”。解:七月, 青草旺, 猪来有草吃; 七月骄阳似火, 若煮来煮去。

 爆笑(49) :啃腚不是在开玩笑

 kid, vi, 开玩笑。

 Kidding, 音“啃腚”。

 解: 秋后蚊子啃腚, 它不在开玩笑, 是在吃晚上的正餐。

 西方人夜生活丰富, 晚餐是正餐。

  爆笑(50) :拉着跳舞的人有了爱情

 love, vt, 爱, 喜欢, 音“拉舞”。

 解: 拉着手跳舞的人有了爱情。

  爆笑(51) :记忆是防止被埋没

 memory, n, 记忆力, 记忆, 音“埋没累”。

 解: 埋没在脑海里的东西, 再记起来就累了。

  爆笑(52) :一吃饱, 就有能力

 Able , 有能力的。

 A, 一, ble 音“饱”。

 一吃饱, 就有能力。

 要想马儿跑, 就要让马儿吃饱。千里马更要吃饱, 才会显出它日行千里之能。

  爆笑(53) :我考问他

 Account, n, 报道, 叙述。

 音, “我考问他”。

 想象你是警察, 我考问他, 让他叙述实话。

  爆笑(54) :我拆屋

 Achieve, v, 完成, 音, “我拆屋”。我是钉子户, 我拆屋, 搬迁任务就完成了。Achievement, n,成就, 完成。

 这词也就记住了。

  爆笑(55) :我的忘死前进

 Advance, vi, 前进, 进展, vt, 推进, 促进。

 音,“我的忘死”。

 抗日战士们遥想当年:战场上,我的忘死前进, 你的也是。

  爆笑(56) :吻车是冒险的

 Adventure, n, 冒险, 冒险活动, 音“我的吻车”。

 许多轿车后面贴有“不要吻我” 的标语,是说吻车是冒险的。

 我的吻车, 你的吻车, 都是冒险的。

  爆笑(57) :阿飞制造空难

 Affair, n, 事件, 事情。

 音, “阿飞呵”。

 阿飞是流氓, 惹事生非。

 阿飞制造空(air) 中事件也是可能的。

  爆笑(58) :农业靠机械化

 Agriculture, n, 农业。

 agri, 音 agree, 同意, cul 音靠 ture 音车。

 我同意农业主要靠车来搞。

  爆笑(59) :萨达姆

 Seldom, adv, 很少, 音“萨达姆”。

 他现在被美军抓获了, 很少在电视上露面。

 爆笑(60) :原始亲子鉴定

 seed, n, 种子。

 音“谁的”。

 看看, 象谁就是谁的种子, 这是原始的亲子鉴定。

  爆笑(61) :一盘散沙

 sand, n, 沙子, 音“散的”。

 沙子当然是散的。

 爆笑(62) : 入了党的门

 ruler, n, 尺子, 音“入了”。

 入了党, 要按党的尺度办事。

  爆笑(63) :如果允许白拾

 rubbish, n, 垃圾, 音“若白拾”。

 若允许白拾, 很可能是垃圾。

  爆笑(64) :袜子穿在花瓶上

 Vase, n, 花瓶, 音“袜子”。

 袜子穿在花瓶上很快凉干。

 这是个生活小窍门。

  爆笑(65) :跳出农门

 vallage, n, 农村, 音“为离之”。

 80 年代以前, 我国城乡差别巨大, 靠户口分成两类人, 有了城市户口就有了一切。

 考学仅仅是为了考户口, 离开农门, 就是为离之。

  爆笑(66) :游子有大用

 Use, vt, 用, n, 用途, 音,“游子”。

 游子成海龟, 建设祖国有大用。

 海外学成归来, 被称为海归派, 戏称这“海龟” , 这种人才非常抢手。

  爆笑(67) :遏制是负激励

 urge, vt, 激励, 音 “遏制”。美国遏制中国崛起, 反过来更刺激中国人民发奋努力加快崛起。美国一不小心用上了激将法。

  爆笑(68) :但丁后人悟性高

 understanding, n, 领会, 理解, 音 “俺的是但丁”。

 俺的血脉是来自但丁, 当理解...

篇四:古兰经怎么说性

dash;—例谈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江苏省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虞冬霞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 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当我们在课堂上上演一幕幕精心编制的 “教案剧” 时,往往因学生的异类答案而横生枝节。面对这旁逸斜出的枝干,不少教师显得无所适从,使一些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被白白丢弃,请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断:

 师:

 你们的朗读使我想到了一句诗: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这样的羊皮筏子, 你敢坐吗?假如我是第一次坐, 我一定会两眼一闭,不停地祈祷:

 “老天爷,保佑我﹗” 生 1:不敢坐。

 师:为什么? 生 1:因为黄河水波涛汹涌、浊浪排空,令人害怕。

 生 2:不敢,因为羊皮筏子太轻太小,而且是贴着水面漂流,忽左忽右,一不小心就会被大浪吞没。

 生 3:我敢。

 师:是不是真的敢?一起读第一节,看他敢不敢。

 (生齐读)

 生 3:我还是敢。

 师(无奈地)

 :这是一位勇士,老师跟你握一下手。此时,站在岸上的作者却怎样呢?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面对众多这样的“生成” ,我们的感觉总是“精彩”不起来。原因往往并非是学生的问题没有提炼、升华的价值,而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使课堂生成的本来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述案例中,学生敢于坐这样的令人胆战心惊的羊皮筏子, 是多么可贵的教学资源啊!如果教师能顺势而导:

 “别人都害怕,唯有你敢坐,可见你很勇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下文描绘艄公风采的一段文字的学习中去了。但由于教者死抱预设的教案,按预设的教案亦步亦趋地走下去,而失去了一个顺势导学、加深情感体验的机会。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那么,该如何善待课堂中的“旁逸斜出” ,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呢? 一、确立资源意识,追求课堂生成 在开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各自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在课堂交流中涌现出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往往决定着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推进。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生资源”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追求一种开放式的理想教学。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老师范读之后,一位学生脱口而出:

 “老师,

 我认为你朗读得不太好!

 ”年轻的女老师脸上没有不快,没有愠色,而是笑眯眯地问:

 “那等一下请你当我的老师指导指导我,好吗?”孩子兴奋极了,在后来的朗读中,老师请“师傅”评点,请“师傅”范读(这位“师傅”朗读特棒,赢得阵阵掌声。

 )并让其他孩子挑战“师傅” ,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师傅”的指导下,老师读得越来越好,其他同学进步十分明显,朗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情感越来越投入。

 “师傅”慷慨表扬:

 “你读得比我好!

 ”老师则幽默地说:“这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台上台下笑声一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肖伯纳说过: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

 ”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教师应把每一位学生当做教学资源,引导他们互动交流,多种信息应运而生,课堂生成精彩纷呈。

 二、直面课堂意外,发展学生个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

 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我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是这样面对课堂意外的:

 (学生正从文章中找出体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感情的词句进行热烈讨论)

 生:

 书上怎么说彭德怀对警卫员说话时语气是平静的呢?他要杀“老伙计”了,为什么显得那么平静呢? 师(先一愣,继而说)

 :是吗?读书,仔细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这个“平静”的含义。

 生:我觉得这里用“平静”不太好。记得我有一个好朋友转学的时候,我去送他,离别时我的心情难过极了。而彭总对于大黑骡子的感情那么深,现在要永远地离别了,他的心情怎么可能是平静的呢?应该是十分悲痛的。

 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彭总是部队的指挥员,考虑的是每一位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友。现在整个部队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 食物已成了燃眉之急。如果牺牲大黑骡子这一位“战友” ,而能够让更多的战友走出草地, 彭总又怎会为自己和大黑骡子之间的个人感情而难以割舍呢? 生:是的,我同意。彭总爱大黑骡子,可更爱战士们。彭总做这个决定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是巨大的,在这“平静”的背后我读到的是彭总大海般的胸怀和高山般的情义。

 师:讲得怎么样?(生答:

 “好!” )

 生:我现在明白了,彭总知道大家和他一样对大黑骡有感情,如果他情绪激动,整个部队就可能会一片混乱,所以他的心里再难受,也不能让其他战士察觉,只有压抑着澎湃的心潮,只能“平静地说” 。这就是一位大将的风度。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体,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当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课堂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这种意外和新鲜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引发精彩的非预设生成,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终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敷衍以对或弃之不顾,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故而,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们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不失时机地捕捉这些“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使这些鲜活的质疑型课程资源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三、利用答问错误,促成课堂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感悟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 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 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 “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它,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或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审视,激发学生对话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更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

 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在教学《航天飞机》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可惜,他(指银色飞机)没有这样的本领,只得对空长叹”一句中“长叹”的意思是“长时间的叹气” 。教师就捕捉这个知识缺陷并及时地生成了一个妙不可言的教学过程:

 师:

 “请同们仔细读书,争取再多读几遍,想想银色飞机干嘛叹气。

 生再次充分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 1:

 航天飞机飞得很快, 银色飞机飞得很慢, 所以他只得叹气。

 师:那么,课文是如何描写航天飞机飞得快的,能找出句子读读吗? 学生找了句子“话音刚落,那朋友呼的一声便一掠而过了” “银色飞机听了,刚想问什么时候再见面,那航天飞机早已在地球上着陆了”等语句,教师组织学生多读,体会航天飞机的特点。这些语言的教学均是从“长叹”一词引出的。

 生 2:航天飞机能飞出大气层,而银色飞机不能非出大气层,他也只得叹气。

 …… 此时,教师适时点拨:

 “长叹的意思真是长时间的叹气吗?”学生显然已经知道“长叹”的意思是“深深的叹气” 。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面对学生理解偏差,没有奉送真理,也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充分利用这个生成性资源,整个纠正学生知识缺陷

 的过程也就是对全文的学习过程, 由错误点辐射整个课堂、 整篇课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反思批判,提升生命感悟 成功的课堂必定是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在生本、生生、师生的多元交互中, 将会生成大量的信息, 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需要教师进行筛选点化,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功能,利用教学反思、教学批判等手段,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对文本的生命感悟。案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师:

 (出示句子 1)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一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读了这句话,知道意思吗? 生:司马迁虽遭遇了不幸,但他并没有被下倒,而是勇敢地站起来完成《史记》的编写工作。

 师:从中你看出什么了吗? 生 1:司马迁忍辱负重,不因个人的事而误大事。

 生 2:司马迁不光是忍辱负重,而且秉性耿直,宁折不弯。

 生 3: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你不是说过该弯的时候要弯的嘛,适时地弯曲一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吗?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司马迁适

 时弯曲一下,他就不会承受这么大的痛苦,他的《史记》不就更容易完成了吗?你们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读书展开讨论。

 …… 生 4: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如果司马迁不站出来,那么就不能表明他的耿直,没有这样的个性就完成不了宏篇巨著——《史记》 。

 生 5:正是这种个性,决定了司马迁坚毅的品质。正是这种坚毅的品质,促使他完成了《史记》 。

 …… 师:此时此刻,讨论他该不该弯曲,已很明白了,不知听了大家的意见,你还有想法吗? 生 3:我知道了此时司马迁站出来为李陵辩护是应该的,既是提醒汉武帝,更是对国家的忠贞,这是他个性的使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上述案例中, 学生对文本出现了多角度的理解, 偏离了文本价值取向,与作者的编写意图不相吻合。面对课堂上这种异类回答,教师没有回避,而是巧妙运用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司马迁个性的耿直其实是他坚毅品格的外部表现,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毅的品质他才会写成巨著——《史记》 。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待“旁逸斜出“,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缔造精彩。

推荐访问:古兰经怎么说性 古兰经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